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壩天龍信息中心、屯堡文化傳習館獨立柱基施工方案程序姓 名職 稱日 期編制審核批準目錄一、 工程概況 2二、 施工準備 2三、 材料準備 2四、 作業條件 3五、 施工操作工藝 4六、 質量標準 8七、施工安全要求 9八、 成品保護 10九、附件10一、工程概況:1、本工程為平壩天龍信息中心、屯堡文化傳習館,位于貴州省平壩縣天龍鎮,建筑面積共:1278.18m2?;A為獨立柱基;共45個獨立柱基,獨立柱基最小尺寸為2100mm2100mm,最大7400 mm7400 mm,設計獨立柱基基礎高度為800mm,混凝土等級為C25,基礎土石方采用機械和人工共同協作作業。2、施工依據: 201 年 月
2、 日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201 年 月設計的施工圖、我公司企業標準及質量手冊、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2-2002、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199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BJ59-199915普通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J63-89、磚石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GB50203-2002、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GBJ201-8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規程JGJ33-2001及國家相關規范規定。二、施工準備:
3、主要施工機具設備1、主要施工機具混凝土攪拌機、打釬機、平板或插入式振搗器、打夯機、破碎機、風鎬機等。2、一般機具平頭鐵鍬、手錘、手推車、梯子、鐵鎬、撬棍、鋼卷尺、鋼釬、坡度尺、磅秤、溜槽、串桶、線墜、小線和20號鉛絲等。三、材料準備1、材料要求:(1)、原材料要有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并相互對應,試驗報告中應當注明其規格、型號,以及用于工程的部位、批量批次和材料性能等指標。(2)、使用自拌混凝土、水泥的存放要有保證其質量的存放條件。(3)、自拌混凝土應作配合比設計。(4)、水泥、鋼材、砂石及外加劑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材能使用,主要材料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檢查認可。(5)、混凝土配料
4、嚴格按重量配合比,采用計量器具稱重,并設專人進行計量管理,必須做到每小車計量。(砂、石各一臺計量設備)2、材料檢驗:(1)混凝土試塊按規定留足組數,同條件養護試塊應按規范及有關規定確定。(2)、混凝土必須有28天強度試驗報告,并注明所在構件名稱、軸線和部位。四、作業條件:1、基礎土方開挖前,根據建設單位對施工現場交底,摸清地下管線等礙物,并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2、對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將在建筑物四周挖派水溝,通過有利的地理條件進行排水,基礎土方開挖施工順序。附(基礎土石方開挖順序圖)3、根據地勘報告制定土方開挖放坡系數,嚴格控制基坑的開挖深度,對基礎土方開挖的實際深
5、度與地勘報告不相符合時需及時通知地勘單位。4、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線、基礎尺寸和地基持力層必須驗收合格,經監理單位、地勘單位簽字認可,按質監站有關規定向質監站報驗,并經五方責任單位共同驗收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5、熟悉圖紙,做好技術和安全交底。五、 施工操作工藝:基礎放線挖土修邊和清底混凝土拌制查坍落度、制作試塊混凝土質量檢查淺基底砼墊層安裝基底鋼筋立模安裝柱筋、校正固定軸線及尺寸復核搭設操作平臺混凝土拌制查坍落度、制作試塊混凝土質量檢查澆搗混凝土拆模彈出軸線及標高線進行基礎面層找平及鋼筋工藝流程圖:施工操作要點:施工操作基本規定1)、工序已進行了報驗。2)、基礎定位,軸線、標高已進行了自檢并
6、經監理復查認可簽證。3)、材料已進行了復檢,其質量合格。4)、進行了技術和安全交底。5)、基坑的開挖深度、基底尺寸和持力層必須符合設計和地勘要求,并通過五方即建設(監理)、勘察、設計、施工、質監共同到現場進行驗收。1、工藝說明1)、開挖基坑前應沿建筑物開挖一條排水溝,使用抽水泵對現場有積水的地方進行降排水。2)、因本工程基礎處于高低不一的平面,開挖深度也分為深基礎及淺基礎,深基礎從地堪報告上反應為表面覆土層很厚,開挖時應分層開挖,每層深度在40cm為宜,故開挖是應按規定進行放坡;地勢較低位置,容易積水,土壤含水量大,在開挖時應考慮用模板進行邊坡支護;淺基礎,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層開挖,每層深
7、度以60 cm為宜。3)、基坑開挖時,每邊留出30cm工作面,以便支模。4)、本工程獨立柱基持力層均為中風化白云巖,當土方開挖完成后,應使用風鎬機對巖石進行破碎施工,以提高工程進度,破碎時應按照設計尺寸進行破碎,保證基底巖石完整性。5)、開挖基坑時堆土方應隔開挖邊線1m,基坑周邊的散土及散石應清理干凈,確保不掉落土石方到基坑,保證人工作業時安全作業。 6)、土方開挖宜先從低處進行分層分段依次開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出現基坑積水應及時使用抽水泵進行抽水,在現場周邊挖一條排水溝,將水抽入排水溝。7)、在基坑開挖中,施工管理人員應隨時在現場指揮開挖工作,隨時對基坑尺寸、位置進行控制,指揮基坑開
8、挖步驟,對每個基坑開挖進度及實際情況進行記錄。8)、基坑開挖中應嚴格控制基礎埋深,在開挖至設計底標高時,應檢查基槽四周是否為完整巖石,如是就按設計嵌巖500mm進行施工,如不是完整巖石,應及時聯系地堪、設計,確定是否繼續往下開挖。9)、每個分項工程完成后由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組織班組長等有關人員按照工藝標準進行檢查、評定,符合要求后簽字。分項工程由專項項目技術負責人簽字,然后交監理工程師驗收簽認。2、工藝過程應注意的事項土石方開挖應根據基礎施工圖以及地堪報告,嚴格控制基底標高,在基底在接近設計標高進如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可留出不小于10cm的一層不挖,待下一工序開始施工前再挖至設計標高。并同時
9、用C10砼封底。3、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澆灌混凝土前,模板和鋼筋上的垃圾、泥土,鋼筋上的油污等物應清除干凈,模板加以濕潤。2)、鋼筋綁扎應按設計及規范規定控制好鋼筋的設計準確位置,各種受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要予以保證確保基礎承載力和耐久性。3)、每次澆筑厚度不大于500mm,并必須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4)、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用串桶或留槽下料,串桶及溜槽末端基底高度不宜大于2m。5)、混凝土在分層澆灌,振動器在振動上層時,應插入下層510 cm左右。6)、澆筑混凝土前應設置標高線或點,以控制混凝土標高。7)、應經常測量和校正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土,平面控制樁和水準控制點應采
10、取可靠保護措施。8)、縱向筋的定位應在混凝土澆筑前用焊接定位,模板限位掛保護層墊塊等定位方法。9)、混凝土澆筑完畢,進行覆蓋澆水潤濕養護,養護時間應不少于7天,在混凝土澆筑12小時后開始養護。10)、自拌混凝土必須是機械設備攪拌,并用計量器具計量(重量比),攪拌機旁要掛配合比牌。六、 質量標準:主控項目:1、土方開挖(柱基、基坑)1)、標高、長、寬度、邊坡允許偏差應符合規范(GB502022002)表.1.4中的規定。2)、基坑土方工程驗收必須確保支護結構安全和周圍環境安全為前提。3)、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并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2、模板1
11、)、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2)、在涂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3、鋼筋1)、鋼筋的品種、級別和規格需作變更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2)、鋼筋安裝,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一般項目1、土方開挖(柱基、基坑)表面平整度、基底土性應符合規范(GB502022002)表.1.4中的規定。2、模板安裝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2)、模板內雜物在澆筑混凝土前應清理干凈。3)、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4)、固定在模板上
12、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3、鋼筋鋼筋安裝位置偏差應符合規范(GB502042002)表中的規定。4、混凝土1)、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確定,施工縫的處理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2)、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并應符合規范中的規定。七、施工安全要求: 1、基礎土石開挖時兩人操作間距應保持23米,并應自上而下挖,嚴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操作方法。 2、在基坑頂周邊堆土時,應保證邊坡穩定。 3、坑頂四周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圍檔。 4、上下坑應先挖好階梯或設木梯,不應踩踏土壁或支撐上下。 5、施工現場用的臨時電需架空,不能拖地。專業電工搭接電線。八、 成品保護:1、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水準點、龍門板等,挖土時不得碰撞。2、經常測量和校正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定位標準樁及標準水準點。3、雨季施工,應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坑內。4、支完模后,應保持模內清潔,防止掉入雜物。5、應保護鋼筋不受擾動,不得踩踏鋼筋和改動模板。6、混凝土澆筑后,要在12小時后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九、附件:1、基礎平面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