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目 錄1. 總 則11.1編制目的11.2編制依據11.3適用范圍21.4應急預案體系31.5工作原則32. 公司基本情況32.1公司概況32.2公司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4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113.1環境風險源識別113.2危險、有害性分析114.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134.1建立應急組織體系134.2 組織機構組成及職責13指揮機構134.2.2指揮機構的職責14指揮部成員職責15現場指揮與救援專業小組的組成及職責165. 預防與預警175.1環境風險源監控175.2預警行動:預警狀態分為三級175.3報警、通訊聯絡方式186. 信息報告與通報196.1突發
2、環境事件要第一時間報告環保部門,撥打電話 “12369”196.2事故報告基本要求與內容196.1.1 火災報警基本內容196.1.2 內部報告基本內容196.1.3 政府部門報告基本內容197.2應急措施7. 應急響應與措施197.1分級響應機制19217.3應急監測337.4應急終止337.5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348. 后期處置348.1善后處置348.2保險349. 應急培訓與演練349.1培訓349.2演練3510. 獎懲3611. 保障措施3611.1經費及其他保障3611.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3611.3應急隊伍保障3611.4通訊與信息保障措施3611.5醫療急救保障3712. 預
3、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3712.1預案評審3712.2預案備案3712.3預案發布與發放3712.4應急預案的修訂3712.5.應急預案實施38附 件39附件一:應急救援指揮組織機構39附件二:應急救援指揮組織與聯系電話40附件三: 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及義務消防隊員名單41附件四:企業逃生示意圖43附件五:應急響應行動程序44附件六:消防設施45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 總 則1.1編制目的為積極應對公司突發環境事件,規范公司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和防范突發環境事件能力。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按照預定方案有條不紊地組織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低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保障
4、公眾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1.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危險物質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劇毒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8部門公告2003第2號);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腐蝕性鑒別(GB 5085.1)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急性毒性初篩(GB 5085.2)危險廢物
5、鑒別標準 浸出毒性鑒別(GB 5085.3)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易燃性鑒別(GB 5085.4)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反應性鑒別(GB 5085.5)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毒性物質含量鑒別(GB 5085.6)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GB 5085.7)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 298)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惡臭污
6、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吳江梅堰三友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在危險化學品使用、儲存業等過程中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1.4應急預案體系本應急預案由總則、公司基本情況、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信息報告與通報、應急響應與措施、后期處置、應急培訓與演練、獎懲、保障
7、措施、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應急預案實施、附錄組成。1.5工作原則應急救援工作實行“統一指揮、分工負責、企業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確保人身安全和健康,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組織實施環境應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則為:集中管理、統一指揮、規范運行、標準操作、快速反應、救援高效。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指揮以部門為主,有關職能部門和專業業務人員參與。發生事故的部門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2. 公司基本情況2.1公司概況吳江梅堰三友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在,企業性質: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畢紅芬,法人代碼:722211029,詳細地址:江
8、蘇省吳江市平望鎮梅堰雙橋村,郵政編碼:215225。成立于1993年3月。公司注冊資本1080萬元。公司經營范圍:直接混紡染料、染料中間體、染料助劑、D-色氨酸等醫藥中間體。公司位于吳江市中部的平望鎮西,東經120、北緯31;東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興30公里,北距蘇州75公里;沿頔塘河,與運河相連;經松桃公路、318國道與吳江市南北干線、227省道、滬蘇浙晥高速、蘇嘉杭高速連接。公司緊急逃生疏散線路圖,見附錄。公司地形、地貌、地質屬江蘇省蘇南地層南區。所在地為廣闊的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層條件比較均勻,地平標高3.4米。平望地域湖蕩眾多,地勢平坦,“一望比平”(“平望”名稱
9、的由來),屬典型的江南水鄉,整個平望鎮水域面積占全鎮總面積的36%,地貌屬新世紀湖泊相沉平原。2.2公司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2.2.1公司使用、儲存物料的基本情況公司物料的特性參數見表2-1儲存容量及平均貯存量,見表2-2表2-1:公司主要物料的特性參數序號化學名稱相對密度沸點()閃點()飽和蒸氣壓(kPa)爆炸極限(V%)燃燒性毒性水溶性水氣1亞硝酸鈉2.168-320-不燃有毒溶2鹽 酸1.21.26108.6/20%-30.66KPa-不燃有毒溶3苯 胺1.02173.22184.470.02.00KPa1.3%-11.0%可燃有毒微溶4丙烯腈0.80601.8377.3-5.013.33
10、KPa3.05%-17.0%易燃有毒微溶5一氯丙酮1.163.2120.07.01.33KPa-易燃有毒溶6乙 醇0.791.5978.312.05.33KPa3.3%-19.0%易燃有毒溶表2-2:公司倉儲容量與實際倉儲量序號化學名稱倉儲容量(m3)實際倉儲量(噸)備 注1亞硝酸鈉50252鹽 酸50253苯 胺200504丙烯腈200455一氯丙酮桶裝倉庫8.66乙 醇20040表2-3 物質危險性標準LD50(大鼠經口)/(mg/kg)LD50(大鼠經皮)/(mg/kg)LC50(小鼠吸入,4h)/(mg/l)有毒 物質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D500.53
11、25LD5020050LD504000.5LD502易燃物質1可燃氣體:在常壓下以氣態存在并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點(常壓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質2易燃液體:閃點低于21,沸點高于20的物質3可燃液體:閃點低于55,壓力下保持液態,在實際操作條件下(如高溫高壓)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質爆炸性物質在火焰影響下可以爆炸,或者對沖擊、摩擦比硝基苯更為敏感的物質根據上表2-3,判定公司儲存的表2-1所列物料為有毒類物質,其中:乙醇、丙烯腈、一氯丙酮 為易燃液體, 苯胺 為可燃液體。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物質的危險特性及數量。對比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儲存場所危險物質的臨界
12、量見表2-4。表2-4 危險物質的臨界量序號物質品名稱生產場所臨界量(t)儲存場所臨界量(t)廠內實際最大量(t)1亞硝酸鈉-500402鹽 酸-50303苯 胺-500804丙烯腈-50805一氯丙酮-50146乙 醇-50060根據上表確定 丙烯腈儲存場所 為重大危險源。公司生產工藝流程.直接混紡黃D-3RNL.直接混紡D-RS.直接混紡紅玉D-BLL:.直接混紡藏青D-R直接混紡大紅D-GLN.氰乙基苯胺.喹哪啶.靛紅.D-色氨酸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1)、大氣污染物公司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主要為鍋爐廢氣,產生SO2、煙塵廢氣,經水膜除塵器脫硫除塵后排放(排氣高度為35米);其次為儲罐大呼吸
13、、小呼吸、及裝卸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廢氣,儲罐內采用內浮頂儲存物料,儲罐外采用隔熱膠涂料減少無組織廢氣的排放。(2)、水污染物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主要壓濾廢水、清洗廢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經企業廢水處理站采用“物化+生化+物化”工藝處理均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4一級標準后排入公司北側的頔塘運河。(3)、固體廢物公司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水處理污泥、含油廢物和生活垃圾,其中水處理污泥和含油廢物為危險廢物,編號為HW12,委托吳江市太湖工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處置,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清運。(4)、噪聲公司噪聲主要來自真空泵和空壓機。設備源強約80dB(A)左右。設備進行隔
14、聲處理或距離衰減后,相應廠界噪聲聲級可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類、類標準的要求。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確定根據環境風險評價級別劃分標準判定表(表2-5),依據物質危險性、重大危險源、環境敏感地區的辨識結果,公司環境風險評價等級定為一級。表2-5 環境風險評價級別劃分表項 目劇毒危險性物 質一般毒性危險物質可燃、易燃危險性物質爆炸危險性物 質重大危險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險源二二二二環境敏感地區一一一一環境保護目標表2-6 環境風險范圍內的環境保護目標環境要素環境保護對象名稱規模方位距離(m)環境功能空氣環境三官橋村150人東南260二類三官橋村400人南300水環境頔塘運河-北側5類聲環境三官橋村1
15、50人東南260二類三官橋村400人南300廢水預處理設施1、處理能力現有廢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為300噸/日,并設有900 m3的調節池及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的初期雨水再進入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放,廢水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滿足要求。建有600m3 事故應急池,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用于收集事故狀態的廢水。2工藝流程現有廢水預處理設施的處理工藝流程見圖2-3。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3.1環境風險源識別根據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規定,確定下述區域重大危險目標:1) 丙烯腈儲存儲罐2) 乙醇儲存儲罐3) 苯胺儲存儲罐4) 一氯丙酮專用倉庫5) 鹽酸儲罐6) 亞硝酸
16、鈉倉庫7) 使用上述危險品化學品車間、工段。3.2危險、有害性分析主要危險、有害性分析:生產過程中、儲罐區裝卸料、管道軟管的連接在作業過程中未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往往造成危險、有害因素的存在。易燃液體所造成的最大危害是燃燒和爆炸,存在以下危險、有害因素:(1)易燃液體在管道輸送過程中的流速若過快,產生靜電,靜電放電火花遇易燃液體會發生火災、爆炸事故。(2)易燃液體在卸車過程中存在著對作業人員毒害和火災、爆炸的潛在危險性。(3)易燃液體貯罐區的電氣設備、設施的主要危險是觸電事故和超負荷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4)罐區排放系統(地溝)、地面若有易燃液體殘液等易燃易爆物質,存在著火災、爆炸的危險性。
17、(5)臺風等不僅對易燃液體貯罐區的設備、設施會造成破壞,還會引發二次事故。(6)易燃液體罐區存在著雷擊的可能性。(7)夏季高溫期間如防護措施不力或冷卻降溫系統發生故障,易引發易燃液體貯罐的火災、爆炸。(8)罐區位于運河邊,貯罐基礎若發生嚴重下降,尤其是不均勻下降,將帶來重大的事故隱患。(9)貯罐附件,如安全閥失靈、阻火器堵塞、排污孔堵塞、泄漏、壓力表、液位計等不密封都會給易燃液體的安全貯存帶來嚴重威脅,造成大量泄漏甚至爆炸事故。(10)易燃液體循環泵、輸送泵是操作頻繁,容易跑、冒、滴、漏的地方,若通風不良,電氣設備不符合防爆要求,會發生火災、爆炸事故。裝置風險特征見表3-1。表3-1 裝置風險
18、特征風險類型危害原因簡析泄 漏污染大氣引起池火災引起爆炸地震、雷擊等不可預見因素管道設備損壞、腐蝕,閥門松動等操作失誤火災爆炸財產損失人員傷亡污染環境沖擊波破壞作用儲存物質泄漏存在機械、高溫、電氣、化學火源3.2.2相關公用工程危險性識別供配電系統故障,主要包括變壓器爆炸著火、油開關短路和電纜著火等引發火災爆炸事故;腐蝕造成事故;管線作業不當時,可能導致泄漏事故;明火維修作業時引發火災爆炸事故;控制系統發生故障時,產生嚴重的后果。3.2.3危險識別結果根據以上使用、儲存物質的火災爆炸及毒性、物質的危險性類別、重大危險源識別、主要危險有害性分析和相關公用工程危險性識別,本項目的危險識別結果如表3
19、-2所示。表3-2 危險識別結果序號風險類別評價內容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爆炸化學品儲罐爆炸事故對周圍環境的影響2火災化學品儲罐火災輻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化學品泄漏化學品儲罐化學品進入大氣環境,對環境的影響4生產事故廢水泄漏廢水進入運河,對環境的影響5設備事故鍋爐煙塵超標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一旦發生風險事故,應立即采取應對措施,阻斷危險物源,防止次生事故。出現重大危險情況,應對人員緊急疏散。4.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4.1建立應急組織體系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總經理潘培華、分管副總經理潘培方及各部門負責人員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安全管理部、夜間由各部門主管輪流值班),負責日常
20、應急管理事務與協調。發生重大事故時,由指揮領導小組組織處置,由總經理任總指揮,由分管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組織和指揮。注:如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不在時,由生產部經理/副經理或安全管理部經理/總值班人員/當班調度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指揮。4.2 組織機構組成及職責指揮機構一級指揮(總指揮) 總經理 保障體系:梅堰衛生院值班電話 63681427醫療急救120公司值班電話63687088駕駛員,傅緒武電話相關聯絡電話: 廠辦63683758環保部63686088財務部63681592能源部63688526安保部63688527安技防火部63688061設備部63688526采購部
21、63687088倉庫63688061市環保局12369鎮安監辦63661761國家化學事故應急電話0532-838890904.2.2指揮機構的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當地政府、上級有關部門關于環境安全的方針、政策及規定;(2)組織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3)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4)負責應急防范設施(備)(如堵漏器材、環境應急池、應急監測儀器、防護器材、救援器材和應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設;以及應急救援物資,特別是處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學品物資(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儲備;(5)檢查、督促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督促、協助有關部門及時消除有
22、毒有害物質的跑、冒、滴、漏;(6)負責組織預案的審批與更新(企業應急指揮部負責審定企業內部各級應急預案);(7)負責組織外部評審;(8)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9)確定現場指揮人員;(10)協調事件現場有關工作;(11)負責應急隊伍的調動和資源配置;(12)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上報及可能受影響區域的通報工作;(13)負責應急狀態下請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決策;(14)接受上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指令和調動,協助事件的處理;配合有關部門對環境進行修復、事件調查、經驗教訓總結; (15)負責保護事件現場及相關數據;(16)有計劃地組織實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的培訓,根據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向周邊企業、村落提
23、供本單位有關危險物質特性、救援知識等宣傳材料。指揮部成員職責1)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公司的應急救援工作;2)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時行使總指揮職責;3) 安全管理部經理: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火災撲救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和增援力量的引導4) 質量環保部經理:環境污染事故的處置工作、監測工作;5) 生產運行部經理:負責事故處置時儲運系統作業關、停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應急報警、救援聯系;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6) 工程管理/綜合管理部經理: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
24、的現場指揮和搶險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7) 綜合管理部/質量環保部經理:負責應急值守,及時向總指揮報告事故信息,向政府部門報送事故信息,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和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8) 財務部/市場業務部經理:負責應急救援所需物資采購的資金調用,協助后保障工作。9) 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兼職救援專業隊伍與義務消防隊員為事故應急救援骨干力量,承擔各類事故的救援及處置。4.2.4現場指揮與救援專業小組的組成及職責4.2.4.1現場應急搶險組組長:各車間主管成員:班組長為骨干,由崗位操作
25、人員和其他部門班組人員組成兼職消防隊員。職責:現場指揮實施滅火、防污染搶險,設施、設備搶修、堵漏,突擊轉移危險物品、搶救現場中毒、受傷人員,疏散現場人員,設立安全警戒和事故善后現場清理等。4.2.4.2醫療救護組組長:綜合管理部經理(由總經理助理蔡金坤擔任)成員:由業務部、財務部等行政有關人員組成職責:負責現場醫療急救,聯系/通知醫療機構救援,陪送傷者,聯絡遇難者哐傷者家屬。4.2.4.3治安組組長:安全管理部經理(由副總經理潘培方擔任)成員:由安全管理保安人員、生產、行政部門有關人員組成職責:負責現場治安、交通秩序維護,設置警戒,組織指導疏散、撤離與增援指引向導5. 預防與預警5.1環境風險
26、源監控公司生產作業采用SCADA控制系統進行自動控制,整個裝置采用PLC系統對儲運過程進行監控和自動控制。各操作參數報警、越限聯鎖及機泵、閥門等聯鎖主要通過SCADA控制。配套遠程控制系統,一旦發生事故,應立即通過遠程控制系統,切斷泄漏源預計時間為90s。公司配備可燃氣體報警,當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爆炸下限時,便發出聲光信號報警,以提示盡快進行排險處理。公司有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配備完善消防系統,設有固定泡沫滅火系統及冷卻水噴淋系統。各重點部位罐區設備設置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和設置完善的報警聯鎖系統、以及水消防系統和ABC類干粉滅火器等。5.2預警行動:預警狀態分為三級一級預警一級預警為已發
27、生火災爆炸和大面積泄漏事故,泄漏已流入水域或擴散到周邊社區、企業;造成的泄漏公司已無能力進行控制,以及恐怖襲擊已發生的事故或事件。二級預警二級預警為已發生火災和泄漏,在及短時間內可處置控制,未對周邊企業、社區產生影響的事故以及獲悉恐怖襲擊事件即將發生信息時。三級預警1) 設備、設施嚴重故障,將會導致泄漏、火災爆炸等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2) 現場發現存在泄漏或火災跡象的;3) 可燃氣體檢測系統發出警報;4) 遇雷雨、強臺風、極端高溫、汛澇等惡劣氣候;5) 接到恐怖襲擊恐嚇電話或政府發面預防恐怖襲擊通知時;6) 其他異常現象。預警方式預警方式依據初步判斷的預警級別,采用以下報告程序:.1一級預警現
28、場人員報告值班調度,調度核實情況后立即報告公司,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組織啟動預案,依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通知相關機構協助應急救援。.2二級預警現場人員或調度向安全或環保部門報告,由安全或環保部門負責上報事故情況,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宣布啟動預案。.3三級預警現場人員立即報告部門負責人和值班調度并通知安全或環保部門,部門負責人或調度視現場情況組織現場處置,安全或環保部門視情況協調相關部門進行現場處置,落實巡查、監控措施;如隱患未消除,應通知相關應急部門、人員作好應急準備。.4以上預警信息報告通知,遇非工作日時,通知值班調度和總值班人員,并及時報告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和有關人員。5.3報警、通訊聯絡方式內部信
29、息報告與通知1) 安監人員為24小時值班,一旦發生事故,通過內、外線電話與有關應急救援部門、人員聯系;2) 公司有關應急指揮成員的手機實行24小時開機,發生緊急情況時通過手機聯系、傳達有關應急信息和命令;3) 自動報警裝置:發生泄漏時可在安監值班室自動聲光報警;4) 人工報警:轄區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或泄漏時,可通過現場火災報警按鈕或呼叫、內線電話報警;5) 事故信息通報:發現事故信息人員向調度或部門負責人報告,接報人向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報告、通知安全、環保部門,指揮現場處置,總經理或安全、環保部門經理視事故程度、應急等級發出應急救援指令,提出應急響應建議措施,啟動相應應急預案。6. 信息報告與通報
30、發生火災、爆炸、中毒、重大傷亡事故和重(特)大環境污染和人員傷害等事故,在第一時間,按事故類別向公安消防、安監所等部門報告,其他政府部門的信息上報,由總指揮或指令有關人員立即通過電話或派員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通報事故情況。6.1突發環境事件要第一時間報告環保部門,撥打電話 “12369”6.2事故報告基本要求與內容6.1.1 火災報警基本內容1)單位名稱、地址; 2)火災發生地點、燃燒物質與面積;3)有無人員傷亡與被困人員;4)報警人姓名與聯系電話,待接警人掛電話后才擱電話;5)報警時應使用普通話。6.1.2 內部報告基本內容1)事故地點、時間以及設備設施;2)事故類型:火災爆炸、中毒、泄漏等
31、;3)有無人員傷亡與被困人員;4)已采取的應急措施;6.1.3 政府部門報告基本內容1)單位名稱、事故發生時間、裝置、設備;2)事故類型:火災爆炸、中毒、泄漏等,3)事故傷亡情況、嚴重程度,有無被困人員;4)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和將要采取的措施;5)事故可能的原因和影響范圍;6)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具體聯系電話及外部通報傳遞程序見附錄。7. 應急響應與措施7.1分級響應機制按照事故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及應急響應所需資源,將事故應急響應分為一級應急狀態(重、特大事故),二級應急狀態(較大事故),三級應急狀態(一般或輕微事故或事件)。7.1.1一級響應(全體應急預案).1一級應急狀態1) 重、
3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與儲罐區一般火災事故;2) 多人傷亡、中毒和觸電事故;3) 發生1000公斤以上液體石油化工品泄漏事故;4) 石油化學品污染水域或嚴重污染土壤事故;5) 遇戰爭、地震或嚴重汛澇、決堤自然災害時;6) 發生恐怖襲擊或報案事件及獲悉三級恐怖襲擊信息時;7) 其他事故發生后,后果有可能繼續擴大的;8) 遇需要全體人員疏散撤離和影響周邊社區或企業的事故或事件。.2一級應急響應指揮:1) 一級應急響應指揮由公司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總指揮執行;2) 總指揮不在時,依序由副總指揮、生產部經理/副經理、安全部經理、環保部經理、當班調度執行;3) 總指揮到位后向總指揮移交指揮,視現場情況,總指揮可
33、指令授權應急指揮小組某成員行使總指揮職權;4) 遇政府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時,移交政府指揮部人員指揮,火災時在公安消防部門到場后移交消防部門指揮,并介紹事故情況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配合協助應急指揮與處置。7.1.2二級響應(現場應急)7.1.2.1二級應急狀態1) 儲罐區以外場所小面積初期火災事故;2) 個別人員傷亡、中毒和觸電事故;3) 5001000公斤液體石油化工品泄漏事故;4) 接臺風預警或遇突發性惡劣氣候時;5) 獲悉二級恐怖襲擊信息時;6) 遇需局部人員撤離的事件。.2二級應急響應指揮二級應急指揮由現場指揮組成員執行,依序由生產部經理/副經理、安全部經理、環保部經理執行,非工作日期間
34、由調度或綜治辦人員執行。7.1.3三級響應1) 小型火警;2) 可能發生小范圍或有少量化學危險品泄漏事件;3) 人員輕微傷害事件;4) 一般保安事件。三級應急指揮由值班調度指揮,初期的指揮由班長/安全員,或現場在場最高職務人員組織指揮應急處置。7.2應急措施7.2.1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措施.1 儲罐區火災、爆炸應急處置1)各作業崗位停止作業,關閉相關的機泵、電源,相臨貫通的儲罐或管道工藝閥門,轉移現場可燃或易燃物品;2)就近人員立即搶救或搜尋可能的受傷、被困人員;2)發現者向總經理報告,總經理接報后立即向公安消防隊報警,并向公司應急指揮報告;3) 現場人員立即開啟著火罐手動泡沫發生器閥與事故
35、罐及周邊下風向臨近罐手動噴淋閥(注:如儲罐爆炸時,事故罐噴淋閥視情關閉);4) 動力班立即啟動冷卻水泵和泡沫供水泵,啟動操作泡沫系統相應電動閥門和噴淋系統閥門,對儲罐實施泡沫滅火和噴淋冷卻;5)防火堤內如遇有流淌火時,視情組織人員就近在泡沫消火栓處敷設1-2支泡沫槍噴射泡沫撲救;6)檢查事故罐區污、雨排水閥和閘,確認處于關閉狀態(視堤內污水與消防水情況及時開啟污水閥排至污水池);7)檢查封堵防火堤的泄漏孔洞,用砂土封堵,防止污水與受污染消防水外溢;8)如著火罐泡沫產生器和噴淋被損壞時: 組織敷設水槍對著火罐射水冷卻(冷卻力量:儲罐的每周長10米配一支水槍),等待消防隊增援; 視情組織架設1-3
36、臺移動泡沫炮,連接泡沫消火栓向著火罐噴射泡沫滅火。 9)遇有物料泄漏時,視不同物料性質,及時組織人員用圍油或化學吸液棉、沙土圍堵或引至安全場所和容器;10)公安消防隊到場后,由消防指揮員指揮火災撲救,公司搶險人員協同撲救;11)遇著火罐離臨近周邊企業較近,有可能影響周邊企業時及時通報周邊企業,告知作好相應的防范準備;12)遇火勢無法控制,著火罐有跡象發生爆炸或危及臨近罐爆炸時,及時疏散撤離所有人員。.2車間火災處置1)確認起火地點或位置;2)按報告程序報警;3)就地使用現場與附近滅火器撲救;4)轉移重要物資、資料或易燃、可燃物資,保持消防救援通道暢通;5)如有人在建筑物內時,須在安全的條件下組
37、織搜救或通知消防人員搜救,遇有受傷,應及時搶救傷員;6)火勢較小時,就地使用滅火器材滅火,組織人員集中周邊移動滅火器協同撲救;7)火勢威脅工藝設備、管線和建筑物時,實施冷卻,組織人員操作啟動就近泡沫滅火系統,敷設水帶、泡沫槍,噴射泡沫撲救;8)檢查、關閉現場周邊雨排水閥和閘,打開排污閥;9)遇火勢無法控制,及時疏散撤離所有人員。.3污水處理站火災處置1)停止污水處理作業;2)按報告程序報警;3)關閉污水總閥;4)調集周邊滅火器撲救。.4配電房火災處置1)按報警程序報告;2)切斷電源;3)帶電滅火時,應選用適當的滅火器材、滅火方法,確保滅火時的安全;人體與帶電體之間距離大于0.4米;4)保證切斷
38、電源的安全操作和停電后力求不影響消防設備、設施的用電;5)檢查、撲滅電纜敷設溝串火;6)遇變壓器油流淌時組織人員用沙土圍堵;.5火災處置注意事項:1、滅火搶險時應視現場情況和人員力量、設施,按有利于滅火和控制火勢蔓延,靈活實施具體滅火搶險措施;2、搶險人員應注意作好自身防護,需要時佩戴呼吸防護器具;3、對接近火場的搶險人員應穿著防火隔熱服,注意用噴霧水進行掩護;4、在無把握撲救時注意加強對設備和建筑物的冷卻,控制火勢等待增援;5、在有可能發生對人身重大傷害時,及時撤離現場人員;6、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及時提供燃燒物質特性、儲量、工藝設備等火場情況,服從消防部門的指揮。.6廢水泄漏應急處置1)停止作
39、業,關閉有關機泵、閥門;2)按報告程序報告;3)控制一切火源,在變電所切斷泄漏區域電源;4)派員監測泄漏成份、濃度;劃定警戒區域,疏散無關車輛、人員,控制無關人員進入現場;5)準備消防器材、設備,作好撲救準備;6)檢查污、雨排水閥和閘,確認處于關閉狀態;7)組織人員盛接回收泄漏物,使用堵漏工具、材料控制泄漏或倒罐;8)檢查封堵防火堤孔洞,防止外流;9)泄漏控制后,沖洗清理現場。10)如物料流入河內時: 迅速用圍油纜(或繩)圍攔堵截,控制泄漏源; 投放吸油棉或吸液棉吸附物料; 用劃片泵收吸回收泄漏物; 聯系通知水利部門關閉隨塘河水閘,控制泄漏污染隨水流擴散; 聯系報告環保部門協助處置; 聯系水域
40、附近企業單位,通報情況、告知作好應對準備;.7泄漏處置時注意事項:對各類化學品泄漏的應急處置,應注意根據其化學危險特性,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具體參照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中相應的化學品章節中的第六小節泄漏應急處理的要求進行處置。1、現場應劃定警戒區域,派員警戒阻止無關車輛、人員進入現場;2、使用防爆搶險、回收設備、器具,進入現場人員需穿著防靜電防護服、鞋,釋放人體靜電;3、切斷泄漏氣體波及場所內電源,控制一切火源,現場禁止使用非防爆通訊器材;4、現場人員必須配戴相應有效的呼吸防護器具;5、現場濃度較大時,視情用噴霧水稀釋;6、有影響鄰近企業時,及時通知,要求采取相應措施;7、需要時,向鄰近企業請
41、求設備、器材和技術支援;8、必要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并請求增援;9、現場清理泄漏物料時:1)將沖洗的污水應排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危險固體廢棄物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2)清理時可咨詢有關專家,以決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進行,必要時由具備資質的清洗機構清洗。10、污染水域時,及時與水利部門聯系暫停有關水閘放水,防止污染水域擴大蔓延;大氣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對化學品泄漏的應急處置,應注意根據其化學危險特性,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具體參照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中相應的化學品章節中的第六節泄漏應急處理的要求進行處置。要按規定控制鹽酸的采購、儲存量,一旦出現泄漏、揮發,立即采取應急措施:1、現場應
42、劃定警戒區域,派員警戒阻止無關車輛、人員進入現場;2、使用防爆搶險、回收設備、器具,進入現場人員需穿著防靜電防護服、鞋,釋放人體靜電;3、切斷泄漏氣體波及場所內電源,控制一切火源,現場禁止使用非防爆通訊器材;4、現場人員必須配戴相應有效的呼吸防護器具;5、現場濃度較大時,視情用噴霧水稀釋;6、有影響鄰近企業時,及時通知,要求采取相應措施;7、需要時,向鄰近企業請求設備、器材和技術支援;8、必要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并請求增援。水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對廢水泄漏的應急處置,應注意根據其所含化學物質危險特性,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具體參照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中相應的化學品章節中的第六小節泄漏應急
43、處理的要求進行處置。1、現場應劃定警戒區域,派員警戒阻止無關車輛、人員進入現場;2、使用防爆搶險、回收設備、器具,進入現場人員需穿著防靜電防護服、鞋,釋放人體靜電;3、現場人員必須配戴相應有效的防護器具;4、現場濃度較大時,視情用噴霧水稀釋;5、有影響鄰近企業時,及時通知,要求采取相應措施;6、需要時,向鄰近企業請求設備、器材和技術支援;7、必要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并請求增援;8、現場清理泄漏物料時:1)將沖洗的污水應排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危險固體廢棄物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2)清理時可咨詢有關專家,以決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進行,必要時由具備資質的清洗機構清洗。10、污染水域時,及時與
44、水利、水政部門取得聯系,防止污染水域擴大蔓延。現場急救與緊急處理.1中毒時的急救處置1)吸入化學品氣體中毒時,迅速脫離現場,移至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場所,松開患者衣領和褲帶,冬季應注意保暖,送醫院治療;2)沾染皮膚時應立即脫去污染的衣服、鞋襪等,用大量清水沖洗;3)濺入眼睛時,用清水沖洗后,送醫院治療;4)口服中毒時,如非腐蝕性物質,應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誤服強酸強堿者,不宜催吐,可服牛奶、蛋清等(誤服石油類物品和失去知覺者及抽搐、呼吸困難、神志不清或吸氣時有吼聲的患者不能催吐),送醫院治療;5)急性中毒時為防止虛脫,應使患者頭部無枕躺下,掙扎亂鬧時,按住手腳,注意不應妨礙血液循環和呼吸,
45、送醫院治療;6)神智不清時,應使其側臥,注意呼吸暢通,防止氣道梗阻,送醫院治療;7)呼吸微弱或休克時,可施行心肺復蘇術,恢復呼吸后,送醫院治療或請求醫院派員至現場急救。8)食物中毒時(1)立即送醫院治療;(2)封存所食用的食物,送有關部門化驗;(3)妥善處理排泄物,不得隨意處理,需要時留樣送化驗;(4)報醫療衛生部門消毒處理現場。7.2.4.1.1苯胺分子式:C6H7N分子量:93.12(1)物化性質外觀與性狀: 無色或微黃色油狀液體,有強烈氣味。 熔點(): -6.2 沸點():184.4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22 相對密度(水=1):1.02 飽和蒸氣壓(kPa):2.00(77
46、) 燃燒熱(kJ/mol):3389.8 臨界溫度()425.6 臨界壓力(MPa):5.30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94 閃點():70 爆炸上限%(V/V):11.0 爆炸下限%(V/V): 1.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醫藥、橡膠、樹脂、香料等的合成。(2)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442 mg/kg(大鼠經口);820 mg/kg(兔經皮)LC50:665mg/m3,7小時(小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經眼:20mg/24 小時,中度刺激。家兔經皮:500mg/24小時,中度刺激。本品主要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溶血性貧血和肝、腎損害。
47、易經皮膚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紺,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手指發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時,皮膚、粘膜嚴重青紫,呼吸困難,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現溶血性黃疸、中毒性肝炎及腎損害。可有化學性膀胱炎。眼接觸引起結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伴有輕度紫紺、貧血和肝、脾腫大。皮膚接觸可引起濕疹。(3)安全防護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盡可能采取隔離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蒸氣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
48、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及時換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飲酒,用溫水洗澡。注意檢測毒物。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4)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5)運輸及儲存包裝方法: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
49、箱。 運輸注意事項: 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專業槽罐運輸車運輸,專業封閉槽罐儲存,專人負責。7.24.1.2丙烯晴分子式:C2H3CN分子量:53(1)物化性質顏色:無色至淡黃色 性狀:澄清液體氣味:似洋蔥、大蒜含醚味之刺激味沸點:77.479 比重:0.806 (20)蒸氣壓:88mmHg (20) 火點 -1蒸氣密度:1.83 (空氣fs24 1, 20)水中
50、溶解度:7.35% (重量百分比,20)自燃溫度 481 爆炸范圍 317腐蝕性:腐蝕鋁、銅、青銅、銅合金危害性聚合:易反應生成聚合物,尤其於氧、可見光下更易聚合,遇熱可導致聚合放熱失控。感光性:會感光,變黑且起聚合反應。反應性與不相容性:(1)與強酸(如硝酸、硫酸)會起激烈性反應。 (2)會與強鹼起反應。分解性:燃燒或熱分解時會產生HCN、CO、氮氧化物等毒性氣體閃。(2)毒性及健康危害容許濃度:2ppm; 4.3 mg/m3動物半致死劑量:(LD50) 78 mg/kg (大鼠,吞食)動物半致死濃度:(LC50) 425 ppm (4小時,大鼠、吸入)立即危害濃度:(IDLH) 85ppm
51、致癌性分類 A2 -疑似人體致癌丙烯睛可經由呼吸道、皮膚或誤食而使人體中毒,早期中毒徵候為眼睛腫痛、頭暈、頭痛甚至嘔吐,引起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皮膚粘膜等之危害,在高濃度時產生意識不明及呼吸停止造成死亡。 吸入情況 中毒之癥狀低、中濃度 眼睛腫痛、惡心、嘔吐、腹瀉、虛弱、頭痛、噴嚏、頭昏眼花及黃疸。高濃度 造成窒息及死亡。皮膚接觸性中毒之癥狀 輕:皮膚腫痛中:引起水泡,宛如燙傷或燒傷重:如吸入或食入之中毒癥狀食入性中毒之癥狀: 中度:造成全身性中毒,徵候為暈眩、麻木、頭痛、脈搏加快、精神緊張、胸痛四肢無力、眼睛充血、上唇麻木。重度:引起嘔吐、呼吸困難、痙攣甚至心臟停止、死亡。眼睛接觸之癥狀眼睛
52、接觸丙烯睛會引起流淚,而其蒸氣及液體可能造成嚴重的刺激及損害。(3)安全防護氣體濃度85ppm以上之區域或未知濃度之狀況 A級防護衣具,包括: (1)氣密式連身防護衣 (2)正壓全面式自攜式空氣呼吸器(置於防護衣內) (3)防護手套(丁基橡膠、鐵氟龍、聚乙烯/次乙基乙烯醇材質) (4)防護鞋(靴) 氣體濃度85ppm以下之區域且空氣中氧氣濃度高于19.5%者。 C級防護衣具,包括: (1)非氣密式連身防護衣 (2)全面式或半面式空氣濾清式口罩(適用丙烯晴者) (3)防護手套(丁基橡膠、鐵氟龍、聚乙烯/次乙基乙烯醇材質) (4)防護鞋(靴)(4)急救措施丙烯晴中毒之搶救者須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
53、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而丙烯晴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通風處,檢查患者之中毒癥狀,判斷出中毒路徑給予適當之救護(參見圖3.1)。丙烯晴之解毒劑為亞硝酸戊酯(吸)、亞硝酸鈉(針劑)、硫代硫酸鈉。 中毒急救基本處理原則 檢查項目 急救原則 眼睛 呼吸、心跳 (1)不管吸入性、接觸性或食入性中毒之傷害,均可先給予100%氧氣。 (2)若意識不清,則將患者置于復蘇姿勢,不可喂食。 (3)若無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復蘇術(CPR)。 (4)立即請人幫忙打電話給119求救。 (5)立即送醫,并告知醫療人員,曾接觸丙烯晴。 (6)救護人員到達前,則依下列2, 3, 4, 5
54、項處理。 吸入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 步驟立即處置 (1)給予100%氧氣 (2)立即請人幫忙打電話求救 (3)若呼吸停止,施予人工呼吸。 (4)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予體外心臟按摩。 (5)給予亞硝酸戊酯(Amyl nitrite)解毒吸劑,捏碎后每分鐘吸30秒,每3分鐘換一粒新的。后續處置 立即送醫。皮膚接觸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 步驟立即處置 (1)如果液體接觸皮膚,立刻以大量的水清洗患部。 (2)若是衣服受到污染,立刻脫去衣服,使用大量的水清洗。 (3)持續用水沖洗至少15-30分鐘。 (4)沖洗結束時,利用乾凈衣物覆蓋受傷部位。后續處置 立即送醫。眼睛接觸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 步驟立即
55、處置 (1)立刻以大量水沖洗眼睛至少1530分鐘,并不時地撐開上下眼皮。 (2)隱形眼鏡必先除去或用水將它沖出來。 (3)用濕潤棉棒將可移除之異物移除。 (4)沖洗完畢用乾凈紗布覆蓋,并用紙膠布固定。后續處置 立即送醫。食入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 步驟立即處置 (1)切勿催吐。 (2)若有意識,用水徹底潤洗口腔。 (3)食入10分鐘內,患者無意識喪失或嘔吐,可給予喝240300毫升的水或牛奶,以稀釋其濃度。 (4)若患者自發性嘔吐,讓患者向前傾或仰躺時頭部側傾,以減低吸入嘔吐物造成呼吸道阻塞之危險。 (5)給予吸亞硝酸戊酯(Amyl nitrite)解毒劑,捏碎后每分鐘吸30秒,每3分鐘換一粒
56、新的。后續處置 立即送醫。(5)運輸及儲存專業槽罐運輸車運輸,專業封閉槽罐儲存,專人負責,儲放區內防止吸潮、進水、以免發生燃燒,專用設備監控。7.2.4.3一氯丙酮分子式:C3H5ClO分子量:92.52(1)物化性質外觀與性狀 無色液體,有極強的刺激性氣味和催淚性 分子量:92.52 蒸汽壓:1.33kPa 閃點:7.0 熔點:-44.5沸點:120 密度:相對密度1.16(液體) ;3.2(氣體)溶解性:能與醇、醚和氯仿混和,溶10份水 (2)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100mg/kg(大鼠經口);140mg/kg(兔經皮);LC50262ppm,1小時(大鼠吸入)侵入途徑:吸入、食
57、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日光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催淚性極強的氣體,是一種催淚性毒劑,誤服與吸入會中毒。(3)安全防護 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帶防毒面具。高濃度環境中,應該佩帶自給式呼吸器,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戴防護手套。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4)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徹底沖洗。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 15min。吸入者,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誤服者給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5)運輸及儲存
58、專業槽罐運輸車運輸,專業封閉槽罐儲存,專人負責,儲放區內防止吸潮、進水、以免發生燃燒,專用設備監控。7.2.4.1.4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46.07(1)物化性質熔點:1145 沸點:784液體密度(20):789kg/m3 蒸氣壓(19):5333kPa折射率(液體,205): 13610 閃點:12燃點:423 爆炸界限:33%19%最大爆炸壓力:7355kP 產生最大爆炸壓力的濃度:73% 最易引燃濃度:7.1% 易燃性級別:3 (2)毒性及健康危害毒性:LD50 85 mg/kg 健康危害: 毒作用為麻痹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周圍血管;形成高鐵血紅蛋白。急性中毒表現為
59、全身無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胸部緊迫感以及呼吸困難;檢查見皮膚粘膜明顯紫紺。嚴重者血壓下降、昏迷、死亡。接觸工人手、足部皮膚可發生損害。(3)安全防護工程控制: 密閉操作,加強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 空氣中濃度較高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必要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身體防護: 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4)急救措施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
60、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5)運輸及儲存儲運注意事項: 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單獨裝運,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并車混運。運輸時車速不宜過快,不得強行超車。運輸車輛裝卸前后,均應徹底清掃、洗凈,嚴禁混入有機物。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酸類、
61、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專業槽罐運輸車運輸,專業封閉槽罐儲存,專人負責。7.2.4.1.5三氯乙醛分子式:C2H O Cl3分子量:147.5(1)物化性質熔點:-57.5 沸點:97.8 相對密度:1.51214(204) 。無色油狀液體 ,有刺激性氣味 。溶于水、乙醇、乙醚。三氯乙醛溶于水生成穩定的水合三氯乙醛 CCl3CH(OH)2 ;三氯乙醛與醇作用生成穩定的半縮醛CCl3CH(OH)OR 和縮醛CCl3CH(OR)OR 。三氯乙醛經較長時間貯存會聚合成不溶的固體 ,此聚合物于碳酸鈉溶液中在180185蒸餾,可重新得到三氯乙醛。(2)毒性及健康危害
62、適量的三氯乙醛對人有鎮靜和催眠作用(臨床上用水合三氯乙醛);用量大時,先是引起興奮,隨后產生深度麻醉,同時麻痹、抑制中樞神經導致死亡。(3)運輸及儲存專業槽罐運輸車運輸,專業封閉槽罐儲存,專人負責,儲放區內防止吸潮、進水、以免發生燃燒,專用設備監控。7.2.4.1.6二氧化硫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1)物化性質外觀與性狀:無色氣體,特臭。熔點():-75.5 沸點():-10 相對密度(水=1):1.43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26 飽和蒸氣壓(kPa):338.42(21.1) 臨界溫度():157.8 臨界壓力(MPa):7.87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溶解度:1:40(
63、溶于水)(2)毒性及健康危害 刺激性:家兔經眼:6ppm/4小時/32 天,輕度刺激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時,發生流淚、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嚴重中毒可在數小時內發生肺水腫;極高濃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聲門痙攣而致窒息。皮膚或眼接觸發生炎癥或灼傷。慢性影響:長期低濃度接觸,可有頭痛、頭昏、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炎、嗅覺及味覺減退等。少數工人有牙齒酸蝕癥。(3)安全防護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
64、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4)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就醫。(5)運輸及儲存專業槽罐運輸車運輸,專業封閉槽罐儲存,專人負責,儲放區內防止吸潮、進水、以免發生燃燒。.2 外傷急救處置1)一般外傷:脫離現場,清除污物,止血包扎,需要時送醫
65、院進一步治療;2)骨折時用夾板固定包扎,移動護送時應平躺,防止彎折,送醫院治療。3)遇靜脈大出血時及時綁扎或壓迫止血,立即送醫院救治。.3醫院救治1) 個別受傷人員救援時,由所在部門派員在西門或東門處接引救護車輛至現場;2)門衛保安協助救護車輛的入庫安全措施的落實;3)多人受傷、中毒救援時,后勤保障組指揮協調派員接引與接洽,并派員跟隨;現場保護.1事故發生后,在事故處理期間,由治安組組織警戒,禁止無關人員進入;.2事故處理結束后,事故發生部門、崗位實行警戒,未經應急指揮部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3事故現場拍照、錄像,除事故調查管理部門或人員外,需經總指揮批準;.4事故現場的設備、設施
66、等物件證據不得隨意移動和清除,搶險必須移動的需作好標記。7.3應急監測物料泄漏,造成大氣、水的環境污染,由環保部負責,聯系當地吳江市環境監測站,對事發區域進行監測。監測因子:泄漏物料和可能伴生次生的有毒有害物品。水監測斷面:根據物料泄露量、物料特性等具體確定。水監測頻次:事故發生后應連續取樣,監測水質變化情況,直到恢復正常。大氣監測布點:廠界、三官橋村等環境敏感保護區域。7.4應急終止當現場符合應急結束條件時,按應急響應級別,分別由現場指揮或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如系啟動政府或港區應急預案,則由政府應急指揮宣布應急結束;應急結束條件(1)火源已得到控制、撲滅,現場檢查確認無殘余火種、熱源,無物料
67、泄漏;(2)受傷人員已得到有效的救治,失蹤人員已確認查實;(3)現場事故設備、設施、建筑已檢查確認無危險隱患或可能發生次生危害;(4)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現場經檢測無有毒有害氣體。7.5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1)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企業(或事業)單位、社區及人員事件危險已解除; (2)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行動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消洗;(3)事件情況上報事項;(4)需向事件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5)事件原因、損失調查與責任認定; (6)應急過程評價;(7)事件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8)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修訂;(9)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8. 后期處置8.1善后處置由
68、公司善后處置小組負責對受災人員的安置及損失賠償工作。組織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中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提出生態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8.2保險公司已辦理財產一切險、公眾責任險、社會責任險,由財務部門及時聯系保險部門進行現場勘查,處理理賠事宜。9. 應急培訓與演練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培訓分為公司、部門、班組三級培訓,演練分為公司、部門(功能組)、班組三級演練。9.1培訓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指導應急預案的培訓工作,各相關部門和應急救援專業組負責人作好日常預案的學習培訓,根據預案實施情況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采取多種形式對應急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訓應做
69、好記錄和培訓評估。應急人員的培訓內容1) 危險重點部位的分布與事故風險;2) 事故報警與報告程序、方式;3) 火災、泄漏的搶險處置措施;4) 各種應急設備設施及防護用品的使用與正確佩戴;5) 應急疏散程序與事故現場的保護;6) 醫療急救知識與技能。員工與公眾的培訓1) 可能的重大危險事故及其后果;2) 事故報警與報告;3) 滅火器的使用與基本滅火方法;4) 泄漏處置與化學品基本防護知識;5) 疏散撤離的組織、方法和程序;6) 自救與互救的基本常識。應急培訓要求1) 針對性:針對可能的事故及承擔的應急職責不同人員予以不同的培訓內容;2) 周期性:公司級的培訓一般每年一次,部門與功能性的培訓每季一
70、次;3) 真實性:培訓應貼近實際應急活動。9.2演練演練方式演練分為桌面演練、功能演練、綜合演練三種。演練組織與級別.1應急演練分為部門、公司級演練和配合政府部門演練三級;.2部門級的演練由部門負責人(現場指揮)組織進行,公司安全、環保、技術及相關部門派員觀摩指導;.3公司級演練由公司應急指揮小組組織進行,各相關部門參加;.4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合演練,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進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參加,相關部門人員參加配合。演練準備.1演練確定年度工作計劃時,制訂演練方案,按演練級別報應急指揮負責人審批;.2演練前應落實所需的各種器材裝備與物資、交通車輛、防護器材的準備,以確保演練順利進行;.3
71、演練前應通知周邊社區、企業人員,必要時與新聞媒體溝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演練頻次與范圍.1車間部門演練(或訓練)以報警、報告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緊急疏散等熟悉應急響應和某項應急功能的單項演練,演練頻次每年4次以上;.2公司級演練以多個應急小組之間或某些外部應急組織之間相互協調進行的演練與公司級預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綜合演練,演練頻次每年2次以上。.3政府有關部門的演練,公司積極組織參加。10. 獎懲獎懲按公司安全生產、治安獎懲規定執行,2010年企業將員工薪酬的30%與環保安全工作掛鉤,采用百分考核,按比例計發;若全年無事故、無重大隱患,如數發放,并作為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出現事故,從重處
72、罰,視情節分別作:警告、罰款、辭退處理;情節嚴重的,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11. 保障措施11.1經費及其他保障財務部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必要的資金準備,確保事故應急處置裝備的添置、更新及緊急購置的經費。11.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公司根據事故應急搶險救援需要,落實配備消防、堵漏、通訊、交通、工具、應急照明、防護、急救等各類所需應急搶險裝備器材。詳見附錄11.3應急隊伍保障11.3.1公司組建應急搶險救援小組和義務消防隊,開展應急救援培訓與訓練及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11.3.2各相關部門負責人都需參加應急培訓,參與接受過培訓的救援行動。詳見附錄11.4通訊與信息保障措施公司辦公室負責公司電信設施
73、的配備維護,開設移動通訊“集團用戶群”,便于大家聯絡;要保障通訊暢通,建立各部門負責人和主要應急人員通訊錄,定期確認各聯絡電話,遇人員或通訊方式變更及時更新;各崗位、人員負責維護配備使用的電話、無線對講機,確保完好;各應急部門主管或主要應急負責人手機必須保持24小時開機,號碼如有變更,應及時通知綜合管理部。11.5醫療急救保障綜合管理(后勤)部負責落實與地方醫療衛生、職業病防治部門的應急醫療救援協議的簽訂,落實急救藥箱藥品,急救器材的配備與更新。安全部落實組織現場應急人員與醫療急救人員定期的醫療急救知識與技術的培訓。12. 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12.1預案評審應急預案評審由公司環境安全
74、生產委員會根據演練結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組織一次評審,以確保預案的持續適宜性,評審時間和評審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12.2預案備案公司應將最新版本應急預案報當地政府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或應急管理部門備案。12.3預案發布與發放1) 公司應急預案經公司環境安全生產委員會評審后,由總經理簽署發布。2) 安全管理部負責對應急預案的統一管理;3) 辦公室負責預案的管理發放,發放應建立發放記錄,并及時對已發放預案進行更新,確保各部門獲得最新版本的應急預案;4) 應發放給應急指揮小組成員和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崗位;12.4應急預案的修訂應急預案評審由公司環境安全領導小組根據演練結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組織一次評審,以確
75、保預案的持續適宜性,評審時間和評審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12.4.1在下列情況下,應對應急預案及時修訂:1) 危險源發生變化(包括危險源的種類、數量、位置);2) 應急機構或人員發生變化;3) 應急裝備、設施發生變化;4) 應急演練評價中發生存在不符合項;5) 法律、法規發生變化。12.4.2應急預案更改、修訂程序應急預案的修訂由安全管理部根據上述情況的變化和原因,向公司領導提出申請,說明修改原因,經授權后組織修訂,并將修改后的文件傳遞給相關部門。12.4.3預案修訂應建立修改記錄(包括修改日期、頁碼、內容、修改人)。12.5.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附 件附件一:應急救援指揮組織機
76、構附件二:應急救援指揮組織與聯系電話姓 名任 務辦公電話手 機備注(短號)潘培華總指揮6368608861168潘培方副總指揮6368852661538汪根江副總指揮6368375861098沈 斌現場指揮6368806161642、安全、消防潘培方現場指揮6368852661538、工程搶險仲連興現場指揮6368806261087、生產車間蔣利榮現場指揮6368806261467、生產車間劉金林現場指揮6368190068776、生產車間萬勝江現場指揮6368190065107、生產車間陳惠元現場指揮6368806267677、生產車間蔡元良現場指揮6368806161266、生產車間錢偉林
77、現場指揮6368665861162、生產車間潘培方現場指揮6368852661538、泄漏污染蔡金坤保障指揮6368852661807、后勤保障王國民保障指揮6368159269752、后勤保障外部聯系電話鎮環保辦63661817市環保12369鎮安監所63661761火 警119梅堰衛生院值班電話63681427醫療急救120附件三: 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及義務消防隊員名單搶險救援隊伍及(義務消防隊員)登記表No.姓名性別隊內職務崗位是否培訓1潘培方男隊長副總經理是2沈 斌男副隊長專職安全員是3仲連興男一班班長車間主任是4仲連江男副班長生產操作班長是5盧根泉男一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6陳金明男一班隊
78、員生產操作班是7仲連江男一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8劉根林男一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9吳興根男一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10蔣利榮男二班班長車間主任是11蔣方榮男副班長生產操作班長是12蔣明榮男二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13洪海明男二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14高永泉男二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15鄔根林男二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16趙三毛男二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17沈松祥男三班長車間副主任是18沈鳳根男副班長生產操作班長是19李興初男三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0陳掌興男三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1鐘林根男三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2楊斌文男三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3沈金松男三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4萬勝江男四班班長車間主管是25王新明男副班長生產
79、操作班班長是26沈雪榮男四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7徐興大男四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8殷永春男四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29盧俊士男四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No.姓名性別隊內職務崗位是否培訓30張學智男四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31黃建新男五班長車間副主任是32沈根榮男副班長生產操作班長是33劉天飛男五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34許方山男五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35楊建良男五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36李永剛男五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37黃愛華男五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38鄔水良男五班隊員生產操作班是附件四:企業逃生示意圖 附件五:應急響應行動程序初期應急響應程序流程圖關閉YNY應急資源調配相關的應急人員現場監測人群疏散醫療救護工程搶險人員救助警戒與交通管制救援行動應急啟動N警報信息反饋接 警 警情判斷 響應級別 進入擴大應急 事態控制Y 進入應急恢復 附件六:消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