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天燃氣公司CNG加氣站安全生產應急預案(39頁).doc

  • 資源ID:562940       資源大小:170.54KB        全文頁數:3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天燃氣公司CNG加氣站安全生產應急預案(39頁).doc

1、一、 總則 1.1編制目的CNG加氣站系易燃易爆場所,屬于重點防火部門,對CNG加氣站的管理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嚴密防范,從嚴管理,要把安全生產管理的切入點放在防范火災和爆炸,防泄漏之上,對壓力容器突發事故制定預案,降低事故損失,做到人機環境系統協調。為以防萬一,居安思危,特制訂本事故應急預案。CNG加氣站的管理人員及員工應熟悉此預案并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訓練培訓,人人在事故發生時,會按照預案要求職責劃分,各司其職,反應迅速,措施正確,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1.2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自2002年11月1

2、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4、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2007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72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5、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已經2009年3月20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1.3適用范圍本應急救援預案適用于我公司加氣站內突發的壓力容器安全生產事故時的應急處置

3、。1.4應急預案體系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完善應急救援方案,經過安全生產委員會的嚴密審查,特增加此應急救援預案。本站現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和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5應急工作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抓好生命安全,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單位自救,社會救援的原則。二、事故風險描述本站壓力容器,主要為運輸壓縮天然氣的長管拖車,提供壓力的壓縮機,儲存高壓天然氣的儲氣井,為車輛充裝天然氣的加氣機,提供外界動力的空壓機。長管拖車、壓縮機、儲氣井、加氣機等壓力容器容易發生泄漏、火災、爆炸等事故。會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給附近居民帶來安全隱患。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務3.1應

4、急救援組織機構發生緊急事件時,現場指揮部在總指揮的領導下,有序開展應急救援。見圖1應急救援管理總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趙謙勝應急救援處置組現場總指揮:楊文光成員:楊博、史永清 池霞、王芳 張改轉、越小蘭、 胡麗、王小梅后勤保障組組長:李錦霞成員:閆東圖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應急救援預案領導組組長:趙謙勝成員:楊文光、李錦霞、楊博、史永清、池霞、王芳、胡麗、王小梅、張改轉、越小蘭、閆東。應急救援預案總指揮:趙謙勝事故現場總指揮:楊文光3.2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崗位職責總經理為加氣站事故應急救援管理總負責人,加氣站設應急處置組和后勤保障組,為加氣站日常應急管理機構,站長任主任,副站長、安全員、設備維

5、護人員為成員。應急救援總指揮崗位職責:(1) 組織制訂壓力容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 負責現場人員、資源配備,應急隊伍的調動。(3) 確定現場指揮人員。(4) 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5) 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6) 事故狀態下確立辦公室、安全保衛組、安全消防組、醫療救護組、后勤救護組、事故分析調查組、通信聯絡組、善后工作組等內部機構及工作職責和各級人員的職責。(7) 壓力容器事故的上報工作。(8) 負責保護現場及相關物證、資料。(9) 組織應急救援的演練。(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現場指揮部崗位職責(1) 協助應急救援總指揮工作。(2) 向應急救援總指揮提出對策和建議。(3) 保持

6、與現場指揮人員的直接聯絡。(4) 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物資、設備以及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5)對壓力容器事故現場的危險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并隨時上報現場指揮部。(6)傳達和落實現場指揮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啟下保證現場救援有條不紊的進行。(7)協調現場救援各組的工作,保持相互溝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實施救援。3.2.3應急處置組崗位職責(1)做好現場保護和警戒工作,在保證應急救援的同時盡量保護現場。(2)必要時協助指揮部負責事故周圍危險區域人員的疏散和撤離。(3)維持救援現場的秩序。(4)負責通信保障。(5)負責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6)采取有力措施切斷事故發展鏈條,控制事故危險源的發展和擴大。(

7、7)負責壓力容器的搶修和應急設備的監測等工作。(8)負責現場設備搶修及設備保障。后勤保障組崗位職責(1)負責后勤物資的供應,包括應急救援保障,技術資料,應急設備和物資,通信設備及資金等。(2)提供現場后勤保障服務,負責傷員現場救護和送往醫院。兼職應急隊伍加氣站站長負責現場的總體協調指揮。加氣站班長負責拉閘斷電。加氣站副站長負責通訊、報警聯絡。加氣站負責人(或值班負責人)負責現場組織人員撲救或施救。加氣站當班員工負責執行現場指揮的調配,完成交辦的任務。加氣站后勤員組織人員提供所需物品,并做好重要物資的轉移。四、預警及信息報告工作人員發現險情,經過加氣站當班班長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員確認險情后,即啟

8、動應急處置程序。加氣站負責人(或值班負責人)應當根據現場情況和事態的發展,命令通訊組向不同級別的上級領導報告。如果事態擴大,情況緊急,通訊組要及時與周邊企業、附近居民小區街道辦事處聯絡,告知加氣站出現的緊急情況,請求配合疏散及救援。報警時應講清以下內容:(1)單位名稱、詳細地址;(2)著火部位、著火物質、火情大小;(3)人員傷亡情況;(4)報警人姓名、報警電話號碼。4.1部門預警機制依公司各類特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由安全領導小組負責監督檢查。(1)部門對在用特種設備要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部門對在用特種設備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2)壓力容器嚴禁超溫超壓運行,

9、加載和卸載要求緩慢平穩,運行期間要保持載荷相對平穩,壓力容器處于工作狀況時嚴禁拆卸壓緊螺栓。(3)部門應當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4)部門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接到定期檢驗要求后,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及時進行檢驗。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5)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部門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6)部門應當將特種設備的安全注意事項和警示標志置

10、于易于被乘客注意的顯著位置。(7)部門在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自行檢查和日常維護保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應當及時處理。(8)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統一格式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者管理工作。(9)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中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10)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管理人員和部門有關負責人報告。(11)特種設備的管理人員應當對

11、特種設備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的應當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并及時報告部門有關負責人。(12)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部門的特種設備和安全、消防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設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和設施功能齊全有效。及時了解職工的思想狀況和發現部門存在的安全隱患,組織部門力量或協調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把部門的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4.2信息報告4.2.1信息報告與通知(1)、應急處理領導小組24 (2)、發生事故后,值班人員立即將事故情況通知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3)、經現場處置不能有效控制天然氣泄漏或火災事故、或發生爆炸事故應立即上報請求上級救援。4.

12、2.2信息上報及信息傳遞1、事故發生后隨時報告,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以電話方式立即向本公司負責人報告;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在事故發生一小時內以電話方式向地方政府和鄂爾多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安監局報告事故發生的地點、事故狀況、事態嚴重程度、或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等信息,并及時與應急領導小組保持緊密聯系,做到現場信息與應急領導小組的信息同步,現場的信息上下傳遞由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人直接進行。當獲得現場事故新信息時,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人要在上報信息的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對信息進行分析,制定現場搶修的初步方案。站內發現險情應急救援負責人應急救援處置組后勤保障組安監局應急救援辦公室特種電話

13、:公安:110 消防:119 急救中心:1202、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已經采取的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3、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五、應急響應5.1 響應分級加氣站應急響應分為倆級:二級響應和一級響應,其響應對象分為一般事故和重大

14、事故。二級響應:主要針對發生少量天然氣泄漏,但沒有造成大面積蔓延,沒有引起火災,或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非可燃氣體等物質的初期火災,由本站員工及時采取措施而得到控制的一般事故的響應。一級響應:當加氣站由于一般事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引起更加嚴重的火災爆炸事故或發生大的火災爆炸事故等重大事故時,加氣站啟動一級事故響應。重大事故在進行一級響應后,在進行自救的同時,及時向當地政府和社會救援力量求助,在政府啟動相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后,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救援力量做好應急救援工作。5.2 應急響應程序5.2.1救援過程由壓力容器事故引起火災/爆炸事件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接警人員或值班守衛人員聽到或接到報警后,

15、立即向公司總經理和消防隊報告。(1)火警電話:119;(2)講清單位、著火的部位;(3)講清什么物品著火、火勢大小;(4)講清報警用的電話號碼和報警人姓名;(5)報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消防車。(6)突發壓力容器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立即安排行動計劃,并立即趕到現場指揮救災工作。(7)現場應立即停止作業,關閉設備、電源,選用一切有效措施進行降溫和阻隔火路,盡量避免火勢蔓延。(8)火勢較大,控制困難,所有人員應立即撤離,如有影響鄰近單位時,應由安全小組立即通知鄰近企業和社區、行人。(9)各班長立即根據疏散指示將所有無關人員和車輛撤離至安全區域,各部門主管負責清點本部門員工人數,如人數不符,則應立即查

16、明原因或安排進行搜救工作。所有救災工作必須考慮到人員的安全。(10)安全小組應安排設置隔離區,將無關人員隔離至安全地帶(11)安排專人在救護車到達之前的急救工作,引導救護車的到達,為增援救援的外來機構到達,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協助救護人員的工作,隨時報告傷者情況。(12)可能的情況下,迅速將把火場周圍的可燃物品、貴重物品和重要資料轉移到安全地方,初期火災時,把燃燒物移到空曠的地方。(13)對消防處理產生的廢棄物及時進行清理,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處理,防止造成污染。(14)若鄰近單位發生火災/爆炸事件時,在判斷清楚具體情況后,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啟動預案,避免其影響擴大到本公司。救火時應特別

17、注意以下事項:(1)油類或電線起火時,應以砂物撲滅,不可用水灌救。(2)衣服著火時,應立即在地上打滾。(3)必須將人員安全作為第一保護要則,先救人、后救物。搶救物品時,應先救帳冊、憑證、重要文件或貴重物品。(4)在救火時,應用濕毛巾、濕布掩住口鼻。(5)處于煙火包圍中時,應俯身行走、貼地面匍匐前進。(6)對于在火災中受傷的人員,須及時聯系和救治。應急指揮加氣站事故應急救援主要由應急指揮部指揮,相關應急工作成員要積極參加搶險救援行動及配合支援工作。應急行動事故發生、采取應急行動的主要原則:救人為本,盡量將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保證現場工作人員與搶險人員的安全。經過指揮部對事故的分析,制定有效的

18、搶救方案,由應急救援隊伍按照各自職責實施應急救援行動。資源調配在應急指揮和應急行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合理調配各種通信與信息工具:應急隊伍資源、應急物資裝備資源、交通運輸,醫療等保障措施。5.2.6應急避險事故發生后,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冷靜思考并落實應急響應時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避險措施,防止再次生事故或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5.2.7擴大應急現場應急指揮部根據安全生產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或根據各自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裝備等是否滿足應急行動的需要,及時向縣應急辦請示擴大應急,發出請求支援的信息,并負責協助縣政府或企業以外的專業應急救援機構實施應急行動。5.3 疏散、撤離程序當易燃易爆介質大量泄

19、漏事故發生后,危及到現場及廠區附近居民安全時,應立即撥打119、110、120求助,啟動疏散程序。該程序的啟動是在應急救援部門未到現場前采取的應急行動。當應急救援部門到達現場后,按照地方應急救援部門的救援程序實施人員疏散、撤離。當事態發展超出控制時,并按事故上報程序迅速向上一級報告。A站內人員緊急疏散程序(1)第一負責人:站長;第二負責人:安全管理員。(2)安排現場人員迅速從進站口逃生,撤離到站外緊急集合點,并對人員進行清點。一方面報告應急辦公室,同時向安全地點轉移。B附近居民緊急疏散程序(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導附近居民進行疏散。(2)疏散路線應最大限度的避開危險源,發生易燃易爆介質泄漏

20、事故和火災事故的疏散集合點應確定在位于泄漏事故點的上風口。(3)疏散時撤離要迅速,行動要有秩序。5.4 專項處置方案5.4.1高壓管道發生的泄漏處置方案 (1)當發生高壓管路泄漏時,立即通知站長。站長宣布啟動應急預案。(2)當班班長停止壓縮機,關閉程序控制盤三組出氣閥,關閉儲氣井組及槽車鋼瓶組出氣閥。(3)打開各組放空閥。將管內余氣排出同時打開排污閥。(4)停止加氣,當班加氣人員迅速疏散加氣車輛和人員,封閉站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站內。(5)如發生燃燒,核算員打電話向 “119”救援,同時向公司領導匯報,尋求自救措施,盡職盡責保護員工生命安全和站上財產安全。(6)當班班長組織人員使用滅火器材,積

21、極撲救初期火險。如火險過大,無法撲救時,當班人員應聽從現場救火總指揮命令,執行正確、穩妥、可行的滅火方案。5.4.2儲氣井發生泄漏處置方案(1)儲氣井發生本體泄漏時,發現者馬上通知站長。站長宣布啟動預案。(2)當班班長急停壓縮機,關閉進站總閥,切斷總電源。(3)當班人員停止加氣,迅速疏散加氣車輛和人員,封閉站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站內。(4)如有可能,可打開貯氣進出口三組放空閥對天放空。(5)通知站區周圍100米住房熄滅明火,撤離人員。(6)核算員撥打 “119”“110”救援。5.4.3壓縮系統泄漏處置方案(1)當壓縮機發生泄漏時,發現者立即報告站長。站長宣布啟動應急預案。(2)由當班班長立即

22、停機關閉天然氣進氣源,關閉壓縮機進氣閥,檢查泄漏點,排查故障。控制局部,防止蔓延。(3)當壓縮機發生爆炸,應立即停機關閉天然氣進氣源,關閉壓縮機進氣閥,關閉電源,撤離爆炸點。(4)當壓縮機發生燃燒,應立即停機關閉進氣閥,進行初期滅火。待搶險組、撥打“119”救援趕到配合滅火。(5)當班人員停止加氣,打開放空閥放空。(6)組織加氣車輛駛離現場,負責設置現場警戒線。(7)其他值班人員通知或組織周圍群眾注意危險或撤離。(8)消防和救援人員到達后,現場負責人應做好重大危險點、源的介紹,引導和配合消防和救援人員開展補救。5.4.4加氣區滅火及應急、疏散處置方案(1)站長得到加氣機起火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

23、預案。(2)當班人員關閉加氣機上緊急切斷閥、關閉加氣機電源,停止對外充裝工作。(3)關閉壓縮機三組出口閥門,打開放空閥排空壓縮機到加氣機之間余氣。(4)當班人員迅速疏散加氣車輛和非工作人員,撤離現場。(5)當班班長組織當班人員使用滅火器材,積極撲救初期火災。(6)核算員立即撥打“119”報警,保護好現場,劃出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7)核算員迅速向公司領導報告火險,尋求自救措施,盡職盡責保護好員工人身安全和站上財產安全。5.4.5站內儲氣槽車(長管拖車)泄漏及著火處置方案(1)進站槽車發生泄漏事故,發現者立即通知站長。站長宣布啟動應急預案。(2)當班人員立即關閉卸氣柱進氣閥及槽車所

24、有出氣閥,打開漏氣的瓶組閥實施放空;其他人員立即停止作業,同時在事故點設立警戒并報告,按事故大小通知周圍100米范圍內居民禁止煙火向上風方向轉移。(3)槽車發生燃燒時,當班人員立即關閉卸氣柱進氣閥;其他人員立即停止作業,迅速疏散充氣車輛和非工作人員,撤離現場。(4)當班班長組織當班人員使用滅火器材,積極撲救初期火災。(5)核算員立即撥打“119”報警,保護好現場,劃出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立即向公司領導報告火險。(6)后勤員立即組織非當班人員做好物資、臺賬轉移。易燃易爆介質泄漏、火災、爆炸的應急處理1、一般處理原則:(1)迅速切斷易燃易爆介質來源,管道發生泄漏時,若時間允許,應在第

25、一時間內杜絕危險區域內的一切火源和電源。(2)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迅速撤離、疏散現場人員,設置警示標志,同時設法保護相鄰裝置、設備,應杜絕火源、切斷電源、防止靜電火花,并盡量將易燃易爆物品搬離危險區域,防止事態擴大和引發次生事故。 (3)迅速組織事故發生地周圍的群眾撤離危險區域,維護好社會治安,同時做好撤離群眾的生活安置工作。(4)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出現傷亡,立即調集相關(外傷、燒傷、中毒等方面)的醫療專家、醫療設備進行現場醫療救治,適時進行轉移治療。(5)設置警戒線和劃定安全區域,對事故現場和周邊地區進行易燃易爆介質體分析、大氣環境監測和氣象預報。(6)及時制定事故的搶修維修方案(滅火、堵

26、漏等),并組織實施。(7)現場救援人員必須做好人身安全防護,避免燒傷、噪音等人身傷害。(8)確認發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質大量泄漏事故后,立即通知單位應急領導小組,啟動相應事故應急預案。(9)發生火災或爆炸應當立即啟動消防預案,實施人員搶救。2、一般搶修技術措施(1)當發生易燃易爆介質泄漏時,應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區域的動火作業,應注意避免過猛、過急、敲打等動作,防止電器開停可能引發的火種。(2)視火情嚴重程度和燃燒物質,以及可利用的滅火器材,采用冷卻、隔離、窒息、抑制方法滅火。5.4.7應急救援的其他工作(1)嚴格保護事故現場,采取拍照、攝像、繪圖、采樣等方法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護事故現場

27、物證。(2)搶險現場應根據易燃易爆介質泄漏程度確定警戒區并設立警示標志,并隨時監測周圍環境的易燃易爆介質濃度,無關人員不應入內。(3)操作人員進入警戒區前應按規定穿戴防靜電服、鞋及防護用具,并嚴禁在作業區內穿脫和摘戴。作業現場應有專人監護,不應單獨操作。(4)警戒區內應無煙火;不得使用手機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機電設備及儀器、儀表等;夜間搶險現場照明須采用安全照明燈。所有車輛必須佩帶防火帽,除搶險車輛外其他車輛一律不許進入現場。(5)應對作業點進行易燃易爆介質檢測。當易燃易爆介質濃度在爆炸極限范圍以內時,應強制通風,降低濃度后方可作業。作業現場應保證人員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暢通,滅火器材專人到位

28、。5.5 應急結束5.5.1 程序終止條件確認現場危機已經解除,確認現場的環境不會再次發生危險,由站長向上級領導匯報,得到同意后終止應急處置程序。5.5.2 處置現場評估通過應急處置過程,對各個崗位在處置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事件的起因、發現問題的誘因,在公司內進行安全經驗分享,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六、信息發布6.1信息發布部門(或人員)(1)公司對外事故信息發布部門(或人員)由公司事故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指定。(2)事故現場對外事故信息發布部門(或人員)由事故現場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指定。6.2信息發布原則內容詳實,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及時準確。6.3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記者采訪和向

29、新聞媒體提供事故信息資料等。七、后期處置7.1事故現場保護除因搶救傷員和控制事態發展外,安全保衛組負責在事故調查尚未進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壞和改變現場。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及相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保護好事故現場。確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7.2事故現場清理和善后賠償事故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完成后,在檢測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恢復地貌,清理事故現場,逐步撤消警戒區,組織撤離群眾返家。協助政府相關部門作好事故損失各項賠償工作。7.3經營秩序恢復實施通氣,在一定時間內設專人專崗監護運行,恢復

30、正常經營秩序。7.4搶險過程和應急搶險救援能力評估及預案的修訂結合實際搶險過程中的組織機構設置、搶險物資種類、通訊信息傳遞、應急決策和組織等各個方面,對公司事故應急搶險救援能力進行評估,對搶險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結果對預案進行及時修訂和完善。八、應急保障措施8.1通訊保障公司采用移動電話聯系及固定電話聯系方式,在必要時由后勤救護組配備對講機進行公司內部聯系。內、外部聯系方式見附件表1、表2加氣站內、外部應急聯系方式。8.2應急隊伍保障由于加氣站員工少,沒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事故時由在崗的員工進行不同的分工,組成事故應急處置組和后勤保障組,及時求援消防隊、醫療救護的相

31、關單位,極力配合其開展救援工作,以保證對事故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置。8.3應急物資保障公司常備應急保障物資,并保證最低數量保障應急使用1.應急藥箱:(1)外傷藥:創可貼,橡皮膏、醫用酒精、鑷子、剪刀、滅菌紗布,脫脂棉球、雙氧水,云南白藥、紅紫藥水,止血帶等(2)解暑藥、退熱藥。霍香正氣水、去痛片、阿司匹林。(3)胃腸道感染。瀉立停、口腹抗生素。 (4)抗生素:阿莫西林、羅紅霉素、左氧弗沙星(5)心臟病救急藥:如速效救心丸、心得安(普奈洛爾)2藥箱保管人要經過初級救護訓練,能夠進行一般包扎和了解非處方藥品的使用常識,緊急救護藥品的使用方法。8.4公司后勤救護工作小組保障包括公司現有轎車,在遇緊急情況

32、時,無條件優先安排應急工作。(1)公司財務室隨時準備急救藥箱及常備藥品,以備應急使用。(2)安全室對公司消防設備如滅火器、消防沙等進行日常維護、巡查,并保持所有消防設備完備可用并合理布局,確保加氣站進出口通暢。(3)配電室應按設備管理要求,準備隨時可用的工具、應急備件,以備應急時使用。8.5經費保障 加氣站的應急準備及應急處置專項經費由副站長負責在加氣站的經營收入中提取,專款專用。九、應急預案管理9.1應急預案培訓由應急管理辦公室制定年度安全培訓計劃,按計劃對全體員工每月進行一次安全培訓,包括加氣站安全基礎知識、自救互救知識、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與保管、預案處置程序、應急處置措施、醫學急救措施等

33、內容。9.2應急預案演練(1)每年組織1-2次站級專項演練,主要包括消防滅火和工藝操作、設備維護保養等的演練。(2)開展事故應急演練時,演練必須做到有方案、有記錄、有總評、有考核。(3)公司應急演練記錄,應現場拍攝演練過程照片,根據實際演練情況,查找不足,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要求一周內在公司宣傳欄上進行文宣,促進員工對應急預案的全面認知。(4)演練的方式可采取模擬演練和現場實戰演練。(5)演練參考內容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組織機構是否完善,適合應急要求。搶險物資、器材、設備、儀器品種是否齊全,數量充足。通訊保障系統是否完善,可靠。預案是否完善,可操作性如何。搶險過程是否安全可靠,克

34、服不安全因素的措施是否科學合理。預案中各搶險方案對事故控制的有效性,能否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搶險救援工作。9.3 應急預案修訂和完善根據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相關法規規定,當加氣站的設備、工藝流程、工作崗位設置、加氣站作業指導書、施工改造、經營項目和周邊環境有較大變化時,修訂本預案,報安監部門備案通過后實施,并定期進行評審,實現可持續改進9.4應急預案救援備案本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或修訂后,由應急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對預案進行評審,評審后,由應急管理辦公室按評審意見,對預案進行修訂完善,再經專家組審查確認并由專家組出具預案合格評審報告后,預

35、案由總經理批準發布。發布后,由應急管理辦公室向鄂爾多斯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同時報送達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9.5應急預案實施本全勝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自2014年1月31日開始正式實施。應急救援預案負責制定與解釋權屬于達旗全勝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十、附則10.1 術語和定義。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有關人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應急救援: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

36、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恢復: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經營、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十一、附件11.1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1.1.1泄漏、燃燒、爆炸應急預案(1)泄漏: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負責現場指揮,安全員協助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進行現場指揮、搶險;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加氣員負責封鎖現場并協助總指揮疏散人員,同時立即禁止啟動車輛;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設備管理員負責切斷總電源,關閉加氣機,消除附近一切火源,報告公司相關部門(公司經理、公司安全生產部)并協助處理泄漏;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當班組長負責實施處理泄漏

37、;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當班加氣員負責關閉加氣槍,實施處理泄漏。(2)初期火災: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負責現場指揮,安全員協助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進行現場指揮、救火;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安全員負責報火警119和通知公司及上級有關部門(公司經理、公司安全生產部),協助總指揮疏散車輛人員,并禁止車輛和人員進入加氣站直到火災撲滅為止;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班組長負責切斷總電源,關閉加氣機,撥打急救120(如有人員傷亡)并實施撲滅初期火災,立即用消防器材撲救并監視火勢蔓延情況;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加氣員將現金,加氣記錄放入保險柜,并協助撲滅初期火災。撲滅火災后,以上人員協助

38、總指揮疏散車輛和人員,并保護火災現場,待消防監督部門勘察火災現場。(3)較大火災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負責現場指揮,安全員協助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進行現場指揮、救火;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安全員負責報火警119和通知公司及上級有關部門(公司經理、公司安全生產部),禁止任何車輛和人員進入加氣站,通知周圍群眾撤離事故隔離區域,協助總指揮疏散人員,指揮車輛撤離現場并等待引導消防車進場滅火;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加氣員將現金,加氣記錄放入保險柜負,責切斷總電源,關閉加氣機,撥打急救120(如有人員傷亡)并協助滅火;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當班班組長負責施滅災,無法控制時,組織

39、人員撤離現場;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加氣員負責關閉加氣機,實施滅火,用消防器材遠距離控制火勢,無法控制時,組織人員撤離現場;撲滅火災后,以上人員協助總指揮疏散車輛和人員,并保護火災現場,待消防監督部門勘察火災現場。(4)爆炸: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負責現場指揮,安全員協助消防安全責任人(站長)(班組長)進行現場指揮,組織人員撤離現場。安全員負責報火警119和通知公司及上級有關部門(公司經理、公司安全生產部),禁止任何車輛和人員進入加氣站隔離范圍,通知周圍群眾撤離事故隔離區域,協助總指揮疏散人員,指揮車輛撤離現場。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加氣員將現金,加氣記錄放入保險柜,負責切

40、斷總電源,關閉加氣機,撥打急救120(如有人員傷亡)并協助指揮疏散人員指揮車輛撤離。事故后,以上人員協助總指揮疏散車輛和人員,并保護火災現場,待消防監督部門勘察火災現場。11.1.2重要設備應急預案1、加氣站重要設備指:干燥劑、壓縮機、儲氣瓶、加氣柱、加氣機、控制柜、站內氣瓶車等2、泄漏(1)重要設備發生泄漏時,立即關閉該設備的進、出口閥門,斷開設備電源,打開設備所有的門,以利于氣體擴散。 (2)干燥劑、壓縮機、加氣柱、加氣機、可從排污閥放散,放散時做好警戒工作,確認沒有壓力并且在安全員在場情況下,將泄漏處進行處理。(3)儲氣瓶、站內氣瓶車泄漏時,要做好警戒,嚴禁車輛、人員靠近設備,通知站領導

41、并提出解決方案。3、火災或爆炸同(三)4、機械傷人 發生機械傷人事故,應立即按下設備急停按鈕開關,對傷員進行止血、包扎。 嚴重時,撥打120電話救助或將傷員送往醫院,必要時同時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救助。及時報告站領導、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公司領導。5、觸電事故 立即斷開電源,按下設備急停按鈕,然后將傷員抬到安全位置。 不方便斷電時,可用干木棒或者衣物等不導電物品,將傷員脫離電源。 嚴重時,撥打120電話救助或將傷員送往醫院,必要時同時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救助。及時報告站領導、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公司領導。6、窒息事故 發生窒息事故,搶救人員應立即佩戴防護面罩將事故現場門窗打

42、開,并將傷員抬到空曠通風的地方。 嚴重時,撥打120電話救助或將傷員送往醫院,必要時同時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救助 及時報告站領導、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公司領導。11.1.3緊急逃生預案1、在事故已無法控制、措施無法實施,為了保障員工人身安全,應迅速逃離事故現場,撤離到安全地帶,減少人員傷亡。2、事故站長或值班站長根據總體預案,有權決定啟動員工緊急逃生預案,并組織實施。3、及時報警,盡早通知站領導、公司安全生產部和公司領導,爭取盡早取得支援。4、逃離時,員工應互相照顧,沉著冷靜,積極安排傷員撤離,并尋找失蹤人員。5、逃離時,應朝著冷風方向跑。6、天然氣氣味濃烈、火光灼熱,可就地取材,用

43、濕毛巾、被單、大衣蒙頭。7、當門被火截斷時,應選擇與火源相反向逃離。8、逃生時,不要攜帶公、私物品,不要驚慌擁擠。9、逃離時和逃離后,站領導要清點人數,安排受傷人員,尋找失蹤人員。十二、附件附件1加氣站外部應急聯系方式附件2加氣站內部人員應急聯系方式附件3加氣站配備的應急物資一覽表附件4安全事故上報記錄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情況記錄附件5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附件6醫療服務協議書附件7 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附件8 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附件 9 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附件10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附件11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附 件附件1 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表1加氣站外部應急聯系方式單

44、位聯系方式單位聯系方式鄂爾多斯市政府0477-8589917鄂爾多斯市急救中心120鄂爾多斯市安監局0477-8378241達旗安監局0477-3968165鄂爾多斯市環保局0477-8340356達旗環保局0477-5212489達拉特旗消防大隊119達旗人民醫院急救中心120達旗技術監督質量局附件2 重要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表2加氣站內部人員應急聯系方式序號姓名日常應急管理分工事故應急分工聯系方式1趙謙勝總負責人總指揮2楊文光站長應急處置組組長3李錦霞副站長后勤保障組組長4楊博安全生產部應急處置組5史永清設備管理員應急處置組6賈淑婷應急處置組7胡麗應急處置組8王小梅應急處置組9池霞應急處置

45、組10王芳應急處置組11張改轉應急處置組12越小蘭應急處置組13閆東后勤保障組附件3 表3加氣站配備的應急物資一覽表序號物資名稱型號數量存放位置管理人員1滅火器4kg8個加氣區設備管理員2石棉氈4個3滅火沙6m34消防架1個設備區5滅火器2個6防火服1套辦公室7防火手套1雙辦公室8空氣呼吸器1個辦公室9消防鍬4個站房10滅火桶4個配電室11滅火器35kg推車式干粉2個附件4 規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安全事故上報記錄上報單位上報人上報時間事故主題接收人事故內容處理結果單位負責人:分管副總:安全生產部:綜合事務部:說明:1、上報內容必須真實可信、清楚明白;2、事故單位

46、必須將此表中的“事故內容”按要求填寫完整后,在第一時間(事發1小時內)內,通過電話與公司安全生產部分管安監局取得聯系,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上報,確保上報不誤;3、公司安全生產部接到“報告”后,在第一時間內及時報告總經理、分管副總和通知相關職能部門。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情況記錄事故單位處理時間記錄人職能部門聯系部門相關部門事故情況事故調查事故處理公司意見公司簽章: 年 月 日附件5 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 主要包括: 觸電、火災、電磁輻射a) 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b) 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消防沙 坑消防水池C N G壓縮工藝區進站通道CNG壓縮機壓縮工藝區充裝區值班室配電裝置卸氣柱觸電、火

47、災、電磁輻射車輛碰傷、拉斷閥繃斷、氣體中毒、火災爆炸、高壓管線破裂、氣體中毒、燙傷、噪音營業室控制室綠 化 帶綠 化 帶出站通道 c)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進站通道CNG壓縮機壓縮工藝區充裝區值班室配電裝置卸氣柱觸電、火災、電磁輻射車輛碰傷、拉斷閥繃斷、氣體中毒、火災爆炸、高壓管線破裂、氣體中毒、燙傷、噪音營業室控制室綠 化 帶綠 化 帶出站通道d) 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的標識;e)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的分布圖紙等。進站通道CNG壓縮機壓縮工藝區充裝區值班室配電裝置卸氣柱觸電、火災、電磁輻射車輛碰傷、拉斷閥繃斷、氣體中毒、火災爆炸、高壓管線破裂、氣體中毒、燙傷、噪音營業室控

48、制室綠 化 帶綠 化 帶出站通道附件6 醫療服務協議書甲方: 乙方: 經甲乙雙方協商同意,達成如下協議,以此共同遵守。一、 乙方為甲方職工醫療、急診急救、健康體檢、職業健康體檢定點醫院。二、 甲方如有燒傷等急診急救患者,乙方接到甲方電話告知后,應立即派120救護車及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救治。三、 甲方患者在乙方診治期間要遵紀守法,遵守乙方的各項規章制度。并按照乙方的醫療、急診急救、健康體檢和職業健康體檢流程進行診治和體檢。四、 甲方在乙方醫院進行一般醫療急診急救要先交費后看病。遇有特殊情況甲方未帶現金需救治的,乙方應根據甲方的介紹信或聯系人的意見先搶救后交費。五、 甲方在乙方體檢,要

49、先和乙方體檢中心協商體檢相關內容、人數、時間等。體檢完成后10日內結清相關費用。六、 甲方在乙方就診或體檢,醫療服務和收費標準均按照乙方公司員工等同對待。七、 根據甲方所需,乙方要及時向甲方通報搶救、治療進展情況,做到醫患雙方心中有數。八、 本協議未盡事宜,經甲乙雙方協商解決。九、 本協議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單位:(蓋章) 乙方單位:(蓋章)甲方代表:(簽字) 乙方代表:(簽字)2013年 月 日 附件 7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封 面應急預案版本號、應急預案名稱、生產經營單位名稱、發布日期等內容。批準頁1. 對應急預案實施提出具體要

50、求。2. 發布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或單位蓋章。目 錄1. 頁碼標注準確(預案簡單時目錄可省略)。2. 層次清晰,編號和標題編排合理。正 文1. 文字通順、語言精煉、通俗易懂。2. 結構層次清晰,內容格式規范。3. 圖表、文字清楚,編排合理(名稱、順序、大小等)。4. 無錯別字,同類文字的字體、字號統一。附 件1. 附件項目齊全,編排有序合理。2. 多個附件應標明附件的對應序號。3. 需要時,附件可以獨立裝訂。編制過程1.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2. 全面分析本單位危險因素,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危害程度。3. 針對危險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4. 客觀評價本單位應急能力,掌握可

51、利用的社會應急資源情況。5. 制定相關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建立應急預案體系。6. 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并對意見及采納情況進行記錄。7. 必要時與相關專業應急救援單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8. 應急預案經過評審或論證。9. 重新修訂后評審的,一并注明。附件 8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總 則編制目的目的明確,簡明扼要。編制依據1. 引用的法規標準合法有效。2. 明確相銜接的上級預案,不得越級引用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1. 能夠清晰表述本單位及所屬單位應急預案組成和銜接關系(推薦使用圖表)。2. 能夠覆蓋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應急工作原則1. 符合國

52、家有關規定和要求。2. 結合本單位應急工作實際。適用范圍范圍明確,適用的事故類型和響應級別合理。危險性分析生產經營單位概況1. 明確有關設施、裝置、設備以及重要目標場所的布局等情況。2. 需要各方應急力量(包括外部應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關基本情況和內容。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組織體系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下的工作職責。指揮機構及職責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3. 各應急救

53、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預防與預警危險源管理1.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2. 明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預警行動1.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內容和流程。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信息報告與處置1. 明確本單位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6. 明確與外界新聞輿論信息溝通的責任人以及具體方式。(續上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應急響應響應分級1. 分級清晰,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

54、銜接。2. 能夠體現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響應程序1. 立足于控制事態發展,減少事故損失。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應急結束1. 明確應急救援行動結束的條件和相關后續事宜。2. 明確發布應急終止命令的組織機構和程序。3. 明確事故應急救援結束后負責工作總結部門。后期處置1. 明確事故發生后,污染物處理、生產恢復、善后賠償等內容。2. 明確應急處置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等要求。保障措施1. 明確相關單位或人員的通信方式,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2. 明確應急裝備、

55、設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單,以及保證其有效性的措施。3. 明確各類應急資源,包括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機構以及聯系方式。4. 明確應急工作經費保障方案。培訓與演練1. 明確本單位開展應急管理培訓的計劃和方式方法。2. 如果應急預案涉及周邊社區和居民,應明確相應的應急宣傳教育工作。3. 明確應急演練的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附 則應急預案備案1. 明確本預案應報備的有關部門(上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抄送單位。2. 符合國家關于預案備案的相關要求。制定與修訂1. 明確負責制定與解釋應急預案的部門。2. 明確應急預案修訂的具體條件和時限。注:“”代

56、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附件 9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3. 能夠提出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組織體系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下的工作職責。指揮機構及職責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3. 各應急救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預防與預警危險源監控1. 明確危險源的監測監控方式、方法。2.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3. 明確采

57、取的應急處置措施。預警行動1.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及流程。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信息報告程序1. 明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應急響應響應分級1. 分級清晰合理,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2. 能夠體現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響應程序1. 明確具體的應急響應程序和保障措施。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

58、本條件及原則。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處置措施1. 針對事故種類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2. 符合實際,科學合理。3. 程序清晰,簡單易行。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 明確對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和裝備的要求。2.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符合單位實際,滿足應急要求。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如果專項應急預案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綜合應急預案已經明確的要素,專項應急預案可省略。附件 10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事故特征1. 明確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和危險程度,清晰描述作業現場風險。2. 明確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應急組織及職責1. 明確現場應急組織形式及

59、人員。2. 應急職責與工作職責緊密結合。應急處置1. 明確第一發現者進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點及報警時的必要信息。2. 明確報警、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引導、擴大應急等程序。3. 針對操作程序、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和人員救護等方面制定應急處置措施。4. 明確報警方式、報告單位、基本內容和有關要求。注意事項1. 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3. 有關救援措施實施方面的注意事項。4. 現場自救與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項。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方面的注意事項。6. 應急救援結束后續處置方面的注意事項。7. 其他需要特別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項。注:“”代表應

60、急預案的關鍵要素。現場處置方案落實到崗位每個人,可以只保留應急處置。附件 11 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有關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1. 列出應急工作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至少兩種以上聯系方式,并保證準確有效。2. 列出所有參與應急指揮、協調人員姓名、所在部門、職務和聯系電話,并保證準確有效。重要物資裝備名錄或清單1. 以表格形式列出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清單,清單應當包括種類、名稱、數量以及存放位置、規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2. 定期檢查和維護應急裝備,保證準確有效。規范化格式文本給出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規范、清晰、簡潔。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1. 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2. 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3. 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4. 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標識。5. 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分布圖等。相關應急預案名錄、協議或備忘錄列出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以及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支援協議或備忘錄。注:附件根據應急工作需要而設置,部分項目可省略。


注意事項

本文(天燃氣公司CNG加氣站安全生產應急預案(39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大竹县| 伊金霍洛旗| 来安县| 读书| 盐源县| 且末县| 图们市| 马关县| 夹江县| 东辽县| 霞浦县| 安陆市| 铁岭县| 分宜县| 长沙县| 赤水市| 图木舒克市| 玉环县| 许昌市| 洪雅县| 长顺县| 安宁市| 慈利县| 遂宁市| 威远县| 寿光市| 红安县| 勃利县| 洪泽县| 五常市| 通渭县| 白水县| 垣曲县| 武清区| 台北县| 台中县| 青铜峡市| 子长县| 永寿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