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為了確保學校的安全與穩定,有效處置校園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應急處置體系,最大限度降低衛生突發事件的危害,保護師生的人身安全,維護和確保學校的穩定,保障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公共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預案。一、工作目標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發生校
2、園內蔓延。二、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突發共公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院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
3、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現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衛生工作領導機構及職責:主 任:劉海曉副主任:裴東寧組 員:各班主任學 生 教室:各班主任傳 染 病:王長友環 境 區:裴治民兼職衛生員:裴淑品晨 檢 員:學校值班員報 告 人:裴東寧責任:建立相關制度、檢查、記載報告,督促做好相應工作。(二)機構設置辦公地點:學校辦公室基本職責分工:為便于及時有效、迅速控制和處置公共衛生事件,辦公室在主任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分工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迅速做出反應,并控制和有效處置。(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及措施1、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校內發生5人以上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采取如下
4、應急措施:報告程序A、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報告學校衛生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相應職能組,領導小組成員在第一時間報告主任并報告區衛生疾控中心和慈城鎮醫院。B、學校同時報告當地鎮政府、直管教育局。C、1小時內向教育局專報信息。D、根據有關規定和程序,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處置措施A、學校報告人(蔣秉均老師)以最快速度組織人員將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救治,或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或撥打“110”請求救助。B、由食品管理人員(呂信權老師)立即封存現有食物,并向防疾部門和疾控中心、醫院及時提供食物樣品,無關人員不允許到操作間。C、嚴重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迅速建立搶救指揮機構,機構由政府、教育局、學校領導
5、、衛生防疾和疾控中心等部門人員組成。可分設現場指揮組、事件調查組、防護組、接待組、后勤保障組,分工負責,高效處置。無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到醫療單位探視,以免影響救治秩序。D、迅速開展調查,及時發現食用有毒食品的學生,同時迅速開展心理干預,集中進行有關衛生知識的宣傳,正確判斷和表述中毒癥狀,防止學生出現集體性癔癥。E、配合衛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門的調查。注意事項穩定師生情緒,全體教職工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更不得進行渲染和夸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若家長來校探視,由學校領導和各班班主任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事故發生后,要注意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工作秩序,組織人員做好食物中毒人員的思
6、想穩定和心理舒緩工作。事故發生后,可以采取校門口電子屏幕公告等形式,及時向外公布事故真相和處理的進展情況,避免造成混亂。2、突發傳染性疾病事件報告程序學校發生突發傳染病,在第一時間報告衛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門和有關醫院。學校同時報告縣委、政府和縣教育局。1小時內向縣教育局專報信息。2小時內向省教育廳專報信息。處置措施發現疫情立即向防疫部門、疾控中心、醫院、政府和教育部門報告。立即封閉疫點,及時隔離發病人員,保持接觸人員的相對封閉,以免疫情擴大。積極配合衛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校衛生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的指揮下,組織應急小組,統一指揮和協調救助工作。在衛生防疫、疾控中心的指導下
7、,對公共場所和宿舍、教室進行全面消毒,指導師生服用預防藥品。班級發病人數或學校發病人數超過三分之一時,在確保傳染不擴散的情況下,征得有關部門的同意,可采取有效措施和調整教學工作和秩序。注意事項穩定師生情緒,積極開展預防知識的宣傳,落實各項預防措施。要實事求是地向師生講清傳染病的發病情況,不得渲染與夸大,以確保學校的穩定。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要維護正常的教學和工作秩序,做好治安保衛工作。事件發生后,可用公告等形式及時向外公布事件真相和處理的進展情況。避免造成混亂。3、一般衛生突發事件。校內發生師生突發疫病(包括正常疾病),病情輕者可讓師生到醫院看病治療,較重者,班主任協同有關
8、人員組織護送到就近醫院診治,并根據情況負責通知家長、轉院等工作,不得延誤治療時間。在教學工作中突發的傷害、突發疾病,任課教師負責處理、報告相關機構和斑主任,并協同迅速有效處置,不得延誤治療時間。(四)工作要求1、分工明確,要高度重視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全體師生員工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認識其重要性,要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意識,增強責任感。2、學校要把處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工作作為穩定大局,防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狠抓落實,嚴格按照方案,落實防控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3、各有關人員要按照崗位職責和工作范圍加強監管,發現跡象,可疑點,立即報告值班領導,以便果斷處理。4、辦公室要加強情報信息的
9、收集工作,及時發現各種帶有預警性和苗頭信息,密切掌握,及時匯報。5、責任區人員要做好重點區域部位的監管工作,防止發生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五)善后工作1、校園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生后,學校應及時做好善后處理工作,認真做好恢復學校正常工作秩序等,維護校園和社會穩定。2、對在預防處置校園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表現突出或有特殊貢獻的個人,組織要給予表彰和獎勵。3、對在預防、處置校園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各組織職能任務分工,劃清權限職責,進行責任追究。并給予相應處分。突發事件發生后,對因未能落實預案有關要求造成損失和影響的要按職能任務分工,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在善后處理工作中,玩忽職守,隱瞞、緩報、謊報或逃
10、避責任者,阻礙工作人員執行公務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預防和處理工作者,視其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責任。四、組織管理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的突發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職責如下:1、根據當地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我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的科學防病能力。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發現早期癥狀
11、表現的學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5、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教室、食堂、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6、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五、突發事件預防1、學校要經常對食堂、教學環境與生活環境進行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衛生隱患。2、增加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3、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化管理。飲用水必須向供水單位索取衛生合格證,并做到及時清洗飲水器。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持有健康證、培訓證上崗并注意個人衛生; 食品貯存必須具備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實專人、專鎖、專保管責任
12、制,強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發生;、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搞好食堂衛生、教室衛生、宿舍衛生和環境衛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做好計劃免疫的宣傳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完成計劃免疫任務。4、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病抗病能力。、按照教育部門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電視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及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
13、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街頭無照、無證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六、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1、突發事件監測、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在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指定專人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匯總并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重視信息的收集。要與所屬區域的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建立聯系,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2、突發事件報
14、告、建立(學生小組班級系級學校疾控中心)的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實行24小組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聯系電話;、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各部門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醫療中心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立即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學院報告;、任何
15、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處理規定和職責的情況。七、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1、傳染病、一般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1)、啟動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分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2)、檢查疫情發生地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3)、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4)、傳染病流行時要加強對發熱病人
16、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四害”工作;5)、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重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和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3)
17、、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4)、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5)、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特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二、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住校學生不得離開學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所在部門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后,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3)、避免
18、人群的聚集和活動。學校不得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調整大型學術活動和會議的時間;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活動應暫緩進行;4)、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圖書館、體育館、廁所等場所在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5)、學校每日公布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校內疫情校內若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1)、要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可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可視情況擴大停課范圍。若需全校停課,報省教育行政部門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