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35頁).doc

  • 資源ID:560909       資源大小:195.04KB        全文頁數:3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35頁).doc

1、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目 錄1 總 則1.1 編制目的1.2 編制依據1.3 適用范圍1.4 工作原則2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2.1 地震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2.2 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各辦公室職責2.3 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 2.4 地震應急組織體系框架3 預警和預防機制3.1 信息監測與報告3.2 地震預警級別與發布3.3 預警預防行動4 應急響應4.1 分級響應4.2 信息報送和處理4.3 通信4.4 指揮與協調4.5 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4.6 緊急處置4.7 宣傳報道4.8 涉外事務4.9 應急結束5 后期處置5.1 善后處置5.2 恢復重建5.3 調查和總結6 保障措施6.1 應急預案

2、系列的完備6.2 后勤生活保障6.3 通信與信息保障6.4 應急隊伍保障6.5 緊急避難場所和物資儲備保障6.6 技術儲備與裝備保障6.7 宣傳、培訓和演習6.8 監督檢查7 其他地震事件處置7.1 有感地震應急7.2 平息地震謠言7.3 特殊時期戒備7.4 應對毗鄰震災8 附則8.1 名詞術語和有關說明8.2 獎勵與責任8.3 解釋部門8.4 預案實施時間9 附錄9.1 相關規范化格式文本1 總 則1.1 編制目的使地震應急工作協調、有序和高效進行,提高對破壞性地震的快速反應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維護社會穩定。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破壞

3、性地震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云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云南省地震應急預案、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和元江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元江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縣行政區域內處置地震災害事件的應急活動。1.4 工作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高度重視地震應急工作。地震災害事件發生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立即自動按照預案的規定,自覺組織實施地震應急的協調、指揮等工作。地震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減災,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統一領導、密切配合,廣泛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在本縣行政區域內發生破壞性地

4、震事件(含一般地震事件、重大地震事件、特別重大地震事件),由縣人民政府實施地震應急,輕度地震事件由縣防震減災局實施地震應急,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行動。地震應急依靠人民群眾并建立廣泛的社會動員機制,依靠和發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在處置地震災害事件中的骨干和突擊隊作用,依靠科學決策和先進技術手段。2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2.1 地震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我縣實行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平時負責協調管理全縣防震減災工作。破壞性地震發生后,自動轉為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全縣地震應急、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元江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如下: 指揮長:由

5、縣人民政府分管防震減災工作的副縣長擔任。副指揮長:由縣政府辦副主任、縣防震減災局、縣民政局、縣建設局、縣公安局、武警元江支隊和武警元江縣消防支隊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發改委、縣經委、縣財政局、縣教育局、縣監察局、縣民政局、縣商務局、縣國土局、縣建設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衛生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旅游局、縣環保局、縣防震減災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糧食局、縣供銷社、縣醫藥集團、云南電網元江供電局、中國移動通元江分公司、中國聯通元江分公司、元江縣電信局、元江縣人民保險公司、元江人壽保險公司。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如下圖: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職責是:(1)根據國務

6、院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省政府確定的地震危險區、地震短臨預測預報結論,制定和部署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震后救災與重建工作,并具體組織實施。(2)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縣政府領導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部署、組織地震應急工作。(3)迅速了解、收集和匯總震情、災情及抗震救災進展情況;協調駐元江解放軍、武警部隊、預備役部隊參加搶險救災。(4)負責協調救災物資、資金的籌措、安排、調運;必要時,提出緊急應急措施,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5)組織抗震救災新聞宣傳報道,統一把握震情、災情宣傳報道口徑。(6)承擔其他有關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重要工作。2.2 縣抗震救災

7、指揮部各辦公室職責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三個辦公室,即:防震應急辦公室、抗震救災辦公室和抗震防震(恢復重建)辦公室。縣防震應急辦公室設在縣防震減災局,縣抗震救災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縣抗震防震(恢復重建)辦公室設在縣建設局。各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迅速了解、收集和匯總震情、災情及抗震救災進展情況,按規定報送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有關部門,執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相關決定,提出具體的抗震救災方案和措施建議,完成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1)縣防震應急辦公室負責協調震情速報、地震現場的震情監視、趨勢判定、地震緊急救援及地震災害損失評定工作。(2)縣抗震救災辦公室負責協調救災物資和資金籌措與安排。(3)縣抗

8、震防震(恢復重建)辦公室負責及時對地震災區受損房屋、縣政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進行抗震鑒定和加固排險;需要制定恢復重建規劃方案的,在結束前期應急工作后,制定恢復重建規劃方案,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2.3 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按本預案職責分工,組織實施抗震救災工作。(1)搶險救災:按照搜索營救醫療救護的程序快速有效地搶救被壓埋人員;搶救國家重要財產、文物;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幫助災區群眾恢復生產、生活等。牽頭單位:元江縣人民武裝部組成單位:元江縣人民武裝部、武警元江支隊、武警元江縣消防支隊。 (2)醫療防疫:迅速組織醫療和疾病防疫隊伍進入災區,建立震

9、區臨時醫院或醫療所,搶救、轉運和醫治傷病員;及時組織衛生監督、環保、食品藥品監督隊伍進入災區,對災區的環境衛生、飲水衛生、食品衛生等進行監督檢查,對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迅速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牽頭單位:縣衛生局組成單位: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醫藥公司、縣環保局等部門。(3)震情監視:判定地震類型,監視震情發展,提出地震發展趨勢意見和防范對策。牽頭單位:縣防震減災局組成單位:縣防震減災部門。(4)震災經濟損失評估:開展地震烈度調查,確定發震構造,調查落實地震宏觀異常現象、工程結構震害特征、地震社會影響和各種地震次生災害。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協

10、助和配合省政府震害評估組調查地震破壞情況,經省災評委認可后,及時將評估結果經縣政府上報省政府。輕度地震事件的調查工作派工作組完成。牽頭單位:縣防震減災局組成單位:縣防震減災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國土局、縣建設局、縣水利局、縣交通局、縣衛生局、元江供電局、保險、通信等部門。(5)通信:組織力量搶修震區通信設備和線路,保證抗震救災通信暢通。必要時,可調用其他有關部門的通信系統。牽頭單位:縣電信局組成單位:縣電信局、中國移動元江分公司、中國聯通元江分公司、郵政局等部門。(6)交通運輸:搶修遭受破壞的公路、橋梁、鐵路及有關設施,優先保證搶險救援人員、傷員、救災物資的運輸和災民的疏散等。牽頭單位:縣

11、交通局組成單位:縣交通局、縣經委、縣公安局、元江公路管理段。(7)物資供應:做好抗震救災物資特別是群眾生活急需物資的組織、供應、調撥和管理。牽頭單位:縣經委組成單位:縣經委、縣發改委、縣民政局、縣糧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供銷社等部門。(8)災民轉移安置:調配救濟物品,發放救災款,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災民轉移和安置工作,做好死難者的善后工作。牽頭單位:縣民政局組成單位:縣民政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經委、縣教育局、縣國土局、縣公安局、縣民宗局等部門。(9)治安消防:加強對重要機關、要害部門、金融單位、救濟物品集散點、儲備倉庫、監獄等重要目標的警戒;協助災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

12、,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維護災區與外界道路交通秩序,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保證道路安全、有序暢通;負責火災的撲救、預防,防止火災擴大蔓延。牽頭單位:縣公安局組成單位:縣公安局、縣交警大隊、武警元江支隊、武警元江縣消防支隊等部門。(10)宣傳報道:負責抗震救災工作宣傳報道,按規定發布震情、災情等有關信息;視災情按規定呼吁國際、國內社會提供援助。牽頭單位:縣委宣傳部組成單位:縣委宣傳部、縣防震減災局、縣廣電局、縣民政局、縣政府外事辦和新聞辦等部門。(11)生產自救:組織災區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互救;學校及時復課;保險部門及時理賠等工作。牽頭單位:縣發改委組成單位:縣發改委

13、、縣經委、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農業局、縣水利局、縣供電局、縣交通局、保險等部門。(12)基礎設施搶險和應急恢復:組織力量搶修災區受損重要水利、電力、通訊、交通等設施及城區供水、燃氣等縣政設施,消除隱患,盡快恢復基礎設施功能。牽頭單位:縣建設局組成單位:縣建設局、縣水利局、云南電網公司元江供電局、縣交通局、縣電信局、中國移動元江分公司、中國聯通元江分公司、縣郵政局等部門。(13)次生災害處置:加強環境的監測、控制;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督導和協調災區易發生次生災害的地區、行業和設施采取緊急處置措施,防止災害擴展,減輕或消除危害。牽頭單位:縣環保局組成單位:縣環保局、縣經委、縣國土局、縣

14、建設局、縣民政局、縣水利局、云南電網元江供電局、縣安監局等部門。(14)應急資金:執行縣政府救災資金計劃,籌措下撥救災經費,指導、監督災區做好救災款的管理、使用、發放和審計監督等工作。牽頭單位:縣財政局組成單位: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監察局、縣審計局、金融等部門。(15)接收援助:按震情、災情和國家有關規定,呼吁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做好國內外社會各界提供的救援物資、資金的接收登記、統計、保管及安排使用和監督工作。牽頭單位:縣民政局組成單位: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外事辦、縣監察局、縣審計局、縣紅十字會等部門。(16)涉外工作:按照相關規定,高效、有序地處理地震災害發生后的所有涉外工作。牽

15、頭單位:縣旅游局組成單位:縣旅游局、縣公安局、縣政府新聞辦等部門。2.4 地震應急組織體系框架地震應急組織體系框架描述如下圖。震情初判 一般(5.0-6.0)輕度(5.0)較大(6.0-6.5)重大(6.5-7.0)特別重大(7.0)級響應級響應級響應級響應響應級別 縣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國務院災 情 災情報送 縣防震減災局市防震減災局省地震局中國地震局 災情報送 指揮支援 指導幫助3 預警和預防機制3.1 信息監測與報告縣防震減災局負責對地震監測信息進行觀測、傳遞、分析、處理、存儲和報送;對地震宏觀異常進行調查、落實,并按規定上報。縣防震減災部門建立健全震情跟蹤制度和分析會商制度,及時提出地震趨

16、勢預測意見。3.2 地震預警級別與發布地震預警依據緊迫程度分為級。級預警:“地震重點危險區劃分”(地震中期預報)對未來一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區域作出劃分。級預警:“地震短期預報”對3個月內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震級作出預報。級預警:“臨震預報”對10日內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震級作出預報。地震重點危險區劃分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省內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人民政府發布;已經發布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發現明顯臨震異常,在緊急情況下,市、縣人民政府可以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并同時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報告。縣政府要向市政府和市防震減災局報告。地震危險區劃分、地震短期預報、地震臨震預報

17、必須嚴格執行地震預報管理條例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向社會公布和泄漏地震預測、預報意見。3.3 預警預防行動地震中期預報預防行動根據國務院劃分發布地震重點危險區和省人民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縣防震減災局按縣人民政府的要求,將我縣地震趨勢及防震減災工作意見上報縣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按云南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防震減災規定(省人民政府110號令),及時部署防震減災工作,做好防震準備。地震短期預報預防行動(1)召開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會議,通報震情,檢查各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落實情況,必要時向市防震減災局要求派出工作組幫助指導工作。(2)縣防震減災部門啟動地震短臨跟蹤方案,加強地震監測、適時

18、報告震情。(3)預報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檢查落實地震應急預案;檢查應急物資、裝備、物品的儲備情況;檢查重要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的防護情況,確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工作地點和緊急避難場所。地震臨震預報預防行動(1)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派出聯合工作組進入預報區指導工作。(2)縣防震減災部門進入臨震應急狀態,并在預報區加密流動觀測,加強震情監視,隨時報告震情變化;縣防震減災局地震應急工作人員進入緊急待命狀態。(3)縣人民政府責成防震減災、建設、國土資源、水利、電力、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對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督促檢查、落實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維護社會穩定。(4)預報區的各級

19、人民政府應制定群眾緊急避震疏散方案,包括疏散路線、避震場所以及在緊急情況下保護群眾的措施。必要時,發布避震通知,按方案組織緊急避震疏散。預警預防機制如下圖所示震 前 震 后縣人民政府 預報區人民政府 預報區人民政府臨 震應 急防 震準 備防 震工作部署預防 省人民政府 省、市人民政府 省、市人民政府臨 震應 急短 期預 報重點危險區劃分工作部署預 警 云南省地震局應 急響 應臨 震預 測短 期預 測中 期預 測預測 地 震無預報情況突發地震 4 應急響應 4.1 分級響應 地震災害事件分級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占全縣上年國內生產總值5%以上的地震;發生在人口

20、較密集地區7.0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元江縣城區范圍內發生6.5級以上的地震,視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57.0級地震,可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06.5級地震,可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5.06.0級地震,可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輕度地震,指發生5.0級以下地震。地震災害事件分級標準如下表:響應級別地震災害等

21、 級分 級 標 準初判標準人員死亡經濟損失占年生產總值比例發生在人口稠密區地震的震級特別重大 地震災害300人以上5%以上7.0級以上重 大 地震災害50299人6.57.0級較 大 地震災害2049人6.06.5級一 般 地震災害20人以下5.06.0級輕度地震5.0級以下 地震應急響應分級和啟動條件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啟動I級響應。縣政府首先組織搶險救災和災情初報,在省人民政府領導下完成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安排部署的各項地震應急工作。應對重大地震災害,啟動級響應。縣政府首先組織搶險救災和災情初報,在省人民政府領導下全面配合中國地震局、省人民政府做好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應對較大地震災害,啟

22、動級響應。在省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由縣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應對一般地震災害,啟動級響應。在市人民政府和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災區所在縣區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輕度地震,由縣人民政府領導地震應急工作,并配合市、縣防震減災局完成地震應急的有關工作任務。如果地震災害使災區喪失自我恢復能力、需要上級人民政府支援,或者地震災害發生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其他特殊地區,應根據需要相應提高響應級別。確定響應級別按下列規定程序:(1)級響應由災區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決定;(2)級響應由縣人民政府決定;(3)級響應由縣人民政府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決定;(4)級響應由中國地震局提出建議,國務院決

23、定;(5)級、級、級響應還要由省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國地震局。元江縣地震應急分級響應示意圖:縣人民政府 啟建 動議啟作出地震應急決策組織指揮部成員單位對災區緊急支援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事件 動元江縣防震減災局級響應 省人民政府 領導主持級響應作出地震應急決策組織指揮部成員單位對災區緊急支援重大地震災害事件 省人民政府 領導主持 派出的工作組到現場協調指導工作級響應較大地震災害事件 市人民政府 領導主持一般地震災害事件 派出的工作組到現場協調指導工作級響應 災區縣區人民 政府領導主持元江縣內4-4.9級地震 輕度地震事件縣防震減災局 縣人民政府領導主持其他輕度地震 地震應急響應縣抗震救災指

24、揮部成員聚集場所(1)當縣內發生輕度地震事件,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設在縣防震減災局。(2)當縣內發生級、級響應地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設在縣人民政府內。(3)當縣內發生級、級響應地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設在縣政府大廳。4.2 信息報送和處理 縣防震減災局的震情速報縣內發生4.0級以上地震后,縣防震減災局在震后30分鐘內完成地震速報參數的初步測定(發震時間、震級、震中位置),并及時報告縣委、縣政府和玉溪市防震減災局,通知震區各級人民政府,提出應急措施。 防震減災部門的災情速報地震災情速報內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壞的范圍、人員傷亡、經濟影響和社會影響等。縣內發生5.0級以上地震后,縣防震減災局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現

25、場工作組到現場調查、收集、落實災情,報縣委、縣政府及省、市地震局。縣內發生4.05.0級地震后,縣防震減災局配合市防震減災局和有關部門到現場調查、收集、落實災情,報縣委、縣政府及玉溪市防震減災局。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災情報送和處理縣內發生5.0級以上地震后,縣人民政府迅速調查了解災情,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并抄送市防震減災局;重大地震災害和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可同時上報省人民政府。縣民政、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交通、鐵路、水利、建設、教育、衛生、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及時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并抄送縣防震減災局、縣民政局等部門。縣防震減災局、縣民政局負責匯總災情、社會影響等情況,收到特別重

26、大災情、重大地震信息后,在4小時內報送縣人民政府并及時續報;同時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向新聞宣傳主管部門通報情況。災區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發現傷亡、失蹤或被困的港澳臺人員或外國人,要迅速核實上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按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通報。 震情災情公告縣內發生5.0級以上地震后,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依照有關信息公開規定,及時公布震情和災情信息。在地震災害發生1小時內,組織關于地震時間、地點和震級的公告;根據逐步掌握的情況,適時公告災情和震情。4.3 通信縣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通信方式:啟動地震應急通信網絡,保證震情、災情信息和應急指揮命令暢通。通信部門迅速了解地震災區的通信狀況,并派出人員進行維護和搶

27、修。地震現場的應急通信方式:地震現場工作組攜帶衛星通訊等通信設備趕赴災害現場,保持災害現場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聯絡。災區通信部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恢復地震破壞的通信線路和設備,必要時,派出應急移動通信車,確保災區應急指揮通信暢通。4.4 指揮與協調 I級響應由省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1 省政府應急反應按省地震應急預案行動。.2 市人民政府應急反應(1)由縣長主持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會議,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聽取震情和災情匯報,部署抗震救災工作。(2)迅速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請求支援。同時通報當地駐軍領導機關,請駐元部隊支援。(3)根據震情和災情,在局部地區實行

28、特別管制措施。(4)市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率指揮部成員單位趕赴災區,直接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5)按國家有關規定由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呼吁國際社會提供支持和援助。.3 震區縣區人民政府應急行動縣區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抗震救災,采取有效措施營救被壓埋人員;初步了解震情、災情,特別是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和房屋破壞情況,報縣委、縣政府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4 鄉鎮人民政府應急行動迅速組織社區志愿者救援力量,發揮地震宏觀聯絡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反映震情、災情及宏觀異常現象,上報縣區人民政府和防震減災工作部

29、門。組織開展自救互助為主的救災行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做好群眾疏散等救災工作。 級響應由省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1 省政府應急反應按省地震應急預案行動。.2 縣人民政府應急反應(1)由縣長主持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會議,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聽取震情和災情匯報,部署抗震救災工作。(2)迅速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請求支援。同時通報當地駐軍領導機關,請駐元部隊支援。(3)根據震情和災情,在局部地區實行特別管制措施。 (4)縣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率指揮部成員單位趕赴災區,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慰問受災群眾。(5

30、)按國家有關規定由縣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表示接收外援的意向。.3 震區縣區人民政府應急行動縣區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抗震救災,采取有效措施營救被壓埋人員;初步了解震情、災情,特別是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和房屋破壞情況,報縣委、縣政府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4 鄉鎮人民政府應急行動迅速組織社區志愿者救援力量,發揮地震宏觀聯絡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反映震情、災情及宏觀異常現象,上報縣區人民政府和防震減災工作部門。組織開展自救互助為主的救災活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做好群眾疏散等救災工作。 級響應在省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由縣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

31、作,省地震局指導、協調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1 省政府應急反應按省地震應急預案行動.2 縣人民政府應急反應(1)由縣長主持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會議,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聽取震情和災情匯報,部署抗震救災工作。(2)迅速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請求支援。請駐元部隊支援。(3)縣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由縣政府領導率指揮部成員單位趕赴災區,指導搶險救災工作,慰問受災群眾。(4)按國家有關規定視情由縣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3 震區縣區人民政府應急行動縣區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抗震救災,采取有效措施營救被壓埋人

32、員;初步了解震情、災情,特別是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和房屋破壞情況,報縣委、縣政府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4 鄉鎮人民政府應急行動迅速組織社區志愿者救援力量,發揮地震宏觀聯絡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反映震情、災情及宏觀異常現象,上報縣區人民政府和防震減災工作部門。組織開展自救互助為主的救災活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做好群眾疏散等救災工作。 級響應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由災區所在縣區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1 省政府應急反應按省地震應急預案行動。.2 縣人民政府應急反應 (1)由分管副縣長主持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會議,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聽取震情和災情匯報,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33、(2)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請駐元部隊支援。(3)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率指揮部成員單位趕赴災區,指導搶險救災工作,慰問受災群眾。.3 震區縣區人民政府應急行動縣區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迅速組織抗震救災,采取有效措施營救被壓埋人員;初步了解震情、災情,特別是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和房屋破壞情況,報縣委、縣政府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4 鄉鎮人民政府應急行動迅速組織社區志愿者救援力量,發揮地震宏觀聯絡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反映震情、災情及宏觀異常現象,上報縣區人民政府和防震減災工作部門。組織開展自救互助為主的救災活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做好群眾疏散等救災工作。輕

34、度地震縣內發生4.04.9級地震。縣區人民政府視情況啟動應急預案,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及時報告縣政府、縣防震減災局、縣民政局。縣政府視情況采取應急對策,縣防震減災局、縣民政局等部門視災情實施應急措施。縣防震減災局派調查組協助縣區政府做好震害調查等工作,并將震害調查情況報縣委、縣政府和市防震減災局。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有關單位應急響應根據響應級別確定響應規模。各成員單位按本預案職責規定協同配合,共同做好地震應急工作。4.5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地震災害事件發生后,災區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抗震救災,并組織基層單位和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各級人民政府動員、鼓勵非災區的社會力量對災區提供救助。4.6

35、緊急處置地震災害現場實行政府統一領導,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綜合協調,各部門參與的應急救援工作體制。 緊急處置的主要內容(1)收集并及時上報信息,包括建筑物破壞、人員傷亡和被壓埋人員的情況,災民自救互救成果和救援行動進展情況。(2)分配救援任務,劃分責任區域,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3)采取緊急防御措施,及時疏散居民。組織建筑物安全的鑒定工作,查明次生災害源及其威脅,組織力量消除次生災害后果。(4)組織協調搶修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生命線設施。(5)估計救災需求的構成與數量規模,組織援助物資的接收與分配。(6)組織災害損失評估工作。 救援隊伍的指揮與協調(1)救援隊伍到達災區后向地震現場指揮

36、部報到,受領任務。(2)各救援隊伍必須服從地震現場指揮部的管理,及時參加地震現場指揮部召開的會議,報告救援工作情況。(3)在救援行動進程中及時報告救援行動進展和新發現的情況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4)與現場指揮部協調轉移、撤離的安排等事項。4.7宣傳報道信息發布要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工作原則,嚴格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和本部門職責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對震情和災情的宣傳報道作如下規定:(1)5.0級以下地震,視震情、災情作簡要報道。(2)5.05.9級地震適度宣傳報道。(3)6.06.9級地震積極宣傳報道。(4)7.0級以上地震全面做好宣傳報道。(5)新聞稿必

37、須先送縣政府新聞辦公室和縣防震減災局審查把關,或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的通稿,方可報道。(6)特殊敏感時間及敏感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影響社會穩定的,新聞報道由縣防震減災局視情況,請示縣人民政府后確定。4.8 涉外事務外國專家和外國救災人員到現場進行考察和救災及外國新聞記者到現場采訪事宜,由縣政府外事辦、新聞辦按有關規定辦理。上述人員在我縣期間,由歸口部門負責接待,并依法進行管理。對批準來我縣的救災人員、新聞記者、科學考察專家及救災裝備和救災物資入境手續按規定可作特殊處理,質量技術監督局、商務局、公安局予以配合。應有關部門邀請臨時來華的外賓、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請單位負責協調安置;外國來華旅游者和

38、港澳臺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門負責協調安置。4.9應急結束應急結束的條件是:地震災害事件的緊急處置工作完成;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經過震情趨勢判斷,近期無發生較大地震的可能;災區基本恢復正常社會秩序。達到上述條件,由宣布災區進入震后應急期的原機關宣布災區震后應急期結束。有關緊急應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宣布。5 后期處置5.1 善后處置因救災需要臨時征用的房屋、運輸工具、通信設備等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5.2 恢復重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始終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

39、工作方針,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組織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縣內發生4.9級以下地震,由縣人民政府組織震后恢復重建工作,視情況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補助。縣內發生5.05.9級地震,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損壞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1%以上,倒塌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0.3%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災區震后的恢復重建工作。恢復建設經費除市、縣自籌外,積極向上級爭取補助。縣內發生6.06.9級地震,造成較大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以上,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損壞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1.5%以上,倒塌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0.5

40、%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或省民政、建設部門統一部署恢復重建工作。恢復重建經費除市、縣自籌外,積極向上級爭取補助。縣內發生7.0級以上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以上,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損壞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2%以上,倒塌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1%以上的,根據國務院的指示、要求,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由省人民政府統一部署恢復重建工作。恢復重建結束后,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對地震災區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工作進行總結,召開地震災區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工作總結表彰會。5.3 調查和總結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具體負責全縣地震災害事件的調查和總結,向縣委、縣政府提交相關報告;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抗震救災總結表

41、彰會。6 保障措施6.1應急預案系列的完備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完善是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應急工作的關鍵,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由縣人民政府批準發布。縣有關責任部門根據本預案,制定部門地震應急預案,送元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及縣防震減災局備案。鄉(鎮)及各部門按照本預案,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修改、完善地震應急二級預案,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并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和縣區防震減災部門備案。縣防震減災部門確定的大中型企業、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油庫、醫院、學校、監獄等單位和大型商場、影劇院、體育場館、車站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以及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其他單位,應根據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地震應急預案

42、,結合實際,制定本單位地震應急預案,實施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訂,報確定其作為制定應急預案單位的防震減災部門備案。縣防震減災局應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對全縣地震應急預案的落實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將有關情況及時報縣人民政府。為適應地震災害事件應急對策的不斷完善和地震應急機構的調整,需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預案的更新期限一般為5年。地震應急預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縣防震減災局承擔。6.2后勤生活保障由縣政府辦公室負責,接待處、財政局等單位具體實施。主要負責各級各部門領導以及到震區抗震救災人員的食宿及后勤相關問題的安排落實;確保餐飲、住宿和24小時有人值班,使抗震救災人員的食宿及后勤相關問題能夠隨時妥善安排落

43、實。6.3通信與信息保障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建設并完善通信網絡,存儲指揮部成員單位和應急救災相關單位的通訊錄并定期更新。各級通信部門隨時做好災時啟用應急機動通信系統的準備。6.4應急隊伍保障 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組建地震應急隊伍,各級政府組建社區自愿者救援隊,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進行緊急救援,隨后配合國家、省、市救援隊實施救援。應急隊伍資源及其組織方案表:先期處置隊伍第一支援梯隊第二支援梯隊人員搶險隊伍當地志愿者隊伍國家地震救援隊 云南省地震救援隊 當地駐軍部隊鄰區地震救援隊工程搶險隊伍交通、水利、城建、通訊、電力等當地搶險隊伍行業專業搶險隊伍鄰區搶險隊伍次生災害特種救援隊伍當地消防部隊行業特種救援隊

44、伍鄰區特種救援隊伍醫療救護隊伍當地醫療隊伍省級醫療隊伍 軍隊醫療隊伍鄰區醫療隊伍地震現場應急隊伍縣縣區防震減災局及省地震局 現場應急隊伍中國地震局現場應急隊伍 鄰區防震減災局 現場應急隊伍6.5緊急避難場所和物資儲備保障縣、縣區人民政府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利用縣城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和其他空地設立緊急避難場所,并組織有關部門儲備救災物資和應急物品。6.6 技術儲備與裝備保障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儲備必要的地震應急專業隊伍或裝備;建立縣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以備調用。 6.7宣傳、培訓和演習宣傳:縣防震減災、科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新聞等相關部門通力協作,開

45、展防震減災科學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防震減災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的地震應急意識,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訓:縣人民政府定期組織有關應急管理人員、救援人員和志愿者(含地震宏觀聯絡員)進行業務知識及技能的培訓。演習:縣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行業、單位要按照預案要求,協調整合各種應急救援力量,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形式和規模的地震應急演習。6.8 監督檢查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縣防震減災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應急措施到位。7 其他地震事件處置7.1 有感地震應急有感地震是指人們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重傷和死亡以及

46、顯著財產損失的地震。縣城中心城區所在地和水庫等重要設施場地及其附近地區發生有感地震并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縣防震減災局收集震情與社情,提出震情趨勢判斷,及時報告縣人民政府和市防震減災局。縣人民政府督導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工作。7.2 平息地震謠言在本縣行政區域內出現地震謠言并對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較嚴重影響,縣防震減災局迅速報告縣人民政府和市防震減災局,派出專家分析謠言起因,協助當地政府做好宣傳和穩定工作。7.3 特殊時期戒備在重大政治社會活動期間,縣防震減災局進行應急戒備,要組織震情值班、地震監測、震情會商等工作,確定統一的宣傳口徑,并將應急戒備情況適時上報縣人民政府。7

47、.4 應對毗鄰震災毗鄰州、縣發生地震造成我縣境內社會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或者面臨毗鄰州、縣災民大量進入我縣境內避難的情況,縣人民政府應及時將情況上報玉溪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防震減災局,按照市人民政府部署組織應急工作。8 附則8.1 名詞術語和有關說明次生災害:地震造成工程結構、設施和自然環境破壞而引發的災害。如火災、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以及水災、泥石流和滑坡等對居民生產和生活的破壞。生命線設施:指電力、供水、排水、燃氣、熱力、供油系統以及通信、交通等公用設施。直接經濟損失:指地震及地震地質災害、地震次生災害造成的物質破壞,包括房屋和其他工程結構設施、物品等破壞引起的經濟損失,建筑物和其他工程

48、結構、設施、設備、財物等破壞而引起的經濟損失,以重置所需費用計算。不包括文物古跡和非實物財產,如貨幣、有價證券等損失。場地和文物古跡破壞不折算為經濟損失,只描述破壞狀態。本預案有關數量的描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8.2 獎勵與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云南省防震減災條例有關規定,對本預案實施中的行為進行必要獎懲。8.2.2縣直相關單位要結合實際參照本預案制定相應的地震工作應急預案。8.3 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元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8.4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下發之日起施行。9 附錄9.1相關規范化格式文本地震災情速報傳真格式速報單位: 地震災情速報(第期)速報人: 批

49、準人:截止 年 月 日 時 分,收集的災情如下:(1)震感范圍(2)人員死亡 人,受傷 人(可列出傷亡人員的地點)(3)牲畜死傷情況(4)簡述房屋的破壞情況(5)簡述通信、供水、供電、交通受損等情況(6)其他情況(地震造成的社會影響、群眾情緒及政府救災情況等)說明 年 月 日 時 分注:了解多少情況就填寫多少情況,一次速報不必求全。 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指揮長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副指揮長縣公安局局 長縣建設局局 長縣防震減災局 長武警元江縣消防支隊首長武警玉溪支隊首長玉溪軍分區首長縣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縣民政局局 長指揮部成員單位縣商務局縣民政局縣監察局縣教育局縣財政局縣經委縣發改委縣公安局縣委宣傳部縣國土局縣建設局中國聯通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云南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云南電網公司玉溪供電局縣醫藥集團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縣供銷社縣信息產業辦縣糧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外事辦公室縣防震減災局縣環保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衛生局縣審計局縣旅游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玉溪分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玉溪分公司云南省電信公司玉溪分公司縣防震應急辦公室縣抗震防震(恢復重建)辦公室縣抗震救災辦公室 (縣防震減災局) (縣民政局) (縣建設局)


注意事項

本文(元江縣地震應急預案(35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勃利县| 罗定市| 建瓯市| 剑阁县| 太仆寺旗| 牡丹江市| 甘孜县| 美姑县| 嘉鱼县| 凤城市| 察哈| 五常市| 林州市| 辉县市| 醴陵市| 岐山县| 黄山市| 南溪县| 台东县| 珲春市| 普安县| 昆山市| 贵定县| 延津县| 濮阳市| 双桥区| 怀化市| 汉寿县| 临夏县| 横山县| 贞丰县| 祁阳县| 大足县| 长岭县| 收藏| 拉萨市| 都匀市| 永春县| 应用必备|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