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龍巖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40頁).doc

  • 資源ID:560689       資源大小:281.04KB        全文頁數:4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龍巖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40頁).doc

1、龍巖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目錄1總則1.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工作原則1.4適用范圍2 災害分級2.1特別重大地震災害2.2重大地震災害2.3較大地震災害2.4一般地震災害3 分級響應 3.1相應級別劃分 3.2相應級別調整4 組織體系及職責4.1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組成及主要職責。4.2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4.3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職責4.4領導小組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5 應急響應5.1領導小組分級響應5.2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級響應5.3應急安全防護5.4應急期結束5.5后期處置5.6總結及查處6 臨震預報預警和防御機制6.1臨震預

2、報6.2臨震預警7 信息報送與新聞發布7.1信息報送7.2時限要求7.3新聞發布8 保障措施8.1通信與信息保障8.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8.3應急隊伍保障8.4技術儲備保障8.5宣傳培訓和演練8.6監督檢查9 附則9.1名詞術語9.2預案管理和更新9.3制定與解釋部門9.4預案生效時間10附錄10.1人均生活最低用水量參考指標10.2排污設施最低配置參考指標10.3房屋安全可靠性排查技術指導意見10.4領導小組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10.5相關機構和人員通信錄10.6地震震情、災情信息報送表10.7開展應急評估的前提條件和應急評估工作方案10.8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應急物資裝備表1總則1.1編制目的為建

3、立健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應對地震災害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最大限度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的損失,特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防震減災法、建筑法、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福建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福建省地震應急預案、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1.3工作原則1.3.1以人為本,及時響應,減少損失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的地震安全直接關系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地震發生后,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應及時開展地震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盡快恢復市政公用設施的功能,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盡量降低

4、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1.3.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指揮下,與有關部門(特別是地震和民政部門)密切協作,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項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上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情況及時給予協調、指導、技術支持或組織力量全力支援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1.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在我市發生地震和市外發生地震并對我市造成一定影響時,龍巖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地震應急工作。2災害分級根據地震災害程度,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級別。2.1特別重大地震災害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人員死亡(含

5、失蹤)30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占我市上年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我市發生6.5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2.2重大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人員死亡(含失蹤)50至300人,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我市發生6.0級以上、6.5級以下地震可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2.3較大地震災害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人員死亡(含失蹤)10至50人,或者造成較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我市發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可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2.4一般地震災害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人員死亡(含失蹤)10人以下,或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我市發生4.0級以上、5.0級以下地震可初判

6、為一般地震災害。3、分級響應3.1相應級別劃分 級響應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啟動級響應。在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協調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災區所在市、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當地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工作。級響應應對重大地震災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啟動級響應。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協調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災區所在市、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當地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住房城鄉建設系

7、統的抗震救災工作。3.1.3 級響應 應對較大地震災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啟動級響應。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工作安排和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需求,派出工作組赴地震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協調轄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災區所在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當地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工作。3.1.4 級響應應對一般地震災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啟動級響應。視情況派出工作組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災區所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協調轄區住地震房城

8、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災區所在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當地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地震應急工作。3.2響應級別調整地震應急響應啟動后,可視災情及其發展情況對響應級別及時進行相應調整,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4 組織體系及職責4.1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成及主要職責。4.1.1組成及有關機構設置組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副組長:分管抗震救災工作的副局長成員:局辦公室主任、局工程建設管理科科長、局科技設計科科長、局城建科科長、局房地產業科科長、局住房保障科科長、局建筑業科科長、局村鎮建設

9、管理站站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立“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作為其咨詢機構。領導小組成員、辦公室成員未在位或有特殊情況時,由所在科室或單位按職務高低遞補。4.1.2主要職責(1)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和協調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傳達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指示,完成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交辦的有關工作。(2)根據震情和災情,向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提出應急措施的建議。(3)確定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響應方案,配合市發改委、市地震局等有關單位,成立基礎設施保障和恢復生產工作組及地震次生災害防范科置工作組,組織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力量對災區城市中被破壞的供水、排水、燃氣、路橋等市政

10、公用設施進行搶修排險,盡快恢復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功能,以及對受災地區進行技術支持或支援。(4)配合市民政局等有關單位,指導和協調災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開展應急工作,成立群眾生活保障工作組,組織和協調活動板房生產、安裝企業,趕赴災區配合當地開展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工作,優先保障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運行。(5)保持與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特別是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應急機構的聯系;了解并匯總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應急工作情況。(6)及時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震情、災情,并向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相關情況。(7)其他有關

11、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的重要事項。4.2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4.2.1組成主 任:局工程建設管理科科長副主任:局辦公室主任、局科技設計科科長、局城建科科長成 員: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聯絡員、市質量安全監督站站長。4.2.2主要職責(1)督促落實領導小組抗震救災工作部署;(2)匯集、上報震情災情和抗震救災進展情況;(3)提出抗震救災方案和對策建議;(4)負責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成員單位和“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施工企業、工程質量檢測等單位的聯絡;(5)起草領導小組文件、簡報,負責領導小組各類文書資料的準備和整理歸檔。(6)及時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4.3領導小組

12、成員單位主要職責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按照“分工負責,協同作戰”的原則,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有序開展應急科置工作。4.3.1局工程建設管理科組織工程技術力量指導災區或臨震區開展房屋建筑工程安全鑒定、應急檢修、應急加固、搶險、排險、快速修復、減輕次生災害和恢復重建等工作。4.3.2局辦公室負責保持與省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聯系,及時了解最新信息;負責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后勤保障工作;負責協調做好震情、災情、抗震救災信息發布和宣傳報道;負責指導各地利用城建檔案,為災區或臨震區的抗震防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提供基礎性資料;負責應急狀態下局機關的機要保密和安全保衛工作;負責住房城鄉建設系統防災救災資金的

13、籌措工作。負責局機關辦公電話和網絡安全保障,合理安排人員,保障網站的正常工作。4.3.3局科技設計科對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提出技術性建議,草擬抗震防災、救災工作的有關技術性文件,組織工程抗震專家赴災區或臨震區進行技術支持或支援。4.3.4局城建科指導災區或臨震區城建部門開展市政公用設施、燃氣、重要風景名勝區的應急檢修、應急加固、搶險、排險、快速修復、減輕次生災害和恢復重建等工作;負責核實災區城建部門的震害情況。4.3.5局房地產業科會同工程建設管理科指導災區或臨震區房地產管理部門開展危險房屋安全應急鑒定工作;指導物業管理企業協助維護社區生活秩序。4.3.6 局住房保障科會同工程建設管理

14、科指導災區保障性住房的恢復重建工作;負責核實災區保障性住房的震害情況。4.3.7局建筑業科會同工程建設管理科、城建科、村鎮建設站組織工程施工力量赴災區或臨震區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的應急救援工作。局村鎮站會同工程建設管理科、城市建設科指導村鎮災區或臨震區開展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設施的應急排查、恢復重建工作;指導災區村鎮重建規劃工作;負責核實災區村鎮建設的震害情況。4.4領導小組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領導小組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見附錄10.4。5應急響應5.1領導小組分級響應5.1.1 I級響應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應急響應(1)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報告局長

15、、分管副局長,1小時內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召開領導小組第1次會議,局長宣布啟動應急I級響應。(2)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聯系,了解有關災情和救災情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根據職責分工開展應急工作;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收集匯總災區災情、救災情況和各部門意見,向市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3)應急響應啟動后2小時內,召開“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會議,根據災情和救災情況提出城市供水、供氣、重要建筑的搶險搶修、減輕次生災害、人員避震疏散等建議方案。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從“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和“龍巖市住房和城鄉

16、建設局工程勘察設計專家庫”中抽調)待命。(4)應急響應啟動后24小時內,召開領導小組第2次會議,研究并提出災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抗震救災建議,向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匯報。會同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特別是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做好抗震救災工作。(5)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6)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和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請求,從施工企業和工程質量檢測單位中抽調部分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施工機械設備、工程搶險應急救援隊伍、建筑物可靠性檢測儀器設備、活動板房等成立基礎設施保障和恢復生產工作組、地震次生災

17、害防范科置工作組、群眾生活保障工作組趕赴災區救援。5.1.2 II級響應重大地震災害應急響應(1)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報告局長、分管副局長,2小時內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局長宣布啟動應急II級響應。(2)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聯系,了解有關災情和救災情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根據職責分工開展應急工作;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收集匯總災區災情、救災情況和各部門意見,向市政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3)應急響應啟動后24小時內,召開“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會議,根據災情和救

18、災情況提出城市供水、供氣、重要建筑的搶險搶修、減輕次生災害,人員避震疏散等建議,向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匯報。會同市政府抗震指揮部成員單位(特別是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從“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和“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勘察設計專家庫”中抽調)待命。(4)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5)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和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請求,從施工企業和工程質量檢測單位中抽調部分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施工機械設備、工程搶險應急救援隊伍、建筑物可靠性檢測儀器設備、活動板房

19、等成立基礎設施保障和恢復生產工作組、地震次生災害防范科置工作組、群眾生活保障工作組趕赴災區救援。5.1.3 級響應較大地震災害應急響應(1)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后2小時內,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報告局長、分管副局長,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宣布啟動應急級響應。(2)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聯系,及時收集匯總災區災情和救災情況,向市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根據職責分工開展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視情況召開“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會議,研究并提出災區抗震救災建議,向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匯報。會同市政府抗震指

20、揮部成員單位(特別是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組織工程專家(從“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專家組”和“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勘察設計專家庫”中抽調)待命。(3)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視情組織部分施工機械設備和工程搶險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災區救援。5.1.4 級響應一般地震災害應急響應(1)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后2小時內,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報告局長、分管副局長,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宣布啟動應急級響應。(2)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聯系,及時收集匯總災區災情和救災情況,向市政

21、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開展應急工作。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從“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專家組”和“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勘察設計專家庫”中抽調)待命。(3)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視情組織部分施工機械設備趕赴災區救援。5.2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級響應(1)啟動本級應急預案的相應分級響應。(2)協助組織群眾避難疏散,配合民政部門提供安全的避難場所(避震疏散場所最低用地配置參考指標為1.5m2/人)及搭建簡易帳蓬。包括:選擇安全適用的場地;疏通避難場所通道;生活飲用水及簡易的排污設施(見附錄

22、10.1、10.2)。(3)按照當地政府統一部署,迅速組織勘察、設計、施工、機械設備等工程技術搶險力量,對重要市政公用設施、房屋建筑進行檢查和安全可靠性排查(見附錄10.3),發現險情要立即制定實施排險、搶險和應急恢復技術方案等措施,以避免災害的進一步發生和擴大。(4)做好信息匯總上報工作。各建設局負責統一匯總,并及時上報領導小組。、級響應的應急初期(3天內),每3小時報送一次,以后每日報送一次;級響應的應急初期(2天內),每3小時報送一次,以后每日報送一次;級響應的應急初期(1天內),每3小時報送一次,以后每日報送一次。(5)指導、協調、配合領導小組派出的“工程專家工作組”及施工機械設備、建

23、筑物可靠性檢測儀器設備和工程搶險應急救援隊伍進行抗震救災應急工作。5.3應急安全防護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采取防范措施,確保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對震損、破拆建(構)筑物繼續坍塌的威脅、危險要進行危險性評估,并及時通知救援人員。在施救過程中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通知救援人員撤離現場。因震害誘發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生化物等危險固、氣體泄漏的科置,應在相關專業搶險機構的指揮下配合進行。5.4應急期結束搶險救災工作基本結束、緊急轉移和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地震次生災害的后果基本消除,以及交通、電力、通信和供水等基本搶修搶通、災區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后,終止應急響應。原則上,市政

24、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宣布破壞性地震應急期結束后,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期隨之結束;災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期應與當地人民政府應急期一致。5.5后期處置5.5.1指導、配合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根據需要,指導、配合地方開展災區恢復重建規劃編制工作。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組織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規劃實施過程中,要汲取工程震害經驗,加強工程抗震質量監督,對重建和修復加固項目,要嚴格按照工程建設標準進行抗震設計、抗震鑒定和抗震加固。5.6總結及查處地震應急工作結束后,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總結應急工作并提出改進意見,對相關抗震防災先進事跡、先進人物進行表彰。各級住房和城鄉建

25、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嚴重違反建設程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造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在地震中倒塌或嚴重破壞的工程質量責任事故進行調查和科理。6臨震預報預警和防御機制6.1臨震預報6.1.1發布機制市人民政府發布臨震預報,預報區所在市、縣級人民政府宣布預報區進入臨震緊急期。6.1.2防御機制市人民政府發布臨震預報后,領導小組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臨震應急工作,完成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交辦的有關工作。保持與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特別是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應急機構的聯系,了解并匯總臨震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應急工作情況。根據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組織“工程專家工作組”(從“龍巖

26、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專家組”及“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勘察設計專家庫”中抽調)趕赴臨震區,指導、協助臨震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設施的安全可靠性排查(見附錄10.3)、應急檢修、臨震加固、抗震救災物質儲備和調配以及避震疏散場所的清理、安全檢查等工作。預報區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當地政府的統一部署和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采取臨震應急防御措施。主要內容包括: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城建、村鎮、房管、物業等力量,開展建筑物及市政公用設施的臨震應急檢修、危房拆除,重要設施的抗震鑒定和臨震加固設計、施工,疏散通道和避震疏散場所的清理和安全檢查,配備搶險

27、設備和物資,落實搶險隊伍,做好次生災害的防御工作等。6.2臨震預警6.2.1發布機制已經發布地震預報的地區,如果發現明顯臨震異常,在緊急情況下,市、縣人民政府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警。6.2.2防御機制市、縣人民政府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警后,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當地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措施,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部署,組織做好當地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應急疏散、防災避難等工作。7 信息報送與新聞發布7.1信息報送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匯總本市地震災害震情、災情信息,并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報送。市建設局負責統一匯總災情情況,并向

28、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當地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報送。信息報送工作要力求快速、準確、詳盡。報送地震震情、災情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了解地震災區的重要情況,當震情、災情發生變化后,應按本預案及時續報。地震震情、災情信息報送的主要內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情況(時間、地點、震級、烈度等);各類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的破壞情況及由此導致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各類市政公用設施運行中斷情況;應急及恢復重建情況。報送表式樣見(附錄10.6),可配發圖片、錄像。廳辦公室局要按規定配備必要的資料收集、整理、報送的裝備,確保準確、及時、快捷、全面地報送信息。7.2時限要求7.2.1特別重大地震災害當發生

29、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后,災區所在地建設局負責統一匯總住房保障、市政、園林、公用等部門的災情情況并應當在3小時內及時上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局應當在6小時內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報送相關信息。7.2.2重大地震災害當發生重大地震災害后,災區所在地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統一匯總災情情況,并應當在6小時內及時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局辦公室應當在12小時內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報送相關信息。7.2.3較大地震災害和一般地震災害當發生較大地震災害和一般地震災害后,災區所在地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統一匯總住房災情情況并應當在12小時內及時上報市住

30、房和城鄉建設局;局辦公室應當在24小時內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報送相關信息。7.3新聞發布新聞發布堅持實事求是、適度把握、及時全面的原則,按福建省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和福建省建設廳宣傳信息工作暫行辦法執行。8.保障措施8.1通信與信息保障8.1.1局機關保障措施地震災害應急期間,在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根據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機關通訊和網絡安全保障措施,合理安排人員,保障密碼通訊以及電話、網站的正常工作;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值班人員應保證隨時接收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揮部以及地震災區的震情、災情信息;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成員及領導小組辦

31、公室工作人員應24小時開機,保證通訊渠道暢通。8.1.2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保障措施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地震災害應急期間本地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通信與信息保障,加強與本地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及相關部門的通信與信息聯系,并將抗震救災相關內容納入本地區數字信息平臺建設,由條件的地震重點防御區可根據工作需要配備應急通信指揮車。各地城建檔案館應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的管理,同時提高快速查詢,調送檔案、資料的能力;重要建(構)筑物、市政公用設施應有備份檔案。城市水源和供排水、重要建筑、城市燃氣、住宅區的物業、重要風景名勝區、城市道橋等管理部門要管理好本單位工程設施的相關資料。8.2應急物資裝

32、備保障8.2.1保障規劃與應急調配方案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編制緊急情況下搶險物資裝備的配備和儲備規劃,制定應急調配方案,并報上一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保障規劃和應急調配方案可結合當地日常工作、事故防范和防臺防洪防澇等防災需要統籌考慮。要充分利用行業資源,對大型機具等可平災兩用的物資裝備進行統籌配備和儲備。應急物資裝備的配備和儲備應統一規劃,儲備場所應滿足震后應急通行要求。8.2.2應急物資裝備范圍應急物資裝備主要包括:(1)搶險隊伍、震后應急評估隊伍和工程震害考察隊伍的基本生活裝備(包括防寒衣物、交通裝備及燃料、通訊裝備、辦公裝備等);(2)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結合自身條件

33、提供的搶險救災大型機具(包括應急供水裝置、挖掘機、起重機、工程用發電機、應急運輸車輛等大型機具及修理機具、易損配件);(3)震后應急評估、檢測鑒定的常用技術裝備;(4)市政公用設施應急科置、搶險修復、緊急供應的物資裝備以及應急安置所需的飲用水袋、環衛等相關裝備;(5)震后搭建臨時過渡用房的相關物資材料等裝備。8.2.3維護與使用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制訂應急物資裝備定期檢查維護、災時使用、災后補充等管理制度,保證應急物資裝備災時的正常使用。8.3應急隊伍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局要對各級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救災應急隊伍進行摸底檢查,建立應急隊伍數據庫,負責組織相應的培訓和應急演練,并為其

34、派赴災區開展應急工作的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好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抗震救災工作的應急隊伍保障。工程設施搶險隊伍主要由施工、檢修、市政公用設施運行、物業單位的技術人員組成,擔負工程設施搶險和安全保障工作;抗震應急評估隊伍主要由從事科研、設計、施工、檢修、質量監督等工作的技術專家組成,擔負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的震后應急評估、研究科置對策和制定應急方案的任務;危房拆除隊伍主要由從事征收房屋設計、施工、房屋拆除等工作的技術人員組成,擔負震損危房的應急拆除工作;災后震損建筑垃圾科置隊伍主要由從事科研、環衛、施工等人員組成,擔負制定震損建筑垃圾分類收集科理方案及應急清運工

35、作。8.4技術儲備保障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鼓勵有關科研單位開展工程抗震和應急技術及裝備研究,為提高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設施的抗震防災能力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各地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和城市道橋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應急評估支援預案,配備必要的檢測鑒定設備和應急搶險裝備,加強技術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評估水平和應急搶險能力。8.5宣傳培訓和演練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本著積極、穩妥、適度的原則,由計劃地開展抗震救災知識的宣傳,提高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廣大干部群眾對抗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地震應急反應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并通過宣傳培訓和實時演練,提高市民的抗震意識和抗震自救能力。抗震設

36、防區住房和城鄉行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抗震設防區抗震防災工作應急隊伍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定期舉辦抗震救災演練。8.6監督檢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定期對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地震應急工作的監督檢查。9附則9.1名詞術語市政公用設施:供水、排水、燃氣、垃圾和污水科理、道路、橋梁、城市隧道、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重要房屋建筑: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中所列的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建筑。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9.2預案制定與修訂本預案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制定。各(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住

37、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備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訂本預案。9.3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解釋部門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9.4預案生效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其施行。10附錄10.1水量參考指標序號項目最低用水參考指標(升/人.日)備注1飲用水32生活用水410.2排污設施最低配置參考指標序號設施名稱最低配置參考指標污水清運(次/天)備注1簡易廁所2.0坑位/千人2包括流動廁所2便桶(30L)0.3只/人3 10.3房屋安全可靠性排查技術指導意見序號易受損房屋的主要結構類型房屋破壞及危險性初步鑒定標準排查應急科置1生土(土坯墻、夯土墻)結構A級:結構承載力能滿足

38、正常使用要求,未發現危險點,房屋結構安全。B級:結構承載力基本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個別結構構件科于危險狀態,但不影響主體結構,基本滿足正常使用要求。C級: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D級:承重結構承載力已不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幢危房。A級、B級:正常使用,無須疏散、安置。C級:觀察使用,做好疏散、安置等相關應急準備工作。D級:停止使用,疏散、安置災民,減少人員傷亡。2石砌體(毛石、河卵石)結構3空斗墻砌體結構4獨立料石柱、懸臂石梁、石板砌體結構5裝配式(石板、預制板)樓蓋、砌體結構6房屋結構剛度沿豎向突變(如騎樓等)備注:1、房屋危

39、險性鑒定應以整幢房屋的地基基礎、結構構件危險性程度的鑒定為基礎,全面分析,綜合判斷。2、空斗墻、裝配式、石砌體等房屋結構類型中主指未設置圈梁和抗震構造拄。10.4領導小組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抗震專家組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房屋征收科村鎮建設管理站工程建設管理科房 地 產 業 科城建科科技設計科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住房保障科建筑業科局辦公室10.5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10.5.1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成員聯系方式姓名單位職務聯系電話(區號:0591)辦公室家手機謝強倫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

40、長李金波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林祝榮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吳紅斌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健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張隆基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調研員郭凌云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調研員林紅強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處調陳澤榮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處調鄧瑞隆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處調邱華局工程建設管理科科長胡益奇局辦公室主任邱華局科技設計科科長陳峰局城建科科長包慶明局房屋征收科科長 林浩明局房地產業科科長鐘志清局建筑業科科長林淑芝局住房保障科科長盧小其局村鎮管理站站長1052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絡員聯系方式姓名單位職務聯系電話(區號:0597)辦公室家手機張創湖局工程建設管理科付主任科員蘇旺旺局

41、辦公室科員林文聰局科技設計科科員郭月俊局城建科主任科員王清河房屋征收科主任科員劉新生局建筑業科主任科員林忠村局住房保障科主任科員盧小其局村鎮管理站站長張潮德市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龍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抗震專家組成員聯系方式姓名單位職稱專業聯系電話鐘鋼生龍巖市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所高工結構張泳材龍巖市工程質量監督站高工工民建章潮德龍巖市工程質量監督站高工工民建陳春和龍巖市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工程師結構周德文龍巖市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高工結構涂紅忠龍巖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高工結構魏榮龍巖市第二建筑設計院高工結構廖光平核工業華南工程勘察院高工巖土李慶耀核工業華南工程勘察院高工巖土林敏龍巖工程勘察院

42、高工巖土鄭慶樂龍巖工程勘察院高工巖土王燦敏核工業華南工程勘察院高工地質李慶耀核工業華南工程勘察院高工水利王健凡龍巖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高工結構羅東遠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工民建陳月林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高工地質、巖土林振村福建互華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高工監理柯明生福建互華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高工施工管理盧煜中福建互華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高工監理馬懷光福建互華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高工監理鄭添壽福建永強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巖土工程盧俊彬福建巖土工程勘察研究院龍巖分院高工巖土工程郭玉芳福建地礦建設集團公司龍巖分公司高工鉆探黃茂德龍巖市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所高工鉆探黃蕓恒億集團有限公司高工土建謝紹春

43、福建省同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高工施工管理蔣英光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龍巖分公司高工建材何伯干核工業華南工程勘察院高工巖土工程許萬強福建永強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高工建材王玄福建惠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高工建筑施工林村華福建惠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高工建筑施工羅水源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高工工程建設管理10.5.4龍巖市部分施工企業聯系方式序號企業名稱企業類型企業負責人詳細地址電話號碼負責人手機號碼傳真資質類別資質等級名稱1福建成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蘇振淵龍巖市蓮東北路三號八層房建一級2福建省麒麟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陳麗艷龍巖市商務板塊房建一級3福建博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曹汝忠龍巖市商務板塊房建一級4福建省閩

44、西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劉福新龍巖市鳳凰路7號公路一級5福建榮建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張財福龍巖市中元大廈市政一級6恒億集團有限公司郭建平龍巖市西陂西山圩房建一級7龍巖市西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章汝成龍巖市羅龍路130號房建一級8福建省龍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陳紅斌龍巖市西陂鎮政府8樓房建一級9福建登凱成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羅廷長上杭縣江濱路72號房建一級10福建省杭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溫文輝龍巖市工業西路68號房建一級11福建省恒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雷祖云上杭縣江濱路100號市政12福建省同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王養華上杭縣臨城鎮碼頭路5號市政一級13福建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黃學流上杭縣臨江鎮振興路161號市政一級1

45、4福建省億鑫建設有限公司邱啟光上杭縣臨江鎮振興路39號市政一級15福建興萬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陳作祥龍巖市華蓮路清華園3樓602室礦山一級16福建省新華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鄭明釵上杭縣舊縣鄉逕美村紫金山礦山一級17福建省長汀縣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黃錫強長汀縣環城東路11號房建一級18福建省汀江水電工程有限公司陳如壽長汀縣濱江花園防汛大廈六樓水利一級19福建惠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廖惠良龍巖市中元大廈房建一級20一級21一級22一級10.5.5龍巖市工程質量監督單位聯系方式序號單位名稱法人代表詳細地址電話號碼法人代表手機號碼傳真資質等級1龍巖市工程質量監督站翁俊梅23410.6 地震震情、災情信息報送表

46、填報單位報送時間 年 月 日 時本次地震報送次序第 次一、地震基本情況地震發生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震中位置地震級別主要城市地震烈度余震情況是否需要技術支持補充說明二、房屋建筑破壞情況嚴重破壞(停止使用盡快拆除)中等破壞(暫停使用待鑒定)基本完好(可繼續使用)城鎮住宅套城鎮公共建筑棟農村自建房屋戶間農村公共建筑棟工業建構筑物、獨立煙囪、水塔等個需要補充說明的有關事項三、市政公用設施破壞情況分類破壞長度、數量(千米、個)破壞情況文字描述(包括市政管理材質、管材種類、管徑;橋梁隧道類型;城市道路級別等詳細情況)市政管網供水供氣供熱排水市政道路城市道路城市橋梁城市隧道市政廠站等設施供水排水燃氣供熱垃

47、圾科理污水科理其它四、市政基礎設施運行(供應)中斷情況(供水、排水、供氣、供熱、垃圾科理、污水科理等設施和市政道路、橋梁、隧道等)設施類別地點災害發生城市居民總戶數(戶)受影響居民戶數(戶)運行(供應)中斷時間(小時)五、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破壞情況軌道交通線路名稱車站破壞(個)線路破壞(千米)全線停運/區間停運地下地面地上地下地面地上六、風景名勝區破壞情況風景名勝區名稱級別破壞情況七、應急及恢復重建工作情況應急工作主要措施(包括應急疏散人員數量、臨時住所搭建數量等)恢重重建工作設想10.7 開展應急評估的前提條件和應急評估工作方案10.7.1 應急評估工作原則(1)地震部門對震情初步評估為主震余

48、震型,基本不會發生造成較大破壞性的余震時,應及時開展應急評估;(2)應急評估應覆蓋所有公共建筑、包括學校、醫院、體育館、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建筑、商業建筑等。(3)對災區居民住房的應急評估,其范圍和方式應由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安排。10.7.2 應急評估工作方案應急評估在災區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指揮部應明確1名聯系人。為保證應急評估工作的高效、有序,分組劃片,實行組長負責制,每組在固定區域開展工作。主要方法:(1)評估組組成。每組至少3人,設1名組長、1名聯絡人(熟悉當地情況)。(2)物資準備。安全帽、胸牌(袖標)、工具、手電、記錄表(表格見10.7.3)、油漆、警戒線、禁入標

49、識、水和食物等。(3)現場評估。由組長負責,評估時2人進入建筑物,1人在外觀察,明顯危樓不宜進入。(4)評估結果。評估結果按受損等級分1、2、3類,應當用油漆在建筑物顯著位置標記。1類對應“可繼續使用”,此類建筑判定應慎重;2類對應“暫停使用待鑒定加固”;3類對應“停止使用盡快拆除”和“倒塌”,應加貼“危險禁入”標記或用警戒線圍擋。(5)評估結果匯總。各組每天評估結果后,由組長將當天評估記錄報聯系人,由聯系人負責匯總。聯系人匯總后,于當晚將匯總情況報現場指揮部。(6)組長碰頭會。每天召開組長碰頭會,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協調安排相關工作。(7)評估紀律。評估專家只對客觀情況做評估,不對媒體、住戶發

50、表有關工程或賠償問題的觀點。10.7.3 震后建(構)筑物應急評估記錄表(樣表)編號單位名稱單體名稱結構類型層數建造年代面積()評估結果備注(倒塌)評估結果:1級:可續續使用;2級:暫停使用待鑒定加固;3級:停止使用盡快拆除評定日期: 年 月 日 評估小組成員(簽名):10.7.4 震后建筑應急評估和安全鑒定常用技術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 50023-2009建筑地震破壞等級劃分標準(1990)建抗字第377號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292-1999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99(2004年版)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

51、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 152-2008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 23-2001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 136-2001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15-2000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JGJ/T 8-200710.8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應急物資裝備表10.8.1 應急隊伍工作基本裝備(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序號品名保管單位1帳篷市政維護處2睡袋市政維護處3防寒(防暑、防雨、防蚊蟲)衣物市政維護處4安全帽、手套、防護鞋、雨衣市政維護處5指南針辦公室6大比例尺地圖辦公室7強力照明燈市政維護處8移動電話超長待機辦公室9應急車輛(GPS

52、定位系統)辦公室10發電機市政維護處11便攜式電腦辦公室12移動網卡辦公室13照相機辦公室14攝像機辦公室15便攜式凈水設備辦公室16對講機辦公室17藥品辦公室10.8.2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提供的機械設備序號品名保管單位1挖掘機龍巖市政維護處2推土機3裝載機4切割機5吊車6拖車7自卸車8千斤頂9剪切鉗10撬棍11鐵錘12鐵鍬10.8.3應急評估、安全鑒定技術裝備序號品名保管單位1磚回彈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2混凝土回彈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3鋼筋位置測定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4非金屬板厚度測試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5混凝土裂縫深度檢測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6激光測距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7便攜檢測包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8數顯游標卡尺、工程檢測尺、卷尺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9漏電開關測試儀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10記錄表、手電、照相機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11安全帽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10.8.4市政公用設施應急檢測和應急科置裝備序號品名保管單位1地下管線探測儀龍巖水務集團2可燃氣體檢測儀龍巖安燃公司3管道封堵設備龍巖安燃公司4應急供水車市環衛處5壓縮式垃圾運輸車市環衛處6灑水車市環衛處7垃圾桶市環衛處8真空吸污車市環衛處9移動廁所市環衛處


注意事項

本文(龍巖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40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通渭县| 彭州市| 南溪县| 苍山县| 湄潭县| 长兴县| 无极县| 永定县| 南雄市| 兰考县| 博野县| 龙江县| 枝江市| 博白县| 佛坪县| 香港 | 类乌齐县| 沙洋县| 沭阳县| 鄢陵县| 广宁县| 北碚区| 隆回县| 桂东县| 襄樊市| 盘山县| 邯郸市| 遵化市| 吴川市| 依安县| 金溪县| 嘉兴市| 金坛市| 左云县| 伊宁市| 六枝特区| 密云县| 霍城县| 信丰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