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慶市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目 錄1預案總則61.1編制目的61.2編制依據61.2.1國家法律法規及標準61.2.2 市級法律法規81.3適用范圍81.4預案銜接91.5工作原則91.6事件分級102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102.1應急指揮體系102.2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職責112.3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及職責112.4 應急工作組及職責123應急響應123.1分級響應123.2信息收集和研判133.2.1信息收集133.2.2信息研判與會商143.3預警143.3.1監測監控143.3.2預防153.3.3預警163.4信息報告與通報193.4.1信
2、息報告程序193.4.2信息通報程序203.4.3信息報告和通報內容213.5事態研判223.6應急監測223.7污染源排查與處置233.7.1明確排查對象233.7.2切斷污染源233.8應急處置233.8.1制定現場處置方案233.8.2醫學救援233.8.3應急處置243.8.4供水安全保障253.9物資調集及應急設施啟用253.10輿情監測與信息發布263.11維護社會穩定263.12響應終止264后期工作274.1后期防控274.2事件調查274.3損害評估274.4善后處置285應急保障285.1組織和隊伍保障285.2通訊、交通與運輸保障285.3應急資源和經費保障295.4 經
3、費保障295.5技術保障295.6責任追究296附則306.1預案解釋權屬306.2預案演練和修訂306.3預案實施日期307 附件307.1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分級標準307.1.1特別重大事件317.1.2重大事件317.1.3較大事件317.1.4一般事件327.2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救援組織體系圖337.3應急工作組組成及職責347.4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其職責357.5環境應急專家通訊錄397.6飲用水源地多種污染類型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措施407.7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風險主要危化品引發水污染事件簡要處置措施417.8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風險源分布圖451預案
4、總則1.1編制目的為健全重慶市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以下簡稱“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機制,規范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全面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防范和處置能力,有效應對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最大程度降低突發環境事件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影響,為規范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對的各項工作提供指導,特制訂本預案。1.2編制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主席令2014第九號,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2007第六十九號,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2017第七
5、十號,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5)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6)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環境保護部令第16號,2010年12月22日修正);(7)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17號,2011年5月1日起施行);(8)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2號,2015年3月1日起施行);(9)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2015年6月5日起施行);(10)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56號,2007年
6、5月1日起施行);(11)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令第31號,2016年6月1日起施行);(12)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指南(試行)(生態環境部公告2018年第1號,2018年3月26日印發);(13)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指南(環辦201193號,2011年7月29日印發);(14)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10113號,2010年9月28日印發);(15)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試行)(環辦201250號,2012年3月31日印發);(1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1
7、7)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2010);(18)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 773-2015);(1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范(HJ 774-2015);(20)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 941-2018)。 市級法律法規(1)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2018年7月26日第二次修正);(2)重慶市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2011年7月29日);(3)重慶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2012年7月1日起施行);(4)重慶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渝辦發2008273號);(5)重慶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規定(渝府發2
8、00283號);(6)重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渝府辦發201622號);(7)長江三峽庫區重慶流域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渝府辦發20179號)。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以及渝北區境內發生其它事件從而影響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的應對工作。當污染物遷移至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預案適用范圍內或當接到市局指令或接到觀音洞水庫水源地上游政府部門通報時,啟動重慶市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4預案銜接本預案為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應急預案,在編制、使用過程中與重慶市突發環境事件
9、應急預案重慶市渝北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預案相關內容銜接。1.5工作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降低飲用水水源地突發性環境事件造成的危害。(2)堅持預防為先的原則。把應對飲用水水源地突發性環境事件的各項工作落實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強預防措施,完善信息網絡建設,增強預警分析,做好預警演練。(3)堅持科學處置的原則。實行條塊結合、屬地為主、專業處置。建立應急指揮機構,形成分級負責、分類指揮、綜合協調的科學應急體系。(4)堅持依法管理的原則。加強有關法律宣傳,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應對飲用水水源地突發性環境事
10、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堅持依靠科技優先原則。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調度等技術措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飲用水水源地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6)堅持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原則。加強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充分發揮各部門的應急力量,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1.6事件分級按照事件嚴重程度,渝北區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和一般(IV級)四級。2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2.1應急指揮體系在區政
11、府的統一領導下,成立渝北區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指揮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根據工作需要設置綜合協調組、應急監測組、應急處置組、供水保障組、應急保障組和善后處理組。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組成:指揮長: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副指揮長: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區應急局局長成員單位:區政府新聞辦、區發展改革委、區經濟信息委、區大數據局、區財政局、區生態環境局、區城管局、區交通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區水利局、區商務委、區衛生健康委、區應急局、區公安分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氣象局、區消防救援支隊、事發
12、地鎮街(管委會)、重慶市宏利水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有關負責人和相關領域專家組成。2.2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職責(1)執行市、區有關領導的指示、命令;(2)向市政府、區政府匯報有關情況;(3)發布一般(級)和較大(級)級別的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預警級別和處置指令;(4)指揮調度全區應急救援力量,協調相關救援隊伍共同做好應急救援工作;(5)迅速了解污染事故相關情況及已采取的先期處置情況,及時掌握事件發展趨勢,研究制定處置方案并組織指揮和實施應急;(6)組織協調治安、交通、衛生防疫等,以及應急物資后勤保障;(7)迅速控制事態的發展,做好人員安全疏散和安置工作;(8)做好善后處理工作,防止事件出
13、現“放大效應”和次生、衍生、耦合事件;(9)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2.3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及職責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下設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辦公室(以下簡稱“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設于區生態環境局。辦公室主任由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區生態環境局分管副局長擔任,成員為區生態環境局相關科室負責人。2.4應急工作組及職責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根據工作需要設置綜合協調組、應急監測組、應急處置組、供水保障組、應急保障組和善后處理組。3應急響應3.1分級響應根據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嚴重程度和發展態勢,響應分為一般( 級)、較大( 級)、重大( 級)和特別
14、重大( 級)共四個等級,事故處理采取分級負責、分級響應。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影響程度、敏感時段、發展趨勢和事件損失情況動態調整響應級別,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1)區生態環境局牽頭處置一般事件對于初判結果為一般(級)的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由區生態環境局啟動一般(級)應急響應,按應急預案要求,負責應對工作,并及時向區政府上報處置情況。區生態環境局實施先期處置仍未能控制事態發展、有可能上升為較大(III級)以上級別的突發事件,應立即報告區政府,在區政府領導下開展處置工作。(2)區政府牽頭處置較大事件對于初判結果為較大的突發環境事件,或區生態環境局牽頭先期處置的一般(級)但上升為較大(III級)的
15、突發環境事件,由區政府牽頭啟動較大(III級)應急響應,負責應對工作。區政府實施先期處置仍未能控制事態發展、有可能上升為重大(II級)及以上級別的突發事件,應立即報告市政府。(3)市級或國家牽頭處置重大和特別重大事件對于初判結果為重大、特別重大環境事件,或區政府牽頭先期處置但仍未能控制事態發展、有可能上升或已上升為重大(II級)和特別重大(I級),區政府按要求上報市政府,并在市政府領導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3.2信息收集和研判信息收集信息來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途徑。(1)事發單位或知情者應通過電話、短信、傳真等方式及時向區政府值班室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2)區級有關部門可通過流域、水源地或供水
16、單位開展的水質監督性監測(常規斷面)、在線監測(常規和預警監控斷面)等日常監管渠道獲取水質異常信息,也可以通過水文氣象、地質災害、污染源排放等信息開展水質預測預警,獲取水質異常信息。(3)區生態環境局可通過水源地上游及周邊主要風險源監控獲取異常排放信息,也可通過12369熱線、網絡等途徑獲取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區生態環境局可通過對湖泊(水庫)藻密度變化情況的監測,獲取水華事件信息;區公安分局可通過交通事故報警獲取流動源事故信息。(4)通過區政府各部門之間、上下游相鄰行政區域政府之間建立的信息收集與共享渠道,獲取突發環境事件信息。信息研判與會商通過日常監管渠道首次發現水質異?;蛉罕娕e報、責任單位報
17、告等獲取突發事件信息的部門,應第一時間開展以下工作。(1)核實信息的真實性。(2)進一步收集信息,必要時通報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信息收集工作。(3)相關部門在收集到區內、市級部門和互聯網、群眾投拆電話、部門通報、事發單位報告等多種渠道的有關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源污染信息,應立即報告區政府。(4)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組織生態環境、應急管理、水利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進行研判,對情況復雜的請求市級部門參與研判,按照預警分級標準確定預警級別。3.3預警監測監控全區推進區生態環境局、區應急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水利局、區衛生健康委、區交通局、區氣象局等部門加強例行環境、水文、氣象等監測,收集、分析必要
18、數據,研判突發環境事件的可能性。木耳鎮政府、興隆鎮政府對水源地進行巡查,預防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并將監察情況報告區生態環境局。供水單位對水源地取水口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水質進行日常監控。對自來水進水、出水水質進行監測,及時發現隱患,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預警。預防(1)基于全區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的基礎上,全區加強飲用水源環境風險防控,整合各類環境安全預警信息,實現風險防控信息和資源共享共用,并將應急物資儲備統籌納入應急物資庫建設。(2)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切實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處置的原則,加強轄區內涉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收集與報告。木耳鎮政府、興隆鎮
19、政府是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的首要接收中心,值班人員在接到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故報告后,要及時上報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經甄別與確認后,快速報告給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3)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要指導和協調有關成員單位認真開展環境信息、常規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和風險評估工作,對發生在轄區境外和轄區內有可能對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產生影響或造成飲用水源地污染事故的,應立即報告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分級響應。(4)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成員單位,應保持良好的應急狀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指定聯絡員
20、、值班電話,報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備案并向社會公布。主要負責人和成員的手機要24小時開機,保證通訊暢通。(5)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更新觀音洞水庫水源地周邊及上游企業的環境風險源清單;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督管理,對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的各種排污活動進行監管或處罰執法,治理可能導致保護區內水體污染的排污行為。預警(1)預警分級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重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重慶市渝北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分級做出如下規定。按照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影響的范圍,將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等級分為一
21、級、二級、三級、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等級。(2)預警的啟動條件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可實施預警。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或集雨范圍內的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交通、環保事故,導致污染物可能進入飲用水水源地;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或集雨范圍內道路、橋梁發生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導致污染物可能進入飲用水水源地時;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或集雨范圍內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突出,可能造成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時; 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數據發生異常或超過常規監測數值時(參考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當供水單位的取水水質監測數據異
22、常時(參考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當飲用水水源地附近或周邊發生故意投毒等惡性事件時;當發生暴雨、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地質、自然災害可能引發水源保護區水質異常時;當發現有污水排入、水面有異常漂浮物、取水顏色異常等;其他需要發布預警的情況。(3)預警發布藍色(級):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及時向區政府提出預警信息發布建議,由區政府或區政府授權部門發布。黃色(級)預警: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及時向區政府提出預警信息發布建議,同時上報市政府。由區政府通過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統一發布(或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當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本區公眾
23、發布預警信息),并通報可能影響到的相鄰行政區域;同時報重慶市人民政府備案。對于較嚴重的可能達到橙色和紅色的預警結果,區政府立刻向重慶市人民政府上報,由市政府組織發布。橙色(級)、紅色(級)預警:由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發布的預警信息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當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4)預警行動進入預警狀態后,采取以下措施,部署預警工作:啟動預案。下達啟動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預案的命令。實時研判。對預警信息及突發事件進展情況進行實時分析研判,預估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可能受影響的飲用水源、影響人群和地理范圍和危害程度。應急準備。通知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中的有關
24、單位和人員做好應急準備,進入待命狀態,必要時到達現場開展相關工作,做好應急準備,并調集應急物資和設備。通知水源地對應的供水單位進入待命狀態,做好停止取水、深度處理、低壓供水或啟動備用水源等準備。開展應急監測或做好應急監測準備,密切觀測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變化,組織開展制水環節水質檢查,觀測水源細菌及其他微生物變化情況。防范處置。迅速采取有效處置措施,堵截連通水體,在水源地設置警示標志。啟動備水。通知供水單位做好水源和清水儲備工作;告知公眾適當儲備飲用水。信息發布。必要時,及時通過媒體向公眾發布信息。加強輿情監測、引導和應對工作。(5)預警調整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先期防范效果,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
25、預警級別。對于藍色和黃色級別預警結果,如果降低預警級別,可以調整后重新發布。事態表明黃色可能升級為橙色甚至紅色,區政府應當立刻向重慶市人民政府報告。證明事態不可能發生或者危險已經排除的,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立即宣布解除預警并解除預警措施。3.4信息報告與通報信息報告程序(1)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事發地鎮街(管委會)、涉事企業、知情者應通過利用110、119、122、120、12369等系統,實現聯動報警。也可通過67212345區政府值班室電話向區政府報告,或通過86006200環保舉報熱線向區生態環境局報告。(2)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在發現或得知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后,應立即進行核
26、實,了解有關情況。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將預警信息發布、預警行動、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按照國家和重慶市政府規定的時限、程序和要求向市生態環境局報告,并按要求向市級部門通報。(3)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先于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獲悉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可要求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核實并報告相應信息。(4)初判結果為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或可能(已經)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區政府要采取一切措施盡快掌握情況,30分鐘內電話報告市政府、1小時內書面報告。信息通報程序對經核實的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接報的有關部門應向區政府報告并通報有關部門。通報的部門至少應包括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區衛生
27、健康委等部門;根據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型和情景,還應通報區消防救援支隊(遇火災爆炸)、區交通局(遇水上運輸事故)、區公安分局(遇火災爆炸、道路運輸事故)、區應急局(遇企業突發水環境事件)、區農業農村委(遇大面積死魚)等部門。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已經或可能影響到的相鄰行政區域的,區政府應及時通報相鄰區域同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信息報告和通報內容(1)信息報告按照不同的時間節點,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初報是發現或得知突發環境事件后的首次報告;續報是查清有關基本情況、事件發展情況后的報告,可隨時報告;處理結果報告是突發環境事件處理完畢后的報告。初報應報告水源地
28、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主要污染物和數量、監測結果、人員傷亡情況、飲用水水源地受影響情況、事件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等初步情況。續報應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事件及有關處置措施的進展情況。處置結束后1個工作日內要進行處理結果報告。處理結果報告應在初報、續報的基礎上,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的措施、過程、結果,潛在或間接危害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等詳細情況。應采用傳真、網絡、郵寄或面呈等方式書面報告,情況緊急時,可通過電話報告,但應及時補充書面報告。書面報告應說明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單位、報告簽發人、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等內容,并盡可
29、能提供地圖、圖片以及有關的多媒體資料。(2)信息通報區生態環境局要按照應急聯動協調機制要求,及時向同級有關部門通報,并向區政府報告事件進展和結果。3.5事態研判發布預警后,由總指揮按照水源地應急預案中列明的副總指揮、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專項工作組成員及名單,迅速組建參加應急指揮的各個工作組,跟蹤開展事態研判。事態研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事故點下游沿江(河)水利設施工程情況、判斷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數量及種類性質、事故點下游水系分布(包括清潔水情況)、距離水源地取水口的距離和可能對水源地造成的危害,以及備用水源地情況。事態研判的結果,應作為制定和動態調整應急響應有關方案、實施應急監測、污染
30、源排查與處置和應急處置的重要基礎。3.6應急監測區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協調開展涉及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地應急監測工作。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種類、性質以及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制定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明確監測方法、布點和頻次,調配應急監測設備、車輛,及時準確監測,確定污染范圍和程度,掌握污染態勢,為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3.7污染源排查與處置明確排查對象當水質監測發現異常、污染物來源不確定時,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應根據事件誘因不同確定排查的牽頭部門。牽頭部門根據特征污染物種類、濃度變化、釋放總量、釋放路徑、釋放時間,以及當時的水文和氣象條件,迅速組
31、織開展污染源排查。切斷污染源對渝北區內的污染源,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應根據事件誘因不同確定切斷污染源的牽頭部門。對渝北區外的污染源,按有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要求進行處置。處置措施主要采取切斷污染源、收集和圍堵污染物等。3.8應急處置制定現場處置方案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應迅速制定現場處置方案,采取斷源、控污、治污等各項應急措施,全力保障飲用水安全。現場處置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應急監測、污染處置措施、物資調集、應急隊伍和人員安排、供水單位應對等。醫學救援區衛生健康委迅速組織當地醫療資源和力量,對傷病員進行診斷治療;指導和協助開展受污染人員的去污洗消工作,調配急需醫藥物資,做好受
32、影響人員的心理援助。應急處置(1)應急隊伍在到達現場后首先組織人員救治病人,進一步了解事件情況,包括污染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可能原因,以及污染來源及范圍和所影響的范圍等。根據現場處置方案進行現場處置,組織現場搶險,盡可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防止污染物擴散,并根據現場情況劃定警戒線范圍。(2)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護好事故現場,負責維護現場秩序和事故現場證據收集工作。(3)因人員搶救、防止事態擴大、恢復生產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作好標志,采取拍照、攝像、繪圖等方法詳細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4)污染警戒區域的劃定及消息發布。根據污染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觀音洞
33、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擬定污染警戒區域(劃定禁止取水區域),發布警報決定;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要召開事故處理分析會,確定對外宣傳統一口徑,指派專人對新聞媒體發布污染事故消息。(5)污染跟蹤。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要根據監測數據和其他有關數據編制分析圖表,預測污染遷移強度、速度和影響范圍,及時向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報告污染事故處理動態和下一步對策,直至污染事故警報解除。(6)調查取證。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要根據污染事故的性質,組織相關部門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實地取證,對涉案人員做調查詢問筆錄,立案查處。(7)提出調查分析結論和處置方案。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根據現場調查和
34、查閱有關資料并參考專家意見,提出調查分析結論,制訂污染處置方案,對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污染物進行處理處置,以減少污染。(8)當取水口發生污染,有義務立即通知下游取水口部門,告知污染情況。從而使下游取水口部門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造成事故的擴大。供水安全保障供水單位在接到預警通知后,應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可能影響取水口的時間,及時采取深度處理、低壓供水或啟動備用水源等應急措施;當監測結果顯示異常時,相應供水單位立即關閉相應的輸水系統。并加強污染物監測,城市供水水質的監測密度,待水質滿足取水要求時恢復取水和供水。3.9物資調集及應急設施啟用區生態環境局、事故發生地鎮街(管委會)及相關部門應根據應
35、急物資調查結果,列明應急物資、裝備和設施清單,以及調集、運輸和使用方式。應急物資、裝備和設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1)對水體內污染物進行打撈和攔截的物資、裝備和設施,如救援打撈設備、油氈、圍油欄、筑壩材料、溢出控制裝備等。(2)控制和消除污染物的物資、裝備和設施,如中和劑、滅火劑、解毒劑、吸收劑等。(3)移除和攔截移動源的裝備和設施,如吊車、臨時圍堰、導流槽、應急池等。(4)雨水口垃圾清運和攔截的裝備和設施,如格柵、清運車、臨時設置的導流槽等。(5)針對水華災害,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產生條件、清除藻類的物資、裝備和設施,如增氧機、除草船等。(6)對污染物進行攔截、導流、分流及降解的應急工程設施,
36、如攔截壩、節制閘、導流渠、分流溝、前置庫等。3.10輿情監測與信息發布區政府新聞辦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向社會發布事件原因、影響區域、已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公眾應注意的防范措施、熱線電話等,澄清不實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并針對輿情及時發布。3.11維護社會穩定區公安分局加強受影響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哄搶重要生活必需品、救災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事發地鎮街(管委會)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3.12響應終止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終止應急響應。(1)進入水源保護區陸域范圍的污染物已成功圍堵,且清運至水源保護區外,未
37、向水域擴散時。(2)進入水源保護區水域范圍的污染團已成功攔截或導流至水源保護區外,沒有向取水口擴散的風險,且水質監測結果穩定達標或恢復上游水平。(3)水質監測結果尚未穩定達標,但根據應急專家組建議可恢復正常取水時。4后期工作4.1后期防控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區生態環境局根據現場處置結果明確響應終止后污染防控的內容和工作要點。后期防控主要包括:針對泄漏的油品、化學品進行回收;進行后期污染監測和治理,消除投放藥劑的殘留毒性和后期效應,防止次生突發環境事件;事故場地及漫延區域的污染物清除完成后,對土壤或水生態系統進行修復;部分污染物導流到水源地下游或其他區域,對這些區域的污染物進行清除等。4
38、.2事件調查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根據有關規定,組織開展事件調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質,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處理建議。4.3損害評估一般、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后,區政府或區政府指定部門牽頭督促涉事企業或水源管理部門開展環境事件污染損害評估工作;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評估結論作為事件調查處理定級、損害賠償、生態環境恢復及重建的依據。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后,區政府配合上級政府組織的污染損害評估工作。4.4善后處置及時組織制訂補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工作方案;對受污染、破壞的飲用水源生態環境采取措施予以恢復,對清除污染效果進行評估;督促有關保險公司切實做好保險理賠服務工作。5應急
39、保障5.1組織和隊伍保障加強飲用水源突發環境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建設。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中生態環境、交通、水利、公安、消防、衛生監控等部門、相關鎮街和供水單位等成員單位組建相應的應急隊伍,加強隊伍的日常培訓和應急演練。應急隊伍培訓,由各應急隊伍自行組織,至少每年一次,包括信息報告、個體防護、應急資源使用、應急監測布點及監測方法、應急處置方法等培訓科目。5.2通訊、交通與運輸保障區經濟信息委負責保障應急期間供電需要。區大數據局負責保障應急期間通信聯絡和信息傳遞需要。區交通局負責加強應急交通管理,健全公路、水運緊急運輸保障體系,保障應急響應所需人員、物資、裝備、器材等的運輸。區衛生健康委負責保
40、障運送傷病員、應急救援人員、物資、裝備、器材車輛的優先通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保持電話24小時暢通。5.3應急資源和經費保障相關部門、供水單位要加強抽水、提水、輸水等供水管件、車輛、專業設備、清理藥劑、清污、除油、解毒、防酸堿、防腐蝕等試劑材料、快速檢驗檢測設備、隔離、救援物資、防護器材的儲備;要加強對環境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的動態管理,將環境應急物資儲備統籌納入應急物資庫建設。5.4經費保障安排專項應急管理資金,將應急管理部門預算、應急物資采購費用列入年度預算。應急處置結束后,據實核銷應急處置費用;加強應急工作經費的審計和監督管理,確保??顚S玫?。確保飲用水源環境突發事件應
41、急管理和處置需要。5.5技術保障依托環境應急指揮技術平臺,實現信息綜合集成、分析處理、污染損害評估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支持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研發。5.6責任追究對不按有關規定上報突發環境事件信息,遲報、漏報、瞞報和謊報的;拒不執行指揮部的指令,延誤應急搶險工作,造成嚴重后果的;在人員救助、物資調配、事故調查、現場秩序維護等方面不配合、不支持,嚴重影響和干擾應急處置工作的;應急處置過程中存在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按照國家、地方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責任。6附則6.1預案解釋權屬本預案由渝北區人民政府負責進行解釋。6.2預案演練和修訂渝北區人民政府定期組織開展觀音洞水庫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
42、應急處置演練。各成員單位應落實崗位責任,積極參與演練,熟悉應急工作的指揮機制和決策、協調、處置的程序,提高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和現場處置能力。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本預案的要求,組織本部門、本系統對本預案的內容定期開展應急培訓,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包括信息報告、個體防護、應急資源使用、應急監測布點及監測方法、應急處置方法等培訓科目,熟悉應急處置程序和要求,做好實施應急預案各項準備。本預案由渝北區人民政府牽頭制訂,原則上每五年修訂一次, 但若在演練中存在重大偏差和缺陷,存在較大的不適應,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所涉及的機構和人員發生重大變化,或在執行中有新的情況,應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43、,修訂完善后的應急預案應及時發至相關部門。6.3預案實施日期本預案由渝北區人民政府批準,自批準之日起執行。7附件7.1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分級標準參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4年版)重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渝府辦發201622號),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做出如下分級規定:特別重大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1)因飲用水源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2)因飲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3)后河干流、支流發生大面積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8個/升,區段河長10公里)并造成較為嚴重的飲用水水源污染、
44、生態破壞或漁業損失的。重大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1)因飲用水源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2)因飲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3)因環境污染造成觀音洞水庫水源地取水中斷的;(4)后河干流、支流發生大面積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8個/升,區段河長6公里)并造成較為嚴重的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污染、生態破壞或漁業損失的。較大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1)因飲用水源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2)因飲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
45、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3)后河干流、支流發生大面積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8個/升,區段河長3公里)并造成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污染、生態破壞或漁業損失的;(4)飲用水水源地污染范圍超出渝北區行政區的即造成跨區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一般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1)因飲用水源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2)因飲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3)因飲用水源污染造成跨鎮街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群體影響的;(4)后河干流、支流發生大面積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8個/升,區段河長3公里)并造成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污染、生
46、態破壞或漁業損失的;(5)對飲用水源污染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級別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的。上述有關數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7.2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救援組織體系圖7.3應急工作組組成及職責名稱牽頭單位及部門成員單位及部門主要職責綜合協調組區應急局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區政府新聞辦、事發地鎮街(管委會)、宏利水務公司、事發單位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確定的其他部門履行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運轉樞紐作用,協調調度各方力量參與應急處置,通知后河下游或鄰近受影響區域加強預警;負責信息上報、情況通報、輿情應對,傳達上級批示指示。應急監測組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區衛生
47、健康委、宏利水務公司、事發地鎮街(管委會)、事發單位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確定的其他部門負責制定應急監測方案;負責在污染帶上游、下游分別設置斷面進行應急監測;負責飲用水水源地、土壤、供水等應急監測、調查取證;負責應急期間的水源地、供水單位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監測。應急處置組根據事件誘因不同確定不同的牽頭部門區發展改革委、區生態環境局、區交通局、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委、區衛生健康委、區應急局、區公安分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林業局、區消防救援支隊、有關行業和環境監測機構、事發地鎮街(管委會)、救援單位、相關專家、事發單位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確定的其他部門開展事態分析,制定應急處置方案
48、并組織污染源排查、搶險救援;負責現場污染物消除、圍堵和削減,以及污染物收集、轉運和異地處置等工作,消除或減輕水環境污染。依照有關規定開展事件調查,督促事件責任方或水源管理部門開展環境損害評估。供水保障組區水利局區生態環境局、區衛生健康委、區商務委、宏利水務公司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確定的其他部門制定應急供水保障方案;指導供水單位啟動深度處理設施或備用水源以及應急供水車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水;加強受影響人群臨時飲用水供應等商品市場監督和調控。應急保障組事發地鎮街(管委會)區生態環境局、區經濟信息委、區大數據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水利局、區商務委、區衛生健康委、區應急局、區公安分局、區城管
49、局、區氣象局、區消防救援支隊、供水、供電、供氣、通訊單位、相關專家、事發單位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確定的其他部門負責制定應急保障方案;負責調配應急物資、協調運輸車輛;負責協調補償征用物資、應急救援和污染物處置等費用;組織有關專家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善后處理組事發地鎮街(管委會)區生態環境局、區經濟信息委、區大數據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水利局、區商務委、區衛生健康委、區應急局、區公安分局、區消防救援支隊、供水、供電、供氣、通訊單位、事發單位和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確定的其他部門開展補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工作;做好死亡人員喪葬;開展相關保險理賠。7.4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
50、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其職責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組成日 常 職 責應 急 職 責指揮長區政府分管副區長(1)貫徹執行國家、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關于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各項要求;(2)組織編制、修訂和批準水源地應急預案;(3)指導加強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4)協調保障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經費。(1)發生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時,親自(或委托副指揮長)趕赴現場進行指揮,組織開展現場應急處置;(2)貫徹執行當地或上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應急指令;(3)按照預警、應急啟動或終止條件,決定預案的啟動或終止;(4)研判突發環境事件發展態勢,組織制定并批準現場處置方案;(5)組織開展
51、損害評估等后期工作。副指揮長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區應急局局長擔任(1)協助指揮長開展有關工作;(2)組織指導預案培訓和演練、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能力評估等工作;(3)指導開展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和應急準備工作。(1)協助指揮長組織開展現場應急處置;(2)根據分工或指揮長安排,負責現場的具體指揮協調;(3)負責提出有關應急處置建議;(4)負責向場外人員通報有關應急信息;(5)負責協調現場與場外應急處置工作;(6)停止取水后,負責協調保障居民用水;(7)處置現場出現的緊急情況。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辦公室設于區生態環境局。辦公室主任由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區生態環境局分管副局長擔任,成員為
52、區生態環境局相關科室負責人(1)組織編制、修訂水源地應急預案;(2)負責水源地應急預案的日常管理,開展預案培訓和演練、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能力評估等工作;(3)組織開展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和應急準備工作。(1)貫徹執行總指揮、副總指揮的各項指令和要求;(2)負責信息匯總上報,并與有關的外部應急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3)負責調動應急人員、調配應急資源和聯絡外部應急組織或機構;(4)收集整理有關事件數據。成員區應急局(1)收集區政府政務值班、區長公開電話、市長(區長)電子信箱等多種渠道的有關飲用水源污染信息。(2)防范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次生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及時上報并通報事故信息。(1)
53、發揮運轉樞紐職責,負責統籌協調一般、較大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和重大、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前期應急處置,傳達指令;(2)牽頭組建觀音洞水庫水源地應急指揮部,負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的綜合協調、應急值守、信息匯總、研判及相關組織管理工作;(3)協助處置因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違法排污等導致的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4)組織、協調、指導因地質災害等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工作;(5)根據事故受影響程度,協助做好受影響群眾的安撫和善后工作;(6)向市應急管理局報告事故相關信息。區生態環境局(1)負責水源地日常監測,通過水源地上游及周邊主要風險源監控獲取異常排放信息,也可通過1
54、2369熱線、網絡等途徑獲取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及時上報并通報水源地水質異常信息。(2)開展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日常監督和管理。(3)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1)負責應急監測,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水源地污染物削減處置等工作;(2)區生態環境局要按照應急聯動協調機制要求,及時向同級有關部門通報,并向區政府報告事件進展和結果。區政府新聞辦負責應急期間的新聞發布、對外通報和信息公開、現場新聞媒體接待和服務等工作。區衛生健康委負責自來水管網末梢水水質衛生監測,及時上報并通報管網末梢水水質異常信息。(1)負責管網末梢水水質應急監測,確保應急期間居民飲水衛生安全;(2)負責組織醫療技術力量開展受傷、
55、中毒人員的醫療救護和受影響區域衛生防疫,指導和協助開展受污染人員的去污洗消工作;(3)開展出廠水、末梢水、臨時供水水質監測;(4)對現場進行消毒防疫,防范因環境突發事件造成中毒事件等。成員區公安分局通過交通事故報警獲取飲用水水源地流動源事故信息,及時上報并通報事故信息。(1)參加應急處置組,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查處導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違法犯罪行為;(2)加強社會治安管理,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區發展改革委(1)負責配合有關鎮(街道)(管委會)、項目業主單位開展應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審批前期工作;(2)負責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或集雨范圍內、地下水補給區域內的油氣管線事故引
56、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預防工作。負責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或集雨范圍內、地下水補給區域內的油氣管線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區經濟信息委負責應急期間的供電保障。區大數據局負責應急期間的通信保障。區財政局負責保障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防范和應對工作的經費。負責保障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期間的費用。區城管局負責協調和落實應急過程涉及到應急啟用的市政道路、管網及其他市政基礎設施配套措施。區交通局(1)負責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跨越水源保護區道路橋梁的日常應急管理工作,建設維護道路橋梁應急工程設施。(2)負責對過往嘉陵江渝北段船只進行審核、監督。(1)協助處置交通事故次生的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事故發生后
57、及時啟用道路橋梁應急工程設施,并負責保障應急物資運輸車輛快速通行;(2)負責緊急情況下航道交通管制,及搶險應急物資的水路運輸工作;負責管轄水域內船載危險貨物、燃油及違法排放船舶污染物引起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應對處置和調查處理。成員區農業農村委管理暴雨期間入河(湖庫)農灌退水排放行為,防范農業面源導致的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及時上報并通報供水單位水質異常信息。協助處置因農業面源導致的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對具有農灌功能的水源地,在應急期間暫停農灌取水。區林業局對野生動植物環境浸染影響情況進行監測。負責森林、林木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區水利局負責供水單位日常管理工作,對供
58、水單位水質異?,F象進行調查處理,及時上報并通報供水單位水質異常信息。負責指導供水單位的應急處置工作,組織供水單位進行應急監測,落實停止取水、啟動深度處理設施和切換備用水源等應急工作安排。區商務委負責組織臨時飲用水供應、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市場供應,維護市場穩定。區規劃自然資源局配合開發園區平臺公司、鎮街及相關單位做好渝北自主板塊內適用于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場地的規劃和管理工作。對渝北自主板塊范圍內受污染的地下水進行環境地質勘察。區氣象局及時上報、通報和發布暴雨、洪水等氣象信息。負責應急期間提供水源地周邊氣象信息,提供預警和處置建議。區消防救援支隊在處置火災爆炸事故時,防止消防水進入水源地
59、及其連接水體。組織相關搶險隊伍及送水車輛,配合供水企業向受影響區域提供應急供水。宏利水務公司(牛頭巖水廠)(1)負責觀音洞水庫水源地取水口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水質進行日常監控。(2)負責原水、出廠水和管網水的水質監測。(3)加強制水生產過程控制和各工藝環節的水質控制,確保供水安全。(1)負責協助事件調查;(2)負責調度和保障涉及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地的群眾飲用水供應工作,制定水體污染后供水應急處置措施,保障人民飲用水的安全。事發地鎮街(管委會)加強轄區內涉及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收集與報告。及時核實、匯總信息上報,提出水源地預警建議。(1)負責組織事故先期處置,為事故搶險救援提供后
60、勤保障;(2)參與事故調查處理;(3)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傷員搶救、受影響群眾的疏散和安置;(4)牽頭開展事故的善后處置。7.5環境應急專家通訊錄序號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擅長領域所學專業1朱 進男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重慶市化工研究院應急處置、應急預案評審化工工藝2黃力武男高級工程師重慶市化工研究院安全環保、環境監測、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分析化學3吳淼莊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中煤科工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環境工程固體廢物處置環境工程4胡 艷女教授級高工注冊環評師中煤科工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環境工程5王里奧女教授重慶大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6袁興中男教授、博導重慶
61、大學環境生態評估生態學7陳玉成男教授西南大學環保、損害評估環境工程8楊志敏女副教授西南大學損害評估、預案評審環境工程9王定勇男教授西南大學土壤、固廢環境監測與環境標準環境科學10王志堅男教授,水產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南大學水生生物魚類學11姚維志男教授西南大學魚類資源和環境、魚類死亡司法鑒定水產養殖12劉 懷男教授、植保學院院長西南大學植物保護植物保護13喬 剛男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學環境法學法學14祖 波男教授重慶交通大學安全環保、水污染防治與應急環境科學與工程15常 青男副教授重慶工商大學環境化學、環境風險評估環境工程16張賢明男二級教授重慶工商大學含油廢水應急處置及再生利用環境工程17
62、楊大業男教授級高工重慶智力環境開發策劃咨詢公司化工、應急處置化工工藝18楊肅博男高級工程師重慶忠慶環境工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環境風險評估、應急預案評審環境工程19陳剛才男教授級高工重慶環科源博達環??萍加邢薰绢A測預警、生態保護、水與大氣模型環境地球化學20郭 平男教授級高工、副總工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應急監測、應急處置化學21胡志鋒男教授級高工、副所長重慶環科源博達環??萍加邢薰经h境風險及應急預案評估化學22徐 鳳女高級工程師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肺廴痉乐闻c應急環境工程7.6飲用水源地多種污染類型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措施污染事故類型處置建議措施危化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疏散人員、實行交通管
63、制,劃定警戒范圍;明確有毒物物料;打撈污染物裝置,并根據污染物特征采取措施封堵泄漏點或罐槽;建立圍堰和臨時事故池,對泄漏的物料進行收集;對泄漏物料和事故廢水進行處置。企業突發環境事件封堵污染源;對事故廢水攔截、導流;對進入環境通道中的有害物料覆蓋、中和消減處理;對進入水源地的物料進行處置(打撈、添加中和藥劑等);對受污水體進行處置。生活污水利用事故池或建立圍堰,對生活污水進行截流,避免其繼續進入飲用水源地;對收集的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7.7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風險主要?;芬l水污染事件簡要處置措施物質安全防護措施應急措施環境監測方法苯系物苯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戴防毒面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64、,戴橡膠手套。首先應切斷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劑或乳液刷洗;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抑制蒸發。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對污染地帶進行通風,蒸發殘余液體并排除蒸氣。大面積泄漏周圍應設霧狀水幕抑爆,用水保持火場周圍容器冷卻。含苯系物的廢水可采用生物法、濃縮廢水焚燒等方法處理。消防方法:滅火劑使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等。國標方法:氣相色譜法甲苯二甲苯苯乙烯酚類苯酚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戴防毒面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
65、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合理通風,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噴霧狀水,減少蒸發。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或轉移到安全場所,進行無害處理。消防方法:使用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干粉滅活。液相色譜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對苯二酚醇類甲醇、乙醇、二甘醇等應急人員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
66、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消防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氣相色譜法;變色酸分光光度法樹脂類醇酸樹脂
67、呼吸系統防護:空氣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手防護:戴橡膠手套。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蒸氣、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消
68、防方法:使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滅火。用水滅火無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員須在有防護掩蔽處操作。氣象色譜法其他樹脂酯類醋酸丁酯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應急人員需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
69、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消防方法: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滅火。用水滅火無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氣相色譜法;羥胺氯化鐵分光光度法醋酸乙酯礦物油類汽油、柴油、煤油、溶劑油、原油、重油、燃料油等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穿防護服。應急處置時可關閉閘門或用圍筑堤壩、圍油欄等隔離污染區,用吸油氈等高吸油材料吸附,用轉移到安全地方焚燒處理。污染水體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消防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火保持
70、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農藥類在用的農藥包括有機磷農藥如樂果、敵敵畏、氧樂果等,氨基甲酸醋農藥如速滅威、抗蚜威等,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等,大多為殺蟲劑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應急人員需穿防火防毒服。應急人員應佩戴全身防護用具,關閉閘門或筑壩圍隔污染區,用活性炭吸收未溶的農藥,收集到安全場所用堿性溶液無害化處理。對污染區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處置,最后用活性炭進行吸附處理。鹵代烴主要有四氯化碳、氯苯等,油狀液體,不溶于水,易揮發,密度比水大,燃燒時有刺激性氣體放出可能
71、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應急人員需穿防火防毒服。應急人員應佩戴全身防護用具,關閉閘門或筑壩圍隔污染區,污染水體用活性炭吸收。用活性炭、吸油氈等高吸油材料等現場吸附積水中的污染物,收集到安全場所無害化處理。重金屬類多數具有較強毒性,在自然環境中不降解,并隨食物鏈逐漸富集,形成急性或蓄積類水污染事件應急人員應佩戴防護用具。關閉閘門或筑壩圍隔污染區,污染水體投加Na2CO3、NaOH、生石灰等物質使沉淀重金屬離子,排干上清液后將底質移除到安全地方水泥固化后填埋。酸堿類液堿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戴正壓自
72、給式呼吸器;戴面罩防護眼鏡;穿橡膠耐酸堿防護服和手套。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應急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小量泄漏:用沙土;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集,轉移,回收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安全處置。消防方法:用水、沙土撲救,防止水產生飛濺造成灼傷??焖俜椒ǎ簹怏w檢測管法;中和法濃硫酸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應急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小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回收;回收物可用純堿-消石灰溶液中和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集,轉移,回收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安全處置。消防方法:禁止用水,用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焖俜椒ǎ簹怏w檢測管法;中和法國標方法:玻璃電極法;硫酸霧的測定 鉻酸鋇比色法鹽酸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應急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小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集,轉移,回收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安全處置。消防方法:用堿性物質如碳酸氫鈉、碳酸鈉、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撲救。快速方法:氣體檢測管法;中和法;硝酸銀滴定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7.8渝北區觀音洞水庫飲用水水源地風險源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