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治市城區防洪應急預案目 錄1 總則11.1 編制目的11.2 編制依據11.3 適用范圍11.4 工作原則22 城市概況22.1 自然地理22.2 社會經濟42.3 洪澇風險分析52.4 洪澇防御體系152.5 重點防護對象183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193.1 指揮組織機構193.2 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職責203.3 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213.4 辦事機構244 預防與預警機制244.1 信息監測與預報244.2 預警級別劃分254.3 預防預警行動254.4 主要防御方案275 應急響應305.1 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305.2 應急響應分級與行動315.3 主要應急響應措施315.
2、4 信息報送、處理325.5 指揮和調度335.6 群眾轉移和安全335.7 搶險與救災335.8 安全防護和醫療救護345.9 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345.10 信息發布355.11 應急響應結束356 應急保障356.1 通信與信息保障356.2 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356.3 宣傳、培訓和演習367 后期處置377.1 災后救助377.2 防汛搶險物資補充387.3 水毀工程修復387.4 災后重建387.5 防汛工作評價388 附則398.1 預案管理與更新398.2 獎勵與責任追究398.3 預案解釋部門398.4 預案實施時間39附: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表長治市城區防洪
3、搶險分隊任務分配表長治市城區防汛搶險物資分配表長治市城區防洪工程布置圖長治市城區石子河洪水風險圖長治市城區黑水河洪水風險圖長治市城區防洪應急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立足于現有的防洪設施狀況,對海河流域濁漳河水系長治市城區段的石子河、黑水河等河道的歷史洪水進行科學分析論證,測算河道和有關橋梁的現狀過水能力,并以此為依據,預先制定各級洪水相應的預警及防、搶、避措施,做好城市洪澇災害事件的防范與處置工作,保證城市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保障城市經濟社會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1.2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
4、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3、山西省防汛應急預案。4、長治市城區防洪預案(2010年編制)、長治市城區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長治市區內突發性洪澇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1.4 工作原則1、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防汛與抗旱并舉,努力實現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不斷提高防汛的現代化水平。2、防汛工作實行區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3、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原則。4、防汛工作按照區域統一規劃,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服從大
5、局,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堅持公眾參與,軍民聯防。5、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2 城市概況2.1 自然地理2.1.1 自然概況長治市城區地處上黨盆地東邊緣,東依太行山西麓,西臨濁漳河南源,南北分別與長治縣、郊區為鄰。地理坐標位于北緯360857至361255,東經1130445至1130857。國土面積55.6平方公里,其中:黃土丘陵區和土石山區14平方公里,平川區41.6平方公里。區域地形呈長條形,南北長,東西窄,為南北走向,南北長約11公里,東西寬7.8公里。區域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最高點為東部嵩山峰,海拔高程1188.30米(黃海),最低處在石子河出境處,海拔高程908米。
6、區域地貌為:東部為南北走向的東山,形成一道自然綠色屏障,山坡地面起伏較大,沖溝發育,其中:東山頂部分為土石山區,地面坡度在1520之間,最大處在25以上,相對高差120米,植被相對較好;山坡下部為黃土丘陵階地區,地面坡緩,以階地臺田為主,沖溝發育,溝壑密度為28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平均為54米左右,地面坡度一般為 23,較大1015;區域西部為沖積平原區,地勢平坦,是全區的農業精華區和工業集中區。 氣候的基本特征長治市城區因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海洋性季風作用相對較弱,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強盛持久,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略長于秋。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為599.0毫米,最
7、大年降雨量877.0毫米(2003年),年最小降雨為340.9毫米(1965年),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一般情況下,春季(35月)占14.0%,夏季(68月)占62.0%,秋冬季(92月)占24.0%,尤其集中在79月,且多以暴雨型出現,一次24小時最大暴雨降水量為145.8毫米(1976年7月)。區域年平均氣溫為9.3,夏季極端氣溫37.6,冬季最低氣溫-25.5,年均蒸發量為1464.3毫米,初霜多出現在10月上旬,終霜出現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平均無霜期155160天,全年平均風速1.53.0米/秒。2.1.3 河流概況全區境內有石子河和黑水河兩條主要河流,屬海河流域濁漳河水系。石
8、子河的支流有黑水河和東防洪渠,黑水河的支流有南護城河和南防洪渠。除南護城河為排放工業廢水外,其余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雨季洪水陡漲、暴落,旱季河干甚至斷流。石子河發源于城區東山相鄰的壺關縣晉莊鎮十里村,在桃園入境,由東向西,在市區北部穿越而過,經邱村至北寨出境匯入濁漳河南源,是漳河的三級支流,主河道總長49公里,流域面積425平方公里,上游壺關境內有莊頭水庫(中型),在城區內河道長8公里,流域面積25.5平方公里,河道寬25米左右,比降5,水質污染較嚴重,屬于季節性河流。黑水河發源于長治縣黎嶺村,在我區長子門村南入境,自南向北穿越城區西部,在紫坊村東匯入石子河,河道總長14.8公里,流域面積10
9、9.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內河道長3.6公里,流域面積15.49平方公里,河道寬50米左右,水質污染嚴重。南護城河是上黨古城的南護城河,匯入惠豐廠、清華廠、淮海廠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后,往西在黑水河入境處與黑水河匯合,全長4.7公里,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東防洪渠是1956年人工開挖而成,控制流域面積11.46平方公里,渠長5.8公里,渠線位于東山山坡下,主城區東部,由南向北在市十中橋與石子河匯合,屬季節性河流。南防洪渠建于70年代初,洪水發源于城區東山南部黃崖溝,由東向西折向北,經西南關村與黑水河匯合,全長7.6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2.2 社會經濟城區是長治市政治、
10、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1+6”上黨城鎮群的核心區,行政區域面積55.6平方公里,總人口50余萬。全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51個社區、28個農村(菜場)、共有各類駐區機關、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1600余個,共有漢、回、滿、蒙古等10多個民族。近年來,我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扣轉型跨越主題,圍繞“五五”戰略部署,大力實施“雙擎四驅”發展戰略,全區經濟社會呈現健康快速發展態勢。2013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5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4.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84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4
11、70元。2.3 洪澇風險分析 2.3.1 洪水特征與歷史洪水我區由于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形成了降雨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的規律,如最大年降雨量877.0毫米(2003年),年最小降雨為340.9毫米(1965年),而年內一般情況下,春季(35月)占14.0%,夏季(68月)占62.0%,秋冬季(92月)占24.0%,尤其集中在79月,且多以暴雨型出現,一次24小時最大暴雨降水量為145.8毫米(1976年7月)。我區“三河兩渠”發生洪水的特點是暴雨強度大,山洪匯流大,流量超過河道的泄洪能力。歷史洪災情況概述為:石子河歷史記載有大小洪災20多次,能給予定量的洪水有4次(1906年、1913年
12、、1950年、1962年),以1950年7月13日洪峰量最大,為1370m3/s,石子河下游兩岸洪水漫流,桃園、捉馬、紫坊一帶受淹面積達5.1平方公里,其上游石子河以南,黑水河以東,南護城河以北的主城區及淮海、惠豐、清華等大型企業都造成了較大洪災。黑水河1960年7月16日調查洪峰量409m3/s,淹死26人,沖垮房屋360余間,橋梁2座,涵洞5個,道路1000多米,下水道200余米,糧食損失70000余斤,受災人數達2000余人,兩岸受淹面積約18平方公里。2.3.2 洪水量級劃分我區的主要防洪工程體系“三河兩渠”已在前面簡單介紹,現作具體洪水分析。1、石子河是我區最大的一條季節性河流,自東
13、向西橫穿全區。石子河流域面積425平方公里。具體區間流域面積劃分如下:跨縣(區)界起止村莊河長(公里)流域面積(平方公里)耕地(萬畝)人口(萬人)壺城郊盤馬池/北寨49.04252.2115.70壺關、郊區盤馬池/石子河庫30.8218.50.05城區、郊區石子河水庫/北寨18.2206.9根據山西省長治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革汛字(1979)3號文件“關于石子河水庫過關方案審定結果的通知”中石子河水庫的過關方案,已由1979年5月全省防汛工作會議最后審定。審定結果是:水庫防洪標準為300年一遇,下游河道按50年一遇治理;溢洪道為開敞式,土基過水,不作護砌,汛前必須挖通。現市水務局按我省防辦要求,
14、已基本完成溢洪道的土方開挖,僅留20米寬的路基未挖通。若挖通此路基,即渡汛標準可達500年一遇,不挖通,水庫的防洪能力只有50年一遇。按石子河水庫溢洪道設計資料可知,石子河水庫的防洪能力達到P=0.33%標準考慮:壩頂高程998.45米,路基高程998.86米。原河床高程970.5米一、溢洪道設計:進口高程:985.0米進口底寬:20米溢洪道斷面:梯形M=0.75溢洪道縱坡:I=1/200全長:284米二、設計洪水P=2%V=1432萬m3Q=484m3/sP=1%V=2058萬m3Q=638m3/sP=0.333%V=2667萬m3Q=985m3/sP=0.1%V=3320萬m3Q=3300
15、m3/s注:P=0.1%考慮龍麗河跨壩三、溢洪道泄洪能力P=2%Q=388m3/sP=1%Q=538m3/sP=0.33%Q=835m3/sP=0.1%Q=2100m3/s四、溢洪道交通橋下(0+167)溢洪道底設計高程:984.19米溢洪水深和流速P=1%H=3.37mV=6.97m/sP=0.33%H=4.87mV=8.15m/s五、水庫死水位:979.30m汛期限制水位:981.95m洪水位:P=1%991.10mP=0.33%993.5mP=0.1%998.65m死庫容:150萬m3興利庫容:109萬m3其中:年調節庫容:59萬m3調洪庫容:1324萬m3多年調節庫容:50萬m3預留防
16、洪庫容:187萬m3總庫容:1770萬m3石子河水庫20年一遇下泄流量201.8 m3/s,50年一遇下泄流量388 m3/s。城區石子河處于石子河水庫下游,全長8.0公里。近幾年,經過不懈努力,嚴格按照市革汛字(1979)3號文件要求,現已完成境內十中橋到潞澤橋段的河道整治任務,達到了石子河水庫50年一遇的下泄流量標準。入境處桃園村段和出境處邱村段還不達50年一遇防洪標準。目前,桃園村鐵路橋至十中橋段和出境處邱村段正在治理。故我區石子河河段防洪標準是采用石子河水庫50年一遇的下泄流量來計算的。2、黑水河發源于長治縣黎嶺村,各區間流域面積如下表:跨縣(區)界起止村莊河長(公里)流域面積(平方公
17、里)耕地(萬畝)人口(萬人)長治縣、城區、郊區黎嶺/紫坊14.8109.60.165.2長治縣、郊區黎嶺/針漳9.694.1080.070.2郊區、城區針漳/紫坊5.215.4920.095.0 黑水河在城區長子門村南入境,故控制斷面選在長子門村南。黑水河洪水分析計算表計算標準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436.8635.2818.8洪水總量(萬m3)463.6660.4814.7洪水總歷時(小時)12.712.511.9 根據城市規劃的總體要求,幾年來我區嚴格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完成長子門橋北到紫坊游園的河道治理任務,但長子門橋南至入境處尚未進行治理,防洪標準不達
18、50年一遇。黑水河區間流域洪水過程線計算表20年一遇TX00.641.271.912.543.203.815.086.357.828.0910.1811.4312.7QY04.434.8117.9297.0436.8340.7161.678.639.317.58.74.4050年一遇TX00.631.251.382.53.133.7556.257.53.751011.312.5QY06.6052.3178.3449.1635.2515.1244.3113.959.426.413.26.60100年一遇TX00.601.191.792.382.983.574.765.957.148.339.52
19、10.7111.9QY08.1565.2220.8555.4818.8635.5301.4146.673.332.616.33.1503、南護城河20年一遇洪水分析計算流域面積為7.8平方公里,洪峰流量73.8 m3/s,洪水總量34.1萬m3,洪水總歷時5.5小時。4、東防洪渠20年一遇作洪水計算分析,其控制流域面積為11.46平方公里,洪峰流量86.3 m3/s,洪水總量43.2萬m3,洪水總歷時6小時。5、南防洪渠控制流域面積小,且渠道暢通,故此不作洪水分析。2.3.3 河道主要斷面運行特征及風險分析(以發生2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進行河道主要斷面運行特征及風險分析)一、
20、石子河1、發生20年一遇洪水時,各主要斷面運行特征指標表: 斷面 項目十中橋北關橋八一橋七一橋設計流量(m3/s)400400400400洪峰流量(m3/s)201.8201.8201.8201.8洪水總量(萬m3)154.5154.5154.5154.5行洪水位(m)929.49923.72921.16915.77設計斷面寬深(m)355255255255河底高程(m)928.0922.2919.6914河床糙率0.0330.0250.0250.0252、發生50年一遇洪水時,各主要斷面運行特征指標表: 斷面 項目十中橋北關橋八一橋七一橋設計流量(m3/s)400400400400洪峰流量(
21、m3/s)388388388388洪水總量(萬m3)154.5154.5154.5154.5行洪水位(m)930.86925.13922.61917.40設計斷面寬深(m)355255255255河底高程(m)928.0922.2919.6914河床糙率0.0330.0250.0250.025 從以上表格可知,石子河發生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時,下游河道治理段可順利通過洪水,但桃園入境段由于原河道被擠占,現河道狹窄,且未經治理,斷面呈現矩形寬深=83.5米,防洪標準不達20年一遇,這樣勢必會造成桃園村部分農田和居民住宅受淹。3、發生100年一遇洪水時,以十中橋為控制斷面推算洪峰流量為538
22、 m3/s。發生100年一遇洪水各主要斷面運行特征指標表: 斷面 項目十中橋北關橋八一橋七一橋設計流量(m3/s)400400400400洪峰流量(m3/s)538538538538設計斷面寬深(m)355255255255河底高程(m)928.0922.2919.6914河床糙率0.0330.0250.0250.025從上表計算可知,石子河發生100年一遇洪水,境內河道均不能通過洪峰流量,將造成淹沒我區東大街以北,城東路以西的主城區,涉及工礦企事業單位480多個、人口13萬余人,損失相當嚴重。二、黑水河1、遭遇20年一遇洪水時,各主要斷面運行特征指標表: 斷面 項目長子門村南入境處五一橋小西
23、門橋設計流量(m3/s)20608750洪峰流量(m3/s)436.8436.8436.8洪水總量(萬m3)436.6463.6463.6可否通過否可通過可通過遭遇20年一遇洪水防洪目標集中在長子門橋南段,該段平均只能通過40個流量,洪水來臨時,長子門村河道兩岸30多戶居民住宅和河床內的近100畝耕地將受淹。2、遭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標準時,洪水推算如下表: 斷面 項目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635.2818.8洪水總量(萬m3)660.4814.7洪水總歷時(T小時)12.511.9黑水河洪水過程線計算表50年一遇TX00.631.251.832.503.133.
24、755.06.257.58.7510.011.312.5QY08.6052.3178.3449.1635.2515.1244.3118.959.426.413.26.60100年一遇TX00.601.191.792.332.983.574.785.957.148.339.5210.7111.9QY08.1565.2220.0554.0818.8635.5301.4146.673.332.616.33.150黑水河遭遇50年一遇洪水主要斷面運行特征表: 斷面 項目長子門村南入境處五一橋小西門橋設計流量(m3/s)20608750洪峰流量(m3/s)635.2635.2635.2洪水總量(萬m3)
25、660.4660.4660.4可否安全通過否基本可以可以從上表計算可知,黑水河遭遇50年一遇洪水時,五一橋、小西門橋以及段內河道基本能安全通過所來洪峰流量,但卡口段仍集中在長子門橋南段,一旦洪水發生,洪水將向兩岸流,沖毀2座過路小橋和500畝農田,兩岸受淹面積達3平方公里,企事業單位30多個,各類商店1600余個,涉及3萬余人,西街所轄企事業單位和我區長子門村、建華小區將全部進水。3、黑水河遭遇100年一遇洪水各主要斷面運行特征表: 斷面 項目長子門村南入境處五一橋小西門橋設計流量(m3/s)20608750洪峰流量(m3/s)818.8818.8818.8洪水總量(萬m3)814.7814.
26、7814.7可否安全通過否否否由上表計算分析得知,黑水河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時,河水將超過河堤向西部和北部漫流,主要集中在大慶路以西的廣大地區,約占城區1/6面積,后果不堪設想。三、南護城河、東防洪渠、南防洪渠在遭遇20年一遇洪水時,由于匯流面積小,只要河、渠道清障徹底,可確保無慮。但南護城河支流清華、淮海廠外排水溝在汛期應引起各廠領導高度重視。南護城河、東防洪渠、南防洪渠發生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時,河水四溢,主要淹及我區13個村(菜場)、3個大型企業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近200個、人口7萬人、耕地5000多畝,最低處水深將達到1.6米,災情損失嚴重。2.4 洪澇防御體系2.4.1 防洪
27、工程體系現狀城區的防洪工程體系由石子河、黑水河、南護城河、東防洪渠、南防洪渠及城市街道地下排水設施等組成。各防洪工程設施基本情況現狀如下:1、石子河:發源于壺關縣十里村,全長49km,流域面積425平方公里。城區境內河道長8公里,流域面積25.5平方公里,從郊區河頭橋入境,自東向西穿過本區,從邱村鐵路橋出境。其中,入境處至十中橋長度1.39km,已治理0.632km,設計防洪標準50年一遇;十中橋至潞澤橋段5.7km進行了河道取直、拓寬、漿砌石結合砼空心塊護坡,整治后河底寬2542.6米,堤高5米,比降5,治理段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潞澤橋至出境處0.88km正在治理。目前未治理段(入境處至
28、桃園村鐵路橋)河道擠占嚴重,河道由原來的位置改向南面的狹窄河道,這一段為卡口段,對泄洪有嚴重影響,防洪標準不達20年一遇。2、黑水河:發源于長治縣黎嶺村,全長15.1km,在我區長子門村南入境,由南向北,在紫坊游園匯入石子河。境內全長4.8公里,流域面積15.49平方公里。長子門橋北至紫坊游園全部拓寬取直,用漿砌石襯砌護坡,堤長2.5公里,堤寬50米,堤高3.5米,比降5,治理段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入境處至長子門橋2.3km,尚未治理。3、南護城河:上黨古城的南護城河匯入惠豐廠、清華廠、淮海廠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后,往西在黑水河入境處與黑水河匯合。原河道全長6.4公里,控制流域面積7.8平方
29、公里。氧化塘建于1984年,長1.861公里,塘寬1220米,堤高5米,河道比降1。1994年對南護城河進行了改造,河道由氧化塘向西取直至長子門村南與黑水河匯合,為漿砌石護坡,斷面底寬1220米,堤高25米,設計泄洪流量78m3/s (30年一遇)。改造取直后河道全長4.7公里。4、東防洪渠:源于小山頭村北壩廠,由南流向北,在市十中橋與石子河匯合,全長5.8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1.46平方公里,原渠道底寬25米,深1.5米,比降6,大部分地段為土堤,有部分地段為干石砌成,河道內有大小橋涵9座。2006年以來,城區對小山頭村至城南東街段進行了治理,治理長度3.2公里,治理段防洪標準達50年一遇。
30、但仍有部分地段泄洪能力僅為30m3/s左右,遠低于20年一遇規劃標準,并且在幾十年的運行中,河道淤積嚴重,河道兩岸居民區增多,擠占河道現象也比較嚴重,急需加以治理,提高防洪能力。5、南防洪渠:建成于70年代初,洪水發源于市區東山南部黃崖溝下游,由東向西折向北,經北董、秦家莊、馬坊頭、南關、西南關村與黑水河匯合,全長7.6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原渠道斷面寬7米,深4米,比降5,開挖時設計泄洪能力為119m3/s(20年一遇)。土渠在幾十年的運行中淤積嚴重,河道兩岸居民區增多,擠占河道現象比較嚴重,急需治理達標。2005年對北董段進行了治理,整治長度達2375米,防洪標準達50年一
31、遇。城市街道地下排水設施由市住建局規劃設計施工,排水暢通。 存在問題1、石子河:上游跨河壩為填方壩,壩及下游河道防洪標準偏低,因入庫泥沙淤積,石子河桃園鐵路橋至潞澤橋段已經完成治理,泄洪能力達到50年一遇,但桃園鐵路橋以東段泄洪能力則不達20年一遇,為卡口段,原河道已被侵占,河道改在桃園村南狹窄渠道內過水,過水斷面減小,嚴重影響泄洪,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2、黑水河:黑水河境內段經過整治基本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但入境處至長子門橋南段,河道狹窄,淤塞嚴重,是境內河段的主要隱患所在,須在短期內拓寬河道,襯砌護岸,以使洪水順利下泄。3、南護城河:近年來對南護城河進行了拓寬改造工作,防洪標準達到
32、30年一遇,其泄洪焦點集中在淮海、清華廠外排水溝段,兩廠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和住建部門批準,擅自長距離跨河興建商業網點。由于長期排放生活廢水,涵洞清淤不力,給排水設施造成極大工程隱患。4、東防洪渠:河道寬闊,但由于沿河兩岸群眾防洪意識淡薄,人為地向河道擴展用地,堆放傾倒垃圾,栽種高稈作物等現象嚴重,致使渠道泄洪能力逐漸下降。每年汛期來臨,這里成了防洪工作的清障重點,年年清障,年年堆放,惡性循環,給城區的防汛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5、南防洪渠:入口段渠床寬闊,垃圾堆放現象不多,但原家莊段在2006年公路建設時擠占河道,使過水斷面嚴重縮小;防洪渠馬坊頭至南關段原明渠改為暗管,過水斷面不達標準且淤積嚴
33、重,需盡快整治,使洪水順利下泄。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城市安全度汛,必須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短期內盡快解決。2.5 重點防護對象我區重點防護對象為:石子河桃園段,黑水河長子門橋南段,南護城河,南三廠排水溝,東防洪渠,南防洪渠北董至西南關段;市內各立交橋橋涵處,市內各街道低洼處;各黨政機關、廠礦、學校;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工程設施;人防工程地下設施。3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3.1 指揮組織機構組織成立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如下:總 指 揮:區長常務副總指揮:分管副區長副 總 指 揮:區武裝部部長 區政府辦主任區水利局局長 區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局長成 員:區國土資源局分局局長區紀
34、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發改局局長 區農林委主任區財政局局長區經信局局長區供銷社主任區安監局局長區教育局局長區衛生局局長區民政局局長 區環衛處處長 區公安局分局副局長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水利局,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別由區水利局局長、分管副局長兼任,承擔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區防汛抗旱指揮部下設宣傳動員組、工程調度組、物資供應救災組、抗洪搶險組、治安保衛組、衛生防疫組和督查組。3.2 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職責負責領導、組織全區的防汛工作,主要職責是及時掌握全區雨情、水情、工情和災情;實施汛前檢查和清障,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處理影響河道安全度汛的有關問題;執行上級防汛指揮調
35、度指令和經批準的防洪預案、度汛方案;審核發布汛情預警、災情及防汛抗洪等信息;組織實施抗洪搶險減災措施;組織災后處置,并做好有關協調工作和信息報送、宣傳報道。(1)宣傳動員組。牽頭單位:區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區水利局、區報社、區電視臺。職責:負責氣象、水文信息、汛情的收集處置、防汛信息的準確及時傳遞和緊急汛情的發布。(2)工程調度組。牽頭單位:區水利局。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國土資源分局、區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職責:負責本行業內各項安全度汛工作。(3)物資供應救災組。牽頭單位:區民政局。責任單位:區水利局、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經信局、區供銷社、區農林委。職責:負責防汛物資的供應,救災物品
36、的籌集、運輸和發放,及災民轉移安置工作。(4)抗洪搶險組。牽頭單位:區武裝部。職責:負責抗洪搶險隊伍的指揮調度工作。(5)治安保衛組。牽頭單位:區公安分局。職責:負責汛期的安全保衛工作,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6)衛生防疫組。牽頭單位:區衛生局。職責:負責組織災區衛生防疫、醫療救護和水源水質化驗工作。(7)執法督查組。牽頭單位:區監察局。職責:負責督查各成員單位防汛救災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3.3 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區武裝部:根據區防指的決定,負責協調駐軍,組織搶險隊伍參加抗洪搶險等重大搶險救災行動;協助地方人民政府轉移危險地區群眾。區財政局:負責組織實施全區防汛抗旱和救災經費預算,
37、及時下撥、監督使用。區政府辦:負責組織和協調各成員單位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區水利局: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對重要河流和重要水利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歸口管理全區防汛抗旱工作;組織、指導全區防洪排澇和抗旱工作的建設與管理,督促完成水毀水利工程的修復;組織河流洪水的監測、預報和旱情的監測、管理;負責防洪抗旱工程安全的監督管理。區住建局:負責協助做好全區城市防洪抗旱工作規劃,組織配合有關部門,指導城市市政設施和民用設施的防洪保安工作。區國土資源分局:負責組織對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勘察、監測、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盡最大可能減少地質災害損失。區監察局:負責監督
38、、檢查各部門、各級領導干部防汛抗旱搶險救災職責的履行情況;查處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中的失職、瀆職、違法違紀等行為。區委宣傳部:負責組織指導報社、電視臺等媒體開展防汛抗旱宣傳工作,及時準確報道經區防指審定的汛情、旱情、災情和防汛抗旱動態。區發改局:負責指導防汛抗旱規劃和建設工作;負責防汛抗旱設施、重點工程、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項目計劃的協調安排和監督管理。區農林委:負責及時收集、整理和反映農業旱、澇等災情信息;指導農業防汛抗旱和災后農業救災、生產恢復及農墾系統的防洪安全;指導災區調整農業結構、推廣應用旱作農業節水技術。區經信局:負責企業自建水池的防洪安全,協調防汛抗旱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擔負區防指安排
39、的防汛搶險物料的儲備。區供銷社:負責提供防汛搶險物資供應和儲備。區安監局:負責全區尾礦庫、壩的監督與管理;指導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確定尾礦庫的責任人,在汛期特別要加強對全區各類重要工礦工程設施安全度汛工作的督查檢查。區教育局:負責監督、檢查本系統及學校防洪安全,對在校師生進行防洪安全的宣傳教育。區衛生局:負責水旱災區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護工作。災害發生后,及時向區防指提供水旱災區疫情及防治信息,組織衛生部門和醫療衛生人員趕赴災區,開展防病治病、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發生和流行。區民政局:負責組織、協調全區水旱災害的救災工作,組織核查災情,統一發布災情,及時向區防指提供重大災情信息,組織、協調水旱災區救
40、災和受災群眾的生活救助;管理、分配救助受災群眾的款物,并監督使用;組織、指導和開展救災捐贈等工作。區環衛處:負責汛期內緊急搶險清障工作。區公安分局: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造謠惑眾和盜竊、哄搶防汛抗旱物資以及破壞防洪抗旱設施的違法犯罪活動;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防汛抗旱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協助組織群眾從危險地區安全撤離或轉移。3.4 辦事機構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的辦事機構為區防汛抗旱辦公室,其職責是: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2、傳達上級防汛抗洪工作指令,了解防汛工作進展情況,督促檢查各項防汛措施的落實情況。3、及時了解掌握汛情、災情。4、及時向防汛抗旱指揮部主要
41、領導提出防汛決策參謀意見,并具體實施防汛抗洪工作。5、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防汛物資的儲備、管理和調用。6、負責防汛經費的使用管理。7、編制防洪預案和協調督促預案的執行。8、開展防汛宣傳教育和培訓。9、處理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工作。4 預防與預警機制4.1 信息監測與預報組建由市氣象局、市水文局、區水利局等單位組成的城市信息監測網絡。市氣象局定期向區防汛指揮部提供降雨等中長期天氣預報。市水文局要定期向區防汛指揮部提供降水、河道徑流、來水、水位變化情況等信息。區水利局要充分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分析汛情發展趨勢。當城市發生洪澇災害時,各單位要及時向防汛指揮部報送各類信息,由指
42、揮部會商后,確定洪澇等級,以便啟動相應等級的防洪應急預案。4.2 預警級別劃分根據各河道洪水量級劃分,將城市洪水劃分為四個級別,由重到輕分為級、級、級、級。級預警:發生510年一遇洪水時,以藍色為預警標志;級預警:發生1020年一遇洪水時,以黃色為預警標志;級預警:發生2050年一遇洪水時,以橙色為預警標志;級預警:發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時,以紅色為預警標志。4.3 預防預警行動4.3.1 預防預警準備工作1、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預防洪澇災害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做好防大汛的思想準備。2、組織準備。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組織指揮機構,落實防汛責任人、防汛隊伍,加強防汛專業機動搶險隊的建設。 3、
43、工程準備。對存在病險的各類水利工程設施實行應急除險加固;對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險工程,要落實安全度汛方案。 4、預案準備。修訂完善城市防洪預案、洪水預報方案。研究制訂防御超標準洪水的應急方案,主動應對突發大洪水。針對河流堤防險工險段,制訂工程搶險方案。5、物料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點部位應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料,以應急需。6、通信準備。充分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和社會通信公網,確保防汛通信專網的預警反饋系統完好和暢通,確保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和指揮調度指令的及時傳遞。7、防汛檢查。實行以檢查組織機構、工程隱患、預案落實、物資儲備、通信保障為
44、主要內容的分級檢查制度,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限期整改,確保安全度汛。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強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對在“三河兩渠”內建設的非防洪建設項目應當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對未經審批并嚴重影響防洪的項目,依法強行拆除。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防汛檢查和日常管理,做好防汛物資儲備,河道工程維護,防汛組織動員,保持通訊暢通,完善防汛預案。4.3.2 城市洪水預警根據市氣象局、市水文局提供的降雨量、河道徑流等信息以及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獲取的相關數據,由防汛指揮部召集各指揮部成員單位會商,確定相應洪水級別,由指揮部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向廣大市民發布。同時,指揮部
45、將密切關注汛情,分析汛情變化趨勢,根據相應情況,及時更新洪水預警級別,以便最合理、最有效的防控洪水。4.4 主要防御方案4.4.1 標準內洪水防御方案我區為中等城市,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標準為50年一遇。因此,標準類洪水指20年一遇洪水和50年一遇洪水。1、石子河發生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主要由常青街道辦事處、紫金街道辦事處、太東街道辦事處主任負責組織疏散險區群眾,向老頂山方向轉移;由區武裝部組織實施炸毀桃園村南的2座小橋和卡口段,疏通河道,保證洪水順利下泄。2、黑水河發生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主要由常青街道辦事處、西街街道辦事處主任負責組織疏散險區群眾,向垢北莊高地方向轉移;由區武裝
46、部組織實施炸毀河道內2座小橋,疏通河道,保證洪水順利下泄。3、南護城河、東防洪渠、南防洪渠在遭遇標準內洪水時,由于匯流面積小,發生洪災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只需淹沒區內的各街道辦事處、大型廠礦的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落實責任人加以防范,疏通河道,保證河道暢通。4.4.2 超標準洪水防御方案一、超標準洪水防御措施1、石子河遭遇50年一遇以上洪水,首先要大力宣傳,迅速發動群眾,動員全社會所有力量,投入到防洪搶險斗爭中去,受洪水淹沒地區所涉及的各街道辦事處主任要落實人員,晝夜巡堤,發現汛情,及時上傳下達。同時,區武裝部要積極準備,組織各搶險分隊,做到統一指揮,召之即來,來者能戰。一旦洪峰來臨,采取在石子河城
47、區桃園村以東1000米河頭橋處向北進行分洪,削弱所來洪峰流量,以減輕下游河道壓力,分洪流量為60 m3/s,同時迅速調用所儲防汛物料,如草袋、石料等將境內河堤兩岸加高1.5米,增加河道過水能力,只有通過上述措施,石子河方可安全泄洪。2、黑水河遭遇50年一遇以上洪水,淹沒區內的各街道辦事處行政一把手要積極宣傳、發動群眾,組織落實人員,堅守堤防,發現汛情及時上傳下達,做到思想不散,行動不亂。同時,區武裝部各搶險分隊要充分準備,予以待命。一旦洪峰來臨,采取在黑水河城區段上游針漳村處炸開10米河堤,向西進行分洪,設計分洪流量為80 m3/s,削弱所來洪峰,緩解黑水河城區段的泄洪壓力。同時,黑水河河道兩
48、岸要用草袋、石料將河堤加高2米,這樣,通過上述措施,黑水河就可順利泄洪,使下游市區免受或減輕洪水襲擊。土袋子埝形式如下:街面子埝遭遇超標準洪水時,采取分洪措施可能淹沒涉及范圍:河道村莊(個)耕地(畝)人口(萬人)大中型企業(個)其它備注石子河214003.51黑水河3350023、南護城河、東防洪渠、南防洪渠遭遇50年一遇和50年一遇以上洪水,首先東街街道辦事處、五馬街道辦事處、常青街道辦事處、延南街道辦事處主任一方面要組織落實人員,堅守堤防,窺視險情,另一方面要負責疏散險區群眾,向東山方向轉移。淮海、惠豐、清華三大廠礦主要領導不僅要具體安排本廠武裝部做好廠部排水設施和廠外南護城河支流排水溝的
49、汛情監視,還要負責疏散廠內的所有職工向東山方向轉移。必要時由區武裝部實施炸毀河、渠內的障礙物,保證排水暢通,人員不受傷亡。二、在遭受超標準洪水時撤離轉移安置方案城區在遭受超標準洪水時,淹沒區范圍內的居民、設施等由轄區街道辦事處、廠礦企業行政一把手全面負責撤離、轉移,確保人員安全。撤離轉移安置以就近為原則,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為要求,具體方案如下:1、石子河以南黑水河以東地區:南三廠往東山方向轉移,城區居民往市中心上黨門高地和高層堅固建筑物中轉移,村民往北董村東南方向轉移。2、石子河以南黑水河以西地區:企事業單位向堠北莊高地轉移,村民就近擇高地轉移。3、石子河以北長晉路以東地區:南部單位和村民向東
50、山轉移,北部往二崗山轉移。4、石子河以北長晉路以西地區:企事業單位往史家莊、大辛莊方向轉移,村民向化家莊、梁家莊方向轉移。 5 應急響應5.1 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5.1.1 按城市洪水情況,將應急響應行動分為四級(由重到輕分為、四級)。應急響應發布同預警發布相一致,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5.1.2 進入汛期,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程跟蹤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并根據不同情況啟動相關應急程序。5.1.3 洪澇災害發生后,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抗洪搶險,排澇和抗災救災等方面的工作。5.1.4 洪澇災害發生后,由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向市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情
51、況。造成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可越級上報,并同時報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任何個人發現堤防發生險情時,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5.1.5 對跨區域發生的災害或者突發事件將影響到臨近行政區域的,區防汛指揮機構在報告區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揮機構的同時,及時向可能受影響地區的防汛指揮機構通報情況。5.1.6 因洪澇災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交通事故等次生災害,區防汛指揮機構組織有關部門全力搶救和處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斷災害傳播鏈,防止次生或衍生災害的蔓延,并及時向區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報告。5.2 應急響應分級與行動應急響應等級與洪水預警等級相對應,洪水預警發布時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即級響應、級響應、級
52、響應、級響應。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時,由區防汛指揮部召集各職能部門進行工作會商,對汛情科學分析,確定洪水等級及相應的防御方案,報區政府批準執行。各部門要按照防汛工作要求,各負其責,通力合作。5.3 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啟用相應的防御方案,具體防御方案見4.4。同時,區武裝部要組織各街道武裝部做好抗洪搶險工作,具體任務區分為:常青街道辦事處、五馬街道辦事處、西街街道辦事處各召集100人,作為水災發生時的首批搶險人員。太西街道辦事處準備100人作為第二梯隊隨時聽從調遣。延南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三個汽車運輸隊,英中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4個汽車運輸隊,每隊10臺車,司機10名,主要保障人員、物資的運輸工作。
53、太東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4個醫療小組,每組救護車1輛,醫護人員10人,主要任務是搶救受傷人員,做好防疫工作。東街街道辦事處根據情況做好組建第二批醫療小組的準備,人員、車輛配備同太東街道辦事處。東街街道辦事處負責組建特種作業隊,必要時實施爆破作業和提供施工專用車輛。英南街道辦事處組織100人,負責市區各重點目標的警戒。紫金街道辦事處負責組成3個通信線路搶修隊,每隊10人,主要是確保通信線路暢通,必要時提供應急通信保障。太東街道辦事處負責電力搶修任務,確保重要部位的電力暢通,必要時提供臨時電源。5.4 信息報送、處理5.4.1 汛情、工情、險情、災情等防汛信息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同級共享。5.4
54、.2 防汛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翔實,重要信息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了解核實,隨后補報詳情。5.4.3 一般性汛情、工情、險情、災情按分管權限,分別報送本級防汛指揮機構值班室負責處理。凡因險情、災情較重,按分管權限上報一時難以處理,需上級幫助指導處理,經本級防汛指揮機構負責人審批后,可向上一級防汛指揮機構值班室上報。5.4.4 凡經本級或上級防汛指揮機構采用和發布的洪澇災害、工程搶險等信息,區防汛指揮機構要立即調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5.5 指揮和調度5.5.1 發生洪水險情后,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啟動應急響應,并
55、成立現場指揮部。在采取緊急措施的同時,向上一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根據現場情況,及時收集、掌握相關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及時上報事態的發展變化情況。5.5.2 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要迅速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質,預測事態發展趨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規定處置程序,組織指揮有關單位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采取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5.6 群眾轉移和安全群眾轉移要按照防御方案中所指出的轉移方案進行,原則上先轉移老人、婦女、兒童和病殘者,再轉移青壯男子,最后轉移各工作人員。公安部門負責搞好社會公共安全,民政部門負責搞好生活保障。5.7 搶險與救災5.7.1出現洪澇災害或防洪工程發生重
56、大險情,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應根據事件的性質,迅速對事件進行監控、追蹤,并立即向相關部門通報情況。5.7.2 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根據事件具體情況,按照預案立即提出緊急處置措施,供區政府或上一級相關部門指揮決策。5.7.3 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迅速調集本部門的資源和力量,提供技術支持;協助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迅速開展現場處置和救援工作。5.7.4 處置洪澇災害和工程重大險情時,應按照職能分工,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指揮,各單位或各部門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5.8 安全防護和醫療救護要采取加高堤防、爆破障礙物、轉移等措施確保防洪安全。衛生部門要組織衛生部門和醫療
57、衛生人員趕赴災區,開展衛生防疫和傷病員救治,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發生和流行,并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提供疫情信息。5.9 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城市洪水發生時,要對河道險工險段、城市低洼地段、立交橋、防空設施等區域實施緊急控制,并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動員,全社會所有力量積極投入到抗洪搶險中去,但要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為第一原則,組織好抗洪搶險。5.10 信息發布發生汛情和災情之后,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審核后發布。新聞報道應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為抗洪救災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5.11 應急響應結束當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區防汛抗旱指
58、揮部辦公室視汛情程度,報請區政府批準結束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發布程序:一是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召集有關單位會商確定汛情,決定結束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二是報區政府審批;三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響應結束通知。6 應急保障6.1 通信與信息保障在預案執行過程中,各級各部門要24小時堅守崗位,保持通訊暢通。現場指揮時,通訊方式一般采用手機和無線電話及對講機聯系。6.2 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 救援與搶險保障區武裝部落實搶險車輛等救援設備,組織搶險隊伍,制定搶險方案。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部門要組織各自工程搶險分隊。市政、交通部門要做好交通干線的搶險、搶修;衛生
59、部門負責搞好人員救護。6.2.2 供電與運輸保障國網長治漳澤供電公司負責組建電力搶修分隊,確保供電暢通;區交通運輸部門負責組建汽車運輸隊,保障人員物資的運輸工作。6.2.3 治安與醫療保障區公安分局負責治安管理;衛生局負責疾病防治、防疫消毒、搶救傷員。6.2.4 物資與資金保障區經信局、供銷社負責搞好防汛物資儲備與供應,洪水發生時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調撥;區政府將城市防汛應急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落實應急資金,并保證足額到位,專款專用。防汛經費短缺時,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向上級防汛抗旱指揮部申請支助。6.2.5 社會動員保障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動員
60、全社會力量參與防汛,支持抗災救災,搞好災后重建工作。6.3 宣傳、培訓和演習區水利局、各街道辦事處要通過懸掛條幅、設置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在全區廣泛開展防洪減災的宣傳教育,廣電部門要經常性地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載體,大力宣傳防洪減災常識。同時,區水利局、區武裝部要加強組織防洪減災知識的培訓。應結合實際,采取多種組織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每年汛前至少組織一次培訓,按街道劃分,由街道辦事處負責召集各駐街企事業代表、社區居民代表進行培訓。區武裝部要在汛期搞好防洪減災演習拉練。7 后期處置7.1 災后救助7.1.1 發生重大災情時,區政府應成立救災指揮部,負責災害救助的組織、協調和
61、指揮工作。根據救災工作實際需要,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派聯絡員參加指揮部辦公室工作。7.1.2 民政部門負責災民生活救助。主要任務是及時調配救災款物,組織安置災民,作好災民臨時生活安排,負責災民倒塌房屋的恢復重建,保證災民有糧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實解決災民基本生活問題。7.1.3 衛生部門統一調配醫療衛生力量,搶救因災傷病人員,對災區重大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理,對污染源進行消毒,防止疫情的傳播和蔓延。7.1.4 區政府應組織對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進行清除。7.2 防汛搶險物資補充區經信局、供銷社要對搶險物資進行清查、核算,并根據搶險物資消耗情況,及時補充搶險物資,做到足額儲備,隨時供應。7.3
62、 水毀工程修復災后,要對水利、供水、交通、電力、通信等工程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統計水毀工程,并制定水毀工程修復計劃,利用國家、集體、個人等多種渠道融資引資,當年內修復完工。7.4 災后重建各相關部門應盡快組織災后重建工作。對嚴重毀壞的工程設施、校舍房屋等要及時重建,嚴格按照國家規范標準精心設計、科學施工。災后重建原則上按原標準恢復,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提高標準重建。7.5 防汛工作評價區防汛辦公室應針對防汛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每年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總結、分析、評估。應引進外部評價機制,征求社會各界和群眾對防汛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從防洪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以及防汛工作的各
63、個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進一步做好防汛工作。在應急響應結束后3個月內,要對全區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全面調查,并對洪災損失和防洪預案的實施效果進行認真評估,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便進一步完善防洪預案。8 附則8.1 預案管理與更新本預案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制定,報區政府審批執行。批準的防洪預案,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備案。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對防洪預案加以完善更新,一般情況35年更新一次,特殊情況下及時更新。8.2 獎勵與責任追究對防汛搶險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模范個人予以表彰;對防汛搶險工作中表現突出而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烈士。對防汛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國家中華人
64、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公務員管理條例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8.3 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制訂并負責解釋。8.4 預案實施時間區政府批準之日起開始實施。 長治市城區防汛物資儲備分配表品 名單 位儲備數量備 注經信局供銷社草 袋條30000麻 袋條10000鉛 絲噸10炸 藥噸5照明電線千米20燈 泡只7000探照燈盞15汽 油噸10柴 油噸10潤滑油噸5木 材方150砂 料方5000鐵 鍬把200平 車輛20防洪搶險分隊任務分配表單 位擔任分區值班分隊人數擔任城區值班分隊人數太東街道辦事處電力公司30 澳瑞特20(50
65、)太西街道辦事處防爆廠30 液壓廠20(50)紫金街道辦事處網通公司25 公路局25(50)英中街道辦事處長 運20 市醫院30(50)英南街道辦事處下南社區25 華東菜場25(50)東街街道辦事處市容監察大隊(50)西街街道辦事處軸承廠30 防爆廠20(50)延南街道辦事處清華廠30 淮海廠30(60)常青街道辦事處紫坊50五馬街道辦事處北董20 馬坊頭15中山頭15(50)備注 1、區武裝部防汛值班電話:4242400。2、各街道武裝部要在汛期每天指定50人的值班分隊。3、擔任分區值班的分隊每月上旬為太行東街、中旬為太行西街、下旬為紫金街。擔任區武裝部值班分隊每月上旬為東街、西街,中旬為英
66、雄中路、延安南路,下旬為常青街道、五馬街道。城區防汛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表 單 位職 責 分 工 區政府辦公室負責協調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與有關部門的組織聯絡工作區水利局及時掌握汛情動態,分析汛情發展趨勢,制定防汛對策,搞好日常防汛事務管理區武裝部負責組織全區防汛搶險車輛和搶險隊伍,制定搶險方案區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負責防洪排澇規劃的制訂和監督實施,加強防洪排澇工程的管理;負責防汛工程的建設與維護區發展和改革局協調安排防汛工程建設項目,負責防汛物資的調撥區財政局負責全區防汛和救災經費的籌集,及時下撥、監督使用區經信局、供銷社負責對災區生活必需品及防汛急需物資市場供應的協調工作;加強對本級儲
67、備商品的管理,強化與上級儲備基地的聯系區安監局負責加強對全區各類工礦企業監督檢查,指導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區環衛處負責汛期內緊急搶險清障工作區衛生局負責洪澇災區的醫療救護工作,組織好災區衛生防疫,確保人民身體健康區民政局負責組織、協調全區洪水災害救災工作;組織核查災情,統一發布災情,及時向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洪澇災情信息;組織各界救災捐贈、接收工作;組織救災物資的籌集、儲備和調撥工作區農林委負責全區農村防汛及災后生產工作區國土資源分局負責及時準確的提供地質災害的相關信息,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與防范區教育局負責監督、檢查學校防洪安全,及時對學校發出汛情預警信息,對在校師生進行防洪安全的宣傳教育區公安分局負責防汛期間治安管理與安全保衛工作區監察局負責對防汛搶險救災職責情況實施監察,嚴肅查處監察對象在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區委宣傳部負責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及時報道災害性天氣警報、預報和防汛、防旱、防風的信息;發生災情時,做好防災抗災實況的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