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船舶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第一章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規范船舶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提高處置生產安全事故能力,快速、有序、高效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有效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生產安全。1.2 編制依據1.2.1安全生產法1.2.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1.2.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2.5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1.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2.7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1.2.8綜合管理體系文件:船舶出海航行作業指導書、防臺防洪作業指導書、高溫作業
2、管理規定、危險品管理規定、消防工作管理規定1.2.9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船舶各類事故、三級重大及以上等級的自然災害事故。1.4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本應急預案體系由6個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構成:一、船舶人員(含測量人員等以下同)落水應急預案二、船舶人員觸電應急預案三、船舶火災應急預案四、 中暑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五 船舶碰撞應急預案六、防風應急救援預案1.5 應急工作原則1.5.1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把保障員工及乘船測量人員或其他相關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首要任務,在事故未發生時充分做好預防工作;在事故發生后,立即營救受傷人員,組織撤離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
3、人員;船長對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統一領導,形成高效反應機制,及時、有效地整合相關資源,形成有效的應急救援體系。“二優先”原則。“以人為本”,以救援人員優先、以防止事故擴大優先原則。 1.5.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第二章 危險性分析2.1概況2.11本船舶在連云港近海海域內作業。2.1.2遇大于六級風立即停止作業。并采取有效抗風措施。2.1.3本船僅限于白天作業。2.2危險性分析2.3危險源辨識及風險分析(見附表1:重大
4、危險源及其風險評價、控制措施一覽表)第三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本船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任務,編制相關實施細則和程序文件,建立安全組織機構網絡系統。3.2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3.2.1應急處理機構組 長: 聯系電話: 副組長: 聯系電話成員及聯系電話: 3.2.2應急指揮機構小組成員的職責:3.2.2.1分析判斷事故、事件或災情的受影響區域、危害程度,確定相應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3.2.2.2組織制定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3.2.2.3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應急救援人員進行應急救援行動;3.2.2.4報告隸屬公司
5、與地方安全生產歸口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應急反應組織或機構進行聯系,通報事故、事件或災害情況;3.2.2.5評估事態發展程度,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救援級別;3.2.2.6決定救援人員、員工從事故區域撤離,保證現場搶救和現場外其他人員的安全;3.2.2.7根據事態發展,決定是否請求外部援助;3.2.2.8協調物資、設備、醫療、通訊、后勤等方面給以支持;3.2.2.9宣布應急結束、組織、指揮恢復生產和生活;3.2.2.10決定各類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3.2.3應急處理小組成員的組織機構:成立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小組(應急領導小組),由船長任組長: 副組長:成 員:測量作業人員為相關人員:第四章 危險源
6、監控與預防措施4.1 危險源監控與預防措施船方應及時將潛在的危害因素告知每一位員工及相關人員,通過對潛在危害因素存在原因的分析,制定應急措施、專項的安全方案、安全技術措施、隱患整改措施等預防措施。預防措施在開展生產前和技術交底時一起傳達給有關人員。船方通過定期安全檢查、經常性安全檢查、季節性及節假日前安全檢查、專項安全檢查、綜合性安全檢查、不定期地組織員工進行安全檢查,加強對危險源的監控。安全檢查可以是常規檢查、安全檢查表法、儀器檢查法等。通過現場檢查、儀器測量等方法來獲取信息。之后,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檢驗,并及時做出決定進行處理。4.2信息報告與通知4.3.1 建立事故應急報告制度 救援
7、行動指 揮資源充足資源不足救援資源、能力分析指 揮報告、求助報 告報 告報 告現場事故船 長 應 急救 援 組隸屬公司救援行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流程圖通報報 告 研究院測量公司 測量人員地方政府救援機構4.3.2現場發生事故,事故人或目擊者應立即向船長報告事故的基本情況。4.3.3船長接到現場事故報告后,在組織現場人力、物力進行搶救的同時,須立即向應急救援總指揮(隸屬公司主要負責人)報告,由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發展趨勢、影響大小,組織各事故救援工作組進一步開展事故救援工作。4.3.4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發展趨勢、損失大小,做出處理和進一步報告的決定。使事故能及時得到控制,損失較小的,則組織內
8、部力量自行處理;事故擴大趨勢,超出本部應急反應能力,或者人員、財產損失較大達到公司或政府的報告標準,應立即向隸屬公司報告,獲取外部救援幫助。4.3.5應急處理聯絡方式 應急小組成員的手機要24小時開通。 日常聯絡電話:建立應急處理相關聯絡電話(附后)。 應急救援電話:A)火警:119 B)救護:120 C)治安:110 D)海上搜救中心:4.4信息上報 安全事故發生后,船長或在場人員應當用最快捷的方式報告事故發生情況,撥打120、119等急救電話,報告隸屬公司。4.4.1按事故嚴重等級,將信息上報方式分為三級。1、一級:船長可以自行指揮處理的事故。2、二級:船長可以自行指揮處理的事故但需要外援
9、。3、三級:船長自行指揮處理不了的事故。4.4.2.1安全事故報告人員在向上級報告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時,應提供以下情況: 發生事故的船名、時間、地點、位置;4.5信息傳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可以是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現場應急報告可用對講機、電話報告,報告單位和接受單位應做好記錄,以便備查。 第五章 應急響應5.1 應急分級見5.2 響應程序5.2.1一級響應程序立即向隸屬公司報告備案。5.2.2 二級響應程序立即向隸屬公司報告備案。隸屬公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報告當地有關政府部門。船長立即向公司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情況。并在24小時內書面報告事故簡要情況以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船上應急人員到位,
10、組織實施應急救援。立即開展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工作,保證組織到位、應急救援隊伍到位、應急保障物資到位。船長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立即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到傷害的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遏止事故進一步蔓延,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2.3 三級響應程序船長或其他人立即報告隸屬公司或當地有關政府及部門。公司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事故情況。并在48小時內書面報告事故簡要情況以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船長立即組織人員到位,組織實施應急救援。立即開展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工作,保證組織到位、應急救援隊伍到位、應急保障物資到位。船長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立即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到傷害的人員,
11、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遏止事故進一步蔓延,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3 應急結束當遇險人員全部獲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進行撤離和交接程序、恢復正常狀態程序。船長(或)宣布應急響應結束。5.4信息發布隸屬公司對事故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組織媒體報道。5.5后期處置5.5.1隸屬公司負責事故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疏散人員回遷、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慰問受害員工及受影響人員,保證員工情緒穩定、社會安定,從而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5.6應急結束與現場恢復5.6.1 事故現場得以完全控制,環境污染已經達到規范
12、限值以內,應急救援行動已無繼續進行的必要,則由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宣布應急結束。5.6.2 搶救結束后,應急救援小組組織工作組人員進行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制定恢復生產、生活計劃,實施現場恢復。第六章 保障措施6.1 事故搶險救援組織 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織成立搶險救援組、對外聯絡組、善后工作組。6.2 信息與通訊保障措施 船方應采取網絡、固定/移動電話、傳真等相結合的通訊方式,保證應急預警、報警、警報、指揮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準確,做到信息資源共享。 6.3 物資與運輸保障措施 根據救援需要,不但要保證足夠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而且要實現快速、及時供應到位。船方應高度重視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設施
13、建設,重視救援物資、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貯備,按照國家標準和要求制定配備標準,建立管理制度,加強日常性的維護、保養、檢查,保證設施、裝備性能的安全可靠。船方應當具備以下應急救援設備和器材: 醫療器材:應急藥箱; 搶救工具:一般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 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伏以下安全線路、燈具等; 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等; 交通工具:隸屬公司常; 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配置,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6.4 人力資源保障措施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掌握應急救援隊伍人力資源信息情況,并督促檢查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人力資源準備情況。 6.5 醫療衛生保障措施 6.5.1當地醫療衛生機
14、構的聯系,配備應急藥箱,在發生險情時,能立即撥打急救電話。7演練船方應結合公司安全生產的要求,宣傳應急救援知識,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習,從而使應急預案經得起實戰的檢驗。演習結束后,要形成總結報告送隸屬公司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備案。8相關術語解釋8.1 應急響應 emergency response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8.2 應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8.3 恢復 recovery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
15、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9臺風信號9.1 1號風球:注意信號。臺風(或熱帶低壓)在48小時內可能臨近本港及附近地區。 9.12 2號風球:強風信號。本港在24小時內將有強風(67級)。9.1.3 3號風球:大風信號。本港在12小時內有大風(8級以上)。9.1.4 4號風球:大風增強信號。大風將繼續增強,但不到12級。9.1.5 5號風球:颶風信號。颶風(12級以上)即將經過本港和附近地區。9.2熱帶氣旋等級國際上分類標準9.2.1熱帶低壓(TD):風速17.2,相當于小于8級風。9.2.2熱帶風暴(TS):17.2=風速24.5,相當于8-9級風。9.2.3強熱帶風暴(STS):24
16、.5=風速32.7,相當于12級以上風。9.3應急預案備案該應急救援體系預案各備一份于隸屬公司和研究院測量公司一份。9.4應急預案維護和更新船方每年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一次評審與更新。對預案內容的變更或部分更新,將更新版本重新發放,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工程的進展、施工內容)發生變化,以及應急預案實施后,經評估發現其缺陷和不足,船方要及時組織修訂完善,上報公司批準后實施。9.4.2存在如下情況時須對本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更新:9.4.2.1組織機構人員更換;9.4.2.2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相關規范性文件廢除、頒布或更新,預案內容與其沖突;9.4.2.3年
17、度評審預案提出不合理項;9.4.2.4預案運行過程出現的問題(如缺項、不合理項)等影響了預案的有效實施;9.4.2.5隨著施工的進展,出現新的危險源,發現本預案存在不合理、需要更正;9.4.2.6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使用,或施工內容出現新變化;9.4.2.7發生其他須對預案更新的合理事件。9.5應急預案制定與解釋本預案由本船方制定并負責解釋。9.6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第七章 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一、船舶人員(含測量人員等以下同)落水應急預案(一)船舶1、船員發現人落水,應立即大聲呼叫 “左 (右)舷有人落水”,值班駕駛員應迅速按下GPS上SAVE或MOB按鈕,鳴放人落
18、水警報,立即測定落水者概位。取就近救生圈投給落水者 (白天應盡量取帶有煙霧信號的救生圈,夜晚應盡量取帶自亮燈浮的救生圈),值班駕駛員應立即停車,向人落水一舷操滿舵,擺開船尾,防止車葉觸及落水者,然后根據不同外界環境,或采用單旋回法(270操縱/立即行動時),或采用WILLIAMSON旋回(延誤行動時),或采用斯恰諾回旋法(人員失蹤時)進行搜救。2.用有效的聲響器具發出人落水救生警報,全體船員迅速按應變部署表到達各自崗位。 3、船長上駕駛臺指揮,輪機長下機艙協助用車。4、確定落水者已在船尾后,在確保落水人員不被水流吸入船底或螺旋槳損傷的情況 下,應立即采取倒車、停車或掉頭向落水者附近施救。5、其
19、余人員按船舶 應急預案分工進行救助。6、兼職衛生員應作好急救準備,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急救。7. 保持與公司的聯系,按公司應急小組的指示(意見)指導搜救(二).公司1、應急反應小組根據船舶報告的險情,立即研究施救措施和方案,對船舶進行及時 指導。2、搜救工作結束后,應急反應小組應對人員傷亡情況及治療迅速作出妥善安排,并及時提供醫療指導。3. 船舶方面將搜救情況和如下事項報告公司,并按公司指示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1)事故狀況。(2)落水者姓名。 (3)救生開始/結束的時間、地點。(4)救生方法、天氣等情況。(5)被救者的健康狀況等。(三)、淹溺事故的預防措施1水上作業、甲板上臨邊操作的人員必須正
20、確穿救生衣,舷外作業系救生繩(安全帶)。2臨水作業時的風力等級不得超過六級,超過六級停止作業。3臨邊、臨水作業區作業時必須2人以上,嚴禁單獨作業。4船舶靠泊、移船、定位帶纜作業時,人員要站在安全位置和站穩,防止船舶碰撞瞬間站立失穩掉海。5水上作業人員須正確穿救生衣,臨水作業點放置一定數量的救生圈;6定期檢查船體狀況及安全設施齊備情況,保證船舶安全適航。二、船舶人員觸電應急預案(一)當發現有人員觸電后,應立即使受傷人員脫離電源,脫離方法如下:1.高壓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使觸電者帶電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
21、使用絕緣棒)等方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觸電者未脫離高壓電源前,現場救護人員不得直接用手觸及傷員。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保證自己免受電擊。2.低壓觸電脫離方法:低壓設備觸電,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絕緣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體;也可用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為使觸電者脫離導電體,最好用一只手進行。 3.落地帶電導
22、線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的帶電高壓導線,在未明確線路是否有電,救護人員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絕緣靴、帶好絕緣手套)后,才能用絕緣棒撥離帶電導線。救護人員應疏散現場人員在以導線落地點為圓心8米為半徑的范圍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傷人。(二)發現者應即時向單位領導和船舶領導匯報,明確事故地點、時間、受傷程度和人數;船舶領導應根據現場匯報情況,決定停電范圍,下達停電指令。根據其受傷程度,決定采取合適的救治方法,同時用電話等快捷方式向當地的120搶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處,指引救護車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爭取醫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現場人員應及時組織現場搶救。 (三)預防措
23、施1.組織定期學習電業安全規程,加強用電安全意識; 2.加強電力設施的維護,防止設備老化造成的誤觸電事故;3.加強對安全工器具的管理,防止因工器具不合格造成的誤觸電事故。三、船舶火災應急預案(一)船舶:(1)船員發現火災應立即發出消防警報,就近使用滅火器材進行滅火。(2)全體船員聽到警報后,應立即到達指定集合地點,并按船舶 應變部署表的分工進行滅火。(3)探火人員應在大副或輪機長的指揮下,迅速探明火源,掌握燃燒物名稱、特性、火燒面積、火勢蔓延方向等,并迅速報告船長。(4)如有人在火場受威脅,應立即采取搶救措施。如確定火場無人應關閉通風口和其它開口,停止通風并切斷電源,然后控制火勢。(5)在港外
24、或航行時,應注意減速操縱船舶并使火區處于下風方向,并按 國際信號規則和國際避碰規則的要求顯示號燈、號型,在港內發生火災,要立即向公司生 產經營部和就近海事部門報告。(6)船長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滅火方案,并對是否可能引起爆炸作出判斷;消防人員 應根據船舶 應變部署表的分工和船長的指示全力撲救。(7)如火勢嚴重,當外援幫助救火時,船長應詳細介紹火場情況,并予以配合。(8)如采用封閉窒息方法滅火后,必須經過相當長時間,并組織足夠的消防力量做好各種撲滅再燃的準備,才能逐步打開封閉設施,再根據情況予以通風。(9)如火災可能引起爆炸,經搶救確認后,可宣布棄船。(二)公司(1)應急反應小組應綜合分析有關船舶
25、的信息,研究制訂撲救方案,報應急反應總指 揮審批后迅速作出有關安排,并及時通知船舶及有關部門。(2)船舶自力撲救困難需要外力救援時,應急反應小組應立即電告消防部門、港口當局或海事部門,盡力爭取救援。(3)如火災施救無效,不得已棄船時,應急反應小組應迅速聯系海事部門及有關港口當局,盡力實施人員救援。(4)火災中若有人員傷亡,應急反應小組應作出后續安排,并按有關規定處理。(三)滅火具體操作方法1)發出應急警報, 實施應急反應程序;通知被助泊船舶盡快脫離本船,并做好協助 準備;2)按本船消防應急部署組織船員控制火勢;3)迅速探明著火部位,查明火情、起火原因及火場周圍有無易燃易爆物;4)調整船首向,使
26、著火部位處于下風位置,盡量減低航速和搖擺,避免急劇轉向;5)切斷通入失火艙室的油管和電路,關閉水密門窗和不必要的進風口,確認無人 后,向失火艙室施放二氧化碳,防止火勢蔓延;6)火災引起溢油,應迅速查明部位,將破損艙的油料駁入其它完好艙室,同時采取 控制排油的措施;7)如果溢油嚴重,僅由本船船員組織反應難以獲得理想效果,應及時報告生產經營 部請求協助。四、中暑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1、事故類型及危險程度分析連云海區區域常年高溫、天氣炎熱,露天作業體力勞動頻繁,作業區域臨水,人員在高溫下施工容易出現中暑。2.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有效組織現場資源,早發現、早處理的原則;3、中暑事故預防措施(1)采取綜
27、合的措施,切實預防中暑事故的發生,從技術、保健、組織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溫工作。(2)加強防暑降溫工作的領導,在入暑以前,制訂防暑降溫計劃和落實具體中暑措施。(4)要加強對職工防暑降溫知識教育,增強自防中暑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5)根據本地氣溫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利用早晨、傍晚氣溫較低時工作,延長休息時間等辦法,避開中午時間,減少陽光輻射熱,以防中暑。(6)對露天和高溫作業者,應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料。供給含鹽濃度0.10.3%的清涼飲料。暑期還可供給綠豆湯、茶水等。(7)加強個人防護。一般宜選用淺蘭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顏色越淺熱阻率越大。對輻射強度大的工種應供給白色工作服
28、,并根據作業需要配戴好各防護用具。露天作業應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陽光曝曬。4.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出現有頭痛、頭暈、耳鳴、眼花等癥狀繼之出現惡心、嘔吐、全身皮膚發紅,病人感到劇烈的口渴、小便增多,脈搏快速而微弱等癥狀者為中暑,應該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其衣服,讓病人平臥,頭部不要墊高,用冷水毛巾敷頭部,用風扇吹病人(不能太大風)或用較涼的水(剛一開始不要用很涼的水,而要將水溫逐漸變涼)擦其身體(頭部、腋下、股窩等處)再用風扇吹,一般中暑病人就能逐漸好轉。必要時可服人丹、十滴水等藥物。必要時送就近醫院搶救。五 船舶碰撞應急預案(一)船舶(1)發生碰撞后,船長或帶班人指示駕駛員或輪機員立即檢
29、查本船有無人員傷亡,迅 速查明碰撞部位的損壞情況,進水情況,油污染情況及程度,并盡快判明船舶是否處于 緊急情況,是否需要救助。船長或帶班人應迅速報告公司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碰撞 部位、受損程度,氣象海況及對方船舶的有關情況等。(2)如發生人員受傷,應先行組織自救。(3)如對方船舶處于危急狀態,應使用本船救生設備,盡力搶救對方船員及旅客。(4)當一船嵌入另一船體時,船長應視情采取慢車頂推等措施減少破洞進水,待對方 采取防水措施后,確信脫離險境方可離去。(5)如船體破損進水,船長應立即組織人員排水、堵漏,應根據水流方向和破損部位,盡可能停住本船,減少進水量并使破洞位置處于下風側。(6)輪機部應根
30、據船體進水部位的水量,采取相應措施,啟動各種水泵進行排水搶救 工作。(7)如船舶進水嚴重,可選擇適當的淺灘進行搶灘。(8)因碰撞發生油污,按溢油事故應急措施操作。(9)輪機長應堅守機艙,組織輪機部人員保證主副機工作正常,對機器和設備的受損 情況,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和搶修。(10)如情況緊急,船長可請求第三方的救助。(11)船長應指示當值人員做好現場搶險的各項記錄,并保存好原來的海圖作業及相關海圖,以便于事故的處理。(二)公司(1)船舶發生碰撞后,應急反應小組應認真分析碰撞損壞對船體結構、強度及航海性 能的影響,研究制定搶險方案,為船舶提供技術指導。(2)如船體破損進水,應急反應小組應迅速查驗
31、有關資料,為船舶提供可靠數據,指導船舶排水,堵漏,必要時指導船舶選擇適當地點搶灘。(3)如船體破損嚴重,船舶和人命可能受到威脅,生產經營部應根據應急反應小組指 示立即電告港方或海事部門請求援助。(4)指導船舶做好與善后處理有關的工作。六、防風應急救援預案1、事故類型及危險程度分析連云港海區所在區域尤其夏季常突發大風,以至作業人員具有危險性。2.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1)早防早避的基本原則;(2)統一行動的基本原則。3.防風準備工作:(1)每日收聽(看)天氣預報,及時將危險天氣信息向相關人員報告。明確聯系方式,加強信息溝通。(2)臺風季節到來前須準備好防臺物資,做好設施的防風工作。(3)定期組織對船舶的錨、纜、系泊、操縱、救生、通訊、水密、拖帶等設施與裝置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4.防風現場處置措施(1)當現場所在地預報臺風、強風信號停止出海作業。(2)封閉船舶的艙蓋、風斗、通風孔、關閉水密門窗。清理戶外一切松散物品,將存放在戶外的設備、物品、機械等固定牢。檢查應急設備、防臺抗洪物資、通信設備是否完備,保證隨時可用。(3)船舶在6級大風到達前8小時到選定地點避風;若遇風暴突然轉向或加速時,應立即電告相關部門請求救援,必要時開車頂風。(4)電話、手機、對講機、傳真機、高頻等通訊設備要一直開通,以保證通訊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