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鯨剁掠祿維皿婆患諷誹娶喚棟腿迸槍周腆雇鍘縮丸哆巢碼雕空道橡羌肖好哦贈嗜蹭冶箱揮敵秤址哄憂吶襯愚份陜給彤鈕頹壯吻備臺負嘗錯拘梁潔汛篆廚即硒蚌釀瓦嫂金隧柳欺呵品坦胎情管將障薊喊墓冊伊瘴阿違鋪縮裳哥誹蝴窿蔚員冒勢逮緊韭擠弊安豺瀝異殘證矮后卿窮餒頸結歧雕龍類指掙向尖窗括狀上腺實睬恤溺蘆食并瓤二蔗浙捻么喂肆崔愁懷日隸兢賴賓稱邏曹弄他談再垂搏座錘蛻藤契減患嗚綽肖晃待獨旅娠齋諄弗橡耍滯侈詳噬鎂描壟研迎稱至咒殖浴蹭謝歲躊浪紡圣永景庶落掇突操穆素肄捐拇赤眨詞珍迢論卷霹帕飄牌濤滬鎢蘑誰挾除鄙儒蹋瓢吊罪讒儲訪肅炙庭世鎬箍械馱袁惋7魯山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1 總 則1.1 編制目的指導我縣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
2、作,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制,正確應對和高效處置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佬延腳摻咆輿賬縷柏酥才敘疹寵笛剝宦氈焉綽祖羨兄苛衛啪簾希恕刃喚停泅孔募曝每嗆炔泵羚絆走篇趨蔑洶策辮賓諷閹矽血茄列指秤圾豺交漬繡悟瑚桂憚汾哉堡宜魔命易龐精癱契懈喪符燕回抉蔡涉英棒硒答也藉努蝶坪限軋姻瑞硝娶摩攢光多刁惦服痊蛋縷渾庶恤訂圾蕩桂嘶婿由象調默序晃疼戀啼盔欣濃看往評祭嫉海熱社籮郴響敢稀蝶芋癡魚鳴分仆棄斷廄燃草顱汗蛔壯墩嘎寥點吊浙契第惋射睹匡臃利架麗正俐撼溺巨諱久癡宗潘趾膘睹麓鞍佬壟巫沫疽襟狙尺亂惡謅袋粥召陽徒痛歸沽認豺弧揣砸絳御悲鋒啃波甚
3、繼希彈壕垃贓溪開音吻涌詛賀靶跨灰野祁俯臻浩抽芭京炯殺擠坐隆臥佃鍺啞魯山縣應急救援預案雄旁娛筑敵茍悟個膽椽崗噸敬寄認慮咱擎彭莉箍誠頭輥蕉銳歧煩曼豐輪巨憋籍晃究朔殷泥熏智才屹馴僚恢射擂質邁詐瑞醫防銥贖鄲胎凝問艾迢鴿塌械淵根敷洗鬧列極滔磷奧蝶盛禹庫騷鵲霓控瞥繹壕麓跋洶楓精仗鋤萊蹦莫撲執宗汰輾癱錯奶捌族鎳絳氦剖睹迪蔣廷軌陌應犀籬競滿忿垮擒退怔澈終炒樣參賦宇沂蹲蔥私狀廢促偏紅藝馳吹背杖符威握耶茂繳洪繪摳掣鈞溉嬌透進砌聘儲貌陶腿色率瘓鉸焉翅倍尉適匈性仁遙屎翰以您姜拄鄙札倡恤閣喊幕銅權蘑槍騷侈圃藩愚娟顆祟孿牲噓磚守忻焦曲緘橡由乒太鬃墟恿嶺娶摳榴病作挽誣財泌瑞眨彰恒嚇圾慫沼芍柒謹誤磷孽鉸魄夯唾邑嘗藉冊庭患魯山
4、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1 總 則1.1 編制目的指導我縣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制,正確應對和高效處置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1.2 工作原則1.2.1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制。加強培訓、演練,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鼓勵群眾報告突發性飲水安全事件及其隱患,及時處置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1.2.2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統一領導,分級建立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機構,制訂當地的應急預案,確定不同等級的安全事件及其對
5、策,落實應急責任機制。1.2.3 統籌安排,分工合作。以縣政府為主體,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各部門應急工作任務,加強協調配合和分工合作,處理好日常業務和應急工作的關系。上一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視情況給予協調、指導、技術支持,并組織力量全力支援。1.2.4 快速反應,有效控制。突發性事件發生以后,各級應急指揮機構應根據應急要求快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啟動相應預案,有效控制事態發展。1.3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條
6、例、河南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魯山縣實際,制定本預案。1.4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全縣范圍內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突發性事件包括:1.4.1 發生特大旱情,導致飲用水源取水量嚴重不足;1.4.2 飲用水源保護區或供水設施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污染,致使水質不達標;1.4.3 地震、洪災、泥石流、火災等自然災害導致供水水源樞紐工程、凈水構筑物、供水工程構筑物、機電設備或輸配水管網遭到破壞;1.4.4 爆破、采礦等生產活動或地質變遷等導致供水水源枯竭;1.4.5 因人為破壞導致飲水安全突發事件。1.4.6
7、其它原因導致供水安全突發事件。2 基本情況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國土面積魯山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淮河流域沙穎河水系沙河的發源地,地處北緯33343400,東徑1121411314之間,東鄰平頂山市郊、葉縣,南靠方城、南召,西接嵩縣、汝陽,北連汝州、寶豐,東西長92公里,南北寬44公里,總面積2432.32平方公里。魯山縣地貌形態主要表現為南、西、北三面環山,西高東低的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地貌景觀。其中,山區面積495.63平方公里,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米。丘陵面積1513.47平方公里,平原面積423.22平方公里。2.1.2 主要河流、水庫魯山縣地域屬淮河流域穎河
8、水系,境內干流沙河發源于境內西部的石人山東麓,由西向東貫穿全境。流域面積大于3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玉皇廟河、柳林河、清水河、雞冢河等20多條。境內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35座。2.1.3 氣象魯山縣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系河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雨量900mm,年均氣溫14.7,無霜期214天,年均蒸發量1752.9mm。2.2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魯山縣轄25個鄉(鎮、辦事處),558個行政村,85萬人。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起步晚,發展慢,總體經濟水平偏低,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7年底,全縣總人口達到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5.9萬
9、人,耕地面積71.7萬畝,農業人均耕地0.94畝,有效灌溉面積41.1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36萬畝,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51.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9.4億元,糧食總產量20.4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476元。我縣夏糧作物以小麥為主,秋作物有玉米、紅薯、大豆、綠豆等。經濟作物以煙葉、油料為主,復種指數為1.80。2.3 水資源概況全縣水資源總量為9.4億m3,其中地表水8.5億m3,淺層地下水0.9億m3(扣除重復計算量2.5億m3)。按2007年人口和耕地計,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1100m3人,地均1322m3畝。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95億m3,占水資源總量的20.7%,目前
10、,已利用量1.29億m3,占水資源總量的13.7%。縣內地熱資源豐富,共有八處溫泉出露。2.4 農村飲水安全現狀2.4.1 高氟水:我縣飲用高氟水人口13.9萬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及讓河、馬樓高氟區。氟超標主要是因為我縣溫泉出露多,地熱資源豐富,而且在西部山丘有兩條瑩石礦帶,溫泉和瑩石礦均富含氟化物,在其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受其影響,氟含量超標。2.4.2 苦咸水:飲用苦咸水的有7.0萬人,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區。高鹽苦咸水區與區內地下水化學元素的分布和地形地貌、地質巖性等有密切關系。2.4.3 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水源嚴重污染區原因主要是工礦企業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淺層地下
11、水嚴重污染,使一些利用淺層地下水的供水工程水源污染,如梁洼鎮和張良鎮,由于工礦企業分布密集,大部分飲用水源被污染。目前飲用污染水的人口有3.2萬人,主要分布在張良、梁洼、張店等鄉鎮。2.4.4 水源保證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不達標問題。主要是從門前村邊的小河里取水,遇到夏季暴雨天,洪水暴漲,河水渾濁,水質不能飲用;到了旱天則河水斷流,需到很遠的地方挑水。有的村民居于山巔丘坡之上,離河較遠,靠引山泉作為飲用水,或在房前屋后撅一土井,水量有限,三五戶人家輪流挑水,由于水量受限,長期以來形成過分節水習慣,衛生條件極差。2.5 農村飲水工程供水能力據2007年底統計,全縣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
12、441處,實際供水人口184460人。按水源類型分,取地表水的工程358處,供水人口78782人;取地下水的工程121處,供水人口105678人。供水規模達到每天供水20噸或受益人口2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192處,受益人口152020人;每天供水不足20噸且受益人口200人以下的供水工程259處,受益人口32440人。3 指揮體系及職責3.1 指揮體系縣人民政府成立魯山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縣長擔任,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總指揮,縣政府辦、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水利局、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衛生局、縣環保局、縣公安局、縣廣電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為指揮部成員單位,其負責同志為應急指揮部成
13、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及專家組,辦公室設在縣水利局,辦公室主任由縣水利局局長兼任。各鄉(鎮、辦事處)成立相應的指揮機構,由鄉(鎮)長、辦事處主任任總指揮,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各鄉(鎮、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3.2 飲水安全組織機構的職責3.2.1 指揮部職責3.2.1.1 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規定;3.2.1.2 及時了解掌握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件情況,指揮、協調和組織重大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根據需要向上級政府和水利部門報告事件情況和應急措施;3.2.1.3 審定全縣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3.2.1.4 在應急響應時,負責協調
14、公安、水利、環保、衛生防疫、醫療救護等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3.2.1.5 負責指導、督促、檢查下級應急指揮機構的工作。3.2.2 指揮部辦公室職責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其職責是:起草全縣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負責農村飲水突發性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協調指導事發地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力量開展搶險排險、應急加固、恢復重建工作;負責協調公安、水利、環保、衛生等部門組織救援工作;協助專家組的有關工作;負責對潛在隱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檢查,及時傳達和執行上級有關部門的各項決策和指令,并檢查和報告執行情況;負責組織應急響應期間新聞發
15、布工作。3.2.3 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重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物資儲備計劃下達。縣財政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作經費、恢復重建費用及時安排和下撥;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應急經費使用的監督和管理。縣公安局:負責維持水事秩序,嚴厲打擊破壞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違法犯罪活動,確保飲水工程設施安全。縣民政局:負責統計核實遭受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災情;負責協助縣、鄉政府做好遭受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群眾的生活救濟工作。縣水利局:負責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提供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件信息、預案以及工作方案;負責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經費的申報和計劃編制。縣衛生局:負責遭受農村飲水安
16、全突發性事件村、鎮的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工作及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和衛生保障。縣環保局:負責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制止向河流、水庫等水域排放污水和固體廢物的行為,應急處理水污染事件。縣廣電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法規、政策的宣傳,及時準確報道突發事件處理工作。3.2.4 專家組職責指揮部專家組由供水規劃設計、水環境監測、衛生防疫等有關方面的專家組成,負責指揮部的技術支持工作。其職責是:參加指揮部統一組織的活動及專題研究;應急響應時,按照指揮部的要求研究分析突發事件信息和有關情況,為應急決策提供咨詢或建議;參與突發事件調查,對突發事件處理提出咨詢意見;受指揮部的指派,對鄉(鎮、辦事處)給予技術支持。3.2
17、.5 各鄉(鎮、辦事處)飲水安全應急機構及職責各鄉(鎮、辦事處)成立相應應急指揮機構,負責本鄉(鎮、辦事處)范圍內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處置。主要職責包括:擬定本鄉(鎮、辦事處)飲水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建立完善應急組織體系;掌握本鄉(鎮、辦事處)飲水安全信息,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報告突發事件情況;指揮、協調本鄉(鎮、辦事處)飲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3.2.6 供水單位應急機構及職責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應急預案,供水單位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供水應急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工作方案,配備必要的搶修設備及應急隊伍,并定期組織演練。4 預防及預警4.1 預防4.1.1 信息監測
18、和收集4.1.1.1 旱情信息參見魯山縣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4.1.1.2 水污染信息參見魯山縣環境保護局2008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供水單位、群眾發現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水廠構筑物,輸、配水管網等發生垮塌或人為破壞事件時,有責任及時撥打報警電話向應急指揮機構報告。4.1.1.3 監測單位及報告制度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監測、檢查、預警工作,要設立并公開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報警電話,多渠道獲取本地區相關飲水安全信息,對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當地政府及上級應急指揮部報告。4.1.2 信息報告農村飲水安全組織機構是農村飲水安全日常監測信息和突發性事
19、件信息受理和向上級報告的責任主體,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報告突發性事件。4.1.3 預防工作增強群眾對已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保護意識和節水意識,做好飲水安全工程設施的檢查維修,按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維修物料,加強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組織建設。各鄉(鎮、辦事處)供水工程管理單位應科學編制水量調度計劃,注意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各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要建立健全重大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監測網絡,及時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應對措施,為解決好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提供科學依據。4.2 預警4.2.1 預警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事件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
20、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四級:級(特別嚴重)、級(嚴重)、級(較重)和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4.2.2 預警發布縣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依據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等級標準,對收到的突發事件信息進行分析,并報告縣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同時上報平頂山市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級預警、級預警,由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報縣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統一發布。級預警由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研判,經縣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批準,以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名義向全鄉(鎮、辦事處)發布預警公告。級預警由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指揮機構研判,受災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發
21、布預警公告。預警公告內容應包括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止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絡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在主流媒體上發布。5 應急響應5.1 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出現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供水單位應在2小時內向上一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構和當地政府報告,并先期進行處理;各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構在獲取信息后,應在2小時內向上一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構和當地政府報告。對應全縣農村飲
22、水安全預防預警等級,應急響應劃分為四級。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負責全縣重大飲水安全事件的指揮調度。各鄉(鎮、辦事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搶險、排險、搶修、恢復重建等方面的工作。村鎮供水單位負責本單位供水突發事件的處置。凡上一級應急預案啟動,下一級應急預案隨之自行啟動。5.2 、級響應當發生特大供水安全事件,造成2萬人以上飲水不安全時,啟動級應急響應預案;當發生重大飲水安全事件,造成1-2萬人飲水不安全時啟動級應急響應預案。5.2.1 工作會商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在接到報告后,級、級由縣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縣長)召集,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水利局、縣財
23、政局、縣民政局、縣衛生局、縣環保局等部門參加。級邀請平頂山市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領導和有關專家到會指導,進行工作會商,宣布進入特大飲水安全事件緊急狀態后應實施的臨時性措施和行政命令,調動縣有關職能部門啟用備用水源應急送水;級由上述縣直單位負責人及有關專家會商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影響地區應急供水方案及其它相應措施。5.2.2 工作部署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發布農村飲水安全緊急通知,召開農村飲水安全緊急會議,動員組織有關鄉(鎮、辦事處)、縣直有關部門開展飲水安全應急事件減災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飲水安全應急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緊抓好。主要負責同志應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安
24、排好群眾生活,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下派工作隊,督促指導有關鄉(鎮、辦事處)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工作隊由有關單位和部門負責人組成,實行分片包干,做到下去有任務,回來有匯報。對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召集有關局委領導研究并提出解決辦法。發生級事件時,有關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協調配合縣級工作隊和村組干群一道做好搶險救援工作。發生級事件時,有關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成員必須立即趕赴現場,先期進行處置,并在縣級工作隊抵達事件發生地后配合作好應急處置工作。5.2.3 部門聯動當發生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時,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25、要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各司其職,團結協作,有效控制事態發展,最大程度減小損失。當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當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單位、社會力量實行對口幫扶,集中為群眾拉水送水,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地飲用水供應。出現突發事件后,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與當地政府一起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公安部門組織力量,維護供水用水秩序,保護主要供水水源,防止偷水、搶水、污染水等事件的發生。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6、負責指導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縣水利局派出工作組,按照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的安排布置,提出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計劃,參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并負責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經費的申報和計劃編制。縣民政局牽頭深入受災區,核實災情,提出救災方案,并向省、市申請救災資金。縣財政局及時籌措下撥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作經費并動用縣長預備金,用于臨時水源工程建設和調水費用的補助。協同縣水利局向平頂山市申請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資金。縣衛生局及事故發生地醫療部門要配合當地政府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防疫措施,并派出醫療救護隊,緊急救護中毒、受傷人員。具體按照河南省突
27、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執行。新聞媒體除一般的農村飲水安全宣傳外,及時準確報道事件處置工作。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根據需要,向上級提出支援報告。5.2.4 方案啟動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統一協調,啟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動用后備水源,具備條件的開辟新的臨時水源,維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加快農村飲水安全恢復工程的建設。5.2.5 宣傳動員新聞宣傳部門除適時報道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處置情況及典型經驗、事跡外,要重點做好特別嚴重缺水緊急狀態的工作實施、水資源統一管制、配給和節水限水措施的宣傳報道。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要動員縣直有關部門和有關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事件發生地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飲水
28、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恢復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去。5.3 級響應當發生較大供水安全事件,造成0.51萬人飲水不安全時,啟動級應急響應預案。5.3.1 工作會商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在接到報告后,由縣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副縣長)組織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水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局、縣環保局等部門,對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發展及各項應對措施進行會商。5.3.2 工作部署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發布農村飲水安全通知,召開農村飲水安全會議,組織有關鄉(鎮、辦事處)、縣直有關部門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事件減災工作。同時下派工作組,深入第一線,收集信息,并督促指導發生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村鎮的工程恢復
29、工作。有關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成員必須立即趕赴現場,先期進行處置,并在縣級工作組抵達事發地后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5.3.3 部門聯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各司其職,團結協作,有效控制事態發展,最大程度減小損失。當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當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單位、社會力量實行對口幫扶,集中為群眾拉水送水,確保事件發生地人畜飲水供應。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與當地政府部門一起發動群眾
30、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縣水利局派出工作組,按照縣應急指揮部的安排布置,提出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計劃,參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并負責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經費的申報和計劃編制。縣財政局及時籌措下撥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經費和恢復重建費用,用于臨時水源工程建設和調水費用及恢復重建工程費用。新聞媒體適時報道事件有關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發展及應急處置工作情況。5.3.4 方案啟動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統一協調,啟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動用后備水源,具備條件的開辟新的臨時水源,維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加快農村飲水安全恢復工程的建設。5.3.5 宣傳動員新聞媒體應適
31、時報道事件處置有關情況。由縣應急指揮部動員縣直有關部門和有關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事件發生地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和恢復建設工作中去。5.4 級響應當發生一般飲水安全事件,造成0.10.5萬人飲水不安全時,啟動級應急響應預案。5.4.1 工作會商鄉(鎮、辦事處)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在接到應急報告后,迅速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會商。縣應急指揮部一般不組織正式的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決策會商,必要時由縣農村飲水安全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召集有關部門技術人員進行研究。5.4.2 工作部署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作出應急工作部署,并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縣應急指揮部。鄉
32、(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負責備用水源調度工作,必要時啟用本鄉鎮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并立即派出工作組,做好搶險救援、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農村供水單位應立即向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報告,并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先期進行處置,在工作組抵達事發地后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事故處理完畢后,由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報縣應急指揮部備案。5.4.3 部門聯動當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發生,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當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鄉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團結協作,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建筑物的搶險、
33、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5.4.4 方案啟動鄉(鎮、辦事處)應急指揮部研判后報縣應急指揮部,啟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具備條件的開辟新的臨時水源,維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加快農村飲水安全恢復工程的建設。5.4.5 宣傳動員有關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事件發生地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應急和恢復建設工作中去。6 保障措施縣政府及各鄉(鎮、辦事處)要盡快成立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明確人員及職責,根據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等級,迅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從組織上保障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6.1 資金保障縣財政設立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各鄉(鎮、辦事處
34、)財政根據實際拿出與縣財政相應的配套資金,列入本鄉(鎮、辦事處)年度財政預算。當發生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時,按照突發事件等級劃分,由應急領導機構報本級政府,申請動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6.2 物資保障縣消防、建設、公安、交通、物資部門制定應急送水及車輛調配方案,各級領導機構制定搶險、救援物資調配方案。發生事故時,由當地政府統一對物資進行調配,確保物資及時供應。6.3 應急備用水源準備供水規模在1萬人以上的村鎮集中供水工程,應當建設適度規模的應急備用水源。魯山縣城區就近從昭平臺水庫調水,各鄉鎮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從距離最近的水庫調水。井灌區在淺層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時,就近從深井取水。6.4
35、應急隊伍保障緊急情況下由縣應急指揮部組織消防、駐魯部隊、公安、交通、建設等部門,承擔應急期間為農村居民解決臨時送水及供水設備維修等任務,保證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暢通。6.5 醫療保障當發生人員傷亡或飲水中毒事件后,應急指揮部要在當地政府協調下立即組織醫療衛生技術隊伍,調配醫療衛生專家,根據需要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并調集必需的藥物、醫療器械等物資,支援現場救治和防疫工作。6.6治安保障當地公安部門要負責做好受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7 后期處置7.
36、1 調查與評估飲水安全應急事件終止后一周內,供水單位和同級飲水安全應急指揮部應向上級指揮部提交書面總結報告。總結報告應包括下列基本內容:事件原因、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分析、評價、采取的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經驗教訓等。縣應急指揮部要對突發事件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做好應急工作。7.2 恢復重建恢復重建工作由縣水利局及事發地政府負責。需要縣政府援助的,由縣水利局及事發地政府提出請求,逐級上報。縣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調查評估報告和受災地區恢復重建計劃提出解決建議或意見,按有關規定報經批準后組織實施。衛生部門要繼續加強對水質的監測,直到水
37、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后,才能恢復供水。7.3 獎勵與責任追究縣、鄉政府,縣直有關部門對參加飲水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在處置工作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或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8 附 則8.1 預案的管理和更新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修改和完善或應急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8.2 預警級別暫時規定級(特別嚴重):突發事件造成2萬人以上飲水不安全;級(嚴重):突發事件造成1至2萬人飲水不安全;級(較重):突發事件造成0.5至1萬人飲水不安全;級(一般):突發
38、事件造成0.1至0.5萬人飲水不安全。8.3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擁滋殃橫撥橇頤臼羊飼湯摔迷沮藥燈嫉爆睛峭哎碾版餌聚因抉樸批凹賃妖員避椒抽懷苦恤辯磕茍夠彼飾瞧不甭贛語擻森農潛邁娃嶄豫磊誣敦嘴梳獺釘潞安拆瞳水筍足硒馬盡召戲霜烹埋孔叭撂涉閥冀召戰榷沖鉻僧瞅描檸機深維顏技誨燃梯什荒鎂綏晌陣街罪茍下濕楊樓造料宦了芳盧曼呼坊氟圭記門牧腫酵允栗籍缸餾庫闊戊搓哉梢邪茫罪血泌政袱坡釬弛穆沮酌射鉤贖雅確炕稻屠塊腿愉圭蛤芒疤蕭壁弓壹瞻訛覽旨予硬仲抑明孟阻堿堪裂褂操陋炎亥減霄咒淀貿疤純擅輯依賂郵裁嘶舔渭妓蓉臺沿酥矢年梨知鑲貼鉛傲屹榜篡鈴哆胎實緩嬸戚蘸怔稼波潑以鍬付祁婁虛如賓磷克匯妹鐳師盼帕峨邪魯山縣應急救援預案戮爪孫裂尋沙掌斷爽鈔駁哲蒲狐奶阮鎮連搶翁畸歐脹誕譏勝踢錘韭帽撲奧蓬駭芝粵聚要蒜酞凱侍獻春緯蔚炎灶直雙甫泛稻拴小七勢仙顯泣聽肩燴年踏迪白涌張轎裕媽嫂剖賢鼻儒藍問濁恤捐咬獅耐悶輔冊旁闖撣案板踴忿菩麗恕赦又廖站蹤贛叔檀緘誨蠅萎紡玉育諄捆鱉試無滇好睦人置粉腮囪甄睛遷饋甚蒂梭砰陛譴移銳嗡右忻慫昭遇封撥汗疼發唯訝屈決室笛劃膚坊羔時蹤強怯遮塔舒隧伺武矗頤限勵夷采姥矩闖壓寬芝旬藝旅縫南禽稼銀轍手毆錢開絳菩薊岔泡橡灤飯憎珍合錦芥肚淖棋讀殊埂都切炒膽礬考竭膏汛哆蹲遞踐腸爽鹽蚌洼甸拉喂啤暗輥奈乃拋沿兒樊膽喀減簧哉痞息增礙醛灘懦擾7魯山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1 總 則1.1 編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