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圍護結構滲漏處理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目 錄第1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11.1 編制說明11.2 編制依據1第2章 工程概況12.1 工程地質條件12.2 工程水文情況22.3 基坑圍護工程概況2第3章 施工準備23.1 技術準備:23.2 材料準備33.3 勞動力準備3第4章 施工方法44.1 基坑開挖面以上滲漏的處理(明漏)4 鋼筋混凝土縫隙滲漏4 水泥土縫隙滲漏54.2 基坑開挖面以下“暗漏”以及嚴重“明漏”的處理6 注漿范圍及注漿孔布置6 注漿方式6 注漿材料6 注漿設備6 注漿參數設定7 注漿順序控制原則7 注漿工藝7第5章 施工質量保
2、證措施9第6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9第1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1.1 編制說明本工程采用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止水帷幕(三軸水泥攪拌樁)+內支撐的方式進行基坑圍護,雖然該施工工藝都已經較為成熟,但是難免因為施工質量,或地面荷載等因素造成的不均勻變形等原因,出現止水帷幕滲水、漏水的情況。一旦出現滲漏,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封堵,否則,長時間的滲漏將引發流沙、流泥,甚至管涌等,嚴重危及基坑和環境安全。因此特制定本方案以便及時對滲水點進行處理。1.2 編制依據(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3)建筑地基處
3、理技術規范(JGJ79-2012)(4)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范(DBJ13-07-2006)(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2)(6)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9)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10)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2014)(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14)閩建
4、建(2009)24號文件福建省建設廳關于轉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15)建質(2009)87號文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第2章 工程概況2.1 工程地質條件場地現狀為空地,略有起伏,場地現狀地面羅零高程約為6.939.71m,地貌類型屬于福州盆地中部沖淤積平原地貌。擬建場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紀堆積的雜填土、粉質粘土、淤泥、粉質粘土、淤泥質土、粉砂、粉質粘土、含礫中砂、卵石、強風化花崗巖,基底為燕山期花崗巖。2.2 工程水文情況 按地下水埋存條件,本工程場地地下水類型可劃分為上層滯水、承壓水兩種類型。勘察期間測得各鉆孔初見水位為0.
5、703.20m,穩定水位埋深為0.602.80m(穩定水位為各含水層的混合水位),對應羅零高程為5.927.53m。根據地區調查資料,水位年動態變幅一般在1.01.50m左右。本場地對開挖有影響的地下水為賦存于雜填土中的淺部上層滯水和賦存于中砂層中的孔隙承壓水,穩定水位埋深在0.602.80m,水位標高在羅零5.927.53m。中砂層孔隙承壓水靜止水位埋深在9.8010.60m,水位標高在羅零-1.40-2.71m。2.3 基坑圍護工程概況本工程的地面以下埋深最大為16m,基底標高最低為-16.5m。基坑圍護形式為:支護樁(沖/鉆孔灌注樁)+三軸水泥攪拌樁+內支撐。支護樁采用(沖)鉆孔灌注樁,
6、基坑西側電信機房區域周邊采用WZ2型圍護樁,(沖)鉆孔灌注樁樁徑1000mm,樁中心距1250mm,其余位置采用WZ1型圍護樁,(沖)鉆孔灌注樁樁徑1000mm,樁中心距1300mm;支護樁外側采用850mm600mm三軸水泥攪拌樁擋土止水,基坑西側局部地段支護樁與支護樁之間增設800mm雙管高壓旋噴樁止水。雖然該基坑圍護施工工藝都已經較為成熟,但是難免因為各種不確定因素造成止水帷幕出現滲水、漏水的情況。基坑圍護止水帷幕滲漏情況一般會比較復雜,堵漏前應先分析圍護結構材質、滲漏位置、滲漏深度位置和嚴重程度進行分類處理,一般可分為基坑開挖面以上滲漏(俗稱明漏)和基坑開挖面以下滲漏(俗稱暗漏)兩種情
7、況;根據所用材料不同,又可分為鋼筋混凝土縫隙滲漏和水泥土縫隙滲漏兩種。本方案將針對這兩種情況分別制定處理辦法。第3章 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1)編制專項堵漏施工方案,并組織相關人員對本方案進行專題研討,合理有效底指導施工。(2)施工前,技術部組織對各工長、勞務班組進行詳細交底,確保對現場漏點及時發現,及時處理。3.2 材料準備由于基坑漏水具有突發性,因此在基坑開挖前,現場備足堵漏所需的各類施工機械設備及材料,并應做好應急設備、材料進場的準備,具體材料需求詳見第4章內容。當材料耗用時,應及時給予補足,并提前聯系好大量堵漏材料進場的準備,一旦不足,補充材料保證可以立即進場。下表為常用材料儲備
8、預估用量(材料需求具體以現場實際用量為準):序號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導流水管根202S型瞬凝水泥t53舊棉絮或舊布料/若干4干海帶(吸水膨脹材料)kg2005水泥t532.5MPa6水玻璃t57編織袋個5008瓜子片立方59黃沙立方510注漿泵臺4單管雙液11ZD50混凝土平板振動器臺312HJ-180型灰漿攪拌機臺23.3 勞動力準備(1)項目部成立專項小組負責圍護結構堵漏施工的管理,由項目經理單位小組組長,副組長由生產經理和項目總工擔任,其他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為小組組員,配合實施管理。(2)要求專業分包選擇素質高、操作熟練、有責任心的作業施工人員,并保證人品配備充足,保證現場施工需求。作
9、業人員進場后進行入場教育、技術交底,使之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第4章 施工方法4.1 基坑開挖面以上滲漏的處理(明漏)4.1.1 鋼筋混凝土縫隙滲漏若基坑開挖過程中發生滲漏水情況時,以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為主體的圍護結構,要充分利用鋼筋混凝土強度高、膠接性能良好的特性,進行堵漏。針對這類滲漏,我們采用的堵漏方案是先疏導后堵漏。即在滲漏處預埋導流水管,將滲漏出來的水到出去;然后在縫隙間使用瞬凝(鋼筋)混凝土封堵,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最后封堵導流管。(1)堵漏材料堵漏材料簡單,包括導流水管、瞬凝混凝土、填充物。導流水管:可以根據滲漏水量大小選擇管徑,一般可以選擇直徑4分到1英寸的橡塑管、膠管或鋼管,導
10、流管長度根據滲漏空間情況選擇,配套16號細鐵絲或木塞若干。瞬凝水泥:S型瞬凝水泥(初凝時間12min,終凝時間23min。早強發揮迅速,水灰比W/V=0.4時,抗壓強度:4h20MPa,1d40Mpa,具有微膨脹等特性)。配套黃砂,碎石(粒徑515mm,俗稱“瓜子片”)。填充物:舊棉絮或廢舊布料若干。(2)堵漏施工工藝清除混凝土表面充填空洞安裝鋼筋網片固定導流管立模板拌制瞬凝混凝土封堵縫隙混凝土養護封堵導流管。1)鑿除滲漏部位鋼筋混凝土縫隙表面的泥土和雜質,露出新鮮混凝土面。2)有時由于滲漏時間過長縫隙中的泥沙已經流失,出現較大空洞,可以使用舊棉絮或廢舊布料填塞空洞。舊棉絮及廢舊布料既可以阻止
11、泥沙流失,又可以透水,也不像泥土那樣容易被水分散流失。3)如果縫隙空間較大,可將混凝土中鋼筋鑿出,焊上鋼筋網片,或綁扎鐵絲網片,以固定混凝土。4)在縫隙中合適的位置安放固定導流水管,導流水管要深入縫隙一定長度,也要露出封堵混凝土一定長度。5)如果縫隙較大,應在縫隙外立模板,以防止混凝土流失。6)使用瞬凝水泥拌制混凝土,封堵縫隙。封堵時要保持導流管暢通,并將導流水管固定在封堵混凝土當中。7)混凝土養護4小時以上后,強度達到一定值,即可封堵導流管。使用鋼管做導流管,可用木塞或者堵頭封堵;使用橡塑或者橡膠軟管做導流管的,只要將露出一定長度的導流管彎折綁扎即可。(3)特殊情況當滲漏水壓力較大時,使用這
12、種辦法雖然滲漏點被堵住了,壓力水又可能從其他薄弱部位突破出來。出現這種情況,應對其他被壓力水突破的部位繼續堵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重復發生,再次堵漏時可以不封堵導流管,這時應當在導流管入口處增加過濾材料,如安裝過濾網、過濾布等,以阻止地基土中流失過多的泥沙,形成新的空洞。4.1.2 水泥土縫隙滲漏基坑開挖面以上,以三軸水泥攪拌樁為主的止水帷幕出現局部滲漏,因水泥土的強度低,膠結性能差,使用瞬凝混凝土加導流管堵漏法,堵漏難度較大。為此,可采用“膨脹材料堵漏法”,次方法簡單易行,效果較好。(1)堵漏材料:1)吸水膨脹材料:常用的有價格較為低廉的干海帶,根據其干濕程度,體積膨脹率可達到100%500%
13、。2)材料袋:常用塑料編織袋或布袋等,配套鐵絲若干。(2)堵漏施工工藝流程:修挖滲漏縫隙材料準備充填縫隙空洞頂撐膨脹材料膨脹材料吸水膨脹1)修挖滲漏縫隙,修挖時有意識地把滲漏點挖撐“里大外小”的洞隙,便于安裝膨脹材料;2)根據修挖的滲漏縫隙空間情況,把膨脹材料裝入材料袋,在材料袋定向膨脹方向用美工刀劃出幾道口子,以便于膨脹材料吸水膨脹;3)安裝膨脹材料,要塞緊滲漏縫隙,不留空隙;4)有時因為滲漏縫隙空間過大,必要時要對膨脹材料進行頂撐固定;5)膨脹材料需數十分鐘,甚至數小時吸水后物理膨脹,充盈縫隙,達到堵塞縫隙,阻止流沙留泥。(3)特殊情況使用膨脹材料對縫隙進行堵塞后,仍會存在少量的清水滲漏。
14、堵住這些滲漏縫隙后,雖然可以防止流沙、流泥,以及管涌的發生,緩解滲漏,減輕基坑圍護滲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但不能完全止水,使用這種堵漏措施后,若水壓明顯降低,可以使用上述“先疏后堵”的堵漏方案,徹底封閉滲漏點,達到徹底止水的目的。4.2 基坑開挖面以下“暗漏”以及嚴重“明漏”的處理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開挖面以下出現滲水,并且水流有上涌的情況,這種情況即為暗漏。針對“暗漏”或者是開挖面以上嚴重“明漏”的情況,采用水泥漿+水玻璃漿液注漿法進行堵漏,通過同一注漿管,在滲漏地基土中同一深度交替注入兩種漿液(即“單管雙液”注漿法),自下而上分層注漿堵漏。4.2.1 注漿范圍及注漿孔布置在基坑圍護止水帷幕外,
15、以滲漏點為中心,大約1m范圍,注漿孔平面中心控制在0.5m以內,排間距不大于25cm,呈梅花形布置。注漿孔深度不超過圍護止水帷幕深度,也不少于開挖面以下2m。參見下圖:4.2.2 注漿方式注漿管全孔振動插入,單管雙液交替注漿。自下而上分層注漿,分層厚度不大于0.5m。4.2.3 注漿材料水泥使用3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玻璃濃度3540Be,模數2.53。4.2.4 注漿設備孔內使用單節長度約1.2m的A25注漿管(最好是耐壓比較好的無縫鍍鋅鋼管),注漿前端連接帶錐形頭的單向閥,孔外注漿使用鋼絲編織膠管;改造后的ZD50混凝土平板振動器,作為插管設備;高壓低流量注漿泵(壓力0.5-7MP
16、a,流量50L/min);HJ-180型灰漿攪拌機。4.2.5 注漿參數設定水泥漿的水灰比控制在0.61;水泥漿與水玻璃的體積比控制在0.5:11:1;回次上拔注漿管間距0.5m,時間不少于兩種漿液注完后停滯穩定5min以上。回次注漿終止條件之一:注漿壓力達到0.5MPa;或回次注入水泥漿量0.5m3,水玻璃量0.25m3;或肉眼能夠看到漿液從基坑里、地表,以及其他孔口冒出來。4.2.6 注漿順序控制原則(1)由外而內,即先施工遠離滲漏點的注漿孔,后施工靠近滲漏點的注漿孔。由外而內的目的是先形成止水帷幕,后在帷幕內注漿保證堵漏效果;(2)間隔跳躍,即完成一個注漿孔后,要遠離剛施工完成的孔位施工
17、注漿孔,避免穿孔跑漿。4.2.7 注漿工藝(1)工藝流程圖:(2)控制要點1)在開挖面上嚴重“明漏”,或開挖面以下“暗漏”的圍護部位做好定位標志。在滲漏部位的基坑中局部回填土方,回填時應分層壓實處理。2)使用改裝的振動器將注漿管分別插到預定深度。同時按照水灰比0.61范圍內拌制水泥漿(建議使用0.8)。拌制水泥漿時按照計算的漿液配比下料。下料時必須先加水,再邊攪拌邊加水泥,水泥漿的拌制時間應控制在60s左右。水泥漿攪拌均勻后必須過濾后方可倒入儲漿桶。嚴防塊狀物進入注漿管。水泥漿在儲漿桶內的靜置時間超過2min,必須攪拌數次,以減少固相的沉淀。3)采購到的水玻璃波美度若超過40時,應加水攪拌稀釋
18、,便于泵送,稀釋時使用波美計測量波美度。4)施工前檢查設備狀況,依據管路通暢情況。在注漿管上連接帶有2個閘閥的三通,分別連接水泥漿注漿泵和水玻璃注漿泵。如下圖所示:注漿施工示意圖5)由于基坑圍護結構滲漏,而且坑內被動土土體已經開挖松動。當水泥漿單獨注入時,很容易發生流失,為此采用單管雙液交替注漿。每回次注漿時,先注入一定量的水泥漿,達到終止注漿條件后,再在同一深度位置注入適量的水玻璃,用水玻璃來促使已注入的水泥漿迅速凝固。自下而上注漿施工工藝:關閉水玻璃注漿閘閥,啟動水泥漿注漿泵,打開水泥漿注漿閘閥,每注入水泥漿,達到終止注漿條件后,關閉水泥漿注漿閘閥和注漿泵;然后啟動水玻璃注漿泵,打開水玻璃
19、注漿閘閥。注入水玻璃,達到終止注漿條件后,關閉水玻璃注漿閘閥和注漿泵完成一個注漿回次。回次完成后關閉所有閘閥閉漿5min左右,把注漿管向上提升0.5m,再重復上述注漿操作,如此往復直徑接近地面。7)注漿過程中,經常觀察注漿量、注漿壓力和周圍地表以及基坑內冒漿的情況,發現達到終止條件應及時終止注漿。在注漿量很少和注漿壓力很小的情況下出現冒漿,應該在一個注漿回次完成后,停穩1530min后再次注漿,直到注漿量達到要求為止。8)注漿完畢,需經過24h以上的養護,方可重新開挖基坑土方。第5章 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施工人員進出后及時進行技術交底等各方面準備工作,并加強施工中的管理和質量控制,嚴格控制堵
20、漏材料的質量,注漿材料的配合等,確保工程質量。(2)對圍護結構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針對存在質量缺陷容易滲水的位置,進行標記,及時處理。(3)基坑降水期間,注意觀察坑外水位變化,對水位下降較大的位置,土方開挖過程中應提前準備好堵漏物資、設備,以便在開挖暴露出漏水點能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封堵。(4)基坑開挖過程中,安排專人對圍護結構進行觀察,發現滲漏點,立即通知堵漏人員到場封堵,對較大的涌水應立即通知生產經理和技術總工,然后組織工程部、技術部商討處理措施,有效地及時堵漏。(5)對漏水嚴重的位置,注意附近墻體位移沉降、地面沉降、管線沉降等變化的檢測,若有異常需及時上報項目部,以便于盡快采取對策
21、。(6)施工前注意封堵廢棄的污水管、雨水管,防止與維護結構滲漏點連通。(7)做好成品保護,尤其對已經完成的內支撐必須嚴格把控成品保護,嚴禁各類機械破壞內支撐結構,下道工序的操作者即為上道工序的成品保護者,后續工序不得以任何借口損壞前一道工序的產品。(8)及時準確地收集質量保證資料,并做好整理歸檔工作,為整個工程積累原始準確的檔案。第6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根據各工種不同配備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并在操作是佩戴整齊,嚴禁未帶安全帽的人員進行施工現場。(2)要遵守本地區,本工地安全、保衛、消防、市容,環衛,交通等管理規定。要加強工人的管理教育,工人要有“三證”,做到合法用工,上崗前要進行安全
22、交底和安全教育。(3)所有施工人員均應掌握安全用電基本知識和所用設備性能,用電人員各自保護好自用設備的負荷、地線和開關箱,發現問題及時找電工解決,嚴禁非專業電氣操作人員亂動電器設備。使用電動工具時,必須佩戴好防電絕緣手套。(4)作業現場必須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并配置充足的照明設施。(5)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必須按規定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并定期檢查。(6)注漿作業必須嚴格控制壓力,并保持各連接部件狀況良好,嚴防高壓噴漿傷人。(7)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泥漿,必須用專用車輛運到場外制定地點進行堆放。(8)各類土方、材料運輸車輛在離場時,需經洗車槽進行清洗干凈,方可駛入市
23、政道路。(9)運輸車輛進出的主干道應定期灑水清掃,保持車輛出入庫路面清潔,以減少由于車輛行駛引起的地面揚塵污染。(10)排放泥沙含量較多的污水應流入布置在基坑、施工便道旁的沉淀池內,沉淀后再經專門的污水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嚴禁直徑排入市政污水管。(11)機械修理、油品及化學儲存需遠離集水坑、排水溝位置。(12)水泥裝卸過程中注意動作不能過大,以削減裝卸過程中水泥揚塵帶來的環境污染。(13)在水泥攪拌過程匯總,水泥添加作業應規范,攪拌設施應保持密閉,防止添加、攪拌過程中大量水泥揚塵外溢。(14)及時清理鉆孔泥漿及孔口益漿,保持場地清潔,廢棄水泥袋擺放整齊。(15)控制施工噪聲,降低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16)各種機械,各工種要遵守各自的安全操作規程注意相互間的安全距離,施工機械不得撞擊排水管、測量基點等。(17)起重吊裝作業人員,包括司機、起重機、信號指揮、電焊工等均應屬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是經專業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方可上崗。(18)加強防火消防管理,切實加強火源管理,易燃、易爆物品指定專人管理。焊工作業時必須清理周圍的易燃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