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州工業園區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塔式起重機應急救援預案2014年6月 1工程概況:32單位機構組成:32.1單位機構組成:43救災組織領導機構:43.1人員及聯系電話43.2各機構處理事故內容:44救災力量的調集和外部協作的聯絡要求54.1聯系人員及電話54.2責任機構組成55技術救災方案56事故報告制度56.1響應分級56.2響應程序66.3聯系人67現場救助和保護措施77.1救助方式:77.2事故的急救措施78善后處理89救援器材一覽910應急救援路線10塔式起重機應急救援預案根據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文件精神,工程項目部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制訂本專項方案如下:1 工程概況:gc
2、 蘇州工業園區公共衛生中心土建總承包施工項目招標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單位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地點蘇州工業園區星明街西側、蘇虹西路北側結構類型鋼筋砼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規??偨ㄖ娣e32098.44地下車庫面積4040.49地上建筑面積28057.95層高位置主樓體檢中心公共應急中心層數12層3層2層地下一層5.0m/地上一層6.0m6.0m6.0m地上二層4.5m4.5m4.5m地上三層4.5m4.5 m標準層4.5m屋面高度主樓高度60m,體檢中心高度15.0m,公共應急中心高度10.5m黃海高程本工程0.000相當于黃海高程3.75米施工任務劃分及總、分
3、包管理2 單位機構組成:要求項目經理部必須認真做好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工作,要求項目部識別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及環境影響因素,針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或對環境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特訂立本塔式起重機應急響應預案,以期在緊急狀態下能迅速、妥善的應對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的減低和預防事故的后果;確保集團公司形象進一步得到提高。項目部具體情況如下:2.1 單位機構組成:項目經理: 裴家鼎 電話: 項目技術負責人: 聞清鋒 電話: 項目安全負責人: 李健 電話: 項目資料員: 楊小男 電話: 3 救災組織領導機構:3.1 人員及聯系電話指揮: 吳永良 電話: 后勤保障: 桑高華 電話: 醫療救護: 蔡慶國
4、電話: 報告: 李 健 電話: 善后處理: 裴家鼎 電話: 崗位負責人不在時的頂替人員名單: 通 訊: 聞清鋒 電話: 醫療救護: 陳海華 電話: 報 告: 楊小男 電話: 善 待: 屠桂云 電話: 善后處理: 丁 峰 電話: 3.2 各機構處理事故內容:1通訊報告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單位、聯系電話、報告人、傷亡人數等簡要情況。及時與當地110、119、120取得聯系2指揮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阻止非搶險救援人員進入現場,負責現場車輛疏通,維持治安秩序,負責保護搶險人員的人身安全3后勤保障負責調集搶險器材、設備;負責解決全體參加搶險救援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4醫療救護負責現場傷員的救護等工作5交通
5、運輸負責傷員的運輸5善待傷員的保護和應急救治6善后處理 負責做好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做好其他善后事宜4 救災力量的調集和外部協作的聯絡要求4.1 聯系人員及電話救災物資 使用責任人 屠 強 電話 物資日常采購 使用責任人 屠桂云 電話 物資存存貯 使用責任人 桑高華 電話 維修 使用責任人 桑高榮 電話 保養 使用責任人 蔡慶國 電話 配放 使用責任人 李 健 電話 4.2 責任機構組成1、應急組織體系組 長: 裴家鼎 副組長: 吳永良 組 員:技術部、工程部、機電部、安全部、商務部、行政部、計劃部等項目各部門負責人5 技術救災方案事故處理程序
6、: 排除險情 、發現事故、盡快切斷電源、發出警報,通知應急小組、救治傷者、查明原因、處理、善后1、一旦事故發生,不論事故現場何種情況,發現事故人員必須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大聲呼叫),由機械操作人員切斷電源,通知周邊作業人員全部停止作業,撤離到安全地帶。并用手機通知項目應急總指揮和聯絡員。 2、應急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召集應急機構人員,帶齊必要工具,到事故現場集中。 3、應急救援人員集中后,應全面聽從應急總指揮的安排,合理分工,一方面排除險情,一方面組織救援人員對傷員實施救護,并根據傷情,實施救治或轉送醫院(蘇州市工業園區九龍醫院)。 4、險情排除,人員得到有效救護后,應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
7、,按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并按事故類別上報上級相關部門。6 事故報告制度6.1 響應分級根據本工程的特點,辨識、分析評價塔吊生產中的危險源,針對每個危險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進行分析,得出應急響應的級別劃分。針對不同的響應分級,采用不同的應急方式處理。響應程序 塔吊生產發生需要緊急搶救處理危險時,現場人員應第一時間向項目部回報,由項目部行政部收集、記錄、整理緊急情況信息并向項目應急小組及時傳遞,由組長或副組長主持緊急情況處理會議,協調、派遣和統一指揮所有車輛、設備、人員、物資等實施緊急搶救和向上級匯報。緊急情況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由在現場的
8、項目部最高級別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應急小組,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應急小組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如何進行現場處置的指令。分派人員及車輛等在現場進行搶救、警戒、疏散和保護現場等。并在30分鐘內以小組名義打電話向上一級有關部門報告。遇到緊急情況,全體項目部管理人員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地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6.
9、2 聯系人2. 3、成 員: 吳永良 電話: 桑高華 電話: 蔡慶國 電話: 仇慶偉 電話: 李 健 電話: 裴家鼎 電話: 4、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應急救援組織下設:綜合協調組、現場搶救組、善后處理組三個工作小組,其具體組成為:A.綜合協調組:由現場項目經理部成員組成,由總指揮 楊勇飛 兼任組長,安全李建任聯絡員,協調員仇慶偉、蔡慶國等。B.現場搶險組:由本工程項目經理部、各專業分包項目部派員及各專業分包作業班組派員組成,成員5-10名;C.善后處理組:由項目經理部成員組成,裴家鼎任組長,項目部吳永良任聯絡員,聞清鋒平、易學山、桑高華、屠強等任組員。(3)搶險隊伍:搶險隊伍由本工程土建及各
10、專業分包項目部各作業班長挑選人員組成。要求成員必須身體健康,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主要工種包括:架子工、木工、普工、電工、焊工、起重工等50人組成,具體分配如下:單位架子工木工普工電工焊工起重工作業班1010202347 現場救助和保護措施7.1 救助方式:事故發生后,救援工作應有序進行,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擴大為主;統一領導指揮、人員分工、分級負責、綜合協調、快速高效、現場自救與上級或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人員急救步驟:急救是對傷員提供緊急的監護和救治,給傷員最大的生存機會,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個步驟: (1)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時要確保對調查
11、人、傷病員或其他人無任何危險,迅速使傷病員脫離危險場所,尤其在工地、工廠大型事故現場,更是如此。 (2)初步檢查傷病員,判斷其神志、氣管、呼吸循環是否有問題,必要時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和監護,使傷病員保持呼吸道通暢,視情況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定、保存好斷離的器官或組織、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3)呼救,應請人去呼叫救護車,你可繼續施救,一直要堅持到救護人員或其他施救者到達現場接替為止。此時還應反映傷病員的傷病情和簡單的救治過程。 (4)如果沒有發現危及傷病員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以免遺漏其他的損傷、骨折和病變。這樣有利于現場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并發癥和傷殘率。7.2
12、事故的急救措施 當機械性傷害發生時,應盡快將傷員搬支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固定傷肢,應急以后及時送醫院治療。 (1)止血 出血的種類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對象小噴泉一樣噴出,時間捎久,就會有生命危險;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出血時慢慢流出,時間久了也有危險; 毛細管出血:血色鮮紅,出血時血液從整個傷面滲出,常自動凝固。 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一般有四種,即加壓包扎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 加壓包扎止血法:用止血紗布或干凈毛巾、布料折成比比稍大的墊子蓋住傷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扎,就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指壓止血法:用手指或掌、掌把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臟的一頭)用力壓
13、向其下面的骨頭,阻斷血液來源,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堵塞止血法:把消毒過的棉花或紗布堵塞在傷口處,在用加壓法包扎,在此適用于腋窩、肩部、大腿部傷口的止血。 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止血適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當采用加壓包扎止血法不可以有效地止住出血時可用此法,常用橡皮管作止血帶,也可用繃帶、三角巾、布帶等代替,使用止血帶時要記住六個字:快、準、墊、上、適、放。 快:動作快,搶時間; 準:看準出血點,準確包扎止帶; 墊:墊上墊子,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 上:扎在傷口上方,接近傷出口,但禁扎于上臂中段; 適:松緊適宜,以出血停止,摸不到遠端脈搏為合適; 放:每隔半小時放松23分鐘,松止血帶時,
14、應同時用指壓法壓迫止血,緩緩放松。 (2)包扎 包扎的目的: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傷膚、減輕疼痛。 扎注意事項:動作要輕而熟練,不可碰撞傷口。包扎部位要準確接觸、覆蓋傷口的敷料要干凈,最好經過消毒。包扎要牢固,緊松合適,打結應避開傷口。 扎用器材:有條件時可用三角巾,四頭帶和專用繃帶等包扎救護材料。當無專用材料時,可靈活的采用身邊干凈的衣服、毛巾等進行包扎。2、救援器材保管、使用責任人 屠 強、桑高華、屠桂云、蔡慶國等。3、器材存放地點 綜合動力站現場倉庫。8 善后處理負責做好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做好其他善后事宜責任人責任
15、人姓名職務善后工作人員裴家鼎楊勇飛項目經理項目施工員救助人員仇慶偉李健安全部門負責人項目部安全負責人協調人員屠強桑高華管理部課長后勤負責人9 救援器材一覽序號人員名單物資名稱數量有效期存放位置部門職務職責聯系電話1汽車及汽車吊一輛長期停車場現場施工項目副經理安全負責人指揮,協調2急救箱一只1年倉庫現場施工安全負責人指揮,協調3擔架一付5年倉庫現場施工安全負責人指揮,協調4警戒線200米4年倉庫現場施工安全負責人指揮,協調5應急燈3個3年倉庫現場施工安全負責人指揮,協調6對講機4個長期倉庫現場施工施工負責人實施7電焊機2臺長期倉庫現場施工施工負責人實施8水泵4臺長期倉庫現場施工施工負責人實施9滅火器10個長期倉庫現場施工電工實施10鐵鍬10把長期倉庫現場施工電工實施11氣割工具1臺長期倉庫現場施工電工實施12小型金屬切割機2臺長期倉庫現場施工安全負責人實施13電工常用工具等套長期倉庫現場施工安全負責人實施10 應急救援路線往九龍醫院的路線走向:1、從蘇虹西路與星明街交叉口西北側開始沿蘇虹西路向東方向前往玲瓏街 移動5.5KM2、在玲瓏街向右轉,朝玲瓏街行進 移動600M3、向左轉進入現代大道 移動3.2KM4、向右轉進入萬盛街 移動190M5、在路口向右轉,朝九華路行進 移動130M到達目的地:萬盛街118號,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