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XXX礦井下水害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地控制和處理我礦水害事故,保證礦井防淹井工作高效、有序的推進,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國家財產和職工人身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一、原則 (一)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XXXXXXX礦井下發生的重特大水害事故預防工作和事故后的應急處置。(二)應急工作原則煤礦水害事故救援應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煤礦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生產礦井專業救援隊伍應急救援第一響應者的作用,會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協同應對
2、,將日常管理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 1.以人為本原則。以保障職工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設備、設施和手段,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2.統一指揮原則。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開展現場搶險救災工作。3.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擴大。4.安全搶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二、組織機構及職責(一)應急組織體系為了加強礦井發生重特大水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保證事故發生時快速反應和高
3、效、有序地進行應急搶險工作,特成立水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 總 指 揮:礦 長 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生產副礦長 安全副礦長 防突副礦長 機電副礦長 總會計師 黨委副書記 工會主席成 員:各專業副總工程師以及地測科、技術科、通防科、安監科、調度室、機運科、供應科、鉆探隊、礦山輔助救護隊等相關單位負責人。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室。辦公室主任:調度室主任(兼)辦公室副主任:調度室副主任(兼)辦公室24小時值班,礦至少有一名副總以上領導干部值班。聯系電話:0000000(二)指揮機構職責1.指揮部職責(1)全面負責應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組成調
4、動;(2)組建現場指揮部、確定指揮人員、救援隊伍、配備救援器材和裝備;(3)指揮、調度應急隊伍和資源配置,包括搶險救災、醫療救護、保衛和救援物資、善后處理等;(4)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2.總指揮職責(1)根據現場的危險等級、潛在后果等,決定本預案的啟動;(2)負責應急行動期間各單位的運作協調,部署應急策略,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完成;(3)指揮、協調應急程序行動及對外消息發布;(4)事故或突發事件超出礦處置能力時,向公司、政府應急救援機構提出救援申請。3、副總指揮職責(1)協助總指揮組織或接受總指揮授權,指揮完成應急行動;(2)向總指揮提出應采取的減輕事故后果的應急程序和行動建議;(3)協
5、調、組織應急行動所需人員、隊伍和物資、設備調運等。4.應急搶險指揮辦公室職責(1)根據指揮部的安排,負責處理防治水的日常工作,負責通信聯絡工作,根據指揮部決定傳達預案啟動和搶險救災命令,并監督實施。(2)認真做好電話記錄、通話內容、時間、傳話人、收話人姓名,領導批示意見,要逐項認真填寫。并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3)掌握搶險救災進度,及時向指揮部和上級報告;(4)根據指揮部命令,調動應急救援隊伍;(5)協調各專業組工作,傳達指揮部命令;(6)安排交通工具,保證搶險救援需要;(7)搶險救災工作結束后,編寫搶險救災總結報告。5.各成員單位職責(1)地測副總工程師:負責分析水害事故發生原因及威脅程度,
6、制定水害事故處理方案及搶險措施。(2)其他副總職責:根據總指揮命令,負責某一方面的搶救工作;參與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的研究制定,參與分管業務事故調查處理工作。(3)調度室主任:負責應急值守,接收、處置各單位上報的突發事件并及時報告總指揮,并根據指揮部指示上報焦煤公司調度室,調度有關救援力量參加救援工作,傳達各項救援命令,跟蹤、續報事故救援進展情況;負責保障應急過程的通信暢通;負責組織救援車輛調配及外部交通協調事宜。(4)安監科科長:負責監督事故應急救援各項措施的執行情況,并協助安全副礦長做好事故調查及分析工作。(5)地測科科長:負責查明水災發生的地點、性質、水的來源、來水量等,協助地測副總分析水害
7、事故發生原因及威脅程度,制定水害事故處理方案及搶險措施。(6)技術科科長、通防科科長:協助制定水害事故救援及處理方案,并負責準備好各類圖紙和資料。 (7)機運科科長:負責提供各類搶險設備的供應計劃,制定事故區域排水方案及應急排水系統的安裝方案,確保事故區域排水系統正常。(8)供應科科長:負責提供各類搶險救災設備、物資。(9)行政辦主任:負責外來人員住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0)武保科科長: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11)勞資科科長:負責事故善后處理工作;負責入井、升井人數的統計,負責入井證的
8、發放及入井人員控制、監督工作。(12)工會副主席:協助工會主席做好受害及遇難人員家屬的善后處理工作。(13)后勤科科長:負責對遇險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14)礦山輔助救護隊隊長:對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救護隊員;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救援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援救和事故處理。如果與外部救護隊聯合救援時,應成立救護隊聯合救援指揮部,由焦煤集團的救護隊長擔任指揮長,協調各救護隊的救援行動。(15)通風區區長:負責根據救援需要調整災區通風系統,保證事故發生區域通風系統穩定正常。(16)機修隊隊長、運轉隊隊長:負責礦井主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并
9、做好事故區域應急排水設備安裝工作。(17)鉆探隊隊長:負責組織人員及設備進行水害事故搶險及事故處理。(18)運輸區區長:負責各類搶險物資及設備的運輸工作。(19)井下及地面其他單位負責人:根據指揮部指令,做好事故發生區域人員的撤離及現場搶險救援工作。(三)應急救援小組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救援工作需要,指揮部下設8個應急救援小組。1.搶險救災組成員:由應急救援總指揮任命現場指揮組組長,有關業務科室、應急救援隊伍、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及有關技術專家組成。職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對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圍、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及時處理突發災變;并實施對遇險人員的搶救。2.技術保障組組長
10、:總工程師成員:副總工程師、地測科科長、技術科科長、機運科科長、通防科科長及有關技術專家組成。職責:主要制定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應急救援提供技術保障。3.機電運轉組組長:機電副礦長成員:機電副總工程師、機運科科長、機修隊隊長、運轉隊隊長、運輸區區長、皮帶隊隊長 職責:負責礦井供電、主扇、主排水、主提升及其它機電運輸方面的搶修工作以及井下受災影響變電所的停、送電工作。4.醫療救護及后勤保障組 組長:福利副礦長成員:礦保健站站長、后勤科科長、供應科科長、行政辦主任職責:負責遇災人員的急救,包括急救站的設立、物資準備、救治護理人員配備等。負責事故處理過程中的全部外來人員生活接待及內部參
11、與救援人員的生活安排;負責全部救災物資的準備、購置,并負責按規定裝車、封車押運至副井井口或事故地點;按照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運送應急救援人員或物資。5.通風安全保障組組長:一通三防副總工程師成員:通防科科長、通風區區長、抽放隊隊長職責:負責在現場掌握準確的通風、瓦斯等情況,將相關信息及時向指揮部匯報,根據指揮部命令調整風流、風量,或者鋪設管路通風,保障通風安全,避免瓦斯等有害氣體事故。6.事故調查組組長:安全副礦長成員:安全副總、安監科職責:負責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分析,搜集原始資料、形成事故報告。 7.善后處理組組長:工會主席成員:工會、勞資科職責:負責事故遇難人員家屬的安置、補償,安撫受害和
12、受影響人員,核算救援費用。8.信息發布、警戒保衛組組長:黨委副書記成員:武保科、政工科、安監科、行辦等部門人員組成職責:根據指揮部決定,及時與新聞媒體聯系,協助做好事故現場新聞發布工作,正確引導媒體和公眾輿論;負責事故報告起草工作。負責地面事故現場的保護,同時維護好現場秩序,加強巡視地面其它重要場所,做好事故搶救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三、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事故類型根據XXXXXXX礦生產地質報告及XXXXXXX礦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極復雜,結合礦井生產實際揭露水文地質情況,XXXXXXX礦井下水害隱患主要來自:老空水、第四系沖積層水、二1煤層底板石炭系和奧陶系灰巖含
13、水層、斷裂構造水。 1.老空水我礦各采區均按正坡度布置工作面,無老空積水威脅,但在一些密閉巷道因流水通道受阻可能會存在局部積水,對礦井生產造成威脅。2. 第四系沖積層水由于我礦所采二1煤層上部存在第四系含水層,在采掘過程中,有可能沿頂板裂隙進入采掘空間,造成水害事故。3.二1煤層底板石炭系和奧陶系灰巖含水層太原組灰巖含水層為我礦主要突水威脅含水層,L8灰巖含水層距二1煤層底板19-26.5m,在我礦采掘過程中突水頻繁,水量相對較小;L2灰巖含水層和O2含水層距二1煤層底板較遠,但其富水性較強、水壓較高,在采掘過程中,沿底板裂隙、斷層裂隙等涌水通道進入采掘空間后,極易造成淹井、淹面的水害事故。4
14、.斷裂構造水根據對我礦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突水分析,井田內大部分斷層有導水現象,井下采掘巷道接近或揭露斷層,易引起采掘工作面發生突水或滯后突水,若溝通深部L2灰巖含水層和O2含水層則易引發大的突水。(二)危害程度分析1.回采工作面水害分析(1)XX工作面:煤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層L8灰巖厚度約8.4m左右,根據文觀測孔數據及工作面標高推算,煤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層L8灰巖厚度約9.0m左右,最高水壓為0.6MPa。該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頂板局部會出現滴、淋水現象,無老空積水威脅,不會底板發生突水。(2)XX工作面(備采):所在的采區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在采區西翼存在一條近東西走向的強徑流帶,經過數
15、次對該徑流帶的注漿、截流加固,該采區水文地質條件已發生變化,L8灰巖含水層水位由原來的+80m降至現在的-40m。該工作面直接充水含水層L8灰巖含水層厚約7.5m,水壓在1.7MPa左右,底板隔水層厚度約21.5m,經計算突水系數為0.08MPa/m;,大于地質構造塊段突水臨界系數0.06MPa/m,為確保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水害事故的發生,須待工作面底板注漿工程施工結束,檢驗驗收合格后,工作面方可進行回采。2、掘進工作面 (1)XX運輸巷預計掘進300m,XX回風巷預計掘進340m,XX切眼預計掘進20m,該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該工作面直接充水含水層為L8灰巖含水層,該層厚度約8.4m,其富水
16、性不強,補給性較差。隔水層厚度約為22.4m。據XX車場水文觀測孔數據及工作面標高計算,該面煤層底板承受的最大水壓約為1.02MPa,計算該工作面突水系數為0.037MPa/m。 (2)XX運輸巷預計掘進550m,XX回風巷預計掘進420m,XX切眼預計掘進120m,該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該工作面直接充水含水層為L8灰巖含水層,該層厚度約8.4m,其富水性不強,補給性較差。隔水層厚度約為22.4m。據水文觀測孔數據及工作面標高計算,該面煤層底板承受的最大水壓約為0.6MPa,計算該工作面突水系數為0.02MPa/m。(3)XX區段底抽巷預計掘進130m,該巷道直接充水含水層為L8灰巖含水層,
17、該含水層厚約7.2m,根據16141車場水文觀測孔資料及巷道標高推算,該處L8灰巖含水層最高水壓約為0.7MPa,巷道隔水層厚度約為7.7m,經計算突水系數為0.09MPa/m,小于正常塊段突水臨界系數0.1MPa/m,無底板突水危險。掘進過程中會有頂板淋水;巷道前方無老空、老巷。(4)XX底抽巷及切眼預計掘進800m,該地區主要充水含水層為L8灰巖含水層,最高水壓0.2MPa,隔水層厚度約為9.6m,突水系數0.02MPa/m,小于正常塊段突水系數0.1MPa/m,掘進過程中無底板出水危險巷道前方無老空、老巷。(14)XX底抽巷預計掘進720m,主要充水含水層為L8灰巖含水層,最高水壓0.3
18、1MPa,隔水層厚度約為9.0m,突水系數0.03MPa/m,小于正常塊段突水系數0.1MPa/m,掘進過程中無底板出水危險巷道前方無老空、老巷。3.其它水害事故分析(1)采掘工作面過斷層時,探放水措施不力未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時有可能發生突水。(2)雨季高峰時期,工業廣場積水不能及時排出,自井筒灌至井下,導致水災。(3)在突水期間,礦井的主排水系統或采區泵房發生嚴重故障,短期內不能修復,排水能力不足,易導致水災。(4)全礦供電發生故障,短期內不能修復,致使井下主排水系統停止運轉,導致水災。(5)井下“V”字型巷道及負坡度掘進工作面未按排水設計要求配備排水能力,不能自流的回采工作面未形成300m
19、3/h以上排水能力,排水能力不夠,可能發生水災。(6)其它可能導致發生水災事故的原因。四、預防與預警(一)危險源監控1.老空水監控在采掘工程圖上標明采掘工作面積水區及其最洼點的具體位置和積水外緣標高,并標出計算積水區探水線,由探水線外推60米確定積水區警戒線。確定積水區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關系,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預計可能的積水面積、積水量和補給來源。當掘進工作面進入探水警戒線后(探水線前),必須利用鉆機超前探放水。超前探放老空積水,同時要制定預防有害氣體溢出傷人的專項措施。2. 第四系沖積層水和二1煤層底板石炭系和奧陶系灰巖水監控(1)利用物探、鉆探等手段,提前查明采區、工作面地質和水文地質
20、條件,并做好新水平、新采區和首采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建立健全采區和工作面排水系統。當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2)定期對地面各水文觀測孔進行實時測量,關注水位變化情況。(3)加強水情水害實時監測系統的維護管理,及時采集相關數據,確保水害實時監測系統運行良好。3.斷層水監控(1)應核準(包括補鉆探明)斷層產狀、位置,分析斷層帶的富(導)水性,并在平面圖、剖面圖上確定斷層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幾何關系。(2)井巷通過導水或可能導水斷層前,必須超前探水。探水線(探水起點)至斷層交面線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20m。 (3)當井巷通過含(導)水斷層時,要嚴防來壓冒頂突水或遲到突水
21、(突泥砂),并采取相應的超前探放水措施。(二)預防措施1.回采工作面水害預防措施(1)對所有的回采工作面底板改造結束前要進行綜合評價,對有疑問的地方要重新補打鉆孔注漿加固。(2)回采工作面水盡可能實現自流,要保證水溝通暢。(3)回采工作面低洼處施工排水泵坑,布置排水管路,安設水泵,并預留三通,確保滿足地質說明書需要的排水能力,泵坑要經常清淤,排水管路要定期檢查。(4)排水系統要實現雙回路供電,對電器設備要有專人管理、檢修。(5)采煤隊應認真學習工作面作業規程,井下工人熟知工作面避災路線,在發生水災時立即報告調度室,發出警報,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及時撤離危險區域。2.掘進工作面水害預防措施(1
22、)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對掘進迎頭前方預計存在異常地質構造及含水體時必須進行超前探測工作,確保排除隱患后方可繼續掘進。(2)在探測大型構造前,掘進期間必須排除巷道低洼處積水,必須有足夠的排水設備,且保證配套設備完好,確保排水能力達到設計要求。(3)水文地質人員應經常觀察迎頭水文地質變化情況,及時進行預測預報,杜絕水害事故發生。掘進區隊發現突水征兆,危及人身安全時應撤出所有施工人員,并向調度室匯報(4)各掘進區隊應認真組織施工人員學習工作面作業規程,使井下工人熟知工作面避災路線,在發生水災時立即報告調度室,發出警報,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及時撤離危險區域。3
23、.密閉墻巡查措施為避免因密閉墻內側積水情況不清,造成水災事故的發生,需對密閉墻進行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具體預防和處理措施如下:(1)由總工程師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密閉墻的積水情況排查,準確掌握其排泄情況。(2)密閉墻由通風區瓦斯檢查員定期進行巡查,重點監測密閉泄水通道出水情況,密閉墻內積水變化情況。發現泄水通道堵塞,應立即進行疏通。發現密閉墻內積水較多,存在突水威脅時,應及時向調度室匯報,并通知地測科,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三)預警行動1.預警條件采掘地點出現如下透水征兆時必須發出水害預警:老空水透水預兆。由于老空水積存時間較長,水量補給排泄差,常稱“死水”,透水預兆有
24、掛紅、水味發澀或出現霧氣等現象。斷層水透水預兆。通常情況下,斷層水水量補給較充分,故稱“活水”,透水預兆有采掘工作面出現來壓、淋水增大;遇斷層帶中有淤泥時,水較混濁多呈黃色等現象。頂底板透水預兆:頂板來壓,淋水增大,采掘工作面空氣變冷,采后老塘涌水突然增大等:鉆孔施工透水征兆:探放水鉆孔施工時發生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2.預警方式、方法現場作業人員發現有以上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現場負責人通過電話、應急廣播等形式發出警報,按照避水災路線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3.預警行動根據地測科對水害事故的預報和預測結果,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
25、對安全生產事故采取以下措施:(1)下達預警指令。(2)及時發布和傳遞預警信息,提出相關整改要求。(3)根據事態發展的資料,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四)信息報告與處置水害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脅地點的人員,報告礦井調度室,并發出警報。并在現場負責人指揮下按照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當調度室接到事故發生單位預警電話后,立即啟動水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根據來水方向、地點、水量等因素,確定人員安全撤離的路徑,通知井下受水患影響地點的所有人員馬上撤離到安全位置或升井。同時按照表1要求電話通知相關人員到調度室集合。電話通知內容應包括:事故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人
26、員傷亡情況、環境受影響面積及程度、事故潛在的危險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相關人員在接到調度室通知后,必須在30分鐘內到調度室集合,并根據指揮部指令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當水害事故影響范圍大,事故發展趨勢不能得到控制時,應向焦煤公司調度室上報。上報主要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五)預案的啟動及應急措施1.預案的啟動(1)預案的預警等級按照水害事故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將水害事故預案的預警等級分為藍色()、黃色()、橙色(
27、)、紅色()四個等級。當工作面突水量在100Q突200 m3/h,啟動藍色預案;當工作面突水量在200Q突500 m3/h,啟動黃色預案;當工作面突水量在500Q突1000 m3/h,啟動橙色預案;當工作面突水量Q突1000m3/h,啟動紅色預案。(2)預案的啟動 事故發生后,事故地點生產單位必須立即報告調度室。報告主要內容包括: 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 事故類型、波及范圍、危害程度、人員撤離情況; 事故原因初步判斷; 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 事故地點通風、供電、有害氣體等情況; 事故情況一時難以弄清,應當首先報告事故簡要情況。 礦調度室接到礦井水災事故的信息并了解詳細情況(地點、水量、人員
28、撤離)后,立即匯報值班礦領導、副值班人員,由值班礦領導把災情匯報給礦長,由礦長根據災情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礦井水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調度室應立即按照XXXXXXX礦井下水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聯系電話表(見表1),按順序通知所列人員到調度室待命。并將水患情況通報周邊所有礦井。指揮部、各專業組人員、有關單位領導及其他相關人員必須保持通訊暢通,接到事故報告或領導小組辦公室命令,必須在30分鐘內到調度室集合,并根據指揮部指令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預案啟動后,必須有一名指揮部副指揮長在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指揮。(3)響應程序礦井發生紅色()水災事故后,應請求啟動應急預案,應急搶險救災指揮部運作,
29、并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通知礦搶險救災隊伍、救護隊及有關人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并向上級匯報災情,請求支援。礦井發生橙色()水災事故后,應請求啟動應急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運作,并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通知礦搶險救災隊伍、救護隊及有關人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并向上級匯報災情,請求支援。 礦井發生黃色()水災事故后,應請求啟動應急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運作,并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通知礦搶險救災隊伍、救護隊及有關人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向上級匯報災情。礦井發生藍色()水災事故后,應立即完善排水系統,進行排水。 2.處置措施(1)堅持“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2)事故現場人員盡量設法摸清水情
30、,并立即向調度室報告,調度室應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匯報并通知事故地點及附近受威脅地區人員。(3)現場跟班隊長或班長用最快的方法通知并組織附近受威脅地區人員,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中所規定的避災路線有序撤離。(4)礦井發生重大水害事故后,未及時撤出的人員,立即用附近的電話與調度臺聯系。(5)井下人員在工作面附近發現險情,但無法用通信設備聯系到地面時,應當立即按動人員定位裝置發射卡上的緊呼按鈕,向調度室發出報警, 調度室值班人員應立即查看井下人員布置圖,從圖上了解到險情位置以及所有井下人員的區域分布情況,同時協調指揮井下人員安全撤離,保護人員生命安全。(6)若人員被困工作面無法及時脫險時,受災人員
31、要及時打開壓風自救系統的閥門,最大程度的利用壓風沖淡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人員要進入壓風自救系統正壓擴散的范圍進行呼吸;啟用供水自救時,把水引到人員呼吸安全的地點,取水要注意佩戴自救器,以免造成中毒。(7)指揮部首先聽取值班礦長關于災情和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繼續組織停電、撤人、保證主要通風機、副井提升及壓風機、水泵的正常運轉。(8)指揮部結合災情實際,制定事故處理方案,迅速組織有關領導及專業組人員到井下現場救災,組織人力、物資保證搶險工作的正常進行。(9)指揮部根據現場需要派救護隊偵察險情,查明原因,由專家組、地測科負責迅速分析突水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提出處理措施和建議。由指揮部決定采用堵
32、、泄、排等手段,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10)發生水害后,地測防治水部門加強水位、水壓、水量、水溫、水質的觀測;通風區加強對突水地點的有害氣體檢測,防止有害氣體突然溢出。(11)運轉隊保證主排水泵房、采區泵房的正常工作。泵房人員在接到水害事故報警后,要立即啟動所有水泵,把水倉水位降至最低。如果涌水威脅到變電所、主排水泵房、采區泵房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關閉防水密閉門。主排水泵房、變電所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在未接到指揮部撤人命令前禁止擅自脫離工作崗位。 (六)應急結束當礦井防淹井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排除后,礦井已經進入恢復階段,由應急指揮部指揮長決定并發布應急狀態終止命令,宣布應急狀
33、態終止。在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需要,組織信息發布,說明有關事故處理完畢后的調查結果、采取的措施、善后處理的安排及預防改進措施等。(七)后期處置應急救援結束后,應做好如下工作:1.認真核對參加搶險救災人數,清點各種救援機械和設備、監測儀器、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設施等,對于在救援中損耗的應急物資必須重新更換配備,始終保持完好狀態。事故處理結束后,指揮部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資料,編制事故調查報告。2.盡快恢復生產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分析礦井事故中可能會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3.救災完成后,組織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過
34、程、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以充分吸取事故教訓,從管理、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安全措施。4.妥善安置遇難人員的家屬,各單位人力資源部門和工會組織負責做好遇難人員的詳細統計資料,并及時報告煤礦安全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遇難人員親屬的接待、安撫和補償工作。五、保障措施(一)通信與信息保障 指揮部成員住宅及辦公室應配備有線電話、手機相結合的基礎應急通信系統,保障通信暢通。XXXXXXX礦防淹井應急指揮部成員聯系電話見表1。表1 XXXXXXX礦井下水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聯系電話表成 員姓名職務辦公電話手 機 指揮 長副指揮長成 員(二)應急隊伍保障 礦
35、成立搶險救援隊伍,隨時做好處理重特大事故的準備做好應急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增強企業應急能力;加強與其它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應急隊伍的素質。1.救護隊負責成立搶險突擊隊。搶險突擊隊及各單位的搶險小組由救護隊負責培訓。2.機修隊、機運科各組織技術工人成立搶險搶修小組。3.成立應急小分隊。 (三)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為保證礦山水害搶險救災及時、有效,必須建立水害應急救援裝備保障系統,形成全方位搶險救災裝備支持和保障。水災應急日常準備物資見表2、表3、表4。表2 水災應急日常準備物資表名稱車輛汽油柴油雨衣手電膠鞋砂石料單位輛tt件把雙m3數量111100105020名稱麻袋黃土鐵鍬鎬頭鉛絲水
36、泥木橫擔單位條m3把把tt根數量300101005011010名稱針式瓷瓶高壓戶外線盒水泵開關、電纜圓木枕木單位個個臺、套根根數量3026300300表3 水災應急日常準備物資表名稱水管棕繩鋼芯鋁絞線型號50mm100mm12mm20mm35mm250mm2120mm2單位mmmmmmm數量300300300300300150300表4 水災應急日常準備物資表名稱功率(kW)揚程(m)排水能力(m3/h)數量(臺)水泵18.52010025.5204015.5303015.550122 供應科、機運科要對水災應急日常所需物資、設備和配件進行維護,并能保證其有效使用。對于數量較大的搶險物資,供應
37、科、機運科必須明確貨源,做到用之即到。責任人:供應科負責人 值班電話:0000000 機運科負責人 值班電話:0000000 (四)經費保障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對應急工作的日常費用進行預算,財務科審核,經應急指揮部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重特大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財務科等部門對應急處置費用進行如實核銷。六、培訓與演練(一)培訓面向礦全體人員開展水害突發事件相關知識培訓,增強全體人員應對水害突發事件的知識和能力。(二)演練我礦每年必須至少組織1次突水救災演習。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應針對預案內容要求,制訂應急演練計劃,做好演練的策劃,演練結束后做好總結。總結內容應包括:演練項目和內容、參加演練的單位
38、、部門、人員和演練的地點、起止時間、演練過程中的環境條件、演練動用設備、物資、演練效果、改進的建議、演練過程記錄。七、獎懲 (一)對在搶險救災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和表現積極的集體和個人,將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 (二)對在搶險救災工作中失職和表現不積極的集體和個人,將給予黨紀和行政處分。 (三)對在搶險救災工作中有違法犯罪行為的個人,要視情節嚴重性,給予行政處分或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八、附則 (一)應急預案備案按照有關規定將本應急預案分別報安監科、調度室和各區隊備案。 (二)維護和更新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修訂條件如下:1.新法律、法規、標準的頒布實施或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
39、2.預案演習或生產事故應急處置中發現不符合項;3.組織機構和人員發生變化;4.其它需要修訂預案的原因。 (三)制定與解釋本預案由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制定,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四)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解釋權歸XXXXXXX礦。XXXXXXX礦井下水害事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一、事故特征主要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一)危險性分析及事故類型XXXXXXX礦井下水害隱患主要來自:老空水、二1煤層頂板砂巖水、二1煤層底板石炭系和奧陶系灰巖含水層、斷裂構造水。
40、 (二)區域和地點多發生在采掘工作面。(三)季節及危害水害無季節性。水害事故直接影響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或造成傷亡,設施損害,并伴有瓦斯或有毒氣體溢出。(四)采掘工作面發生水害事故的預兆1、“掛汗”:積水區的水,在自身壓力的作用下,通過煤巖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巖壁上聚集結成許多水珠的現象,叫“掛汗”。仔細觀測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濕則是透水預兆。2、“掛紅”:礦井井水含有鐵的氧化物,在它通過煤巖裂隙而滲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巖面時,會出現暗紅色水銹,這種現象叫“掛紅”。掛紅是一種出水信號。3、“水叫”:含水層或積水區的高壓水,向煤巖裂隙擠壓時,與兩壁摩擦會發出“嘶嘶”的叫聲,這說明采掘工作面距積水
41、區或其它水源已經接近了。若是繼續向前回采或掘進,則透水即將發生。4、空氣變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域時,空氣溫度會驟然下降,煤壁發涼,人進入采掘工作面有涼爽、陰冷的感覺。5、出現霧氣:當采掘工作面氣溫較高時,從煤壁滲出的積水,就會被蒸發而形成霧氣。 另外,發生透水前還可能出現頂板、巷幫壓力明顯增加,底板鼓起,頂板淋水,巖隙中有淤泥、片幫、冒頂等各種征兆,現場工作人員一定要加強觀察。二、應急組織與職責(一)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現場負責人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二)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1、應急自救組
42、織組長職責(1)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2)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1)在現場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2)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小事故擴大范圍,減少人員傷亡。三、應急處置(一)事故報警當事故地點出現突水征兆時,現場負責人應根據突水特征對突水原因做出初步判斷,并將現場情況立即匯報礦調度室(調度室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0000000;井下電話直接與調度臺聯系)。匯報內容包括:水害事故發生地點、水情變化情況、工作面人員現狀、工作面排水系統現狀、初步采取的應急措施等。(二)應急措施啟動當調度室接到現場負責人的事故報警后,
43、立即按照水害事故大小啟動應急預案,并指揮現場施工人員展開自救工作。(三)擴大應急程序當事故現場突水量超過現場排水能力,工作面存在被淹可能時,立即通知事故發生地點及鄰近區域作業人員按照規定的避災路線撤離,同時由指揮部安排救援力量投入到現場救災中。(四)現場應急處置措施(1)發現突水預兆時不要盲目進行直接處理,防止事故擴大。水害事故發生后,應迅速觀察和判斷突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的情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在現場負責人的帶領指揮下迅速開展搶險排水工作,保證排水設施達到最大排水能力,盡可能使工作面不淹或降低工作面淹沒速度,為進一步開展搶排水工作贏得寶貴時間。若水勢很猛,無法進行搶
44、險排水且情況危急時,則應立即有組織地沿避水災路線進行撤離,并時刻與調度室保持聯系,聽從調度室統一指揮。調度室監控中心應立即采用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對受水害威脅區域的作業人員數量、位置進行統計,隨時掌控井下人員分布情況,為指揮搶險提供準確依據。(2)撤退時一定要注意向高處走,而不能進入突水地點附近及下山的獨頭巷道內。另外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離路線向調度室匯報。(3)撤離時切斷所有與搶險無關的電源,保證礦井排水供電。(4)撤離過程中,要緊靠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扶手、幫錨等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人員撤離到風井需從梯子間上去時,應遵守秩序,禁止慌亂和爭搶,
45、爬行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發生老空區透水事故,往往會從積水的空間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如瓦斯、硫化氫等,應臨時采用濕毛巾掩住口鼻,并快速打開自救器,迅速佩戴好,防止有害氣體中毒或窒息。(5)水泵房人員在接到水害事故報警后,有可能發生淹井時,要立即關閉泵房兩側的密閉門,啟動所有水泵,將積水盡快排出。在沒接到總指揮的撤退命令前,不得離開工作崗位。(6)如水害發生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了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在撤離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7)如出路已被隔斷,應另覓他路,迅速尋找
46、避險硐室、井下位置最高、離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暫時躲避,積極開展自救工作,具體措施如下:如水害為老空透水,應在避難硐室口搭設臨時擋墻或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氣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在避災期間,遇險人員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堅信上級領導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堅信在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共度難關,安全脫險。人員在躲避期間,應及時打開供風管路閘門,進行通風,使用電話、人員定位緊呼等通信、定位系統,向調度室匯報人員數量、所在地點、水情、人員傷情、人員思想狀態等,每隔30分鐘向調度室匯報1次;受困人員要做好長時
47、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節約照明。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決不咀嚼雜物充饑;如躲避時間較長,感覺口渴時可打開供水管路閘門,使用礦帽等工具進行飲用,飲用后及時關閉閘門,盡可能減少水的外流,防止積水促使水位進一步上漲。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避災時,應采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發現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要控制情緒,不可興奮過度;對傷員應注意安慰、保護與照顧。(8)在搶救水災事故中,要認真分析、判斷受困遇險人員的位置以及巷道狀況,判斷遇險人員是否有生存的條件。指揮部必須以搶救人的生命為指導思
48、想去部署各項搶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險者所在地點,就輕易地做出遇難人員已經死亡的結論,否則就會貽誤時機,使本應得救人員死亡。如果遇險人員所在地點是獨頭上山時,如果沒有供風管路,氧氣量不能保證時,要按每人每分鐘消耗氧氣量0.237kg和呼出二氧化碳0.197kg計算他們的生存時間。應采取措施打鉆孔輸送氧氣和食物等,保證遇險人員有足夠的等待時間,同時要抓緊時間排水,使堵在里邊的人員能夠及時得救。如果迎頭有供風管路,人員有足夠的氧氣以供呼吸時,應盡快先排水,同時根據現場情況積極組織救援。(9)發生水害后,特別是老空區的積水突出后,往往會從積水的空間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如瓦斯、硫化氫等,在撤離時應
49、采取濕毛巾掩住口鼻等措施,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或在撤離過程中要快速打開自救器,迅速帶好,防止有害氣體中毒或窒息。(10)把溺水者撈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發生窒息,救護者應盡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來,然后及時進行人工呼吸。在進行搶救的同時,要派人立即向礦救災指揮中心報告,請求醫生趕來協同搶救,搶救成功后,立即轉至醫院。(11)發生突水事故后若情況危急,水勢很猛,有淹沒采區或整個礦井危險時,由調度室通知井下主排水泵房水泵司機把潛水泵全部開動并組織撤人,在確保所有人員脫離危險區域的情況下,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立即下達關閉水閘門的命令,并派專人負責執行。四、注意事項(一)所有下井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齊全
50、安全防護器具。(二)水不能自然流出的采掘工作面必須有工作、備用排水(砂)泵與水管。(三)對現場排水巷道注意做好加固,保證安全;想盡辦法與受困人員取得聯系。(四)受困人員必須穩定情緒,盡量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節約照明。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決不咀嚼雜物充饑;飲水時應選擇適宜水源,并注意用紗布或衣服過濾。對傷員應注意保護與照顧。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現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五)長時間被困在井下人員上井應避開強烈的光線,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六)任何受困遇險人員禁止潛泳。(七)事故處理結束后,指揮部指定技術組及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原因、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和存檔。份2017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