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煤業瓦斯事故應急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瓦斯事故危害程度、范圍預測 (1)瓦斯窒息事故 晉中市煤炭工業局市煤安2007260號文關于晉中市30萬噸/年以下煤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批復,壽陽縣平安煤業公司15號煤層2007年瓦斯相對涌出量為1.60m3/t,絕對涌出量0.48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2.07m3/t,絕對涌出量0.62m3/min,鑒定為低瓦斯礦井。根據壽陽縣煤炭工業局文件壽煤發2009026號文“關于轉發市煤炭局關于晉中市2008年度30萬噸/年及以下煤礦礦井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鑒定結果的批復的通知”,壽陽縣平安煤業公司15號煤層瓦斯絕對涌出量0
2、.67m3/min;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0.56m3/min,鑒定為低瓦斯礦井。在通風系統合理、設施齊全完好,風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 不會發生瓦斯事故,如發生無計劃停風或風量不足,采取措施不當時,容易發生人員瓦斯窒息事故。 (2)瓦斯燃燒、爆炸事故 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爆炸極限,且具有火源和供氧條件,將發生瓦斯燃燒、爆炸事故,對人員、財產造成巨大威脅,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和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會造成人員大量傷亡,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對巷道、支架、設備造成嚴重破壞,造成生產接續緊張。當有煤塵積聚時,有可能引起煤塵爆炸,會進一步擴大災害范圍,危及整個礦井。 1.2礦井可能發生的主要瓦斯
3、事故及危害程度分析 (1)礦井屬低瓦斯礦井,在通風系統合理、設施齊全完好,風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瓦斯爆炸。但是在煤巷、半煤巖巷道掘進中,在老空、盲巷、巷道高冒區、回采面上隅角和風速較低的巷道中有可能發生瓦斯積聚和超限,如果人員進入可能會造成窒息事故的發生。 (2)在掘進工作面通風距離較長的巷道,由于風筒接頭多相應漏風增大,通風阻力大造成迎頭風量不足,不能有效稀釋瓦斯濃度,使瓦斯濃度達到爆炸范圍以內,如再出現放炮火焰、電器設備失爆等高溫熱源的存在,會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3)回采工作面風量過小,上隅角回柱不及時或受上一區段工作面有害氣體的影響,有可能瓦斯積聚造成事故;如采煤面回撤期間
4、,由于巷道變形嚴重,為方便回撤將風筒斷面縮小,造成回撤地點風量不足,就有可能導致瓦斯積聚造成事故。 (4)在巷道貫通時,由于通風設施不完善,造成風流短路,影響工作面正常供風造成瓦斯積聚。 (5)在排放瓦斯時,由于措施落實不到位,回風流中電器設備沒有斷電或有高溫火源的存在,排放出的高瓦斯氣體遇到引爆火源后會發生爆炸事故。 (6)在掘進工作面停風恢復通風時由于沒有執行好措施,造成積聚的高濃度瓦斯氣體涌出,遇到引爆火源會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7)在地質構造復雜地帶會出現瓦斯涌出異常,如果涌出量大時再遇到引爆火源會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2、應急處置工作原則 2.1事故報告原則 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向礦調度
5、室匯報。 2.2統一指揮原則 礦成立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充分調動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落實責任,科學組織,保證搶險工作快速、有序的進行。 2.3救人優先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切實把職工生命安全作為事故處置的首要任務,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擴大,千方百計把事故造成是危害和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2.4及時搶險原則 (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事故發生后,礦主要負責人要按照相關規定,迅速組織搶險。 (3)實施快速應急響應和快速搶險,組織有關單位、救援機構必須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發生地,響應的救援搶險設備也必須迅速到達。 2.5分級處置原則 根據事故發
6、生的級別,實行分級處置。 2.6妥善處理善后原則 按照相關規定,在事故搶險救援的同時,應盡快開展善后處理工作,要根據有關政策和法規,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一對一”的包戶安撫等措施,積極妥善處理善后事宜,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成立事故處置指揮部 事故救災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指揮部總指揮:礦長 副總指揮:經營副礦長、生產礦長、總工程師、安全礦長 成員:掘進隊長、回采隊長、機電礦長、安監站站長、調度室主任、生產技術科長、機電科長、通風科長。 指揮部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附后。 3.2礦事故救災指揮部下設九個工作組,具體負責組織指揮現
7、場搶險救災工作。 (1)現場指揮組 組長:生產礦長 成員:生產礦長、調度室主任、救護隊相關人員 主要職責: 負責指揮現場救援救治隊伍。 組織調配救援的人員、物資。 協助總指揮研究制定變更事故處理方案。 (2)搶險救災組 組長:安全礦長 成員:生產礦長、通防礦長、安監科長、救護隊、技術科長。 主要職責: 指揮現場救護工作,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快速制定礦山救護隊的行動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 組織指揮現場搶險救災、救災物資及傷員轉送。 合理組織和調動戰斗力量,保證救護任務的完成。 (3)技術專家組 組長:總工程師 成員:通防礦長、技術科長。 主要職責: 根據事故性質、
8、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迅速制定搶險與救災方案、技術措施,報總指揮同意后實施。 制定并實施防止事故擴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解決事故搶險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審定事故原因分析報告,報總指揮閱批。 (4)物資保障組 組長:供銷副總 成員:供銷辦主任 主要職責: 負責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供應。 籌集、調集應急救援供風、供電、給排水設備。 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保衛組: 組長:保衛部長 成員:全體治安保衛人員。 主要職責: 組織治安保衛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戒嚴和維持秩序,維護事故發生區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指揮疏散事故影響區域的人員。 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6)醫療救護組 組
9、長:財務總監 成員:礦辦公室主任、調度室主任、黨政辦公室主任、運搬工區區長 主要職責: 立即趕赴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救護。 組織醫療救治,負責制定醫療救護方案。 負責提出傷員臨時救治、醫療的方案和措施的建議; 負責將受傷人員從井下運送到地面。 (7)信息發布組 負責人:黨總支副書記 成員:黨政辦公室等相關人員。 主要職責: 負責事故信息發布工作,要按照指揮部提供的事故救援信息向社會公告事故發生性質和救援進展情況。 向上級政府部門、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主要新聞媒體匯報現場救援工作。 正確引到媒體和公眾輿論。 (8)后勤保障組 組長:后勤礦長 成員:庫房、采購組、調度室、調度室通訊組、上、下運轉
10、工區。 主要職責: 負責組織擬定保障方案。 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供電、通訊暢通工作。 (9)善后處理組: 組長:辦公室主任成員:工會、黨政辦公室、勞動人事部等部門負責人組成。 主要職責: 負責事故中遇難人員的遺體、遺物處置。 負責事故傷亡人員親屬的安撫接待、撫恤金善后處理。 3.3部門職責 (1)調度室 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 及時準確的上報事故情況,傳達總指揮命令。 召集有關人員在調度室待命和做好響應的準備工作。 了解并記錄事故發生時間和地點,災害情況和現場采取的救護措施。 核實和統計災區人數,按照指揮部命令和通知災區人員撤離。 整理搶險救援命令,要做好詳細應急處置記錄,及時掌握搶險事故現
11、場進展情況和救援情況。 按照指揮部的要求全面協調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調用應急救援物資、救護隊伍、設備和有關專家。 按指揮部的命令,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救援情況。 負責起草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報告。 完成總指揮賦予的其他任務。 (2)黨政辦公室 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 及時向總指揮報告事故信息,傳達總指揮關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見。 接受上級部門領導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呈報總指揮閱批并負責督辦落實。 保證事故搶險需要的車輛。 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3)安監科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 及時向指揮部匯報事故信息。 按照總指揮指示,組織工會等有關人員進行事故調查,及時向指揮部提供事故調
12、查報告。 參與上級部門的事故調查,負責向事故調查組提供事故有關情況、資料,重要事項必須向總指揮請示。 負責現場安全措施的督辦落實。 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其它任務。 (4)礦衛生室 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 時刻做好應急救援救治工作,接警后迅速組建現場救治醫療隊伍,3分鐘內派出救護隊伍。 籌集調集應急救援救治急救藥品等,及時提供救護所需物品。 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其它任務。 (5)物資供應部 堅持24小時應急值守。保障事故搶救物資的供應,確保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6)技術科、運搬工區、通防科提供災區圖紙和有關技術資料。 根據指揮部命令完成現場相關檢測、測量工作。 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技術方案、防范
13、措施。 負責起草事故原因分析報告。 完成總指揮賦予的其它任務。 (7)通訊組 負責保障指揮部外網、內網暢通運行,確保能及時通過網絡發布事故信息及救援進展情況。 提供技術支持,協助處理和解決現場遇到通訊設施技術難題。 (8)黨政辦公室 按指揮部的命令,負責安排事故現場拍攝、采訪等。 負責向指揮部及時提供氣象資料。 承辦指揮部黨政辦公室交辦的其它任務。 (9)財務部 保證為事故救援配備救援設備、器材提供經費支持和事故善后處理所需資金及時到位。 (10)工會 參與事故調查、善后處理。 (11)其它 相關部門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瓦斯危險源監控的方式方
14、法 (1)我礦安裝KJ160N型安全監控系統,該系統由中心站主備機、傳輸接口、聲光報警器、分站、傳輸線、傳感器等設備組成,系統具有當地和遠程瓦斯超限聲光報警、斷電功能,能夠自動診斷出系統的傳輸狀況、傳感器、分站等監測故障,儲存監測數據和歷史曲線,可輸出打印監測報表。 目前我礦所有采煤工作面、煤掘進工作面等地點按照安全監測AQ1029-2007行業標準已全部安裝瓦斯傳感器,能連續監測工作面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能實時顯示動態數據和圖像,根據歷史曲線分析瓦斯變化情況。 (2)局部通風機全部安設局扇開停量,正常監測局扇運轉情況,杜絕掘進工作面無計劃停風現象的發生。 (3)每月根據礦井生產接續變化,編制下
15、月瓦斯設點計劃,通風工區按照計劃分為三八制檢查每個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情況,對瓦斯檢查增減點及時報礦總工程師審批。 (4)每個采掘工作面按照規定懸掛瓦斯報警儀,區隊管理人員、班組長、放炮員配備瓦斯報警儀,對施工地點及時監測瓦斯變化情況。 4.1.2采取措施 防止瓦斯事故重點在于加強通風管理,杜絕瓦斯積聚,消除誘發火源。 (1)搞好礦井開拓布局,合理布置巷道,不出現平面交叉巷道,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通風、老塘通風,建立合理穩定可靠的通風系統。 (2)根據生產接續,每月編制通風作業計劃和瓦斯檢查點設置計劃,及時調整通風系統,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通風、老塘通風、擴散通風,消除無風區、微風區,保證各用風地點風
16、量、風速符合規程要求。 (3)加強局部通風管理,特別是重點瓦斯管理區的局部通風管理。 采、掘供電必須分開。 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裝雙風機、雙電源,并能自動切換,每班試驗一次,實現風電閉鎖裝置,人工復電,煤巷、半煤巷及長距離通風地點的風機必須安裝風機開停量。 通風機必須保證正常運轉,嚴禁隨意停開風機。 臨時停工地點不得停風,必須有專人看管風機,嚴禁隨意停開風機,如需停止風機運轉必須填寫“有計劃停風報告單”報礦總工程師、通風部門及有關部門審批,停風時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施工地點不得留有余炮,在全風壓巷道口設置柵欄,嚴禁人員進入。 有計劃停風時必須根據現場情況編制安全措施,明確停電、停風時間、原
17、因、停風前的準備、停風期間的安全保障、恢復通風的步驟等內容,明確責任人,確保落實。 無計劃停風時,班組長必須立即命令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及時匯報調度室,如兼職司機在10分鐘之內無法恢復通風時,班組長組織人員在全風壓巷道口設好柵欄,切斷風筒,安排專人看管風機,禁止隨意啟動風機和人員進入停風區。 使用局部通風機的施工單位必須制定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風安全措施,并納入施工作業規程當中。 (4)嚴格瓦斯管理,防止瓦斯事故。 嚴格瓦斯檢查員管理,對重點瓦斯管理區采掘工作面,必須配備專職瓦檢員。 嚴格瓦斯檢查制度,按規定檢查瓦斯,杜絕空班漏檢、弄虛作假、偽造數據,瓦斯檢查做到“三對口”。 副科級以
18、上管理人員、爆破工、采掘區隊長、通防區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采煤機司機、安全監測工、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 采掘工作面必須配備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按規定懸掛,并處于常開狀態。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巷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裝靈敏可靠的瓦斯傳感器,斷點范圍符合要求,在礦井、采區回風安設風速傳感器,掘進工作面主備風機安設開停量,主要進回風風門安設開關量。對各種傳感器要及時維護、標校,確保靈敏可靠。 礦井的總回風道或一翼回風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75時,必須報告礦總工程師,查明原因進行處理。采區回風道及采掘工作面的回風道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超過1.5時都必須停止作業
19、,撤出人員,由礦總工程師負責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采掘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放炮地點2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時嚴禁放炮。 停風的掘進工作面恢復通風前首先檢查瓦斯,瓦斯重點區掘進工作面停風超過2小時,非瓦斯重點區超過8小時,恢復通風時由救護隊探查,在規定時間內由專職瓦斯檢查員進行探查,只有停風區中氧氣濃度不低于18%,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直接恢復通風,否則必須寫出措施,在總工程師指揮下由救護隊排放瓦斯。 恢復已封閉的停工區或工作面接近這些地點時,必須事先排出其中積
20、聚的瓦斯,排放瓦斯前,應制定安全措施,在礦總工程師的指揮下由救護隊排放瓦斯。 啟封盲巷或舊巷時,必須由救護隊探巷,當巷道內瓦斯不超過1,二氧化碳不超過1.5時,可由通風部門直接恢復通風,否則必須寫出措施在總工的指揮下,由救護隊執行排放瓦斯。 瓦斯檢查員發現瓦斯超限或瓦斯異常時要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并立即匯報調度室和通風工區公室,報總工程師采取措施處理,上井后填寫瓦斯超限(異常)報告單。 當掘進迎頭予透盲巷、舊巷或其他巷道時地質部門必須在綜合機械化掘進工作面距貫通地點50m前,其它掘進工作面距貫通地點20m前,開門點距貫通點的距離綜掘小于50m、其它小于20m開門前,地測部門必須
21、向礦總工程師匯報,并下達“巷道預透通知單”。通風部門接“巷道預透通知單”后編制巷道貫通通防安全措施,并做好調整通風系統的準備工作。只有在被貫通的巷道瓦斯濃度在1以下,二氧化碳濃度在1.5以下時方可貫通。否則,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 (5)加強放炮管理 放炮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放炮三保險”和“三聯鎖”制度。 各煤層工作面必須使用取得產品許可證的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雷管。使用毫秒延期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準超過130毫秒。 嚴禁裸露爆破,不準打淺眼放小炮,短母線放炮。 在掘進工作面中,一次裝藥必須全部一次起爆,在回采工作中可以采用分組裝藥,但一組裝藥必須一次起爆,杜絕一次定炮,多次起爆
22、的現象。嚴禁在一個回采工作面使用兩臺以上放炮器同時放炮。 定炮使用水炮泥、封滿封泥,對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嚴的炮眼,嚴禁放炮,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做炮眼(封)泥。 (6)井下燒焊必須填寫井下燒焊報告單,由礦長批準后方可在井下指定地點進行燒焊工作,專人監護,并按規定檢查瓦斯。 (7)嚴格電器管理,杜絕電器失爆。 (8)密閉墻前禁放物料,人員嚴禁在密閉前逗留,嚴禁打開柵欄進入盲巷。 (9) 三采區四層工作面、地質構造復雜、瓦斯相對涌出量較高、高氮低氧,回采過程中嚴禁帶采煤柱。 4.2預警行動 (1)瓦斯檢查員發現瓦斯超限或瓦斯異常時要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并立即匯報調
23、度室和通風工區門,報總工程師采取措施處理,上井后填寫瓦斯超限(異常)報告單。 (2)當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安裝使用專用抽出式風機抽排上(下)隅角瓦斯,抽出式風機必須有專人負責,保證正常運轉;當抽出式風機停止運轉,上(下)隅角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3)放炮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由兼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當瓦斯濃度超過規定1%,應停止工作,并匯報調度室及通風工區門,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啟封盲巷(包括臨時密閉的掘進工作面)或恢復舊巷工作時,必須由救護隊探查瓦斯,當巷道內瓦斯濃度不超過1%,CO2不超過1.5%時
24、,可由通風部門直接恢復通風,否則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 5、信息報告程序 5.1報告與通知程序 5.1.1報告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時,應立即采用電話方式向調度室、安監部門,由值班人員向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匯報或本單位進行匯報,主要領導根據事故的情況立即下達啟動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命令,組織實施救援。并在1小時內向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匯報。 事故報告內容 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別、性質、經過。 調度室電話:xx。 (2)礦內事故匯報程序: 事故地點(時間、地點、事故原因、危害程度、傷及人數、現狀、發展趨勢、影響范圍)調度值班人員(詢問內容同上,馬上進入事故處理)值班領導(調度值班人員通知并在10分鐘內
25、集合完畢,分析制定事故處理臨時方案)總工程師(確定是否實施方案執行或另行確定方案)礦領導(布置安排應急措施)安監科(安排盯好事故現場并組織自救,維護現場安全)事故區隊(了解事故基本原因并組織好自救工作)有關科室及科室專業人員(準備好圖紙、規程協助事故處理)提升井口(包括運輸平巷專用人行車或斜井猴車好在候車點及物料的裝運工作)120救護車(提升井口、運送傷病員) (3)向壽陽縣煤炭局、集團公司等上級部門匯報程序: (4)信息上報 事故發生后,礦井調度室必須及時匯報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由壽陽縣煤炭局負責根據事故級別,在規定的時限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死亡12人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重大傷亡事故發
26、生后6小時內) 。 事故信息上報的內容包括: 事故發生的單位概況 事故發生的時間(年、月、日、時、分) 事故發生的地點 事故類型 事故現場總人數、遇險、傷亡人數 事故簡要情況(事故的經過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事故搶救和各級領導及有關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搶救的有關情況 其它上級要求匯報的信息 (5)信息傳遞 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值班電話:xxxx 5.2向外求援的方式 求援聯系方式一般為電話,當發生事故通訊不通時,可以采用敲擊管路、大聲叫喊等方式與救援人員進行聯系。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按照事故災害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事故應急相應級別分為四級: (1)級(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
27、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級(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6.2應急程序 (1)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執行級相應程序。 指揮部所有成員必須迅速趕赴事故組織搶險;同時,總指揮立即調
28、集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和設備趕赴現場,1小時之內,事故信息分別報送屬地各級政府、屬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管理總局。積極響應國家總局、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級政府預案和壽陽縣煤炭局應急預案。 (2)發生重大事故,執行級應急響應 指揮部所有成員必須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同時,總指揮立即調集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和設備趕赴現場。1小時之內,事故信息分別報送屬地各級政府、屬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單位。 積極響應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級政府預案和壽陽縣煤炭局應急預案。 (3)發生較大事故,執行級應急響應 指揮部所有成員迅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險救援工作。同時,總指揮根據事故現場需要,及時調集相關應急救援隊伍
29、和設備趕赴現場。1小時之內,事故信息分別報送屬地(市)、縣級政府、屬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單位。積極響應地(市)、縣級政府預案和壽陽縣煤炭局應急預案及啟動事故單位預案。 (4)發生一般事故,執行級應急響應。 指揮部主要成員要盡快到達事故現場進行救援工作,并根據事故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積極響應壽陽縣煤炭局應急救援及啟動事故單位預案。 必要時,向地(市)政府、屬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單位匯報。 (5)應急行動 總指揮下達應急指揮部領導關于搶險救援的指導意見,各工作組立即執行搶險救援工作。 (6)擴大響應 在啟動各相關應急救援預案實救過程中仍確定事故未能有效控制時,應立即向上級政府部門提出啟動上級重特大事
30、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建議。 事故處置過程中,應每隔4小時續報一次。 必要時,有總指揮下達向上級請示協調或增援命令。 6.3處置措施 6.3.1現場處置 事故發生后,迅速組織搶險施救、保護職工、防止事故擴大等應急行動。并及時向壽陽縣煤炭局報告處置情況。 6.3.2統一指揮 (1)總指揮接到匯報和到達現場后,統一指揮搶險救援工作。 (2)現場各工作組開展救援行動,合理高效配合使用應急資源。 (3)總指揮作出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控制事態必須的各種決定,盡一切力量控制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4)總指揮根據事故嚴重程度,作出事故應急范圍、應急啟動程序等相應決定。 (5)指揮部為現場處置工作組之間建立暢通有序
31、的協調配合機制。 6.3.3應急措施 現場發生事故或發現事故發生預兆后,盯班管理人員、施工班組長必須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進行先前處理。與此同時由盯班管理人員(或班組長)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聽從指揮,安排處理;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做好記錄,并立即通知相關人員。 調度室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礦領導、總工程師、生產礦長、礦長,由礦長決定向上級進行匯報,請求增援。 總指揮及事故救援小組成員(以事故專業分管領導為主)要利用一切手段了解事故現場及全礦井各系統情況,詢問相關信息,為搶救事故作出決策。 在接到事故匯報后,由調度室通知事故救援小組中
32、各分組的組長,由組長再通知所有小組成員(特殊情況時由調度室直接通知到小組成員本人),所有小組成員在最短時間內各就各位,調度室主任、技術科科長、運搬工區區長、通風工區區長等人員根據所掌握事故情況準備事故救災所需人員、材料、技術資料等,黨政辦公室、經管辦主任等做好各類救災物品、救災車輛等救災所需人財物的準備。 6.3.4技術支持 技術組對事故處置過程中事態的發展、危險程度以及對人員的傷害、環境影響進行評估,為指揮部作出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的各種決定及救援方案提出建議和技術支持。 6.3.5應急搶險 (1)統一指揮、科學組織,合理安排,科學施救,結合現場條件,按相應搶險救援技術方案和應急措施組織搶險,積
33、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現場有序施救。確保救護人員的自身安全和遇險人員的緊急撤離,營救事故現場的受害人員,防止搶險施救過程中的次生成事故發生。 (2)涉及危險物資的泄漏、火災、爆炸事故,其消防和搶險各種的難度和危險性十分巨大,對消防和搶險工作的組織、搶險措施、器材物資、行動方案、人員要求以及現場指揮必須做好周密安排和精心準備。 6.3.6應急控制 (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防止事故的蔓延和進一步擴大。在事故處置過程中,必須安排專業人員對事態的發展進行24小時監測,對任何可能產生的危害,必須以各種方式、手段、措施以最快速度預警信息傳達給職工,采取措施保護職工安全,同時,采取必要手段遏制事態發
34、生和發展。 (2)對可能的二次反應有害物進行監控,組織有關技術人員論證,制定有效措施,妥善處理。 6.3.7現場維護與穩定 (1)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按照指揮部的命令。結合實際情況立即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必要的警戒范圍。 (2)警戒范圍根據事態發展及時進行相應調整。 (3)現場安全與維護穩定有警戒保衛組負責。 (4)必要時,可請求屬地政府公安、交通、武警部門支援。 6.3.8人員疏散與安置 (1)根據事故大小、持續時間及后果嚴重程度,確定人員疏散范圍。 (2)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維護穩定,搞好宣傳,正確引導媒體輿論。 6.3.9妥善安撫與善后 在組織搶險救援工種的同時,信息發布組、
35、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適時看望慰問受傷人員及死亡、失蹤人員家屬,按相關規定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確保社會穩定和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6.3.10信息發布 事故發生后,指揮部要指定新聞發言人,并明確信息發布的審核和批準程序,信息發布工作由指揮部統一負責。必要時召開會議,準確、統一發布。 6.3.11現場恢復與應急結束 (1)現場搶險施救工作基本結束、事故的危險源被排除、事故發展事態被控制住以后,及時將事故現場恢復到一個基本穩定的狀態,總指揮下達現場恢復命令。 (2)由技術組會同現場搶險組擬定現場恢復報告。 7、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 7.1消防器材管理臺帳 序號備品名稱單位數量備注 165mm消
36、火水龍頭米300 2消防锨張6 3麻袋 條100465mm普通消火水搶支2 51675鏍栓公斤10 63寸膠圈付37 73寸快速接頭付37 86寸膠圈付10 96寸快速接頭付10 1018管鉗把2 11救生繩根4每根繩長20米 12刀鋸把2 13伸縮梯付1 1410升清水滅火器臺10 15CO2滅火器臺10 168kg干粉滅火器臺10 171211型滅火器臺4 18滅火巖粉噸0.5 19石棉毯塊4 20風筒節50500mm 21水泥噸1 22159mm鋼管米100 2375mm鋼管米500 2475mm膠管米300 2552mm膠管米500 26500mm伸縮風筒米150 2715mm膠管米1
37、00 28安全帶條5每條長20米 29繩梯付2 30磚塊600 31砂子立方米1 32方木立方米2 33木板立方米5 34鐵釘(2、4)公斤10 7.2裝備保障 (1)我礦安裝KJ160N型安全監控系統,該系統由中心站主備機、傳輸接口、聲光報警器、分站、傳輸線、傳感器等設備組成,系統具有當地和遠程瓦斯超限聲光報警、斷電功能,能夠自動診斷出系統的傳輸狀況、傳感器、分站等監測故障,儲存監測數據和歷史曲線,可輸出打印監測報表。 目前我礦所有采煤工作面、煤半煤掘進工作面、串聯通風地點按照安全監測AQ1029-2007行業標準已全部安裝瓦斯傳感器,能連續監測工作面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能實時顯示動態數據和圖
38、像,根據歷史曲線分析瓦斯變化情況。 (2)局部通風機全部安設局扇開停量,正常監測局扇運轉情況,杜絕掘進工作面無計劃停風現象的發生。 (3)每月根據礦井生產接續變化,編制下月瓦斯設點計劃,通風工區按照計劃分為六四制檢查每個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情況,對瓦斯檢查增減點及時報礦總工程師審批。 瓦斯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事故特征 瓦斯爆炸事故是礦井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爆炸極限,且具有火源和供氧條件,將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對人員、財產造成巨大威脅,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和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會造成人員大量傷亡,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對巷道、支架、設備造成嚴重破壞,造成生產接續緊張。當有煤塵積聚時,
39、有可能引起煤塵爆炸,會進一步擴大災害范圍,危及整個礦井。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發生瓦斯爆炸后的處置方案 基本原則:現場人員要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利用“三條線”生命建設設施進行自救;救援人員積極搶救遇險人員;對充滿爆炸煙霧的巷道恢復通風;搶救人員及時清理堵塞物;撲滅因爆炸產生的火災。 (1)選擇最短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人員最多的地點進行偵察、搶救。其方法:一是沿回風方向進入災區;二是沿進風方向進入災區。選擇哪條路線進入災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救護力量少時,要沿進風方向進入災區,因為在空氣新鮮的巷道前進,對保持救護隊的戰斗力,減少隊員的體力消耗有利。如果瓦斯爆炸后,進風巷道垮塌、冒頂和
40、堵塞,一時難以清理、維修,也可沿回風方向進入災區,但在回風中行進,有煙霧和有毒氣體的威脅,救護隊員的行進速度較慢,但是回風往往也是遇險人員較集中的地點,救護力量多時,可以同時從進、回風兩側派人進入。 (2)迅速恢復災區通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迅速恢復災區的通風,排除爆炸產生的煙霧和有毒氣體,讓新鮮空氣不斷供給災區,是搶救遇險人員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恢復通風前,必須查明有無火源存在,否則會再次引起爆炸。恢復掘進巷道的通風,建議采用“一次恢復,遠距離啟動”的辦法,具體操作是:由救護隊員戴機在巷道內接好風筒(由于巷道內缺氧,即使有高濃度瓦斯存在、有火源存在,也不會爆炸),然后 ,所有人員撤至安全區域
41、,實行遠距離啟動局部通風機恢復通風,既使有再次爆炸的可能,也能確保救災人員的安全。 (3)反風。在緊急搶救遇險人員的情況下,爆炸產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嚴重威脅回風方向的工作人員時,在確認進風方向的人員已安全撤退的情況下,可考慮反風。但必須十分慎重。不經周密分析,盲目行動,往往會造成事故的擴大。 (4)清除災區巷道的堵塞物。瓦斯爆炸后發生冒頂,造成巷道的堵塞,影響救護隊員進行偵察搶救時,應考慮清理堵塞物的時間。若巷道堵塞嚴重,救護隊員在短時間不能清除時,應考慮其他盡快恢復通風救人的可行方法,同時要恢復堵塞區外的通風,讓不佩帶呼吸器的人員能夠參加此項工作,救護隊員要在旁進行監護并做好準備,一旦通
42、路打開,立即進入災區搶救遇險人員。 (5)撲滅爆炸引起的火災。為了搶救遇險人員,防止事故蔓延和擴大,在災區內發現火災或殘留火源,應立即撲滅,火勢很大,一時難以撲滅時,應制止火焰向遇險人員所在地點蔓延,特別是火源地點附近有瓦斯積聚的盲巷,待遇險人員全部救出后,再進行滅火工作,火區內有遇險人員時,應全力滅火。火勢特大,并有引起瓦斯爆炸危險,用直接滅火法不能撲滅,并確認火區內遇險人員已死亡無法救出時,可考慮先對火區進行封閉,控制火勢,待火災熄滅后,再尋找遇難人員尸體。 (6)發生連續爆炸時,為了搶救遇險人員或封閉災區,救護隊指戰員在緊急情況下,也可利用兩次爆炸的間隔時間進行,但應嚴密監視通風和瓦斯情
43、況,并認真掌握兩次連續爆炸中間隔的規律,考慮在災區 往返的時間,當間隔時間不允許時,不能進入災區。否則,難以保證救護人員的安全,在搶救事故中,要防止擴大事故、增加傷亡。 (7)最先到達事故礦井的小隊,擔負搶救遇險人員和災區偵察任務,在煤塵大、煙霧濃的情況下進行偵察時,救護隊員應沿巷道或斜線用探險棍分段式前進,隊員之間要用聯絡繩聯結,發現還有可能救治的遇險人員,應積極搶救并迅速救出災區;發現已死亡的遇難人員,應標明位置,繼續向前偵察,偵察行進中,應在巷道交叉口設明顯的路標,防止返回時走錯路線,偵察工作要仔細認真,凡走過的巷道要標注留名,并繪出偵察線路示意圖,除搶救遇險人員外,還應分工明確,特別偵
44、察火源、瓦斯以及爆炸點的情況,頂板冒落范圍、支架、水管、風管、電氣設備、局部風機、通風構筑物的位置、倒向,爆炸生成物的流動方向及其蔓延情況,災區風量分布,風流方向,災區氣體成分等,并作好記錄,供救災指揮部研究全面搶救方案;小隊應按規定時間原路返回,如果不能原路返回,應經布置偵察任務的指揮員同意.如果沒有按時返回或通訊中斷,待機小隊立即進入救援. (8)第二個到達事故礦井的小隊應配合第一小隊完成搶救人員和偵察災區的任務,或是根據指揮部的命令擔負待機任務,待機地點應選在距災區 最近,有新鮮空氣處,做好緊急救人的準備工作。 (9)恢復通風設施時,必須遵循“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原則,首先恢復主要的、
45、最容易恢復的通風設施。損壞嚴重,一時難以恢復的通風設施可用臨時設施代替。恢復獨頭通風時,除將通風機安在新鮮空氣處外,應按排放瓦斯的要求進行。 2.2發生瓦斯超限事故的處置措施 2.2.1施工地點炮眼瓦斯濃度超限報警應急處置 (1)掘進迎頭在施工過程中,打眼后出現炮眼瓦斯涌出異常,炮眼內有氣泡冒出,能聽到響聲,應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班長必須安排立即停止施工、將主風機切換到副風機運轉、切斷電源,用瓦斯報警儀測量炮眼口處瓦斯涌出情況,當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立即撤人,與此同時將風筒接至距迎頭小于5米,以最大風量稀釋炮眼瓦斯濃度。 斷電撤人后在掘進巷道與全負壓通風口處懸掛瓦斯報警儀,安排安監員監視掘進
46、巷道瓦斯涌出情況。 與此同時由班組長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聽從指揮,安排處理;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做好記錄,并立即向調度室值班主任、通風工區區長、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匯報,礦總工程師立即召集生產技術科科長、通防主任、機電科長、相關專業副總和安監站主任工程師制定施工措施,盡快解決炮眼瓦斯超限隱患。 當掘進巷道與全負壓通風口處懸掛的瓦斯報警儀監測的瓦斯濃度超過1時,由班組長立即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在做好記錄、并立即向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匯報的同時,由總工程師同意、調度人員立即安排將該施工地點及回風流中和整個采區的電器
47、設備斷電、人員全部撤離(特別是架空線全部斷電),而且要清理好回風系統,保證回風暢通,等待進一步的處理;與此同時礦長決定、由調度值班主任向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匯報具體情況。 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要嚴密監視瓦斯涌出情況,當安全監測系統監測到的瓦斯超限數量增加時,總工程師必須依據系統影響范圍立即決定迎頭、采區或全礦井(除副井和主井信號及電源外)斷電撤人,人員從副井和主井升井。 雖然炮眼口處瓦斯濃度超過1,但迎頭5米范圍內瓦斯濃度小于1時,可以采取迎頭打注水眼、加大水炮泥使用量,定炮將炮眼全部封實等措施進行放炮施工。 (2)回采工作面在施工過程中,打眼后出現炮眼瓦斯涌出異常,炮眼內有氣泡冒出,能聽到響聲,
48、應采取以下措施: 作業班長必須立即安排停止施工,切斷電源,用瓦斯報警儀測量炮眼口處瓦斯涌出情況,當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立即將工作面及上下巷斷電撤人,在上下巷建筑柵欄嚴禁人員入內,與此同時用風筒布在炮眼口范圍20米建成調風板(不得影響工作面風量),增大炮眼口處的風量,以最大風量稀釋炮眼瓦斯濃度。 斷電撤人后在工作面回風巷回風口處懸掛瓦斯報警儀,安排安監員監視工作面瓦斯涌出情況。 與此同時由班組長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聽從指揮,安排處理;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做好記錄,并立即向調度室值班主任、通風工區區長、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匯報,礦總工程師立即召集生產技術
49、科科長、通風工區區長、機電科長和安監站長制定施工措施,盡快解決炮眼瓦斯超限隱患。 當工作面回風巷回風口處懸掛的瓦斯報警儀監測的瓦斯濃度超過1時,由班長立即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在做好記錄、并立即向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匯報的同時,由總工程師同意、調度人員立即安排將該施工地點及回風流中和整個采區的電器設備斷電、人員全部撤離(特別是架空線全部斷電),而且要清理好回風系統,保證回風暢通,等待進一步的處理;與此同時礦長決定、由調度值班主任向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匯報具體情況。 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要嚴密監視瓦斯涌出情況,當安全監測系統監測到的瓦斯超限數量增加時,總工程師
50、必須依據系統影響范圍立即決定工作面、采區或全礦井(除副井和主井信號及電源外)斷電撤人,人員從副井和主井升井。 雖然炮眼口處瓦斯濃度超過1,但超限炮眼上下30米范圍內瓦斯濃度小于1時,可以采取打注水眼、加大水炮泥使用量,定炮將炮眼全部封實等措施進行放炮施工。 2.2.2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報警應急處置 (1)當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突然出現懸掛的瓦斯報警儀或者瓦斯探頭超限報警,應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班組長必須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斷電源,用自身攜帶的、放炮員攜帶的瓦斯報警儀和迎頭懸掛的報警儀相互對比,確認瓦斯超限后,立即撤人,與此同時將風筒接至距迎頭小于5米,以最大風量稀釋炮眼瓦斯濃度。 斷電撤人后
51、在掘進巷道與全負壓通風口處懸掛瓦斯報警儀,安排安監員監視掘進巷道瓦斯涌出情況。 與此同時由班組長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聽從指揮,安排處理;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做好記錄,并立即向調度室值班主任、通風工區區長、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匯報,礦總工程師立即召集技術科、通風工區區長、機電科、副礦長和安監站長制定施工措施,盡快解決瓦斯超限隱患。 當掘進巷道與全負壓通風口處懸掛的瓦斯報警儀監測的瓦斯濃度超過1時,由班組長立即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在做好記錄、并立即向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匯報的同時,由總工程師同意、調度人員立即安排將
52、該施工地點及回風流中和整個采區的電器設備斷電、人員全部撤離(特別是架空線全部斷電),而且要清理好回風系統,保證回風暢通,等待進一步的處理;與此同時礦長決定、由調度值班主任向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匯報具體情況。 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要嚴密監視瓦斯涌出情況,當安全監測系統監測到的瓦斯超限數量增加時,總工程師必須依據系統影響范圍立即決定迎頭、采區或全礦井(除副井和主井信號及電源外)斷電撤人,人員從副井和主井升井。 如果屬于瓦斯報警儀或者瓦斯探頭誤報警,經班組長和放炮員的報警儀相互對比確認后,也要向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匯報,上井后經分析進行責任追究。 (2)當回采工作面施工過程中,突然出現回風隅角懸掛的瓦斯報
53、警儀或者瓦斯探頭超限報警,應采取以下措施: 盯班管理人員、施工班組長必須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斷電源,用自身攜帶的、放炮員攜帶的瓦斯報警儀和迎頭懸掛的報警儀相互對比,確認瓦斯超限后,必須立即將工作面及上下巷斷電撤人,在上下巷建筑柵欄嚴禁人員入內,與此同時用風筒布在回風隅角處建造調風板,增大回風隅角的風量(但不能影響工作面回風量),以最大風量稀釋回風隅角處的瓦斯濃度。 斷電撤人后在工作面回風巷回風口處懸掛瓦斯報警儀,安排安監員監視工作面瓦斯涌出情況。 與此同時由盯班管理人員或者班長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聽從指揮,安排處理;調度室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做好記錄,并立即向調度室值班主任、通風工區
54、區長、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安全監測室值班人員匯報,礦總工程師立即召集生產技術科科長、通風工區區長、機電科長、安監站長制定施工措施,盡快解決炮眼瓦斯超限隱患。 當工作面回風巷回風口處懸掛的瓦斯報警儀監測的瓦斯濃度超過1時,由班長立即向礦調度室、工區值班人匯報;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在接到匯報后,在做好記錄、并立即向礦總工程師、值班礦領導匯報的同時,由總工程師同意、調度人員立即安排將該施工地點及回風流中和整個采區的電器設備斷電、人員全部撤離(特別是架空線全部斷電),而且要清理好回風系統,保證回風暢通,等待進一步的處理;與此同時礦長決定、由調度主任向壽陽縣煤炭局調度室匯報具體情況。 安全監測室值班人
55、員要嚴密監視瓦斯涌出情況,當安全監測系統監測到的瓦斯超限數量增加時,總工程師必須依據系統影響范圍立即決定工作面、采區或全礦井(除副井和主井信號及電源外)斷電撤人,人員從副井和主井升井。 如果屬于瓦斯報警儀或者瓦斯探頭誤報警,經班組長和放炮員的報警儀相互對比確認后,也要向調度室調度值班主任匯報,上井后經分析進行責任追究。 2.2.3瓦斯超限窒息事故的處理措施 基本原則:現場人員要戴好自救器,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 (1)誤入井下盲巷、無風區或瓦斯積聚區的人員會因缺氧而窒息,遇到這種情況,若現場條件具備,必須向該區恢復通風,不能恢復通風時,立即匯報調度室,安排救護隊隊員佩帶氧氣呼吸器,將遇難人員救到
56、通風良好的地點進行搶救。 (2)當瓦斯檢查員發現瓦斯超限或瓦斯異常時要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停止作業,斷電撤人,并立即匯報調度室和通風工區門,報總工程師采取措施處理,上井后填寫瓦斯超限(異常)報告單。 (3)當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瓦斯濃度超過1%時,在采取措施時必須安裝使用專用抽出式風機抽排上(下)隅角瓦斯,抽出式風機必須有專人負責,保證正常運轉;當抽出式風機停止運轉,上(下)隅角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一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或燃燒事故,并立即匯報調度室,調度室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匯報后,要問清事故發生時間、地點、災區人數、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現狀和發
57、展趨勢,立即通知礦山救護隊,由礦山救護隊負責現場事故搶救工作。總指揮根據匯報情況,安排專人在災區進風入口處站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災區,總工程師根據匯報情況,果斷作出救災方案,指揮救災人員全力搶救。 3、應急處置 3.1人員緊急疏散、安置。確定礦井發生瓦斯災害后,調度室應下達撤人命令,受瓦斯災害威脅的地點按撤人順序進行撤離。險情發生時,除各重要崗位工(絞車房、信號工、配電室、泵房)及搶險人員外,其它受災人員和受威脅地點人員全部升井,具體升井順序及避災路線為:、150101工作面150101進風巷東皮帶運輸大巷皮帶轉載斜巷 通風行人聯巷技改井進風巷 井上地面。(3)其它掘進迎頭瓦斯災害 按作業規程
58、規定的避災路線行動。 處于瓦斯災害的進風側時,要迎新風流方向撤退;位于瓦斯災害的回風側時,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選近路到新風流;無法撤退時,就近進入避難峒室,等待營救。 為防止風流紊亂,短路,各通風設施要保持良好正常使用,未經救災指揮部許可不得破壞。 3.2注意事項。 (1)佩帶自救器呼吸時感到稍有燙嘴,是正常現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夾,以防中毒。 (2)救護隊員進入災區探險或救人時一定要計算氧氣消耗量,保證有足夠的氧氣返回。 (3)救護隊員不可長期在一氧化碳很高的環境下工作,防止中毒。 (4)搶險救災期間不得停井下壓風,以供災區人員呼吸。 (5)掘進工作面因停風造成瓦斯積聚導致發生爆炸或火災時,
59、對正在運轉的局部通風機,不可隨意停止,對已停運的局部通風機,不得隨意啟動。 (6)做好各預案的銜接工作。其他地點因停風造成瓦斯積聚導致發生爆炸或火災時,按照實際情況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7)要做好災區現場保護,除救人和處理險情緊急需要,一般不得破壞現場。 (8)有電話的崗位工接到瓦斯災害電話后,必須迅速通知附近地點工作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離。 (9)采、掘工作面人員撤離包括上、下平巷、工作面、甩口及其他輔助單位工作人員。 (10)險情發生時,由調度室下達撤人升井命令,并通知井下所有工作地點人員; (11)各重要崗位工作人員,中央泵房、中央配電所,斜井絞車房工作人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沒有調度命令不得擅自離崗; (12)安監站負責井下各工作地點人員撤離情況的檢查,保證人員全部撤離,燈房、自救器室負責下井人員統計,并每半小時向調度室(以表格形式)匯報一次; (13)各工區值班人員將當班出勤及工作地點人員出勤情況匯報調度室。 通防科2011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