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浦江縣通濟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目錄1 總則32應急組織及職責42.1應急組織構成42.2應急工作組職責53突發事件等級劃分53.1特別重大(級)事件53.2重大(級)事件53.3較大(級)事件63.4一般(級)事件63.5等級具體制定63.6等級變更64監測與預警74.1監測系統7監測7巡視檢查:7監測信息傳遞與處理84.2預警系統8預警系統8預警信息:9預警信息發布9預警預警調整和解除105應急響應105.1應急響應等級105.2應急處置11險情與應急情況報告11附錄B水庫險情及搶險情況報告表11應急調度13應急搶險13應急監測和巡查18人員應急轉移185.3 應急結束235.4
2、 善后處理235.5 總結與評估235.6 信息報告236 應急保障247 宣傳、培訓與演練(習)307.1 宣 傳307.2 培 訓307.3 演 練(習)30附件: 通濟橋水庫基本情況311基本概況311.1 流域和社會經濟概況312.2 工程概況32附圖:通濟橋水庫“水位面積庫容”曲線圖33附圖:溢流堰泄流曲線33附圖:設計洪水曲線33附表:通濟橋水庫工程特性表331.3水情測報與控制運行概況431.4水庫監測概況461.5歷次重大安全事件及處理情況482 突發事件分析492.1工程安全現狀分析492.2 可能突發事件分析492.3突發事件的可能后果分析502.4 可能突發事件排序518
3、 附表附圖(1水庫及其下游重要防洪工程和重要保護目標位置圖(2水庫樞紐平面布置圖(3大壩典型縱、橫斷面圖、主要建筑物剖面圖(4)淹沒風險圖 (5)應急保障物資儲備情況及發布圖表(6)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隊伍通訊聯絡圖 (7)歷次安全鑒定報告書 浙江省浦江縣通濟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應急預案1 總則1.1 預案編制目的預案是在水庫大壩發生突發安全事件時,為避免或減少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方案,是提高水庫管理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降低水庫風險的重要非工程措施。1.2 預案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條例、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條例、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應急
4、預案編制(試行)、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編制大綱等規定。1.3突發事件含義水庫安全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可能危及水庫安全并造成重大生命、經濟損失和嚴重社會環境危害,影響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一般包括:(1)自然災害類:如洪水、上游水庫大壩潰決、地震、地質災害等。(2)事故災難類。如因大壩質量問題而導致的滑坡、裂縫、滲流破壞等而導致的潰壩或險情;工程運行調度及管理不當等導致的潰壩或重大險情;影響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的水庫水污染事件。(3)社會安全事件類。如戰爭或恐怖襲擊、人為破壞等。(4)其他水庫大壩突發事件。1.4預案編制單位及實施主體:通濟橋水庫管理處1.5 預案編制原則1、貫徹“以人為本”原則
5、,體現風險管理理念,盡可能避免或減少損失,特別是生命損失,保障公共安全。2、強調“預防為主”原則,通過對水庫大壩可能突發事件的深入分析,事先制定減少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對策。3、突出“可操作性”原則,預案設定的各項內容應體現判斷明確、程序科學、職責分明、措施可行等要求,預案應以文字和圖表形式表達,形成書面文件。4、力求“協調一致”原則,預案應和本地區、本部門其它相關預案相協調。5、實行“動態管理”原則,預案應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適時修訂,不斷補充完善。2應急組織及職責2.1應急組織構成通濟橋水庫管理處成立水庫安全事件應急工作組應急工作組分類人數成員聯系電話備注1監測與巡查組4金君輝洪偉強朱劍雷
6、陳安東2預警組2沈佳隆副主任盛艷陽3調度組3張雙喜主任蔣秀麗總工賈斌副主任4搶險組34電站12人、渠道7人、辦13人養護科2人等全體職工5信息保障組3沈佳隆芮璇藝張瑜6后勤保障組6張為民王利根朱茜茜徐巾繡陳學理楊曉東預警上呈對象為防辦;下達對象為上下游淹沒區鄉鎮。2.2應急工作組職責水庫管理處在應對安全事件中起主體作用。監測與巡查組負責大壩、洪口、隧洞等處的工程及機電設備和觀測儀器、庫區的監測與巡查和對比分析;預警組負責電話通知預警信息;調度組負責水庫調度和人員工作;信息保障組負責信息發布;后勤保障組負責后勤物資的供應。3突發事件等級劃分按照水庫安全突發事件所可能產生后果程度和影響范圍,水庫安
7、全突發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級)事件、重大(級)事件、較大(級)事件和一般(級)事件四個等級。3.1特別重大(級)事件凡發生以下情況之一者,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1水庫發生潰壩險情或發生重大工程險情,搶險工作十分困難極易造成潰壩險情。2上游水庫發生潰壩,嚴重影響水庫大壩安全。3水庫水位已達到或預計將超過校核水位(112.41米)。4水庫遭遇超標準洪水時下泄洪水對下游鄉鎮、企事業居民生命財產可能構成極大威脅,或可能對重要基礎設施造成巨大破壞。3.2重大(級)事件凡發生以下情況之一者,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1水庫出現重大工程險情,但具備一定的搶險條件,工程險情在可控制范圍內,一般不會造成潰壩險情。2水庫水
8、位超過設計洪水位,但低于校核水位(即在110.56112.41米之間)。3水庫遭遇超標準洪水時下泄洪水對下游鄉鎮、企事業居民生命財產構成較大威脅,或可能對重要基礎設施造成較大破壞。3.3較大(級)事件凡發生以下情況之一者,為較大(級)事件1水庫出現險情,但工程搶險條件較好,險情可控制。2水庫水位超過防洪高水位,但低于設計洪水位(即在110.28110.56米之間)。3水庫遭遇洪水時下泄洪水對下游鄉鎮、企事業居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或對重要基礎設施可能造成破壞。3.4一般(級)事件凡發生以下情況之一者,為一般(級)事件1水庫出現局部一般險情,且工程險情可控制。2水庫水位超過汛限水位,但低于防洪高水
9、位和設計洪水位(即在108.6110.28米之間)。3水庫遭遇洪水時下泄洪水對下游鄉鎮、企事業居民生命財產、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可能有不利影響。3.5等級具體制定根據水庫實際情況參照以上四個標準確定。3.6等級變更當水庫安全突發事件所產生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發展趨勢發生變化時,根據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適時調整(降低或提高)事件等級。4監測與預警4.1監測系統監測系統包括儀器監測與人工巡視檢查監測儀器監測分水情、大壩安全、視頻三部分:1水庫水情監測系統水庫流域水文測站(包括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分布和觀測項目、報汛方式和洪水預報方案、預見期、預報精度及實際運用效果等。通濟橋水文站(水位、雨量、流量)下宅
10、溪雨量站,裊溪雨量站,朱橋雨量站,黃宅報汛站,白馬報汛站(雨量)。水庫報汛方式:電話電報,自動測報系統2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由省水電設計院設計、南京農村電器自動研究所施工的大壩自動化觀測監測內部變形:一、土壩變形觀測 二、壩體滲透觀測和繞壩滲漏觀測 三、防滲墻應力應變觀測。左右岸各布置6只滲壓計觀測繞壩滲流,壩體內布置了32個滲壓計觀測壩體滲流。防滲墻應力應變布置了三個斷面60套雙向應變計和11套無應力計、3套固定測斜儀22個測頭。外部變形觀測使用萊卡TPS1200全站儀監測水平位移:布置了16表面變形觀測點、8個工作基點、8個校核基點和2個水準基點;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沉降位移。3視頻監控系統
11、在壩頂、壩腳、洪口、庫區入庫溪流口、隧洞、電站渠道等區安裝了攝像頭,啟閉機機房內、放水閘門底設攝像頭,實行實時視頻監控。巡視檢查: 1、部位、內容、方式、頻次:根據水庫巡查制度,巡查人員每天對大壩上游水面附近,上、下游壩面,壩腳,溢洪道兩側,及觀測系統進行檢查。每周3次巡察庫區。檢查方法,通常采用眼看、耳聽、手摸、腳踩等直觀方法,同時按規定進行大壩原體觀測和人工校對測壓管的測量。當水庫達到設計正常水位附近時,每天巡查不少于二次。當大壩遇到可能嚴重影響安全運用的情況(如發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及水位驟升驟降或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等),加密巡查次數;發生比較嚴重的破壞現象或出現其它危險時,組織專
12、門人員對可能出現險情的部位進行連續監視。監測、巡查結果有專門人員進行整理分析,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或請求技術專家組進行分析。當大壩遇到可能嚴重影響安全運用的情況(如發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及水位驟升驟降或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等),加密巡查次數;發生比較嚴重的破壞現象或出現其它危險時,組織專門人員對可能出現險情的部位進行連續監視. 監測和巡查結果以日記的形式上報。每周審查一遍,每月上繳辦公室存檔。監測與巡查的記錄方式見巡查紀錄表。記錄用通過上級同意的專用紀錄本。2、巡查人員組成、職責及工作要求: 巡查人員由工程管理一科4人及養護科2人共6人組成;任務是庫區及壩區、洪口等區的工程設施、觀測設備
13、、機電設備、兩岸山體等安全狀況;要求巡視仔細、每個部位要巡查到位、紀錄完整,及時發現及時上報。監測信息傳遞與處理以上二種監測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填報,傳遞與處理程序流程:巡查員管理處主任縣防辦鄉鎮和市防辦4.2預警系統預警系統對應突發事件分級,水庫安全預警等級分別為級、級、級、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水庫安全突發事件預警指向受下泄洪水影響的水庫下游區域預警和向庫區淹沒區域預警兩類。附錄B 預警級別劃分標準事件嚴重性(級別)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一般(級)預警級別級級級級預警級別標識紅色橙色黃色藍色4.2.2預警信息: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措施4.2.3預警信
14、息發布1預警信息發條件、時間和范圍發現險情的第一時間馬上向上級匯報,得到縣防辦的同意后才能發布。范圍為受影響的區域。2預警信息上報和通報的內容、范圍、方式、程序、頻次和聯絡方式巡查員發現水庫發生險情,立即向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報告。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接到巡查員的報告后,核查險情,確認后立即向縣防指副指揮水務局局長、縣防辦主任報告。縣防指副指揮(水務局局長)在接到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和防辦主任的報告后,立即向縣防指指揮報告,并根據初步掌握的險情程度(具體險情判別見附錄),向指揮提出處理建議意見,并趕赴現場。上報和聯絡方式采用有線電話、無線電話、電報等。險情洪水影響區域內通報由縣政府統一組織,通過廣播
15、電臺、電視、宣傳車進行24小時不間斷宣傳,對外通報由縣政府指派人員進行。以電話方式上報,每小時匯報一次發展進度現狀,信息如下表填寫:事件內容等級發展情況匯報時間聯系人電話3預警信息發布網絡、流程圖電話、電視、廣播電臺。喇叭警報器和宣傳車。預警預警調整和解除1預警信息等級改變要及時進行調整,事件得到解決由現場指揮宣布才能解除預警。2根據實際情況事件等級發生變化(提高或降低),上報調整預警信息及通報的范圍,由預警組及時聯系。或解除。5應急響應5.1應急響應等級事件等級級級級級應急響應等級級級級級5.2應急處置險情與應急情況報告1、情況報告、通報程序:水庫巡查員發現水庫發生險情,立即向水庫管理單位負
16、責人報告。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接到巡查員的報告后,核查險情,確認后立即向縣防指副指揮水務局局長、縣防辦主任報告。縣防指副指揮(水務局局長)在接到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和防辦主任的報告后,立即向縣防指指揮報告,并根據初步掌握的險情程度判別預警級別,向指揮提出處理建議意見,并趕赴現場。縣防指指揮在接到水務局局長的報告后,立即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報告,命令有關人員立即向省、市防指報告。上報和聯絡方式采用有線電話、無線電話、電報等。影響區域內通報由縣政府統一組織,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宣傳車進行24小時不間斷宣傳,對外通報由縣政府指派人員進行。相關單位責任人、聯系人的聯系方式見組織機構。2、險情報告、通報的記
17、錄見附表。附錄B水庫險情及搶險情況報告表填報時間:工情險情災情搶險措施備注設計標準現行標準出險部位出險時間處理情況險情可能造成的影響可能造成損失技術措施搶險物資搶險隊伍部隊地方水庫大壩 泄水建筑物輸水建筑物下游堤防其它水情水庫水位(m)蓄水量(m3)入庫流量(m3/s)出庫流量(m3/s)其他備注出險時水情最新水情填報單位:(蓋章) 填報人: 填報單位負責人:聯系電話:應急調度(1)根據通濟橋水庫運行計劃,水庫允許最高水位為110.28米,相應最大下泄流量70立米/秒,相當于下游浦陽陽的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安全流量。當水庫發生一般險情時加大下泄流量,先用下面的搶險方案進險情處理。當發生重大險情
18、時全開閘門以保大壩為主。(2)應急調度方案的調度權限、操作程序調度權限日雨量mm160200214360水位m108.6110.28110.56112.41權限管理處縣防辦縣防辦省防辦調度程序:調度指令主任科室具體操作人執行具體操作應急搶險(1)常用搶險技術方案、隊伍、物資等1常用搶險技術方案:滲水搶險措施當水庫持續高水位運行時,若壩體浸潤線抬高,背水坡出逸點抬高,出現大面積的滲水,將危脅大壩的安全時,首先迅速降低水位(降低速度每晝夜不超過1m),同時應采取臨水截滲和背水坡反濾導滲的措施進行搶險,具體采取如下幾種措施:復合土工薄膜堵滲:先將復合土工薄膜連接,其下端折疊并結成袋狀,插入直徑4-5
19、cm的鋼管或塞入土袋,上端系于壩頂的木樁上,在迎水坡頂將復合土工薄膜卷好,清理好坡面后沿坡滾下,為了防止復合土工薄膜漂浮,在其上壓蓋土袋。散拋粘土截滲:在迎水坡大于滲水范圍散拋粘土,形成厚約2-3m的隔滲前戧。背水坡搶做反濾導滲溝。從出現滲水的頂部開始,沿大壩坡面垂軸線開豎溝,或“人”字形或Y字形斜溝。反濾溝寬0.5-0.8m,深1.0m左右邊坡以土體不致壩塌為度,溝距6m。導滲溝內反濾料分層填放,依次為粗砂、小石子、大石子,每層不小于20cm,填反濾料時,自坡腳向上分段施工,隨挖隨填,不得停工待料,反濾料鋪好后,上面用塊石或砂土袋壓牢。管涌搶險措施迅速降低庫水位(每晝夜不超過1.0m),減少
20、滲透壓力,同時采取濾料導滲措施。對管涌數目少,面積不大的情況,采用反濾圍井。砌筑圍井前應清基引流,將洞口周圍的雜草清除;用竹筒或皮管將漏水進行臨時性的引流,以利圍井砌筑。圍井砌筑。圍井范圍應視洞口多少而定,對單個洞口圍井直徑為1-2m,圍井高度應能使漏出的水不帶泥沙,一般為1-1.5m;圍井采用土袋壘砌,砌到一定高度后,拔除臨時引流管,在井內填反濾料,反濾料自下而上分別填0.3厚的粗砂、礫石、碎石、塊石,一般情況采用三級級配。濾料填筑最好清洗,不含雜質,級配應符合要求。然后繼續將圍井壘砌到預定高度,在距圍井頂0.3m處安設竹筒或鋼管,將水安全引出,若發現井壁滲水,應在原井壁外側再包以土袋,中間
21、填土夯實。當背水坡腳附近發生的管涌處數較多,面積較大,并連成片,滲水涌沙比較嚴重時,采用反濾壓蓋方法。具體反濾壓蓋采用如下二種方法:土工布反濾壓蓋。把地基上一切帶有尖、棱的石塊和雜物清除干凈,并加以平整,然后滿鋪一層土工布,其上再鋪50cm厚的砂石透水料,最后滿壓塊石或沙袋一層;土工布壓蓋范圍至少應超過滲水范圍周邊1.0m。砂石反濾壓蓋。先清理鋪設范圍內的雜物和軟泥,對涌水涌沙較嚴重的出口應用塊石或磚塊拋填,消殺水勢,然后普通蓋壓一層約20cm厚的粗沙,其上先后再鋪各20cm厚的小石和大石各一層,最后壓蓋一層塊石保護層;砂石反濾壓蓋范圍應超過滲水范圍周邊1.0m。以長20米壩段背水坡120平方
22、米范圍內管涌處數較多,且大量渾水滲漏時,采取截滲和導滲相結合估算搶險所需材料、工具和人力:復合土工薄膜600m2、土工布(200平方米)、草袋(11000只)、砂石(110方)、土料(600方)、塊石(100方)、裝載機(1輛)、挖掘機(1輛)、汽車(3輛)、鋤頭(30把)、鐵鍬(20把)、畚箕(100雙)、鐵絲箍(10只)、毛竹棍(10根)、人員150人。漏洞搶險措施當背水坡出現漏洞時,首先,要準確查到進水口,查進水口可采用如下方法:潛水摸探;拋撒麥 、谷糠、鋸屑、碎草、紙片,觀察這些漂浮物有無打漩或聚集現象;也可分段、間歇地投放石灰、記錳酸鉀等,記錄投放的時間地點以及出水口流出投入物的時間
23、進行分析判斷;同時查找水庫工程有關資料進行分析查找進水口。其次,當漏洞進水口基本確定后,按“前堵后排,堵排并舉,搶早搶小、一氣呵成”的原則進行搶險,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措施進行搶險:漏洞進口部位不明顯,采用復合土工薄膜或逢布蓋堵,具體施工方法與滲水搶險基本相同。對于淺水處單個小進水口,可用棉絮或網兜內填草泥拌合料制成的軟楔等塞填,若洞口四周土質較硬,也可用土袋、鐵鍋、木板等蓋堵,上面用土袋壓實,最后再拋粘土封堵。對洞口較大進水口,可先用細鋼筋或梢料扎成網格排體,壓沉后拋投土袋。最后拋粘土封堵。當迎水坡水深不大,漏洞進水口較多,分布范圍廣,一時難以查準找全時,采用拋粘土搶筑前戧或用土袋在洞口范圍內修
24、筑半月形圍堰,內填粘土堵漏。在漏洞進口尚未找到時;為防止險情惡化,可暫在背水坡漏洞出口處修筑反濾圍井,反濾圍井方法見管涌搶險措施。填塞漏洞進口應按以下要求進行:a、水庫現場搶險負責人將搶險人員分成材料組織、挖土裝袋、運輸、搶投、安全監視等小組,然后分頭行事,緊張有序地進行搶堵。b、投物搶堵。當投堵物料準備充足后,應在水庫現場搶險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下,快速向洞口投放堵塞物料,以堵塞漏洞,減殺水勢。c、搶堵時,水庫現場搶險負責人應安排專人負責安全監視工作,當發現險情惡化,搶堵不能成功時,應迅速報警,以便搶險人員安全撤退,搶填成功后,應繼續進行安全監視,防止出現新的險情,直到徹底處理好為止。滑坡搶險措
25、施a、迎水坡滑坡搶險措施當出現迎水坡滑坡的情況,應立即采取如下搶險措施:護腳固基在滑動體坡腳部位拋塊石或沙袋壓重固腳,在滑動體上部削坡減載。b、背水坡滑坡搶險措施當發現大坡背水坡有滑坡征兆時,首先應采取上部消坡減載,下部堆砌塊石或砂袋固腳,如滑坡已經形成,搶險時應在滑坡體下部先堆砌塊石或砂袋固腳,再做濾水后戧。堆砌塊石時,應分段清除松土和稀泥,及時堆砌,不許沿坡腳全面開挖后,再堆砌塊石。以背水坡產生60米長滑坡險情估算,采取壓重固腳導滲溝濾水還坡,同時在臨水坡截滲的措施,所需搶險材料、工具和人力如下:土工布(500平方米)、砂石(300方)、土料(3000方)、塊石(750方)、裝載機(2輛)
26、、挖掘機(1輛)、汽車(4輛)、鋤頭(20把)、鐵鍬(20把)、畚箕(150雙)、鐵絲箍(15只)、毛竹棍(15根)、人員120人。c、滲漏搶險和滑坡搶險的組織當水庫大壩發生滲漏或滑坡險情時,先由水庫搶險負責人指揮群眾搶險隊伍進行分工搶險。超標準洪水應急搶險措施若發生超標準洪水時,采取以下搶險措施:1、在大壩頂加做子堰,以防止庫水漫壩;2、全開放空閥,確保大壩的安全。筑土袋子堤,高1米估算所需材料、工具和人力:草袋(10000只)、土料(1200方)、挖掘機(1輛)、汽車(3輛)、鐵鍬(50把)、畚箕(100雙)、鋤頭(50把)、人員500人。2搶險隊伍:詳見辦事處防汛抗洪搶險小分隊、水庫搶險
27、小分隊、金華搶險支隊聯絡表等。3搶險物資及貯備:詳見應急保障中的物資貯備表(2)搶險隊伍由縣人民政府通知、調動搶險隊伍,搶險隊伍要很快到達現場,任務為防辦確定的搶險方案。(2)應急調度方案操作程序險情監測、巡查員發現水庫發生險情,立即向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報告。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接到巡查員的報告后,核查險情,確認后立即向縣防指副指揮水務局局長、縣防辦主任報告。縣防指副指揮(水務局局長)在接到水庫管理單位負責人和防辦主任的報告后,立即向縣防指指揮報告,并根據初步掌握的險情程度,向指揮提出處理建議意見,并趕赴現場。縣防指指揮在接到水務局局長的報告后,立即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報告。由縣府決策應急方案。
28、 應急監測和巡查(1)各響應等級對應急監測的要求。級響應當大壩遇到可能嚴重影響安全運用的情況(如發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及水位驟升驟降或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等),每小時巡查一次及列隊搜索;密切關注自動化大壩安全監測,由專家分析可能的危險;密切關注有關設備的正常運行;發生比較嚴重的破壞現象或出現其它危險時,組織專門人員對可能出現險情的部位進行連續監視。級響應按規定加密巡查次數;密切關注自動化大壩安全監測,分析可能的危險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請求技術專家組進行分析;關注上下游淹沒情況,按調度指令執行操作。級響應按規定加密巡查次數;及時關注自動化大壩安全監測,分析可能的危險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關
29、注上下游淹沒情況,按調度指令執行操作。級響應按規定進行巡查和監測次數要加密;及時關注自動化大壩安全監測,分析可能的危險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關注上下游淹沒情況,按調度指令執行操作。(2)應急監測和巡查人員由工管科成員組成,監測和巡查結果以日記的形式上報。每周審查一遍,每月上繳辦公室。(3)應急監測與巡查的記錄方式為通過上級同意的專用紀錄本見巡查紀錄表(日記)。人員應急轉移(1)壩址以下銅橋、浦陽鎮、大溪、平安、治平、黃宅、大許、巖頭、板橋、胡司、后塘、西瓜畈、爐來、移民新村、清水堰、花院、戴宅、方宅、一大塘、冬宅、周美角、東莊、天仙塘、黃裳弄、七里、上五里、下五里、項宅、銀店、金獅嶺、蓮塘、金
30、店、章店、蔣村、大許、胡門、林村,一個城區,80余個村莊人員和財產應進行轉移和安置。(2)撤離警報由縣人民政府發布后,潰壩洪水淹沒區域人員和財產轉移安置立刻按上述撤離方案進行。下游受影響區域的群眾應被預先告知轉移路線、安置地點和報警信號,并使之家喻戶曉。按照就近轉移的原則實施轉移,由街道辦事處負責,公安部門協助。各村群眾按照分片包干的辦法,當辦事處領導接到一類險情的警報時,辦事處主要領導立即通知聯村干部落實到每個村、組、直到戶、人。當接到二類險情警報時,辦事處、村干部應通知下游受影響領域的群眾處于轉移準備狀態。一旦二類險情發展為重大險情,所有下游受影響的群眾立即按轉移方案轉移。(3)根據潰壩洪
31、水淹沒區域現有交通狀況、社區分布和安置點的分布情況,按就近便利原則,分別往南山、北山、和水庫上游等幾個安置點轉移。轉移路線為主要南北公路、交通工具、安置點、安置方式等詳見上表。(4)潰壩洪水淹沒區域人員和財產轉移撤離后的警戒措施,當地鄉鎮和公安局責任部門負責。(5)人員撤離過程中的搶救方案和人員及聯系方式由公安、衛生部門負責。(6)各種緊急情況下人員轉移撤離命令下達與執行部門的責任人、聯系人及其聯系方式見下表。下游鄉鎮及各村、組聯系人名單與緊急撤離方案水庫下游各村、組聯系人名單與緊急撤離方案辦事處村名行政村負責人負責落實駐村干部撤離方式撤離路線避險地點姓名電話戶數人口姓名電話仙華街道浦北張建平
32、5851756楊根伙步行向北往山上屋后山戴宅戴國強3421100金楊虎步行沿浦北路寶掌寺方宅戴立仁3571210陳均鋒步行沿浦北路寶掌寺紅旗張國勝5571711許強步行沿浦北路寶掌寺天仙張海宇4001120賈敏敏步行沿浦北路寶掌寺五里張必輝4231348孫鋒彪車輛沿浦后公路寶掌寺七里張小虎9893711張旭鋼車輛沿浦后公路寶掌寺項宅王興宇5411640項國鋒車輛沿浦后公路寶掌寺中埂蔣理興6121898張建麗車輛沿浦后公路寶掌寺大許吳國山6581827黃長城車輛過浦陽江南山后謝楊軍3761248于輝勝車輛過浦陽江南山黃宅鎮彭村彭盛松153483張興照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蔣村蔣斌斌165525王國慶
33、13566951327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八聯蔣興貴5211355張駿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鐘村鐘佰順6501849張鎮步行過浦陽江官巖山新宅洪偉然4521326趙陽輝步行過浦陽江官巖山楊林于吉祥190582潘雄偉步行過浦陽江官巖山橋東于紹鋒133363張錫堅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橋西于來法168512潘雄偉13868918800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甄村甄飛虎146458樓基仲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立新黃林春181640樓基仲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沙仁頭蔣金渭15857933398120354張錫堅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蔣才文蔣良君152467金寶林車輛過浦陽江官巖山浦南街道文溪樓開長7562278周曉麗步行向南往山
34、南山平一張紅火136067977336131830陳文田步行向南往山上南山平二張萬生3401137方俊平13566953553步行向南往山上南山巧溪孫馮潮5621582傅單單步行向南往山上南山湖山黃志堂232667黃良鈺步行向南往山上南山長春楊能鎖272733張群英步行向南往山上南山余間余紅大105395虞謙步行向南往山上南山浦陽街道楊田周必生3851078陳一昭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同樂趙偉正4401286陳偉莉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銅橋趙炎森328988石林偉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獅巖趙建英245743葉青岸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人民西路周必勇15004000任新慶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南門戴繼忠146537
35、40洪立仁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學塘角項躍進17804450金垣垣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大橋路項品興12983124陳朝標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人民東路黃國強20584100張玉棋13566951958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金獅朱泗元279879張浦梁車輛向北往山上北山城東洪建榮6311731樓鴛鴦84111793步行.車輛沿浦橫公路桐塢嶺城南戴繼忠9342951趙新炎84111793步行.車輛沿20線省道往杭坪杭口坪城西周盛寶9882893陳小珍84111730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城北潘宇陽12123483于柏榮84125613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巖頭鎮合豐李齊洋302873周蓮英步行.車輛向北
36、往山上仙華山姓應應永志309913張天宇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下楊于錢鎮178553吳侃斌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五一葉遵勝18958468280126372項利凡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新屋來黃秋生167524吳永宏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廣豐王增標73211周蓮英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下宅口徐春根138433陳朝陽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上祝葉遵九142432邊朱杭步行.車輛向北往山上仙華山5.3 應急結束搶險成功結束,由水庫大壩現場搶險指揮向上報告,由浦江縣人民政府發布解除緊急狀態預警。采用有線電話、當地政府的廣播和電視臺向下游村莊及相關單位發布解除緊急狀態預警;同時用手
37、機通知下游各村和分片負責人及相關單位負責人。或者搶險不成功部署災后重建時,應急工作結束。5.4 善后處理 根據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有關規定,對突發事件中的傷亡人員,參加應急處置的工作人員,受災群眾與有關單位的財產損失,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物資進行撫恤、補助或補償,由縣政府和民政局處理。5.5 總結與評估(1)總結和評估的內容:該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時間要求:事件結束馬上進行。以書面報告形式向縣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應對突發事件的機理進行分析研究,并將調查與評估結果以書面文字上報。(2)調查與評估工作的責任部門為水利部門。5.6 信息報告(1)信息內容應當及
38、時、準確、客觀、全面。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明確簽發人,由人民政府統一發布。形式有授權發布、散發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2)信息內部傳遞:通過管理處現場確認后經過水務局得到上級核準。6 應急保障應急組織由浦江縣人民政府(責任主體)、浦江縣水務局、浦江縣通濟橋水庫管理處等構成,詳見組織機構框圖1、應急指揮機構相關責任人及聯系方式。職 務責任單位姓 名職 務聯系電話備 注總指揮浦江縣人民政府虞紅梅副縣長副總指揮縣水務局彭思燦局長13600695909成 員通濟橋水庫
39、管理處張雙喜主任國土局張再創局長建設局徐方鎮局長民政局金晨霞局長交通局張智鳴局長發改局周建豐局長旅游局陳璠局長教育局傅劍敏局長衛計局章雄局長15058570011公安局徐紅偉局長氣象局吳成表局長財政局張健純局長農業局樓建超局長林業局方向陽局長經貿局徐江進局長安監局石建人局長執法局馬深源局長宣傳部黃偉勝部長環保局方淵局長司法局張國斌局長人防辦傅立君局長電視臺張淵成臺長新聞傳媒張明主任開發區陳榮生主任人武部洪金生部長武警中隊洪建成局長供電局徐愛良局長人保財險李明局長電信局吳旭峰局長移動王淵局長聯通應偉龍局長應急辦賈亦農局長農辦黃先柏主任2、專家組金華市水庫搶險專家組名單和聯系方式姓 名職務及職稱辦
40、公室電話手機號碼邵紅艷市農水管理處處長82586569潘恒市水政監察支隊長82475133傅夏冰市質監站站長82475136陳中平市水文站站長82475160黃偉軍市河道管理處處長82177388盛雄偉省機動搶險總隊金華支隊長82193001葛躍平市水庫管理處副處長82475137張繃市河道管理站長82177398浦江縣水務局水庫搶險專家組名單和聯系方式姓 名職 務職 稱辦公室電話手機號碼樓勁松防辦主任工程師84153885樓玉先局總工高工84209195王昔定計劃基建科科長工程師84209660張振宇水庫管理站站長工程師84107112張曉峰農水站站長工程師84209656136067962
41、90吳書正河道管理站副站長工程師84209196潘一婷水庫管理站總工高工842096703、搶險隊伍根據搶險需求和實際情況,市、縣、鄉一級現有搶險隊伍三支,具體組成、人員數量和聯系方式詳見下表,必要時可由縣府調現預備役部隊和武警參加搶險救災,協調駐金部隊和武警部隊支援搶險救災。搶險隊伍的組成、任務、設備需求以及負責人與聯系方式。表一:辦事處搶險小分隊地點人數負責人聯系電話調用方案浦陽60鄭燎原防汛指揮、縣政府下達命令由辦事處做好群眾轉移,參加搶險做好后勤保障和當地材料的供應仙華60賈國鋒黃宅60吳大勇浦南60張杰1526792799注:附近村民應急民兵連由辦事處指揮表二水庫搶險小分隊單位人數負
42、責人聯系電話調用方案管理處主任1張雙喜管理處領導下達命令由各科室做好搶險,后勤保障和人員的安全轉移.管理處副主任1賈斌辦公室5沈佳隆工管一科4金君輝工管二科7付繼清養護科2蔣秀麗電站12張志堅表三:金華市防汛機動搶險支隊搶險物資及機具名稱存放地點儲備量負責人聯系電話調用方案搶排水設備金華市宋濂路1060號1套胡改 浦江縣防指向省、市防指報告,由省防指派立即趕赴現場搶險。挖掘機2臺裝載機2臺汽車5輛人員180人4、應急物資水庫自備儲備物資和各備用物資基地:水庫備置統砂100方,塊石80方,黃土200方,堆放地方上壩公路邊。備用當地材料:砂在庫尾花橋,黃土在上游塘嶺金山坡調運。管理處備編織袋200
43、0只,鐵鍬30把,鋤頭30把,四芯電纜200米。其它搶險物資數量、品種、存放地點、調運方式見下表:省防辦金華防汛物資儲備點(市第二土特產公司)搶險物資及機具名稱存放地點儲備量負責人聯系電話調用方案草袋市區解放西路1019號鳳凰山倉庫2.7萬只蔣光合 浦江縣防指向省、市防指報告,經省市防指批準,由縣防指派車調運。麻袋2.3萬只鄰近市蘭溪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基地搶險物資及機具名稱存放地點儲備量負責人聯系電話調用方案土工布蘭溪振興路國際大酒店旁1.15萬M2張云良浦江縣防指向市防指報告,并請求蘭溪市防指支援,經蘭溪市指同意,由浦江縣防指派車調運.編織袋10萬只水泵4臺救生衣90件浦江縣防汛抗旱物資倉庫搶
44、險物資及機具名稱存放地點儲備量負責人聯系電話調用方案彩條布(模)浦江縣水務局2500M2樓勁松由浦江縣防指統一調配紡織袋25000只救生衣500浦江縣內防汛物資由副指揮(縣府辦副主任)統一調配。需調用市本級儲備物資,經市防指批準,需調運外縣(市)的物資,由市防辦協調。5后勤保障費用根據事件情況由浦江縣人民政府統一落實。人員為水庫后勤保障組提供物資和生活要求。6、通信、電力、交通、燈光照明水庫裝備有有線電話、無線信號良好手機暢通,電力局供應電力,洪口自備汽油發電機自備電源。有故障及時聯系供電局和電信局維修。交通便利,可驅車壩頂、洪口、庫區等地。運送物資方便。燈光照明除了備用發電機的強光照明外水庫
45、自備應急燈20套。7 宣傳、培訓與演練(習)7.1 宣 傳向受影響區域公眾報告水庫大壩存在的風險情況與預案的內容。組織單位:浦江縣人民政府宣傳內容:水庫大壩存在的風險、搶險方法、轉移方法、善后處理、處警標志等宣傳方式、時間和場合:利用新聞媒體和宣傳車等宣傳。7.2 培 訓 預案制訂后,由縣人民政府統一組織相關單位和受影響區域公眾的培訓,通過培訓使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庫主管部門或業主、水庫管理單位及職工、公眾了解事件的處理流程,充分理解撤離的信號、過程和地點。7.3 演 練(習)由浦江縣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部以適當的方式和規模組織相關部門、水庫管理單位及職工、公眾參與預案演練
46、(習)。 附件: 通濟橋水庫基本情況1基本概況1.1 流域和社會經濟概況浦江盆地為兩山夾一谷的地形,浦陽江兩岸有大小支流34條,縣境內流域面積超過10km2的支流16條。在通濟橋水庫以上段域內山巒疊障,溝谷縱橫,山坡多為薄層黃、紅壤土覆蓋,間有基巖裸露,但一般都有林木、雜草等植被。流域內耕地較少,森林覆蓋率較高。通濟橋水庫上游位于前吳鄉境內,下距浦江縣城4公里,是浦陽江發源地,也是下游連串水庫的龍頭水庫。庫內山高谷窄,水流湍急,出庫后流入浦陽江(屬于錢江流域浦陽江水系),河床拓寬,水勢稍緩。水庫集雨面積104.5平方公里,主流長度20公里,河道比降10.2,匯流時間6小時。據資料統計,多年平均
47、氣溫為16.4oC,極端氣溫39.5oC,極端最低氣溫-11.0oC;多年平均水汽壓16.9hPa,相對濕度80%,多年最大風速14.5m/s,多年平均降水量1440.3mm(本站資料19672001年),多年平均蒸發量1143.4mm(本站10年實測E-601型),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4.5m/s,實測最大風速18.3m/s,相應風向SSW。1994年6月9日洪水,降雨量121.8mm,最大三日降雨量212.9mm,最大七日降雨量385.6mm。目前庫區域內基本上無大中型水利工程。本水庫工程樞紐建筑物由攔河大壩、溢洪道、輸水隧洞、電站及升壓站等組成。水庫保護主要對象:下游4公里處縣城一座,浦陽
48、江沿岸32萬人口的生命財產、26余萬畝農田的安全;浙贛鐵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浦鄭公路和S20省道等;還有串聯水庫安華水庫(中型)、金獅嶺水庫(小一型)、岳塘水庫(小一型)以及下游安華水庫所涉及的諸暨市城關安全。庫區情況;根據水電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規劃設計規范(DL/T50641996)的規定及調洪計算,水庫移民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相應水位為110.03m;耕地、園地征用設計洪水標準為5年一遇,相應水位為109.62m;山林征用設計洪水標準為正常蓄水位,相應水位為108.6m,與原水庫移民設計洪水標準基本一致。通濟橋水庫自興建伊始,就十分重視庫區移民調查、安置及土地征用工作,為此專門成立了浦
49、江縣移民安置辦公室,負責這項工作。從1958年動工興建水庫開始,到1986年保壩擴建工程結束,根據不同階段的水庫淹沒處理標準,先后進行了2次移民安置和土地征用工作,庫區高程110.0m以下的土地已征用,高程110.5m以下的移民已全部移出。淹沒土地補償費及移民安置費均已補償完畢。下游情況:下游城市按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考慮水庫與下游區間補償調節,防洪控制斷面選用上皇殿斷面,防洪安全流量277 m3/s。2.2 工程概況(1)水庫性質和隸屬管理單位為通濟橋水庫管理處隸屬于浦江縣水務局,下設工程管理、養護、電站、辦公室等科室。通濟橋水庫集雨面積104.5km2,正常水位108.6 m(正常庫容5
50、880萬 m3),防洪高水位110.28m,校核水位112.41m(總庫容8076萬m3)。設計灌溉面積10.71萬畝,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魚、旅游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調節性能為年調節。工程樞紐建筑物由攔河大壩、溢洪道、輸水隧洞、電站及升壓站等組成。攔河壩原為粘土心墻砂殼壩,壩頂高程113.2m,防浪墻頂高程114.4m,最大壩高35m,壩頂寬7m,壩頂長279m;溢洪道堰頂高程110.56m,設3孔泄洪閘,閘孔凈寬7m(3孔7.0m),三閘門底高106.5米,兩側堰頂凈長21米頂高110.56米,最大下泄流量663立米/秒。輸水隧洞長107米,洞徑3米,出口分2支,發電支洞
51、最大流量10立米/秒,灌溉支洞(放空閥)最大泄量14立米/秒。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的規定,確定本工程規模屬中型,工程等別為等。主要建筑物大壩、溢洪道及輸水隧洞進水口級別為3級,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初設計為500年一遇校核);輸水隧洞洞身、發電廠及升壓站等級別為4級,按3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沖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設計;臨時建筑物級別為5級。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規定,本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相當于原地震基本烈度值度)地震動反應譜
52、特征周期為0.35s。水庫工程等級:等;壩型:原為粘土心墻砂殼壩,除險加固后為低彈模砼防滲墻砂殼壩;擋水建筑物:大壩3級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加固后為3閘控制溢流堰,3級建筑物。輸水建筑物:輸水隧洞為3級建筑物各建筑物洪水標準表 項 目洪水標準重現期(年) 設 計相應水位校 核相應水位粘土心墻砂殼壩100110.56m10000112.41 m泄洪建筑物及輸水隧洞進水口同粘土心墻砂殼壩輸水隧洞洞身、發電廠及升壓站30110.07 m200110.85 m移民20110.03 m征地5109.62 m附圖:通濟橋水庫“水位面積庫容”曲線圖附圖:溢流堰泄流曲線附圖:設計洪水曲線附表:通濟橋水庫工程特
53、性表通濟橋水庫“水位面積庫容”曲線圖附圖:溢流堰泄流曲線設計洪水過程線通濟橋水庫工程特性表: 序 號名 稱單 位數 量備 注一 水文1 流域面積km23452 浦陽江2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km2104.53 水文利用系列年限年 50 4 多年平均降水量mm14405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萬m386506 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m3/s 2.74 壩址 校核洪水洪峰流量m3/s 1664 P=0.01%,年最大 設計洪水洪峰流量m3/s 913 P=1%, 年最大 2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 665 P=5%, 年最大 5年一遇洪峰流量m3/s 430 P=20%, 年最大7 入庫洪水總量 校核洪水
54、總量萬m35050 P=0.01% 設計洪水總量萬m32710 P=1%二 水 庫1 水庫水位 校核洪水位m112.41 P=0.01% 設計洪水位m110.56 P=1% 防洪高水位m110.28 P=2% 正常蓄水位m108.60 臺汛限制水位m108.60 死水位m 88.20 人口遷移洪水位m110.03 P=5% 耕地淹沒洪水位m109.62 P=20%2 正常蓄水位水庫面積km25.35 續上表序 號名 稱單 位數 量備 注3 庫容 總庫容萬m38097 正常蓄水位庫容萬m35880 汛期限制庫容萬m35880 年最大 防洪庫容萬m3 931 興利庫容萬m35480 死庫容萬m3
55、4004 庫容系數 0.685 調節特性 年調節三 下泄流量及相應下游水位1 校核洪水位時最大泄量m3/s663 P=0.01% 相應的下游水位m79.702 設計洪水位時最大泄量m3/s328 P=1% 相應的下游水位m78.95四 工程效益1 防洪效益 保護農田面積萬畝15.31 保護人口萬人25.262 灌溉效益 灌溉面積萬畝10.713 發電效益 裝機容量kW1760 多年平均發電量萬kw.h400 年利用小時數h2273 續上表序 號名 稱單 位數 量備 注五 淹沒損失及工程永久占地1 淹沒耕地畝3670 原已處理2 遷移人口人4566 原已遷移3 拆遷房屋間4311 原已處理4 工
56、程永久占地畝 743 包括已征地36畝六 主要建筑物及設備1 攔河壩 型式 粘土心墻砂殼壩 地基特性 砂礫巖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度0.05g 防滲形式壩頂塑性砼防滲墻 防滲墻厚度m0.8 防滲墻最大深度m39.3 防滲墻面積m28887.5 壩頂高程m113.20 最大壩高m35.0 壩頂長度m278.5 壩頂寬度m7.0 上游壩坡 1:2.5、1:3.0 下游壩坡 1:2.3、1:2.5、1:2.82 溢洪道 型式 開敞式溢洪道 位置 距右壩頭約450 ma 泄洪閘 堰頂高程m106.5 溢流堰凈寬m21 續上表序 號名 稱單 位數 量備 注 閘孔最大單寬流量m3/s. m26.6 消能方式
57、底流消能 閘門型式 弧形鋼閘門 閘門數量扇3 閘門尺寸mm74.0 (寬高) 啟閉機型式 QXQ-275kN型 啟閉機數量臺3b 溢流堰 堰頂高程m110.6 溢流堰凈寬m21 溢流堰最大單寬流量m3/s. m5.0 消能方式 底流消能c 一級消力池 底高程m103.2 長度m62.0 寬度m49.025.0d 二級消力池 底高程m74.0 長度m21.0 寬度m35.0e 泄洪渠改建加固部分 型式梯形斷面 邊坡11.5 縱坡11000 底寬m25 長度m1459.20+565.8m2+025.0m續上表序 號名 稱單 位數 量備 注3 輸水隧洞進水口 型式 豎井式 底板高程m82.5 閘門型
58、式 平板鋼閘門 閘門數量扇1 閘門尺寸mm3.03.0 (寬高) 啟閉機型式 QPQ-2250kN型4 輸水隧洞洞身 型式 圓形有壓洞 隧洞長度m106.6 開挖洞徑/襯后洞徑m3.7/3.0 襯砌長度m106.6 最大引用流量m3/s 24.0(2)水庫工程質量及歷次改建、擴建、加固與安全鑒定大壩施工質量,大壩地質及處理(據水庫竣工總結記載):壩址區地質主要為中生代白堊紀紅色巖系,為砂巖、礫巖、頁巖交互成層。砂巖、砂質頁巖分布不規則,呈透鏡體狀,紫紅色凝灰礫巖,分布全壩址區,礫巖成分以流紋巖、凝灰巖為主,石英巖、凝灰質砂巖等次之。壩軸線基巖上距左山腳15.4m、38.1m、97m、98.9m
59、、118m、142m、149m等處有8道水裂隙都采用砂漿砼封閉;在75.4m、44.1m各有風化層厚0.7m左右。壩肩處理:左岸山坡有風化夾層和小空洞,用開挖心墻槽處理,心墻槽寬3.0m,經開挖十余米后,漏水現象顯著減少,裂隙口用砼封閉。右岸山坡下部原河床部分有幾個溶蝕空洞,心墻部分的小空洞在開挖心墻槽時已經采用砼封閉,洞大而深的先用粘土夯實,后用砼封閉,下游部分無空洞發現,其他裂隙均用1:3水泥砂漿塞抹,以達不漏水之要求。壩體填筑質量:第一期施工1958年12月1960年9月,在第一級平臺(90M高程)以下部分為群眾性施工,采用土箕挑土、獨輪車運土、人工夯壓,故填土質量較差,特別是在基巖面層
60、,由于清基不凈及表面積水等原因,故填土質量更差,且含水率偏大。而在90M高程以上,由于采用機械化施工,用拖拉機帶1.5T滾筒輾壓,其填筑條件較下部填筑土有所改善。為了進一步查明壩體填土的特性、分布情況和物理力學性質,2001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曾沿大壩軸線壩頂(115.0M高程)、背水坡(106.8M、90.0M高程)共布置19個鉆孔進行了工程地質勘探,由土工試驗求得壩體各土層的物理和力學性指標。2001年12月又在大壩壩頂樁號0+150和0+170挖坑取土樣,其土工試驗評價如下:I層心墻土為含碎石粉質粘土,粘土含量等基本滿足要求,但土的分散度=76.9-88.5%,為分散性土。大壩在
61、運行中,存在左壩肩有滲漏水現象,本次勘探中初步查明左壩肩樁號0+050m附近,上部基巖q=12.01Lu,相對不透水層(qLu) 埋深大于10m,該層為產生大壩壩肩繞壩滲漏的主要隱患,必須進行處理。第二期工程為保壩工程,因防洪標準提高,于1983年9月動工到1986年底竣工。主要對大壩內外坡護砌下二級壩坡不變,施工時挖除壩頂保護層,心墻回填粘土至114.6M高程,上加40cm砂礫石保護層,外坡護砌。(無水土試驗紀錄)最上一級坡度由1:2.5變為1:2.26。同期溢洪道加寬到60米改為砼WES正堰,大壩加高1.0m,最大壩高成為35.0m,壩頂高程為113.20m。第三期工程為除險加固工程。通濟
62、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于2005年10月動工,到2008年底完工。本次工程改建溢洪道為三閘控制的溢流堰、在大壩心墻增加一道寬80厘米的低彈模砼防滲墻、壩面重新襯砌、輸水隧洞入口段加固、改建斜墻式平板閘門進水口為豎井式平板門進水口、襯砌輸水隧洞、安裝大壩自動化安全監測設施、修建上壩公路、修建防淘墻等。2010年10月通過驗收。2002年7月浙江省水利廳組織專家組對通濟橋水庫工程進行安全鑒定。大壩安全鑒定報告書中將通濟橋水庫大壩安全等級定為三類壩,必須進行除險加固。2002年8月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以壩函20021240號文下發了關于石壁、通濟橋水庫三類壩安全鑒定成果的核查意見,核查意見明確:水庫現
63、有防洪能力雖已滿足防洪標準(GB5020-94)要求,但大壩心墻土料為高分散性土,填筑質量差,截水槽底寬小,接觸滲透比降大,截水槽及心墻下游側未設反濾層,大壩滲流性狀存在安全隱患;溢洪道邊坡穩定性差,出口泄洪渠不平順,砌護差,抗沖能力不足;輸水隧洞進水塔混凝土老化、剝蝕,閘門銹蝕,啟閉設備老化等。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于2010年10月動工到2008年底完工。2006年4月由南京水利科學院綜合0603的通濟橋水庫臨時蓄水鑒定結論: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原粘土心墻內設置低彈模混凝土防滲墻,將原開敞式溢流堰改建為泄洪閘和溢流堰,增設輸水隧洞事故檢修閘門豎井并完善了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等,有效地消除了
64、大壩滲流等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進度較快,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在完成下閘前應補充達到的形象面貌后,工程具備初期蓄水的下閘條件,下閘蓄水工程是安全的。應抓緊未完工程施工,使水庫早日恢復正常運行,發揮正常效益。2007年5月由南京水利科學院綜合0705的通濟橋水庫蓄水安全鑒定報告結論: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原粘土心墻內設置低彈模混凝土防滲墻,將原開敞式溢流堰改建為泄洪閘和溢流堰,增設輸水隧洞事故檢修閘門豎井并完善了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等,有效地消除了大壩滲流等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合理,采取的加固措施恰當,設計符合有關規范和標準。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滿足設計
65、和規范要求,進度較快,質量滿足設計要求。當前工程形象面貌具備分期蓄水的條件,工程蓄水工程是安全的。建議抓緊二級消力池工程施工,使水庫早日恢復正常運行。2010年9月進行驗收,浙水管2010107號文件結論: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按批準的建設內容完成,建設管理較規范;蓄水驗收發現的問題已處理完畢;已通過各專項驗收;工程投資已全部到位;竣工財務決算已通過審計;運行管理單位確定,管理養護經費已落實;工程質量合格,灰復蓄水后工程運行正常;竣工驗收資料齊全。驗收委員會同意同過竣工驗收。(3)工程當前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無1.3水情測報與控制運行概況(1)水情測報簡述水庫所在流域暴雨、洪水特征每年的4月1
66、5到7月15日為梅雨期,7月15到10月15日為臺汛期。梅雨期和臺風期降雨量各具特色,梅雨期降雨歷時長,強度小,臺風期降雨歷時短,強度大。設計洪水過程線見圖本縣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華市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征是:氣溫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流域降水主要受鋒面氣旋、臺風、熱帶風暴及地形的影響所致。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年際、年內變化大。本地區3、4月份是西北季風減退和東南季風開始增強期,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綿綿春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夏季風的暖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本地有較長的鋒面雨,陰雨連綿,降水集中,俗稱梅雨。梅汛期最大暴雨通常發生在6月份。夏秋季本地區常受副高壓控制,降
67、水主要為臺風暴雨和局部雷陣雨。受臺風和熱帶風暴影響的時間大而多集中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若夏秋季受臺風和熱帶風暴影響較少,則易造成高溫干旱。11月至翌年2月,本地受冷高壓控制,天氣以晴冷為主,降水量較少。設計暴雨、洪水成果圖表通濟橋水庫設計暴雨成果表分期歷時均值 (mm)CvCs/Cv各頻率(%)設計暴雨(mm)0.010.050.10.20.51520年最大H一860.424.0357306284262232210157110H24H24=H一1.17418358332307271246184129H三1330.424.0552473439405359325243170H七1860.424
68、.0772662614566503454340238梅汛期H一740.443.530826524622720218313896H24H24=H一1.17360310288266236214161112H三1230.443.5512440409378336304229160H七1750.443.5728626582538479433326228臺汛期H一630.483.529024722921018616712383H24H24=H一1.1733928926824621819514497H三860.443.5358308286264235213160112H七1130.383.540135032
69、8305275252196144通濟橋水庫設計洪水成果表分 期項 目各頻率(%)洪峰流量(m3/s)洪量(萬m3)0.010.050.10.20.51520年最大洪 峰16601410129012001030913665430三日洪量50504240388035303060271018801170臺汛期洪 峰12901070979884763666478265三日洪量3170265024202200191016801160694梅汛期洪 峰11901010925842731648429226三日洪量46303880356032402810248017201040通濟橋水庫調洪計算成果表項 目單
70、 位各頻率(%)設計值0.010.020.050.10.20.5123.3351020入庫洪峰m3/s166415541407129411951028913823736665548430最高水位m112.41112.13111.83111.60111.28110.85110.56110.28110.07110.03109.73109.62相應庫容萬m3809779197728758673927135696768116691666665046444最大泄量m3/s66360354149643836832827027018216182水庫所在流域水文站分布、觀測項目、測報手段通濟橋水文站(水位、雨
71、量、流量)下宅溪雨量站,裊溪雨量站,朱橋雨量站,黃宅報汛站,白馬報汛站(雨量)。全遙測。水庫報汛方式、洪水預報方案電話電報,自動測報系統短期洪水預報方案預見期7天。(2)工程調度簡述 工程控運計劃每年上報市批復水庫歷年調度簡況及高水位運行情況年份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年份最高水位最低水位1966105.7688.331991109.4394.911967107.61 86.281992110.8594.971968106.7886.491993110.8596.891969107.9791.291994111.5697.31970108.4391.471995110.7594.421971105.1
72、189.211996108.0893.821972106.8291.621997110.6697.621973111.22100.371998111.9897.621974105.2398.581999109.7197.741975109.4399.22000106.8897.951976108.5296.842001107.5397.951977110.3397.602002110.88100.651978104.8589.732003107.7398.441979104.3189.992004105.6898.421980108.495.552005108.6889.1981108.341
73、00.232006104.65891982108.794.932007107.4101.51983110.5894.892008108.74103.261984108.9597.722009108.58105.541985106.4694.142010110.91105.731986106.8395.662011111.74105.971987109.36100.112012110.6107.551988110.5694.152013110.4105.681989110.594.152014110.59104.21990107.6698.022015110.6106.02注:1972年前為漿砌
74、塊石側堰,頂高程107米,1972年后堰頂高程110.4米。目前三閘控制的新溢流堰于2006年6月完工。為與以前上報的資料一致本表中仍采用吳淞高標(黃海高程為以上數減1.88)。 最高水位及在高水位運行時間最長的是1998年歷時10余天。當前調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無1.4水庫監測概況(1)水庫大壩工程安全監測系統大壩安全監測項目、測點布置、監測儀器有效性。由省水電設計院設計、南京農村電器自動研究所施工的大壩自動化觀測監測內部變形:一、土壩變形觀測 二、壩體滲透觀測和繞壩滲漏觀測 三、防滲墻應力應變觀測。左右岸各布置6只滲壓計觀測繞壩滲流,壩體內布置了32個滲壓計觀測壩體滲流。防滲墻應力應變布置了
75、三個斷面60套雙向應變計和11套無應力計、3套固定測斜儀22個測頭。外部變形觀測使用萊卡TPS1200全站儀監測水平位移:布置了16表面變形觀測點、8個工作基點、8個校核基點和2個水準基點;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沉降位移。 大壩巡視檢查情況2016年度通濟橋水庫汛前自查記錄表分區檢查部位檢查項目2月21及2月23日檢查情況存在問題處理措施及意見溢洪設施閘門啟閉機閘門、齒輪、鋼絲繩等無銹、卡、斷等,情況良好做好通濟橋水庫啟閉機試車檢查記錄表電氣設備電動機,供電線路,備用電源試運行正常日常需經常檢查、試運行工程建筑物進口冀墻,管理房、圍墻 、橋廊 、一級消力池、溢洪道二級消力池及其他無阻礙、無漂浮物,
76、無坍塌,二級消力池有積淤二級消力池需清淤大壩上壩公路沿路的巖石、道路、沿路的涼亭、綠化、其他設施沿途有1處風化,路邊樹枝影響交通砍除夾竹桃,另載品種壩體、左右岸、防浪墻水庫水面、上游壩坡、防浪墻、警示牌、壩坡綠化、截水溝、排水溝及相關設施壩頂電纜溝裝飾磚有部分脫落膠砌庫區水面、庫周上游水源污染、周邊環境衛生、有無違章建筑、亂排污現象及其他相關內容上游水面干凈,無垃圾、違章建筑豎井、輸水洞豎井、輸水隧洞進出口端閘門、齒輪、鋼絲繩等正常及時做好日常養護觀測儀器大壩自動監測外部設施保護蓋、通訊信號、終端顯示, MCU采集設備、視頻監控設備、水雨情采集設備MCU通訊模塊有8#無信號聯系設計院修理視頻監
77、控探頭探頭、通訊、終端正常及時做好日常養護白蟻泥皮、分飛現象無發現日常觀測要及時其他截水溝、保護蓋、大壩兩岸山體等截水溝堵住、保護蓋鎖需要修理截水溝需疏通、保護蓋的鎖需要更換自查人員:蔣秀麗、金君輝、張為民、洪偉強、朱劍雷、張獎展、盛群勝組長:蔣秀麗安全監測資料分析詳見2016.12015年度大壩安全分析報告(2) 閘門監控系統人工加視頻。機房內和閘門底有探頭。(3)水質監測系統由局水文站實施。1.5歷次重大安全事件及處理情況(1) 發生過危及水庫安全的工程病險及處理2002年7月的安全鑒定:水庫現有防洪能力雖已滿足防洪標準(GB5020-94)要求,但大壩心墻土料為高分散性土,填筑質量差,截
78、水槽底寬小,接觸滲透比降大,截水槽及心墻下游側未設反濾層,大壩滲流性狀存在安全隱患;溢洪道邊坡穩定性差,出口泄洪渠不平順,砌護差,抗沖能力不足;輸水隧洞進水塔混凝土老化、剝蝕,閘門銹蝕,啟閉設備老化等。確定水庫大壩為三類壩,必須加固。2005年10月到2008年12月進行了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大壩心墻增加一道寬80厘米的低彈模砼防滲墻、壩面重新襯砌、輸水隧洞入口段加固、改建斜墻式平板閘門進水口為豎井式平板門進水口、改建溢洪道的三閘控制的溢流堰、襯砌輸水隧洞、安裝大壩自動化安全監測設施、修建上壩公路、修建防淘墻等。(2) 發生過的大洪水事件以及應對措施 歷次大洪水情況,包括降雨過程、入庫洪
79、水過程、洪水總量和最大洪峰流量等。1977年6月15日,通濟橋水庫降雨量131.1mm。1994年6月7日6月9日洪水,降雨量121.8mm,最大三日降雨量212.9mm,最大七日降雨量385.6mm,這次洪水的特點是:雨量大而集中,持續時間長,洪水來勢兇猛。入庫洪峰1440立米/秒,水庫下泄流量163立米/秒(當時開暢式溢洪道),下游損失慘重。溢洪道出口處被沖垮,后在應急分隊的搶救下安全渡過。歷次大洪水的調度決策、應對處理、最高水庫水位情況。 1977、1994大洪水的調度是半開錐形放水閘,電站滿負荷發電放水,溢洪道自行溢流。1977年最高水位110.33米,1994年最高水位111.56米
80、。歷次下泄洪水對下游造成的損失情況。1977年6月15日至17日,據不完全統計,單白馬鎮受淹6425畝,秧田損失谷子2690斤,倒塌樓房17間,平房35間,沖毀石橋14座。1994年6月7日,同樂、楊田村受淹;白馬鎮受安華水庫多次關閘蓄洪,水位居高不下,損失慘重,受災人口1.8萬人,倒塌民房28.5間,損壞50間,沖毀橋梁一座公路12km,山塘13處,溪塍、田坎、道路1278m,山體滑坡13處,受災耕地面積5000畝,嚴店、鎮小因教室進水停課10多天。(3)地震及地質災害情況到目前為止無。2 突發事件分析2.1工程安全現狀分析(1)根據最近一次大壩安全鑒定結論,總結大壩存在的主要工程隱患。20
81、07年5月由南京水利科學院綜合0705的通濟橋水庫蓄水安全鑒定報告結論: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原粘土心墻內設置低彈模混凝土防滲墻,將原開敞式溢流堰改建為泄洪閘和溢流堰,增設輸水隧洞事故檢修閘門豎井并完善了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等,有效地消除了大壩滲流等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合理,采取的加固措施恰當,設計符合有關規范和標準。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進度較快,質量滿足設計要求。當前工程形象面貌具備蓄水的條件,工程蓄水工程是安全的。(2)根據2001年大壩安全鑒定鉆探資料反映,大壩心墻土為含碎石粉質粘土,屬分散性土,滲透試驗數據不能滿足規范的防滲要求,且從測壓管觀測資料分析,部
82、分測壓管水位與庫水位同步,或與庫水位十分接近,近年來測壓管的時效分量呈上升趨勢,表明該集中滲漏區可能存在滲透變形,實際背水坡局部已發生過塌陷現象。2002年7月鑒定意見為“三類壩”,應進行除險加固。2005年10月到2008年12月進行了通濟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大壩心墻增加一道寬80厘米的低彈模砼防滲墻、壩面重新襯砌、輸水隧洞入口段加固、改建斜墻式平板閘門進水口為豎井式平板門進水口、改建溢洪道的三閘控制的溢流堰、襯砌輸水隧洞、安裝大壩自動化安全監測設施、修建上壩公路、修建防淘墻等。工程施工質量合格,于2010年10月通過了驗收。(3)其他影響安全的因素主要是超標準洪水和上游小水庫潰壩。2.2
83、 可能突發事件分析(1)可能突發事件分析,由不同專業的專家在現場檢查等工作的基礎上分析得出有以下幾類:自然災害類:超標準洪水、上游水庫大壩潰決、地震、地質災害可能導致水庫工程出現重大險情。事故災難類:因大壩質量問題而導致的滑坡、裂縫、滲流而導致的潰壩或重大險情。長期高水位運行、溢洪不暢等工程事故及管理不當等導致潰壩或重大險情。上游影響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的水庫水污染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類:戰爭或恐怖襲擊、人為破壞等。其他水庫大壩突發事件。(2)根據流域洪水特點、環境變化、工程地質條件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很可能發生。如超標準洪水等。(3)根據工程安全現狀分析結果、水庫運行管理條件和水平及水庫功能,事故災
84、難類突發事件可能性小。因為通過2005年的除險加固工程,根據2007年5月14日的蓄水驗收結論,安全隱患已消除。運行管理規范。但不排除以后可能出現的新隱患。(4)根據水庫地處位置,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與動態,社會安全事件突發性事件可能性極小。(5)對其他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分析。戰爭可能危及大壩。2.3突發事件的可能后果分析 2.3.1超標準洪水事件后果(1)超標準洪水狀況下,上游庫區很多村莊受淹;下游浦陽江此時也值區間洪水的襲擊;為保大壩所有泄水設施必將全開,更加大下游的壓力,所以可能沿江的兩岸部分地區和低洼地區會受淹,甚至于縣城,因為浦江縣城市防洪標準只有50年。工程上主要是大壩存在漫頂的風險
85、,溢洪道將沖刷兩岸泥沙而下,隧洞全開所產生的霧氣可能危及升壓站。(2)水庫洪水風險圖依據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SL483-2010)2.3.2突發性工程險情事件后果分析滲水:可能發展成管涌、流土、滑坡等險情。管涌和流土:壩內土顆粒被帶走以至內部掏空塌陷,空洞越沖越大造成潰壩;漏洞:可能發生塌陷甚至潰壩;裂縫:橫向裂縫有可能發展為漏洞;縱向裂縫發展成滑坡;滑坡:壩體滑坡和壩體連壩基一起滑坡都會引起垮壩;漫頂溢水:水流沖刷壩面形成缺口以至潰壩;護坡破壞:風浪沖刷走護坡后沖刷壩體形成垮壩。潰壩事件后果分析(1)潰壩洪水分析:造成潰壩有以下三種情況:1、漫壩型:當水庫出現一萬年一遇洪水標準,水位超過保壩
86、洪水位,洪水漫壩,沖刷壩體土石料,引起大壩決口。破壞形式從上往下沖垮以至整體垮壩 。 2、質量型:因大壩土料填筑不合格,壩體出現滑坡,或者橫貫大壩穿透基礎的滲流孔洞,引起大壩坍塌、潰決。破壞形式從中間部位先垮再整體癱塌。3、管理不當型:由于不按水庫控制運行計劃進行超蓄而降低防洪標準,由于維護不良機器設備不能正常運行,造成洪水漫壩而失事。 通濟橋水庫大壩為土石壩一般為逐步潰決模式參照有關技術規范(鐵道部),進行潰壩洪水計算。潰決缺口計150m;潰壩壩址最大流量33880m3/s (2)潰壩洪水淹沒范圍及嚴重程度分析: 潰壩淹沒將造成浦陽江沿岸到安華水庫段全線沖垮,金獅水庫、岳塘水庫、安華水庫也將潰壩,浙贛鐵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浦義公路、s20省道也將沖毀,范圍見淹沒圖。水庫下游26萬畝土地、浦江縣城及整個浦江盆地內的城鎮和村莊30余萬人口、工礦企業。淹沒區風險人口30萬,直接經濟損失2億,間接損失5億。下游社會環境影響為整個縣及諸暨市。(3)通濟橋為重點中型水庫,但未對下游損失做專題研究。2.3.4突發性社會事件后果未分析。2.4 可能突發事件排序根據突發事件后果,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排序,選擇發生可能性較大的突發事件,作為應急處置的主要目標。 從多到少排列:自然災害(洪水)事故災害社會安全事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