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莊xx熱電有限公司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二一一年五月目 錄1 總則31.1 編制目的31.2 編制依據32 應急處置工作原則42.1 依托政府領導 統一指揮協作42.2 加強監測 有效應對42.3分工明確 措施得力52.4 信息暢通 及時準確53 事件類型及危險源分析53.1 概況53.2 危險源及危害程度分析74 事件分級75 組織機構與職責95.1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及辦公室95.2 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職責105.3 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105.4 公司各部門職責106 預防與預警116.1 危險源監控116.2 預警條件126.3 預警報告126.4 預警響應1
2、36.5 預警解除137 應急響應137.1 啟動條件137.2 響應分級137.3 響應程序147.3.1 響應啟動147.4 響應行動147.5 應急處置147.6 應急結束167.7 后期處置178 信息報告188.1 報告內容及程序208.2 報告要求219 保障措施219.1 通信與信息保障219.2 隊伍保障219.3 應急物資保障229.4 技術保障229.5 其他保障2210 培訓和演練2211 其它23石家莊xx熱電有限公司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指導石家莊xx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稱公司)有效防范環境污染災害,快速、有序、高效地處置環境污染事件,最大程度地
3、減少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保證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維護企業安全生產、職工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特編制本預案。1.2 編制依據本預案依據以下法律法規、標準制度及相關預案,結合公司實際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入推進電力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河北分公司環境保護責任追究規定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 本預案為公司應急預案體系的專項應急預案,在石家莊xx熱電
4、的限公司突發事件綜合預案的基礎上制定,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綜合預案使用。2 應急處置工作原則應急處置基本原則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堅持一保人身、二保廠房、三保設備的原則。依托政府、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加強聯動、快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2.1 依托政府領導 統一指揮協作遇重大災情,積極參加和依托政府領導的社會應急救援工作,履行社會責任,提供相關專業救助。加強與政府應急指揮機構、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絡,必要時請求政府給予援助。在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下,發揮團體優勢,視災情動員職工相互協作,密切配合,開展環境污染搶
5、險、應急救援、搶修恢復等各項應急工作。2.2 加強監測 有效應對環境污染災情初顯階段,采取各種方式加強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及時掌握設施設備狀態,采用有效措施,控制環境污染事件發展,努力減輕事件影響。2.3分工明確 措施得力公司安全環保部是環境污染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統一指揮生產區域內所有搶修力量,統籌調配應急資源,分工明確,責任落實,有序開展環境污染搶險、應急救援、恢復生產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環境污染災害事件對生產設備、發供電、供暖影響范圍的進一步擴大,保證機組安全。2.4 信息暢通 及時準確采取多種方式,保證信息通道暢通;確保指揮、災情、生產設備運行、搶修隊伍、物資資源
6、等信息及時、準確、可靠的下傳上達;信息報送和對外發布統一歸口,數據唯一。3 事件類型及危險源分析3.1 概況公司位于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側,河北省石家莊xx開發區工業大街37號。在石家莊市與蒿城市之間,距石家莊市區邊界(以京珠高速公路為界)10公里,距蒿城市15公里。廠區在石家莊煉油廠鐵路專用線和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街東側202米處,北距石德鐵路約3公里,距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284米,東北距西馬村1017米,西距南席村506米,東距大同村1241米,緊靠廠址北側為規劃世紀大道。廠址周圍500米范圍內無村莊、學校、醫院等敏感點。事故備用灰場位于廠址東南3.7公里處,在廠區東南方
7、向約5.9公里有一軍用機場。開發區汪洋溝由西北東南方向自廠區西南側通過,距廠區約400米。周圍無大氣污染、灰塵、毒危害較嚴重的工廠,廠區內無職工及家屬生活區。汽機、鍋爐、發電機均由東方電氣集團生產,汽機為2300MW亞臨界中間再熱雙可調抽汽供熱式機組,鍋爐為亞臨界中間再熱21025t/h燃煤鍋爐,發電機為2300MW水氫氫冷卻發電機。同期建設有配套的電除塵、煙氣脫硫、脫硝等設施,排煙采用煙塔合一技術,煙氣沒有旁路,直接通過煙塔排入大氣。本期工程生產用水采用距電廠約20km經深度處理后的石家莊市橋東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生活消防用水及備用水源為城市自來水。公司定員530人。運行人員實行5班3倒,崗位
8、設置和分工清細,職責明確,對發電主、輔設備進行全天候遠程監控、操作和定時巡檢。法定休息日及夜間有中層及以上干部和管理人員值班,設備維護部設有專人值班,共同協助值長搞好當班發電生產管理工作。公司北面正大門邊設廠前區,有行政綜合辦公樓、生活綜合樓、檢修樓、食堂、浴室等生產、生活設施。公司承擔著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部及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東部區域的供熱任務,供熱面積約65平方公里。3.2 危險源及危害程度分析3.2.1 有毒有害氣體擴散:嚴重污染環境。3.2.2 脫硝系統異常:脫硝系統液氨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險化學品,氨大量泄漏對環境也會造成嚴重污染。3.2.3脫硫系統異常:煙氣系統、吸收塔系
9、統、漿液制備故障,造成煙氣SO2排放超標。3.2.3 化學危險品泄漏: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3.2.4 除灰系統異常:發生大量跑冒灰或渣、煙塵大量排放事故時,會造成環境污染,直接影響周圍居發群眾和職工的生產、生活,嚴重時影響企業形象。3.2.5 灰場跑漏灰:造成大面積污染。4 事件分級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重大環境事件(級)、較大環境事件(級)和一般環境事件(級)四級。4.1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4.1.1 發生5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30人以上;4.1.2 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或直
10、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4.1.3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重污染;4.1.4 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4.1.5 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事件,或、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4.1.6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故;4.1.7 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4.2 重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4.2.1 發生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10人以上、30人以下;4.2.2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受到污染;
11、4.2.3 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4.2.4 、類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4.2.5 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4.3 較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4.3.1 發生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10人以下;4.3.2 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4.3.3 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4.4 一般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4.4.1 發生人身重傷及輕傷事件;4.4.2 因
12、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體性影響的;4.4.3 、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5 組織機構與職責5.1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根據環境污染災害嚴重程度,公司成立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及辦公室。5.1.1公司環境污染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組 長:王志剛副 組 長:張國來 李杰義 董建庭 胡俊芳成 員:李 兵 陳智清 趙亞丹 胡繼新 魏天信馬 剛 王志潔 戰 偉 武生勝 王曉華趙惠英 陳占江5.1.2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暫設在公司安環部,安環部主任擔任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5.2 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職責5.2.1貫徹落實國家法
13、律法規及相關政策;5.2.2 接受省、市、地區應急領導小組、應急辦公室的領導,就公司應急處置工作向有關職能部門提出援助要求;5.2.3 統一領導公司環境污染處置、應急救援、恢復生產工作,研究決定公司環境污染處置重大部署和決策;5.2.4 宣布公司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決定啟動和終止事件響應;5.2.5發布相關信息。5.3 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5.3.1 落實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布置的各項工作;5.3.2 開展信息搜集、統計匯總、上報工作;5.3.3 協調公司各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5.3.4 負責與政府行政部門溝通,匯報相關應急工作;5.3.5 協助發布有關信息。5.4 公司各部門
14、職責5.4.1 生產技術部:負責組織外協基建施工力量參加環境污染處置、應急救援、恢復生產工作。負責事故時生產指揮,指揮調度事故時有關運行設備系統。參與預案的審核和編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事故時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制定預防方案,防止同類事故的重復發生。5.4.2安全環保部:負責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協助事故調查、取證,提出處理意見;做好災情核實、上報工作。5.4.3發電運行部:負責生產設備正常運行與維護,努力控制和減小污染物的排放。5.4.4 設備維護部:負責公司環保設備的維護工作,負責設施設備搶修恢復工作。5.4.5 燃料管理部:負責燃料供應的調配工作。5.4.6 辦公室和黨
15、群部:保證搶救人員和物資運輸的車輛,負責信息收集與對外信息聯絡發布工作。5.4.7 計劃經營部:負責應急物資的購置、儲備、調配、供應。5.4.8 財務資產部:負責應急救援的資金支持。5.4.9 其他部門做好應急相關工作,完成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6 預防與預警6.1 危險源監控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開展對企業環境信息、環境污染災害預警信息、常規環境監測數據、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風險評估工作。6.2 預警條件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公司發布環境污染災害預警信息:6.2.1 由于暴雨和地震灰場跑灰,化學品保管不善造成有毒有害氣體擴散,脫硫、硝硝系統異常等,均可導致嚴重
16、環境污染事件。省、市、地區環保部門發布環境污染預警信號;臨近企業,尤其是化工、醫藥企業發布環境污染預警信號;公司生產區域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等污染事故。6.3 預警報告6.3.1 當工作現場發生不可處理的環境污染事故時,發現人就迅速將事故現場的狀況等情況立即向值長和應急事故日常管理機構人員匯報。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工作人員應立即撤離工作地點。 值長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命令迅速改變運行方式,經查應啟動應急預案的,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領導報告,并建議啟動預案。 省、市、地區環保部門發布環境污染災害預警,應立即向公司應急辦公室報告;6.3.4公司應急辦公室接到預警信息或收到政府職能部門預警通知、環保部門環
17、境污染事故預報、臨近化工、醫藥企業發布環境污染信號后,立即匯總相關信息,分析研判,提出公司環境污染災害預警建議,經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發布。6.4 預警響應發布環境污染災害預警信息后,應開展以下工作:6.4.1 應急辦公室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收集相關信息,及時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6.4.2 做好成立環境污染事件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準備工作;6.4.3有關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協調組織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電源、交通運輸等準備工作,合理安排調度運行方式、做好異常情況處置和應急信息發布準備。6.5 預警解除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根據環境污染事件發展狀況和生產設備實際情況做出解除預警的決定,發布相關信息
18、并終止已經采取的有關措施。7 應急響應7.1 啟動條件發生環境污染事件時啟動本預案。7.2 響應分級根據環境污染災害事件的影響程度,在本預案中將環境污染災害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為4級:7.2.1 級響應:應對一般環境污染災害。7.2.2 級響應:應對較大環境污染災害。7.2.3 級響應:應對重大環境污染災害。7.2.4 級響應:應對特大環境污染災害。7.3 響應程序7.3.1 響應啟動7.3.1 級響應:生產副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7.3.2 級響應:生產副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7.3.3 級響應: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7.3.4 級響應: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7.4 響應行動當確認
19、災害災情發生時,應急辦公室立即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指揮部,召開應急會議,調動參與應急處置的各相關部室有關人員和處置隊伍趕赴現場,按照“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專業處置”的要求和預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協作,有效地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7.5 應急處置7.5.1 先期處置7.5.1.1 對是否改變運行方式、轉移設備、物資、職工群眾和應采取的措施做出決策;7.5.1.2 及時劃分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7.5.1.3 加強聯絡,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導致的二次人員傷亡。7.5.2 應急處置7.5.2.1 當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發現人或當班值長應在第一
20、時間向公司總經理、生產總經理匯報,同時通知安環部主任和責任部門負責人,安環部主任在接警后迅速通知公司應急小組及成員,并要求迅速到達現場,各部門人員迅速組織本部門人員并按職責分工履行職責。 7.5.2.2 污染事故現場同時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時,當班值長應及時向總經理報告,由總經理宣布啟動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和相應的處置方案,要求通訊保持隨時暢通。7.5.2.3 根據污染物的擴散速度和事件發生地點及當時的天氣的情況,確定污染物擴散范圍。.4 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環境事件污染變化趨勢,并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的方式,預測并報告事件的發展情況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應決策的依據。.5 污染區域的隔離:第一
21、要隔離設備,消除污染源。第二應急小組應迅速組織人員對污染區域進行現場隔離,迅速疏散生產現場無關及其他員工;保障救援物資道路順暢。向事故發生時的目擊者進行取證、了解情況,維持現場秩序。并根據發生事故類別,制定詳細而具體的搶險方案7.5.2.6 事態監測與評估:應急小組對現場財產損失和對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根據事故調查規程的有關規定,做出事故初步評估和判斷,制訂相應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7.5.2.7環境污染災害防災救災的有關新聞報道工作需由應急小組組長審核后交由黨群部和辦公室,適時發布向公司內部或向社會發布緊急公告。 7.5.2.8 發生特大和重大環境污染災害時, 由總經理向中電投河北分公司、中電
22、投集團公司及地方政府匯報事故情況。 7.5.2.9 急救與醫療:后勤保障組負責通知救護車立即到達事故現場,組織其他車輛參加搶救;負責現場醫療救護工作,負責傷員外送工作;負責醫院、急救中心120的聯系工作;負責隨車護理工作。7.5.2.10應急人員的安全:所有應急人員在事故現場應以人身安全為主,各小組必須服從現場指揮的命令,以防止人身事故的擴大。7.5.3 擴大應急響應公司環境污染事件領導辦公室應隨時跟蹤事態的進展情況,視災情發展、災害危害程度、部門救災能力和社會影響等綜合因素,研究決定提高或降低事件響應級別。一旦發現事態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應立即向地方政府、調度和上級
23、主管單位報告,由應急領導小組協助調配其他應急資源參與處置工作。7.6 應急結束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工:7.6.1 事故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7.6.1.1 環保部門宣布環境條件恢復正常狀態;7.6.1.2 污染源的泄漏已經得到控制;7.6.1.3 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斷發可能;7.6.1.4 事故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的必要;7.6.1.5 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7.6.2 IV-III級應急響應終止:根據現場生產恢復情況,由生產副總經理發布命令結束應急響應。7.6.3 II-I級應急響應終止:根據現場生產恢復情況,由總經
24、理發布命令結束應急響應。7.7 后期處置 制定搶修恢復方案;加快搶修恢復速度,提高搶修恢復質量;嚴格執行防范措施和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搶修恢復工作安全。 環境污染災害發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況下,各部門生產人員要堅守本職崗位,使公司生產正常進行。 各部室按職責分工歸口調查、收集、整理災情信息、設備損失情況,由安環部統一匯總,財務資產部分析評估,并及時上報總經理。 按相關規定完成事故的調查分析工作,并及時將事故報告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每年設備維護部、發電運行部應對防御環境污染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評估、評價,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預防環境污染系統方案、建設和管理建議,定期組織防環境污染檢查,
25、進一步做好防御環境污染災害工作。財務資產部根據評估情況辦理保險和理賠事宜。 應急響應終止后,公司應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7.7.7 因環境污染災害產生的次生或衍生災害可能有多種形式,本預案無法預知或概括全部情況,如遇次生或衍生災害另行制定預案處置。8 信息報告 應急領導小組及成員名單與聯系電話領導/成員名稱姓名辦公室電話手機領導成員組長王志剛副組長張國來副組長李杰義副組長董建庭副組長胡俊芳成員辦公室負責人王志潔安全環保部負責人魏天信生產技術部負責人李兵設備維護部負責人趙亞丹發電運行部負責人陳智清黨群部負責人趙慧英計劃經營部負責人段長增資產財務部負責
26、人武生勝燃料管理部負責人馬剛發電運行值長張強發電運行值長崔國棟發電運行值長呂學鋒發電運行值長趙樂發電運行值長劉力永發電運行值長李培宏8.1 報告內容及程序8.1.1 預警響應階段,各部室向公司應急辦公室報告環境污染狀況及發展趨勢、已采取措施,各主要設備運行方式和供電、供熱情況等信息;安環部負責向中電投河北分公司、中電投集團公司以及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逐級上報。8.1.2 環境污染災害信息的報送,應快速、準確,重要信息立即上報,若一時難以準確把握,先報告基本情況,后抓緊核實補報詳情。8.1.3 各部室在發現或接到環境污染災害事件的報告后,經核實無誤,應依據職責分工,立即組織調集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7、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安環部應在2小時內向總經理報告。8.1.4 III-級預警信息發布和應急響應啟動后,事件所涉及的相關部室應當將進展情況及時上報公司應急領導辦公室,并按照“零報告”制度,形成每日情況簡報。公司應急辦公室及時將進展信息匯總形成每日環境污染災害事件情況簡報,上報中電投河北分公司。8.1.5 速報內容。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污染災害險情或災情發生的地點、時間、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影響范圍和程度、已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和成效,可能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對已造成后果的災害,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1.6 事件響應階段,各部室和搶險救援小組向公司應
28、急領導辦公室報告供電、供熱設施設備受損、運行方式、搶險進展、次生災害、人員傷亡、環境污染狀況及發展趨勢,應急搶修搶險隊伍、應急物資、應急裝備需求等情況。8.2 報告要求8.2.1公司應急辦公室向上級單位和當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匯報信息,必須做到數據源唯一、數據正確;8.2.2 預警和事件響應階段執行每天定點零報告制度;8.2.3公司應急辦公室根據上級單位和當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臨時要求,完成相關信息報送。9 保障措施9.1 通信與信息保障各部室應以常規通信資源和社會公共通信資源為主,應急通信系統為輔,保證應急指揮和現場搶險救援的通信暢通,信息傳輸及時無誤。9.2 隊伍保障9.2.1 在公司現有
29、各部室力量的基礎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組建應急搶修隊伍;9.2.2 編制完善應急救援預案,為應急搶修和救援提供制度、技術支撐;9.2.3 加強應急技能培訓,提高應急裝備水平,定期開展應急演練;9.2.4 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聯動協調,提高協同作戰能力。9.3 應急物資保障購置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統一調配使用,并加強對應急物資和裝備的維護及保養,確保應急物資和裝備處于良好狀態。9.4 技術保障9.4.1 根據環境污染災害特點,在規劃、設計、基建、生產、運行等方面落實防環境污染技術措施,提高抵御環境污染災害能力;9.4.2 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加強環境污染災害監測;積極探索實施設施治理消除環境污染新技
30、術。9.5 其他保障加強預算管理,落實應急資金;加強后勤工作,提高保障能力;加強與上級單位和省調、地方政府的聯系溝通,夯實綜合保障基礎。10 培訓和演練各部門要將防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內容以及防御環境污染救災等常識納入員工日常技術培訓工作。每年開展一次防環境污染應急預案演練。11 其它11.1 預案管理與更新根據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和修訂,以及相關公司發展變化,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對本預案適時進行補充、完善,修訂期限原則為2年。11.2 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11.3 預案的備案要求本預案由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備案,并報公司上級主管部門備案。11.4 預案生效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