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塑料制品廠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53頁).pdf

  • 資源ID:565780       資源大小:413.19KB        全文頁數:53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塑料制品廠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53頁).pdf

1、目錄1、總則.0 1.1 編制目的.0 1.2 編制依據.0 1.3 編制原則.3 1.4 適用范圍.3 1.5 應急預案體系的組成.4 1.6 應急事件分級.4 2、企業基本情況.6 2.1 企業簡介及項目基本情況.6 2.2 生產工藝及廢水廢氣處理流程.8 2.3 企業“三廢”排放及處置情況.10 2.4 企業近五年發生過的火災、爆炸、泄漏及其他環境污染事件.11 3、企業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12 3.1 企業所在區域地形地貌及場址的特殊狀況.12 3.2 氣候氣象及水文.12 3.3 社會環境.13 3.4 環境風險保護目標.14 3.5 周邊企業的基本情況.14 4、環境風險源

2、與環境風險評估.15 4.1 環境風險識別.15 4.2 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15 4.3 環境風險等級確定.19 4.4 環境風險評估.24 4.5 現有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27 4.6 預防機制.27 5、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30 5.1 組織體系.30 5.2 指揮機構職責及組成.30 6、應急響應.33 6.1 應急響應程序.33 6.2 預警與應急響應分級.33 6.3 信息報告與通報.35 6.4 應急措施.36 6.5 應急監測.38 6.6 應急終止.39 7、后期處置.40 7.1 善后處置.40 7.2 保險理賠.40 8、應急保障.41 8.1 通訊與信息保障.41 8.

3、2 資金保障.41 8.3 人力資源及技術保障.41 8.4 物資裝備保障.42 8.5 宣傳、培訓和定期演習.43 8.6 應急能力保障.43 9、獎懲.44 10、應急管理.45 10.1 應急培訓和演練.45 10.2 應急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適用性評價、更新和實施生效.47*市正興塑料制品廠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二一五年十二月1、總則1.1 編制目的為提高我單位防范和處置*市正興塑料制品廠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立緊急情況下快速、科學、有效地組織事故搶險、救援的應急機制,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減輕伴隨的環境影響,保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

4、據1.2.1法律、法規、規章(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 年;(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 年;(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 年;(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 年;(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 年;(7)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務院,2006年);(8)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環發2015 部令第34 號);(9)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17 號);(10)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環辦函 2013242 號);(11)*省突發

5、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環發201320號);(12)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11 第 591號);(13)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 1 號);(14)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安監總管三201195號、安監總管三 201312 號等);(15)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0號);(16)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 200456 號);(17)*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2.2 技術規范、標準(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3

6、)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4)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5)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7)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8)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估導則(HJ/T 169);(9)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10)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源辨識(GB 18218);(1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通用技術規范(AQ 3035);(12)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指南(ERG 2004);(13)常用危險化學品貯存通則(GB 1560);(14)事故狀 態 下 水體 污 染 的預 防 與

7、 控制 技 術要 求(Q/SY1190);(15)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征求意見稿)(環辦函2013242 號);(16)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環辦函 2008324 號);1.3 編制原則(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環境危害。(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環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各項預備工作。(3)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

8、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4)科學預防,高效處置。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等日常準備工作,強化預防、預警工作,提高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能力。1.4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單位負責經營管理的*市正興塑料制品廠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適用于在*市正興塑料制品廠范圍內人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生產廢水、臭氣、固體垃圾對環境破壞事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急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等。當項目的污水及生產廢氣處理工藝與處理設備發生變化后,或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企業變更有關管理機構或達到有關年限,應及時修訂預案。1.5 應急預案體系的組成本應急預案

9、為綜合應急預案,包括總則,企業基本情況,企業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機制,應急響應,獎懲,環境應急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應急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附圖附件等內容組成。1.6 應急事件分級按照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級。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重大環境事件、較大環境事件和一般環境事件四級,由于本廠生產工藝及產品原材料在生產過程危害性甚微,適用于一般環境事件與較大環境事件兩級應急準備。較大環境事件(級):屬較大范圍的事件,如限制在現場周邊地區或只有有限的擴散范圍,影響到相鄰的生產單元;或較大威脅的事件,該事件對生命和財產構成

10、潛在威脅。具體表現為:(1)生產廢水污染嚴重,已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產與生活,而引發群體性事件;(2)焚燒濾網,廢氣不經處理外排,引起周邊地區空氣嚴重污染,嚴重影響附近居民及職工的身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件。一般環境事件(級):環境事件可以被第一發現人或所在部門力量控制,一般不需要外部援助。除所涉及的設施及其鄰近設施的人員外,不需要額外撤離其他人員。事件限制在廠內的小區域范圍內,不會立即對員工及周邊群眾生命財產構成威脅。具體表現為:(1)原料破碎時產生的粉塵污染已造成一定的影響,廠部可以控制這一事態的進一步發展;(2)噪音對職工與周邊群眾造成一定的影響,公司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得到控制的事件;

11、(3)較輕的水污染與空氣污染事件。2、企業基本情況2.1 企業簡介及項目基本情況*市正興塑料制品廠成立于2013 年,位于*市*鄉*村巖背組,主要是把廢舊塑料回收進行初步處理,制作成塑料顆粒,再用于生產其它塑料制品。本廠為一個微型廠,有職工5 人,管理和銷售人員 2 人,年設計生產塑料粒500噸。法人代表為胡大興。*市正興塑料制品廠位于*市*鄉*村巖背組。廠址東、南、北三面環山,西南角為一天然谷口,谷口處為*至*的公路,公路下面為幾塊稻田,稻田下面為母溪河。項目基本情況見表2-1,項目組成情況見表2-2,主要環保設施情況見表2-3,主要設備見表2-4,主要化學品原輔材料使用情況見表2-5。表

12、2-1 項目基本情況一覽表序號類別基本情況1 項目名稱*市正興塑料制品廠年產500 噸塑料粒建設項目2 項目地址*市*鄉*村*組3 建設單位*市正興塑料制品廠4 建設性質新建工程5 建設規模年產 500 噸塑料粒生產線6 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原料堆場,破碎清洗車間,生產車間、成品倉庫、職工休息室。7 開工建設時間2013 年 2月8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環保工程有限公司9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環保工程有限公司10 竣工及運行時間2013 年 8月竣工,2013 年 8 月投入運行11 年工作時間260 天12 投資情況總投資 100 萬元,環保投資9萬元,占總投資的9%。13 環評及驗收情況還沒有進行

13、三同時驗收14 工程納污水體母溪河15 處理對象廢舊塑料表 2-2 項目主要經濟技術一覽表序號項目單位數據備注1 總用地面積760 合 1.14 畝2 總建筑面積620 2.1 破碎及清洗車間m3 140 2.2 生產車間260 2.3 成品倉庫及職工休息室220 3 入廠公路m 45 4 沉淀池120 5 總投資萬元100 6 年工作日天260 表 2-3 主要環保設施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及規格數量1 污水沉淀池12104 1 個2 初沉淀池1 個3 污水渠道/1 條4 廢氣處理系統/1 套表 2-4 主要設備明細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 破碎機ZD220SH-1 臺1 2 清洗機LY

14、26 臺1 3 脫水機T230 臺1 4 喂料機J53 臺1 5 擠出機HX3 臺1 6 拉條機E3 臺1 7 冷卻槽個1 8 切粒機50T 臺1 9 焚燒爐臺1 表 2-5 主要化學品原輔材料使用情況表序號化學物質名稱儲存量(kg)儲存位置儲存方式采購時間間隔用途及用法1 90%燒堿1000 加藥房袋裝,25kg/袋一年沉淀池處理2 廢舊塑料46000 原料堆場袋裝,20kg/袋一月生產原料表 2-6 主要原輔材料消耗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單位年消耗量單位消耗量備注1 廢舊塑料噸510 1.02 年產 500 噸2 水噸1200 2.4 山上山泉水3 電度140000 280 漁桑溪電站直供電表

15、 2-7 廢塑料成分()項目C H S 灰分Cl Pb K Na 廢舊塑料83.74 12.32 0.05 3.08 0.75 0.0002 0.0170 0.0200 2.2 生產工藝及廢水廢氣處理流程*市正興塑料制品廠的生產工藝及廢水廢氣處理流程見下圖。廢舊塑料清洗脫水熱熔爐塑料濾網焚燒爐洗滌廢水二級沉淀池初級沉淀池達標排放除塵器煙氣達標排放廢氣粉碎廢水圖 2-1 生產工藝及廢水廢氣處理流程圖2.2.1生產工藝破碎是把廢舊塑料用破碎機破碎成1 厘米左右的碎片。再把這些碎片進行清洗,清洗后的塑料碎片要脫水甩干,通過喂料機進入熱熔爐,再通過擠出機、拉條機拉成條狀,通過冷卻槽冷卻,再由切粒機切成

16、塑料粒,裝袋保存。2.2.2廢水處理工藝在生產過程中有兩個階段產生廢水,一個階段是清洗時產生廢水,另一個是甩干時產生廢水,這些生產廢水主要含有污泥及少量的油污,不含其它的有害物質。通過二級沉淀池進行沉淀后,再加入少量的燒堿去除油污,就可達標排放。2.2.3廢氣處理工藝本項目的廢氣主要產自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在塑料熱熔時產生少量廢氣,另一個階段是在在焚燒爐焚燒熱熔爐的廢舊濾網時產生廢氣與煙塵。煙塵經吸塵器處理后可達標排放,廢氣經活性碳吸附處理后可達標排放。2.3 企業“三廢”排放及處置情況2.3.1廢水污染物及其處置情況本項目廢水主要來源于垃圾清洗廢水及脫水機產生的廢水。這些廢水經收集后進入初級

17、沉淀池,經沉淀池初步沉淀后進入二級沉淀池,可加入少量的燒堿進行處理后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后排放,排至母溪河。2.3.2廢氣污染物及其處置情況本項目廢氣主要來源于熱熔爐產生的廢氣以及熱熔爐濾網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塵。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含有機顆粒物和HCL等。主要污染因子為有機顆粒物、氯化氫、粉塵等。本項目的廢氣排放及控制措施詳見表2-8。表 2-8 廢氣排放及處理措施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規律處理措施排放去向廢氣氯化氫連續收集后中和處理無外排煙塵粉塵、有機物顆粒連續除塵器處理處理達標后排放2.3.3固體廢棄物及其處置情況生產中產生固體廢棄物的環節為出料機和造粒機塑料熔

18、融廢渣,產生量約為產量的0.1,共產生 0.5t/a,全部回生產工藝再造粒。熱熔爐產生的濾網焚燒處理。2.3.4噪聲污染源及其處置情況本項目生產中產生噪聲的設備主要為破碎機、清洗機、擠出拉條機等,設備噪聲源強如下:破碎機:6064dB(A);清洗機:6064dB(A);擠出拉條機:7075dB(A)。本工程通過選用低噪聲的操作機械、將高噪聲設備布設在室內、安排在白天施工等措施防止工程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2.4 企業近五年發生過的火災、爆炸、泄漏及其他環境污染事件*市正興塑料制品廠于2013年 8 月開始投產,目前已安全運行2 年多。運行期間企業管理人員嚴格按相關管理制度操作,沒有發生過火災及

19、爆炸事故,也沒有發生過污水泄漏引起地表水及地下水受污染的事故以及其他環境污染事故。3、企業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3.1 企業所在區域地形地貌及場址的特殊狀況*市正興塑料制品廠所在地屬中低山地貌類型,地勢東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相對高差約50m,山坡坡度 1525度,場地內地勢相對較平緩,廠址兩岸地形對稱,呈“U”字型山谷展布,區內第四系坡積覆蓋層分布廣泛,地表植被發育,基巖均為泥盆系砂巖。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廠址及周邊無大的區域構造帶通過及明顯的土洞、溶洞,也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場址的穩定性及適宜性均較好。場址東、南、北三面環山,西南角為一天然谷口。3.2 氣候氣象及水

20、文*市境內地表水系發達,溪河眾多,統屬*水水系,主要河流有*水及其支流辰水。*水為*四大水系之一,發源于貴州省都勻市云霧山雞冠嶺東麓,于*侗族自治縣大龍鄉石榴溪村鑾山進入*市境內,流經*、*等縣,于*市德山注入*湖,流域面積89163km2,干流全長1033km,干流平均坡降 0.584。*水自西南部的*鎮進入*市境內,蜿蜒北上,于矛渡鄉出境,*水屬典型山溪性河流,流域多崇山峻嶺,峽谷、灘險眾多,河床坡降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洪、枯水期季節變化明顯,水位、水量差異系數大。本區域屬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因受地理位置和地貌類型的影響,形成兼有季風性氣候和山地氣候特色的地方性氣候,且垂

21、直氣候差異明顯。其主要氣候特征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嚴冬期短、降雨充沛、分配不均、光能潛力大、冬春日照少、垂直差異大、小氣候明顯,受季風環流影響較明顯。夏季為低緯度海洋暖濕氣團所控制,溫高濕重,天氣炎熱。冬季受西伯利亞干冷氣團影響,寒流頻頻南下,造成雪雨冰霜。春、夏之交,正處于冷暖氣團交界處,鋒面和氣旋活動頻繁,形成梅雨天氣,常有山洪暴發。根據*市氣象站氣象資料,本區域地面氣象要素特征如下:多年平均氣溫 17,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7(1971 年 7 月21 日),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1.1(1977年 1 月 30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718.3mm,多年平均降雨日數173d,

22、多年平均降雪日數 3.6d,歷年最大年降水量1908.8mm(1969 年),歷年最小年降水量 585.0mm(1963年)。多年平均蒸發量1426.5mm,歷年最大蒸發量 1496.1mm(1959 年),歷年最小蒸發量 1078.6mm(1965 年)。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1%。多年平均日照百分率33%,歷年最大年平均日照率 37%(1971 年),歷年最小年平均日照率30%(1968 年、1973 年、1976 年),多年最大月平均日照百分率60%(7 月),多年最小月平均日照百分率16%(2 月)。多年平均氣壓986.5 hPa,多年最大月平均氣壓995.8hPa(12 月),多年最小月

23、平均氣壓975.2 hPa(7 月)。多年平均風速 1.9m/s,歷年年平均風速 1.4 2.4m/s,歷年最大風速18m/s。風向隨季節轉換較明顯,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多盛西南風,秋、冬、春季多盛東北風,全年東北風頻率 16%,西南風頻率 6%,靜風頻率 35%。3.3 社會環境項目位于*市*鄉*村*組,全鄉轄 14 個行政村,201 個村民小組。人 口 2014 年末全鄉 7495 戶,總人口 26791 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401 人,占總人口1.49,人口出生率10.2,自然增長率 3.5。正興塑料制品廠四周0.5 公里內沒有企業與住戶,沒有外源性環境風險源。3.4 環境風險保護

24、目標*市正興塑料制品廠位于*市*鄉*村,西北距*市*城區邊界直線距離約 5 km,西南距*市*鄉*水電站直線距離約1.3 km,距省道 222 約 2km。場址東、南、北三面環山,西南角為一天然谷口,谷口下方為*至熟坪道路,道路下方分布有少量水田和旱地,水田下方為母溪河。廠址四周0.5 公里內沒有企業與住戶,沒有外源性環境風險源。廠址所在的*村現有村民小組11 個,總人口約1300 人。廠址東南面沿公路 1200m處為*村巖背組居民約有10 戶 45 人左右;場址西南面沿公路約1300m為漁桑溪電站職工,約有 15戶 35 人左右。表 3-1 環 境 風 險保 護 目 標分 布環境風險保護目標

25、方位距離(m)目標規模及環境功能備注*村巖背組居民點1 東南側1200 居住區,約10 戶 45 人*電站職工西南側1300 居住區約15 戶 35 人*居民點 2 西南側1300 居住區約12 戶 30 人*河西側100 小型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約 0.51m3/s,主要功能為排洪及農灌*至熟坪公路西側10 運輸省道 222 線西南2000 運輸谷口下方分布的農田西側離 廠 址 最 近120 離廠址最近農田約10 畝3.5 周邊企業的基本情況本項目廠址周邊主要企業有*市漁桑溪水電站,不會產生什么環境風險。因此企業沒有外源性風險源。4、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估4.1 環境風險識別依據建設項目環境

26、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2004),主要對填埋場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環境風險基本情況調查:對使用的各類化學品原輔材料名稱及使用量、貯存量進行統計分析;對工藝流程的各階段進行研究,分析哪些設備、設施為環境風險源;對排放污染物的種類、產生量以及治理工藝進行分析;對運輸、裝卸情況進行分析;對外源性環境風險源進行調查。經分析,本廠可能的環境風險源及環境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項:化學品原輔材料:各種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或具有環境風險的化學品泄漏。生產設施:生產設備設施會誘發環境風險的可能性,也會成為環境風險源。環保設施:非正常工況或事故狀態下排放。4.2 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針對4.1 節的分析,辨識本

27、廠的環境風險源如下。以下、點識別出的環境風險源共同構成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源。化學品原輔材料及其儲存設施:按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2004)附錄A.1中表1“物質危險性標準”、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征求意見稿)(環辦函2013242 號)附錄 1、附錄2中“化學物質及臨界量清單”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4),結合各種物質的理化性質及毒理毒性,可識別出本項目內部的環境風險物質,見表4-1。環境風險物質不論數量有多少,均為環境風險源,其儲量越大,則環境風險越大。最具典型和易發的潛在的環境風險事件為這些物質在生產、儲存過程中發生泄漏,導致人

28、員傷亡、設備損害和環境污染。表 4-1 環境 風 險物質 識 別序號物質名稱物態毒性腐蝕性易燃、可燃性爆炸性是否是環境風險物質最大總儲量q(t)臨界量Q(t)q/Q 理化性質1 90%氫氧化鈉固體-是1 50 0.02 純品為白色粉末狀固體,無臭。熔點318.4,沸點1390。相對密度(水=1)2.12。禁配物為酸類、二氧化碳、水、過氧化物、易燃或可燃物。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2 TH-260 酸性清洗劑液體-是0.1 50 0.002 澄清琥珀色液體,低pH液體。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3 TH-261 堿性清洗劑液體-是0.1 50 0

29、.002 琥珀色液體,高pH液體。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注:序號 23的化學品因廠家技術保密原因,不知其物料配比和濃度,為方便起見,均視為純品計算,經查閱序號28的化學品說明書,均指出這些化學品為低毒物質,所以均按其毒性為“有毒”確定臨界量,均為50t。生產設施:生產設備設施是否為重大危險源,依照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 號,簡稱意見)中的有關規定判定,意見中的這些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也存在環境風險或能誘發次生環境風險。意見列出的范圍中,適用于本項目的、可能存在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的有:原料及成品儲存區、生產場所、壓力管道、鍋爐

30、、壓力容器。其中,原料及成品儲存區、生產場所均不為重大危險源;根據現場調研,本項目內部無壓力管道、鍋爐、壓力容器。對于本項目的濾網焚燒爐雖不構成重大危險源。但在濾網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及廢氣不經處理進入外界環境,則會造成環境污染,故是環境風險源。環保設施:環保設施一旦發生事故,會導致發生突發環境事件,主要有:煙塵及廢氣處理裝置發生故障,煙塵及廢氣不經處理直接外排,形成環境污染;暴雨或特大洪水導致沉淀池滿溢,生產廢水不處理直接外排。所以本項目的環保設施也為潛在的環境風險源。運輸、裝卸過程:危險化學品及原料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因交通事故、人為密封不嚴而泄漏等原因進入外界環境,會造成水體、土壤污染,所

31、以在運輸路線上的運輸車輛為移動的環境風險源。外源性環境風險源:根據對本工廠周邊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設施布置等進行調查,發現本項目西南側 1500米處為*市漁桑溪水電站,漁桑溪水電站不會產生環境風險,不會成為本項目的外源性環境風險源。綜上,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源統計情況見表4-2 所示。表 4-2 項 目環 境 風 險源 統 計 表序號環境風險源名稱位置情況說明備注1 90%氫氧化鈉加藥房袋裝,每袋 25kg 內源性環境風險源2 TH-260 酸性清洗劑加藥房塑桶裝,每桶 25kg 3 TH-261 堿性清洗劑加藥房塑桶裝,每桶 25kg 4 污水沉淀池廠區西側容量為 480m35 廢氣處理系統廠區

32、北側設豎流沉淀池一座,有效容積40m3,除塵器一個。4.3 環境風險等級確定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征求意見稿),在生產過程中的環境風險等級由化學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生產工藝過程與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環境風險受體類型 E三個因子決定。(1)化學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 確定:表 4-1 中,各環境風險物質的 q/Q=0.024,當 Q 1 時,企業直接評為一般環境風險等級,以Q表示,當 Q 1 時,將 Q值劃分為:(1)1 Q 10,(2)10 Q 100,(3)Q 100;分別以 Q1、Q2和 Q3表示。因本項目 Q 1,所以屬于 Q水平。(2)生產工藝過程與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

33、值確定:參照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征求意見稿)中5.2節內容,結合現場踏勘的結果,計算出填埋場的M 值見表 4-3所示。由表4-4 統計可得,M 值為10,因M 25,所以屬于 M1 類水平。生產工藝過程與環境風險控制水平評估表(表4-3)指標評估依據企業現狀分值自評消防驗收消防驗收意見為合格,且最近一次消防檢查合格近期無消防驗收無 2分有 0分2 安全生產許可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非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是 2分非 0分0 危險化學品安全評價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評價;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或無要求無要求是 2分非 0分0 危險化學品備案無重大危險源,或所有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

34、均已備案無重大危險源有 2分無 0分0 生產工藝涉及光氣及光氣化工藝、電解工藝(氯堿)、氯化工藝、硝化工藝、合成氨工藝、裂解(裂化)工藝、氟化工藝、加氫工藝、重氮化工藝、氧化工藝、過氧化工藝、胺基化工藝、磺化工藝、聚合工藝、烷基化工藝、新型煤化工工藝、電石生產工藝、偶氮化工藝企業不涉及有 10分/套,無 0分0 其他高溫或高壓、涉及易燃易爆等物質的工藝過程1無有 5分無 0分0 具有國家規定限期淘汰的工藝名錄和設備2無有 5分無 0分0 截流措施1)各個環境風險單元設防滲漏、防腐蝕、防淋溶、防流失措施,設防初期雨水、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溢)流入雨水和清凈下水系統的導流圍擋收集措施(如防火堤

35、、圍堰等),且相關措施符合設計規范;2)裝置圍堰與罐區防火堤(圍堰)外設排水切換閥,正常情況下通向雨水系統的閥門關閉,通向事故存液池、應急事故水池、清凈下水排放緩沖池或污水處理系統的閥門打開;3)前述措施日常管理及維護良好,有專人負責閥門切換,保證初期雨水、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入污水系統。有日常維護和專人負責,實行雨污分流。不符合三條中 的 一 條 8分,都符合 0分。8 事故排水1)按相關設計規范設置應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凈下水排放緩沖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設施,并根據下游環境風險受體敏感程度和易發生極端天氣情況,設置事故排水收集設施的容量;2)事故存液池、應急事故水池、清凈下水排放緩沖

36、池等事故排水收1、沉淀池可做事故應急池。2、排水收集設施位置合理。不符合三條中 的 一 條 8分,都符合 0分。0 措施集設施位置合理,能自流式或確保事故狀態下順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日常保持足夠的事故排水緩沖容量;3)設抽水設施,并與污水管線連接,能將所收集物送至廠區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生產廢水處理系統防控措施1)不涉及清凈下水;或2)廠區內清凈下水均進入廢水處理系統;或清污分流,且清凈下水系統具有下述所有措施:具有收集受污染的清凈下水、初期雨水和消防水功能的清凈下水排放緩沖池(或雨水收集池),池內日常保持足夠的事故排水緩沖容量;池內設有提升設施,能將所集物送至廠區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且具有

37、清凈下水系統(或排入雨水系統)的總排口監視及關閉設施,有專人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關閉清凈下水總排口,防止受污染的雨水、清凈下水、消防水和泄漏物進入外環境。清凈下水進入沉淀池進行處理不符合任意一條 8分,都符合 0分。0 雨排水系統防控措施廠區內雨水均進入廢水處理系統;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統具有下述所有措施: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監控池;池出水管上設置切斷閥,正常情況下閥門關閉,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池內設有提升設施,能將所集物送至廠區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具有雨水系統外排總排口(含泄洪渠)監視及關閉設施,有專人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關閉雨水排口(含與清凈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統情況),防止雨水、消防水

38、和泄漏物進入外環境;如果有排洪溝,排洪溝不通過生產區和罐區,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區域排洪溝的措施。1、場區實行雨污分流。2、生產廢水全部進入處理系統,處理后再排放。不符合任意一條 8分,都符合 0分。0 雨排水系統防控措施1)無生產廢水產生或外排;或2)有廢水產生或外排時:受污染的循環冷卻水、雨水、消防水等排入生產污水系統或獨立處理系統;生產廢水排放前設監控池,能夠將不合格廢水送廢水處理設施重新處理;企業無生產廢水外排不 符 合 2中任 意 一 條 8分,都符合 0分。0 如企業受污染的清凈下水或雨水進入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則廢水處理系統應設置事故水緩沖設施;具有生產廢水總排口監視

39、及關閉設施,有專人負責啟閉,確保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不合格廢水不排出廠外。毒性氣體泄漏緊急處置裝置1)不涉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或2)根據實際情況,具有針對有毒有害氣體(如硫化氫、氰化氫、氯化氫、光氣、氯氣、氨氣、苯等)的泄漏緊急處置措施。不涉及有毒有害氣體有 8分無 0分0 毒性氣體泄漏監控預警措施1)不涉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或2)根據實際情況,具有針對有毒有害氣體(如硫化氫、氰化氫、氯化氫、光氣、氯氣、氨氣、苯等)設置生產區域或廠界泄漏監控預警措施。不涉及有毒有害氣體有 0分無 4分0 環評及批復的其他風險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按環評及批復文件的要求落實的其他建設環境風險防控設施的。落 實 的 0

40、分未落實 10分0(3)環境風險受體類型 E確定:環境風險受體分為大氣環境風險受體、水環境風險受體和土壤環境風險受體。其中,大氣環境風險受體主要包括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主要功能區域內的人群,按人口數量進行指標量化;水環境風險受體主要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來水取水口、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特殊生態系統、水產養殖區、魚蝦產卵場、天然漁場等區域,可按其脆弱性和敏感性進行級別劃分,同時考慮跨界水體;土壤環境風險受體主要為企業周邊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居住商用地等區域。按照環境風險受體的敏感程度,將企業周邊的環境風險受體分為類型 1、類型 2 和類型 3,分別以 E1、E2和 E3表

41、示,見表 4-4。企業周邊環境風險受體情況劃分表 4-4 類別環境風險受體情況類型 1(E1)企業下游 10公里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縣級及以上城鎮飲用水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保護區;自來水廠取水口;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風景名勝區;特殊生態系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紅樹林、珊瑚礁等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上自然保護區;鹽場保護區;海水浴場;海洋自然歷史遺跡;或以企業雨水排口(含泄洪渠)、清凈下水排口、廢水總排口算起,排水進入受納河流

42、最大流速時,24小時流經范圍內涉跨國界或省界的;或企業周邊現狀不滿足環評批復的衛生防護距離或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等要求的;或企業周邊半徑5公里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大于5萬人,或企業周邊半徑500米范圍內人口總數大于1000人,或企業周邊5公里涉及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國家相關保密區域;類型 2(E2)企業下游 10公里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縣級以下飲用水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保護區;水產養殖區;天然漁場;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區;富營養化水域;基本草原;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天然林;海濱風景游覽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或企業周邊半徑

43、5公里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大于1萬人,小于 5萬人,或企業周邊半徑500米范圍內人口總數大于500人,小于 1000人;類型 3(E3)企業下游 10公里范圍無上述類型1和類型 2包括的環境風險受體;或企業周邊半徑5公里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小于1萬人,或企業周邊半徑500米范圍內人口總數小于500人。參照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征求意見稿)中5.3節內容,結合現場踏勘,本項目廢水處理系統外排口、雨水外排口下游10km 范圍無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來水廠取水口、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

44、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三場”、風景名勝區、特殊生態系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等環境風險受體,且企業周邊半徑500米范圍無人居住。所以本項目周邊環境風險受體類型為E3型。(4)環境風險等級確定:本項目屬于“一般環境風險”等級,表示為“一般(QM1E3)”。4.4 環境風險評估本企業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事件及其評估情況見下:(1)危險化學品泄漏根據物料使用情況、危害性等,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氫氧化鈉泄漏和其他具有環境風險的化學品泄漏。這兩種情況主要有可能發生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因交通事故、人為密封不嚴而泄漏進入外界環境;使用過程中儲存桶傾倒、破損發生泄漏。、均有發生的可能性。當泄漏發

45、生時,泄漏物如果進入外界環境,則會造成水體、土壤污染,若濃度超過生物體閾值則會造成生物死亡,人員直接接觸則有可能造成受傷事故。但總體來說,本項目化學品使用量少,若及時處理則影響會很小。(2)煙塵處理器煙塵處理器發生問題可能導致:煙塵及廢氣不經處理直接外排進入外界環境中,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3)廢水未處理外排分為兩種可能的情形:廢水不經處理直接外排;暴雨或特大洪水導致廢水不經處理外排。廢水不經處理直接外排對母溪河的水質有影響,對廠部下面的稻田會產生影響。以上評估過程可見表 4-5。表4-5 環 境 風險評 估 結果序號環境風險誘發物質影響途徑及類型可能性后果1 危 險 化 學品泄

46、漏氫氧化鈉運輸、裝卸過程中因交通事故、人為密封不嚴而泄漏進入外界環境,造成水體、土壤、大氣(硫酸霧)污染;使用過程中儲存桶傾倒、破損發生泄漏,溶液泄漏后經收集溝進入稻田及母溪河污染水體,若濃度超過生物體閾值會造成水生生物死亡;人員直接接觸受傷。有發生的可能性化學品使用量少,發生事故的危害程度輕,若及時處理則影響很小其 他 具 有環 境 風 險的化學品2 廢氣處理系統引發廢氣外排進入外界環境中,污染工廠周邊大氣環境;引發煙塵進入外界環境中,污染下游水體和土壤,影響農業生產和生態破壞。有發生的可能性影響農業生產和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3 廢水未處理外排廢水不經處理外排廢水不經處理直接外排污染稻田與母

47、溪河水質有發生的可能性影響母溪河水質和農業生產。暴雨或特大洪水導致廢水外排因暴雨廢水在沉淀池中滿溢后沿沉淀池四周的雨水溝流入外界,污染水體。發生的可能性較大影響母溪河水質和農業生產。4.5 現有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4.5.1環境風險管理措施企業環境風險管理措施有效性分析表(表4-6)企業現有環境風險管理制度制定情況執行情況配電管理制度已制定嚴格執行安全防火制度已制定制度落實到位廢氣處理管理制度正在制定正在落實廢水管理制度制度正在制定正在落實環境宣傳與教育制度已制定執行不到位噪聲管理制度已制定嚴格執行4.5.2 需完善環境風險管理措施企業已制定較為完善的環境風險管理措施,根據現場調查,企業需完善環

48、境風險管理措施為:(1)環保設施管理規定,制定環保設施定期檢查、操作、管理等規章制度;(2)建立環境隱患排查制度,針對可能出現的環境事件隱患制定定期排查制度;(3)建立環境風險源巡檢制度,規定檢查內容、重點、頻次等,并歸檔記錄;(4)設立公司環境保護組織機構,并制定工作人員職責;(5)建立環保臺賬管理制度;(6)針對重點崗位制定嚴格的裝卸、操作、儲存規范和制度,針對操作人員,制定嚴格的防護要求。4.6 預防機制4.6.1 環境安全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必要的環境、安全、質量方針政策,做到“有章可循、執法必嚴”。各項規章制度要體現環境安全管理的任務、內容和準則,使環境安全管理的特點和要求滲透到企業的各

49、項管理工作之中。(1)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是全廠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該制度規定了全廠的環境保護管理總則、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污染、治理污染、污染事故處理、監測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總則。適用于全廠各級環境保護管理。(2)環境污染防治設施管理規定中要規定環境污染防治設施管理總則、填報與發證、監督與管理等。(3)環境保護獎懲制度包括環境保護獎懲總則、獎勵與處罰辦法。(4)環境污染事故管理規定是處理環境污染事故的基本依據,該標準規定環境污染事故分級、分類、事故處理、事故報告和損失計算等方面的具體辦法。(5)環境管理崗位責任制是各級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規章制度。另外,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提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

50、范,包括正常的操作程序、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與防治措施、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應急對策等。對于環境監測,本企業不具備監測的技術力量和設備,需要進行環境監測時,可請*市環保局監測大隊進行監測。4.6.2 環境風險隱患整改根據4.1、4.2節內容確定的環境風險源,結合現場踏勘,建議企業對如下環境風險隱患進行整改:(1)對氫氧化鈉及洗滌劑儲存間要防水防潮,最好不敞開存放,防止下雨天雨水進入儲存間,形成環境污染事件。(2)建議廠區雨污分離,防止雨水漫透沉淀池。5、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5.1 組織體系*市正興塑料制品廠成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小組(簡稱“應急指揮小組”),由于本廠屬小微企業,只設指揮長,不設副

51、指揮長,設應急辦公室,由廠長任指揮長。應急指揮小組在*市政府環境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統一部署指揮協調事故應急處置。應急指揮小組下設應急指揮辦公室(設在廠里,簡稱“應急辦公室”),為常設機構,由指揮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監控、報告突發環境事件、協調一般事故的處置。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應急指揮小組根據需要成立現場處置領導小組和后勤保障小組,由應急指揮小組直接管理。現場處置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落實應急指揮小組的各項工作部署,及時向應急指揮小組及其成員報告事件應急處置情況;在應急指揮小組的授權下,組織協調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制定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方案,落實應急處置措施。后勤保障組負責通訊聯絡、

52、后勤保障、醫療救護和善后處置等工作。5.2 指揮機構職責及組成5.2.1指揮機構的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當地政府、上級有關部門關于環境安全的方針、政策及規定;(2)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3)負責應急設施設備的建設以及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4)檢查、督促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5)負責應急預案的管理、宣貫工作,組織應急預案培訓、應急演練;(6)組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救援工作;(7)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上報及對外聯絡工作;(8)必要時請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決策,接受上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指令和調動,協助事件的處理;(9)配合有關部門對事件進行調查、環境進行修

53、復、總結經驗教訓。5.2.2 指揮機構的組成及各部門具體職責指揮機構的組成及各部門的具體職責見表5-1 所示。應急指揮組織結構圖見圖5-1所示。應急辦公室設置 24小時接警聯系電話:183*圖 5-1 應 急 指揮 組 織 結構 圖應急辦公室后勤保障及善后組應急救援組指揮長表 5-1 指揮 機 構的 組 成 及各 部 門 的具 體 職 責機構組成具體職責備注應急指揮小組指揮長:廠長負責組織指揮全場的應急救援工作;配置應急救援的人力資源、資金和應急物資;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事故及處置情況,接受和傳達政府有關部門關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見;配合、協助政府部門做好事故的應急救援。*擔任應急辦公室

54、主任:由廠長兼任負責日常監控、報告突發環境事件;協調一般事故的處置。負責平時應急物資、器材、設施的建設、保護和維護常設機構,成員可由廠工作人員及財務人員兼任。現場處置領導小組現場救援組負責對突發環境事件直接和潛在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評價,為應急指揮小組指揮現場處置工作提供咨詢;負責現場救援。組長:*成員:*、*后勤保障組負責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負責現場應急事故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工作;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負責環境事故發生后及應急結束后的職工財產和人身傷害善后處理。負責通訊聯絡與事故上報。組長:*成員:*、*6、應急響應6.1 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響應程序見圖

55、6-1所示。圖6-1 應急響應程序6.2 預警與應急響應分級6.2.1預警及分級是否響應升級增援應急終止應急處置、安全防護和撤離事態是否控制后期處置、總結評審應急響應分級其中,I 級預警、超出場界的 II 級預警判斷時未控制住預警先行處置處置情況匯報判斷時已經控制住關閉警情判斷反饋報警、向應急辦公室主任匯報事故發生或儀器報警第一發現人接警啟動應急預案300信信息及時上報地方政府若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證明突發環境事件即將發生、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經發生,發現險情的接警人應第一時向應急辦公室主任通報相關情況。應急辦公室在搜集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包括接警人先行處置的結果),判斷警情、確定預警級別,根據判斷

56、結果確定應急響應的等級,并提出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上報應急指揮小組指揮長決定。預警級別有兩級,按照突發事件的緊急性、如果發生則可能波及的范圍、可能帶來的后果嚴重性進行劃分如下:(1)一級預警突發事件已經進入場外,情況十分緊迫,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得到處置控制,如果不采取措施,將會嚴重影響到廠部的外部環境。主要可能有:生產廢水污染嚴重,已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產與生活,而引發群體性事件;焚燒濾網,廢氣不經處理外排,引起周邊地區空氣嚴重污染,嚴重影響附近居民及職工的身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件。(2)二級預警二級預警針對的突發事件有可能在場內,也有可能在場外但只有有限的擴散范圍,可預料在極短時間內得到處

57、置控制,或者消除污染源后影響很快就會消除,不會對外界環境產生長期或累積性影響以及造成人員傷亡。主要可能有:原料破碎時產生的粉塵污染已造成一定的影響,廠部可以控制這一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噪音對職工與周邊群眾造成一定的影響,公司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得到控制的事件;較輕的水污染與空氣污染事件。6.2.2應急響應分級應急響應分為一級響應、二級響應兩個級別,不同級別響應程序不同。(1)一級響應:是對預警等級為一級情形的響應。如遇政府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時,單位的應急指揮小組應移交政府指揮部人員指揮,并介紹事故情況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配合協助應急指揮與處置。響應程序和內容如下:啟動并實施本應急預案,并在第

58、一時間內向*市人民政府或環保局報告,請求支援;啟動本單位應急指揮機構;根據應急預案或外部的有關指示,協調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外部應急、救援力量到達現場后,同本單位一起處置事件。(2)二級響應:是對預警等級為二級情形的響應。應由單位應急指揮小組負責指揮,現場處置領導小組及下設的職能小組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向縣、市人民政府或環保局請求援助。響應程序和內容如下:啟動并實施本單位應急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內向*市人民政府或環保局報告;啟動本單位應急指揮機構;協調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6.3 信息報告與通報(1)初報事故發生后,應秉著逐級上報的要求進行上報。事故當事人或發現人應

59、立即向應急辦公室主任即指揮長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類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圍,可能受影響區域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有人員傷亡。應急指揮小組指揮長接到上報事故匯報后,視事件的等級決定是否上報。如需上報的,必須在1小時內向當地政府部門或環保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圍,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及趨向,可能受影響區域及采取的措施,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當地政府部門或環保局接到匯報后,可視事故的情況,在1小時內逐級上報上級人民政府或環保部門。(2)續報: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核

60、實、確認的數據,包括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受害程度、應急救援、處置效果、現場監測、污染物危害控制狀況等基本情況。(3)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事件處置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被報告人及相關部門單位的聯系方式:見附件1。6.4 應急措施6.4.1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和應急監測可參見表6-1。表 6-1 突發 環 境 事件 現 場 應急 處 置措 施 及 應急 監 測序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措施應急監測1 氫 氧 化 鈉泄漏(1)氫氧化鈉使用過程中泄漏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切斷污染源。應急人員首先應切斷泄漏源。切斷

61、擴散途徑、泄漏物料的收集、泄漏物料的處理:少量不易回收,可用酸中和。(2)注意事項:使用氫氧化鈉不能直接用手接觸。嚴禁用水直接沖洗氫氧化鈉,以防溶解于水污染環境。(3)對直接接觸氫氧化鈉受傷人員處置方案:對皮膚接觸人員應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人員應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若運輸過程中 硫酸傾倒進入外界水體,則應對外界水體 進行監測,確定污染程度與范圍。監測要點如下:(1)監測因子:pH。(2)監測方法:參見表6-2 中 pH的監測方法。(3)監測布點:由監測大隊根據實際情況確定。(4)監測頻次:根據實際需要。2 其 他 具 有環 境 風 險的 化

62、學 品泄漏可參照氫氧化鈉泄漏進行應急處置,注意酸性物質可用石灰中和處理,堿性物質應用酸性物質如硫酸進行中和處理使用量少,可不做監測3 生 產 廢 水事故排放(1)生產廢水直接排放的事故應急措施:切斷污染源:發現廢水外排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停止生產廢水外排,并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切斷擴散途徑,停止洗滌作業:(2)因暴雨或特大洪澇災害以及導致沉淀池滿溢的應急處置措施:實行雨污分離,阻止雨水直接進入沉淀池。本項目的生產廢水主要含有泥沙及少量油污,不含有毒物質,可不做監測。4 廢 氣 事 故排放應急處置措施:檢查煙塵處理設備,鼓風機是否正常工作;更換吸附劑活性炭。可不用監測。6.4.2 安全防護和撤離(

63、1)危險區的隔離在發生緊急事故時,要按事故的狀態進行區域管制與警戒,限制無關人員進入和無關車輛經過,以防止事故擴大或人員傷亡。在單位主管部門未到達和接管前,將由填埋場工作人員在發生事故現場的主要路口和周圍地帶進行區域管制與警戒工作。在危險區邊界設置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救護車鳴燈。并實行區域管制與警戒。(2)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應急人員在進入現場時應做好如下準備:一是人員準備,根據事故發生的規模,影響程度以及危險范圍,確定應急救援人員的人數,并由經驗豐富的或相關專業人員帶隊;二是救援器材、物資必須準備充足,以防出現救險物資不夠用的情況;三是必須弄清救援方式,救援前盡量弄清楚各類相關事

64、故處置情況,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搶險救災;四是思想準備要充分,救援時思想情緒保持穩定,做好救援搶險工作。當突發事件的危害已經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由應急指揮小組組長命令應急救援人員撤離現場。撤離時應保持秩序不混亂,不得提前脫下防護設備,待到安全區域時立即消毒、沐浴。6.5 應急監測由于本廠屬于小微企業,不具備監測條件,突發環境事件時,請*市環境監測大隊進行應急監測,根據事件的實際情況,迅速確定監測方案,及時開展應急監測工作,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以便對事件及時正確進行處理。6.6 應急終止6.6.1 應急終止的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

65、,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經被消除,無繼發可能。(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6.6.2 應急終止的程序(1)確認終止時機由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指揮小組批準,并上報當地政府。(2)現場指揮小組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3)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政府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須繼續進行為止。6.6.3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1)通知職工以及附近周邊企業、村莊危

66、險事故已經得到解除。(2)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行動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凈化。(3)對于此次發生的環境事故,對起因、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并向有關部門做詳細報告。7、后期處置7.1 善后處置(1)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2)安置受災人員,賠償受災人員損失。(3)弄清事故發生的原因,調查事故造成的損失并明確各人承擔的責任。(4)組織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影響進行評估,或必要的污染損害鑒定,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對受污染的水體、土壤以及生態環境進行恢復。7.2 保險理賠單位為員工辦理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環境污染責任險。發生重大環境事故后,受災人員應當視為工傷,享受

67、工傷保險。單位應當為具有應急救援任務的應急救援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以防在救援時受到意外傷害,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8、應急保障應急搶險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物資、人員、通訊順暢等方方面面的保障。保障措施到位是搶險救援快速準確實現的基本條件。本企業的應急保障措施主要有:通訊與信息保障、資金保障、人力資源及技術保障和物資裝備保障等四個方面。8.1 通訊與信息保障信息的及時傳遞對應急搶險順利進行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須做好通信與信息的保障工作。通訊與信息保障主要由后勤保障組負責,要建立通信系統維護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明確參與應急活動的所有部門通訊方式,分級聯系方式,并提供備用方案和通訊錄,配備必要的有

68、線、無線通信器材(如手機、有線電話等),確保本預案啟動時各應急部門之間的聯絡暢通。本廠 24 小時值班電話為 183*,外援聯系方式見附表 2。8.2 資金保障做好事故預防預警及應急救援所必須的資金儲備。主要由環境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儲備。確保應急預案啟動之后,能夠滿足現場救援所需。8.3 人力資源及技術保障依據自身條件和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型建立應急救援專業隊伍。配備先進技術裝備,并明確救援隊伍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定期對救援隊伍進行專業培訓、演習。以便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快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以盡快處置事故,使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本

69、廠設置有應急救援組和后勤保障及善后組,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習及演練活動。8.4 物資裝備保障應急物資裝備保質保量的儲備和供應是應急搶險順利進行的基礎保障,本企業主要由辦公室及物資科負責該項工作,設立應急專業物資裝備儲備,專門的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建立應急物資裝備管理制度,做好物資裝備儲備工作。應急救援物資實行專人保管,本廠的應急物資保管由指揮長兼辦公室主任*負責,其聯系電話為 183*。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及其相應的搶險方案進行必要的物資裝備儲備,儲備的主要物資裝備及儲存現狀見表8-1。表 8-1 應急物資裝備一覽表分類名稱數量備注安全防護物資現有物資避雷針1 根配電房口罩25 個物資庫雨

70、靴5 雙物資庫橡膠耐酸手套5 副按需發放現場搶險物資及設備現有物資編織袋100 個防止水土流失鏟子2 把應急時使用專用扳手2 個應急物資庫雨衣6 套應及時保證夠用警示牌若干保證各處有警示牌塑料水管20 米除粉塵水桶2 個除粉塵廢水收集池1 個除粉塵廢水沉淀池交通工具應急車輛1 輛應急時臨時調用由上表可知,本廠應急物資有些還沒有,需購買,企業目前已購買的應急物資儲存于倉庫。鑒于突發環境事故搶險過程應迅速、便于操作等特點,應急物資儲備倉庫設置遵循保證應急搶險迅速、安全、高效進行的原則。8.5 宣傳、培訓和定期演習宣傳、培訓和定期演習工作主要由環境應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其主要工作內容如下:(1

71、)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在廠的日常工作中對職工進行宣傳,擴大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蓋面,普及環境污染事件的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對事故的防范意識;(2)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和救護隊伍;(3)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習,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全面提高職工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和技能。8.6 應急能力保障為保障環境應急體系始終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企業對各應急小組的制度設置情況和工作程序的建立與執行情況、人員培訓與考核情況、應急裝備和經費儲備的管理與使

72、用情況等方面,在環境應急能力評價體系中建立定期的、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和考核機制。通過制定一系列的環保管理規程,切實把環境保護制度落到實處。樹立“預防為主,防勝于治”的風險事故防范思想,把環保指標納入考核內容,明確指標、獎懲分明,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9、獎懲獎勵分為三種:通告表揚、記功獎勵、晉升提級。對于在搶險救援中有功的、挽救受災人員生命的或者挽救廠內重要物資免受損失的人員,酌情給予一定獎勵。獎勵審批步驟:員工推薦、本人自薦或部門提名辦公室審核廠長審批。懲罰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分為:口頭警告、書面警告、通報批評、罰款、辭退等。在追查突發環境事故產生原因時,根據各情況,責任到人,由廠領導經討論后

73、參見本單位獎懲條例決定給予相關人員不同力度的懲罰;若觸犯刑法,則移交司法部門處理。10、應急管理10.1 應急培訓和演練應急指揮辦公室和應急救援小組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培訓分為廠部、車間班組兩級培訓,演練分為配合政府部門、公司、車間班組三級演練。10.1.1 培訓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和突發環境污染事故處理的人員培訓分二個層次開展。(1)車間班組級車間班組級是及時處理事故、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事故及早發現、及時上報的關鍵,一般生產裝置事故、治污設施故障、化學品泄漏等在這一層次上能夠及時處理而避免,對班組職工開展事故急救處理培訓非常重要。每季開展一次,培訓內容:針對各崗位可

74、能發生的事故,在緊急情況下如何進行緊急停車、避險、報警的方法。針對各崗位可能導致人員傷害類別,現場進行緊急救護方法。針對各崗位可能發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擴大化。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應急救援必須使用的防護裝備學會熟練使用。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學習消防器材和各類設備的使用方法。掌握生產單元存在危險化學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險性、急救方法。(2)廠部級由廠長及職工組成,成員能夠熟練使用現場裝備、設施等對事故進行可靠控制。它是應急救援的指揮部與操作者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是事故得到及時可靠處理的關鍵。每年進行兩次培訓,培訓內容有:包括班組級培訓所有內容。掌握應急救援預案,事故時按照預案有

75、條不紊地組織應急救援。針對生產單元生產實際情況,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擴大化。各部門依據應急救援的職責和分工開展工作。組織應急物資的調運。申請外部救援力量的報警方法,以及發布事故消息,組織周邊企業、村民的疏散的方法等。事故現場的警戒和隔離,以及事故現場的清洗和消除方法。10.1.2 演練(1)演練的組織與級別應急演練分為車間班組、廠部級演練和配合政府部門演練三級。應急指揮小組從實際出發,針對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廠部級模擬演習。廠部級模擬演習由應急指揮小組組織進行,各相關部門參加。車間班組的演練由車間班組負責人(現場指揮)組織進行,車間職工全部參加演練。另外,與

76、政府有關部門的聯合演練,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進行,工廠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參加,相關部門人員參加配合。通過以上應急演練機制,把指揮機構和救援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搶救隊伍。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工作。(2)演練準備演練應制訂演練方案,按演練級別報應急指揮小組指揮長批準。演練前應落實所需的各種器材裝備與物資、交通車輛、防護器材的準備,以確保演練順利進行。演練前應通知周邊村民、企業人員,必要時與新聞媒體溝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3)演練頻次與范圍車間班組演練(或訓練)為報警、報告

77、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緊急疏散等熟悉應急響應和某項應急功能的單項演練,演練頻次每年1次以上。由于本企業規模小,廠部演練可與車間班組演練合在一起,廠部級演練為多個應急小組之間或與某些外部應急組織之間相互協調進行的演練,演練頻次每年1次以上。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演練,視政府組織頻次情況確定,亦可結合單位級組織的演練進行。10.2 應急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適用性評價、更新和實施生效10.2.1 應急預案的評審應急預案編制完后需進行廠內外專家評審。內部評估小組的組成人員應包括廠長、財務人員、安全環保專業技術人員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人員等,內部評估主要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實用性、環境風險分析的科

78、學性、預防和救援措施的針對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等進行評估,內部評估形成的書面內部評估意見應包括以下內容: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名稱;內部評估地點、時間、與會人員;內部評估意見;與會人員(簽名)。外部評估小組的組成人員應包括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急管理人員及應急管理和專業技術方面的專家,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5人,外部評估人員與所評估預案的企業有利害關系的應回避。外部評估工作應以會議形式進行,主要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內容格式的規范性、環境風險分析的科學性、預防和救援措施的針對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以及與其他相關預案的銜接性等進行評估,形成的外部評估書面報告應包括以下

79、內容: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名稱;外部評估地點、時間、參會單位和人員;各位專家書面評估意見;專家組會議評估意見;專家名單(簽名);參會人員(簽名)。要做好以上書面意見的存檔工作。10.2.2 應急預案的備案企業應將最新版本應急預案自簽發之日起30天內報當地縣環境保護局備案,并做好備案文件的存檔工作。10.2.3 應急預案的發布與發放(1)應急預案經管理層評審后,由廠長簽署發布。(2)廠辦公室負責對應急預案的統一管理。(3)廠辦公室負責預案的管理發放。發放應建立發放記錄,并及時對已發放預案進行更新,確保各部門獲得最新版本的應急預案。(4)應發放給應急指揮小組成員和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崗位員工。10

80、.2.4 應急預案的適用性評價應急預案評審由單位管理層根據演練結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組織一次內部評審并做好內部評審文件的存檔工作,以確保預案的持續適用性,評審時間和評審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若發現不適用的情況產生,應及時查找原因,以便對預案及時進行修訂。10.2.5 應急預案的更新環境應急預案每三年內至少修訂、更新一次。若進行內部評審時發現預案的不符合項并需進行修訂的,應及時進行修訂。在下列情況下,應對應急預案及時修訂、更新:(1)法律法規發生變化,做出新的要求;(2)自身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重大變化;(3)企業所處外部條件發生變化,如環境保護目標發生變化;(4)企業環境風險和預防環境風險能力發生變

81、化,如危險源發生變化(包括危險源的種類、數量、位置),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職責調整,應急裝備、設施發生變化;(5)應急演練發現應急預案存在功能性缺陷;(6)事故發生后發現應急預案存在功能性缺陷;(7)例行定期自查或不定期檢查時發現應急預案存在功能性缺陷。應急預案更改、修訂程序:應急預案的修訂由廠辦公室根據上述情況的變化和原因,向領導提出申請,說明修改原因,經授權后組織修訂,并將修改后的文件傳遞給相關部門。預案修訂應建立修改記錄(包括修改日期、頁碼、內容、修改人)。應于環境應急預案修訂后30日內將新的預案報原預案備案管理部門重新備案,根據備案部門要求選擇是否需要進行評審。10.2.6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本預案經應急指揮部組織廠內和廠外專家評審后,經指揮長發布批準令后生效,解釋權歸廠應急指揮部。并將本預案下發至所有有關人員。


注意事項

本文(塑料制品廠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53頁).pdf)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城步| 安国市| 南开区| 奇台县| 新龙县| 伊宁县| 阿拉尔市| 招远市| 固阳县| 永康市| 汝城县| 文登市| 万安县| 云霄县| 惠州市| 鹤壁市| 龙胜| 皋兰县| 民乐县| 嘉义县| 久治县| 镇坪县| 砚山县| 长顺县| 龙州县| 平度市| 辽宁省| 嵊州市| 津南区| 广州市| 全椒县| 广平县| 安康市| 岱山县| 香格里拉县| 井研县| 天台县| 勐海县| 绥化市|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