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處理預案目 錄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二、應急預案的級別三、應急預案啟動涉及的事故內容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前提五、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六、應急預案的終止七、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八、應急計劃的建立九、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十、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十一、其他十二、生產安全器材、設備配備情況十三、安全生產事故久遠組織配備及人員名單十四、應急事態的排險和救助要求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為貫徹我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企業負有“組織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施工單位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器材、設備、并定期
2、組織演練。結合企業生產的特征,制定本應急救援處理預案。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知道應急反映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反映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二、應急預案的級別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征,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其有害影響通常只局限在一個單位界區之內,并且幾乎可以被現場的操作者遏止和控制在該區內,其影響預期基本不會擴大到社區,本應
3、急預案按I級進行制訂。三、應急預案啟動涉及的事故內容1、深基坑開挖時塌方2、中毒3、腳手架倒塌4、火災爆炸5、其它不可預見的突發重大事故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前提施工場區發生重大施工前兆或發生評估預測為:1、死亡數在1人以上;2、直接財產損失在1萬元以上;3、對施工場區外的影響有明顯的破壞或人身傷亡。五、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當事故的評估預測達到啟動應急預案條件時,由應急總指揮發生啟動應急預案令。由應急總指揮,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同時啟動應急反應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行動組織和項目經理部二級應急反組織,按急 應預案的規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現場的特征,執行應急反應行動。根據事態的發展需求,及時啟動協議應急救
4、援資源和社會應急久遠公共資源。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減少人員傷亡。六、應急預案的終止對事故現場競應急預案實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并確保未授權人員不會進入事故現場;不存在其他影響應急預案終止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經完全轉化成社會公共救援;局面已無法控制和換救的,場內相關人員已經全部撤離,應急總指揮根據事故的發展狀態認為必須終止的,出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反映終止令或授權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明確應急預案終止的決定。七、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工程項目經理部設置應急預案計劃實施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1)工程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圖:應急
5、總指揮:柳檢軍反應操作副總指揮:柳樹初培訓演練部李剛應急物資管理部楊旭遠應急人力管理部曹國雄工程技術服務部王金鈴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吳自宏外部應急協作王璇保衛部李鍵職務聯系人聯系電話備注應急總指揮柳檢軍1234567890火警:119反應操作副總指揮柳樹初1234567890 匪警:110培訓演練部李剛1234567890 醫療急救:120應急物資管理部楊旭遠1234567890應急人力管理部曹國雄1234567890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吳自宏1234567890工程技術服務部王金鈴1234567890保衛部李鍵1234567890外部應急協作王璇1234567890(2)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機
6、構的職能和職責1)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職能和職責;a、所有事故現場操作的指揮和協調b、現場事故評估;c、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d、控制緊急情況e、現場應急反應行動的指揮,與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的協調;f、做好應急救援處理現場指揮權轉化后的成交和應急救援處理協助工作;e、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各公共救援部門聯絡工作。2)傷員營救的職能和職責:a、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b、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3)物資搶救組的職能和職責:a、搶運可以轉移的場區內物資;b、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帶.4)消防滅火組的職有和職責:a、啟動場區內的消防滅火裝置和器
7、材進行初期的消防滅火自救工作;b、協助消防部門進行消防滅火的輔助工作。5)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和職責a、對場區內外經常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b、疏散場區外的居民撤出危險地帶。6)搶險物資供應組的職能和職責a、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b、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配備;c、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7)后期供給組的職能和職責:a、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b、及時輸送后勤供給物品到搶險人中員手中。8)現場臨時醫療級的職能和職責:a、對受傷人員作簡易的搶救和包扎工作;b、及時轉移重傷人員到醫療機構就醫。(3)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機構的組成1)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由項目
8、經理部經理、項目經理或公司總部任命專人擔任;2)傷員營救組由施工長擔任組長,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3)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倉庫管理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4)消防滅火組由施工員、施工現場水電管理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5)保衛疏導組由保安人員、后勤人員和各作業對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6)搶險物資供應組由倉庫管理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7)后勤供給組由后勤人員、各作業隊伍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8)現場臨時醫療組由現場醫療人員和后勤人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人員組成。八、應急計劃的建立1、危險源的風險評估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危險源的風險評估,應依據施工場區周邊的具體
9、實際情況,施工場區內建筑物的總平面分布及施工特點,施工方案及組織設計的要求,文明施工、安全生產技術措施的要點,施工項目的內容和規模等,科學地評估出幾種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影響度。綜合評估后,提出合理的評估意見,確立最佳的應急方案。結合周邊項目應急救援能力,制定出該項目的應急計劃。上報公司總部備案并與公司總部的預案形成獨立的項目總應急預案。2、應急反應行動的資源配置應急計劃確立后,根據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所在位置的具體條件以及周邊應急放映可用資源情況,按半小時自救的應急反應能力,配置合理的應急反應行動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上報公司總部行政辦公室備案。3、建立危險辨識體系根據施工場區內的特點和設備材料等特
10、性確定危險源的氫彈,并根據危險員的分布情況建立落實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危險辨識體系,定時、定向、定人、交叉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危險源的突顯特征。4、應急報警機制應急報警機制由應急上報機制、內部應急報警機制、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和匯報程序四部分組成。他的形式為由下而上、由內到外,形成有序的網絡應急報警機制。(1)應急上報機制通過危險辨識體系獲取危險源突顯特性后,第一時間報告項目經理部施工現場負責人,施工現場負責人應立刻向公司總部匯報,由公司總部主要負責人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2)內部應急報警機制應急預案啟動后,應急反應組織啟動,并拉響應急反應警報,通過廣播通知公司總部的相關人員以及事故現場的全體
11、人員進入應急反應狀態,應急反應組織進入應急預案及應急計劃實施狀態。(3)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內部報警機制啟動的同時,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立即啟動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向已經確定的施工場區外部公司內部的鄰近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體系、周邊已建立外部應急放映協作體系、社會公共救援機構報警。(4)匯報程序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報規定和行業事故上報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級相關主管部門匯報5、建立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體系應急計劃中,必須依據施工總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施工內容以及施工特點,確立應急放映狀態時的救援安全通道體系,體系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與場外連接通道,并應準備好多通道體系設計方案,以解決事故現場發生變化帶來的
12、問題,確保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地投入使用。6、通訊體系應急預案中必須確定有效的可能使用的通訊體系,以保證應急救援體系的各個機構之間有效地聯系。建立有效的通訊體系,其體系應考慮的因素有:1)應急人員之間:2)事故指揮者與應急人員之間;3)應急救援體系各機構之間;4)應急指揮機構與外部應急組織之間;5)應急指揮機構與傷員家庭之間;6)應急指揮機構與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之間;7)應急指揮機構與新聞媒體之間;8)應急指揮機構與認為必要的有關人員和部門之間。7、受影響區域的疏散體制在對施工場區周邊情況的摸查基礎上,應確立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疏散路線和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疏散通道網絡。應急反應狀態時,由
13、應急總指揮決定下達應急反應疏散令。保衛疏導組引領受影響區域的居民從疏散通道網絡疏散、撤退。8、交通管制機制交通管制機制由事故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兩部門構成。(1)警戒事故發生后,對場區周邊必須警戒隔離。其任務和作用是: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防止外來干擾、盡力保護事故現場人員的安全等。(2)交通管制事故發生后,及時通知交警部門,對事故姓地的周邊道路實施有效的管制,其主要目的是為救援工作提供暢道的道路。九、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1、應急反應培訓:應急預案和反應計劃確定后,按計劃組織公司總部和施工場區的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應急反應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1)應急組織每半年進行一次培
14、訓;(2)新加入人員及時培訓。2、培訓的內容:(1)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2)個人的防護措施;(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4)事故報警;(5)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6)各種搶救的基本技能;(7)應急救援的團隊協作意識。3、培訓目的: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及相關法規所列出的事故危險和應急責任。4、應急反應演練應急反應預案和應急反應計劃確立后,經過有效的培訓,應做到公司總部人員每年演練一次,施工場區人員開工后演練一次,不定期舉行演練,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時增加演練次數。5、演練目的:(1)測試預案和計劃的充分程度;(2)測試應急培訓的有效性和應急
15、人員的熟練性;(3)測試現有應急反應裝置、設備和其他資源和充分性;(4)提高與現場外的事故應急反應協作部門的協調能力;(5)通過演練來判別和改進應急預案和計劃中的缺陷和不足。十、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做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物證,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事故報告。對事故過程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收集統計、歸納,形成文件,為進一步處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資料。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做出總結,完善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依據公
16、司總部的勞動獎勵制度,對事故過程中的功過人員進行獎勵,妥善處理好在事故中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盡快組織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十一、其他1、預案與各項目經理的應急計劃形成獨立的項目總應急預案;2、預案的培訓演練計劃按公司總部年度計劃及各項目經理部的培訓演練計劃執行;3、預案中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具體人員設置詳見各級組織機構框架詳圖。 某某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OO九年十一月一十八日 生產安全器材、設備配備情況根據項目規模、人員配備及現場情況等因素,各項目應急小組內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若干:1、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小藥箱;2、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3、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
17、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4、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5、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值班面包車,該車輪值班時不應跑長途;6、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7、通訊聯絡:項目部必須將110、119、12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保安員應熟知這些號碼。安全生產器材、設備一覽表名稱單位數量品名單位數量擔架付6面包車輛1氧氣袋個5挖掘機臺2急救包個6防毒面具個20手電筒個20應急燈個10移動電話臺10對講機臺8報警器個2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急救電話:120生
18、產安全事故救援組織配置及人員名單一、項目部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各項目安全事故的預防控制和消除等工作,具體人員配置情況如下:1、組 長:柳檢軍2、副組長:柳樹初3、組 員: 李慶輝 吳自宏 曹國雄 王璇 楊旭遠二、根據項目規模、人員配備及配置安排如下:1、應急領導小組:柳檢軍為該小組組長,柳樹初為小組為副組長。具體職責為:建設工地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作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安全領導小組、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救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
19、在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必須為臨時救援組長。2、現場救援組,李慶輝為組長,項目部安全負責人譚戟為副組長,安全部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組成員。具體職責為: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3、醫療搶救組:曹國雄為組長,醫療室全體人員為醫療救治組成員。具體職責為:對搶救出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急救措施,盡快送醫院搶救。4、后勤服務組:吳自宏為組長,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具體職責為: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5、保安組:李鍵為組長,全體保安員組員。具體職責為:負責工地的安全保衛,支援
20、其他搶救組的工作,保護現場。6、救援資金組織:由楊旭遠負責,公司財務部設立10萬元救援應急資金帳戶。值班人員及電話:白天: 吳自宏 1234567890晚上: 楊旭遠 救援車牌號碼:湘Av3055 湖南某某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OO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應急事態的排除和救助要求一、安全排除救助的含義和基本原則1、安全排險救助的含義安全排險救助包括安全排除重大險情、安全制止事故擴大、安全救助受傷人員和安全清理事故(或災害)現場。重大險情是指已經孕育、即將發生的可能招致傷亡事故的險情。安全排除重大險情即在傷亡事故發生之前安全地予以制止和排除。安全制止事故擴大,包括不使在場人員繼續遭受傷害和迅速搶救傷員,最
21、大限度地減小事故的傷害后果。在實施緊急救助以及事故調查完畢清理事故現場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發生新的傷害的危險,因此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有妥善安全的救助和清理現場措施。2、安全排險救助的基本原則(1)及時的原則包括及時撤離人員、及時報告(上級、有關主管部門)、及時通知保險公司(當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險時)和及時進行排險救助工作。(2)“先撤人、后排險”的原則即在發生事故或出現緊急險情之后,應首先將處于危險區域內的一切人員先撤出危險區域,然后再有組織地進行排險工作。(3)“先救人、后排險”的原則當有人受傷或死亡,應先救出傷者和撤出亡者,然后進行排險處理工作,以免影響對傷者的及時搶救和對傷者、亡者
22、造成新的傷害。(4)“先防險、后救人”的原則在險情和事故仍在繼續發展或險情仍未消除的情況下,必須先采取支護等安全保險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護者受到傷害和使傷者受到新的傷害。救人要求“急”,同時也要求“穩妥”,否則,不但達不到救人的目的,還會使救助者受傷,增加新的搶救難度。(5)“先防險、后排險”的原則在進入現場進行排險作業時,必須先采取可靠支護等適合的保安全措施,以避免排險人員受到傷害。(6)“先排險、后清理”的原則只有在制止事故繼續發展的排除險情以后,才能進行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但這一切,都必須遵守事故的處理程序規定和得到批準以后,才能進行。(7)保護現場的原則在事故調查組未決定結束事故現
23、場原狀之前,必須全力保護好現場的原狀,以免影響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保護事故現場是所有人員的責任,破壞事故現場是違法行為。當然,為了進行救人和排險工作,允許采取以下做法;1)在不破壞現狀的要求下,為了確保救人和排險工作的安全,可以設置臨時支護以阻止破壞的繼續發展和穩定破壞時的狀態。在設置支護措施時前,應先拍下當時的現場全貌和局部情況照片,以免因在實施支護時對其狀況的可能擾動,造成以后調查分析工作的困難。2)當為了阻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而僅采取支護措施不足以阻止其發展時,或為了搶救傷員的需要,而必須拆除,搬走一部分結構件或物品時,必須首先拍照(包括全貌、局部以及不同角度的狀態),詳細記錄下當時的
24、現狀情況,并在撤出人員、構件、物品的原位上做出明顯的和準確的標記(輪廓線、交疊位置等)。此外,從事故地點撤出的構件和物品應存在現場的合適部位,并規整地堆放(不要疊放、混放)和做出標牌,避免在吊運堆放過程中改變其拆下時的原狀。二、安全排險救助工作的基本要求安全排險救助工作是一項對時間性、政策性、技術性和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各種要求和困難交織在一起。既要救人,又要護人;既要排險,又要保護現場;既要快速,又要穩妥。矛盾很多,常會在事變到來時,出現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對排險和急救技術的日常教育和培訓的不足,是發生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排險“戰時”的表現,
25、取決于“戰前”的訓練,在這方面,和部隊打仗與訓練的關系是很相似的。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安全排險技術。盡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是放在預防上,但自然性強力因素引起的事故,往往是較難預防的。有了排險的技術準備,就可以緊急應付突發的事變。安全排險救助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守安全排險救助的基本原則;(2)及時地研究和制訂安全排險救助的技術措施;(3)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各盡其責、搞好協作配合;(4)及時觀察和研究排險救護工作進行的情況,發現問題時應及時研究解決,必要時,對原先不適合的措施作出修改。但應盡量避免在對情況判明不清的情況下作出草率的決定。三、急救工作對急救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急救工作的
26、設置與安排(1)施工企業應根據企業規模建立急救機構,隨時提供急救服務,確保及時地將受傷和急病人員送去醫院。(2)企業急救機構應定期培訓急救人員,向職工進行急救知識教育,添置急救藥品和器材。(3)施工現場應有受過急救培訓、掌握搶救技術、熟悉在事故中營救傷員技能的專職或兼職急救人員,并配備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材。2、受傷出血急救措施(1)根據出血的特點、類型(外出血、內出血)和失血的表現,采取正確的止血方法,阻止出血。(2)采用止血帶止血,其位置應靠近心臟的一端和緊靠傷口處。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其下應加毛巾等做成的平整墊子,其松緊程以出血停止,摸不到遠端脈搏為合適。(3)一般情況下,止血帶纏緊時
27、間應不超過23h,且應每隔4050min松解一次。(4)纏止血帶后,加上標明止血帶纏上時間的標牌,然后盡快將傷員送醫院。3、避免傷口感染(1)傷口包扎應采用繃帶、三角巾。沒有時,也可采用毛巾、手帕和衣服。(2)充分暴露的傷口應先用無菌料覆蓋傷口后,再進行包扎。(3)包扎時應松緊適度,避免在傷口上打結。(4)對四肢的包扎,應露出指(趾)的末端,以便于觀察肢端血液循環情況。4、骨折急救(1)本著“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處置骨折傷員。即若呼吸、心跳停止時,先使其心肺復蘇,大出血時,先止血包扎,然后進行骨折固定。(2)骨折固定應使用定型夾板和三角巾、繃帶綁扎。(3)骨折固定時應注意:小腿、大腿、脊椎骨
28、骨折時應就地原位固定;四肢骨折時應先固定骨折處上端,后固定下端;對開放性骨折,嚴禁用水沖洗傷口和敷藥物,應保持傷口清潔。嚴禁將外露斷骨送回傷口。(4)骨折固定后,應迅速將傷員送去醫院。5、搬運傷員(1)搬運前,應迅速檢查傷員傷勢并進行必要的急救處理。(2)需要將傷員拖至安全地帶時,應沿傷員身體長軸向直向拖行,不應從側面橫向拖行。(3)應使用擔架或用椅子、門板做成擔架形式,應穩當牢固,防止傷員從擔架上跌落。(4)凡頭部、大腿、小腿、手臂、盆骨骨折或背部受傷者,不得讓其坐在車上運送。(5)傷員的肢體斷離時,不得用水沖洗斷肢,應將斷肢裝入一塑料袋并將袋口扎好,裝入另一個袋內裝冰塊或冷水的塑料袋中,將
29、袋口扎好(切勿使水、冰塊與斷肢接觸),然后用衣服包好,隨傷員一起送往醫院。(6)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避免振動,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往醫院。6、心肺復蘇的急救程序(1)判斷傷員有無意識,若無意識,應以仰臥體位放于堅實的地面上。(2)開放氣道,保持傷員的呼吸道暢通。(3)傷員無呼吸時,應進行人工呼吸。(4)傷員無脈搏時,應進行人工循環。(5)用擔架搬運傷員時,應持續作心肺復蘇,中斷時間不得超過5s。7、開放氣道(1)傷員仰臥平躺于堅實平面上,軀干應呈水平,頭不可高于胸部并使頭部后臥。(2)以拇指輕牽傷員下唇,使口微張,保持氣道暢通。(3)頭頸部受傷時,不要隨意搬動傷員。(4)傷員無自主呼吸時,應檢查
30、口腔,有異物阻塞時應立即排除,無阻塞物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5)傷員能自主呼吸時,應繼續保持氣道暢通。四、單項應急救援處理1、人工挖孔樁內因有毒有害氣體,應先用空氣泵專門向井下送風換氣,再用急軟梯供人員上下井,先采用“先排險、后救人”的原則。2、有人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急救;電氣失火時,應立即切斷電源,使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砂滅火,采用“先防險、后救人”的原則。3、因拆除工程及腳手架險落,應先采用“先救人、后排險”的原則。 湖南某某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OO七年十月二十八日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處理預案湖南某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九年十一月目 錄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二、應急預案的級別三、應急
31、預案啟動涉及的事故內容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前提五、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六、應急預案的終止七、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八、應急計劃的建立九、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十、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十一、其他十二、生產安全器材、設備配備情況十三、安全生產事故久遠組織配備及人員名單十四、應急事態的排險和救助要求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為貫徹我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企業負有“組織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施工單位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結合企業生產的特征,制定本應急救援處理預案。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更
32、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知道應急反映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反映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二、應急預案的級別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征,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其有害影響通常只局限在一個單位界區之內,并且幾乎可以被現場的操作者遏止和控制在該區內,其影響預期基本不會擴大到社區,本應急預案按I級進行制訂。三、應急預案啟動涉及的事故內容1、深基坑開挖時塌方2、中毒
33、3、腳手架倒塌4、火災爆炸5、其它不可預見的突發重大事故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前提施工場區發生重大施工前兆或發生評估預測為:1、死亡數在1人以上;2、直接財產損失在1萬元以上;3、對施工場區外的影響有明顯的破壞或人身傷亡。五、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當事故的評估預測達到啟動應急預案條件時,由應急總指揮發生啟動應急預案令。由應急總指揮,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同時啟動應急反應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行動組織和項目經理部二級應急反組織,按急 應預案的規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現場的特征,執行應急反應行動。根據事態的發展需求,及時啟動協議應急救援資源和社會應急久遠公共資源。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減少人員傷亡。六
34、、應急預案的終止對事故現場競應急預案實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并確保未授權人員不會進入事故現場;不存在其他影響應急預案終止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經完全轉化成社會公共救援;局面已無法控制和換救的,場內相關人員已經全部撤離,應急總指揮根據事故的發展狀態認為必須終止的,出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反映終止令或授權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明確應急預案終止的決定。七、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工程項目經理部設置應急預案計劃實施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1)工程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圖:應急總指揮:黃國軍反應操作副總指揮:許小春培訓演練部李偉應急人力管理部謝迎建工程技術
35、服務部鄒磊應急物資管理部葉昕保衛部李后三外部應急協作黃志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許小春職務聯系人聯系電話備注應急總指揮胡學軍1234567890火警:119反應操作副總指揮許小春1234567890 匪警:110培訓演練部李偉1234567890 醫療急救:120應急物資管理部葉昕1234567890應急人力管理部謝迎建1234567890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許小春1234567890工程技術服務部鄒磊1234567890保衛部李后三1234567890外部應急協作黃志1234567890(2)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機構的職能和職責1)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職能和職責;a、所有事故現場操作的指揮和協調b、
36、現場事故評估;c、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d、控制緊急情況e、現場應急反應行動的指揮,與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的協調;f、做好應急救援處理現場指揮權轉化后的成交和應急救援處理協助工作;e、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各公共救援部門聯絡工作。2)傷員營救的職能和職責:a、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b、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3)物資搶救組的職能和職責:a、搶運可以轉移的場區內物資;b、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帶.4)消防滅火組的職有和職責:a、啟動場區內的消防滅火裝置和器材進行初期的消防滅火自救工作;b、協助消防部門進行消防滅火的輔助工作。5)保衛疏導組
37、的職能和職責a、對場區內外經常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b、疏散場區外的居民撤出危險地帶。6)搶險物資供應組的職能和職責a、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b、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配備;c、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7)后期供給組的職能和職責:a、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b、及時輸送后勤供給物品到搶險人中員手中。8)現場臨時醫療級的職能和職責:a、對受傷人員作簡易的搶救和包扎工作;b、及時轉移重傷人員到醫療機構就醫。(3)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機構的組成1)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由項目經理部經理、項目經理或公司總部任命專人擔任;2)傷員營救組由施工長擔任組長,各作業隊
38、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3)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倉庫管理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4)消防滅火組由施工員、施工現場水電管理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5)保衛疏導組由保安人員、后勤人員和各作業對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6)搶險物資供應組由倉庫管理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7)后勤供給組由后勤人員、各作業隊伍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8)現場臨時醫療組由現場醫療人員和后勤人員,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人員組成。八、應急計劃的建立1、危險源的風險評估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危險源的風險評估,應依據施工場區周邊的具體實際情況,施工場區內建筑物的總平面分布及施工特點,施工方案及組織設計的要求,文明施工
39、、安全生產技術措施的要點,施工項目的內容和規模等,科學地評估出幾種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影響度。綜合評估后,提出合理的評估意見,確立最佳的應急方案。結合周邊項目應急救援能力,制定出該項目的應急計劃。上報公司總部備案并與公司總部的預案形成獨立的項目總應急預案。2、應急反應行動的資源配置應急計劃確立后,根據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所在位置的具體條件以及周邊應急放映可用資源情況,按半小時自救的應急反應能力,配置合理的應急反應行動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上報公司總部行政辦公室備案。3、建立危險辨識體系根據施工場區內的特點和設備材料等特性確定危險源的氫彈,并根據危險員的分布情況建立落實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危險辨識體系,
40、定時、定向、定人、交叉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危險源的突顯特征。4、應急報警機制應急報警機制由應急上報機制、內部應急報警機制、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和匯報程序四部分組成。他的形式為由下而上、由內到外,形成有序的網絡應急報警機制。(1)應急上報機制通過危險辨識體系獲取危險源突顯特性后,第一時間報告項目經理部施工現場負責人,施工現場負責人應立刻向公司總部匯報,由公司總部主要負責人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2)內部應急報警機制應急預案啟動后,應急反應組織啟動,并拉響應急反應警報,通過廣播通知公司總部的相關人員以及事故現場的全體人員進入應急反應狀態,應急反應組織進入應急預案及應急計劃實施狀態。(3)外部應急報警
41、機制內部報警機制啟動的同時,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立即啟動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向已經確定的施工場區外部公司內部的鄰近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體系、周邊已建立外部應急放映協作體系、社會公共救援機構報警。(4)匯報程序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報規定和行業事故上報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級相關主管部門匯報5、建立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體系應急計劃中,必須依據施工總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施工內容以及施工特點,確立應急放映狀態時的救援安全通道體系,體系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與場外連接通道,并應準備好多通道體系設計方案,以解決事故現場發生變化帶來的問題,確保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地投入使用。6、通訊體系應急預案中必須確定有效的
42、可能使用的通訊體系,以保證應急救援體系的各個機構之間有效地聯系。建立有效的通訊體系,其體系應考慮的因素有:1)應急人員之間:2)事故指揮者與應急人員之間;3)應急救援體系各機構之間;4)應急指揮機構與外部應急組織之間;5)應急指揮機構與傷員家庭之間;6)應急指揮機構與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之間;7)應急指揮機構與新聞媒體之間;8)應急指揮機構與認為必要的有關人員和部門之間。7、受影響區域的疏散體制在對施工場區周邊情況的摸查基礎上,應確立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疏散路線和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疏散通道網絡。應急反應狀態時,由應急總指揮決定下達應急反應疏散令。保衛疏導組引領受影響區域的居民從疏散通道網絡疏散、
43、撤退。8、交通管制機制交通管制機制由事故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兩部門構成。(1)警戒事故發生后,對場區周邊必須警戒隔離。其任務和作用是: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防止外來干擾、盡力保護事故現場人員的安全等。(2)交通管制事故發生后,及時通知交警部門,對事故姓地的周邊道路實施有效的管制,其主要目的是為救援工作提供暢道的道路。九、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1、應急反應培訓:應急預案和反應計劃確定后,按計劃組織公司總部和施工場區的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應急反應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1)應急組織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2)新加入人員及時培訓。2、培訓的內容:(1)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
44、(2)個人的防護措施;(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4)事故報警;(5)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6)各種搶救的基本技能;(7)應急救援的團隊協作意識。3、培訓目的: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及相關法規所列出的事故危險和應急責任。4、應急反應演練應急反應預案和應急反應計劃確立后,經過有效的培訓,應做到公司總部人員每年演練一次,施工場區人員開工后演練一次,不定期舉行演練,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時增加演練次數。5、演練目的:(1)測試預案和計劃的充分程度;(2)測試應急培訓的有效性和應急人員的熟練性;(3)測試現有應急反應裝置、設備和其他資源和充分性;(4)提高與現場外
45、的事故應急反應協作部門的協調能力;(5)通過演練來判別和改進應急預案和計劃中的缺陷和不足。十、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做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物證,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事故報告。對事故過程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收集統計、歸納,形成文件,為進一步處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資料。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做出總結,完善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依據公司總部的勞動獎勵制度,對事故過程中的功過人員進行獎勵,妥善處理好在事故中傷亡人員的善
46、后工作。盡快組織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十一、其他1、預案與各項目經理的應急計劃形成獨立的項目總應急預案;2、預案的培訓演練計劃按公司總部年度計劃及各項目經理部的培訓演練計劃執行;3、預案中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具體人員設置詳見各級組織機構框架詳圖。 某某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OO九年十一月一十八日 生產安全器材、設備配備情況根據項目規模、人員配備及現場情況等因素,各項目應急小組內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若干:1、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2、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3、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4、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值班面包車,該車輪值班時不應跑長途
47、;5、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6、通訊聯絡:項目部必須將110、119、12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保安員應熟知這些號碼。安全生產器材、設備一覽表名稱單位數量品名單位數量手電筒個20應急燈個10移動電話臺10對講機臺8報警器個2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急救電話:120生產安全事故救援組織配置及人員名單一、項目部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各項目安全事故的預防控制和消除等工作,具體人員配置情況如下:1、組 長:黃國軍2、副組長:許小春3、組 員:葉昕、李偉、謝
48、迎建、李后三、黃志二、根據項目規模、人員配備及配置安排如下:1、應急領導小組:錯誤!鏈接無效。為該小組組長,許小春為小組為副組長。具體職責為:建設工地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作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安全領導小組、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救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在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必須為臨時救援組長。2、現場救援組,胡學軍為組長,項目部安全負責人許小春為副組長,安全部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
49、組成員。具體職責為: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3、醫療搶救組:李偉為組長,醫療室全體人員為醫療救治組成員。具體職責為:對搶救出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急救措施,盡快送醫院搶救。4、后勤服務組:黃志為組長,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具體職責為: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5、保安組:李后三為組長,全體保安員組員。具體職責為:負責工地的安全保衛,支援其他搶救組的工作,保護現場。6、救援資金組織:由葉昕負責,公司財務部設立10萬元救援應急資金帳戶。值班人員及電話:白天: 李后三 晚上: 李偉 某某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OO九年十一月一十八
50、日 應急事態的排除和救助要求一、安全排除救助的含義和基本原則1、安全排險救助的含義安全排險救助包括安全排除重大險情、安全制止事故擴大、安全救助受傷人員和安全清理事故(或災害)現場。重大險情是指已經孕育、即將發生的可能招致傷亡事故的險情。安全排除重大險情即在傷亡事故發生之前安全地予以制止和排除。安全制止事故擴大,包括不使在場人員繼續遭受傷害和迅速搶救傷員,最大限度地減小事故的傷害后果。在實施緊急救助以及事故調查完畢清理事故現場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發生新的傷害的危險,因此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有妥善安全的救助和清理現場措施。2、安全排險救助的基本原則(1)及時的原則包括及時撤離人員、及時報告(上級
51、、有關主管部門)、及時通知保險公司(當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險時)和及時進行排險救助工作。(2)“先撤人、后排險”的原則即在發生事故或出現緊急險情之后,應首先將處于危險區域內的一切人員先撤出危險區域,然后再有組織地進行排險工作。(3)“先救人、后排險”的原則當有人受傷或死亡,應先救出傷者和撤出亡者,然后進行排險處理工作,以免影響對傷者的及時搶救和對傷者、亡者造成新的傷害。(4)“先防險、后救人”的原則在險情和事故仍在繼續發展或險情仍未消除的情況下,必須先采取支護等安全保險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護者受到傷害和使傷者受到新的傷害。救人要求“急”,同時也要求“穩妥”,否則,不但達不到救人的目的,還會
52、使救助者受傷,增加新的搶救難度。(5)“先防險、后排險”的原則在進入現場進行排險作業時,必須先采取可靠支護等適合的保安全措施,以避免排險人員受到傷害。(6)“先排險、后清理”的原則只有在制止事故繼續發展的排除險情以后,才能進行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但這一切,都必須遵守事故的處理程序規定和得到批準以后,才能進行。(7)保護現場的原則在事故調查組未決定結束事故現場原狀之前,必須全力保護好現場的原狀,以免影響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保護事故現場是所有人員的責任,破壞事故現場是違法行為。當然,為了進行救人和排險工作,允許采取以下做法;1)在不破壞現狀的要求下,為了確保救人和排險工作的安全,可以設置臨時支護
53、以阻止破壞的繼續發展和穩定破壞時的狀態。在設置支護措施時前,應先拍下當時的現場全貌和局部情況照片,以免因在實施支護時對其狀況的可能擾動,造成以后調查分析工作的困難。2)當為了阻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而僅采取支護措施不足以阻止其發展時,或為了搶救傷員的需要,而必須拆除,搬走一部分結構件或物品時,必須首先拍照(包括全貌、局部以及不同角度的狀態),詳細記錄下當時的現狀情況,并在撤出人員、構件、物品的原位上做出明顯的和準確的標記(輪廓線、交疊位置等)。此外,從事故地點撤出的構件和物品應存在現場的合適部位,并規整地堆放(不要疊放、混放)和做出標牌,避免在吊運堆放過程中改變其拆下時的原狀。二、安全排險救助工
54、作的基本要求安全排險救助工作是一項對時間性、政策性、技術性和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各種要求和困難交織在一起。既要救人,又要護人;既要排險,又要保護現場;既要快速,又要穩妥。矛盾很多,常會在事變到來時,出現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對排險和急救技術的日常教育和培訓的不足,是發生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排險“戰時”的表現,取決于“戰前”的訓練,在這方面,和部隊打仗與訓練的關系是很相似的。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安全排險技術。盡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是放在預防上,但自然性強力因素引起的事故,往往是較難預防的。有了排險的技術準備,就可以緊急應付突發的事變。安全排險救助工
55、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守安全排險救助的基本原則;(2)及時地研究和制訂安全排險救助的技術措施;(3)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各盡其責、搞好協作配合;(4)及時觀察和研究排險救護工作進行的情況,發現問題時應及時研究解決,必要時,對原先不適合的措施作出修改。但應盡量避免在對情況判明不清的情況下作出草率的決定。三、急救工作對急救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急救工作的設置與安排(1)施工企業應根據企業規模建立急救機構,隨時提供急救服務,確保及時地將受傷和急病人員送去醫院。(2)企業急救機構應定期培訓急救人員,向職工進行急救知識教育,添置急救藥品和器材。(3)施工現場應有受過急救培訓、掌握搶救技術、熟悉在事
56、故中營救傷員技能的專職或兼職急救人員,并配備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材。2、受傷出血急救措施(1)根據出血的特點、類型(外出血、內出血)和失血的表現,采取正確的止血方法,阻止出血。(2)采用止血帶止血,其位置應靠近心臟的一端和緊靠傷口處。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其下應加毛巾等做成的平整墊子,其松緊程以出血停止,摸不到遠端脈搏為合適。(3)一般情況下,止血帶纏緊時間應不超過23h,且應每隔4050min松解一次。(4)纏止血帶后,加上標明止血帶纏上時間的標牌,然后盡快將傷員送醫院。3、避免傷口感染(1)傷口包扎應采用繃帶、三角巾。沒有時,也可采用毛巾、手帕和衣服。(2)充分暴露的傷口應先用無菌料覆蓋傷
57、口后,再進行包扎。(3)包扎時應松緊適度,避免在傷口上打結。(4)對四肢的包扎,應露出指(趾)的末端,以便于觀察肢端血液循環情況。4、骨折急救(1)本著“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處置骨折傷員。即若呼吸、心跳停止時,先使其心肺復蘇,大出血時,先止血包扎,然后進行骨折固定。(2)骨折固定應使用定型夾板和三角巾、繃帶綁扎。(3)骨折固定時應注意:小腿、大腿、脊椎骨骨折時應就地原位固定;四肢骨折時應先固定骨折處上端,后固定下端;對開放性骨折,嚴禁用水沖洗傷口和敷藥物,應保持傷口清潔。嚴禁將外露斷骨送回傷口。(4)骨折固定后,應迅速將傷員送去醫院。5、搬運傷員(1)搬運前,應迅速檢查傷員傷勢并進行必要的急
58、救處理。(2)需要將傷員拖至安全地帶時,應沿傷員身體長軸向直向拖行,不應從側面橫向拖行。(3)應使用擔架或用椅子、門板做成擔架形式,應穩當牢固,防止傷員從擔架上跌落。(4)凡頭部、大腿、小腿、手臂、盆骨骨折或背部受傷者,不得讓其坐在車上運送。(5)傷員的肢體斷離時,不得用水沖洗斷肢,應將斷肢裝入一塑料袋并將袋口扎好,裝入另一個袋內裝冰塊或冷水的塑料袋中,將袋口扎好(切勿使水、冰塊與斷肢接觸),然后用衣服包好,隨傷員一起送往醫院。(6)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避免振動,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往醫院。6、心肺復蘇的急救程序(1)判斷傷員有無意識,若無意識,應以仰臥體位放于堅實的地面上。(2)開放氣道,保持
59、傷員的呼吸道暢通。(3)傷員無呼吸時,應進行人工呼吸。(4)傷員無脈搏時,應進行人工循環。(5)用擔架搬運傷員時,應持續作心肺復蘇,中斷時間不得超過5s。7、開放氣道(1)傷員仰臥平躺于堅實平面上,軀干應呈水平,頭不可高于胸部并使頭部后臥。(2)以拇指輕牽傷員下唇,使口微張,保持氣道暢通。(3)頭頸部受傷時,不要隨意搬動傷員。(4)傷員無自主呼吸時,應檢查口腔,有異物阻塞時應立即排除,無阻塞物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5)傷員能自主呼吸時,應繼續保持氣道暢通。四、單項應急救援處理1、人工挖孔樁內因有毒有害氣體,應先用空氣泵專門向井下送風換氣,再用急軟梯供人員上下井,先采用“先排險、后救人”的原則。2、有人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急救;電氣失火時,應立即切斷電源,使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砂滅火,采用“先防險、后救人”的原則。3、因拆除工程及腳手架險落,應先采用“先救人、后排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