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莊河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58頁).doc

  • 資源ID:560913       資源大小:414.54KB        全文頁數:5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莊河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58頁).doc

1、莊河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目 錄1 總則1.1 編制目的1.2 編制依據1.3 事故分級1.4 適用范圍1.5 工作原則1.6 應急預案體系2 應急指揮體系與職責2.1 領導機構2.2 指揮機構2.3 專家組2.4 現場指揮機構2.5 職責3 預防與預警機制3.1 應急準備3.2 信息監(jiān)測與報告3.3 預警分級3.4 預警發(fā)布3.5 預警響應措施3.6 預警解除程序4 應急處置4.1 啟動條件4.2 信息報告4.3 先期處置4.4 應急響應4.5 指揮協(xié)調4.6 信息發(fā)布4.7 應急響應終止5 后期處置5.1 善后處置5.2 調查評估5.3 恢復重建6 應急保障6.1 人力資源保障6.2 財力

2、保障6.3 物資保障6.4 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6.5 交通運輸保障6.6 人員防護保障6.7 治安維護保障6.8 通信保障6.9 技術保障7 監(jiān)督管理7.1 應急演練7.2 宣傳培訓7.3 獎勵與責任追究8 附則8.1 名詞解釋8.2 預案管理 1 總則1.1 編制目的規(guī)范我市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1.2 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突發(fā)事件應急演練指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遼寧省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管

3、理辦法(試行)、遼寧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大連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莊河市突發(fā)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1.3 事故分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的性質、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生產安全事故分為四個級別。1.3.1 級(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傷(含急性工業(yè)中毒,下同),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1.3.2 級(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傷,或5,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1.3.3 級(較大)生產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重傷,或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

4、。1.3.4 級(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是指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9人以下重傷,或不足1,00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1.4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市行政區(qū)域內發(fā)生級(一般)以上級別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工作,超出市政府應急處置能力或跨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區(qū)、涉及多個領域(行業(yè)和部門)的生產安全事故,以及其他需要啟動本預案進行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工作。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1.5 工作原則1.5.1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將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1.5.2 統(tǒng)一指揮,各負其責在市應急委統(tǒng)一領導下,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

5、、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做好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按照“就地、就近、快速、有效”的原則,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企業(yè)主體責任,形成職責明確、規(guī)范有序、互相配合的應急救援機制,共同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1.5.3 依法規(guī)范,依靠科學依法規(guī)范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先進技術,發(fā)揮專家和專業(yè)救援力量作用,做好有關技術、專家、基礎資料和信息的儲備工作,提高應急救援能力。1.5.4 預防為主,平戰(zhàn)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

6、、裝備配備、應急演練和評估等工作。1.6 應急預案體系1.6.1 市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本預案是莊河市突發(fā)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專項預案,是我市應對生產安全事故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指導性文件之一,報市應急辦、大連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備案。1.6.2 市政府部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由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本預案和部門職責及行業(yè)特點組織編制和印發(fā),作為本預案的專項預案,報市應急辦備案。1.6.3 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由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本轄區(qū)具體情況編制,作為本預案的專項預案,報市安監(jiān)局備案。1.6.4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

7、要求,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結合本單位組織管理體系,生產經營特點、類別、規(guī)模和可能發(fā)生事故的特點,確立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在做好事故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編制本單位相應的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論證后發(fā)布施行,按照分級和屬地管理原則,向安監(jiān)等有關部門和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進行告知性備案。1.6.5 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生產經營單位應根據事故風險評估、崗位操作規(guī)程以及針對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設施制定應急處置和控制措施,組織有關人員編制處置方案,并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備案。2 應急指揮體系與職責2.1 領導機構市應急委是我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負責組織、研究、決定和部署生產安全事

8、故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2.2 指揮機構市政府成立莊河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是我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指揮機構,由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市長任總指揮,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長、市安監(jiān)局局長任副總指揮,成員單位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公室(市應急辦)、市安監(jiān)局、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大隊、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交通局、市衛(wèi)生計生局、市規(guī)劃建設局、市市場監(jiān)管局、市環(huán)保局、市農發(fā)局、市林水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海洋漁業(yè)局、市信訪局、市供銷聯社、市氣象局、市人武部、莊河供電公司、中國移動莊河分公司、中國聯通莊河分公司、中國電信莊河分公司、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

9、辦事處)。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安監(jiān)局,聯系電話:),承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日常工作,市安監(jiān)局局長兼辦公室主任。應急救援隊伍由市公安消防大隊、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救援隊伍、社會團體、志愿者團隊等組成。2.3 專家組指揮部聘請各行業(yè)、不同領域技術專家和專業(yè)人員組成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管理。2.4 現場指揮機構應急響應程序啟動后,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組建現場指揮部,由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員、事發(fā)單位負責人和參與救援部門負責人構成。現場總指揮由總指揮指定人員擔任或親自擔任,負責指揮協(xié)調生產安全事故的現場應急救援工作。2

10、.5 職責2.5.1 指揮部職責(1)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組織本預案的實施,決定啟動或終止應急響應。(2)根據事故波及的范圍、氣象資料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情況,組織人員疏散。(3)根據需要協(xié)調和調動所需應急資源。(4)組織專家為應急救援工作決策提供技術支持。(5)協(xié)調有關單位參與事故救援工作。(6)決定現場指揮人員,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7)確定向社會發(fā)布的生產安全事故有關信息。(8)完成市應急委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2.5.2 總指揮、副總指揮職責(1)總指揮批準應急響應程序的啟動與終止;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成立現場指揮部,指定或擔任現場總指揮;組織人員、物資的調配和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動;組

11、織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上報和發(fā)布工作。(2)副總指揮協(xié)助總指揮完成應急救援指揮及協(xié)調工作,或受總指揮的委托履行總指揮職責。2.5.3 指揮部辦公室職責(1)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指導、協(xié)調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有關部門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2)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報送工作;實施24小時值守接警;向指揮部成員單位傳達指揮部指令,協(xié)調有關部門單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3)負責指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編制、修訂應急預案并實施監(jiān)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生產安全事故預警綜合信息檔案,建立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數據庫,向指揮部提供用于應急決策的信息和資料,實現

12、信息資源共享。(4)負責組建并管理專家組。(5)組織、指導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以及市級應急救援演練,指導鄉(xiāng)鎮(zhèn)(街道)、企事業(yè)單位開展應急救援演練。(6)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的組織工作。(7)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2.5.4 成員單位職責市委宣傳部:負責安全生產新聞、信息的發(fā)布;按照職責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輿論引導和控制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政府辦公室(市應急辦):統(tǒng)一收集、匯總報送市政府的重要信息,及時報市政府領導同志并通報有關部門;傳達市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批示;協(xié)助市政府領導同志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綜合協(xié)調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安監(jiān)局:承擔指揮部辦

13、公室職責,實施全天候生產安全事故的接警;向指揮部成員單位傳達指揮部指令,協(xié)調有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組織現場檢測,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fā)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定現場救援方案提供參考;做好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經信局:組織、協(xié)調全市工業(yè)企業(yè)應急搶險物資調配工作;負責所屬企業(yè)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民爆行業(yè)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公安局:負責24小時110接警,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警后及時報市政府或指揮部;協(xié)助相關部門做好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負責事故區(qū)域的治安管控和道路交通管制;核實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的身份等;完成指

14、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公安消防大隊:負責24小時119火警的接處警;做好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消除泄漏和污染,搶救遇險人員與物資;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財政局:籌備和解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需資金;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民政局:組織集中安置疏散人員,提供生活救助物資保障,協(xié)助有關部門做好生產安全事故的相關善后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司法局:負責所監(jiān)管場所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交通局:負責公路交通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組織協(xié)調搶修受損公路,保障公路暢通;提供運輸車輛,運送人員和物資;組織、協(xié)調港區(qū)內生產安全

15、事故和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衛(wèi)生計生局:組織事故中受傷人員的搶救治療;調配救援藥品、器材,組織調動醫(yī)療衛(wèi)生應急救援隊伍,提供醫(yī)療保障;做好事故現場防疫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規(guī)劃建設局:負責城建行業(yè)(包括城市市政道路、橋梁、隧道、照明、排水及污水、污泥處理、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園林綠化、風景名勝區(qū))、市內市政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照明、排水及污水、污泥處理、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園林綠化)和局管轄城市公園及普通娛樂設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城市燃氣、供熱和建筑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市場監(jiān)管局:負責所監(jiān)管場所生產安全事故的

16、應急救援工作;負責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負責事故現場特種設備的事故原因技術鑒定工作,為應急處置提供參考;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環(huán)保局:負責事故現場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為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監(jiān)督事故責任單位及專業(yè)處置單位對事故產生的危險廢物實施無害化處置;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農發(fā)局:負責所監(jiān)管場所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林水局: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負責事故現場停、供水應急處置;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商務局:負責直屬企事業(yè)單位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文旅局:協(xié)調相關部門完成全市旅行

17、社企業(yè)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協(xié)助相關部門完成其他旅游行業(yè)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教育局:指導全市各類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做好應急疏散和防護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海洋漁業(yè)局:組織和協(xié)調本系統(tǒng)力量參加海上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信訪局:負責事故期間受災群眾的來訪接待工作,穩(wěn)定訪民情緒,保證社會秩序穩(wěn)定;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供銷聯社:參與所監(jiān)管企業(yè)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氣象局:做好氣象觀測和預報工作,為生產安全事故處置提供氣象數據和資料;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市人武部:協(xié)調部隊和預備役

18、部隊參與搶險和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莊河供電公司:負責事故現場停、供電應急處置;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中國移動莊河分公司、中國聯通莊河分公司、中國電信莊河分公司:負責事故現場應急通信保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領導轄區(qū)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救援隊伍除市公安消防大隊外,還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救援隊伍、社會力量、志愿者團隊等。應急救援隊伍要定期按照專業(yè)類別對所配置的救援裝備進行維護保養(yǎng),適時開展專業(yè)救援實戰(zhàn)演練;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后及時趕到現場,按專業(yè)要求和職責分工,在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下開展現場應急救援。2.5.5 現

19、場指揮部職責(1)直接指揮協(xié)調所有參與應急救援的隊伍和人員,調用應急搶險物資、裝備和器材;(2)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事故搶險中心工作區(qū)和控制區(qū);(3)根據事故現場狀態(tài)和專家意見,迅速制定有效的應急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4)根據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和指揮部指令,確定撤離的時機和人員疏散的范圍,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做出現場應急終止的決定;(5)組織現場監(jiān)測,評估事故發(fā)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向市應急委和指揮部報告事故及救援情況;(6)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及時報告指揮部協(xié)調,并說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裝備等情況;(7)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2.5.6 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職責(1)現場總指揮職責組織

20、開展現場應急救援;決策現場救援措施;指揮遇險人員的救治和救援人員、公眾安全的防護;及時向指揮部通報救援情況;決定現場的應急撤離、應急終止;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2)現場副總指揮職責協(xié)助現場總指揮完成先期處置工作,根據事故現場具體情況,組織、調集轄區(qū)內或本單位的應急資源,迅速進行應急處置;組織現場監(jiān)測,評估事故發(fā)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并根據事故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做好疏散人員、設置警戒線等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2.5.7 專家組職責參與應急救援方案論證和救援措施制定;指導應急處置工作;為應急救援決策提供技術咨詢和建議;參加相關事故的調查工作。3 預防與預警機制3.1 應急準備(1)有

21、關部門單位、鄉(xiāng)鎮(zhèn)(街道)要按照分級負責、行業(yè)和屬地監(jiān)管的要求,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對重大危險源和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監(jiān)控,建立救援隊伍、專家隊伍、救援物資、避難場所等應急資源信息數據庫。在重大活動、重要時段以及可預報的自然災害事件發(fā)生之前,制定下達相應預防措施并發(fā)布預警信息。(2)指揮部辦公室應創(chuàng)建生產安全事故預警綜合信息檔案和應急救援信息數據庫,了解掌握相關部門單位的應急物資、裝備、設備的儲備和維護保養(yǎng)情況,確保有關單位和人員在接到預警信息以后,可隨時征集調用;及時開通信息傳遞網絡,保障預警信息及時報告、應急指令傳遞順暢,充分利用好生產安全事故預警綜合信息平臺,為應急

22、信息傳遞提供保障。(3)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儲備必要的救援物資,充實先進的救援裝備,不斷提高救援隊伍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應急教育培訓,使從業(yè)人員熟悉應急措施,掌握防護裝備和救援設備的使用方法,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制定保護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措施。接到預警信息時,有關單位和人員應按職責迅速做好應急準備。(4)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通過各種形式,向生產安全事故可能波及到的學校師生、社區(qū)居民和企業(yè)員工宣傳相關應急救援常識。3.2 信息監(jiān)測與報告3.2.1 信息監(jiān)測(1)指揮部辦公室和有關成員單位要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等重要部位的監(jiān)控和監(jiān)督管

23、理,排查和消除可能引發(fā)生產安全事故的隱患,對可能引發(fā)級(一般)以上事故的險情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加強事故預測,針對事故開展風險評估,做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處置,并及時向指揮部和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監(jiān)測結果。(2)指揮部辦公室和有關成員單位要從安全檢查、安全評價、隱患治理、群眾舉報、媒體監(jiān)督和部門信息共享中獲取事故隱患信息,對可能引發(fā)級(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險情或其他災害和災難可能引發(fā)級(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應及時處置和報告。3.2.2 預警信息報告(1)對可能引發(fā)級(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監(jiān)測機構和有關部門單位應立即報告指揮部辦公室,經分析確定后報總指揮

24、,經總指揮審批后報市應急辦和大連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2)發(fā)生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安全方面突發(fā)事件時,對可能引發(fā)級(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各級各類應急指揮機構應及時通報同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機構,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機構按分級管理程序及時上報和發(fā)布。3.3 預警分級根據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數量以及影響范圍等因素,將預警分為四個級別:紅色(I級)預警:預判為有可能造成級(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時發(fā)布的預警。橙色(級)預警:預判為有可能造成級(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時發(fā)布的預警。黃色(級)預警:預判為有可能造成級(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時發(fā)布的預警。藍色(級

25、)預警:預判為有可能造成級(一般)生產安全事故及險情時發(fā)布的預警。3.4 預警發(fā)布(1)原則上級(特別重大)、級(重大)預警由指揮部轉發(fā)國務院、省政府和大連市政府或相關應急指揮機構發(fā)布的信息,級(較大)、級(一般)預警由總指揮簽發(fā)。預警信息由指揮部辦公室指定發(fā)言人通過電話、廣播、電視、網絡等快捷有效方式發(fā)布,亦可通過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qū)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宣傳方式發(fā)布。(2)預警信息包括事故類型、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范圍、應采取的措施及發(fā)布機關。(3)預警信息的來源包括上級和大連市有關部門下發(fā)的、新聞媒體公布的和生產經營單位上

26、報的相關信息。3.5 預警響應措施指揮部成員單位接到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準備,按照本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fā)生。3.6 預警解除程序預警的調整或解除,由指揮部根據上級部門、新聞媒體、專家組意見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的預警信息、事態(tài)的發(fā)展進行綜合分析,形成調整或解除預警的意見,經總指揮批準后,由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向有關部門單位發(fā)布。4 應急處置4.1 啟動條件發(fā)生下列情形之一時,啟動本預案應急響應程序:(1)發(fā)生級(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2)發(fā)生超出我市應急處置能力或跨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區(qū)、涉及多個領域(行業(yè)和部門)的

27、生產安全事故;(3)發(fā)生指揮部認為有必要啟動本預案響應程序實施救援和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和事件。4.2 信息報告4.2.1 報告程序(1)生產安全事故發(fā)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向本單位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應急指揮機構接到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報指揮部辦公室或市安監(jiān)局,同時報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直接向指揮部辦公室或市安監(jiān)局報告。(2)指揮部辦公室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立即識別、核實,報總指揮按程序發(fā)布應急救援命令,在第一時間(1小時內)向大連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通知有關成員單位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救援。指揮部成員單位接到指令或通知后,應立即啟動

28、應急響應程序。(3)事故信息報告應及時、準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瞞報。(4)發(fā)生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安全方面突發(fā)事件時,對可能引發(fā)級(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指揮部辦公室按分級管理程序及時上報和發(fā)布。4.2.2 報告內容(1)事故發(fā)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含下落不明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已經采取的措施;(6)其他應報告的有關信息。4.2.3 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市安監(jiān)局:大連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市應急辦:市消防大隊接警:119市公安局接警:110市醫(yī)

29、療救護:120市供電服務:955984.3 先期處置(1)指揮部辦公室核實事故報告后,立即督促、協(xié)助事發(fā)單位進行先期應急處置,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控制危險源,封鎖危險場所,控制事故危害的蔓延和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總指揮啟動應急響應程序后,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迅速趕赴現場,立即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及時向總指揮報告事故現狀及搶險具體情況;指揮部辦公室密切跟蹤事故發(fā)展態(tài)勢,掌握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并及時向市應急委報告。4.4 應急響應4.4.1 應急響應分級(1)、級應急響應,分別是指發(fā)生級(特別重大)、級(重大)、(較大)生產安全事故時所啟動的應急響應。

30、在國家、省和大連市級應急響應啟動之前,啟動本預案及下級各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程序,由指揮部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并以最快方式報市應急委和大連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國家、省和大連市級應急響應啟動之后,總指揮要迅速完成指揮權的移交,全力配合上級應急指揮機構開展應急救援工作。(2)級應急響應,是指發(fā)生級(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時啟動的應急響應。啟動本預案及下級各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程序,由指揮部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單位迅速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程序,全力以赴做好應急救援工作。(3)應急響應超出本級處置能力時,應及時報請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實施救援。4.4.2 應急響應程序(1)及時

31、向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報告(通報)生產安全事故基本情況、事態(tài)發(fā)展和救援進展情況。(2)根據有關部門單位和專家的建議,決策應急救援方案。(3)派出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指導應急救援工作,協(xié)調專業(yè)應急力量。(4)對可能或已經引發(fā)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安全事件及其他次生、衍生災害的,指揮部及時上報并通報相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必要時向上級應急指揮機構申請支援。(5)按市應急委或市級應急指揮機構的指令,協(xié)調落實其他相關工作。4.4.3 處置措施指揮部根據現場掌握的事故情況下達救援指令,各成員單位、相關部門和事發(fā)單位按照指揮部要求和各自職責開展現場搶險救援。(1)搶險救援。事發(fā)企業(yè)、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

32、有關部門單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開展應急救援,并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指揮部根據事故類型、危險程度等迅速組織、協(xié)調有關部門單位、人員和專家制定應急救援方案,組織技術力量和救援隊伍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及時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發(fā)生。(2)搶險人員安全防護。應急救援隊伍和參加救援的成員單位應根據救援需要,配齊專業(yè)防護器材,確保所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合規(guī)性,科學施救,確保搶險人員的人身安全。(3)人員疏散與轉移。有關部門單位應會同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事發(fā)企業(yè)確定應急狀態(tài)下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協(xié)調啟用應急避難場所,組織人員向安全地域快速疏散和轉移。(4)信息傳遞。通信

33、單位迅速開通通信保障渠道,保障指揮部辦公室根據事故發(fā)展趨勢及應急救援需要與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5)交通管制與警戒。事發(fā)單位和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協(xié)同公安部門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區(qū),實施安全警戒。公安部門根據需要,依法對相關路段采取交通管制,限制人員、車輛進出警戒區(qū)域。(6)醫(yī)療衛(wèi)生救助。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事發(fā)企業(yè)會同衛(wèi)生計生部門及時調集醫(yī)護人員,開展現場醫(yī)療衛(wèi)生救治工作。必要時衛(wèi)生計生部門開辟綠色通道,調派醫(yī)療專家緊急救治傷員。(7)物資和能源保障。根據應急處置的需要,指揮部協(xié)調有關部門單位緊急調集應急救援物資、工程車輛、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及所需能源,保障現場應急救援物資

34、的供應。(8)檢測與評估。指揮部根據需要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事故現場進行檢測和評估,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fā)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定現場救援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技術支持。(9)現場監(jiān)控。現場指揮部組織技術力量和救援隊伍加強對事故現場的監(jiān)控,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發(fā)生。(10)擴大應急。當對級(一般)生產安全事故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仍未能控制事故發(fā)展,尤其是出現跨區(qū)域大面積或可能發(fā)展成為嚴重危害勢態(tài)時,由總指揮請示市政府啟動莊河市突發(fā)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當上級應急響應程序啟動后,立即移交指揮權,配合開展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4.5 指揮協(xié)調(1)應急指揮與協(xié)調遵循屬地化

35、管理為主的原則,在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下,各成員單位履行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職責。根據總指揮的指令,由指揮部辦公室協(xié)調各成員單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2)指揮部根據事故的類型、嚴重程度和發(fā)展趨勢,及時組建現場指揮部,確定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人選,由現場總指揮根據事故發(fā)展趨勢及應急救援需要,調配應急物資和調集相關應急救援隊伍,組織、指揮和協(xié)調現場應急救援工作。4.6 信息發(fā)布市委宣傳部具體負責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發(fā)布工作。應急響應程序啟動后,擬定信息發(fā)布方案、發(fā)布內容,報總指揮審批。在組織信息發(fā)布的過程中,如遇敏感信息,及時請示總指揮,并遵照指示進行發(fā)布。及時收集和引導輿論輿情,協(xié)同市公安局等部門做好輿情控

36、制工作。4.7 應急響應終止(1)事故現場處置完畢,遇險人員全部救出、失蹤人員得到確認,可能導致次生、衍生災害的隱患得到徹底消除或控制后,由指揮部發(fā)布應急響應終止和救援行動結束指令。(2)清點救援人員、車輛及器材。(3)解除警戒,現場指揮部解散,救援人員撤回。(4)事故單位對應急救援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歸檔,對救援行動進行總結評估,報有關部門。5 后期處置5.1 善后處置(1)相關部門單位、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會同事故企業(yè)開展生產安全事故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疏散人員回遷,征用物資補償,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37、秩序,確保社會穩(wěn)定。(2)督促保險機構及時做好保險理賠工作。5.2 調查評估應急響應終止后,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協(xié)調有關成員單位和專家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情況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和應對措施(包括事故基本情況、事故發(fā)生的經過、現場調查的結果,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結論,事故處置經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改進意見,處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等)。屬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事故企業(yè)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形成總結報告。5.3 恢復重建應急響應終止后,事發(fā)企業(yè)要采取妥善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復發(fā)生,盡快組織力量開展恢復重建工作,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盡快恢復

38、正常狀態(tài)。6 應急保障6.1 人力資源保障(1)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有關規(guī)定,依靠大、中型企業(yè)和公安消防等部門組建相應的專業(yè)救援隊伍;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生產經營單位組建各類應急救援隊伍,加強培訓和演練,滿足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2)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煙花爆竹、大型機械裝備、冶金等高危行業(yè)、領域的企業(yè)依法組建和完善救援隊伍。(3)公安消防、醫(yī)療衛(wèi)生、礦山救護、建筑工程、危化品救援等專業(yè)救災隊伍是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骨干力量,要加強業(yè)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xié)調機制,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支持具備專業(yè)救援知識和能力的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等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6.2 財力保障

39、市政府、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按要求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所需資金的保障工作。生產經營單位須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資金準備。6.3 物資保障(1)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和應急救援工作需要,配備自防自救、搶險救災、通信、工程機械和交通運輸等器材裝備,必要時現場指揮部依法緊急征用相關物資及裝備,滿足應急救援的工作需要。(2)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建立完善共享的特種救援裝備、大型工程機械數據庫和調用機制,保證應急狀態(tài)下隨時調用。6.4 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市衛(wèi)生計生局建立完善應急醫(yī)療隊伍,儲備應急醫(yī)療藥品和器械,督促相關單位定期進行檢查和更換;開展應急救援時保證救護車輛的調集,在現場指揮部的統(tǒng)一指揮下

40、實施傷員的現場搶救、分流及運送。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須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庫,加強急救醫(yī)療建設,配備相應的醫(yī)療救治藥物、技術、設備和人員,提高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救治能力。6.5 交通運輸保障市交通局調集應急救援車輛,優(yōu)先保證救援搶險人員和物資的運輸;指揮部根據救援需要及時協(xié)調交通、鐵路等部門單位提供交通運輸保障;公安部門做好警戒并實行交通管制,現場指揮、疏導車輛,確保應急救援道路的暢通。6.6 人員防護保障(1)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應按有關規(guī)定,結合城市改造和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建設,規(guī)劃建立與城市(鎮(zhèn))規(guī)模相適應的緊急避難場所,保障緊急情況下避難生存的需要。(2)參加搶險救援的人員,

41、應根據需要配備專業(yè)防護器材,確保搶險救援過程中的自身安全。6.7 治安維護保障市公安局做好事故現場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強對重點地區(qū)、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設備的防范保護,維持現場秩序,必要時及時疏散群眾,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6.8 通信保障指揮部辦公室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信息平臺和信息采集制度,指定維護人員管理應急通信系統(tǒng),及時消除故障,保證通信系統(tǒng)暢通。市安監(jiān)局建立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網絡和信息報告機制;完善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信息數據庫;保障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6.9 技術保障指揮部辦公室要建立完善應急平臺和專家隊伍。事故發(fā)生時,統(tǒng)一組織專家趕赴現場為應急救

42、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充分發(fā)揮安全生產技術專家和機構的作用,研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重大問題,制定生產安全事故防范和應急措施。7 監(jiān)督管理7.1 應急演練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成員單位應建立完善應急預案演練制度,結合實際制定年度演練計劃,適時組織桌面演練、專項演練和綜合性演練。指揮部辦公室每年至少組織1次應急預案演練;生產經營單位每年至少組織1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1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演練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評估。7.2 宣傳培訓指揮部辦公室要利用多種形式加強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常識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安全防范意識;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對應急救援隊伍的專業(yè)人員和企業(yè)員

43、工進行培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7.3 獎勵與責任追究7.3.1 獎勵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指揮部或其所在單位給予表彰或獎勵:(1)對在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2)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的,在搶排險過程中搶救人員有功,或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減少損失的;(3)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且實施效果顯著的;(4)有其他特殊貢獻的。7.3.2 責任追究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處理(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分別由任免機關或監(jiān)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違反治安管理規(guī)定的,由

44、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不按規(guī)定制定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保障義務的;(2)不及時報告事故真實情況,貽誤處置時機的;(3)不服從指揮部的命令和指揮,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4)有其他危害應急救援工作行為的。8 附則8.1 名詞解釋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應急響應:事故發(fā)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應急救援: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和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

45、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恢復重建: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8.2 預案管理8.2.1 預案修訂本預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按程序適時予以修訂。原則上每3年至少修訂1次。法律、法規(guī)和上級文件對應急預案修訂周期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修訂:(1)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及上位預案中有關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變化的;(2)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的;(3)面臨的事故風險發(fā)生重大變化的;(4)重要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的;(5)預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發(fā)生變化的;(6)在應

46、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fā)現問題需要修訂的;(7)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8.2.2 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8.2.3 預案施行時間本預案自印發(fā)之日起施行。附件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人員聯系方式序號指揮部職務日常職務姓名辦公電話手機號碼1總指揮常務副市長于成福2副總指揮市公安局副局長潘希福3副總指揮市安監(jiān)局局長梁靜波4辦公室主任市安監(jiān)局局長梁靜波5成員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蘭德龍6成員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應急辦主任孫秀波7成員市經信局副局長李旭云8成員市教育局副局長孫振芳9成員市公安局副局長潘希福10成員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慶周11成員市司法局副局長王江令12成員市財政局副局長于永生

47、13成員市環(huán)保局副局長曲斌14成員市規(guī)劃建設局副局長王健良15成員市交通局副局長張子林16成員市農發(fā)局副局長孔慶林17成員市海洋漁業(yè)局副局長徐明軍18成員市林水局副局長姜洪先19成員市商務局副局長宋文聯20成員市文旅局局長李玉孟21成員市衛(wèi)生計生局副局長劉悅厚22成員市市場監(jiān)管局副局長馬航23成員市信訪局副局長張慧24成員市供銷聯社副主任戴學升25成員市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韓濤26成員市人武部副部長程明27成員市氣象局副局長鄭浩28成員莊河供電公司副經理劉樹青29成員中國移動莊河分公司經理王清敏30成員中國聯通莊河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峰31成員中國電信莊河分公司副總經理劉陽附件2 莊河市安全生產專家

48、庫成員名單序號專家組類別姓 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務專業(yè)職稱手機號碼1非煤礦山(金屬、非金屬礦山,石油天然氣)王洪德男1963.11大連交通大學土木與安全工程學院副院長采礦工程教授2周衍明男1961.12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金源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非金屬采礦高工3姜東方男1966.07莊河市國土資源局科長采礦高工4李志剛男1963.10大連水泥廠采礦處處長露天采礦高工5方志強男1967.12大連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安環(huán)總監(jiān)采礦工程工程師6孫樹珩男1961.10遼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副總工程師水文地質高工7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煤化工、中醫(yī)藥、危化品、成品油管道運輸)化工(石油化工、精細

49、化工、煤化工、中醫(yī)藥、危化品、成品油管道運輸)趙文衡男1958.10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儀表處主任化工儀表高工8張清新男1957.11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精細化工高工9張滿山男1964.11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監(jiān)處主任熱能動力高工10唐家俊男1971.10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安環(huán)部主管化學工程工程師11姚元勛男1963.08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石油化工高工12劉興斌男1963.11大連巖谷氣體機具公司安全部部長油氣安全高工13楊福文男1967.12大連理工齊旺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廠長化學工程工程師14唐黎峰男1974.10

50、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機動設備處工業(yè)自動化高工15張玉輝男1965.0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大連輸油氣分公司科長石油儲運工程師16張新昌男1962.04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大連輸油氣分公司副總監(jiān)石油儲運高工17宋長軍男1970.07大連染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化工工藝高工18煙花爆竹(煙花爆竹、炸藥及火工產品)煙花爆竹(煙花爆竹、炸藥及火工產品)姜廣軍男1957.11大連市煙花爆竹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安全工程工程師19李曉杰男1963.09大連理工大學工業(yè)裝備實驗室所長爆炸力學教授20曹景祥男1963.06大連爆炸加工研究所炸藥廠廠長爆破器材高工21谷元旭男19

51、72.08大連金昱煙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煙花爆竹工程師22陳培靈男1956.08大連開盛爆破拆除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爆破高工23孫俊鵬男1962.06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金源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經理爆破工程高工24冶金、工貿(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建材、機械制造、輕工、紡織、服裝、煙草、工貿)冶金、工貿(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建材、機械制造、輕工、紡織、服裝、煙草、工貿)韓 義男1970.07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特殊鋼集團指揮部冶金機械高工25佟 濤男1978.06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特殊鋼公司安環(huán)處處長安全管理工程師26孫 鍵男1963.11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52、安環(huán)部主任安全工程高工27苗 明男1956.3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程機械教授28董金龍男1972中國煙草總公司大連分公司科長煙草工程師29劉棟強男1968.03大連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大連水泥廠副廠長水泥工藝高工30王天祥男1981.11大連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研究院副主任化工機械高工31于 海男1982.11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安環(huán)部室主任安全管理高工32賈金彪男1978.03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環(huán)部部長機械工程高工33鄶振云男1974.07松下冷鏈(大連)有限公司生產革新部主任機械制造工程師34孫愛遜男1962.12大連連大安全技術開發(fā)中心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35建筑消防(建筑

53、施工消防)建筑消防(建筑施工消防)米子男男1977.12大連交通大學土木與安全工程學院教師安全工程工程師36余報楚男1974.06大連海洋大學 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橋梁與隧道副教授37劉昭陽男1963.06大連海洋大學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教師港口與航道工程副教授38王喜文男1974.05大連港口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監(jiān)港口工程工程師39楊麗萍女1962.06大連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建筑電氣高工40王鐵男男1954.09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消防安全高工41許佳華女1970.11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防火處建筑消防高工42董四輝男1977.07大連交通大學教師建筑消防副教授43陰永

54、黎男1968.08大連港集團電力公司安監(jiān)部部長港口電氣高工44陳朝陽男1968.06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港口航道高工45李寶濤男1975.03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總監(jiān)港航工程高工46徐世濤男1967.01沈陽鐵路局大連工務段副段長鐵路運輸工程師47左忠義男1973.07大連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交通運輸教授48交通運輸(道路、水上交通,民航、鐵路運輸)許志遠男1981.10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教師海上交通副教授49王永康男1982.06沈陽鐵路局大連工務段安全科科長鐵道交通工程師50劉繼升男1956.02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船舶制造工程師51趙樹

55、全男1975.01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安環(huán)二部部長安全管理高工52潛水(水下工程、水下捕撈、水下探險)孫 利男1962.12大連海世界潛水工程有限公司經理潛水國際潛水教練53李常青男1968.04大連海世界潛水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水下工程工程師54于祥琨男1971.11大連深潛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潛水潛水教練訓練官55其他行業(yè)(電力、燃氣、水的生產及供應、核輻射放射性物品、農林牧漁、其他行業(yè))其他行業(yè)(電力、燃氣、水的生產及供應、核輻射放射性物品、農林牧漁、其他行業(yè))任風玉男1959.03大連市熱電集團安環(huán)部部長電力自動化工程師56汪 洋男1968.12大連大發(fā)電供熱有限公司環(huán)保部主任熱能動

56、力工程師57常 青男1974.10大連泰山熱電有限公司安環(huán)部主管熱能動力工程師58郭占生男1953.10大連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電氣絕緣高工59秦廣順男1964.02大連大眾燃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城鎮(zhèn)燃氣高工60俞曉龍男1979.06大連中石油昆侖天誠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城市燃氣高工61邢加選男1958.11大連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總監(jiān)燃氣工程師62吳 圳男1966.06大連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管網部部長燃氣管網高工63孫云飛男1971.03大連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天然氣辦公室主任城市燃氣高工64趙宜權男1965.01大連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香周制氣廠副廠長燃氣生產高工65陳維雄男1978.

57、12大連吉通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化學工程高工66應急與救援應急與救援應急與救援王桂萱男1960.05大連大學土木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fā)中心主任防震減災教授67張志軍男1964.02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化學工程高工68王岳峰男1970.03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化工工程師69姜 明男1960.01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燒傷科主任醫(yī)療主任醫(yī)師70邵元鵬男1966.12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副院長預防醫(yī)學副主任醫(yī)師71關 寧女1962.12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所長預防醫(yī)學副主任醫(yī)師72姜萬維男1968.05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主任醫(yī)療管理主任醫(yī)師73王守權男1971.01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務

58、部主任臨床醫(yī)學主任醫(yī)師74王超英男1958.06大連市港口與口岸局總工程師港口管理高工75程 偉男1963.02大連建工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建筑安裝高工76于長山男1960.04大連華成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巖土工程勘查高工77李金奎男1972.04大連大學建筑工程學院主任巖土工程地下結構教授78吳建偉男1978.09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地鐵工程工程師79車學春男1965.11大連市城市建設管理局工程技術處副調研員地下工程爆破工程師80鄭春生男1966.07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長消防工程高工81魏延斌男1974.04大連港集團安監(jiān)部副部長化工機械高工82于天航男1983.1

59、1遼寧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非煤礦山救護隊副隊長土木工程工程師83叢繼功男1963.10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安環(huán)處處長安全管理工程師84姚劍飛男1970.01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消防支隊黨總支書記消防工程師85曹東輝男1970.08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安環(huán)部經理安全管理工程師86李玉平男1956.12大連遠洋運輸公司副總輪機工程高工87鮑君忠男1968.03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教師海上事故教授88朱玉柱男1963.04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海事管理系教師海上應急教授89叢熙滋男1983.06國網大連供電公司安全監(jiān)察質量部技術員供電應急工程師附件3 莊河市重大危險源監(jiān)控情況匯總表序號企業(yè)名稱類別重大危

60、險源等級詳細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1大連華彤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吳爐鎮(zhèn)橋上村于永苗春陽2大連華聯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三級莊河市吳爐鎮(zhèn)吳爐村曲正光郝玉明3大連晟輝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黑島鎮(zhèn)于粉房村邢世強孫明4大連泓勝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青堆鎮(zhèn)牌坊村蘭青劉強5恒泰正達(大連)冷鏈發(fā)展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吳爐鎮(zhèn)吳爐村周杰董勝利6大連恒泰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昌盛街道韓國工業(yè)園區(qū)周杰董勝吏7大連瑞澤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建設大街二段9號吳振波劉永剛8大連圣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蘭店鄉(xiāng)石灰窯村黃淑香于詩江9大連森科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

61、市城關街道工業(yè)園區(qū)隋玉洲劉敬雙10大連國富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三級莊河市蘭店鄉(xiāng)蘭店村郭元君劉寧11大連遠東海岸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蘭店鄉(xiāng)金廠村吳軍劉思奇12大連富谷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經濟開發(fā)區(qū)碧水路888號呂永軍張超13大連紅星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新華街道張麟安梁光耀14大連居安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光明山鎮(zhèn)小營村閆紅霞宋玉新15大連宏旭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城關街道工業(yè)園區(qū)劉德剛張奎林16大連東海岸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興達街道河東社區(qū)劉洪生劉思奇17大連科強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城關街道海洋社區(qū)邵慶強邵吉軒18大連金五

62、星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興達街道橋東社區(qū)劉朝金魯廣奇19大連三星水產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鞍子山鄉(xiāng)五塊石村王亮君于志帥20大連宏興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黑島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張奎斌王克君21大連福源煙花鞭炮銷售有限公司煙花爆竹四級莊河市徐嶺鎮(zhèn)復興村臧福杰22莊河市煙花鞭炮公司煙花爆竹四級莊河市城山鎮(zhèn)城山村馬立山23大連眾鑫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鞍子山鄉(xiāng)黃柏樹村高元志24大連迪利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鞍子山鄉(xiāng)高房村肖志敏25大連雨豐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大營四家村栗民張光海26大連善砣食品開發(f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吳爐鎮(zhèn)吳爐村王志紅呂正海27大連鑫盛農業(yè)

63、發(fā)展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大鄭鎮(zhèn)高陽村孫鳳娟劉紅軍28大連華崎食品有限公司涉氨企業(yè)四級莊河市昌盛街道姚世闖孫倫29大連安泰化工有限公司民爆三級莊河市徐嶺鎮(zhèn)大房身村張永澤姜顯嬌一級附件4 應急重要物資裝備名錄序號物資設備名稱數量單位主管部門存放地點聯系人聯系電話153米云梯消防車1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2五十鈴搶險救援車1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3豪沃水罐車2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4五十鈴水罐車6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5萬國水罐車1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6高噴消防車3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7豪沃泡沫水罐車5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8細水霧消防車2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9歐曼水罐車

64、1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10解放水罐車1輛市消防大隊大隊車庫韓濤11黏貼式堵漏工具2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2磁壓式堵漏工具2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3注入式堵漏工具2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4救生三腳架1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5傷員固定抬板2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6熒光棒150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7有毒氣體探測儀1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8防高溫手套6雙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9逃生面罩25具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0單杠梯8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1大二節(jié)梯9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3移動照明燈組5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4水驅動排煙機

65、1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5電絕緣裝具6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6防化手套10雙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7醫(yī)用急救箱4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8無齒鋸4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29機動鏈鋸4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0破拆工具組2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1警戒帶75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2大繩48支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3電臺68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4水帶口19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5絕緣剪8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6分水器55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7掛鉤梯10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8單人洗消帳篷2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39無火

66、花工具1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0防墜落輔助部件7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1起重氣墊3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2緩降器7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3消防斧41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4內置純棉手套10雙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5可燃氣體探測儀1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680水帶169盤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765水帶370盤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8海洋王頭燈61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49海洋王手提燈47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0海洋王頭盔燈24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1消防火服154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2消防頭盔173頂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

67、濤53消防手套459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4消防火靴306雙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5消防安全帶127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6呼救器99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7腰斧套105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8消防腰斧117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59搶險救援頭盔66頂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0搶險救援靴101雙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1搶險救援手套217雙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2搶險救援服111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3護目鏡41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4救生衣59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5防靜電服10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6防靜電內衣58件市消防大隊

68、大隊器材庫韓濤67阻燃頭套93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8隔熱服24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69避火服6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0攻堅組火服4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1泡沫吸管23根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2雙向流6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3防爆服2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4移動供氣源2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5測溫儀1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6移動排煙機4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7鑿巖機1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8充氣泵2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79多功能擔架6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0重型防化服13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1多功能水槍56支市

69、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2直流水槍56支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3泡沫槍24支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4空氣呼吸器69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5繩梯1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6應急救援指揮箱1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7充氣裝置2部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8鐵鍬59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89鐵挺35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0輕型防化服14件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1開花直流水槍5把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2水帶護橋51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3水帶包布144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4水袋掛鉤85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5變口38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

70、96警示牌5組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7警戒柱72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8濾水器15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99止水器16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0攻堅組頭盔4頂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1液壓破拆工具組7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2剪擴剪8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3擴張器6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4撐頂器7個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5泡沫比例混合器7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6機動消防泵2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7手抬機動泵6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8圍油欄1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09吸附墊1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110集污袋1

71、套市消防大隊大隊器材庫韓濤 附件5莊河市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分析一、莊河市概況莊河市位于遼東半島東側南部,大連市東北部,為大連市所轄縣級市。地理坐標東經1222912331、北緯39254012,東近丹東與東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與普蘭店區(qū)為鄰,北依群山與營口市蓋州市、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相連,南瀕黃海與長海縣隔海相望。莊河的水資源已成為大連市主要水源,水資源量占大連市水資源量的45%,淡水資源總量17.45億立方米,境內有9條較大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16.6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855毫米,人均水資源量1,920立方米,人均地表水1,830立方米。特色農業(yè)享譽海內外,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縣(市)級

72、首位,雜色蛤等貝類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貝庫”。集海、河、湖、山、林、泉、島、港、城九大要素于一地,在東北地區(qū)的縣(市)中絕無僅有,國家地質公園、AAAA級冰峪旅游度假區(qū)以其奇特的石英地貌和亞洲面積最大、保持完整的赤松林聞名于世。轄區(qū)有涉氨企業(yè)118家,礦山企業(yè)21家,煙花爆竹批發(fā)企業(yè)3家。轄區(qū)內存在重大危險源30處,其中四級重大危險源26處,介質為液氨的24處、煙花爆竹的2處;三級重大危險源3處,介質為炸藥的1處、液氨的2處;一級重大危險源1處,介質為炸藥。二、主要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根據工貿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涉及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的行業(yè)品種目錄(安委20

73、167號印發(fā))等,結合對轄區(qū)行業(yè)和企業(yè)性質、生產工藝及設備設施情況、企業(yè)所使用的原輔材料和產品、企業(yè)的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分析,得知我市潛在的主要事故(事件)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放炮、危險化學品泄漏、自然災害引發(fā)的生產安全事故等。(一)商貿行業(yè)潛在事故(事件)風險商貿行業(yè)經營單位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或未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標準要求,或對用電、消防設施、特種設備、疏散通道、應急照明、通風換氣、警示標識等管理不規(guī)范,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觸電、起重

74、傷害、車輛傷害等。(二)機械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機械行業(yè)的主要工藝過程有鑄造工藝、鍛壓工藝、焊接工藝、機械加工工藝、熱處理工藝、涂裝工藝等,主要有電氣設備、特種設備、公用輔助設備和建筑、消防等設備設施。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或未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標準要求,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其他傷害等。如果管理不當、違章作業(y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不當、安全防護設施和控制設施失靈、通風換氣不合理、電爐絕緣損壞、起重設備故障、爐體和鋼包耐火層損壞、熔煉時循環(huán)冷

75、卻水故障、澆注時型模干燥度不足、爆炸危險場所及設備設施未按規(guī)定使用防爆電器,或遇明火、雷擊、靜電、高溫,或出現超溫、超壓、超載、超速等因素,極易造成爐體和鋼水包燒穿、噴爆、澆爆、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的發(fā)生。(三)建材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建材行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和其他傷害等,尤其是涉及危險化學品使用、煤粉加工和輸送、有限空間作業(yè)、特種設備及壓力容器使用和產生其他金屬粉塵的生產經營單位,如果管理不當、違章作業(y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不當

76、、安全防護設施和控制設施失靈、通風換氣不合理、爆炸危險場所未按規(guī)定使用防爆電器,或遇明火、雷擊、靜電、高溫,或出現超溫、超壓、超載、超速等因素,極易造成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與窒息、火災、爆炸、觸電等事故(事件)。(四)輕工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輕工行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和其他傷害等,尤其是涉及危險化學品使用、飼料加工、糧食加工和儲存、肉類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印刷、有限空間作業(yè)、特種設備及壓力容器使用和產生易燃易爆粉塵的生產

77、經營單位,如果管理不當、違章作業(y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不當、安全防護設施和控制設施失靈、通風換氣不合理、爆炸危險場所未按規(guī)定使用防爆電器、作業(yè)場所潮濕度不達標,或遇明火、雷擊、靜電、高溫,或超溫、超壓、超載、超速等因素,極易造成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與窒息、火災、爆炸、觸電、淹溺等事故(事件)。(五)有色行業(yè)潛在事故(事件)風險有色行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和其他傷害等。(六)農、林、牧、漁業(yè)潛在事故(事件)風險農、林、牧、漁業(yè)在生

78、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和其他傷害等。涉及危險化學品使用、煤粉加工和輸送、有限空間作業(yè)、特種設備及壓力容器使用和灘涂養(yǎng)殖的生產經營單位,如果管理不當、違章作業(y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不當、安全防護設施失靈、通風換氣不合理,或遇明火、雷擊、靜電、高溫,或出現超溫、超壓、超載等因素,極易造成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與窒息、火災、爆炸、觸電和淹溺等事故(事件)。(七)危險化學品行業(yè)潛在事故(事件)風險危險化學品行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上的

79、缺陷、設備設施的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和其他傷害等事故。(八)非煤礦山潛在事故(事件)風險非煤礦山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滑坡、放炮、火災、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冒頂片幫、透水、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和其他傷害等。(九)建筑施工單位潛在事故(事件)風險建筑施工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存在管理缺陷、設備設施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為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

80、爆炸、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冒頂片幫、透水、放炮和其他傷害等,尤其是涉及隧道和橋梁施工、大型模板澆筑、腳手架的架設和使用及拆除作業(yè)、拆除工程、深基坑作業(yè)、大型玻璃幕墻施工、瀕水作業(yè)、危險化學品使用、有限空間作業(yè)、特種設備和壓力容器使用的生產經營單位,如果管理不當、違章作業(y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不當、安全防護設施和控制設施失靈、通風換氣不合理,或遇明火、雷擊、靜電、高溫,或超溫、超壓、超載等因素,極易造成冒頂片幫、透水、放炮、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與窒息、火災、爆炸、觸電和淹溺等。三、事故(事件)后果轄區(qū)內企業(yè)如果發(fā)生火災、爆炸、危險化學

81、品泄漏事故(事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甚至導致坍塌、中毒和窒息等次生事故,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不僅擾亂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秩序,而且影響社會安定。轄區(qū)內企業(yè)如果發(fā)生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或其他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嚴重時可導致人員死亡,致使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無法正常開展。四、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事件),可能對本企業(yè)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甚至對周邊造成危害和破壞,事故介質的理化性質、儲存量和發(fā)生事故時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決定了事故影響范圍。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

82、、觸電、灼燙、起重傷害、車輛傷害、淹溺或其他傷害事故(事件),可能對作業(yè)場所造成危害和破壞,影響范圍基本限于事發(fā)單位;坍塌、起重傷害、車輛傷害事故(事件),還可能對周邊和外來人員造成財產損失和傷害。五、風險防范和控制措施加強對轄區(qū)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的監(jiān)督檢查,明確和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制度,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體系,充分辨識和評估風險,制定事故風險防范和控制措施,認真做好生產安全事故事前、事中、事后的思想、組織和資源準備;遵照法律法規(guī)要求保證安全生產資金投入的有效實施,按照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標準要求落實本企業(yè)的安全生產保障條件;落實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和隱患排查整改制度;強化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加強對重點工藝、重點崗位、重點設備設施的監(jiān)督管理和監(jiān)控。附件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流程圖事故發(fā)生監(jiān)測預警事發(fā)單位先期處置(啟動應急預案、報警、自救互救)信息報告(當地政府和上級單位)信息報送與傳達組建現場指揮部指揮部指揮有關人員、專家趕赴現場 專家組集結啟動應急響應人群疏散與安置專業(yè)應急隊伍準備專業(yè)力量支援信息收集分析開展救援行動工程搶險擴大應急事態(tài)控制(當地政府和上級單位)醫(yī)療救護應急響應升級環(huán)境保護解除警戒應急響應終止現場檢測現場清理信息發(fā)布善后處置評估與總結(原因調查、處理)恢復與重建 (原因調查、處理)


注意事項

本文(莊河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58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论坛| 宜宾市| 顺平县| 凤山县| 横山县| 林甸县| 尚义县| 宜春市| 彩票| 邹城市| 白银市| 卓资县| 洪泽县| 绩溪县| 威海市| 临颍县| 始兴县| 凤凰县| 屯昌县| 仪陇县| 惠来县| 长海县| 磐石市| 从化市| 东乌| 清涧县| 太仆寺旗| 绥中县| 星子县| 绥宁县| 荆门市| 巴东县| 胶南市| 郎溪县| 西乌珠穆沁旗| 黔东| 甘孜| 南郑县| 景泰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