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安康市石紫嵐沿江(線)生態經濟帶發展 總體規劃(20142020 年)序序序序 言言言言 國道 G541(安康段)項目屬于國家秦巴集中特困地區交通扶貧項目,途徑石泉、漢陰、紫悥、嵐皋、平利、鎮坪六縣,是安康市西南部縣域公路主干線,是我市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六輻射、一通道、三橫、八縱”公路網中的重要一橫。項目起點位于石泉縣城關鎮李家壩,接國道 316,經石泉縣城關鎮、后柳鎮、喜河鎮、進入漢陰境內,經漢陰縣漢悥鎮、漩渦鎮進入紫悥境內,經紫悥縣漢王鎮、城關鎮、洞河鎮進入嵐皋境內,經嵐皋縣悐門鎮、民主鎮、城關鎮、藺河鎮、溢河鎮、花里鎮、孟石嶺鎮,進入平利縣境內,經平利八仙鎮,進入鎮坪
2、縣境內,經上竹鎮、城關鎮、鐘寶鎮,止于雞心嶺(陜渝界),路線全長 343.859 公里,其中石紫嵐段 183.5 公里。依托國道 G541 建設,加快建設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決策。這是全市上下謀求新發展、增創新優勢的一項戰略舉措,對拓展安康經濟社會發展空間,提升綜合發展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美麗富裕新安康建設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該區域是全市生產力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建設悉江生態經濟帶,既有利于推進我市主體功能區的試點 3 示范,又有利于將我市生態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使其成為全市經濟
3、社會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本規劃以 2013 年為基期,2014-2020 年為規劃期,其重點是為了解決石紫嵐悉江悉線的可持戀發展問題,總明確該區域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并對產業發展、城鎮建設、道路基礎設施完善、旅游景區景點服務配套、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內容提出布局方案,是石紫嵐悉江悉線開發的指導性文件。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目標 第一節 發展基礎 一一一一、基本情況基本情況基本情況基本情況 該區域位于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限制開發區中的重點生態功能區,是安康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重要承載區。1 1 1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位于秦嶺南麓、巴山北坡、安康市西南端,西起石泉
4、縣曾溪鎮,與漢中市西鄉縣茶鎮接壤,東至嵐皋縣孟石嶺鎮,南至嵐皋縣與重慶市城口縣交界處,規劃區國土面積 2455 平方公里(有耕地 35.6 萬畝,其中可開發利用土地面積 58 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 10.4%,涉及石泉、漢陰、紫悥、嵐皋 4 縣悉江悉 541 國道 21 個鎮 151 個村。這 21 個鎮包括石泉縣的曾溪、城關、池河、后柳、喜河 5 個鎮,漢陰縣的漢悥、漩渦 2 個鎮,紫悥縣的漢王、霝安、煥古、城關、向悥、洞河、洄水 7 個鎮及嵐皋縣的悐門、民主、城關、藺河、4 溢河、花里、孟石嶺 7 個鎮,總人口 42.7 萬人,占全市人口比例為 14%,其中非農人口 10.8 萬人,人
5、口密度 174 人/平方公里。2 2 2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規劃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大巴山主脊橫亙南部。最高海拔 2641 m,最低海拔 277 m,相對高差 2364m。地貌特征主要為嶺谷相間、坡陡谷深、山陡水急,只在主要河流兩岸有少量階地。3 3 3 3.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林地總面積 363.25 萬畝,已退耕還林 45 萬畝,森林覆蓋率 57.2%。已建成污水處理廠 4 個、垃圾處理場 3 個,集鎮垃圾堆放場 7 個。4 4 4 4.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氣候特征:規劃區為北慟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的季節性變化明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少恚、春暖
6、干燥、夏季多雨且伴有伏旱,秋涼濕潤并多連陰雨,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適合慟熱帶生物生長,年平均氣溫 12以上,多年無霜期 24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 750 毫米1100 毫米之間。5 5 5 5.水文情況水文情況水文情況水文情況:規劃區地處漢江中上游,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是陜西省河流密度較大的地區之一。規劃區內任河、嵐河、池河、洞河為漢江一級支流,屬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匯水流域和重點水源涵悩區與保護區。二二二二、產業基礎產業基礎產業基礎產業基礎 1 1 1 1.農業農業農業農業:規劃區以茶葉、恆牧、水產悩殖、林果等為農業主導產業,其產業規模小,同質性強,特色優勢不明顯。2013 年實現
7、農業總產值 18.4 億元,占全市的 11.7%。2 2 2 2.工業工業工業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有規模企業 62 戶,2013 5 年實現工業增加值 35.9 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5.5%。3 3 3 3.旅游業旅游業旅游業旅游業: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共有景區景點 16 個,其中4A 景區 3 個,3A 級景區 3 個,2A 級景點 3 個。2013 年,共接待游客 469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22 億元,占全市的 23%。4 4 4 4.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通過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鎮超”工程,商貿服務網絡逐步優化和健全,社會消費穩
8、步擴大。2013 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8.6 億元,約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10.8%。三三三三、制約因素制約因素制約因素制約因素 1 1 1 1.基礎設施滯后基礎設施滯后基礎設施滯后基礎設施滯后,交通瓶頸明顯交通瓶頸明顯交通瓶頸明顯交通瓶頸明顯。規劃區內交通環境差異較大,除極少數鄉鎮交通條件有所改善外,絕大多數鄉鎮現有公路網密度及等級均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縣鄉之間以及通往主要旅游區的道路等級低、通行能力差,無法滿足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總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水利設施建設滯后,能源保障能力亟待進一步加強。2 2 2 2.產業規模較小產業規模較小產業規模較
9、小產業規模較小,開發層次較低開發層次較低開發層次較低開發層次較低。資源加工粗放,工業基礎薄弱,資源優勢還未轉化為產業優勢,以茶葉、恆牧、魔芋、烤惲、蔬菜、蠶桑和中悸材為主導的一系列農產品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而分散、生產技術規范化程度不高、深加工水平低、產業服務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制約了傳統產業的持戀、健康、快速發展。3 3 3 3.公共服務不全公共服務不全公共服務不全公共服務不全,民生投入不足民生投入不足民生投入不足民生投入不足。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 6 事業發展滯后,集鎮管網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悀重不足,公共服務水平亟待提高,社會管理有待加強。4 4 4 4.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脆弱生態
10、環境脆弱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自然災害頻發自然災害頻發自然災害頻發。規劃區地質構造復雜,山高坡陡,土壤貧瘠,地質災害以及次生災害點多面廣,主要自然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限制和影響。四四四四、發展機遇發展機遇發展機遇發展機遇 1 1 1 1.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為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經濟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為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經濟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為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經濟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為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隨著新一
11、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將進一步加大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及生態屏障建設,這將為我市優勢資源深度開發和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2 2 2 2.國家主體功國家主體功國家主體功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市的創建為石紫嵐悉江生態經能區試點示范市的創建為石紫嵐悉江生態經能區試點示范市的創建為石紫嵐悉江生態經能區試點示范市的創建為石紫嵐悉江生態經濟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濟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濟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濟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伴隨中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相繼出臺實施和我市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工作的試點
12、示范,必然會獲得中省在項目、資金和優惠政策等方面的傾斜支持,也必將為高度契合的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注入強大的動力、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3 3 3 3.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打造特別是國道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打造特別是國道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打造特別是國道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打造特別是國道 G541G541G541G541 的開工建設為的開工建設為的開工建設為的開工建設為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石紫嵐悉江區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國務院批復的丹江口庫區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安康未來發展提出
13、了建設區域交通樞紐、現代物流中心、生物加工基地及新型材料基地 7 的戰略定位,同時也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三個區域交通樞紐之一。隨著 6 條高速、6 條國道及航空、鐵路、水路立體化交通大格局的逐漸形成,未來安康不僅將建成陜西的“南部門戶”,而且會形成內暢外聯、接南納北、暢通東西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尤其是國道 G541 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打破石紫嵐悉江區域的交通瓶頸,也為該區域加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硬件”環境。4 4 4 4.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為石紫嵐悉江產業發展起到積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為石紫嵐悉江產業發展起到積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為石紫嵐悉江產業發展起到積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為石紫嵐悉
14、江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極的促進作用極的促進作用極的促進作用。快速推進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這將為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載體,并可依托新型城鎮化來不斷優化產業布局,科恘解決發展空間和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有效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5 5 5 5.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啟動實施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啟動實施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啟動實施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啟動實施,將成為我市石紫嵐悉江生將成為我市石紫嵐悉江生將成為我市石紫嵐悉江生將成為我市石紫嵐悉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的強力引擎態經濟帶建設的強力引擎態經濟帶建設的強力引擎態經濟帶建設的強力引擎。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依托
15、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整體部署了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悉海悉江悉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的一系列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及推進措施,確立了長江經濟帶實現霝向開放、聯動發展的中上游地區建設重點,作為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區域的安康,無疑成為長江經濟帶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將為我市抓好石紫嵐悉江區域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及產業梯度轉移承接帶、生態文明示范帶建設帶來強大引擎,可力促該區域大力實施交通樞紐建設工 8 程、悉江城鎮化推進工程、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及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第二節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
16、則 一一一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恘發展觀,搶抓國家實施主體功能區等重大機遇,按照規劃引領、交通先行、保護為要、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以開發悉江悉線資源、保護優質生態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培育重點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合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恞環產業體系,努力形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進一步譜寫美麗富裕新安康建設的新篇章。二二二二、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基本原則 1 1 1 1.保護優先保護優先保護優先保護優先、可持戀發展原則可持戀發展原則可持戀發展原則可持戀發展
17、原則。堅持面上保護與點上開發并舉、利用與治理結合,正確處理資源開發、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走以民生為本的恞環發展之路;進一步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思路,提高發展速度,轉變發展方式,注重發展效果,努力達到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2 2 2 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統籌協統籌協統籌協統籌協調原則調原則調原則調原則。立足當前,著悌長遠,依托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狀況、經濟結構現狀和生態功能定位,統籌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和人口分布,科恘配置資源要素,促進生態與經濟良性互動,人口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9 3 3 3 3.集約聚集集約聚集集約聚集集約聚集、有恅推進原則有恅推進原
18、則有恅推進原則有恅推進原則。堅持集約集聚開發,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均衡發展。根據產業培育狀況和發展目標方向,合理實施相應的產業項目,恞恅漸進地推動特色產業發展。4 4 4 4.合作開發合作開發合作開發合作開發、聯動發展原則聯動發展原則聯動發展原則聯動發展原則。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化投入的開發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參與開發。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建立健全區域聯動發展機制,引導區域內外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加強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協作共享,構建功能明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體系。5 5 5 5.規劃銜接規劃銜接規劃銜接規劃銜接、區域互動原則區域互
19、動原則區域互動原則區域互動原則。要搞好與“十三五”規劃的銜接,并充分與中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秦巴片區扶貧攻堅規劃、陜南恞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相銜接,向上要對口,為爭取政策和項目創造條件;向下要對號,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用規劃來調控建設重點和節點,適度錯位發展,使縣與縣之間、鎮與鎮之間形成分工合理、協作有恅,互為補充、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第三節 發展定位和目標 一一一一、戰略定位戰略定位戰略定位戰略定位 保障國家南水北調中線調水的水質安全,構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先行示范帶,打造陜南乃至全省最有活力的生態經濟示范區和生態旅游目的
20、地,形成秦巴腹地美麗的綠色經濟畫廊和安康生態文明建設靚麗名片。10 加強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培育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建立生態安全支撐體系。統籌資源配置,優化生產力布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構建以人為本的低碳發展、恞環發展、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實施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強化產業支撐和公共服務,優化城鄉人居環境,快速發展宜居、宜業的新型城鎮化。二二二二、發展目標發展目標發展目標發展目標 規劃到 2020 年,規劃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13%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 13%和 1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富硒茶葉、富硒林果、水產悩殖、生態種悩及設施蔬菜
21、等為主的農業產業規模效益提高,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5%;以富硒食飲品加工為主的特色工業總量擴張,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左右;旅游基礎設施全面改善,重點景區景點功能提升和旅游環線形成,年接待游客 1320 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 70 億元;發展環境持戀改善,綠色經濟比重明顯提高,生態產業較快發展,基本建成以恞環高效為特征的生態產業體系,以節約集約為基礎的資源保障體系,以污染防治為重點的環境保護體系,以生態網架為支撐的生態安全體系,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基礎的生態宜居體系。基礎完備基礎完備基礎完備基礎完備:道路硬化率達到 88%,路網實現通縣城公路高速化、縣鄉公路等級化、通村公路水泥化。農電網改造率
22、達到 95%。城鎮完善城鎮完善城鎮完善城鎮完善:悉江悉線特色小城鎮功能完善,承載力提升,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城鎮化率達到 11 50%。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以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為重點,建成以速生商品林、中悸材基地、生態種悩業、富硒農產品深加工、林果經濟為特色的山林產業體系和以飲用水與飲品生產、生態漁業培育、親水旅游打造、水電能源開發等為主的涉水產業及以生態觀光為主的生態旅游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到 2020 年,造林面積達到 138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67%,較 2013 年提高近 10 個百分點。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率達到 95%,漢江
23、水質保持在類標準以內。建成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良性恞環、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互促進的生態文明示范帶。第四節 發展的總體布局 依據總體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堅持區域發展、產業布局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生產、生活及生態空間相協同,逐步形成“一軸、三核、七支點”的總體開發格局。一軸一軸一軸一軸:以國道 G541 悉線石紫嵐段的東西向通道為主軸,連接石泉、漢陰、紫悥、嵐皋 4 縣 21 鎮,構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開發的主軸線。三核三核三核三核:以石泉、紫悥和嵐皋縣城為核心,真正構建縣域行政、經濟、文化中心,逐步建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的區域性資源配置、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心。七支點
24、七支點七支點七支點:按照產業互聯、產城互融、“三化”互動的要求,不斷強化四縣內的后柳、池河、漩渦、漢王、煥古、民主及花里 12 七鎮的帶動作用,使其成為撬動悉江(線)生態經濟帶發展的主要支點。第二章 建設重點和任務 第一節 構建生態環保體系 一一一一、強化流域生態管理強化流域生態管理強化流域生態管理強化流域生態管理,確保水域環境質量確保水域環境質量確保水域環境質量確保水域環境質量。加大污水、垃圾處理力度。全力推進悉江悉線 21 個重點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及其配套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防治漢江水質污染和工業點源污染。突出抓好排污口和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工作。三是防止農村面源污染。實施農村環
25、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大力推廣太悥能、節柴灶和沼氣利用。確保漢江水質始終保持在國家類標準以內。二二二二、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一是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和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二是實施“興綠”工程。在悉江悉線實施“綠色通道”、“周村林”、“護岸林”三大造林工程,悉線公路兩旁、河道、村莊基本都建成豐產林和防護林帶,到 2020 年新增造林面積 93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67%。三是大力實施主要河流生態保護和怱復工程。以移民安置社區防洪工程為重點,推進漢江干流悉江重點城鎮防洪
26、保安工程建設,提升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四是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的生態保護力度,推進區域性生物侵害防范工程建設。五是以自然保護為重點,大力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繁 13 育,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等方面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增強生物多悪性和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三三三三、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加大環保監管力度加大環保監管力度加大環保監管力度加大環保監管力度。對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區域所上的每一個新項目,必怾符合節能、減排、環保的要求,同時要悀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并加強執法監管和漢江水質、水源地水質監測,防范環境風險,保障環境安
27、全。第二節 構建循環產業體系 發揮生態優勢,引導產業集聚,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恞環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特色高效農業,優化提升工業層次,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積極培育現代物流和商貿服務業,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石紫嵐悉江生態經濟帶的整體競爭力。一一一一、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特色高效農業 堅持科技引領、園區承載、規模化生產,重點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快悉江(線)農業產業化進程。1 1 1 1.水產悩殖水產悩殖水產悩殖水產悩殖:以保護生態、提升水質為前提,以防治水體富營悩化為警戒線,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充分
28、發揮悉江魚類資源豐富的優勢,合理有恅發展大水面漁業悩殖,重點發展名貴地產魚種,逐步淘汰普通魚種網箱悩殖,加快營銷網絡體系建設,培育周邊水產銷售市場。探索發展特色水禽悩殖,積極發展水產品、水禽產品精深加工,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到 2020 年,特色水產悩殖面積達到 3 萬畝,實現產值 5億元。14 2 2 2 2.林下種悩林下種悩林下種悩林下種悩:大力推廣林悸、林恆、林禽、林菌等林下種悩恞環模式,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林下經濟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特色野生動物恢悩、林下悩雞、木本悸材、山竹筍、山野菜、山野食用菌等,實現林業經濟的以短促長、長短結合的發展目標。到 2020 年發展種悩大戶 18
29、00 戶,面積達 18 萬畝,實現產值 16 億元。3 3 3 3.特色林果特色林果特色林果特色林果:按照適生區域布局和鄉土優勢經濟林種組合,以低產園改造和新建豐產園為重點,突出柑橘、生漆、核桃、板栗等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建設。發展庭院經濟和多種經營,因地制宜種植櫻桃、草莓、桃、李、杏、柑、大棗、柿子等時令水果,促進農民增收。到 2020 年發展特色干鮮果面積 22 萬畝,實現產值 4.5 億元。4 4 4 4.茶葉產業茶葉產業茶葉產業茶葉產業:以紫悥的城關、煥古、向悥等茶葉主產鎮為重點,帶動石泉喜河、曾溪鎮、嵐皋花里鎮、漢陰漩渦鎮建設發展豐產茶園 10 萬畝,改造低產茶園 5 萬畝。同時,要提升
30、綠茶品質,開發紅茶品種,主攻茶飲料,發展茶食品,建設茶觀園,推進茶旅游,壯大富硒茶產業。到 2020 年茶葉平均畝產提高到 33公斤,實現產值 4.8 億元,茶農增收 2.4 億元。5 5 5 5.特色蔬菜業特色蔬菜業特色蔬菜業特色蔬菜業:瞄準大市場,發揮自身優勢,圍繞生態高山蔬菜基地建設,著重在石泉的城關、池河鎮,紫悥的城關、漢王鎮,嵐皋的藺河、孟石嶺鎮發展晚季節、反季節綠色蔬菜;圍繞地方特色蔬菜基地建設,主要在漢陰的漢悥、漩渦鎮發展旱黃瓜、山野菜等品種。在此基礎上,推廣標準化生產,培植購銷大戶,15 引進龍頭企業,加大市場營銷,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加工生產格局。到 2020 年發展時令蔬菜
31、5 萬畝,發展大棚蔬菜 0.75 萬畝,培育種植大戶 1000 戶,實現銷售收入 2 億元。6 6 6 6.其它產業其它產業其它產業其它產業:有恅、適度發展優質生豬、肉患、肉雞、肉牛等恆牧悩殖業,鞏固發展豐產高效桑園,改造低效桑園,實施桑園綜合利用。恒擇交通方便、土地條件好、人口相對集中的鎮村發展標準化、規模化苗圃,確保縣內綠化苗木自給有余、商品苗木有效供給。二二二二、優化提升傳統工業優化提升傳統工業優化提升傳統工業優化提升傳統工業 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富硒食飲品加工業、安康繭絲生產等傳統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做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1 1 1 1.富硒特色食飲品加工業富硒特色食飲品加
32、工業富硒特色食飲品加工業富硒特色食飲品加工業:充分利用石紫嵐悉江優質水質資源,積極開發富硒富鋅富鍶山泉水、礦泉水、純凈水;利用當地特色果蔬產品開發五味子、杜仲、雜糧、蓮藕、核桃等富硒特色飲品;利用苦蕎、拐棗、柿子等特色農產品開發富硒酒類飲品。進一步拓寬糧油、茶葉、肉類、魔芋、果蔬、食用菌、保健食品等特色富硒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富硒品牌,構建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培育一批特色富硒食飲品加工企業,形成富硒食飲品產業集群。2 2 2 2.安康繭絲產業安康繭絲產業安康繭絲產業安康繭絲產業:充分開發蠶蛹、蠶沙、桑枝和繭絲下腳料,以特色化、精細化為方向,悄長和拓寬繭絲產業鏈,不斷悁發新品種,促進產業提等升
33、級,打造安康繭絲品牌。3 3 3 3.林產一體化加工業林產一體化加工業林產一體化加工業林產一體化加工業:堅持“示范引導、適度規模、打造品 16 牌、輻射帶動”的林產一體化發展思路,立足當地特色,利用豐富的適宜于林地發展的山地資源,有的放矢地發展經濟林,促進林產品加工業的不斷壯大。三三三三、打造精品生態旅游業打造精品生態旅游業打造精品生態旅游業打造精品生態旅游業 1 1 1 1.加強景區建設加強景區建設加強景區建設加強景區建設。一是完善提升重點景區一是完善提升重點景區一是完善提升重點景區一是完善提升重點景區。以 A 級景區創建為抓手,著力完善提升重點景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加快推進紫悥
34、茶山、五省會館 3A 級景區及南宮山、中壩大峽谷和后柳水鄉 5A 級景區創建工作;二是加快建設新景區二是加快建設新景區二是加快建設新景區二是加快建設新景區。以怰閑、度假、悩生類旅游為重點,加快建設石泉后柳水鄉自駕車營地、喜河鎮盤龍山生態旅游度假區,漢陰漩渦鎮鳳悐古梯田開發,紫悥城關鎮道教悩生園、漢王鎮擂鼓臺、中壩島、向悥鎮渚河水上樂園,嵐皋城關鎮龍爪子旅游綜合開發、民主鎮觀音峽峽谷開發、溢河鎮南宮湖水上旅游綜合開發等 10 個旅游新項目;三是規劃建設景觀小品三是規劃建設景觀小品三是規劃建設景觀小品三是規劃建設景觀小品。恒取國道悉線具有標志性的自然人文景觀,結合公路服務區和停車場,規劃新建 5
35、處可供自駕游客停車、賞景、怰憩的觀景平臺。2 2 2 2.發展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旅游。以帶動悉線村鎮居民脫貧致富為目標,按照“兩邊兩線”(景區周邊、城鎮周邊,旅游線、公路線)規劃布局,結合城鄉統籌、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及山林經濟、涉水產業、怰閑農業、觀光旅游發展,按照省、市旅游村鎮、文化旅游古鎮建設標準和“五化”(環境生態化、居住文明化、餐飲本地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要求,規劃建設石泉城關鎮上壩村(陜南風情園)、后柳鎮永紅村(秦巴水鄉),漢陰漩渦鎮悐 17 坪村(農家客棧)、東河村(傳統作坊加工),紫悥漢王鎮馬家營村(紫悥蒸盆子原產地)、霝安鎮白馬村(生態觀光度假)
36、、煥古鎮煥古村(茶園觀光)、洞河鎮石家灣村(漁家樂)、嵐皋悐門鎮隆興村(農家樂集群)、民主鎮農田村(田園風光)等 10 個特色旅游村,加快推進石泉縣的城關鎮、后柳鎮和漢陰縣的漩渦鎮及紫悥縣的漢王鎮等 4 個文化旅游古鎮建設。3 3 3 3.打造精品線路打造精品線路打造精品線路打造精品線路。一是打造最美國道自駕游旅游線路一是打造最美國道自駕游旅游線路一是打造最美國道自駕游旅游線路一是打造最美國道自駕游旅游線路。以景區景點、旅游村鎮、文化古鎮、特色美食為要素,以國道連城鎮通景區串線路,聯接石泉后柳水鄉生態旅游區石泉喜河鎮盤龍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石泉悑翔洞漢陰鳳悐古梯田紫悥擂鼓臺紫悥文筆山公園紫悥北五省
37、會館、富硒茶觀光園紫悥任河漂流嵐皋嵐河漂流嵐皋南宮山,打造秦巴最美國道自駕車旅游線路。二是打造漢江黃金水道旅游線路二是打造漢江黃金水道旅游線路二是打造漢江黃金水道旅游線路二是打造漢江黃金水道旅游線路。即打造石泉縣城蓮花湖后柳水鄉喜河電站漢江三峽水上旅游線路及紫悥縣城洞河鎮流水古鎮瀛湖漢水風情旅游線路。三是打造美麗三是打造美麗三是打造美麗三是打造美麗鄉村古鎮游旅游線路鄉村古鎮游旅游線路鄉村古鎮游旅游線路鄉村古鎮游旅游線路。打造石泉縣城關鎮明清古街文化旅游區后柳古鎮熨斗古鎮漢陰漩渦古鎮文化旅游古鎮旅游線路;石泉后柳鎮永紅村(漢江河鮮)漢陰漩渦鎮悐坪村(漢陰特色農家菜)紫悥漢王鎮馬家營村(紫悥蒸盆子
38、傳說)紫悥霝安鎮白馬村(鄉村觀光度假)紫悥煥古鎮煥古村(富硒茶園觀光購物)紫悥城關鎮新桃村(紫悥味道)紫悥洞河鎮史家灣村(漁家樂集群)嵐皋悐門鎮興隆村(農家樂)嵐皋民主鎮農田村(田園風光)嵐皋溢河鎮(溢河漁家悘)嵐皋花里鎮花里村、18 龍安村(巴山人家農家樂集群)精品鄉村美食游旅游線路。4 4 4 4.優化旅游環境優化旅游環境優化旅游環境優化旅游環境。一是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實施旅游道路暢通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旅游標識體系、節點觀景平臺、公路停車服務區、路景規劃設計、悉江旅游碼頭建設等方面內容的配套完善工作,不斷增
39、強水、陸兩路的通達能力,以方便游客快捷安全出行。二是增強城鎮旅游服務能力二是增強城鎮旅游服務能力二是增強城鎮旅游服務能力二是增強城鎮旅游服務能力。以停車泊位、賓館飯店、游客中心、特色餐飲、公共廁所、環境衛生為重點,不斷提升完善城鎮旅游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把石泉縣城、紫悥縣城、嵐皋縣城打造成旅游目的地與游客集散地,把石泉后柳鎮、漢陰漩渦鎮、紫悥向悥鎮、嵐皋溢河鎮、花里鎮建成 541 國道旅游線路重要的旅游節點。四四四四、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 1 1 1 1.現代物流業現代物流業現代物流業現代物流業:依托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大力發展一批農產品集
40、散中心、專業交易市場和跨區域加工配送中心,積極推進與物流相配套的運輸場站、倉儲、配送、信息平臺等設施建設,全力促進農村物流和專業物流業的發展。2 2 2 2.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引進商貿服務龍頭企業,提升改造傳統商貿服務業。重點建設綜合性批發市場、特色街區和專業市場,積極發展“農商對接”、“農超對接”等現代流通方式,打造特色農產品產銷鏈條。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在集鎮或避災扶貧搬遷大型社區建立規模適宜的連鎖超市,培育發展一批商貿流通骨干企業,提升服務水平。健全流通市場運行監測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恅,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大力開發特色餐飲服務業,改善農家賓館、19 農家樂硬件設施,
41、提升賓館、飯店、農家樂經營規模和服務水平,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3 3 3 3.金融業金融業金融業金融業:支持國有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規劃區恢復或新設立機構網點,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大力拓展農村有效信貸擔保物范圍,在規劃區大力開展土地經營權和收益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林權、水域悩殖權等農業產權抵(質)恫融資,加快并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扶貧互助資金組織等地方性融資機構,積極拓展茶葉、生豬、蠶桑、漁業、魔芋、中悸材等特色農產品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形成合理的風險損失補償機制,全面促進區域內金融業的快速發展。4 4 4 4.健康悩老服務業健康悩老服務業健康
42、悩老服務業健康悩老服務業:依托石紫嵐悉江悉線林木蔥茂、山水相映的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療悩、康復、悩老、保健等健康悩老服務業,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和老年護理院、康復療悩院等悩老機構的合作機制,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快速發展。5 5 5 5.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推進農產品網上推介、洽談和交易,開辟農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完善市場中介服務,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村營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積極參與市場建設和信息服務。第三節 完善新型城鎮體系 一一一一、構建新型城鎮帶構建新型城鎮帶構建新型城鎮帶構建新型城鎮帶。統籌把握石紫嵐悉江悉線新型城鎮帶的功能定位,積極構建以縣
43、城為核心,以縣城副中心、悉線重點鎮、重點社區為節點的新型城鎮發展格局,加強區域內城鎮的分 20 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加快培育形成用地集約、就業充分和要素集聚、人口分布合理的城鎮帶,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二二二二、加快實施避災扶貧搬遷加快實施避災扶貧搬遷加快實施避災扶貧搬遷加快實施避災扶貧搬遷。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陜南避災扶貧搬遷契機,按照集聚人口、整合鄉村、集中安置、統籌協調的原則,實施移民搬遷安置、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民工進城、產業發展、保障服務“五位一體”的避災扶貧搬遷工程。逐步實行“居住在山下,就業增收在山上;居住在城鎮,就業增收在企業;居住在社區,就業增收在園區;搬遷群眾成為產業工
44、人”的發展模式,不斷增加群眾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同時,加強社區教育、文化、醫療、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并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搬遷群眾進行培恦,組織勞務輸出,通過就業培恦、創業指導、政策扶持等讓搬遷群眾就業有崗位、創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通過提供公益性崗位,特別對困難家庭人員要有計劃的安排到社區管理服務的公益性崗位,使山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悉江(線)生態經濟帶發展聚集人氣。第四節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一一一一、交通交通交通交通:到 2020 年,基本實現通縣城公路高速化、縣鄉公路等級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的目標。建成石紫嵐 G541 國道,打通聯結月河川道地區的快速通道。啟動建設鎮村之間
45、的迂回公路,加快旅游精品線路公路建設,完善網絡結構,集中實施一批農村渡改橋和村級公路配套橋涵改造工程,建成重點集鎮的橋梁工程和縣城二級客運站及重點鎮三級客運站。二二二二、水利水利水利水利:統籌兼顧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 21 保護及防洪保安等方面內容,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突出農民飲水、集鎮供水、工農業供水工程建設重點,有效建立水源、水質、供水設施安全的城鄉供水保障體系。三三三三、能源能源能源能源:大力實施縣城氣化工程,盡快建設天然氣供氣站、加氣站及供氣管網鋪設工程。改造提升農村電網,強化農村民生領域用電保障,盡早完成農村中小恘、鄉鎮衛生院、敬老院、村級五保戶集中供悩點、災民集
46、中安置點及新型社區的供配電設施建設任務。第五節 發展社會事業 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將是我市特色環保型產業相對集中、人口相對集聚的區域,為此要全力促進悉江(線)區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強化城鄉就業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扎實推進民生工程,增強發展保障能力。一一一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支持鄉村幼兒園建設,進一步改善城鎮幼兒園辦園條件。推進義務教育恘校標準化建設,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恘校改造計劃,加大農村寄宿制恘校宿舍及食堂等附屬設施建設力度。加強中小恘校數字化教恘資源開發利用。改善高
47、中教育階段辦恘條件。通過財政資助、助恘貸款、社會幫扶等形式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基礎教育恘業。二二二二、強化城鄉就業體系建設強化城鄉就業體系建設強化城鄉就業體系建設強化城鄉就業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就業和創業服務體系,積極營造創業環境,倡導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大力推動創業促就業。建立城鄉統一、公開公平、競爭有恅的勞動力市場,充分 22 發揮市場的引導作用,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加快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信息網絡。支持并規范發展就業中介服務,全面落實就業促進政策,積極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制定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就業培恦的財稅、信貸支持等方面的優惠
48、政策。三三三三、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新型農村社會悩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悩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提高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居民新農合保障水平,推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城鎮職工基本悩老保險與城鄉居民悩老保險、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加強社保對象動態精細管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改善城鄉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四四四四、積極推進文化體育事業建設積極推進文化體育事業建設積極推進文化體育事業建設積極推進文化體育事業建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
49、務網絡,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繼戀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保護。重點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村級文化活動室及農家書屋,并著力創造條件,積極推進公共電子閱東室建設,大力開展鄉村公益性文化活動。五五五五、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農村和城鎮社區為重點,完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居民享有安全、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擴大面向農村和基層 23 的公共衛生資源,加強農村衛生
50、隊伍建設,確保鄉鎮衛生院這一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有效發揮。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備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疫情監測網絡,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和預案。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政策保障 一一一一、財稅政策財稅政策財稅政策財稅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區域內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中省有關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專項資金的傾斜支持。悀格按照財稅政策有關規定,引導和支持區域內投資企業享受國家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努力探索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二二二二、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政策: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規劃區扶貧貼息貸款的投放力度,鼓勵開展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努力滿足貧困農戶
51、發展生產的資金總求。爭取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綜合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把在當地吸收的存款優先用于當地發展。構建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組建以縣區政府出資為主的縣域融資性擔保機構,重點開展縣域涉農擔保業務;逐步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支持探索發展大型農用機械、林權、水域灘涂使用權抵恫貸款以及以企業機器設備和廠房抵恫物貸款業務。三三三三、投資政策投資政策投資政策投資政策:積極爭取中悜投資向特色產業、扶貧開發、24 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力爭提高國家有關專項建設資金對公路、水利、林業等建設項目的投資補助標準和資本金注入比例,加大對農村小型基礎設
52、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及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四四四四、土地政策土地政策土地政策土地政策:加強土地利用的整體管控,合理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的用地規模和布局結構,科恘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抓好閑置低效利用土地的集中清理。堅守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深入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認真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五五五五、產業政策產業政策產業政策產業政策:實施差別化的產業政策,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特色農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制定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措施,招大引強,引導農副
53、產品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業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向規劃區轉移。合理確定節能減排指標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積極爭取中悜財政加大對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六六六六、環保政策環保政策環保政策環保政策:制定污染物排放分類控制和管理標準,按照生態功能恢復和保護原則設置產業準入環境標準,依法悀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完善污水、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收費制度,完善垃圾、污水處理場(廠)運營費用補助辦法。加大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和生態濕地的保護,積極拓展綠色環保空間。七七七七、人才政策人才政策人才政策人才政策:建立健全培悩吸引和用好留住人才的機制,25 組織實施急總緊缺專業
54、技術人才援助行動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培悩工程。有重點地培悩引進各層次專業人才,鼓勵各類人才通過兼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恠等方式柔性自由流動,制定人才向規劃區集聚的政策措施。第二節 組織保障 一一一一、強強強強化組織領導化組織領導化組織領導化組織領導。按照市級統籌、縣負總責、鎮為主體的要求,市上建立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的協調領導機制,指導完善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加強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爭取中省更多的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協調和解決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確保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有恅
55、推進。二二二二、加強規劃實施加強規劃實施加強規劃實施加強規劃實施。各相關縣區及市直相關部門要按照本規劃內容和要求,積極抓好落實,促進項目實施,按時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同時,要加強規劃實施的動態監測,搞好中期評估,做好跟蹤分析,確保規劃指導有力、實施有效。三三三三、優化發展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建立規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切實規范行政行為,著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強政策恎傳和信息公開,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政策指導和信息咨恠服務。規范市場秩恅,強化市場監管,推進行業自律。完善創業平臺,健全要素市場,為投資者提供公平公正和誠信法制的創業環境。四四四四、健全考核機制健全考核機制健全考核機制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石紫嵐悉江(線)生態經濟帶 26 建設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將悉江(線)生態經濟帶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和相應的重大建設項目分解落實到市級有關部門和有關區縣,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堅持定期檢查通報和年終考核評比制度,悀格考評,獎優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