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40頁).doc

  • 資源ID:560454       資源大小:203.04KB        全文頁數:4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40頁).doc

1、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目錄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1.3 分類分級 1.4 適用范圍1.5 工作原則1.6 應急預案體系2 組織體系 2.1 領導機構2.2 指揮機構2.3 辦事機構 2.4 工作機構2.5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職責2.6 專家組3 預防、預測、預警 3.1 預防3.2 信息監測與預測3.3 接警(接收信息)3.4 預警級別及發布3.5 預警處置4 應急處置4.1 信息報告4.2 先期處置4.3 應急響應4.4指揮與協調4.5 擴大應急4.6 應急結束5恢復與重建5.1 善后處置5.2 社會捐贈5.3 調查與評估5.4 恢復重建6信息發布7應

2、急保障7.1 應急指揮中心7.2 應急隊伍7.3 經費保障7.4 物資保障7.5 基本生活7.6 醫療衛生7.7 交通運輸7.8 治安維護7.9 人員防護7.10 通信保障7.11 社會動員7.12 公共設施7.13 搶險裝備7.14 技術儲備與保障8監督管理8.1 預案演練8.2 宣傳教育 8.3 培訓8.4 責任與獎懲9 附則9.1 預案管理9.2 實施時間10 附件10.1 鎮總體應急預案框架圖10.2 應急處置組織體系框架圖10.3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責任部門、主要參與單位一覽表10.4 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圖10.5 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格式和內容10.6

3、 預案啟動格式10.7 鎮應急保障部門職能職責表內江市市中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1 總則 1.1 編制目的提高我鎮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公共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內江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鎮各類應急演練和處置經驗,制定本預案。1

4、.3 分類分級 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原因、機理、過程、性質和危害對象,將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和生物災害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火災事故、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5、的事件。(4)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經濟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和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等。按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和一般(IV級)四級。I級:規摸極大,后果極其嚴重,影響全鎮范圍,需動用全鎮力量甚至請求上級政府增援和協助方可控制的突發公共事件。 II級:規摸大,后果特別嚴重,發生在我鎮以內或是波及兩個村、單位以上,需請求區級有關部門力量方可控制的突發公共事件。 III級:后果嚴重,影響范圍大,發生在一個村(社區)、單位以內或是波及兩個村(社區)、單位以上,超出村(社區)、單位辦事處應對能力,需要

6、動用鎮級有關部門力量方可控制的突發公共事件。 IV級:影響局限在村(社區)、單位范圍內,可被村(社區)、單位控制的突發公共事件。1.4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鎮行政區域內各類各級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和處置。本預案指導全鎮的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1.5 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首要任務,把人作為應急施救主體,最大限度的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常態下加強演練,應急狀態下依法特事特辦,急

7、事先辦。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建立健全 “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實行政府領導責任制,充分發揮專業應急指揮機構的作用。 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嚴格依法制訂、修訂應急預案,依法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切實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快速反應,協同應對。采用先進的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建立聯動協調制度,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全民參與,群防群控。建立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奠定應對突發事件的社

8、會基礎。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學校、新聞輿論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宣傳、培訓、普及公共安全和防范風險知識,提高公眾避險救助能力,增強全社會參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意識。1.6 應急預案體系 我鎮預案體系分為五個層次:(1)鎮總體應急預案。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由鎮政府負責制定,是鎮政府依法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組織管理,并統一指揮、統籌協調應急資源及應急行動的整體方案和程序規范,是指導全鎮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總體規范性文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圖見附件10.1。(2)鎮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鎮政府及部門為應對某類或幾類突發公共事件,根據鎮總體應急預案制訂的涉及數個部門職

9、責的應急預案。是鎮專項指揮部和鎮政府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應急管理及處置和履行職責的主要依據鎮專項應急預案由鎮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制訂,報鎮政府批準后實施。(3)鎮級部門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是鎮政府某部門根據鎮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職責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制定的預案,是鎮政府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應急管理及處置和履行職責的主要依據。 部門應急預案由鎮級有關部門制定,報鎮政府備案。(4)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急預案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急預案。村(社區)應急預案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我鎮行政區域內企事業單位特別是高危行業企業、學校、醫院等生命線工程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應急預案,并報鎮政府備案

10、。(5)重大活動應急預案。較大規模的集會、節會、慶典、會展、文體活動及其他重大活動,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由組織承辦單位事前制訂應急預案,報同級政府審定。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加強指導督促。 各級各部門各類預案必須加強對接。 各類應急預案應根據實際情況變化,由制定單位及時修訂;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構成種類應適時調整和完善。2 組織體系 2.1 領導機構鎮政府是全鎮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設立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鎮應急委),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指揮全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處置工作。(1)鎮應急辦職責:貫徹落實國務院、省

11、政府、市政府、區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向區政府報告我鎮應急管理工作情況;組織制定和綜合審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研究確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的重大決策和指導性意見;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的社會聯動機制;組織全鎮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決定我鎮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集中領導和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部署全鎮應急管理工作和總結經驗教訓;決定對涉及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的有關部門及單位、人員的獎懲。(2)鎮應急委主任由鎮政府鎮長擔任,副主任由鎮黨委、鎮政府有關領導、鎮人武部長擔任。成員由鎮委辦公室、鎮政府辦公室、鎮紀委、鎮人武部、鎮委群工辦、法制辦、應急辦等部門的

12、主要領導擔任。(3)鎮應急委組成人員職責: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負責召集鎮應急委工作會議和指揮、協調、決策全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下達應急處置工作指令。副主任協助主任開展工作,重點牽頭處置分管系統或地區的突發公共事件。其他成員參與應急指揮和處置工作。2.2 指揮機構鎮應急委下設突發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指揮部、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突發動物疫情事件應急指揮部、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等7個專項應急指揮部。鎮應急委下設的專項應急指揮部,設指揮長一人,副指揮長若干人。指揮長由鎮政府分管副鎮長兼任,副指揮長由鎮

13、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和鎮政府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鎮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在鎮應急委統一領導指揮下開展工作,是相應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指揮機構。必要時,由鎮主要領導負責直接處理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1)突發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由鎮政府救災辦牽頭,負責市史家鎮突發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政府應急辦,辦公室主任由鎮政府應急辦主任擔任。 (2)突發事故災難應急指揮部。由鎮安辦牽頭,負責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安辦,辦公室主任由鎮安辦主任

14、擔任。(3)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指揮部。由鎮愛衛辦牽頭,負責市中區史家鎮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環境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愛衛辦,辦公室主任由鎮愛衛辦主任擔任。 (4)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由鎮社事辦牽頭,負責市中區史家鎮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社事辦,辦公室主任由鎮社事辦主任擔任。(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鎮衛生院牽頭,負責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愛衛辦,辦公室主任由鎮愛衛辦主任擔任。(

15、6)突發動物疫情事件應急指揮部。由鎮畜牧站牽頭,負責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動物疫情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動物疫情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畜牧站,辦公室主任由鎮畜牧站站長擔任。(7)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由鎮派出所牽頭,負責市中區史家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實施和全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派出所,辦公室主任由鎮派出所副所長擔任。目前相關應急指揮機構尚未涵蓋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根據鎮各相關專項預案的規定,啟動預案時自動組成相關應急指揮機構。如果不屬于專項預案的范疇,由鎮長或鎮政府常務會根據事件性質和工作需要,指定應急指揮機構負責人及

16、成員;或鎮政府直接派出工作組指導有關應急處置工作。2.3 辦事機構鎮政府辦公室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辦事機構,設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為鎮政府應急管理的常設機構。鎮應急委下設辦公室(設在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承辦鎮應急委日常事務。其主要職責是:在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鎮應急委的工作指令;執行鎮應急委的決定;履行應急值守、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運轉樞紐作用;負責接收和辦理向鎮政府報送的緊急重要事項;經鎮應急委批準,向區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較大、重大、特別重大預警和災害信息;承辦鎮政府應急管理的專題會議,督促落實鎮政府有關決定事項和鎮政府領導批示、指示精神;指導全鎮突發公共事件

17、應急體系、應急信息平臺建設;組織編制、定期修訂本預案;檢查指導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和鎮有關部門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和實施,組織審核專項應急預案;督促、檢查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和鎮有關部門應急機構和隊伍建設;協調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預警、應急演練、應急處置、調查評估、應急保障和信息發布等工作;負責與專家咨詢機構的協調聯系并提供相應的服務;負責與駐內部隊、武警部隊在應急管理工作方面的聯系。 2.4 工作機構鎮政府各部門是處置重大、特別重大級突發公共事件的責任主體,負責相關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處置工作。鎮政府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在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和各專項應急預案中確定。2

18、.5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機構和職責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成立相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既是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先期應急處置的主體,又是一般、較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的責任主體。2.6 專家組鎮政府和各專項指揮部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為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建議,必要時參加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應急處置組織體系框架圖見附件10.2。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責任部門、主要參與單位見附件10.3。3 預防、預測、預警 3.1 預防 鎮政府各部門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以預防為主的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加強

19、排查、巡查和核查等監督檢查工作,避免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容易引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定期進行檢查、監控,并責令有關單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按照規定登記的危險源、危險區域,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同時上報鎮政府應急辦、鎮政府有關部門。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當及時調解處理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糾紛。所有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本單位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掌握并及時處理本單位存在的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問題,防止矛盾激化

20、和事態擴大;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況,應當及時向所在地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并對生產經營場所、有危險物品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周邊環境開展隱患排查,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防止發生突發事件。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和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為交通工具和有關場所配備報警裝置和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顯著標明安全撤離的通道、路線,保證安全通道、出口的暢通。有關單位應當定期檢測、維護其報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設備、

21、設施,使其處于良好狀態,確保正常使用。3.2 信息監測與預測 鎮政府應急辦、鎮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及鎮級有關部門,要根據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及早提出預防措施或采取應急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力爭將突發公共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鎮政府應急辦、鎮級有關部門和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的突發事件信息要實現互聯互通、信息交流和情報合作。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和有關部門通過監測系統及分析預測可能會發生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級突發公共事件時,應立即向鎮政府應急辦和鎮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報告。經鎮政府(或鎮應急委)批準后,向區政府和區級有關部門報告。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依法在各社、居民小組和

22、有關單位建立專職或者兼職信息報告員制度。3.3 接警(接收信息) 整合公安110、交通122、消防119、急救120等現有報警資源,實行聯動報警。 獲悉突發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等有義務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突發事件信息。 預警信息的處置。公安110、交通122、消防119、急救120在獲悉報警和預警信息后,立即向鎮有關專項應急指揮部、鎮政府應急辦或鎮政府值班室報告;鎮有關專項應急指揮部、鎮政府應急辦接報后,及時組織核實判斷,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分級標準予以處置。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和有關部門要及時、準確、規范地向鎮有關專項應急

23、指揮部、鎮政府應急辦報告突發公共事件預警。3.4 預警級別及發布 預警級別確定原則。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特別嚴重(I級)、嚴重(II級)、較重(III級)和一般四級(IV級),分別用紅、橙、黃、藍色標示,I級為最高級別。 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級別按鎮政府審定的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的規定予以確定。3.4.3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鎮政府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及省政府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發布相應級別的警報,決定并宣布有關地區進入預警期,同時向上級

24、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相關地區政府通報。 對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社會安全事件,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向區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一般、較重級預警信息,由鎮政府決定發布,并立即報區政府應急辦備案;嚴重、特別嚴重級預警信息,由鎮政府提出預警級別建議,區應急委確定預警級別,由區政府發布。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別、性質、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急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充分利用廣播、報刊、通信等媒體資源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警報器、宣傳車、鳴鑼擊鼓以及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切實有效的辦法和方

25、式,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體和學校等特殊場所采取有針對性的預警通告方式。 對可能在全鎮造成重大影響的突發公共事件,鎮政府應急辦報鎮應急委批準后可以變更預警級別,由鎮應急委提請鎮政府同意后,及時向區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并向相鄰鎮(鄉)通報。 鎮政府應當根據事態的發展,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重新發布。 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突發事件或者危險已經解除的,鎮政府應當立即宣布解除警報,終止預警期,并解除已經采取的相關措施。3.5 預警處置 發布預警警報,宣布進入預警期后,鎮政府應按有關規定做好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準備,采取防范和保護措施。3.5.2發布較重級、一般級警報,宣布進入預警期后,

26、鎮政府應當根據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責令有關部門和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向社會公布反映突發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強對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2)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隨時對突發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突發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級別;(3)定時向社會發布與公眾有關的突發事件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并對有關信息的報道工作進行管理;(4)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發布可能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警告,宣傳避免、減輕危害的常識,公布咨詢電話。 發布特別嚴重級、嚴重級警報,宣布進入預警

27、期后,鎮政府除采取3.5.2條規定的措施外,還應當針對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1)責令應急救援隊伍、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并動員后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2)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準備應急設施和避難場所,并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3)加強對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4)采取必要措施,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和正常運行;(5)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危害的建議、勸告;(6)轉移、疏散或者撤離易受突發事件危害

28、的人員并予以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7)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場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8)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護性措施。 4 應急處置鎮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完善應急處置各項制度,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流程見附件10.4。4.1 信息報告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事發地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要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的同時立即如實向鎮政府應急辦報告。對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較敏感或發生在敏感地鎮、敏感時間,或可能演化為較大(含較大)以上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經鎮政府(鎮應急委)同意后向區政府應

29、急辦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有關要求見附件10.5。 鎮政府應急辦接到信息報告后要進行匯總分析研究,對一般(IV級)的突發公共事件,由鎮專項應急指揮部或鎮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指導事發地進行處置,視情況向鎮政府分管領導報告;對于較大(III級)、重大(II級)、特別重大(I級)的突發公共事件,鎮應急辦直接向鎮長報告,并將鎮政府領導作出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指示傳達給有關鎮(鄉)、街道和部門并跟蹤反饋落實情況。同時,按照分級標準立即向區政府報告。 突發公共事件可能涉及或影響本鎮行政鎮外的,鎮政府辦公室(鎮政府應急辦)負責向有關鎮(鄉)政府辦公室(應急辦)通報情況,同時上報區政府。4.2 先期處置任何突

30、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事發地事發單位應立即派員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有關人員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并將處置情況隨時報鎮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鎮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和鎮政府應急辦。鎮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鎮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要及時趕赴現場指導、組織派遣應急隊伍,協助事發地做好應急處置工作。鎮政府應急辦要密切跟蹤事件發展態勢,及時傳達鎮政府領導指示和要求并做好綜合協調和督促落實工作。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負責成立現場指揮機構,按照鎮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和部署組織實施現場應急處置工作。主要任務是:組織營救、救治和轉移、疏散人員;按照有關程序決定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調集和配置本地域資源和其他援助

31、資源;組織搶修損壞的基礎設施;為公眾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維護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及時向鎮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等。4.3 應急響應按照分級處置的原則,鎮、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級啟動相應預案,作出應急響應。 一般(IV級)突發公共事件,由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或其辦公室負責處置。根據鎮政府應急辦和鎮政府有關部門的報告和建議,決定啟動一般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較大(III級)突發公共事件,由鎮政府負責處置,啟動鎮級應急預案,上報市相關應急專項指揮部,請求區相關應急專項指揮部、區政府相關部門派員到現場指導。 重大(II級)和特別重大(I級)突發公共事件,由鎮政府負責

32、處置,啟動鎮總體應急預案。上報區政府和區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請求區政府派員到現場指導。 各級應急預案啟動后,有關領導、專家等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到位,專業應急隊伍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集結到位并趕赴現場。預案啟動格式見附件10.6.4.4指揮與協調 鎮政府處置的突發事件,由鎮應急委或鎮有關專項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處置工作,鎮政府派出工作組赴現場指揮。主要任務是:提出現場應急行動的原則要求;組織協調有關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部門負責人、專家和應急隊伍參與應急救援;制訂并組織實施搶險救援方案,防止引發次生、衍生事件;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應急保障;及時向鎮委、鎮政府、區政府報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研究處置其

33、他重大事項。 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負責成立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按照鎮應急委、鎮有關應急指揮機構的要求和部署組織實施現場應急處置工作。主要任務是:組織營救、救治和轉移、疏散人員;按照有關程序決定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調集和配置本地域資源和其他援助資源;組織搶修損壞的基礎設施;為公眾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維護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及時向鎮有關專項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等。 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在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下實行應急聯動,共同實施應急處置。4.5 擴大應急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依靠一般應急處置隊伍和社會力量無法控制和消除其嚴重危害

34、時,需要實施擴大應急行動。鎮政府按照有關程序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態的非常措施并向區政府報告,請求有關方面、其他鎮(鄉)支援,必要時按法定程序申請進入緊急狀態。 實施應急擴大時,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要及時增加應急處置力量,加大技術、裝備、物資、資金等保障力度,加強指揮協調,努力控制事態發展。 4.6 應急結束 突發公共事件的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或者有關危險因素消除后,較大、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由鎮政府決定應急狀態結束。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狀態結束,由鎮政府提出,報區政府或市有關應急指揮機構批準后實施。緊急狀態的終止依照法定程序辦理。 宣布應急結束后,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應急處置隊伍

35、撤離現場,并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讓公眾知曉。5恢復與重建5.1 善后處置 善后處置工作以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主,鎮級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進行,必要時報請鎮政府協調。主要內容包括:對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傷亡的人員及時進行醫療救助、心里干預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撫恤,對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對緊急調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規定給予補償。 鎮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及時下達救助資金和物資,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監督力度,確保政府、社會救助資金和物資公開、公正和合理使用。各保險企業快速介入,及時做好有關單位和個人損失的理賠工作。衛生、環保等有關部門要做好疫病防治、環境污染清除等工作。5.2

36、 社會捐贈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由鎮政府接受捐贈辦公室、鎮社事辦在必要時開展捐贈活動,并積極爭取國內外機構和個人的捐款捐物,及時將捐贈資金和物資安排發放給受突發公共事件影響的群眾。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人民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提供物資、資金、技術支持和捐贈。5.3 調查與評估 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結束的同時,鎮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會同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組織有關專家組成調查組,對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形成書面報告經鎮政府應急辦審核后向鎮政府報告。區政府參與處置的特別

37、重大突發事件,由鎮政府配合區政府有關部門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進行調查評估并向區政府專題報告。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級有關部門負責本地鎮、本系統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每月報鎮政府應急辦。鎮政府應急辦組織有關部門于每年第一季度對上年度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全面評估并向鎮委、鎮政府報告。5.4 恢復重建恢復重建工作由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負責。需要鎮政府援助的,由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提出請求,鎮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調查評估報告和受災地鎮恢復重建計劃提出解決建議或意見,按有關規定報經批準后組織實施。需要區政府援助的,由鎮政府及有關部門向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援助請求

38、。6信息發布6.1 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權,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制度,依法開展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做到科學、依法、有效管理。6.2 由鎮政府和鎮有關專項應急指揮部負責處置的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由鎮委宣傳部負責牽頭組織,按內江市市中區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應急辦法實施。7應急保障鎮級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工作,同時制定所負責領域與鎮總體預案配套的應急保障行動方案,建立應急保障所需的有關資源的動態數據庫,建立應急狀態下的征集調用工作機制,做好應急處置所必須的物資、技術、裝備準備,建立與履行應急保障職責相應的應急救援專業隊

39、伍,切實做好有關保障等工作。 鎮應急保障部門職能職責見附件10.7。7.1 應急指揮中心史家鎮應急指揮中心設在鎮派出所指揮中心,主要用于大規模的重、特大突發事件處置、會商、決策、指揮。鎮級7個專項指揮部建立分中心。鎮應急指揮中心與鎮級各專項指揮部分中心、區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對接。在鎮應急辦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室,與鎮應急指揮中心對接,主要用于一般和較大規模的重、特大突發事件處置、會商、決策、指揮。7.2 應急隊伍 綜合應急救援隊伍。以消防系統(含公安消防和企事業單位專兼職消防隊伍)和鎮安全應急救援隊為突擊力量。鎮派出所、鎮消防大隊、鎮民兵應急分隊等為鎮政府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40、公安、衛生、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監督、環保、水利、國土、林業、畜牧等應急任務繁重的部門和高危行業、企業(如:水、電、油、氣、礦山、危險化學品、林場等)必須組建相應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預備應急救援隊伍。充分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團體、村(社區)、轄區各單位等社會力量的作用,建立各類社會化、群眾性預備應急救援隊伍。志愿者隊伍。依托各級共青團組織、紅十字會、基層社鎮,建立形式多樣的應急志愿者隊伍,重點加強青年志愿者隊伍建設,通過構筑社會參與平臺和制定有關鼓勵政策,逐步建立政府支持、項目化管理、社會化運作的應急志愿服務機制。由各級團委、紅十字會負責做好常態下

41、各專業技能志愿者的登記、注冊,應急時根據需要參與應急救援。 軍隊、武警、預備役部隊和民兵是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主要力量,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應急處置工作。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要對各類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裝備水平,強化應急配合功能,增強救援能力。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當為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器材,減少應急救援人員的人身風險。 鎮政府應急辦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各部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建議。7.3 經費保障 各級政府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資金保障,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應急經費投入機制。鎮政府要在每年本級政府預算中安排

42、防治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專項資金,專款專用,滾動管理。防治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所需財政負擔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 對受突發公共事件影響較大的行業、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由鎮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研究提出相應的補償或救助政策,報鎮政府審批。 各級財政安排防治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專項資金,實行快速撥款程序。特殊情況下,經批準可先辦理撥款,再補辦報批和有關追加手續。 財政、監察、審計部門每年對應急資金安排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審計,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鼓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捐贈和援助。7.4 物資保障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

43、位負責應急救援時的基本物資保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鎮政府統一規劃,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有關部門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登記制度,分級分類地合理儲備各類應急救援物資,確保應急處置的物資供給;鎮政府有關部門要制訂本部門、本地區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生產、儲備、調撥體系和方案, 并建立應急物資緊急生產機制。7.5 基本生活鎮民政局等有關部門會同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中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災鎮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7.6 醫療衛生鎮衛生院負責組織醫療衛生技術隊伍,調配醫療衛生專家,根據需要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

44、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必要時,組織動員紅十字會及社會衛生力量參與醫療救助工作。鎮經委會同鎮食品藥監局等部門及時調集必需的藥物、醫療器械等資源,支援現場救治和防疫工作。7.7 交通運輸公安、交通、水運等部門為應急救援人員及物資運輸提供交通方便,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負責協調對事故現場進行道路交通、水域航道管制,必要時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道路、橋梁受損或需要架設臨時通道時,交通、城建等有關部門應迅速組織搶修或施工,確保救災物資、器材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確定特種救援設備的運輸方式,制訂并落實相應措施。7.8 治安維

45、護公安部門負責制訂并實施應急狀態下維持社會治安秩序的各種工作方案,包括警力集結、布控重點、執勤方式和行動措施等。要加強對重點地鎮、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設備的安全防護,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必要時,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態,維護正常社會秩序。7.9 人員防護 鎮政府有關部門和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應在廣場、學校操場等公共設施規劃和逐步建立與人口密度、城市規模相適應的數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應急避難場所,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和程序,明確各級責任人,設立明顯的標志,確保在緊急狀況下廣大群眾安全。 政府有關部門要為涉險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護裝備,采取必要的

46、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人員安全。7.10 通信保障鎮經委負責協調組織各電信、網絡運營商建立健全應急通信保障工作體系,完善公用通信網,建立有線和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當突發公共事件造成鎮域性通信癱瘓時,由鎮經委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電信運營商進行搶修;必要時可緊急征用解放軍駐內部隊、武警部隊和其他部門以及社會通信設施。鎮政府應有備用通信工具,配置2-3部衛星電話。7.11 社會動員 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時需要大規模疏散或轉移人員、物資,或者現場應急指揮部提出需要增援人力、物力時,由鎮政府報請區政府批準后,發布并組織實施。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單位、公民

47、必須服從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配合政府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7.12 公共設施建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煤、電、油、氣、水的供給以及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有害物質的監測和處理。7.13 搶險裝備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有關部門要建立本地鎮、本系統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的登記制度和數據庫,保證應急狀態時政府統一調用。應急裝備擁有部門和單位要建立相應的登記、維護、保養和調用等制度。7.14 技術儲備與保障鎮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扶持具備相應條件的教學科研機構培養應急管理專門人才,鼓勵、扶持教學科研機構和有關企業研究開發用于突發

48、事件預防、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具,開展對突發公共事件預測、預警技術和發生機理、規律以及應急處置等科學技術的研究,全面提升我鎮應急處置的科技含量。8監督管理8.1 預案演練廣泛開展經常性預案演練。通過演練,發現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鎮政府應急辦統一規劃全鎮預案演練工作,協同有關應急指揮機構或有關部門制訂應急演練計劃并付諸實施,組織各專業隊伍和有關單位進行合成演練和協同演習。 各級各部門、群眾自治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每年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對本級預案、部門預案、專項預案開展1-2次不同層級、不同規模、不同科目

49、的應急演練。 各類學校及幼兒園每年必須組織1-2次“緊急避險、撤離、逃生”演練。8.2 宣傳教育 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政府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 社鎮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要根據要求,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與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公共安全教育納入教育體系,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 新聞媒體要無償開展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自救與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 8.3 培訓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政府有關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舉辦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干部、政府新聞發言人、基層干部、

50、企業負責人、應急救援隊伍、志愿者培訓班;加強對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的專業培訓。鎮委黨校、行政學校要將應急管理教育納入各級干部、國家公務員培訓內容。鎮政府應急辦要搞好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工作。8.4 責任與獎懲鎮政府對參加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在處置工作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或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9 附則9.1 預案管理本預案由鎮政府制定,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與組織實施。鎮政府有關部門和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各自職責,并制定相應應急

51、預案。根據形勢發展,及時修訂本預案。9.2 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并報市政府備案。10 附件10.1 鎮總體應急預案框架圖總 則編制依據編制目的 應急預案體系工作原則適用范圍分類分級鎮(鄉)、街道機構和職責工作機構辦事機構指揮機構領導機構實施時間預案管理組織體系專家組預防、預測、預警信息監測與預測預防預警級別及發布布接警(接收信息)預警處置信息報告應急處置應急響應先期處置擴大應急指揮與協調應急結束恢復與重建社會捐贈善后處置調查與評估恢復重建信息發布經費保障應急指揮中心應急保障交通運輸基本生活應急隊伍物資保障醫療衛生人員防護社會動員搶險裝備通信保障治安維護技術儲備與保障公共設施預案演練

52、監督管理培訓宣傳教育責任與獎懲附則附件10.2 應急處置組織體系框架圖區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府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級別時府一般級別時府鎮應急委鎮人武部協調駐內部隊府區駐鎮單位府鎮政府應急辦鎮各類接警中心府鎮應急平臺府專家庫府信息數據庫府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食藥品、動物疫情、環境指揮部(設在鎮藥監、畜牧、環保等部門)鎮社會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設在鎮派出所)鎮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設在鎮衛生院)鎮安全生產應急指揮部(設在鎮安辦)鎮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設在鎮政府救災辦)鎮政信息辦公室應急救援專業部門府鎮政府有關應急保障部門府鎮級有關單位鎮政府有關部門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指揮部府突

53、發公共事件現場10.3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責任部門、主要參與單位一覽表類別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主管部門應急協管部門備 注自然災害水旱災害和水利工程險情鎮農辦鎮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地震災害鎮國土中心鎮經辦、鎮民政辦、鎮衛生院、鎮派出所等地質災害鎮國土中心鎮村建國土中心、鎮小城辦局、鎮民政辦、鎮衛生院等生物災害鎮農業辦(農業生物災害)鎮科技局、鎮衛生局、鎮交通局等生物災害指因水產生物、病蟲災或新傳入我鎮的有害生物爆發流行造成的災害鎮林業辦(林業生物災害)森林火災鎮林業辦鎮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雷電災害鎮安辦鎮派出所、區建設局事故災難事故災難道路交通事故鎮派出所鎮交通局、鎮交警大隊等工礦商貿企業事故

54、鎮安辦鎮派出所、鎮經發辦等這里的工礦貿企業事故不包括火災事故(除礦山井下之外的)建設工程事故鎮小城辦鎮安辦、鎮農辦等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鎮派出所鎮文化站、鎮廣播站電力事故鎮電管站鎮安辦、鎮派出所等通信事故鎮經發辦電信史家分公司、移動史家鎮分公司等特種設備事故鎮安辦鎮航務(海事)處河船舶事故鎮農辦鎮經發辦、等火災事故鎮派出所鎮安辦、鎮武裝部等這里的火災事故指除森林、礦山井下以外的火災公共衛生事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鎮愛衛辦鎮經發辦、鎮安辦、鎮農辦、鎮國土中心、鎮衛生院、鎮派出所、鎮小城辦、鎮財政所等危險化學品事故鎮安辦鎮派出所、鎮愛衛辦、鎮經發辦等農業生產事故鎮農辦鎮派出所等農業生產事故指因

55、水產養殖、農作物種子、農藥、肥料等造成的事故動物疫情鎮畜牧站鎮突發動物疫情事件指揮部成員單位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鎮衛生院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成員單位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鎮社事辦鎮突發食品藥品事故指揮部成員單位社會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恐怖襲擊鎮派出所鎮民兵大隊嚴重刑事犯罪事件鎮派出所鎮民兵大隊群體性事件鎮派出所(群體性治安事件)有關職能部門鎮群工辦(其它群體性事件)鎮派出所、有關職能部門等金融突發公共事件鎮財政局鎮信用聯社廣電系統突發公共事件鎮廣電站鎮派出所等糧食安全事件鎮農辦鎮農業辦、鎮經發辦、鎮電管站等中小學校及幼兒園突發公共事件鎮社事辦鎮派出所等市場經營秩序事件鎮經發辦鎮派

56、出所等市場價格異常上漲事件鎮農辦鎮發改委、鎮經發辦、鎮財政所、鎮派出所等公共信息網絡安全事件鎮派出所電信史家分公司、鎮鎮信息辦、鎮民兵大隊等涉外、涉港澳臺突發公共事件鎮群工辦(涉外事件、涉港澳事件)鎮派出所、鎮武裝部、鎮信息辦等鎮群工辦(涉臺事件)山林糾紛突發公共事件鎮林業辦鎮派出所等水利糾紛突發公共事件鎮農辦鎮派出所、鎮愛衛辦等注:1、本表未明確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由有關職能部門負責。2、在應急處置工作中,市政府根據需要,可對本表所列的應急主管部門和應急協管部門作出調整或補充。3、隨著應急管理體制的健全和實際情況的變化,突發公共事件的種類及相應的應急主管部門和應急協管部門

57、將不斷補充、調整和完善。10.4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圖監測、預測與信息報告(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級有關部門)突發公共事件上報區政府應急辦及部門向鎮(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級有關部門)辦事處傳達領導指示恢復重建(事發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善后處理(事發地人民政府和區有關部門)應急結束(區政府或區應急指揮機構批準)擴大應急(區政府、區有關部門)指揮與協調(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事發地人民政府)先期處置(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級有關部門)信息報告(鎮政府應急辦) 上報鎮政府有關領導并提出處置意見應急響應:預案啟動和預警發布(鎮政府批準) 啟動有關應急保障預案鎮政

58、府派工作組專家組鎮有關專項應急指揮部調查評估(鎮有關部門會同事發地各村(社區)、轄區各單位)、鎮級有關部門)信息發布和通報(鎮政府應急辦會同新聞宣傳部門) 10.5 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格式和內容報告單位: 報告人:報告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時間: 地 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已造成的后果:影響范圍:事件發生的趨勢:處置情況:擬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意見:領導到現場情況:具體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其他需要上報的有關事項:接收信息部門: 接收人:接收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要求下次報告(續報)時間:10.6預案啟動格式1、信息來源:2、突發公共事件現狀:3、宣布事項:4、宣布人:5、預案類別:10.7 鎮應急保障部門職能職責表 應急保障職能機 構通信公共設施基本生活交通運輸醫療衛生物資能源治安維護技術保障資金人員防護水文與氣象新聞發布政策與法則鎮經發辦鎮經發辦鎮社事辦鎮農辦鎮派出所鎮安辦鎮民政辦鎮司法局鎮財政所鎮人事辦鎮勞保所鎮國土中心鎮小城辦鎮農辦鎮農辦鎮農辦鎮農辦鎮經發辦鎮文化站鎮衛生院鎮計生委鎮財政所鎮財政所鎮愛衛辦鎮財政所鎮財政所鎮農辦鎮安辦鎮社事辦鎮社事辦鎮政府法制辦鎮群工辦鎮政府信息辦鎮農辦鎮信用聯社鎮社事辦鎮電管站鎮供銷社移動史家鎮分公司注:為保障牽頭部門,為保障協助部門。


注意事項

本文(市中區史家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40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新和县| 阜城县| 南澳县| 西昌市| 井冈山市| 松溪县| 本溪| 龙州县| 彩票| 大厂| 延边| 南华县| 宁安市| 辽阳县| 望奎县| 伊金霍洛旗| 垫江县| 安仁县| 茂名市| 乐山市| 垦利县| 姜堰市| 贵溪市| 潢川县| 怀远县| 临猗县| 周至县| 揭东县| 芜湖市| 加查县| 信丰县| 兴安盟| 千阳县| 怀宁县| 攀枝花市| 麦盖提县| 江津市| 河曲县| 上蔡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