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子山礦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險源評估礦井常見的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其來源是爆破產生的炮煙、礦物氧化、火災、瓦斯及煤塵爆炸產物。礦井火災或爆炸事故時,將生成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可致人缺氧窒息。采空區、盲巷積存大量的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可致人缺氧窒息、中毒等。小煤礦與我礦貫通有害氣體涌入作業區域,對作業人員構成威脅。1.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井下缺氧窒息事故。可造成人身傷亡事故。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 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
2、傷。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應急組織體系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救援辦公室和應急救援行動小組組成。3.2指揮機構及職責救災指揮部總 指 揮:礦長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成員:各有關副礦長副總工程師及采掘區隊調度室 通風區防塵區機電部技術部地質隊 安監站 運輸區醫院新燕派出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職責:1、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2、總工程師在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指揮工作,在總指揮不在時可代替總指揮行使職權。3、生產副礦長在處理事故時,在指揮部待命協助礦長工作,并負責所分管范圍的事故處理工作及人員調配等。4、機電副礦長處理事故時在指揮部待命,負責事故區域所
3、需的停送電指揮工作。5、行政、經營副礦長處理事故時,負責調集救災所須的設備材料, 組織醫療后勤工作。6、礦山救護隊隊長帶領礦山救護隊,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7、安全副礦長與安監站站長根據批準的災防計劃和事故處理計劃,負責對救護工作和入井人員的控制,實行有效的安全監督。8、通風副總工程師與通風區長根據礦長或總工程師的命令負責改變礦井通風系統,注視主扇風機的工作狀況,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并執行有關的其它措施。9、礦值班、調度主任和調度員負責立即將人數情況報告救護隊, 礦長和其它領導,及時向下傳達指揮部的命令通知,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待命。10、礦燈房負責人根據燈牌號查清井下人數及
4、其姓名, 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其它人員未經礦長許可不準入井,停止發給礦燈。11、材料科科長和汽運隊及時準備好必要的搶險器材和車輛,并根據礦長和總工程師的命令,迅速發放。12、機電管理部部長根據礦長、總工程師的命令,負責改變礦井主扇風機工作制度,并掌握礦井的停電工作,完成其它有關的任務。13、井口下料隊、運輸一、二區負責保證救護器材及時運送到事故地點,滿足救災需要。14、技術部負責準備好必須的圖紙和資料,并根據礦長或總工程師的命令完成救災打鉆及其它工作。15、礦醫院院長負責組織對遇難受傷人員的急救和治療,組織藥物供應。16、后勤管理部部長保證遇難人員妥善安置,保證救災人員生活供給。17、通風區負
5、責礦井各種氣體溫度、含量和風速、風量的檢查,完成對通風設施破壞后的完善,搶救遇難人員的工作。18、防塵區負責井下各種管路的聯接,保證暢通無阻,安監站對各地點實行監督和把關,保證救災工作的進行。辦公室設在調度室主 任:生產管理部部長成 員:安監站、技術部、地質隊、通風區、防塵區、機電部、材料科、后勤管理部、工會、紀委、人事部、綜合服務部、新燕派出所、武裝部、企劃部等部門負責人 報警電話:xx 井下程控電話:8辦公室職責:1、在接到中毒事故報警信號時,保證迅速、準確地向報警人員詢問事故現場的重要信息。2、事故發生后負責通知指揮部成員和各專業行動組成員。3、及時傳達指揮部的命令。4、掌握現場救援情況
6、,并向指揮部報告。應急救援行動組搶險救災行動組組 長:分管生產副礦長 副組長:總工程師、分管安全和機電副礦長 成 員:各副總工程師、各礦長助理、事故涉及單位行政正職、安監站、生產部、機電部、供電公司、通訊公司、通風區、防塵區、技術管理部、地質隊、新燕派出所、后勤管理部、綜合服務部等部門負責人。 職 責:保養并維護好各類裝備、儀器。經常組織本部人員搞好崗位練兵和事故應急救援的演練工作,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發生中毒窒息事故時,根據事故性質的不同,進行具體的搶險救災。堅持24小時晝夜值班制度,堅守工作崗位,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醫療急救行動組組 長:分管醫院的副礦長副組長:醫
7、院院長成 員:燕子山礦醫院、汽運隊、礦辦、工會負責人職 責:備足搶險救災過程中所需的各類藥品、醫療器械。建立與上級及外部醫療機構的聯系與協調。指定醫療指揮官,建立現場急救和醫療服務的統一指揮、協調系統。建立現場急救站,設置明顯標志,保證現場急救站的安全以及空間、水、電等基本條件保障。建立對受傷人員進行分類急救、運送和轉院的標準操作程序,建立受傷人員治療跟蹤卡,保證受傷人員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保障現場急救和醫療人員的人身安全。治安保衛行動組組 長:黨委副書記副組長:新燕派出所所長、武裝部部長 成 員:新燕派出所、武裝部、人事部、生產管理部負責人職 責: 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設置警戒區,實施交通管制
8、,對危害區外圍的交通路口實施定向、定時封鎖,嚴格控制進出事故現場的人員及車輛,避免出現意外的人員傷亡或引起現場的混亂;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疏散、撤離或者采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人員;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必要時承擔搶險救災工作;搞好災變期間,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監控和管理工作。 物資供應行動組組 長:分管機電和材料的副礦長 副組長:機電管理部部長、材料科科長 成 員:財務部、機電管理部、材料科、汽運隊等部門負責人 職 責:根據事故情況備好相應的救災物資;按規定及時為搶險救災人員配齊救援裝備,提高救援隊伍的技術裝備水平;組織人員和車輛,運送救災物
9、資,保證救援物資快速、及時供應到位。后勤生活服務組組 長: 分管后勤的副礦長副組長: 后勤部部長成 員: 后勤部、工會、汽運隊、礦辦負責人職 責:負責維護正常的生活秩序;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做好搶險救災的后勤保障工作;負責安排增援人員的飲食和休息。宣傳教育行動組組 長: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宣傳部部長 成 員:安監站、生產管理部、新燕派出所、培訓中心、宣傳部、電視臺、綜合服務部、工會、礦辦、后勤管理部、黨辦等部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及時收集、掌握準確完整的事故信息;向新聞媒體、應急人員及其它相關機構和組織發布事故的有關信息;負責謠言控制,澄清不實傳言;做好災區的思想政治工作,穩定災民情緒
10、,堅定信念,鼓舞士氣;發動群眾,戰勝困難。善后處理行動組組 長:工會主席、分管后勤的副礦長 副組長:后勤管理部部長 成 員:安監站、黨辦、礦辦、人事部、社保科、組織部、工會、后勤管理部、綜合服務部、汽運隊、物業公司等部門負責人。 職 責:組織對傷亡人員的處置和身份確認;督促、指導事故單位及時通知傷亡人員家屬; 落實用于接待傷亡人員家屬的車輛和住宿,做好相應的接待和安撫解釋工作,并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善后處理的動態。資料組組 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 各分管副總工程師、技術部部長、地質隊隊長成 員: 技術部、通風區、機電部、防塵區、生產部負責人職 責:收集現場有關資料、記錄事故處理情況;了解掌握事故
11、的發展動向、綜合分析各種數據,為事故的正確處理提供技術依據。4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1、加強礦井防滅火檢查,提高通風設施質量,防止采空區有害氣體泄漏。2、加強小窯監管力度,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措施,防止與小煤礦貫通,造成有毒有害涌入我礦作業區域。3、加強員工自救器佩帶、使用管理,做到人人都會熟練使用自救器。4、加強火下工作面均壓通風管理,確保均壓系統穩定、可靠。5、加強盲巷管理,對臨時停風停電的巷道設置柵欄、揭示警標,超過24小時的盲巷必須進行封閉。6、回采工作面停產后45天,必須進行永久性封閉。7、加強瓦斯煤塵管理,杜絕爆炸事故的發生。4.2預警行動 井下采空區、盲巷等窒息區必須
12、設置預警標志、預警信號。 小煤礦與我礦貫通地點將出現有害氣體涌入作業區域,對作業人員構成威脅。所以一旦發現有貫通的征兆或情況時,首先必須撤人,然后進行匯報,同時設置預警標志、預警信號嚴禁人員進入。礦井火災或爆炸事故將生成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可致人缺氧窒息,所以必須采取積極的防止人員進入預警行動。同時現場人員采取使用自救器等可靠的預警措施。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事故的性質、發生地點、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匯報。井下其他區域的人員,在發現異常現象后,也應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匯報。 調度室及匯報人要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以最
13、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5信息報告程缺氧窒息事故應急響應基本流程(見下頁)礦調度庢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并有專人負責應急救援接警工作,具體聯絡方式如下:聯系電話:xx井下程控電話撥8(可同時接聽多部電話)。報警程序 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事故發生地點、情況等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匯報。井下其他區域的人員,在發現異常現象后,也應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 調度室及匯報人要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 在搶救事故期間,井下救災負責人應隨時向礦調度室匯報災區
14、狀況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如現有搶救力量、人員的情緒及身體狀況、救災的現有條件、事故發展趨勢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對下一步搶救工作的開展提出建議和措施,取得礦井搶險組織部門指示和支持。接警、記錄程序接警人員在接到報警后,必須迅速、準確地向報警人員了解事故的性質和規模等初始信息,并記錄在案。具體了解、記錄內容見下表:組織及時撤離災區或進行應急避災中毒、缺氧窒息事故現場人員現場進行應急自救、互救了解事故情況,及時發出警報接到災情報告,做好記錄,并向有關領導發出通知啟動礦井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展開現場應急救援向同煤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其他相關部門報告災情向本礦內部
15、職工通告事故情況展開現場應急醫療救護工作展開救災現場警戒保衛工作需要外部支援時的請求與聯系通過媒體定期通報事故救援進展情況通風區值班室礦調度室指揮部組長召集本單位人員應急搶險救援組醫療急救組治安保衛組井下受災遇險人員展開避災自救逃生工作其他應急保障資源相關外部資源其他力量事故匯報人姓名匯報時間事故性質事故發生時間事故發生地點人員傷亡情況事故地點通風情況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是否伴生其它災害事故區域有何異常現象備 注通知程序接警人員在接到報警后,首先要迅速向當日值班領導匯報,然后迅速按照附表所列順序向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發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應的行動。接到災害通知后,指揮部成員要立即趕赴指揮部集中,由
16、總指揮統一安排工作,不準擅離職守。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6.1.1 為有效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依據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由高到低劃分為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一般(級)四個級別。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級):是指突然發生,事態非常復雜,對企業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帶來嚴重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人員傷亡、特別重大財產損失或重大生態環境破壞,需要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協調,調度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進行應急處置的緊急事件。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級):指突然發生,事態復雜,對一定區域內的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危
17、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或嚴重生態環境破壞,需要調度多個部門進行聯合處置的緊急事件。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級);指突然發生,事態較為復雜,對一定區域內的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較大財產損失或生態環境破壞,需要調度多個部門的力量和資源就能夠處置的事件。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級):指突然發生,事態比較簡單,僅對較小范圍內的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只需要本企業的力量和資源就能夠處置的事件。 6.1.2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級)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級):由應急救援指揮
18、部報請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請上一級應急部門,并立即組織專家到現場進行復核確認,啟動相關應急預案。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級)和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級):由應急救援指揮部報請集團公司,并啟動相關應急預案,集團公司和礦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及相關救援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制定方案,按事故應急預案的程序立即投入搶險救災。 6.2響應程序應急救援行動啟動程序指揮部一旦接到發生災害事故的報警后,應根據事故級別,立即按如下程序啟動應急救援系統,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調動各方人力和物力,對所發生的事故進行控制和緊急救援。(1)命令礦通風區救護隊立即趕赴事故區域進行救援。(2)調度指揮鄰近隊組人員對事故現場
19、進行緊急控制,避免事態擴大或波及范圍擴大。(3)通知醫療行動組,一是趕赴現場搶救;二是在醫院內部按醫療系統應急救援預案做好對傷員的搶救準備工作。(4)通知物資供應行動組,提供一切搶險、救護所需的材料設備。(5)如果控制事態有困難,應向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領鄰近單位請求增援。現場救援指揮與控制程序(1)立即召集救災指揮部所有成員,首先聽取當班值班礦領導的水災情匯報以及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2)通知事故單位和有關區隊、礦燈房、自器發放室、電腦考勤室準確統計出發生事故時已下井的人數及姓名,以便分析災區人員數量及分布,通知各救災行動組準備救災材料,醫院準備急救傷員。(3)指定一名副職領導簽發
20、下井許可證,并通知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和副井口,沒有下井許可證不準發放礦燈、自救器。(4)選定井下救援基地,指定具有救護知識的領導擔任井下救護基地指揮。同時明確基地指揮只起“上傳下達”作用,不得自行發號命令,以免形成多頭指揮。落實井下救護基地所需的通訊設備、救災器材等,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其任務。(5)命令救護隊進入災區引導人員撤退;將傷員救到井下救護基地或其他安全地點進行現場急救后,送到地面,得知受傷人員困在災區時,一方面設法與受阻人員聯系、穩定其情緒,一方面立即報告搶救指揮部采取措施組織特別搶救。、救災指揮部根據井下災情報告,責成協助成員,將搶險人員組成二線、三線力量。當搶險人員
21、不足時應及時報告上級機關和兄弟單位請求支援。及時滿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計完成撤人搶險任務。(7)井下撤出人員和搶救人員完成后,應投入二線或三線力量,命令救護隊進行偵察工作,掌握災情性質、影響范圍,同時撤出一線部分人員。救護隊長應具體負責指揮救護隊按救護規程的要求完成偵察任務,提出測定數據、災區示意圖及災區處理建議,供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偵察結束后,應安排救護隊在安全地點監視災情變化,具體位置應由井下救護基地負責人提出建議,報總指揮部確定。(8)指揮部組織所有成員聽取偵察情況匯報后,結合災情實際,盡快提出事故處理方案,并將成員明確分工,限定時間完成救災準備工作,并派員檢查核實。(9)根據災區現場情
22、況不斷協調平衡力量,確保方案順利進行。當遇災情變化時,應及時修改救災方案,調整救災力量。事故處理結束穩定一定時間后,應抓緊恢復事故破壞的各個系統,使之正常,特別是通風系統。當各系統恢復正常后,即可恢復正常生產秩序,搶險指揮部結束工作。(10)事故處理結束后,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并存檔。向集團公司及其他上級主管、相關部門報告程序當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時,在礦井積極組織事故救援的同時,要將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受災情況及時向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安監局等部門進行匯報。本礦內部職工
23、的事故情況的告知程序由礦搶險指揮部啟動該程序;應由礦指派專人通過會議、媒體及時將事故情況傳達到每個員工、家屬,以穩定員工、家屬情緒,確保事故搶險及時、順利進行。現場醫療救護響應程序醫療急救行動組成員在接到應急救護指揮部命令后要迅速到燕子山礦醫院醫療衛生救援領導組辦公室,聽取災害事故,簡單情況介紹。研究部署應急醫療救援工作,統一指揮和調遣各醫療隊伍及醫療資源的動用,決定是否向上級醫療機構救援。燕子山礦醫院應急救援現場急救小分隊、傷員運送小分隊、臨床醫療小分隊。各小分隊成員立即整裝待命,做好救治準備工作。(1)現場救護:現場人員要根據現場受傷人員受傷原因和受傷情況,立即進行救治。、如遇重傷者,如呼
24、吸心跳驟停者立即給予胸外心臟按壓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醫院、醫療組接手為止。、如遇創傷時,對傷員撤離災害現場,保護好傷創面,盡量避免污染,對利于以后的院內救治。、缺氧窒息傷員,立即將中毒者從危險區運到新鮮風流中,并安置在頂板良好、無淋水和通風正常的地點。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做口對口人工呼吸。(2)現場急救小分隊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下井,組織進行現場急救,傷員運送小分隊要攜帶藥品、搶救器件奔赴現場或指定地點,運送和急救傷員,臨床醫療小分隊做好傷員的準備工作。(3)現場小分隊要本著時間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立即實施現場急救措施,進行心肺復蘇等緊急處理。按照國際統一標準對傷員
25、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蘭、紅、黃、黑四種顏色,對輕、重、危重傷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志,扣系在傷員的手腕和腳踝部位,以便后續救治時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措施。(4)運送小分隊在現場處于危險或傷員情況允許時,要盡快將傷病員轉運。(5)臨床急救小分隊在醫院內組織好接收傷員工作,對接收的收員,按檢傷分類實施臨床救治。(6)醫療急救行動組要及時向指揮部和上級醫療機構匯報救治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向上級醫療機構請救增援。醫院救治:醫院要將出井傷員分類組織救治,必要時將傷重人員送到三醫院或其它上級醫院救治。現場警戒保衛程序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警戒保衛組要根據事故現
26、場情況,在井下受災區、及井口工業廣場各路口設置警戒區,實施交通管制,對危害區外圍的交通路口實施定向、定時封鎖,嚴格控制進出事故現場的人員及車輛,避免出現意外的人員傷亡或引起現場的混亂。在警戒保衛的同時,要盡量抽調力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疏散、撤離或者采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人員。必要時承擔搶險救災工作。需要外部支援的請求及聯系程序當事故災情重大,我礦救護隊不能獨立完成時,應及時請求集團公司礦山救護大隊及其他相關部門支援。媒體信息溝通及公眾信息告知程序對需要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和批準,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避免出現矛盾信息;指定新聞發布人,適時舉行新聞發布會,準確發布事故信
27、息,澄清事故傳言;為公眾了解事故信息、防護措施以及查找親人下落等有關咨詢提供服務安排;接待、安撫死者及受傷人員的家屬。6.3處置措施6.3.1礦井發生缺氧窒息事故處理原則及方法:(1)災情的判斷分析與匯報、災情的正確判斷分析A、處于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直觀感覺、經驗和可能利用的手段,仔細觀察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種異常變化和跡象(如缺氧窒息人員癥狀等等),認真分析判斷事故發生的性質和原因,以及災害的嚴重性。 B、分析事故的發生地點,并對災害可能波及的范圍和災害程度作出判斷。C、根據事故的性質和發生地點,結合井下巷道布置、通風系統、人員分布等情況,迅速判斷有無誘發和
28、伴生其它災害事故的可能性。D、盡快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點的人員傷亡情況,判斷現場有無可采取的搶救手段和條件。E、分析判斷自己所在地點的安全狀況,為搶險救災或安全避災行動提供依據,做好準備。、事故搶救的注意要點A、在查明災情后,根據現場災情和條件,井下人員應及時采取搶險救災工作。嚴禁盲目蠻干和驚慌失措。B、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設備、和材料,在保證自身安全情況下全力以赴地進行搶救工作。行動必須保持統一的指揮和嚴密的組織。嚴禁各行其是和單獨行動。C、根據災情和客觀條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將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如因災情嚴重或條件不足,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事故時,應盡最大的努力,阻止事故擴散。D、救
29、災過程中,必須注意安全,做好自身防護。要采取防止災區條件惡化、保證救災人員安全的措施,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爆炸等再生事故的發生。、及時報告事故現場災情A、井下發生災害事故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事故的性質、發生地點、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匯報。井下其他區域的人員,在發現異常現象后,也應及時匯報。B、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C、在搶救事故期間,應隨時向礦調度室匯報災區狀況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如現有搶救力量、人員的情緒及身體狀況、救災的現有條件、事故發展趨勢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
30、可對下一步搶救工作的開展提出建議和措施,取得礦井搶險組織部門指示和支持。(2)礦井發生缺氧窒息事故處理原則及方法:在井下煤炭開采過程中,由于技術、工藝等原因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大量有害氣體;同時積聚在煤體內部的,在原煤生成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等有害氣體會隨著采煤過程而釋放到礦井空氣中。正常情況下,這些有害氣體會隨著礦井空氣的流動而帶出地面,但由于井下通風遭破壞,造成局部通風不通暢或其它原因使得這些有害氣體積聚而造成危害。正是由于有害氣體的這種隱蔽性和不易察覺性,常會釀成惡性事故。因此,從領導到群眾對待有害氣體都要從思想上予以足夠的重視,決不能麻痹大意。平時發現通風隱患,要及時匯報,并積極進行
31、處理。在缺氧窒息事故發生后,領導在接到報警通知后,要按照預案及事故實情行事:實施緊急應變措施(停電撤人),立即召請救護隊,建立搶救指揮部,制定救人搶險對策。在制定對策時要設法避免引起瓦斯煤塵爆炸造成事故擴大。、了解災情:獲悉井下發生了缺氧窒息事故后,總指揮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作出決定,下達救災命令。同時命令我礦救護隊組織隊員立即下井對災區進行全面偵察,查清遇險遇難人員數量及分布地點,發現幸存者立即佩戴自救器救出災區。并立即把事故情況報告集團公司應急救援中心。了解(詢問)的主要內容有:A、事故地點及其波及范圍。B、人員分布及其傷亡情況。C、通風情況(風量大
32、小、風流方向、風門等通風設施情況)。D、災區瓦斯情況(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及它們的流向)。E、主要通風機工作情況(風機房水柱計讀數是否有變化?)分析判斷:A、通風系統是否破壞。B、可能的影響范圍。、作出下列決定,并下達相應命令:A、切斷災區電源。B、撤出災區和可能影響區的人員。C、向集團公司救援中心匯報并召請救護隊。D、成立現場搶救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E、保證主要通風機和空氣壓縮機正常運轉。F、保證升降人員的井筒正常提升。G、清點井下人員、控制入井人員。H、礦山救護隊到礦后,按照救災方案布署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偵察災情、恢復通風系統、防止發生爆炸。J、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
33、備搶救傷員。、救災措施A、選擇最短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新鮮風流的地點進行搶救。B、迅速恢復災區通風。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迅速恢復災區的通風,降低有害氣體濃度或消除有害氣體威脅。C、最先到達事故礦井的小隊,擔負對災區進行全面偵察,查清遇險遇難人員數量及分布地點,發現幸存者立即佩戴自救器救出災區。發現還有可能救活的遇險人員,應迅速救出災區。發現確已犧牲的遇險人員,應標明位置,繼續向前偵察。D、恢復通風設施時,首先恢復主要的最容易恢復的通風設施。損壞嚴重,一時難以恢復的通風設施可用臨時設施代替。恢復獨頭通風時,除將局部通風機安在新鮮空氣處外,應按照排放瓦斯的要求進行。6.3.2礦井發生缺氧窒
34、息事故時,現場人員的避災自救:(1)對井下有害氣體中毒人員的急救井下工作人員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中毒時,應采取如下綜合措施有針對性地進行急救: 、立即將中毒者從危險區運到新鮮風流中,并安置在頂板良好、無淋水和通風正常的地點。進入有害氣體中毒場所,施救者一定要佩帶呼吸器。 、迅速將中毒者口、鼻內妨礙呼吸的粘液、血塊、泥土、碎煤等除去,并將上衣、腰帶解開,膠靴脫掉。 、對中毒者要進行保暖,用棉被或毯子將身體蓋起來。、為促使體內毒物的排除,要及時輸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受一氧化碳或硫化氫中毒時,如有條件輸氧,應請醫務人員或急救員(以下簡稱醫務人員)在純氧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刺
35、激呼吸中樞,增強肺部的呼吸能力,使毒物盡快地排除體外。、當傷員出現眼紅腫、流淚、畏光、喉痛、咳嗽、胸悶現象時,說明是二氧化硫中毒。當出現眼紅腫、流淚、喉痛及手指、頭發呈黃褐色現象時,說明傷員是二氧化氮中毒。受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中毒時,注意是否有肺水腫情況。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不能進行壓胸或壓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則會加重傷情。、人體局部受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有害氣體刺激,如眼睛,可請醫務人員用1的硼酸水或弱明礬溶液沖洗,或用奶水點眼;喉痛者可用蘇打液或硼酸水及鹽水漱口。(2)對井下有害氣體中毒窒息人員的急救 井下各種有害氣體中毒,嚴重者都有窒息的可能。窒息一
36、旦發生,傷員生命就處于危機狀態。因此,必須千方百計、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迅速將傷員運送道空氣新鮮的地方區 ,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做口對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持續的時間以恢復自主性呼吸或到傷員真正死亡時為止。當救護隊來到現場后,應轉由救護隊用蘇生器蘇生。 、對昏迷的傷員,一定要取側俯臥位,使口中的分泌物流出,防止舌后墜;同時,把舌拉出口外,必要時請醫務人員進行氣管切開。、如果傷員出現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等循環衰竭癥狀或體征時,應請醫務人員注射強心、均壓藥物,如皮下注射苯甲酸鈉咖啡因252毫升。經過搶救待病情平穩后,迅速送往醫院救治。發生缺氧窒息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時,現場
37、發現人員首先要盡最大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等情況,并立即通過電話等手段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難人員情況,調度室接到電話后,應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和總調度室匯報。同時現場遇險人員要按照如下要求積極展開應急避災自救工作: 、當災害發生時,一定要鎮靜清醒,不要驚慌失措,亂喊亂跑。、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戴好,以防止吸入有毒氣體。、應立即辨別方向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新鮮風流,并按照避災路線盡快逃離災區。(2)回采工作面發生有害氣體下泄事故時現場應急措施、當開采過程中,發現采空區
38、與上覆采空區塌通,造成工作面有害氣體超限或工作面風流變化異常時,人員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當均壓工作面發生均壓局扇停止運轉、均壓設施損壞造成工作面泄壓時,所有人員都要人員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不論人員在工作面任何地點工作,當發現巷道風流異常變化時,都要停止工作,迅速將人員撤到盤區新鮮風流中。位于工作面及進風順槽的人員由進風順槽撤到盤區進風流中,位于工作面尾部及回風順槽的人員由回風順槽撤到盤區進風流中。、如果發現進風量突然減小,回風量突然增大時,從回風順槽撤退的人員要迅速戴好自救器,再進行撤退。、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
39、而不亂。、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也絕對不可驚慌,不能亂跑,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地區和風流方向,然后沉著地俯身摸著鐵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3)掘進巷道發生有害氣體事故時現場應急措施、當掘進巷道發現有害氣體異常涌出、有害氣體中毒、或與小窯采空區探(貫)通時,都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當掘進巷道發現沼氣等有害氣體異常涌出時,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掘進巷道由于違章爆破等原因造成缺氧窒息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果斷措施,進行放炮噴霧灑水、加大供風,并對中毒人員進行積極搶救。、當掘進過程中發現與小窯巷道探(貫)通時,都要立即停止工作、
40、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如果是其他地區發生有害氣體泄漏,獨頭掘進巷被經過此地的有害氣體所封堵,人員無法撤退時,應立即用風幛等將巷口封閉,建立臨時避難所。如果有害氣體通過局扇被壓入巷道內、則應立即將風筒拆除,防止煙氣侵入獨頭掘進巷道。并迅速打開壓風管路供人員呼吸。(4)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的報告后,按救災指揮部電話順序進行通知。礦值班人員在總(副)指揮來到之前,會同熟悉井下通風系統的同志,同救護隊、通風區長和發現災情的人員,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搶救災區人員和處理災害的措施。 (5)要判明事故地點、性質和規模。救護隊員對發生火災地點進行全面的偵察,并查明:、發生缺氧窒息事故
41、的地點和規模;、有害氣體的蔓延速度、影響范圍;、風流方向及氣體情況;、通風設施的損壞程度;、尋找接近事故地點的最佳安全通路,將偵察情況迅速向指揮部報告。(6)確定通風狀態和撤退災區人員。、發生缺氧窒息后,災區人員采取自救與互救措施,未中毒或中毒較輕的受災人員要迅速戴好自救器,并幫助中毒較重的人員戴好自救器,受災人員從新鮮風流方向撤退,直至撤離至地面。、救災指揮部在指揮救災時,首先采取有效的措施搶救遇險人員,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參加搶救人員要在有組織、有領導的指導下進行,決不準任意蠻干,除救護隊員外,任何人不準進入災區。、發生缺氧窒息事故時,在有害氣體濃度較高,影響范圍大,應調整和控制風流。
42、迅速組織井下人員按避災路線撤出地面,然后由救護隊采取適當的措施沖淡和消除有害氣體。(7)、受危急地點的人員,一旦無法撤離時,不準亂跑。、迅速轉入獨頭巷道(支護完好),關閉局扇,切斷風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氣體侵入。、暫時躲在安全地點,在巷口處掛一風障,防止有害氣體進入。、避災地點若有壓風管,可打開管路,為避難人員輸送新鮮空氣。、避災時,遇險人員在班組長的帶領下,按照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在避災過程中,服從指揮。撤離時,應兩人以上編組同行。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不準單獨亂跑,撤退中要注意風流方向,要取捷徑盡快進入新鮮風流區域。(8)、防止事故擴大,組織人員執行救災措施。、切斷災區電源,防止處理事
43、故中救護人員觸電或發生電器設備失爆引燃有害氣體。、處理順序應從災區外圍地點開始,逐漸接近災區,救災人員要盡量處在不受有害氣體威脅的進風流中。、如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主要進風大巷,且短時間內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時,則必須進行礦井聯合反風,然后采取措施有害氣體泄漏。、嚴密注意頂板的變化情況,防止因頂板塌落傷人和造成風流風量的變化。下井搶救人員必須經指揮部批準,每人必須佩戴呼吸器, 以救護隊為主搶救。、封閉有害氣體泄漏區時,應由救護隊員佩戴呼吸器進行封閉。(9)、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井下受災人員依照缺氧窒息避災路線要求進行避災自救。(10)、事故處理完畢,恢復生產時,應嚴格按照如下步驟操作:、詳細
44、檢查事故地點有無隱患。、檢查井下巷道峒室和采掘工作面的有害氣體含量,若超過規定,要按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處理。、修復因事故而破壞的通風系統,并對巷道進行必要的支護。、檢查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不能出現失爆,經瓦斯檢查符合規定,可按順序送電。6.3.4礦井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井下受災人員的避災路線(1)正常通風情況下的避災路線14-3#層309盤區各工作面工作面進風順槽309盤區軌道巷309車場1035大巷主、付斜井、付立井地面14-2#層315盤區各工作面315軌道巷311集中軌道巷1035大巷主付斜井、付立井地面14-3#層303盤區各工作面303軌道巷303行人暗斜井1140西大巷材料付斜井、
45、付立井地面14-3#層303盤區各工作面303軌道巷303暗斜井1140西大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14-2#層315盤區各工作面315軌道巷311集中軌道巷1035大巷苦水灣進風井地面14-3#層315盤區各工作面工作面進風順槽315-1、315巷311集中軌道巷311輔助軌道巷1140大巷苦水灣進風井地面石炭系C5#302盤區各工作面工作面進風順槽302-1、302巷石炭系軌道暗斜井、石炭系皮帶暗斜井1035大巷主、付斜井、付立井地面石炭系C8#302盤區各工作面302-1、302巷石炭系軌道暗斜井、石炭系皮帶暗斜井1035大巷主、付斜井、付立井地面(2)井下反風時的避災路線14-3#層309盤
46、區各工作面各工作面回風順槽各工作面回風繞道14-3#層309-2巷12#14#專回巷燕子山回風斜井地面14-3#層303盤區各工作面各工作面回風繞道303-2回風巷303總回紙坊頭回風斜井地面14-2#層315盤區各工作面各工作面回風繞道315-2巷311輔助回風巷305-1巷苦水灣回風斜井地面石炭系C5#302盤區各工作面工作面回風順槽各工作面回風繞道302-2專回巷石炭系回風暗斜井燕子山回風斜井地面石炭系C8#302盤區各工作面工作面回風順槽各工作面回風繞道302-2專回巷石炭系回風暗斜井燕子山回風斜井地面(3)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燕子山主扇區域盤區內時:、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4-3#層
47、309盤區內時,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工作面時:處于工作面及進風側的受災人員進風巷14-3#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工作面回風側的受災人員回風巷14-3#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B、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掘進工作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穿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該巷14-3#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行人付井地面處于該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的受災人員該巷14-3#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行人付井地面C、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14-
48、3#309(或309-1)巷時: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各工作面的受災人員工作面順槽14-3#層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回風側各工作面的受災人員工作面順槽回風繞道14-3#層309-2巷12#14#專回逆風到14-2#309-2巷正反風門新309盤區車場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14-3#309(或309-1)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的受災人員順風就近經各工作面回風繞道14-3#層309-2巷12#14#專回逆風到14-2#309-2巷正反風門新309盤區車場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14-3#309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
49、逆風就近經軌皮聯絡巷14-3#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14-3# 309-1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4-3#309-1巷14-3#309車場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D、當火災地點發生在14-3#309-2巷時,處于該盤區內的工作人員按照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E、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其它盤區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石炭紀延伸區域內時,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石炭系軌道暗斜井、石炭系皮帶暗斜井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
50、風側的受災人員回風系統回風巷石炭系回風暗斜井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處于相鄰工作面的受災人員工作面順槽1035東軌材料付斜井、付立井地面、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其它無人工作的通風盤區內時,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其它盤區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4)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苦水灣主扇區域盤區內時:、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4-2#層315盤區內時,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工作面時:處于工作面及進風側的受災人員進風巷14-2#315-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處于工作面回風側的受災人員回風巷14-2#315-1巷
51、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B、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掘進工作面時: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穿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該巷14-2#315-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的受災人員該巷14-2#315-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C、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14-2#315(或315-1)巷時: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各工作面的受災人員工作面順槽14-2#層315-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各工作面的受
52、災人員工作面順槽回風繞道14-2#層315-2巷繞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14-2#層315-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處于14-2#315(或315-1)巷有害氣體泄漏回風側的受災人員14-2#層311-1(或311)巷繞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14-2#層311-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處于14-2#315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逆風就近經軌皮聯絡巷14-2#315-1巷集中軌道巷1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處于14-2#315-1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4-2#315-1巷集中軌道巷1
53、4-2#311車場1035西軌苦水灣進風井地面D、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14-2#315-2巷時,處于該盤區內的工作人員按照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E、處于苦水灣主扇區域內其它盤區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5)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紙坊頭主扇區域盤區內時:、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4-3#層303盤區內時,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工作面時:處于工作面及進風側的受災人員進風巷14-3#303-1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處于工作面回風側的受災人員回風巷14-3#303-1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
54、面B、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掘進工作面時: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穿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該巷14-3#303-1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的受災人員該巷14-3#303-1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C、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14-3#303(或303-1)巷時: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各工作面的受災人員工作面順槽14-3#層303-1巷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各工作面的受災人員工作面順槽回風繞道14-3#層303-1巷繞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14-3#303-1巷集中軌道巷
55、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處于14-3#303(或303-1)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回風側的受災人員14-3#層303-1(或303)巷繞過有害氣體泄漏區域14-3#層303-1巷集中軌道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處于14-3#303巷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逆風就近經軌皮聯絡巷14-3#303-1巷集中軌道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處于14-3#303-1巷有害氣體泄漏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4-3#303-1巷集中軌道巷14-3#303車場1140軌道巷紙坊頭進風井地面D、當有害氣體泄漏地點發生在14-2#303-2
56、巷時,處于該盤區內的工作人員按照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E、處于紙坊頭主扇區域內其它盤區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撤退。(6)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礦井主要進風區域內時:、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各進風井內,有害氣體能隨礦井進風風流帶入井下時,首先應采取全礦井反風;搶險救災人員從副立井下井,對災區進行偵察,并及時救助受災人員;井下所有受災人員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處于井底車場內的受災人員副立井地面B、處于主皮帶斜井內的受災人員主皮帶斜井或沒有發生災害的副立井或副斜井地面C、處于材料斜井、1035變電所、1035東、西部皮帶頭、1035東部軌道巷內的受災人員就近經1035東軌巷副
57、立井地面D、處于材料斜井、1035變電所、1035東、西部皮帶頭、1035東部軌道巷內的受災人員就近經1035東軌巷副立井地面E、處于1140立井石門、309行人暗斜井猴車房內的受災人員1140石門1140水平大巷副立井地面F、處于1140調度站的受災人員1140水平大巷副立井地面G、處于主要進風巷內其它區域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就近由苦水灣或苦水灣進風井撤退。H、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309盤區、石炭紀工程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材料副斜井撤退。J、處于苦水灣主扇區域內311、315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苦水灣進風
58、井撤退。K、處于紙坊頭主扇區域內303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紙坊頭進風井撤退。、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035東部軌道(或皮帶)大巷內時,首先應采取全礦井反風;搶險救災人員從燕子山回風斜井下井,對災區進行偵察,并及時救助受災人員;同時井下所有受災人員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035東軌(1035東皮)巷副立井地面B、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下風側的受災人員1035東軌(1035東皮)巷就近進入盤區回風巷沿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燕子山回風井地面C、處于主要進風巷內其它區域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就近由附近進風井撤退。D
59、、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309盤區、石炭紀工程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燕子山回風井撤退。E、處于苦水灣主扇區域內311、315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苦水灣回風井撤退。F、處于紙坊頭主扇區域內303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紙坊頭回風井撤退。、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035西部軌道大巷內時,首先應采取全礦井反風;搶險救災人員從苦水灣下井,對災區進行偵察,并及時救助受災人員。同時井下所有受災人員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 A、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035西軌巷副立井地面B、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下風側的
60、受災人員1035西軌巷苦水灣回風井地面C、處于主要進風巷內其它區域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就近由附近進風井撤退。D、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309盤區、石炭紀工程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燕子山回風井撤退。E、處于苦水灣主扇區域內311、315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苦水灣回風井撤退。F、處于紙坊頭主扇區域內303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紙坊頭回風井撤退。、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035西部皮帶大巷內時,不需要進行反風,搶險救災人員從副立井下井,對災區進行偵察,并及時救助受災人員。同時井下所
61、有受災人員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035西皮巷1035西軌巷副立井地面B、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下風側的受災人員,就近經皮軌聯絡巷進入1035西軌巷經苦水灣進風井到地面;或就近進入紙坊頭進風井底車場經紙坊頭進風井到地面C、處于主要進風巷內其它區域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就近由附近進風井撤退。D、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309盤區、石炭紀工程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由副立井撤退。E、處于苦水灣主扇區域內311、315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由苦水灣進風井撤退。F、處于紙坊頭主扇區域
62、內303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正常通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紙坊頭進風井撤退。、當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1140水平大巷內時,首先應采取全礦井反風;搶險救災人員從紙坊頭回風井下井,對災區進行偵察,并及時救助受災人員;同時井下所有受災人員按如下避災路線撤退:A、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進風側的受災人員1140水平大巷苦水灣進風井地面B、處于有害氣體泄漏地點下風側的受災人員,就近經1140水平大巷進入苦水灣進風井到地面;或就近進入紙坊頭進風井到地面C、處于1035水平其它區域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1035軌道大巷苦水灣進風井地面D、處于燕子山主扇區域內309盤區、石炭紀工程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
63、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材料副斜井撤退。E、處于苦水灣主扇區域內315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苦水灣進風井撤退。F、處于紙坊頭主扇區域內303盤區及其他地點的工作人員在災變發生后按反風時的避災路線由紙坊頭進風井撤退。、當有害氣體由地面隨礦井進風風流大量帶入井下時,首先應采取全礦井反風;迅速通知井下所有受災人員按反風時避災路線撤退;積極組織人員進行消除危險。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通風區救護隊現有救災隊伍燕子山礦礦山救護隊燕子山礦通風區救護小隊共30人。個人裝備有氧氣呼吸器AHY-6型32臺。新燕派出所新燕派出所現有正式民警10人,隸屬燕子山礦和云泉分局雙重領導,
64、有保衛人員39人,消防人員3人,護衛人員46人,共計88人,全部屬于專職救援隊伍成員。有生產、治安、消防、行政、保安及110報警中心。燕子山礦武裝部燕子山礦武裝部下設燕子山礦應急小分隊一個,職能室3個,即國防室、人防室、軍事室,專職人員6人。民兵預備役部隊作為后備力量參加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任務。同煤集團燕子山礦醫院同煤集團燕子山礦醫院共有醫療衛生科室21個,其中醫護人員86人,床位30張。醫院設有急診科1個,急診科共有各級各類急救人員8名;設有井下(口)急救站1個,各級各類急救人員共5名。同煤集團燕子山礦救護隊主要救護裝備清單序號名稱(型號)規格數量使用庫存備注1AHY-6型氧氣呼吸器臺343
65、222ASZ-30自動蘇生器臺5233XK-Z6呼吸器校驗儀臺3214AE101氧氣充填泵臺115AHG-2氧氣呼吸器臺226防爆工具套11銅質錘、釬、鍬、鎬7GWJ-2光干涉甲烷測定器臺330-100%(CH4)8S-450氧氣測定儀臺1010便攜式9S-450一氧化碳測定儀臺1010便攜式10GWJ-2光干涉甲烷測定器臺10370-10%(CH4)11MFZ-80型干粉滅火器臺202012MTZ-2型二氧化碳滅火器臺202013AQG-50型多種氣體檢定器臺101014礦山救護車輛1晉BE11279座依維柯醫院需要準備的救災物資:礦井發生火災事故時,井下工作人員可能出現以下傷害:呼吸道燒傷
66、、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中毒、表面皮膚燒傷、肢體創傷、眼睛損傷等。因此,醫院需要準備以上傷害所需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具體清單序 號名 稱單 位數 量備 注1急救包2擔架3保溫毯4血壓計5電子體溫計678910處理火災事故工具明細表燕子山礦井下非常倉庫物資明細序號名 稱規 格單 位應配數量備 注1消防水龍帶63.5mm米5002.5寸2消防水龍帶50.8mm米5002 寸3普通消防水槍(直流)63.5、50.8mm支4各2支4噴霧消防水槍(開花)63.5、50.8mm支4各2支5變徑管節63.5/50.8mm個106水龍帶接頭63.5mm個157水龍帶接頭50.8mm個158分流器63.5/5
67、0.8mm個59墊圈63.5mm個2010墊圈50.8mm個2011管鉗子300mm、450mm、600mm把9各3把12救生繩20米根413撬棒根314刀鋸把215手鋸把2 16鋸弓架把2 17鋼鋸條盒218平板鍬把619尖頭鍬把620伸縮梯副221滅火器CO2臺1022干粉滅火器8kg臺10231211滅火器2L臺1024滅火巖粉公斤50025石棉毯塊426風帳4*4塊327風帳6*6塊328千斤頂10T個229電工工具套230萬用工具套231呆搬手套232木工斧把433皮尺5米把234卷尺2米把235大繩30mm30米根336鉛絲22#公斤1037鉛絲10#14#公斤100各50kg38
68、鎬把839鍬柄根1040絕緣手套雙441瓦工工具套542手錘1.5P、4P、12P把12各4把43風筒600mm根1044伸縮風筒600mm根1545膠管25mm米20046膠管50mm米20047安全帶條548鍍鋅鋼絲繩12mm米10049編織袋條50050砂子立方米251水泥噸252磚塊300053鐵釘2、3、4公斤75各25kg54方木60mm*40mm*4m立方米555方木100mm*100mm*4m立方米556木板1.5cm*15cm立方米6057消防鉤把458消防斧把459消防桶個460尖釬2-2.5米根361手拉葫蘆3T個2燕子山礦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事故特征 1.
69、1事故類型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屬于重大缺氧窒息傷亡事故類型。 1.2危險性及事故分析1、礦井常見的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其來源是爆破產生的炮煙、礦物氧化、火災、瓦斯及煤塵爆炸產生的。2、礦井火災或爆炸事故時,將生成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3、小煤礦與我礦貫通有害氣體涌入作業區域,對作業人員構成威脅。4、盲巷極易產生窒息、中毒事故。其內部積聚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有毒氣體。5、停風的掘進巷道積聚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其內部氧氣含量少,極易產生中毒窒息事故。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組 長:基層區隊長、支部書記成 員:
70、各副職、工程技術人員、跟班上崗干部、各班組長應急自救職責:組長:1 分析判斷事故、事件或災情的性質、受影響區域、危害程度,與應急救援指揮部聯系并聽從指揮部的指揮。2 按照指揮部啟動的救援程序,組織、安排現場作業人員組織進行應急自救行動;3 隨時掌握現場自救實施情況,并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現場上崗干部職責:1、事故發生后負責報警。2、及時實施指揮部的命令。3、組織實施現場救援情況,并向指揮部報告。現場作業人員職責:1、負責作業范圍內災害的監測,并及時向當班上崗干部或調度室或單位值班室報警。2、聽從當班上崗干部的統一指揮,積極采取避災自救措施。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71、報警程序調度室井下程控電話:8 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事故的性質、發生地點、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匯報。井下其他區域的人員,在發現異常現象后,也應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匯報。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礦井發生缺氧窒息事故處理原則及方法:1、災情的正確判斷分析A、處于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直觀感覺、經驗和可能利用的手段,仔細觀察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種異常變化和跡象(如缺氧窒息人員癥狀等等),認真分析判斷事故發生的性質和原因,以及災害的嚴重性。 B、分析事故的發生地點,并對災害可能波及的范圍和災害程度作出判
72、斷。C、根據事故的性質和發生地點,結合井下巷道布置、通風系統、人員分布等情況,迅速判斷有無誘發和伴生其它災害事故的可能性。D、盡快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點的人員傷亡情況,判斷現場有無可采取的搶救手段和條件。E、分析判斷自己所在地點的安全狀況,為搶險救災或安全避災行動提供依據,做好準備。2、事故搶救的注意要點A、在查明災情后,根據現場災情和條件,井下人員應及時采取搶險救災工作。嚴禁盲目蠻干和驚慌失措。B、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設備、和材料,在保證自身安全情況下全力以赴地進行搶救工作。行動必須保持統一的指揮和嚴密的組織。嚴禁各行其是和單獨行動。C、根據災情和客觀條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將事故控制
73、在最小程度。如因災情嚴重或條件不足,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事故時,應盡最大的努力,阻止事故擴散。D、救災過程中,必須注意安全,做好自身防護。要采取防止災區條件惡化、保證救災人員安全的措施,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爆炸等再生事故的發生。發生缺氧窒息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井下發生缺氧窒息事故時,現場發現人員首先要盡最大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等情況,并立即通過電話等手段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難人員情況,調度室接到電話后,應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和總調度室匯報。同時現場遇險人員要按照如下
74、要求積極展開應急避災自救工作: 、當災害發生時,一定要鎮靜清醒,不要驚慌失措,亂喊亂跑。、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戴好,以防止吸入有毒氣體。、應立即辨別方向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新鮮風流,并按照避災路線盡快逃離災區。(2)回采工作面發生有害氣體下泄事故時現場應急措施、當開采過程中,發現采空區與上覆采空區塌通,造成工作面有害氣體超限或工作面風流變化異常時,人員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當均壓工作面發生均壓局扇停止運轉、均壓設施損壞造成工作面泄壓時,所有人員都要人員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不論人員在工作面任何地點工作,當發現巷道風流異
75、常變化時,都要停止工作,迅速將人員撤到盤區新鮮風流中。位于工作面及進風順槽的人員由進風順槽撤到盤區進風流中,位于工作面尾部及回風順槽的人員由回風順槽撤到盤區進風流中。、如果發現進風量突然減小,回風量突然增大時,從回風順槽撤退的人員要迅速戴好自救器,再進行撤退。、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而不亂。、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也絕對不可驚慌,不能亂跑,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地區和風流方向,然后沉著地俯身摸著鐵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3)掘進巷道發生有害氣體事故時現場應急措施、當掘進巷道發現有害氣體異常涌出、有害氣體中毒、或與小窯采空區探(貫)通時,都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
76、行匯報。、當掘進巷道發現沼氣等有害氣體異常涌出時,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掘進巷道由于違章爆破等原因炮眼造成缺氧窒息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果斷的措施進行噴霧撒水、加大供風,并中毒人員進行積極搶救。、當掘進過程中發現與小窯巷道探(貫)通時,都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如果是其他地區發生有害氣體泄漏,獨頭掘進巷被經過此地的有害氣體所封堵,人員無法撤退時,應立即用風幛等將巷口封閉,建立臨時避難所。如果有害氣體通過局扇被壓入巷道內、則應立即將風筒拆除,防止煙氣侵入獨頭掘進巷道。并迅速打開壓風管路供人員呼吸。(4)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缺氧窒息
77、事故的報告后,按救災指揮部電話順序進行通知。礦值班人員在總(副)指揮來到之前,會同熟悉井下通風系統的同志,同救護隊、通風區長和發現災情的人員,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搶救災區人員和處理災害的措施。 (5)要判明事故地點、性質和規模。救護隊員對發生火災地點進行全面的偵察,并查明:、發生缺氧窒息事故的地點和規模;、有害氣體的蔓延速度、影響范圍;、風流方向及氣體情況;、通風設施的損壞程度;、尋找接近事故地點的最佳安全通路,將偵察情況迅速向指揮部報告。(6)確定通風狀態和撤退災區人員。、發生缺氧窒息后,災區人員采取自救與互救措施,未中毒或中毒較輕的受災人員要迅速戴好自救器,并幫助中毒較重的人員戴好自救器,受災
78、人員從新鮮風流方向撤退,直至撤離至地面。、救災指揮部在指揮救災時,首先采取有效的措施搶救遇險人員,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參加搶救人員要在有組織、有領導的指導下進行,決不準任意蠻干,除救護隊員外,任何人不準進入災區。、發生缺氧窒息事故時,在有害氣體濃度較高,影響范圍大,應調整和控制風流。迅速組織井下人員按避災路線撤出地面,然后由救護隊在適當的措施沖淡和消除有害氣體。(7)、受危急地點的人員,一旦無法撤離時,不準亂跑。、迅速轉入獨頭巷道(支護完好),關閉局扇,切斷風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氣體侵入。、暫時躲在安全地點,在巷口處掛一風障,防止有害氣體進入。、避災地點若有壓風管,可打開管路,為避難人員
79、輸送新鮮空氣。、避災時,遇險人員在班組長的帶領下,按照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在避災過程中,服從指揮。撤離時,應兩人以上編組同行。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不準單獨亂跑,撤退中要注意風流方向,要取捷徑盡快進入新鮮風流區域。(8)、防止事故擴大,組織人員執行救災措施。、切斷災區電源,防止處理事故中救護人員觸電或發生電器設備失爆引燃有害氣體。、處理順序應從災區外圍地點開始,逐漸接近災區,救災人員要盡量處在不受有害氣體威脅的進風流中。、如有害氣體泄漏發生在主要進風大巷,且短時間內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時,則必須進行礦井聯合反風,然后采取措施有害氣體泄漏。、嚴密注意頂板的變化情況,防止因頂板塌落傷人和造成
80、風流風量的變化。下井搶救人員必須經指揮部批準,每人必須佩戴呼吸器, 以救護隊為主搶救。、封閉有害氣體泄漏區時,應由救護隊員佩戴呼吸器進行封閉。(9)、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井下受災人員依照缺氧窒息避災路線要求進行避災自救。(10)、事故處理完畢,恢復生產時,應嚴格按照如下步驟操作:、詳細檢查事故地點有無隱患。、檢查井下巷道峒室和采掘工作面的有害氣體含量,若超過規定,要按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處理。、修復因事故而破壞的通風系統,并對巷道進行必要的支護。、檢查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不能出現失爆,經瓦斯檢查符合規定,可按順序送電。4注意事項4.1及時匯報井下發生災害事故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要迅速向事故
81、可能波及的區域發出警報,以爭取地面救護人員盡快到達,使其它區域工作人員盡快撤離。4.2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災害事故發生時,災區內以及受波及區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有條件以及實情發展,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利用現場的設備材料在保證自身安全條件下全力搶險,及時進行現場救災工作,將事故消滅在初起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現場人員行動要保持統一指揮,嚴禁各行其是、盲目蠻干或驚慌失措,貽誤消除災害的有利時機。當災害嚴重、條件困難或短時難以消除災害時,應盡最大努力將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防止災情擴大。救災要切實注意自身安全,如果災區條件惡化、危及現場人員安
82、全,有缺氧窒息、爆炸、冒頂等現象,應及時撤離,防止事故擴大。4.3安全撤離當災害發展迅猛,現場不具備事故搶救的條件,無法進行現場搶救,或災區條件急劇惡化,可能危及現場人員的生命安全,以及接到命令要求撤離時,現場人員應想方設法有組織的迅速安全地撤離災區。撤離災區時應遵守下列行動準則:沉著冷靜。撤離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鎮定的情緒,做到臨危不亂;同時大家要樹立能安全撤出災區的信心,并在各個方面、各環節上做好充分的準備,謹慎穩妥地行動。認真組織。在場的干部和經驗豐富的老工人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組織帶領其他同志統一行動。現場所有人員要聽從指揮,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各行其是、單獨蠻干。團結互助。所有遇險人員
83、都應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風范,同心協力地到達安全地點。加強安全防護。撤退前,所有遇險人員都要正確使用好必備的防護用品和器具,行動途中不可驚慌亂跑。遇有積水區、冒頂區等危險地段時,應先探明情況,謹慎通過。選擇正確的撤退避災路線。撤退前,要根據井下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和災變后的具體情況,確定撤退的路線。應盡量選擇安全條件最好、距離最短的行動避災路線。切忌圖省事或懷著僥幸心理冒險行動,也不能猶豫不決而貽誤時機。4.4妥善避災當安全通道堵塞、有毒有害氣體含量高、能見度低等原因,井下人員在短時間內無法安全撤離災區且災害嚴重危及人員身命安全時,遇險人員應在災區內妥善進行自救和互救,尋找避難場所,努力
84、維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等待救護人員的援救。避災時應遵守以下行動準則:(1)選擇適宜的避難地點;(2)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和信念;(3)加強安全防護;(4)改善避難地點的生存條件;(5)積極同救護人員取得聯系;(6)積極配合救護人員的搶救工作。4.5及時救援發生事故時,調度指揮部應在接到報告后,及時迅速調動救援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救工作。(1)救援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后,首先要盡最大努力搶救受傷人員的人生安全。(2)要采取最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對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范圍采取最有效的保障。(3)在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下,對事故進行處理。(4)現場指揮人員必須對現場的狀況及處理事故進展情況不斷地向指揮部進行報告。(5)如果事故狀態得不到控制,應及時向指揮部提出繼續增援的請救。燕子山礦缺氧窒息事故領導組及成員聯系電話表順序 職 務辦公室電話宿舍電話 燕子山礦缺氧窒息事故領導組辦公室及成員名單總指揮:礦長、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各副礦長、工會主席成員:各副總工程師、各礦長助理、安監站、生產部、機電部、材料科、財務部、地質鉆探隊、通風區、技術部、防塵區、后勤部、武裝部、黨辦、礦辦、新燕派出所、宣傳部、通訊公司、電視臺、供電公司、電氣隊、基本建設科、運銷站、供水公司、供熱公司、物業公司、同煤集團第三職工醫院燕子山分院等其它各基層單位的負責人。辦公室設在生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