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與演練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與演練 安全管理部 2014年3月目錄一、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一、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二、應急預案編制二、應急預案編制三、應急演練三、應急演練一、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一、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一、相關法律法規標準一、相關法律法規標準1 1、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20072 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717號)號)200920093 3、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GB/T 2
2、9639-2013)4 4、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應急辦函、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應急辦函200920096262號)號)5 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 9007-2011AQ/T 9007-2011)6 6、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行)(安監總廳應急200920097373號)號)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717號)號)20092009應急預案的編制:第七條應急預案的編制:第七條
3、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評審:第十四條應急預案的評審:第十四條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論證。應急預案的備案:第十九條應急預案的備案:第十九條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未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備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確定。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應急預案的實施:應急預案的實施: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
4、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急預案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三、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三、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GB/T 29639-2
5、013)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進入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進入“從有到優從有到優”的新階段的新階段 當前,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應急預案功能定位、層級分類不夠明確,實用性、針對性不強,風險分析、能力評估不到位,關鍵要素不統一,相互不銜接等。下一階段,必須將提升應急預案質量作為工作重點。下一階段,必須將提升應急預案質量作為工作重點。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導則主要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程序、要素和內容等基本要求,在明確應急處置職能和程序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事故的風險管理,按照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強調應急預案的事故預防功能。首先,進一步規范應急預案編制程序。導則明確了應急預
6、案編制的6個步驟。很多部門和企業在編制預案時,缺少風險分析和應急資源情況調查,沒有進行科學評估,應急預案情景設計與實際不符,導致應急預案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導則專門強調了風險評估和應急能力評估,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其次,進一步規范了應急預案體系。導則提出了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體系主要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構成,重點針對哪些單位應編寫綜合應急預案、哪些單位應編寫專項應急預案、哪些單位應編寫現場處置方案、哪些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以合并編寫進行了說明,并對每一類預案中應當包含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導則指出專項應急預案可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
7、要編制。風險因素單一的小微型生產經營單位可只編寫現場處置方案。這是在總結實施經驗基礎上,作出的重要修訂,突破了原來應急預案體系結構的限制,強調可以結合實際,靈活掌握。法律法規標準及解讀再其次,進一步明確了各類應急預案的功能定位和內容要求。綜合應急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主要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方針、原則。導則強調其指導性和規范性,其內容應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預案體系、事故風險描述、預警及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保障措施、應急預案管理等。專項應急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等內容而制定的應急預案。導則進一步簡化了
8、專項應急預案的內容,強調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內容應包括事故風險分析、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處置程序和措施等。現場處置方案是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不同事故類別,針對具體的場所、裝置或設施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風險分析、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和注意事項等內容。二、應急預案編制應急預案編制一、術語和定義一、術語和定義1 1、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可能發生的事故,最大程度減少事故及其造成損害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2 2、應急準備、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科學、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資準備。3 3、應急響應、應急響應針對發生的事故,有關組織或人
9、員采取的應急行動。4 4、應急救援、應急救援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擴大,而采取的緊急措施或行動。5 5、應急演練、應急演練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景,依據應急預案而模擬開展的應急活動。應急預案編制二、編制程序二、編制程序1 1、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2 2、資料收集、資料收集應收集與預案編制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應急預案、國內外同行業企業事故資料,同時收集本單位安全生產相關技術資料、周邊環境影響、應急資源等有關資料。3 3、風險評估、風險評估主要內容包括:a)分析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危險因素,確定事故危險源;b)分析可能發生的
10、事故類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事故;c)評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提出風險防控措施。應急預案編制4 4、應急能力評估、應急能力評估在全面調查和客觀分析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隊伍、裝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狀況基礎上開展應急能力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完善應急保障措施。5 5、編制應急預案、編制應急預案依據生產經營單位風險評估及應急能力評估結果,組織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應注重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做到與相關部門和單位應急預案相銜接。6 6、應急預案評審、應急預案評審應急預案編制三、應急預案體系三、應急預案體系按責任主體分按責任主體分省級預案省級預案市預案市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國家
11、預案國家預案應急預案編制按事件類型分按事件類型分自然災害自然災害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事故災難事故災難事故災難事故災難突發公共突發公共突發公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事件衛生事件衛生事件突發社會突發社會突發社會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安全事件安全事件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綜合綜合預案預案?;;;;瘜m棇m棇m棇m楊A案預案預案預案防洪防洪防洪防洪專項專項專項專項預案預案預案預案地震地震地震地震專項專項專項專項預案預案預案預案現場現場現場現場預案預案預案預案1 1 1 1現場現場現場現場預案預案預案預案2 2 2 2現場現場現場現場預案預案預案預案n n n n綜綜合合應應急急預預案案綜綜合合應應急急預預案案專
12、專項項應應急急預預案案專專項項應應急急預預案案現現場場處處置置方方案案現現場場處處置置方方案案按應用對象范圍可分為按應用對象范圍可分為應急預案編制綜合預案綜合預案綜合應急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主要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工作原則。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等內容而制定的應急預案?,F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是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不同事故類別,針對具體的場所、裝置或設施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風險分析、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和注意事項等內容。應急預案編制四、綜合應急預案主
13、要內容四、綜合應急預案主要內容1、總則: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應急預案體系、應急工作原則2、事故風險描述簡述生產經營單位存在或可能發生的事故風險種類、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嚴重程度及影響范圍等。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明確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可用結構圖的形式表示,明確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可設置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應急預案編制4、預警及信息報告(1)預警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監測監控系統數據變化狀況、事故險情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或有關部門提供的預警信息進行預警,明確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發布的程序。(2)信息
14、報告按照有關規定,明確事故及事故險情信息報告程序,主要包括:a)信息接收與通報明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事故信息接收、通報程序和責任人。b)信息上報明確事故發生后向上級主管部門或單位報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內容、時限和責任人。c)信息傳遞明確事故發生后向本單位以外的有關部門或單位通報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責任人。應急預案編制5、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2)響應程序根據事故級別和發展態勢,描述應急指揮機構啟動、應急資源調配、應急救援、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3)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風險、事故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明確處置原則和具體要求。(4)應急結束應急預案編制6、信息公開
15、7、后期處置8、保障措施: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隊伍保障、物資裝備保障、其他保障。9、應急預案管理:應急預案培訓、應急預案演練、應急預案修訂、應急預案備案、應急預案實施。應急預案編制五、專項預案主要內容五、專項預案主要內容1、事故風險分析2、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3、處置程序明確事故及事故險情信息報告程序和內容,報告方式和責任人等內容。根據事故響應級別,具體描述事故接警報告和記錄、應急指揮機構啟動、應急指揮、資源調配、應急救援、擴大應急等應急響應程序。4、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風險、事故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明確處置原則和具體要求。應急預案編制六、現場處置方案主要內容六、現
16、場處置方案主要內容1、事故風險分析主要包括:a)事故類型;b)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c)事故發生的可能時間、事故的危害嚴重程度及其影響范圍;d)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e)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2、應急工作職責根據現場工作崗位、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明確各崗位人員的應急工作分工和職責。應急預案編制3、應急處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及現場情況,明確事故報警、各項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的引導、事故擴大及同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的銜接的程序。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坍塌、水患、機動車輛傷害等,從人員救護、工
17、藝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現場恢復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應急處置措施。c)明確報警負責人以及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絡方式和聯系人員,事故報告基本要求和內容。應急預案編制4、注意事項主要包括:a)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b)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c)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d)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e)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f)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g)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應急預案編制七、附件七、附件1、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列出應急工作中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的多種聯系方式,當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更新。2、應急
18、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列出應急預案涉及的主要物資和裝備名稱、型號、性能、數量、存放地點、運輸和使用條件、管理責任人和聯系電話等。3、規范化格式文本應急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應急預案編制4、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主要包括:a)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b)重要防護目標、危險源一覽表、分布圖;c)應急指揮部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d)疏散路線、警戒范圍、重要地點等的標識;e)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的分布圖紙等。5、有關協議或備忘錄列出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救援協議或備忘錄。三、應急演練三、應急演練應急演練一、術語和定義一、術語和定義1、事故情景針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或
19、有害因素而預先設定的事故狀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特征、波及范圍以及變化趨勢等)。2、應急演練針對事故情景,依據應急預案而模擬開展的預警行動、事故報告、指揮協調、現場處置等活動。3、綜合演練針對應急預案中多項或全部應急響應功能開展的演練活動。4、單項演練針對應急預案中某項應急響應功能開展的演練活動。應急演練5、現場演練選擇(或模擬)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設備、設施、裝置或場所,設定事故情景,依據應急預案而模擬開展的演練活動。6、桌面演練針對事故情景,利用圖紙、沙盤、流程圖、計算機、視頻等輔助手段,依據應急預案而進行交互式討論或模擬應急狀態下應急行動的演練活動。應急演練二、應急演練目的二、應急演
20、練目的a)檢驗預案。發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b)鍛煉隊伍。熟悉應急預案,提高應急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妥善處置事故的能力。c)磨合機制。完善應急管理相關部門、單位和人員的工作職責,提高協調配合能力。d)宣傳教育。普及應急管理知識,提高參演和觀摩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e)完善準備。完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技術,補充應急裝備和物資,提高其適用性和可靠性。f)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應急演練三、應急演練原則三、應急演練原則應急演練應符合以下原則:a)符合相關規定。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有關規定組織開展演練;b)切合企業實際。結合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特點和可
21、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組織開展演練;c)注重能力提高。以提高指揮協調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為主要出發點組織開展演練;d)確保安全有序。在保證參演人員及設備設施的安全的條件下組織開展演練。應急演練四、應急演練類型四、應急演練類型應急演練按照演練內容分為綜合演練和單項演練,按照演練形式分為現場演練和桌面演練,不同類型的演練可相互組合。五、應急演練內容五、應急演練內容1、預警與報告根據事故情景,向相關部門或人員發出預警信息,并向有關部門和人員報告事故情況。2、指揮與協調根據事故情景,成立應急指揮部,調集應急救援隊伍和相關資源,開展應急救援行動。應急演練3、應急通訊根據事故情景,在應急救援相關部門或人員之間進行
22、音頻、視頻信號或數據信息互通。4、事故監測根據事故情景,對事故現場進行觀察、分析或測定,確定事故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變化趨勢等。5、警戒與管制根據事故情景,建立應急處置現場警戒區域,實行交通管制,維護現場秩序。6、疏散與安置根據事故情景,對事故可能波及范圍內的相關人員進行疏散、轉移和安置。應急演練7、醫療衛生根據事故情景,調集醫療衛生專家和衛生應急隊伍開展緊急醫學救援,并開展衛生監測和防疫工作。8、現場處置根據事故情景,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和現場指揮部要求對事故現場進行控制和處理。9、社會溝通根據事故情景,召開新聞發布會或事故情況通報會,通報事故有關情況。10、后期處置根據事故情景,應急處置結束后
23、,所開展的事故損失評估、事故原因調查、事故現場清理和相關善后工作。應急演練六、綜合演練組織與實施六、綜合演練組織與實施1、演練計劃演練計劃應包括演練目的、類型(形式)、時間、地點,演練主要內容、參加單位和經費預算等。2、演練準備(1)成立演練組織機構綜合演練通常成立演練領導小組,下設策劃組、執行組、保障組、評估組等專業工作組。根據演練規模大小,其組織機構可進行調整。(2)編制演練文件演練工作方案,內容主要包括:目的及要求、事故情景設計、規模及時間、參演單位和人員主要任務及職責、主要步驟、籌備工作內容、技術支撐及保障條件、評估與總結應急演練演練腳本。根據需要,可編制演練腳本。演練腳本是應急演練工
24、作方案具體操作實施的文件,幫助參演人員全面掌握演練進程和內容。內容主要包括:演練模擬事故情景;處置行動與執行人員;指令與對白、步驟及時間安排;視頻背景與字幕;演練解說詞等。演練評估方案。通常包括:演練信息:應急演練目的和目標、情景描述,應急行動與應對措施簡介等;評估內容:應急演練準備、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應急演練效果等;評估標準:應急演練各環節應達到的目標評判標準;評估程序:演練評估工作主要步驟及任務分工;附件:演練評估所需要用到的相關表格等。應急演練演練保障方案演練觀摩手冊(3)演練工作保障a)人員保障b)經費保障c)物資和器材保障d)場地保障e)安全保障f)通信保障g)其他保障應急演練3、
25、應急演練的實施(1)熟悉演練任務和角色組織各參演單位和參演人員熟悉各自參演任務和角色,并按照演練方案要求組織開展相應的演練準備工作。(2)組織預演(3)安全檢查(4)應急演練(5)演練記錄(6)評估準備(7)演練結束應急演練七、應急演練評估與總結七、應急演練評估與總結1、應急演練評估(1)現場點評(2)書面評估2、應急演練總結演練總結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演練基本概要;演練發現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教訓;應急管理工作建議。3、演練資料歸檔與備案應急演練八、持續改進八、持續改進1、應急預案修訂完善根據演練評估報告中對應急預案的改進建議,由應急預案編制部門按程序對預案進行修訂完善。2、應急管理工作改進(1)應急演練結束后,組織應急演練的部門(單位)應根據應急演練評估報告、總結報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對應急管理工作(包括應急演練工作)進行持續改進。(2)組織應急演練的部門(單位)應督促相關部門和人員,制定整改計劃,明確整改目標,制定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資金,并應跟蹤督查整改情況。謝謝大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