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施工程序二、控制原則三、 施工準備四、工程平面控制網五、工程定位測量七、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六、工程高程控制八、工程沉降觀測九、施工注意事項十、施工測量管理十一、 施工測量保證措施定位測量放線施工方案遼寧紅沿河核電廠二期工程非能動應急高位水冷卻水源(OB)建安工程位于大連市瓦房店市紅沿河鎮紅沿河核電廠內,選址#5、#6核島北側。東距紅沿河鎮7公里、東距復州城里22公里,距瓦房店市火車站約50公里;南距大連110公里。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6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結構類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OB廠房筏板基礎標高為-3.500m,其設計基底標高0.000m處相當于絕對標高+20.0
2、00m,建筑高度46.9m.一、施工程序交樁復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軸線測設高程引進及傳遞施工測量沉降觀測二、控制原則1、在測量放線過程中,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先高級后低級、先控制后細部工作程序。2、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3、測量人員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落實“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交接檢的原則,確認合格后,提請工程師進行驗線,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4、嚴格做好測量儀器及器具的檢定、檢修及維護的工作,保證儀器的精度從而在根本上控制測量精度。5、樁位放樣時定出的樁位之間必須進行校核,軸線的延長點要準確,標志要明顯,并要保護好。6、測量時盡量選在早晨、傍晚、陰天、無風的
3、氣候條件下,太陽光太強時需給儀器遮打太陽傘,減少旁折光的影響。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線失效,雨后測量人員要及時核對控制線的準確和有效,避免質量事故。冬季施工時氣溫過低可使墨線凍凝無法附著在基體上,可適量摻入乙醇防止凍凝。7、各項資料作到及時、真實、符合資料管理要求。8、施工測量中,嚴格審核依據點正確性,測量記錄應原始、正確、完整、工整、計算依據正確、步步校核。三、 施工準備1、人員配備由于本工程測量工作量不大,但測程較遠,測量精度要求高,為確保工程優質高效的完成,本工程配置測量工程師1名,測量員2人,每名測量人員安排1名測量協助工,負責現場的測量工作。序號人員配備配備人數1測量員12測量協助
4、工22、測量儀器配備測量儀器、工具必須準備齊全,其中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鋼卷尺等重量儀器、工具必須送指定的計量所檢定,送檢過的儀器、工具必須保證在符合使用的有效期內,并保留相應的檢驗合格證備查。配備儀器和工具如下表:序號儀器名稱型號數量精度備注1全站儀STS-752R1臺水平角0.4 豎直角2控制點、平面控制網的測設2電子經緯儀FDT2G 1臺 2軸線測量3水準儀DS322臺1mm高程控制測量4激光垂準儀1臺垂直引測5鋼卷尺G8566(50m)3把經交大檢測合格距離測量6卷尺Y1-5019(5m)6把經交大檢測合格施工放樣7雙面塔尺2把1mm標高控制8墨斗3個施工放樣9對講機4個測量人員施
5、工時聯絡所有儀器、設備都有有效的鑒定證書,儀器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定期對其進行檢查、保養,并做好記錄。還應準備測量所需要的輔助工具和材料。例如:重錘球、羊角錘、紅油漆(帶稀料)、毛筆、紅鉛筆、15mm水泥釘、50mm水泥釘、鐵鍬、木樁等。3、內業計算采用計算機配套相應的計算及繪圖程序,CAD軟件,現場計算采用卡西歐DASIO計算器,該計算器己輸入有關計算程序來進行數據處理。以求高效、準確地進行測量工作,確保工程質量。四、工程平面控制網1、控制點建立以中電投工程有限公司紅沿河項目部提供的三處坐標(含高程)控制點,在基礎外邊建立一級控制網,一級控點間距50m100m,控制網點必須留在便于施工復測而又
6、不易破壞的地方,該點做好保護措施,根據現場情況,布置一級控制點。一級控制網點,要做好保護,必要時可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擾動網點,造成測量誤差??刂泣c埋設至少7天后方可進行施測,做法如下圖所示:二級控制網布置:本工程基礎墊層澆筑完成后,基礎直接采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內各軸線位置,即全站儀坐標法放樣,放樣出基礎軸線,并彈出柱、基礎、地梁線。主樓0.000梁(板)完成后,在0.000板面上設置二級控制點進行控制。每個施工段首層板上設置4個(個別樓棟需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二級控制點,每棟樓二級控制點成十字型布置,并做好和一級控制點的校核、復測工作。2、測量及改正測量擬采用閉合或附合導線測定。精度等級按
7、一級導線技術要求。經過方格網整體嚴密平差,求得所放樣點的實際坐標,然后將各點的設計點位改正到設計位置上。改正后的主控制樁點,進行矩形網角度及邊長檢測。五、工程定位測量1、測量方法本工程建筑高度46.90m,結合本工程施工現場周圍環境的特點,本工程主體將采用“內控”投測方法進行施工樓層的測量放線。基礎施工階段的定位放線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邊的一級測量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用極坐標法或直角坐標法進行投點到基礎墊層上,然后再進行基礎軸線放樣。當樓板施工至0.000時,在基坑周邊的一級測量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用極坐標法或直角坐標法放樣測設激光控制點,點位布置詳見二級控制網布置示意圖。由于0.000
8、層人員走動頻繁,激光點測放到樓面后需進行特殊的保護,因此需在首混凝土樓面預埋鐵件,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且具有強度后,再次放樣測設激光控制點并進行矩形閉合復測,調整點位誤差,打上陽沖眼十字中心點標示。(1)根據現場的軸線控制網點,在首層結構樓板施工完成后,利用二級控制點內分法放樣出各細部軸線,將事先確定的樓層軸線控制點投測在首層樓板上,經復核無誤后,作為主體軸線控制原點。(2)控制點的布設原則:主控制點一般設在主軸線垂直距離1米處,長軸線上的點數不少于2個。如有特殊情況,在布設點時應同時考慮便于布點及點間通視等綜合因素。(3)每層結構樓板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在相應的位置預留200mm200mm與首層
9、層面控制點相對應的小方孔,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過預留孔。說明:1)澆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樓面垃圾物堵塞孔洞。2)麻線繃在鐵釘上便于儀器找準中心點,用完后將麻線拆除,以免下次阻擋激光投點。(4)在首層混凝土樓面架設激光鉛直儀,垂直向上投遞平面軸線控制點至上部樓層。為提高激光點位捕捉的精度,減少分段引測誤差的積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見下頁:透明塑料薄片,中間空洞便于點位標示。雕刻環形刻度第一次接收激光點蒙上薄片使環形刻度與光斑吻合通過塑料薄片中間空洞捕捉第一個激光點在接收靶上旋轉鉛直儀,分別在00、90、180、270四個位置捕捉到四個激光點取四個激光點的幾何中心即為本次投測的點位取中位置激光控
10、制點投測到上部樓層后,組成矩形圖形。在矩形的各個點上架設全站儀,復測多邊形的角度、邊長誤差,進行點位誤差調整并作好點位標記。如點位誤差較大,應重新投測激光控制點。在本工程施工中,特別是在主體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關鍵,因此,對內部控制點的豎直引測,采用激光垂準儀進行控制為主,10kg線錐作為校核手段為輔。具體的方法如下:首先,在底層內部控制點上安置激光垂準儀,在上層安置激光接收板。其次,打開激光器,將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調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標志;將激光垂準儀依次旋轉90、180、270,重復將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標志,取4個標志中心作為上層內部控制點。
11、(6)由于本工程總高比較高,為了避免激光垂準儀在使用過程中,因傳遞高度較高而出現較大誤差,所以本工程主控制點全部設置在一層板上,一層以上控制點全部以一層控制點為主控點進行垂直引測。(7)軸線投測及傳遞誤差應符合下表:項目允許誤差(mm)每層3總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120mH150m25150mH302、投測方法(1)安置:將三腳架置于測站點上,儀器安裝在三腳架的基座強制中心孔內,鎖緊基座制動手輪,使儀器穩固。調節三腳架高度,使望遠鏡準軸約于人眼等高,并使儀器圓水泡居中,旋轉儀器目鏡,使分劃板刻線清晰,轉動調焦手輪,使對中標志成像清晰。(2)
12、整平:轉動儀器照準部,使長水準器與任意兩個腳螺旋的連線平行,以相反的方向等量轉動此兩腳螺旋,使氣泡正確居中。將儀器轉動90,旋轉第三個腳螺旋,使氣泡居中。用上述方法反復調整,直到儀器旋轉到任意位置,水準泡最大偏離值都不超過四分之一值為止。(3)對中:先旋轉對點器目鏡,使分劃板清晰,再旋轉對點器調焦手輪,使對中標志清晰?;瑒觾x器,使測站點居于分劃板的十字絲中央。將儀器照準部轉動180度后檢查儀器對中情況,然后擰緊中心固定螺旋。儀器整平后再精確對中一次。(4)照準:先轉動望遠鏡目鏡使分劃板十字絲清晰,再轉動調焦手輪使目標在分劃板上成像清晰,并盡量消除視差,及當觀測者輕微晃動眼睛時,十字絲與目標之間
13、不能有明顯的移動,若有則繼續以上步驟,直至滿意為止。(5)向上投點:如果儀器已校正好,當儀器整平后,則視準線可以作為垂準線,只需一次觀測精度也足夠了。但為了進一步提高垂準精度,可以將儀器照準部旋轉180,獲得第二個觀測值,取其中數(中點)就是正確的垂準位置。量時,在首層控制點上架設激光鉛垂儀,調置儀器對中整平后啟動電源,使激光鉛垂儀發射出可見的紅色光束,控制到上層預留孔的接受靶上,查看紅色光斑點離靶心最小之點,此點既為第二層上的一個控制點。其余的控制點用同樣方法向上投測。(6)將所有控制點都投到最上一層的結構樓上后,根據控制點之間的關系,采用經緯儀、鋼卷尺等將該樓層的墻、柱、梁的位置在結構板上
14、準確標出。(7)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以上每個施工樓層的施工放線。(8)因所使用的垂準儀精度為1/30000,隨著施工樓層高度的增加,系統誤差也相應增大。因此,為減少誤差,在結構施工完7層后,再重新設置一次控制點,上部施工樓層放線時,即以該層的控制點為準向上投測。六、工程高程控制1、在首層的柱子上標定出1.000,并用紅三角油漆標記。2、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電梯井內壁或內控點預留孔洞位于一層的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每棟建筑物應由三處(選擇三個內控點)分別向上傳遞,標高的允許誤差見下表:項目允許誤差(mm)每層3總
15、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120mH150m25150mH303、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極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4、在每層的柱子墻體澆筑完后,在電梯井筒或樓梯口內向上傳遞高程。在室內柱子及墻體上定出層高+0.50m的標高線,并彈墨線標明,以供室內地坪線抄平和室內裝修用。5、在結構層內引測標高時,要使用水準儀往返測量與基準點校核,誤差要控制在規范范圍內,確保精度要求。七、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測設建
16、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厘米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體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厘米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如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紤]到現場場地狹窄,待主體結構上至10層以上時,經緯儀觀測仰角較大,可采用經緯儀彎管目鏡配合進行觀測。2、剪力墻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位置,彈出墻邊線,然后放測出墻50厘米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
17、個。在該層墻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3、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線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4、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厘米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電梯井施工允許偏差為:井筒長、寬對定位中心線,允
18、許偏差為:+25mm,0;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mm。八、工程沉降觀測1、測設方法由于本工程為高層建筑,根據國家規范和設計要求,施工到0.000以后,根據設計單位給定的點位置設置原則,在主體框架四個角柱上+0.500m處設沉降觀測點,以上結構每增高1層觀測一次,主體封頂后,每月觀測一次至竣工,并將數據資料整理齊全移交給業主。對于沉降觀測點設置,本工程采用“明裝式沉降觀測點”設置制作方法。2、制作方法用f20不銹鋼制作成90度彎頭的觀測頭,水平段長約400mm,垂直段長約50mm,端頭用砂輪機打磨平整光滑,頂面即為觀測點。沉降觀測點設置大樣圖及平面布置圖如下: 3、設置方法在主
19、體結構施工時,首層柱墻結構鋼筋綁扎完畢后,將準備好的測設鋼筋焊在觀測點內柱或墻的主筋上,封閉模板時,應將該處模板切割一小孔,注意保護好外露的測設鋼筋。結構模板拆除后,將外露的測設鋼筋進行再次校正并加以保護。4、觀測使用每次使用時,打開保護蓋子,即可進行觀測,記錄每次觀測數據。觀測完畢后,再次蓋上蓋子,蓋子面上可以用紅色油漆標上標記,以表明用途,并使外觀標記醒目,如上圖示。5、注意事項(1)所有軸線傳遞都以控制點和定向點為基礎,所以要加強控制定向點的保護。儀器要經常進行檢校,并備有檢查資料。(2)根據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及柱定位平面圖,按設計要求,在建筑物相應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
20、,在建筑物周圍布設三個以上個水準點作為工作基點。當基礎施工完畢,首層結構施工時在本結構施工圖規定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對沉降觀測點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沖撞引起變形影響數據統計。(3)水準基點不應少于3個,水準點設置應保證其穩定可靠為原則,其位置宜靠近觀測對象。觀測工作從基礎施工完成后即應開始,建筑物每升高一層觀測一次,一直到建筑物封頂設備安裝階段及投入運營后的第一年內,應每月觀測一次,第二年觀測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一次,竣工前,每次的觀測結果必須及時報送業主和設計院。竣工后施工單位應將觀測任務移交業主,并將完整的觀測資料移交,同時送一份給設計院存檔。觀測過程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設計院,本工程
21、沉降控制量為整體傾斜0.003。沉降觀測記錄工程名稱:建設單位:水準點標高(相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次數一二三四五六觀測點號測值日期實測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實測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實測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實測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實測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建筑物平均沉降量相對彎曲和相對傾斜值每次觀測工程進 度 狀 態監理工程師:測量技術負責人:計算:測量:注:1、當觀測點數較多時,本表可向下接和換頁使用,當觀測點觀側次數較多時,本表可向右接長(即換頁使用)。 2、監理工程師應對施工期間沉降
22、數據核查負責。 3、附各觀測點的觀測時間沉降曲線圖表。九、施工注意事項1、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合理的復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專人復核。2、測量儀器均在計量局規定周期內檢定,并有專人負責。3、陰雨、曝曬天氣在野外作業時一定打傘,以防損壞儀器。4、非專業人員不能操作儀器,以防損壞而影響精度。5、對原始坐標基準點和軸線控制網定期復查。6、由于工期緊,施工分項多,為保證各班組相互配合,以求緊密銜接,施工測量應與各專業工種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設手段。7、所有施工測量記錄和計算成果均按工程項目分類裝訂,并附必要檢查的文字說明。十、施工測量管理根據本工程的施工情況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測量管
23、理制度和復核驗線制度。1、技術復核(1)各施工樓層軸線及標高線放出后,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各軸線的相對尺寸、控制點位置等的復核檢查,主要復核:控制軸線的間距;各軸線間的間距;建筑物的總長寬;各部分墻體、柱的截面尺寸;樓層標高控制點的高程;梁板模板的標高;梁截面尺寸;梁軸線有無偏移等。(2)測量人員協助監理對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軸線及建筑主點進行復測認證。(3)測量標準應按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16)中有關規定執行。(4)復測監控過程記錄應作為技術資料入檔。(5)經現場建設、監理單位現場代表復核無誤后,并辦理有關簽字手續,再進行鋼筋、模板工程的施工。(6)每次沉降監測都應及時將監測結果報
24、監理單位。2、誤差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16):(1)軸線位移3mm,混凝土柱總全高垂直度允許偏差3cm。(2)層高測量允許偏差3mm。3、測量管理制度(1)各級施測人員應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與規范,認真閱讀施工圖紙,做到按規范工作,按圖紙施工。(2)參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測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3)嚴格遵循自檢的作業程序,復核合格后方可上報驗線。(4)外業測量成果的記錄要求做到:原始真實,數值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晰,記錄應及時填寫,不允許先寫在草稿紙上,后再轉抄,應保持記錄的原始性。(5)草圖、點之記圖等,應當當場勾繪,有關數據和方位等一并
25、標注清楚。測量記錄多有保密性,應妥善保管,工作結束后上繳有關部門保存。(6)測量工作要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7)測量人員應定期對測量儀器進行檢定校核,確保儀器處于正常狀態。(8)測量儀器的檢定必須按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有關檢定規程,并在受控的檢定部門進行一般的測量儀器的檢定,周期為一年。(包括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及附屬品,鋼尺,水準標尺等)。(9)嚴禁未經檢測或超過檢測期的測量儀器在施工現場出現,作好現場測量儀器的登記,標示,記錄等工作。十一、 施工測量保證措施1、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建立測量放線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測量成果和資料管理制度、資料報驗及驗線制度、交
26、接樁及護樁制度、儀器定期檢校及保養制度等。落實如下:(1)建立專業測量組,專人觀測和整理成果資料。(2)測量組長要按照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作好施工測量日志。(3)測量人員全部取證上崗。(4)要固定專用儀器和工具設備。(5)測量放線作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三檢制” 。自檢:作業人員在每次測量放線完成后立即進行自檢,自檢中發現不合格項立即進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檢記錄。互檢:由施工負責人或質量檢查員組織進行質量檢查,發現不合格項立即改正至合格。交接檢:由施工負責人或質量檢查員組織進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給下道工序,交接雙方在交接記錄上簽字,并注明日期。(6)每次施
27、測完,三檢合格后方可向監理報驗。(7)本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必須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16) 的精度要求。(8)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應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保養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9)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10)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11)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2、測量儀器管理(1)各種測量儀器應符合局集團公司關于計量器具管理規定。(2)新購儀器、工具,在使用前應到國家法定計量技術檢定機構檢定。新購
28、置的儀器、轉撥給其他項目的儀器,應結合儀器認真閱讀說明書,從初級到高級,先基本操作后高級操作,反復學習、總結、力求做到“得心應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儀器的作用,不熟悉儀器操作的人員不得盲目用機。(3)各種測量儀器使用前后必須進行常規檢驗校正,使用過程做好維護,使用后及時進行養護。(4)各種光電類、激光類儀器必須定期送到具有資質的部門進行鑒定。鑒定時間不宜超過規定時間,以確保測量的準確和精度。(5)嚴禁使用未經檢驗和鑒定、校正不到出廠精度、超過鑒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損和示值難辯的儀器。(6)使用全站儀、光電測距儀,在無濾光片的情況下禁止將望遠鏡直接對準太陽,以免傷害眼睛和損害測距部分發光二級管。(7
29、)在強烈陽光、雨天或潮濕環境下作業,務必在傘的遮掩下工作。(8)對儀器要小心輕放,避免強烈的沖擊震動,安置儀器前應檢查三腳架的牢固性,整個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得離開儀器,防止意外發生。(9)轉站時,即使很近也應取下儀器裝箱搬運。測量工作結束后,先關機卸下電池后裝箱,長途運輸要提供合適的減震措施,防止儀器受到突然震動。(10)測量儀器要設置專庫存放,環境要求干燥、通風、防震、防霧、防塵、防銹。儀器應保持干燥,遇雨后將其擦干,放在通風處、晾干后再裝箱。各種儀器均不可受壓、受凍、受潮或受高溫,儀器箱不要靠近火爐或暖氣管。(11)儀器長途運輸時,應切實做好防震、防潮工作。裝車時務必使儀器正放,不可倒置
30、。測量人員攜帶儀器乘汽車時,應將儀器放在防震墊上或腿上抱持,以防震動顛簸損壞儀器。(12)測量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不準擅自遠離儀器,工作離開時,應有人保護儀器、注意工具,不能混用。(13)不準隨意拆卸儀器,儀器出現故障或發生事故后,應及時報告,必須檢查處理。(14)必須建立健全測量儀器設備臺帳、精密測量儀器卡,儀器檔案等制度,儀器出庫、入庫調遷項目,應辦理登記、簽認手續。3、安全及環保措施(1)施測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好安全帽,嚴格遵守工地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工地安全小組的領導。(2)工地定期進行切實可行的安全教育,以及現場三級教育。(3)測量放線人員在高口引測外墻軸線及標高點時必須系好
31、安全帶,注意腳下,防止踩空,不得違章作業。(4)易出危險處做好明顯的危險標志,放線人員更應注意,危險地段放線不可單獨行動,至少兩人且必須提高警惕。(5)水準尺及其它標桿,應有專人扶立,不用時,不可將其豎靠在樹干、樹枝、墻壁以及其它位置,而應放在安全的平地上,以免受到碰撞或風吹等使其傾倒傷人、傷物。(6)放線完畢后,對小線應及時回收,對不能再使用的交倉管處處理。(7)撒灰線時,應盡量少撒使其成一條細直線即可,防止污染大地。(8)彈墨線是,墨斗內注墨汁不宜過滿,以墨汁不流淌為宜,防止土地污染。(9)墻上刷漆作標高線標志時應少沾漆,防止油漆遺撒造成污染。 (10)對儀器進行定期維護,對于用廢的各種物料,不得隨意丟棄,應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