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車間基本概況一、車間基本情況 車間主任兼黨支部書記一人、車間副主任三人、技術員三人、安全員一人、辦事員一人、職工八十三人、臨時工十一人共計九十四人。 車間下設四個化工生產班組、一個硫磺包裝班組、一個罐區裝車班組. 班組下設正班長一人、副班長一人、安全群監員一人、班組崗位分為中控主操、中控副操、現場主操、現場副操。 車間職工均已經過培訓,考核取得安全作業證,除新員工九外其余職工已取得壓力容器作業證。二、裝置基本情況介紹合成車間是煤制甲醇公司主要生產車間,下設凈化、合成、壓縮機組、罐區、裝車站五個工段。凈化工段包括變換裝置、低溫甲醇洗裝置、硫回收裝置;合成工段包括合成裝置、氫回收裝置、精餾
2、裝置;壓縮機組工段包括氨壓機、合成氣壓縮機裝置;罐區包括中間罐區(精甲醇罐、精甲醇罐、輕柴油罐、異丁基油罐)、成品罐區、液化氣站、以及汽車裝車站、火車裝車站。現有職工76人,其中管理人員10人三、工藝流程簡介氣化裝置產生的粗煤氣在變換裝置經變換反應對氣體組分進行調整,再進入低溫甲醇洗裝置進行凈化處理,使煤氣氣體組分含量適合合成裝置的工藝要求,然后再經合成氣壓縮機提升壓力后送往合成裝置進行甲醇合成,合成裝置的粗甲醇進入精餾裝置精制成精甲醇后進入成品罐區,通過汽、火車裝卸站裝車外賣。硫回收裝置是對低溫甲醇洗裝置副產H2S氣體通過超優克勞斯工藝處理,回收其中的硫組分,制成硫磺外售。氨壓縮機組主要是向
3、低溫甲醇洗提供冷量的制冷裝置。氫回收裝置是對合成裝置的弛放氣中的氫氣組分進行回收,回收的氫氣組分再被送到合成裝置供合成甲醇使用。四、車間大型設備 變換裝置:變換爐(R-2101)、2.5Mpa廢鍋(E-2102)、1.0Mpa廢鍋(E-2103)、0.5Mpa廢鍋(E-2104)、汽提塔(T-2101)、煤氣分離器(V-2101)、煤氣過濾器(V-2102)、第一水分離器(V-2103)、第二水分離器(V-2104)、第三水分離器(V-2105)、第四水分離器(V-2106)、第五水分離器(V-2107)。低溫甲醇洗裝置: CO2吸收塔(C-2201)、H2S濃縮塔(C-2202)、熱再生塔(
4、C-2203)、甲醇水分離塔(C-2204)、尾氣洗滌塔(C-2205)、貧甲醇泵(P-2204A/B)。合成裝置:甲醇合成塔(R-3301)、合成塔汽包(V-3301)、甲醇進出口換熱器(E-3301)、甲醇水冷器(E-3302)、高壓分離器(V-3302)、甲醇閃蒸罐(V-3303)。精餾裝置:預塔(C-3501)、加壓塔(C-3502)、常壓塔(C-3503)、回收塔(C-3504)。中間罐區裝置:粗甲醇儲罐(T-3601A/B)、精甲醇儲罐(T-3602A/B)、異丁基油儲罐(T-3604)、污甲醇儲罐(T-3603)、輕柴油罐(T-3605)。成品罐區裝置:甲醇成品儲罐(T-3701
5、A/B/C)五、 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情況 1.空氣呼吸器共計14個 2.濾毒罐共計83個 3.濾毒罐面罩共計21個第二章 車間裝置區危險、有害因素、危險源辨識及應急處置方案一、車間所有危險、有害因素及危險源清單工段名稱危險部位主要危險介質主要危險、危害防范措施變換工段各分離器導淋以及工藝氣管道法蘭接口煤氣中毒加強巡檢并佩帶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儀低溫甲醇洗工段地下槽硫化氫中毒注意通風,作業時需佩帶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儀合成工段工藝氣管道和設備法蘭接口CO、甲醇中毒加強巡檢并佩帶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儀精餾工段工藝氣管道和設備法蘭接口以及各分析取樣點甲醇中毒加強巡檢,作業時需佩帶防護眼鏡壓縮工段工藝氣管道和設備法
6、蘭接口工藝氣氨氣蒸汽中毒燙傷噪聲加強巡檢并佩帶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儀和耳塞 詳見附表:合成車間危險、有害因素、危險源清單及防范措施 1、氨的一般常識(1)、氨的性質氨為無色、易燃、有毒、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空氣中允許的最高濃度為30mg/L,沸點:-33.5,易溶于水,對環境有嚴重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氨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氨的爆炸極限:下限15.7%(/),上限27.4%(/)。(2)、氨的健康危害、中毒表現和癥狀a. 健康危害:低濃度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氨可造成組織溶解壞死。b. 急性中毒:輕度中毒者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咯
7、痰;眼結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腫;胸部線征象符合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中度中毒者上述癥狀加劇,出現呼吸困難、紫紺;胸部線征象符合肺炎或間質性肺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毒性肺水腫或有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劇烈咳嗽、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譫妄、昏迷、休克等。可發生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粘膜壞死脫落窒息。高濃度氨可致眼灼傷,甲醇可致皮膚灼傷。(3)、急救措施a.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就醫。b.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c.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
8、吸。就醫。(4)、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起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5)、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的人員至上風處,并隔離150米,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帶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溶解。 2、一氧化碳的一般常識(1)、一氧化碳性質一氧化碳(CO)為無色、無氣味、易燃的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時呈蘭色火焰,但不能自行燃燒,標準密度1.2514Kg/m3(在0和101.325Kpa時),與空氣的密度比0.9678,點燃溫度605,
9、熱值1269KJ/m3,水中的可溶性0.03537m3CO/m3H2O(在0和101.325Kpa時),與空氣混合時的點燃極限(在20和101Kpa時)點燃下限為12.5VOL、點燃上限為74.2VOL。由于CO一載體密度很低粗煤氣(p=0.92Kg/m3)和凈煤氣(p=0.4Kg/m3),所以泄漏時氣體混合物擴散很快,以致在危險區內有很高的中毒、火災和爆炸危險。 (2)、健康危害、中毒表現和癥狀正常條件下,CO只通過呼吸道吸入,由于CO和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Hb)的親和力要比氧氣(O2)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高240倍,所以吸入的CO和空氣就會排斥氧氣,并影響氧氣的輸血功能。CO和血紅蛋白的結
10、合是可逆的。一旦在血液中的CO分壓高于吸入空氣的CO分壓時,CO就會通過肺部擴散(排出)。通過呼吸過量的氧氣也能加速CO的分解。CO可以增加農藥和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吸入CO的最初癥狀是頭痛、昏暈和乏力、鑒別力衰退,頭暈眼花和耳鳴,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嚴重時會引起四肢疼痛、嗑睡、意識紊亂、 心力和呼吸衰退,皮膚呈鮮紅色,在急性期過后,會即刻或在若干個月潛伏之后出現諸如呼吸節奏失調、心臟功能障礙、記憶和視覺衰退等癥狀。當身體內血紅蛋白的三分之二被CO固定時將發生死亡。(3)、急救措施a.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將中毒者從危險區救出。b. 保證供給新鮮空氣,松開緊扣的衣服,并使其側身躺放。c. 當
11、呼吸停止時,進行人工呼吸。d. 當心臟停止跳動時,進行急救(心臟按摩、人工呼吸)。e. 保持身體熱量(用毛毯、衣服等裹住)。f. CO中毒人員一般來講需躺著運送,但不許自己移動(在暫時感覺好轉時)。g. 將CO中毒人員送去進行藥物治療。 3、二氧化碳一般常識(1)、二氧化碳性質二氧化碳(CO2)為無色、無臭、不燃的氣體,正常大氣中含量0.03,能溶于水及多數有機溶劑,相對密度1.101,升華點-78.5。凝固點-56.55。(2)、健康危害、中毒表現和癥狀低濃度的CO2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高濃度CO2有顯著性麻痹作用CO2透過肺泡膜能力較氧大25倍,空氣中CO2濃度較高時,必將造成人體內CO
12、2滯留,缺氧引起窒息死亡,即使在氧濃度較高的情況下,CO2也可能引起中毒。有時缺氧窒息與CO2中毒并存,吸入濃度為810CO2時除頭昏、頭痛、眼花和耳鳴外還有氣急、脈搏加快、無力、血壓高、精神興奮、肌肉痙攣,長時間時神志喪失。一般人呼吸時,吐出氣中的CO2含量均為4,長期停留地點空氣中,CO2濃度在0.1以下。(3)、安全措施a.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佩帶好防護用品,救出窒息人員。b. 向窒息毒人員供給新鮮空氣,使其側臥,解開衣服,注意身體保溫。C. 在呼吸停止時,進行人工呼吸(首先使呼吸道暢通)。e. 將窒息人員送往醫院搶救。 4、硫化氫一般常識(1)、硫化氫的性質硫化氫(H2S)是無色
13、、有惡臭(臭雞蛋氣味)的氣體,能溶于水和醇類,20時在水中溶解系數2.86,40時為2.03,有劇毒,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10毫升/m3,能與許多金屬離子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水的硫化物,能使銀、銅等表面發黑,自燃點為260,燃燒時,火焰呈蘭色,與空氣混合達一定比例,碰到火花受熱會發生著火爆炸,爆炸極限444。密度為1.539g/L(0)比空氣重,不易擴散,易爆炸。(2)、健康危害、中毒表現和癥狀H2S是一種劇烈的神經毒物,與人體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鐵作用,引起組織缺氧而造成呼吸困難、頭痛、眩暈、虛弱等癥狀,對眼睛的刺激可引起角膜和結膜炎,大量呼吸會引起肺水腫,使人出現頭暈、心悸、呼吸困難。H2S對
14、各種酶起作用,使代謝作用降低,使意識突然喪失,昏迷甚至窒息而死亡,如吸入100mg/m3濃度時,可出現呼吸中樞麻痹而致“電擊型”死亡。(3)、安全措施a.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迅速將中毒人員救離危險區,并抬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b. 保持安靜和溫暖。c. 脫去濕透的衣服。e. 在呼吸停止時,使中毒者側臥,使呼吸道暢通并進行人工呼吸。f. 用大量的水和肥皂清洗皮膚。g. 對受害的眼睛應立即用流動水沖洗至少10分鐘。h. 立即送醫院搶救。 5、甲醇的一般常識(1)、甲醇性質甲醇(CH3OH)為無色澄清易揮發液體,能溶于水、易燃、易爆、有麻醉作用。有毒、有害,特別是對人的眼睛影響極大,嚴重時可導致雙
15、目失明,在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為50mg/m3。相對密度0.7913(20):閃點11.1l,自燃點385,爆炸極限6.736,凝固點97.8,最易引燃濃度13.7:最小引燃能量0.215毫焦(當12.24濃度時),最大爆炸壓力72.6牛頓/cm2。(2)、健康危害、中毒表現和癥狀甲醇對人體毒害作用很大,誤服15毫升可使人雙目失明,70-100毫升可使人死亡。甲醇主要通過呼吸道引入其蒸汽而侵入人體,當然人體皮膚也可吸收一部分。甲醇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強烈的麻醉作用,吸入高濃度的甲醇蒸汽能產生眩暈、昏迷、麻木、痙攣、食欲不振等癥狀,經常吸入低濃度甲醇蒸汽會造成頭痛、惡心、嘔吐、刺激粘膜等癥狀,甲
16、醇蒸汽和甲醇液體能嚴重損壞人體眼、腎、肝臟等器官。(3)、安全措施a. 將中毒人員救離危險區,抬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b. 解開衣服,并脫下濕透的衣服。c. 用大量的水和肥皂徹底清洗皮膚。e. 當甲醇滴入眼睛時,要盡快用清水洗凈,最好在就近的洗眼器上洗凈。對受害的眼睛立即打開眼簾,用流動水至少沖洗10分鐘。f. 用毛毯、衣服裹住身體保持體溫。g. 在呼吸停止時,使其側臥,使呼吸道暢通并進行人工呼吸。h. 在口腔吸入時,在其尚有知覺時,讓側身或低頭嘔吐。i. 立即送醫院搶救。 6、潤滑油的一般常識(1)、基本特性優良的油霧形成和再分類特性;極好的耐壓和抗磨性能;高質量的基礎油和添加劑;極好的抗氧化
17、性能;非常好的抗銹蝕保護性能。(2)、安全措施a. 一旦發生火災,要首先使用滅火器材,對火災進行滅火,同時要撥打消防隊火災電話。b. 要注意防止火災的擴大。c. 根據火災情況決定機組是否停車處理。二、 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罐區著火(爆炸)事故應急預處理措施a、事故匯報與報警發生事故后,要及時按照事故報警程序和要求進行事故的匯報和報警工作。報警時要沉著冷靜,吐字清晰,內容清楚。b、疏散人員和搶救中毒、被困人員。c、發生事故后在崗人員的處理白班班長(或車間值班人員)馬上組織能出動的所有人員在迅速做好自我防護后(佩戴空氣呼吸器)到出事地點進行相關處理:成立臨時搶險小組;首先在安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
18、出現受傷和被困的人員進行脫離現場的緊急救護;切斷甲醇泄漏源,用氮氣稀釋泄漏點,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d、若不能切斷泄漏源,判定事故罐部位后迅速啟動泡沫滅火系統及對應罐的閥門(必要時在對相鄰罐也進行泡沫隔離保護)并檢查并關閉事故罐與相鄰罐的連通閥門,組織崗位人員進行相關流程的變更,轉移事故罐體內部的甲醇,減少外漏量。主要是切斷進料源,停止輸出作業,避免和延緩罐體因升溫發生爆炸和防止火勢蔓延而進一步擴大事態。e、現場確不具備救人和開關閥門的安全條件則放棄(由車間管理人員加快向消防部門請求支援)。f、控制消防水炮,對著火罐本身及周圍相鄰罐體進行降溫,并隨時報告進展情況。g、若著火罐有爆炸的可能出現,所
19、有的人員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有專業消防人員對火情進行適當的控制;對于因爆炸而著火的罐,其救治重點要突出搶救人和對相鄰罐的隔離冷卻。 2、氨的泄露、中毒事故應急預處理措施a、匯報報警。b、疏散人員和搶救中毒、被困人員。c、發生事故后在崗人員的處理:白班班長(或車間值班人員)馬上組織能出動的所有人員在迅速做好自我防護后(佩戴空氣呼吸器)到出事地點進行相關處理:成立臨時搶險小組;首先在安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出現受傷和被困的人員進行脫離現場的緊急救護。d、如遇著火,切斷氣源最為重要,若不能切斷氣源,決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盡快噴水冷卻火場中的容器;如果是人員皮膚接觸,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
20、量流動清水進行徹底沖洗,或用3%的硼酸溶液沖洗。e、若有灼傷,必須送醫院進行治療。倘是眼睛接觸,要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所需時間至少15分鐘,并立即就醫。f、若呼吸道吸入。這種情況十分危險,應讓吸入者迅速脫離現場,移往空氣新鮮處,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呼吸困難者要及時給氧,對已經停止呼吸的,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經搶救脫險后立即送往醫院治療。g、儲存時一定要有防火防爆的技術措施,并配備相應品種和相當數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用槽車運輸灌裝時要適量,不可超量超壓。運輸按規定路線行駛,中途不得滯留停頓。h、對有氨的各種裝置,包括容器和管道等,要嚴加密閉,
21、要具備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條件,還要加強檢查、定期維修;一旦發生氨泄漏,應迅速將污染區人員撤離至上風處,并切斷一切火源,實行警戒隔離直至氣體散盡。i、應急處理人員必須佩戴正壓自給式氧氣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能完全隔離的化學防護服。切斷氣源,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進行中和、稀釋、溶解,并加強通風,或強力抽排至室外。也可以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 。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氨儲罐最好設稀酸噴灑(霧)設施。 3、硫化氫泄漏a、事故報警。b、疏散人群,搶救中毒、被困人員。c、首先切斷硫化氫泄漏源,用氮氣稀釋泄漏點,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切斷硫化氫
22、泄漏源時,人員要配戴好防毒面具,防止中毒;若不能切斷泄漏源,要進行緊急停車。 4、煤氣泄漏a、事故報警。b、疏散人群,搶救中毒、被困人員。c、首先切斷煤氣泄漏源,用氮氣稀釋泄漏點,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切斷煤氣泄漏源時,人員要配戴好防毒面具,防止中毒;若不能切斷泄漏源,要進行緊急停車。 5、氫氣泄漏a、事故報警。b、疏散人群,搶救被困人員。c、首先要在保證系統正壓的情況下切斷氫氣泄漏源,用氮氣和霧狀水稀釋泄漏點,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如果不能切斷泄漏源,則應關閉進料,停車處理。同時向系統內通入氮氣進行置換,保證系統正壓。d、如果氫氣燃燒,禁止直接切氣滅火。應該向系統內通入氮氣進行置換,保證系統正壓
23、,直至火焰熄滅。 6、著火爆炸事故a、事故報警。b、疏散人群,搶救受傷、被困人員。c、首先要在確保系統不會再發生爆炸的前提下,迅速切斷泄漏源或停止系統進氣,做系統停車處理。d、通過放空管線進行卸壓處理,同時向系統通入氮氣,置換可燃氣體直至火焰熄滅。e、如果泄漏介質為有毒品,在進行救援時,要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f、如果著火爆炸的為液體,應及時向事故地點噴灑霧狀水或泡沫,防止事態擴大。g、如果事故有再次發生爆炸的危險,應及時撤離。第三章 車間應急處置機構和程序一、車間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構成及職責(一)、指揮機構組成合成車間根據實際情況成立 “合成車間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主要由合成車間管理人員
24、和各化工班組成員組成。組 長:劉春濤(15809445700)副組長:張智龍 (15293311750)成 員:王濤 (15095519163)史玉軍(13993335550)唐志武(15825855315)郭衍宇(15809332299)呂永剛(1524932384)趙橋(13689467911)(二)、職責與分工1、事故應急援救指揮領導小組職責(1) 負責合成車間事故預案的制定和修訂。(2) 組織成立合成車間事故處理救援隊伍,并根據救援預案組織事故預防演練。(3) 檢查、督促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落實情況和應急處理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4) 發生重大煤氣、甲醇、硫化氫、液氨泄漏事故時,組織指揮
25、處理事故。做好事故報警、區況通報及協調與外單位的救援行動。(5) 組織事故調查、總結處理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盡快組織恢復正常生產。2、人員職責與分工(1) 組 長:劉春濤(車間主任) 負責組織人員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審查。 負責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落實和檢查工作。 事故發生時,負責組織制定科學、可行的處理方案。并做好事故的指揮處理工作,以及指揮事故的善后工作。(2) 副組長:張智龍(主管安全副主任).具體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和審查工作。.負責救援隊伍的成立和預案的組織演練工作。.負責預案中各項安全預防措施的落實檢查工作。.負責檢查落實預案中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事故發生時,配
26、合組長組織制定科學、可行的處理方案。并配合做好事故的指揮處理工作,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指導檢查工作。.在組長因故不能進行事故指揮時,負責事故的指揮處理工作。(3) 成員的職責與分工.王濤 (凈化工藝副主任)a. 負責凈化工段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審查工作。b. 負責對凈化工段職工進行預案內容的培訓學習工作,以及組織本工段職工進行救援預案的演練工作。c. 負責凈化工段各項安全預防措施的落實檢查工作,以及預案中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d. 凈化工段發生事故時,負責初期的處理指揮、協調、報警匯報工作。e. 發生事故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配合組長、副組長進行事故處理指揮工作。具體負責本車間事故狀態下生產
27、工藝的處理以及事故的善后處理、恢復生產工作。.張智龍(合成工藝副主任)a. 負責合成工段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審查工作。b. 負責對合成工段職工進行預案內容的培訓學習工作,以及組織本工段職工進行救援預案的演練工作。c. 負責合成工段各項安全預防措施的落實檢查工作,以及預案中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d. 合成工段發生事故時,負責初期的處理指揮、協調、報警匯報工作。e. 發生事故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配合組長、副組長進行事故處理指揮工作。具體負責本工段事故狀態下生產工藝的處理以及事故的善后處理、恢復生產工作。. 郭衍宇(合成車間安全員)a. 具體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b. 具體負責救援隊
28、伍的成立和預案的演練工作。c. 具體負責各項安全預防措施的落實、檢查工作。d. 具體負責檢查落實預案中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e. 在事故發生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配合組長、副組長對事故進行指揮處理,并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f. 在事故發生時,負責報警匯報、治安保衛、警戒、疏散、道路管制工作。g. 具體負責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唐治武(凈化技術員)a. 參與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b. 負責凈化工段職工的救援預案培訓學習工作。c. 負責凈化車間各裝置工藝生產隱患的檢查、督促整改工作。d. 發生事故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負責指導凈化工段生產工藝的處理,以及事后的生產恢復工作。.史玉
29、軍(合成技術員) a. 參與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b. 負責合成工段職工的救援預案培訓學習工作。c. 負責合成工段各裝置工藝生產隱患的檢查、督促整改工作。d. 發生事故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負責指導合成工段生產工藝的處理,以及事后的生產恢復工作。.賀輝(壓縮機組技術員) a. 參與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b. 負責氨壓縮機裝置、合成氣壓縮機裝置職工的救援預案培訓學習工作。c. 負責上述各裝置工藝生產隱患的檢查、督促整改工作。d. 發生事故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負責指導上述大型機組裝置的生產工藝的處理,以及事后的生產恢復工作。.呂永剛(設備技術員) a. 參與事故應急救援預
30、案的編制工作。b. 負責檢修人員的救援預案培訓學習工作。c. 負責合成車間各裝置設備隱患的檢查、督促整改工作。d. 發生事故時,參與事故處理方案的制定。負責指揮設備的檢修處理,以及事后的生產恢復工作。.趙橋(合成車間辦事員)a. 具體負責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b. 負責事故發生時物資的及時發放工作,以及事后物資的清理回收工作。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因為各種因素發生爆炸、火災、危化品泄漏、人員中毒或傷亡等重大事故時,以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啟動合成車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領導小組各成員應以最快速度趕到事故現場,在組長、副組長的指揮下,按照職責分工,立即組織人員對事故進行有效處理。各生產班組在生產過程中,一
31、旦發生事故,要及時進行匯報或報警,同時,對事故進行正確的初期處理。當領導小組成員趕到事故現場后,要及時、詳細匯報事故情況,并及時移交事故處理指揮權,并組織本班人員按照領導小組的指揮,對事故進行處理。二、事故救援的處理原則和程序事故發生后,應按照緊急報警、事故現場評估和事故救援處理三大步驟進行。本著先搶救人,后救財產;先消除事故源、再控制事故,再處理事故的原則進行事故處理工作。1、事故發生后的報警當事故發生后,要沉著冷靜,不要驚慌,要迅速應用現場的火災報警按鈕或事故現場周圍的固定電話向消防隊、調度室、安環部、車間領導進行報警匯報,爭取救援人員的快速到達。在利用電話進行報警時,一般應簡要清楚地說明
32、以下幾點:(1) 事故發生地點,泄漏或燃燒爆炸的介質名稱等事故基本情況;(2) 人員傷亡情況和事故嚴重程度;(3) 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單位名稱,以及報警電話號碼。報警電話:調度室8001、8002、7789366;消防隊8019、7789337;安環部8015、8018 、7789218。2、事故現場的初步評估和初期處理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情況會變的相當復雜。而指揮小組成員和專業救援人員到場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作為事故的第一發現者和當班班組成員首先要對事故現場進行初步的評估和初期的處理。評估要從安全救援、了解情況的角度出發,初期處理要以控制事故擴大,消除事故根源為目的。(1) 評估內容包
33、括:.確定人員的傷亡情況和周圍人員的危險程度;.確定事故發生的詳細位置和事故發生的原因;.確定事故的可控程度和可利用的救援器材、物資情況;.初期的處理工作包括:a. 事故現場的人員疏散和搶救;b. 傷亡人員的現場救護;c. 事故源的控制和消除(通過工藝處理);d. 周圍易燃物質的移除和隔離等。3、事故救援處理程序(1) 處理程序.發生事故后,發現者要首先向當班班長或主控人員進行匯報。接到匯報人員(包括現場發現者)要及時向公司消防隊、調度室、安環部、廠、車間領導進行報警匯報。.班長、救援指揮小組成員接到報警后要盡快趕到現場指揮人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合成車間事故救援小組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所有人
34、員必須統一服從領導小組的指揮,事故處理人員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在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情況下,視情況首先切斷事故源,做停車處理。同時疏散周圍人員,對傷亡人員實施搶救。.如果發生危化品泄露,要及時切斷泄漏泄漏介質的來源。如果發生大量泄漏,并且無法控制時,要通過放空管線、或相關容器的連通管線,轉移泄漏介質,減少對事故現場周圍的污染和影響,防止發生更大的事故。.如果事故態勢控制不住,應及時請求公司、集團公司以及社會力量進行救援工作。.在事故態勢被控制住之后,要利用配備的救援設施對事故進行進一步的處理。直至事故完全徹底處理。.事故處理結束后,組織好恢復生產、事故調查和總結經驗教訓。(二) 應急處置方案1
35、、進行事故救援時,救援人員必須正確佩帶齊全個體防護用品。不得盲目進行救護作業。2、救護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安全的救援工作。3、發生事故后一定要堅持先救人的原則。及時疏散、搶救傷亡人員到安全區域。對于有毒介質發生泄漏時,要及時通知下風口的人員進行撤離。如工作需要不能離開,要戴好防護器材,做好安全防護后才能堅守崗位。4、在高濃度有毒介質區域處理事故或搶救人員時,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應使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5、使用各種防護器材要首先進行檢查,特別是檢查呼吸器的氣瓶壓力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待檢查一切正常后方可使用。6、進入泄漏區搶險時要2人以上進入現場,嚴禁
36、1人進入,防止發生意外。7、如發生爆炸火災事故,或者在事故態勢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準進入事故現場進行救援工作。8、在事故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時,特別是有可能發生爆炸事故時,要及時撤離事故現場至安全區域,嚴禁此時進入事故現場進行救援工作。(三)應急處置方案的演練和修訂要加強對崗位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組織本單位人員了解事故救援預案的相關內容,熟悉事故狀態下報警、疏散、救護、事故處理的基本原則和相關知識。從實際出發,定期組織理論與實際操作考試,定期組織安全防護器材的正確使用考核。每年至少組織兩次事故救援演練,每年對應急處置方案修訂一次,使每個職工都能夠熟練掌握事故處理技能與自我救護。第四章 車間生產
37、事故應急處置方案(一)、液氨儲罐爆炸事故處置方案第一步:事故匯報:發生事故后,當班的班長(包括安全員、副班長)要在組織人員進行前期處理的同時還必須馬上了解事故初步情況并向車間、調度室和公司有關部門匯報、報警;匯報內容為發生事故的種類、發生時間和準確地點、有無人員傷亡或被困情況發生等并將情況向車間所有崗位人員報告。 第二步:發生事故后在崗人員的處理:白班班長(或車間值班人員)馬上組織能出動的所有人員在迅速做好自我防護后到出事地點進行相關處理:成立臨時搶險小組;首先在安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出現受傷和被困的人員進行脫離現場的緊急救護;切斷氨泄漏源,避免和延緩罐體因升溫發生爆炸和防止火勢蔓延而進一步擴
38、大事態;現場確不具備救人和開關閥門的安全條件則放棄(由車間管理人員加快向消防部門請求支援)。第三步:控制消防水,對泄漏罐本身泄漏點及周圍泄漏源進行吸收,并隨時報告進展情況。其它情況:若著火罐有爆炸的可能出現,所有的人員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由專業消防人員對火情進行適當的控制;對于因爆炸而著火的罐,其救治重點要突出搶救人。(二)、氨的中毒、泄露預防處置方案第一步:事故匯報:發生事故后,當班的班長(包括安全員、副班長)要在組織人員進行前期處理的同時還必須馬上了解事故初步情況并向車間、調度室和公司有關部門匯報、報警;匯報內容為發生事故的種類、發生時間和準確地點、有無人員傷亡或被困情況發生等并將情況向
39、車間所有崗位人員報告。 第二步:發生事故后在崗人員的處理:白班班長(或車間值班人員)馬上組織能出動的所有人員在迅速做好自我防護后(佩戴空氣呼吸器)到出事地點進行相關處理:成立臨時搶險小組;首先在安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出現受傷和被困的人員進行脫離現場的緊急救護;如在巡檢過程中,發現氨罐泄漏,應立即通知班長,班長與車間值班領導聯系并趕赴現場。車間值班領導趕赴現場后,應首先根據風向,指派人員戴好防護用具,用大量消防水順風向沖洗泄漏出來的液氨,然后派人穿戴完好的防護用具觀察泄漏點的泄漏部位。如泄漏點在罐體的根部閥后,即可安排人切斷根部閥及泄漏部位與其它系統相關聯閥門,通知檢修;如泄漏點在罐體根部閥前,
40、應立即派人切斷該罐與其它系統的聯接。視情況適當開啟相聯之閥門,將罐中液氨盡量向可儲存的容器轉移,并盡量將液氨罐壓力泄至今可能低。必要時提前預制好法蘭帶壓堵漏的卡具以備突發搶修時處理;如液氨、氣氨管線泄漏,正常情況下,液氨、氣氨管線的巡檢分區域由操作工進行,每小時一次,如遇天氣或操作異常,應增加巡檢頻次。巡檢人員發現泄漏后,應立即通知班長,班長趕赴現場后,首先根據風向,指派專人佩戴必要防護用具用大量消防水順風向沖洗泄漏液氨,然后安排操作工切斷泄漏管線上距離泄漏點最近且方便操作之前后閥門,通知檢修人員搶修漏點;如遇著火,切斷氣源最為重要;若不能切斷氣源,決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盡快噴水冷卻火場
41、中的容器;如果是人員皮膚接觸,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進行徹底沖洗,或用3%的硼酸溶液沖洗。若有灼傷,必須送醫院進行治療。倘是眼睛接觸,要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所需時間至少15分鐘,并立即就醫。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呼吸道吸入。這種情況十分危險,應讓吸入者迅速脫離現場,移往空氣新鮮處,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呼吸困難者要及時給氧,對已經停止呼吸的,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經搶救脫險后立即送往醫院治療;儲存時一定要有防火防爆的技術措施,并配備相應品種和相當數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用槽車和液氨槽儲存時要適量,不可超量超壓。對有氨的各種裝置,包括容器
42、和管道等,要嚴加密閉,要具備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條件,還要加強檢查、定期維修;一旦發生氨泄漏,應迅速將污染區人員撤離至上風處,并切斷一切火源,實行警戒隔離直至氣體散盡。應急處理人員必須佩戴正壓自給式氧氣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能完全隔離的化學防護服。切斷氣源,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進行中和、稀釋、溶解,并加強通風,或強力抽排至室外。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氨儲罐最好設水(稀酸)噴灑(霧)設施。(三)、甲醇泄漏事故應急預處理措施 1、少量甲醇泄露甲醇裝車過程中,如果發生少量甲醇泄露,及時消除泄漏點,當班崗位人員應該立即用沙土或消防水進行掩蓋或稀釋處理
43、,然后對掩蓋(或稀釋)后的甲醇清理至安全地帶。 2、大量甲醇泄漏如果發生大量甲醇泄漏事故,當班班長應該馬上組織當班人員,成立臨時搶險小組,在迅速做好自我防護后(佩戴空氣呼吸器),快速對漏點進行處理:根據現場情況,盡量及時切斷甲醇泄露源。如果不能切斷;要根據泄露部位情況進行如下處理:a、如果不是罐體泄露,應立即停甲醇輸送泵,切斷罐體的甲醇進口閥門,同時將管道內殘存的甲醇利用導淋排放到地下槽內,同時注意地下槽的液位,液位高時要及時啟動地下槽泵,將槽內的甲醇輸送到指定的罐體內部。b、如果是罐體某個部位發生泄漏,除了按照第1項步驟進行處理外,還應該及時打開罐體之間的連通閥,把泄漏罐體內的甲醇倒運到安全
44、罐體內部,當兩個罐體內的液位平衡后,關閉連通閥,打開罐體導淋閥,將罐體內部剩余的甲醇排放到地下槽內部,并用地下槽泵轉運到安全的罐體內部。c、到外部的甲醇,要及時用消防水進行稀釋,防止產生高濃度的甲醇蒸汽,避免釀成火災事故和中毒事故。稀釋后的甲醇通過雨水管線排放到污水處理場。d、泄漏事故處理后,要及時向泄漏的罐體內部充氮氣進行置換,并立即組織檢修工作。(四)、液化氣泄漏應急處置卸車發生泄漏后,要停在安全區域,并立即向“119”報警,劃定警戒區,控制火種和無關人員進入,參加搶救人員要穿防靜電服和鞋,(無防靜電服時用水將化纖衣服淋濕),用消防水將漏出的氣體驅散,防止聚集。 1、消除所有火種立即在警戒
45、區內停電、停火,滅絕一切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進入危險區前用水槍將地面噴濕,以防止摩擦、撞擊產生火花,作業時設備應確保接地。 2、控制泄漏源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或翻轉容器,避免液體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隨后用高標號速凍水泥覆蓋法暫時封堵。 3、現場監測隨時用可燃氣體檢測儀監視檢測警戒區內的氣體濃度,人員隨時做好撤離準備。 4、卸車發生火災后,建立警戒區在指定范圍內實行全面戒嚴。劃出警戒線,設立明顯標志,以各種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區內和周邊人員迅速撤離,禁止一切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用霧狀水隔離冷卻,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滅火機滅火。人要站在上風向。消防車要從上
46、風向進入,并要在安全區域停車。嚴禁進入泄漏區域,防止消防車發動機熱源引燃、爆炸。發生小火時可將火源撲滅;發生大火時,防止燒壞設備,引起更大火災,用冷卻水噴射著火源周圍,不宜將火撲滅,讓容器內的物料燒完為止,防止將火撲滅后,丙烯氣體擴散遇明火引起爆炸。 5、中毒急救卸車時,發現有人中毒時,迅速將病人轉離中毒現場,轉移到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一般可較快清醒。如呼吸、心臟停止跳動,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直至送達醫院搶救治療。(五) 、工藝氣泄露事故處置方案 1、消除所有火種立即在警戒區內停電、停火,滅絕一切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進入危險區前用水槍將地面噴濕,以防止摩擦、撞擊產生火
47、花,作業時設備應確保接地。 2、控制泄漏源迅速檢查泄漏口大小,如果是輕微泄露那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避免工繼續漏出。如泄漏口較大那么需做切氣或是緊急停車處理。 3、現場監測隨時用可燃氣體檢測儀監視檢測警戒區內的氣體濃度,人員隨時做好撤離準備。 4、現場管理 現場操作人員因盡量避免進入現場,如需進入現場必須佩帶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儀,且兩人以上前后通行,并時刻注意報警儀的報警值,如報警值高時應立即撤離泄露區域,再進入必須佩帶空氣呼吸器。 5、卸車發生火災后,建立警戒區在指定范圍內實行全面戒嚴。劃出警戒線,設立明顯標志,以各種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區內和周邊人員迅速撤離,禁止一切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用霧狀水隔離冷卻,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滅火機滅火。人要站在上風向。消防車要從上風向進入,并要在安全區域停車。嚴禁進入泄漏區域,防止消防車發動機熱源引燃、爆炸。發生小火時可將火源撲滅;發生大火時,防止燒壞設備,引起更大火災,用冷卻水噴射著火源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