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地鐵5號線土建施工第R5合同段機械傷害專項應急預案編制: 復核: 審批: 目 錄1.編制目的22.適用范圍23.編制依據24.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5.應急處置基本原則26.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37.預防與預警78.信息報告程序109.應急處置1010.應急保障131.編制目的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減少事故,會展中心站和緯三路站在事故發生時能夠達到分級負責,反應快捷,行動迅速,統一指揮,盡可能的減少由于機械傷害事故所帶來的危害,保持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天津地鐵5號線土建施工第R5合同段施工中可能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3.編制依據天津市突發公共事
2、件總體應急預案天津地鐵集團安全風險應急管理制度綜合應急預案4.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機械傷害事故是人們在操作或使用機械過程中,因機械故障或操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等原因造成的傷害事故。機械傷害事故在地表建筑施工中較為普遍,主要對人體引起擠壓、碰撞、沖擊、剪切、卷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發生事故以后,受傷者輕則皮肉受傷,重則傷筋動骨、斷肢致殘,甚至危及生命。主要涉及的工種有木工、安裝工、機械工、電焊工及其它工種。5.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機械傷害
3、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2、預防為主、加強演練。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危險源管理,做好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實施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抓不懈,提高從業人員的意識和應急能力。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搶險救援工作遵循公司統一領導,項目部、班組分級負責,應急救援人員應明確職責,落實應急處置的責任。4、相互協調、快速反應。項目部、班組應密切協作、相互配合,保證機械傷害事故的信息及時報告、準確傳遞、快速處置,在第一時間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6.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6.1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為保證在緊
4、急時刻,在短時間內及時部署、處理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故,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并設立了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及主要負責人名單見圖7-1。應急救援總指揮劉偉應急救援副指揮楊進際應急救援副指揮 閆建新應急救援副指揮 張永良應急救援副指揮 劉革起 醫療 孫救護 耘組警 林戒 原組物資 尹供應 友組綜合 尹協 喜調 旺組事故 黃調查 鵬組技術 金方案 偉組事故 王 搶 建險 民 組圖7-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以上人員可以相互調配相互支援,人員不夠時由總指揮進行人員調配。6.2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職責(1)總指揮職責由項目經理擔任,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與指揮。具體職責是:執行國家有關事故應
5、急救援工作的法規和政策;分析災情,確定事故救援預案,制定各階段的應急對策;確定各部門的職責,為救援提供物資保障及其他保障條件;組織預案的學習、演練改進,對預案的執行或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負責內外消息的接受處理,向上級部門做事故及救援報告;下達應急救援命令及響應結束命令;檢查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產秩序的工作。(2)副總指揮職責由項目總工及安全經理擔任,負責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工作,具體職責是:總指揮不在場時,由項目安全經理行事總指揮權利;監督檢查應急準備工作情況,組織開展應急培訓教育及應急預案的演練、操練和講解活動;平時收集有關危險源及危險有害因素變化情況的信息;負責了解、檢查各救援部門的工
6、作,及時提出指導或改進意見;做好與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和請求外單位救援的聯系;檢查督促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做好搶險救援、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產秩序的工作。(3)綜合協調組職責: 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 (4)技術方案組職責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 (5)警戒組職責 執行防火方案中應急預案程序。設置
7、事故現場警戒線、崗,維持工地內搶險救護的正常運作。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保護受害人財產。搶救救援結束后,封閉事故現場直到收到明確解除指令。 (6)事故搶險組職責 實施搶險搶修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斷加以改進。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搶修或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搶險搶修或救援結束后,直接報告最高管理者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 (7)醫療救護組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 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
8、害者。 (8)物資供應組職責 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質及設備。(9)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調查評估、事故現場恢復以及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等工作。人員聯系表職務負責人聯系方式備注應急救援總指揮長劉偉應急救援副指揮閆建新應急救援副指揮劉革起應急救援副指揮楊進際應急救援副指揮張永良事故搶救組王建民技術方案組金 偉醫療救護組孫 耘警戒組林 原物資供應組尹 友綜合協調組尹喜旺事故調查組黃 鵬7.預防與預警7.1危險源監控項目部的危險源評價小組,應根據國家、行業標準,結合實際施工情況,對施工現場辦公生活區、作業區的存在機械傷害的危險源進行詳細辯識,并
9、評價出重大危險源。針對重大危險源,采取相應的措施、方案,進行監督控制。機械傷害事故基本安全要求:(1)各種加工機械附近要設有明確的操作注意事項;(2)認真嚴格地做好三級教育,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機械加工工作中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機械設備的性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3)砂輪必須進行定期檢查,砂輪應無裂紋及其它不良情況,砂輪機必須裝有鋼板制成的防護罩,禁止使用無防護罩的砂輪機;(4)使用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鋸片的側面,鋸片應緩慢靠近被加工物體,不準用力過猛;(5)對機械的運動部件如旋轉件等必須設置防護網,無法用罩網防護的部位應設置警示標志,防止人體觸及;(6)進入施工現場人員
10、必須按規定配戴好安全帽;(7)對手提式電動工具、安全帶等應進行測試,符合質量標準方可使用,不符合標準的一律作廢;(8)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定期檢查、按需修理,做好維護保養,及時修復存在隱患的部位,杜絕機械帶病作業;(9)機械/機具用電線路一律由電工按照規定要求進行安裝,禁止“一閘多用”;(10)機械維修期間要切斷電源,懸掛不準合閘警示牌,必要時要設專人監護;(11)操作起重機械、物料提升機械、砼攪拌機、砂漿機等必須經專業安全技術培訓,持證上崗;堅持十不吊。7.2 預警管理(1) 機械傷害事故預警的條件操作者缺乏應有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思想麻痹,有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操作規程;傳動帶、砂
11、輪、電鋸以及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和飛輪等,未設安全防護裝置;平刨無護手安全裝置,電鋸無防護擋板,手持電動工具無斷電保安器;機械設備在非最佳狀態下運轉,機械設備在設計、結構和制造工藝上存在缺陷,機械設備組成部件、附件和安全防護裝置的功能退化等均可能導致傷害事故;機械設備超負荷運作或帶病工作;操作人員野蠻操作,導致機器設備安全裝置失效或失靈,造成設備本身處于不安全狀態機械運轉時加油、維修、清掃,或者操作者進入危險區域進行檢查、安裝、調試,雖然關停了設備,但未能開啟限位或保險裝置,又無他人在場監護,將身體置身于他人可以啟動設備的危險之中;沒有穿戴合適的防護服和符合國家標準的防護工具;對發現的問題
12、與違章沒有按規定處理或出現其他重大事故隱患或未遂事故。(2)安全預警的方式、方法如遇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時,在場的人員要立即采用電話、對講機或其它快捷方式第一時間向項目部領導(搶險救援組長)、項目部安全經理和相關負責人匯報。組長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通知搶救、救護、防護組成員攜帶各自的搶險工具,趕赴出事現場。(3)預警信息的發布發現達到預警條件時,施工安全部利用項目部安全會議及時發布安全預警通報。8.信息報告程序(1)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如實向天津地鐵集團及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報告。(2)公司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后,應遵循“迅速、準確”的
13、原則,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特別緊急的情況下,各項目部可以直接報至公司主要負責人。各級應急指揮領導小組之間,必須保證24小時人員通訊暢通。9.應急處置9.1分級響應級、級、級事故響應行動啟動公司級預案;級事故響應行動啟動項目部應急預案。9.2響應分級標準級響應:特大事故,即:(1)死亡30人以上;(2)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傷;(3)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級響應:重大事故,即:(1)死亡10人以上,29以下;(2)造成5099人中毒、重傷;(3)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1億元。級響應:較大事故,即:(1)死亡39人;(2)造成1049人中毒、重傷;(3)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5000萬元
14、。級響應:一般事故,即:(1)死亡12人;(2)造成19人中毒、重傷;(3)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1000萬元。9.3響應程序 (1)應急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警后,初步判斷險情和響應等級,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2)立即向公司安全科報告; (3)通知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做好應急準備; (4)事故現場負責人利用現場資源組織搶險救援行動,并請求當地政府、業主、醫療救護,消防機構等應急支援; (5)項目部領導和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動項目部內部資源,組織、指揮、協調搶險救援方案和行動; (6)配合各級部門采取的警戒、治安、救援、消防、環保、交通管制、人員疏散等應急措施; (7)做好相關人員的
15、思想工作,保持隊伍穩定; (8)做好應急恢復工作;(9)當需要擴大應急時,由項目部應急指揮組總指揮決定,向公司、地鐵集團地方政府部門請求支援。10.4 處置措施當施工人員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迅速確定事故發生的準確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圍、設備損壞的程度、人員傷亡等情況,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急救人員應盡快趕往出事地點。(1)休克、昏迷急救 讓休克者平臥、不用枕頭,腿部抬高30度。若屬于心原性休克同時伴有心力衰竭、氣急,不能平臥時,可采用半臥,注意保暖和安靜,盡量不要搬動,如必須搬動時,動作要輕。 (2)骨折急救 固定斷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材
16、料,長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錯動為準。 脊柱骨折或骨折或頸部骨折時,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室內失火,否則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動。 抬運傷者,從地上抬起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或繩床。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頸椎骨骨折傷者的頭須放正,兩旁用沙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3)嚴重出血的急救 止血的方法: 一般止血法:一般傷口小的出血,先用生理鹽水涂上紅汞藥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 嚴重出血時,應使用壓迫帶止血法。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適用于頭、頸、四肢動脈大血管
17、出血的臨時止血。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住比傷口靠近心臟更近部位的動脈跳動處(止血點)。只要位置找的準,這種方法能馬上起到止血作用。 (4)肢體切斷 斷肢(指)后,有時即刻造成傷者因流血或疼痛而發生休克,所以應設法首先止血,防止傷員休克。其急救要點為: 讓傷者躺下,用一塊紗布或清潔布塊(如翻出干凈手帕的內面),放在斷肢傷口上,再用繃帶固定位置。如果找不到繃帶,也可用圍巾包扎。如是手臂切斷,用繃帶把斷臂掛在胸前,固定位置;若是一條腿斷了,則與另一條腿扎在一起。 料理好傷者后,設法找回斷肢。倘若離斷的傷肢(指)仍在機器中,千萬不能將肢體強行拉出,或將機器倒開(轉),以免增加損傷的機會。正確的方法應是拆
18、開機器后取出。 取下斷落的肢(指)體后,立即用無菌紗布或干凈布片包扎,然后放人塑料袋或橡皮袋中,結扎袋口。若一時未準備好袋子或消毒紗布,可暫置于4的冰箱內(不應放在冰凍室內,以免凍傷)。運送時應將裝有斷傷肢體的袋子放入合適的容器中,如廣口保溫桶等,周圍用冰塊或冰棍冷凍(注意防止冰塊與其直接接觸,以免凍傷),迅速同傷員一起送醫院以備斷肢(指)再植。 離斷后的傷肢,如有少許皮膚或其他肌腱相連,不能將其離斷,應放在夾板或闊竹片上,然后包扎,立即送到醫院作緊急處理。 嚴禁在離斷傷肢(指)的斷端涂抹各種藥物及藥水(包括消毒劑),更不能涂抹牙膏、灶灰之類試圖止血。 (5)一般性外傷 傷情送往醫院,防止破傷
19、風。輕微內傷,送醫院檢查。10.應急保障 10.1應急隊伍保障 10.1.1培訓 (1)、根據受訓人員和工作崗位的不同,選擇培訓內容,制定培訓計劃。 (2)、培訓內容:鑒別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的能力與意識;如何正確處理各種事故;自救與互救能力;各種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識;與上下級聯系的方法和各種信號的含義;工作崗位存在哪些危險隱患;防護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簡單防護用具;緊急狀態下如何行動。 10.1.2、演練 項目部按照假設的事故情景,每年度至少組織一次現場演練,將演練方案及經過記錄在案。 10.2、應急物資保障 應急物資的準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單位應根據潛在事故性質和后果分析,配備應急救
20、援中所需的物資器材、救援機械和設備、交通工具、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等。根據建筑工程事故類別、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應急救援物資在施工現場配備,并應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協調好社會資源,以保證應急狀態時的調用和擴大應急之需。 應急物資和設備見下表:序號物資名稱數量單位備注1車 輛1輛2氣割工具4套3安全帶10條4手電筒3個5擔 架2付6氧氣袋1個7藥品箱1個(包括緊急搶救藥品、器具)8照相機1 架10安全帽10頂11其他 10.3預案修訂與完善 隨著工程進度的進行,為了使應急預案更加可行,以及讓預案與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保持一致,預案應進行及時更新,必要時重新編寫。同時對危險源和新增裝置、人員變化進行定期檢查,對預案及時更新。并在實踐和演習中提高水平,對預案進一步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