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靜脈輸液時藥物外滲的應急預案與處理程序 (一)、應急預案 1、靜脈輸液時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發現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止液體輸入。 2、及時報告值班醫生及護士長。 3、了解外滲藥物的種類、名稱、性質,是否為強堿性藥物、高滲液體、血管活性藥物(去甲腎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體后葉素等)、陽離子藥物(鈣劑)、化療藥物等。 4、評估發生藥物外滲的部位(是否關節處)、局部皮下組織的厚度、面積、外滲藥物的量、皮膚顏色、溫度、疼痛的性質和程度(脹痛、刺痛、燒灼痛)。 5、根據外滲藥物的性質、種類、刺激強度,給予以下適當的處理措施并記錄過程(如果是化療藥物外滲則按照化療藥物外滲處理程序進行)。 (1)、局
2、部濕熱敷,注意觀察皮膚顏色,防止燙傷。 (2)、血管收縮藥外滲:使用0.5%的654-2局部濕敷;酚妥拉明10mg+生理鹽水10ml-15ml局部環封以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缺血缺氧。 (3)、陽離子藥物(如鈣劑、氯化鉀)外滲:0.2%利多卡因10-15ml+透明質酸酶2000u局部封閉以促進藥物擴散、稀釋、吸收。 (4)、強堿性藥物外滲(如碳酸氫鈉):局部濕熱敷;維生素C或利多卡因10ml-15ml+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環封。 (5)、高滲性藥物(如脂肪乳劑、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滲:濕熱敷或利多卡因10ml-15ml+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環封;50%硫酸鎂
3、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濕敷至少24h。 6、輕度外滲(面積5cm2):局部環封1-2次(兩次間隔6-8h);重度外滲(面積5cm2,甚至超過關節)第一天局部環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處理。 7、抬高患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局部水腫;禁止在外滲側肢體腫脹未完全消退前繼續進行輸液治療。 8、密切觀察外滲部位皮膚的顏色、溫度、疼痛的性質,如果局部組織發生潰瘍、壞死,應給予外科清創、換藥等處理。 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導。 (二)、處理程序 發現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藥物輸注報告醫生、護士長了解藥物種類、性質評估外滲部位、面積、藥液量局部皮下封閉濕熱敷抬高患肢記錄處理過程觀察局部皮
4、膚顏色、溫度破潰、感染時應換藥處理加強心理疏導 輸液反應的應急預案及處理程序 (一)、應急預案 1、輸液治療時應加強巡視,如發生輸液反應(寒戰、高熱等)應立即停止該藥物輸入,保留靜脈通路,更換液體和輸液器。 2、報告醫生和護士長,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吸氧、保暖等處理措施。 3、情況嚴重者就地搶救,必要時按病情情況進行心肺復蘇、人工呼吸、氣管插管。 4、監測并記錄病人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 5、高熱時按高熱護理常規。 6、遵醫囑抽血做血液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7、保留輸液器和剩余藥液,必要時送檢查或細菌培養。 8、病人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剩余藥物及輸液器具共同進行封存、送檢。
5、 9、填寫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科、藥劑科、消毒供應中心(供應室)、護理部。 (二)、處理程序 立即停止輸液更換液體和輸液器報告醫生、護士長遵醫囑給藥、吸氧就地搶救檢測生命體征記錄搶救過程保留輸液器和藥液按規定封存標本送檢填寫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同時報告相關職能科室 輸血反應的應急預案及處理程序 (一)、應急預案 1、嚴格執行輸血查對制度(需兩人仔細查對并簽名),保證血液質量。 2、發生輸血反應(如皮疹、高熱、寒戰及生命體征變化)應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改輸生理鹽水。 3、立即報告值班醫生、護士長和科主任。 4、若為一般性過敏反應,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如異丙嗪、地塞米
6、松)、吸氧等治療措施。 5、監測生命體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做好各種記錄。 6、并發高熱時按高熱護理常規。 7、應保留血袋,及輸血器,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應抽取病人血樣和余血一起送輸血科。 8、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護理部等有關科室。 9、安慰病人,消除緊張情緒;病人或家屬有異議時,應立即按有關程序對剩余血液、輸血器進行封存、及時送檢。 (二)、處理程序 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器改輸生理鹽水報告醫生、護士長遵醫囑給藥、吸氧等安慰病人密切觀察病情并做好記錄保留輸血器和血袋懷疑嚴重反應時抽取病人血樣和余血送檢填寫輸血反應卡報告相關職能科室家屬有異議時按規定共同封存標本、輸血器送檢 輸
7、血反應處理預案1、 識別輸血反應輸血時應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輸血的前15分鐘要慢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若無不良反應再根據需要調整速度。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處理。2、發生輸血反應時 2.1 若為一般性過敏反應者可減慢輸血速度或停止輸血經對癥處理后情況好轉者可根據醫囑繼續輸注意嚴密觀察。 2.2 對懷疑溶血等嚴重輸血反應時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皮管改輸生理鹽水。 2.3 立即報告醫師和輸血科進行積極搶救治療的同時進行必要的核對、檢查封存血袋及輸血器并抽取患者血樣一同送輸血科檢驗。2.4 及時如實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并跟蹤患者病情變化和各項檢驗結果。 2.5 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反饋
8、單上報輸血科。反應嚴重者需上報醫院不良反應事件。 2.6 做好患者及家屬解釋安慰工作如患者、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血器具進行封存必要時送檢。 2.7 科室護士長應對輸液反應進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實改進措施。3、 輸血反應防范 3.1 嚴格雙人床邊核對, 將血液輕輕混勻后嚴禁加熱與劇烈震蕩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將血制品用標準輸血器輸給患者。 3.2 輸血通道應為獨立通道不得同時加入任何藥物一同輸注。多袋輸注者中間用生理鹽水沖凈輸血器后再輸注另外一袋血液。 3.3 輸血時應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輸血的前15分鐘要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3.4 血液為特殊制品不能保存在臨床科室血液出庫30分鐘不能退
9、回。血液一經開封不能退換。輸血、輸液反應的處理報告制度一、輸液反應的處理報告制度當輸液病人可疑或發生輸液反應時,及時報告當值醫師,積極配合對癥治療,如寒戰者給予保暖,高熱者給予冰敷,必要時吸氧,并按醫囑予藥物處理,同時做好下列檢查工作:1、立即停止輸液,啟用新的輸液器,改用靜脈滴注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并通知值班醫生。2、配合值班醫師,對癥治療、搶救。3、留取標本及抽血培養。4、檢查液體質量,輸液瓶是否有裂縫,瓶蓋是否有松脫;記下藥液、輸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稱、劑量、廠家、批號,用消毒巾、膠袋把輸液瓶 (袋)連輸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與藥劑科檢驗科聯系,填寫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單。藥品由藥劑科轉交
10、相關部門抽樣檢查,輸液器等用具應由檢驗科細菌室做相關的細菌學檢驗。5、上述各項均應填寫輸液反應報告表,24 h內上報護理部,并做好護理記錄及交班工作。6、 準確記錄病情變化及處理措施。二、輸血反應的報告處理制度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新的輸液管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道。2 、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值班人員,報告醫務處、護理部,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3 、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啟用新的滴管滴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
11、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如懷疑細菌污染,除上述處理外,應做血液細菌培養。 將血袋連輸血管包好送血庫做細菌學檢驗。 準確做好護理記錄。輸血后的效果評價:血小板輸注效果評價:輸注血小板1小時后實驗室檢查:PPR(血小板回收率)=(輸后血小板計數-輸前血小板的計數/L)X血容量(L)/輸入血小板的總數X2/3.注:2/3表示輸入的血小板有1/3進入脾臟的血小板儲存池。輸注紅細胞:每輸注2u紅細泡/60kg,次日血紅蛋白應提升12g/L,或者血紅蛋白應提升0.33x1012/60kg.主要觀察輸注后
12、貧血癥狀的改善。輸注冷沉淀、血漿等主要補充凝血因子,輸注后1-3小時有明顯效果。靜脈炎.預防及護理措施 1、在輸液的過程中應及時巡視病房,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腫塊,滲漏。如有滲漏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抬高患肢并制動,局部可用95%已醇或50%硫酸鎂行熱濕敷,酸硫鎂濕敷濕敷直接經皮膚吸收至皮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痙攣,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解除局部炎癥。碳酸氫濕敷鈉呈弱酸性,起沉淀和中和作用。2、輸液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技術及藥物的配伍禁忌,連續輸液24小時更換輸液器。外周靜脈留置套管時,在穿刺前應檢查留置針的包裝和日期,禁止用有破損及過期的留置針,留置期間隔日外科換藥法更換膠布一次,膠布不
13、粘或被污染時應隨時更換,在輸液過程中,穿刺肢體持續用熱療法,采用干熱療法,盡量不用濕熱療法,用熱水袋水溫6070攝式度左右,能使患者感到舒適,還能改善血液循環,加快靜脈回流,增強新陳代謝,有助于血管壁創傷的修復,增強患者局部抗炎能力。3、封閉療法常用奴夫卡因,酚妥拉明,局部或穴位封閉,二者都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臨床經驗表明,封閉注射用于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效果肯定。而多巴胺等引起的炎性及滲漏使用酚妥拉明效果較好。負壓吸引器故障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應急預案】1. 當負壓吸引器在治療中出現故障時,首先檢查電源線路是否連接正確;檢查霧化器開關是否打開;檢查各處接頭連接是否妥當;吸引瓶水位是否妥當;2、
14、在使用過程中如遇停電、真空壓力不足、設備故障等突發情況時,應立即啟用備用設備。電動吸引器:打開電力吸引器連接引流管道,攜電動吸引器至患者床旁,給予吸痰,必要時使用必要時使用50ml空針吸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對清醒患者做好心理護理。3.在使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缺氧或其他生命體征變化,安慰病員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和心理護理。4、檢查中心負壓壓力表,確定壓力是否在正常范圍之內,確定引起故障的原因。 5. 掛“儀器故障牌”標識。6、通知儀器維修人員,并報告護士長,做好記錄、交接。節假日或夜間不能滿足需要時報告護理部值班人員協調。【處理流程】負壓吸引器出現故障啟用備用吸引器觀察生命體征安慰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掛“儀器故障牌”標識通知檢查、維修記錄、交接檢查電源線路連接是否正確,檢查接頭是否功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