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電應急預案(醫療)緊急停電時,醫院供電應急系統會在很短時間內恢復供電,可保障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轉。但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減少突發停電事件的危害,指導和規范此類事件對醫療安全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應急處理預案。1、各部門應備好應急燈、手電等,保證其處于備用狀態并置隨手可及處。醫療過程中如果遇到停電時,醫院相關人員應加強巡視、主動提醒患者不要擔心,要保持鎮靜。2、ICU、搶救室、手術室等特殊部門的電力應優先得以保障,在正式供電之前搶救患者使用的動力機器,找好替代辦法,維持搶救,并開啟應急燈或手電照明。3、因停電被困電梯、治療室、檢查室等處時,請病人及其親屬保持鎮靜,等候救援或配合院方人員采取應急措
2、施。醫院各科室按照醫院停電應急預案采取措施。呼吸機、麻醉機若無備用電源,需備好手動通氣裝置,停電時醫務人員立即將呼吸機病人人機分離,連接簡易呼吸囊維持呼吸,并密切觀察病人面色、血氧飽和度、意識、生命體征等。4、使用微量推注泵的病人,在推注泵蓄電池電量不足時,可改用靜脈緩慢滴注法。需要使用吸引器吸痰的可改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痰。5、醫務人員加強病房巡視,安撫病人,注意防火、防盜。6、正常供電恢復后,特殊設備,如微機控制的CT、MRI等須重新檢測至備用狀態。停電應急預案(后勤保障)為提高我院在意外停電情況下的處置能力,特制訂本應急預案。遇意外停電情況,相關部門即可根據本預案應對處理。1、相關
3、組織:應對意外停電,由總務科負責人負責協調配電間、電工維修組、設備科等相關部門根據預案進行相關處置,最大限度降低停電造成的影響,減少可能發生的各種危害,確保病人安全。2、全院性停電分為以下二種情況:當前高配輸入線路停電、雙路高配進線均停電或高配系統故障。3、當前高配輸入線路停電情況下,由高配值班人員立即切換時間。常規情況下切換作業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如發現切換線路后仍無法正常供電,應立即通知總務科,以采取相應措施。同時繼續檢查屬雙線路均停電還是高配其他故障,并及時加以修復處理。4、發生雙路高配進線均停電或高配系統故障,應立即啟動院內自備發電設施。主要保證部門為急診室、手術室、ICU病房、檢驗
4、科、人工腎。同時其它科室應關閉所有非必須的用電器(緊急搶救用電器除外)。按程序退出設備運行程序,以延長使用時間。5、對停電時間預計在24小時以上的,自備發電設施應保證供應以下科室設備的使用:手術室、ICU、急診科、人工腎。6、各科室的緊急電源(UPS)應做好保養,在緊急情況下應保證供應重要設備的使用。7、停電狀態下電梯停止運行,發生被困人員的由電梯管理部門負責按解困辦法處置。發電機啟動后,每幢樓應保證一部電梯的正常運行。總務科和勤務中心及時組織人員協助各臨床部門處理相關的物品運送和傳遞工作。8、自備發電設施應注意發電機組的保養,保持設備的完好,每月進行一次保養。9、內部停電前,配電間應先通知以
5、下科室作好準備:CT室、DSA、直線加速器、急診科、手術室、ICU病房、檢驗科、人工腎、電梯。10、停電時緊急聯系電話:停電應急預案流程突然停電預知停電備好手電筒、應急燈照明設備搶救設備預先充電(微泵、除顫儀、呼吸機、監護儀等)準備人工動力設備(腳踏吸引器、呼吸皮囊)USP設備自動啟動,提供麻醉機等搶救機器的動力啟用應急照明(手術區應急電路,提供無影燈等手術設備的動力)立即啟動人工動力設備(提供輔房照明等)電話聯系電工組加強手術間巡視,安撫病人,同時注意防火、防盜等臺風季節醫療急救應急預案1、在臺風盛行季節,遵照浙江省衛生廳電話精神,為了做好臺風來臨時的醫療搶救工作,更有效的組織急救,盡量減少
6、人員傷亡,特制定本預案。2、一旦接到上級部門的緊急通知,醫院立即啟動該預案,搶救人員隨時待命,保持通訊暢通。3、接到緊急任務,主管院長負責指揮,醫務科負責搶救人員調度,藥品、器械等的統一調配,院本部及八院區救護車由總務科協同醫務科調配。(夜間由總值班負責調度)醫務科:88069715,總值班:81729989,八院區總值班:81729977。4、首先由相關科室一線值班人員到位,同時由相關科室主任及時安排落實值班替補人員。5、若接到重大傷亡事件搶救任務,各相關科室主任應隨時安排搶救梯隊,落實人員到位,以保障搶救任務的順利完成。抗臺風院內緊急預案為防止臺風給醫院帶來嚴重損害,特作此預案:1、各大樓
7、、DSA外平臺、神經內科門診外平臺頂排水溝的疏通,并落實人員定期巡視。2、各大樓地下室潛水泵檢查是否正常,檢查備用應急備用水泵是否正常。3、準備抗臺所用的沙袋。4、檢查每地下室在用的排水泵運行情況和倉庫的備用排水泵,確保每臺都能正常工作。5、準備氧氣鋼瓶,保證備用氧氣匯流排的每個氧氣鋼瓶壓力大于10Mpa。6、車隊救護車與司機準備就緒,隨時待命。7、通知總務科人員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8、安排部分人員值夜班抗臺。(必要時)9、發電機例行檢查準備,并加滿柴油。10、電梯井的檢查。11、倉庫在抗臺前檢查庫存應急物資,如手電筒、雨鞋、應急燈等。12、通知各科室人員下班時,注意將門窗鎖好、鎖緊,將窗戶
8、外雨篷收起。13、通知各科室人員下班時,注意關閉各種電器(包括電燈),水龍頭。14、各科室在緊要時刻需要使用蠟燭時,必須有人在場。15、緊要部門建議最好配備值班人員,以便及時聯系。16、因地下車庫存在被洪水所淹的可能性,通知有自備車輛(包括摩托車)的職工作好準備。17、旗桿上的旗子下降。18、門診西首玻璃幕墻遮陽布上升。19、所有簡易房(車隊、監察室、保健科、產科病房、設備倉庫)作好防雨防漏措施。臺風應急預案流程臺風登陸時堅守崗位接臺風警報,通知手術室工作人員檢查手術室門窗是否完好,室外的懸掛物是否穩固關緊手術室所有門窗檢查庫房等處是否漏水,防止手術用物滲水。準備應急燈、手電筒通知值班人員做好
9、防臺風的準備及時擦干地面積水,防止人員跌倒如室外的懸掛物不穩固,立即通知相關部門成批傷員救護預案1、急診科及相關科室值班護士必須堅守崗位,隨時接待各類成批傷員。成立成批傷員救護小組,有護理部主任,急診科護士長、急診科所有護士、相關科室護士長及部分護士組成。2、急診科及相關科室要認真做好各類搶救藥品、器械等的備用,各班要檢查和保證搶救儀器的完好狀態,隨時準備對需即刻救治的傷病員實施確定性搶救。3、成批傷員來就診或接到有成批傷員即將來就診的通知,急診護士在做好接診工作的同時應立即向科主任、護士長、護理部主任報告,夜間及節假日向總值班匯報。4、急診護士應迅速而準確地按輕重緩急、優先處理危急傷員情況,
10、所有傷員施行先處置后登記掛號。對于心搏驟停的,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昏迷傷員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5、協助指導拍片、B超、化驗等檢查,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6、凡當班人力不足,需請求援助時,所有接到通知的護士必須立即到達搶救現場,服從指揮,參加搶救。所有接到通知的相關病區(包括手術室)必須立即做好準備,隨時接收并處理病人。7、在陪送檢查和住院過程的搬運中,保持輸液、輸血、輸氧的通暢和恰當的體位。急救預案1、為了提高急救效率,盡力挽回患者生命、恢復傷病員健康,特制定本預案。2、本預案所稱急救是指承擔緊急救援任務、接收突發事件后成批傷員時的急救。
11、3、醫院成立搶救小組,由副高以上具有豐富搶救經驗的主任醫師組成。搶救小組掛靠醫務科,須急救時,隨時服從調遣。4、緊急救援方案(1)醫務科接到衛生行政部門緊急救援通知時,由科主任根據傷員病情概況,立即從搶救小組中抽調相應專業醫師組成醫療隊,指定一名隊長在急救現場組織工作。并聯系專車將醫療隊成員送往急救現場,并將執行情況報告業務院長。(2)院長接到緊急救援通知時,立即指令醫務科科長緊急組織搶救小組出發。夜間和節假日期間,由行政總值班負責組織,并將執行情況報告業務院長。(3)急救現場在其他醫療機構時,醫療隊成員協助該醫療機構實施搶救工作, (4)在本院實施搶救工作時,急救方案同成批傷病員急救方案。5
12、、成批傷病員急救方案(1)醫院對成批傷病員開通綠色通道。(2)急診科配備專人保管急救藥品和設備,保證能應急出發使用。(3)接到成批傷病員即將就診的通知后,急診科負責人立即根據通知情況預先安排好床位及參與搶救的醫務人員,準備好急救藥物和設備。沒有通知直接接受成批傷病員的,急診科負責人負責緊急調度,安排搶救工作。(4)急診科人員、設備及藥物等緊急供應有困難時,及時向醫務科匯報,醫務科科長負責及時調度以滿足搶救需要。(5)病情涉及多個科室時,急診科負責請急會診,其他科室及醫務人員不得推委。病人自殺的應急預案1、發現病人有自殺傾向時,立即報告護士長及分管醫生。2、移去病房內一切可用作自傷的物品;檢查病
13、人病室內環境,若發現私藏藥品、銳利器械等危險物品給予沒收;鎖好門窗,防止意外。3、告知家屬床旁監護,不得離開。如患者有宗教信仰,可聯絡有關神職人員等前來探望。4、詳細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心理變化,準確掌握心理狀態。5、查找病人自殺原因,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對病人的影響。6、若發現病人自殺,立即通知醫生趕赴現場,立即搶救。7、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聽從安排處理。8、做好家屬的安慰工作。病人跌倒的應急預案1、檢查病房設施,不斷改進完善,杜絕不安全隱患。2、當病人突然跌倒時,護士立即到患者身邊,檢查病人跌傷情況:通知醫生判斷病人的神志、受傷部位、傷情程度、全身狀況等,并初步判斷跌傷
14、的原因或病因。3、對疑有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的病人,根據跌傷的部位和傷情采取相應的搬運方法,將病人抬至病床;必要時遵醫囑行X光片檢查及其它治療。4、對于跌傷頭部,出現意識障礙等危及生命的情況時,應立即將病人輕抬至病床,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迅速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5、受傷程度較輕者,可攙扶或用輪椅將病人送回病床,囑其休息,安慰病人,并測量血壓、脈搏,根據病情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6、對于皮膚出現淤癍者進行局部冷敷;皮膚擦傷者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后,以無菌敷料包扎;出血較多或有傷口者先用無菌敷料壓迫止血,再由醫生酌情進行清創縫合。創面較大,傷口較深者
15、遵醫囑注射破傷風針。7、加強巡視,及時觀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穩定。8、準確及時書寫護理記錄,認真交班。9、向病人了解當時跌倒的情況,幫助病人分析跌倒的原因,向病人做宣教指導,提高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識,盡可能避免再次跌傷。供氧應急預案 制氧中心供氧系統發生故障不能制氧時,為防止醫院供氧系統停止供氧而帶來嚴重危害,特作此預案。1、始終保持氧氣匯流排上連接有40個氧氣鋼瓶。并開啟一組匯流排閥門,使其處于并供狀態。2、每天定期2次檢查備用氧氣匯流排的壓力。當匯流排的壓力低于3MPa時,則調高減壓閥,將其中剩余氧氣使用完畢,在使用完畢的同時,立刻換上滿量的氧氣鋼瓶。3、因制氧機不能制氧時,按下列條
16、款進行處理:(1)立刻打開2組氧氣匯流排同時供氧,并保持總管壓力在0.30.35MPa之間。(2)通知鋼瓶氧氣供應商準備氧氣,運送至醫院。(3)如不能制氧的原因由停電造成,應通知配電間,讓電工盡快恢復供電。如遇設備故障,應通知設備維修人員。通知總務科負責人,由負責人作相應處理。 火災的應急預案一、病區如 遇 火 災火 災 當發現你負責的區域內失火 立即致電保衛科或119報告火警位置、火勢及受圍情況 與在崗的醫務人員一起 若火勢較大,立即有秩序疏散病人到安全地區切勿乘坐電梯若為小火,可嘗試撲滅 消防滅火器在各病區的門旁 離開后關緊大門以防煙火蔓延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將滅火器倒置,泡沫即可噴出清點病
17、人及員工數并報告科室:火警鐘響發現火警發出警報前往查看失火的區域若不是本科室的火警立,即通知在場所有員工進入戒備狀態,聽從消防指揮中心的調動若為本科室的火警立即通知在場所有員工報警“119”若為小火,可嘗試撲滅如情況危險或認為有必要疏散時,轉移到安全處離開后謹記關好防煙門,防止火勢蔓延清點病人及員工數目,向現場指揮報告地震應急預案流程發生地震時關閉電源、水源、熱源、氣源疏導病人到安全地帶照顧好疏導出來的病人清點病人及員工數目,向現場指揮報告服從指揮中心調遣 停水應急預案流程告之工作人員停水時間通知停水盡量多備使用水和飲水洗手間和器械清洗室準備清洗用水白天:與總務科聯系,匯報情況,查明原因,盡快
18、維修突然停水準備科室緊急用水夜間:與院值班聯系,匯報停水情況,撥打總務維修電話,查明原因,盡快維修泛水應急預案流程發現泛水如不能自行解決,通知維修人員尋找原因,自行解決協助將積水掃凈放置防滑標志,防止跌道失竊應急預案流程發現失竊保護現場報告相關部門遇暴徒應急預案流程遇暴徒保護病人及自身生命安全設法求助注意嫌疑犯的外貌特征、逃跑路線,為相關部門提供線索職業暴露應急預案流程發生職業暴露侵入性損傷接觸性污染輕輕擠壓傷口旁端,擠出污染血液肥皂液/流動水清洗皮膚生理鹽水沖洗粘膜肥皂液/流動水清洗皮膚生理鹽水沖洗粘膜禁止傷口局部按壓75%酒精/0.5%碘伏消毒,包扎傷口報告感染科/保健科作相應處理填寫意外
19、損傷報告表呈報護理部備案緊急封存病人病歷應急預案流程病人及家屬要求封存病歷向醫務科或總值班匯報雙方共同在場時封存病歷,封條上注明封存時間并簽名醫務科或總值班保管醫療安全預警制度總則一、目的為了進一步增強全院職工特別是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保障意識和醫療風險的防范意識,強化醫療安全的監控機制,更有效的防止醫療缺陷的發生,制定本制度。二、 范圍全院職工,尤其是醫務人員,在實施診斷、治療和其他服務的過程中,由于“作為不規范”或“不作為”而發生的任何有可能導致醫療事故出現的醫療實踐,無論患者與家屬有無投訴,都屬于醫療安全的預警范圍。三、 原則醫療安全與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以強化醫療質量
20、管理為主要內容,以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為準繩,以深挖細查質量要素的各方面、醫療過程的各環節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為主要手段,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并警世責任人從而確保醫療安全為目的。四、 要求醫療安全預警工作分級進行。醫院及各職能部門、各臨床科室,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面抓好落實。醫院安全預警分級根據在工作或醫療活動中責任人因失誤造成的醫療缺陷的性質、成都及后果,將醫療安全預警項目分為三級。五、一級醫療安全預警項目一級醫療安全預警項目主要是指違反各項規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訴等后果的行為。1. 醫療文書(1) 門、急診醫師未書寫門診或急診病歷。(2) 為在門、急
21、診病歷和住院病例中記錄藥物過敏史,(3) 輸血患者未記錄輸血史。(4) 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記錄、日常病程記錄及其它記錄。(5) 凡決定轉出的病人,(6) 經治醫師未書寫轉科、轉院紀錄。(7) 意外死亡病歷未當天及時討論并上報醫務科或總值班。(8) 手術未進行術前討論。(9) 為及時鑒定醫院規定的各種醫患協議類文書。(10) 造成病歷等資料損失或丟失。2. 紀律(1) 工作人員擅自離崗。(2) 對于疑難危重病人,(3) 會診意識和輔助檢查科室醫(技)師在接到急會診邀請后,(4) 未在10分鐘內到達現場診查患者。(5) 醫務人員在為患者診治、發藥過程中聊天、打手機。(6) 門、急診
22、護士未及時將門急診危重病人轉送至急診科、病區。(7) 首次開展的新手術、新療法、新技術,(8) 未通過醫院專家委員會討論并經醫務科批準而(9) 擅自實施。(10) 違反相關規定使用麻醉藥品、醫用毒性藥品、精神藥品及放射性藥品。(11) 將院內討論的有關病人的情況等擅自不(12) 負責任地向病人或家屬透露。(13) 不(14) 負責任地解釋其他醫務人員的工作,(15) 造成患者或家屬誤解。(16) 違反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17) 出現醫德醫風問題。3. 診療規范(1) 門、急診醫師對于經三次就診仍難以明確診斷的患者未請上級醫師復(2) 診。(3) 危重病人到達急診科后,(4) 未在三分鐘內開始
23、搶救。(5) 會診醫師未按規定書寫會診記錄或未請上級醫師復(6) 診。 (7) 門、急診醫務人員對危重病人未實施首診負責制。(8) 門、急診醫師未見病人即開具住院證或病房醫師不(9) 看病人即開醫囑。(10) 三級醫師查房不(11) 及時或記錄簽字不(12) 及時。(13) 病情突然惡化且初步處理效果不(14) 佳時,(15) 未及時請上級醫師會診。(16) 對疑難病例未及時提請科內、科間、全院、院外會診。(17) 需馬上執行的醫囑未向護士交待清楚,(18) 導致延緩執行。(19) 對病危病人未作床旁交接班或為將危、重病人的病情、處理事項記入交班紀錄。(20) 臨床醫師遲報、漏報傳染病,(21
24、) 或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22) 未就地隔離、按規定消毒或轉入傳染科、隔離病房。(23) 擇期手術未在術前上報醫務科。(24) 麻醉師術前及術后未及時診查手術病人返回病房24小時內未診查病人。(25) 手術醫師在術后未及時診查手術病人。(26) 錯發、漏發藥物。(27) 醫務人員的原因導致擇期手術前準備(28) 不(29) 充分,(30) 延誤手術進行。(31) 供應過期滅菌器械或不(32) 合格材料。(33) 護士未正確執行醫囑。(34) 采取體液標(35) 本時,(36) 采錯標(37) 本、貼錯標(38) 簽、錯加抗凝劑、非因患者原因導致采集量不(39) 夠而(40) 需重新采取
25、。(41) 處方中出現用法錯誤、用藥禁忌、配伍(42) 禁忌或用量超過極量而(43) 未注明,(44) 但尚未造成患者人身損害。(45) 于右眼中工商、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等必須動員全院力量搶救的病員時,(46) 未及時上報。(47) 術后病人觀察不(48) 細致,(49) 未能及時發現出血、異常滲血。(50) 因治療需要且病情允許需要轉科,(51) 轉出科室未及時聯系轉入可是無正當理由拖延轉入。4. 醫療保障(1) 搶救藥品、材料未及時補充、更換,(2) 出現帳物不(3) 符或過期藥品、材料。(4) 設備(5) 、器材出自按故障,(6) 未定期檢測或維修不(7) 及時而(8) 影響使用。(
26、9) 醫技科室對于儀器、設備(10) 疏于檢測維護,(11) 導致結果失真。(12) 醫技科室疏于查對,(13) 弄錯標(14) 本或項目、部位。(15) 血、尿、糞等檢查遺失標(16) 本。(17) 特殊檢驗標(18) 本、病理標(19) 本的保留(存)時間短于規定時間。(20) 檢查結果與臨床不(21) 符或可疑時,(22) 未與臨床科室及時聯系并提議重新檢查;發現檢查目的以外的陽性結果未主動報告。(23) 藥劑科未能及時發現處方中藥物用法不(24) 當、用藥禁忌、配伍(25) 禁忌、用量超過基線量等。(26) 調劑人員對中藥方劑中需先煎、后下、沖服(27) 等特殊用法的藥物未單包注明。(
27、28) 調配中草藥不(29) 是用計量器具耳估計取藥。(30) 營養餐有異物。(31) 造成患者投訴的醫療收費錯誤。(32) 計算機網絡因疏于管理和維護,(33) 導致運行障礙。六、 二級醫療安全預警項目1. 因發生一級醫療安全預警而引起病人投訴。3. 一年內被兩次醫療安全預警。4. 由于責任人的過失造成非事故性醫療缺陷,5. 經協商或調解或判決,6. 給醫院造成的經濟損失,7. 金額低于2000元人民幣。8. 嚴重醫德醫風時間,9. 被新聞媒體曝光,10. 造成醫院聲譽的毀損。醫療安全預警程序七、立案1. 自查立案:醫務科、護理部、臨床科室、門診辦及其大部門均有權利和義務在日常工作中檢查、發
28、現醫療安全預警項目內容2. 并交相關部門處理。3. 接受投訴立案:院辦、黨辦、紀檢監察審計、醫務科、護理部等職能部門接到患者投訴4. 經核實確有醫療安全預警項目之一的5. 于接到投訴后24小時內立案。八、 處置1. 自查立案的2. 立即下達醫療缺陷限期整改通知書。3. 接受投訴立案的4. 于接到投訴后72小時內下達醫療事故爭議投訴通知單和醫療缺陷限期整改通知書。5. 可能構成醫療事故的6.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程序辦理。7. 被二、三級醫療安全警示的責任人8. 比席在接到警世通知后的48小時內到發出警示牌的部門接受談話9. 參與談話后本人的悔錯表現10. 10個工作日內給予處罰。11. 經各級醫學
29、會鑒定為醫療事故者參照醫院相關文件進行處理。九、處罰原則1. 根據警示等級2. 參考情節輕重、本人態度和一貫表現3. 確定除法額度。4. 區別直接責任人、間接責任人在復5. 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應承擔責任6. 并給予相應處罰。7. 對于受到醫療安全警示的個人、科室和部門8. 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對于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積極設法補救者,9. 給予一定的精神(全院通報表揚)和物質獎勵(50100元)獎勵。十、 處罰類別處罰人員 直接責任人 n 扣罰獎金50元,書面檢討。(一級警示) n 扣罰獎金100元, 全院通報:負擔一定比例的賠償金;取消當年晉升資格。(二級警示) n 扣罰當月獎金;負擔
30、一定比例的賠償金,全院通報;視具體情況處以記過、待崗、兩年內取消晉升資格等處罰。 (三級警示) 責任人 扣罰獎金40元,書面檢討。(一級警示) 扣罰獎金80元,書面檢討。(二級警示) 負擔一定比例的賠償金;取消當年晉升資格。( 三級警示)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應急預案1 總 則1.1 編制目的我院是浙南閩北地區重要醫療急救中心,擔負臺風、重大交通事故等災害的醫療急救任務,為了做好突發性的醫療搶救工作,更有效的組織急救,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盡量減少
31、人員傷亡,特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制定本預案。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市及周邊范圍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害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其他突發公共事件中涉及的應急醫療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關
32、預案。1.4 工作原則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組成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療救援機動隊,由省、市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統一領導和指揮,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有關工作。依法規范、措施果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置工作。依靠科學、加強合作。重視開展突發公共衛
33、生事件防范和處置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先進、完備的科技保障各科室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 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指揮體系及職責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接受省衛生廳、溫州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統一領導下,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組織、協調本市及周邊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各隊員根據職責分工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置和行動保障工作。3 事件分級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進行預警。4 監測、預警與報告4.1 監測按照
34、國家統一規定和要求,我院在各醫療窗口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包括: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疫情監測;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監測、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傳染病主要癥狀和重點傳染病的哨點監測等,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匯報。4.2 預警在接到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通知后,按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響應級別的預警,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特別嚴重、嚴重、較重和一般四個預警級別。4.3 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責任報告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準確地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處置情況。5 應急響應和終止5.1 應急響應原則溫州醫學院附屬第
35、一醫院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接受省衛生廳、溫州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統一領導下,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要采取邊調查、邊核實、邊處置、邊搶救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并服從上一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及時支援事件發生地的應急處置工作。5.2 應急響應措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接受省衛生廳、溫州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統一領導,根據事件性質及時組織人員、物資待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針對消除事件原因、控制危險區域和保護健康人群(包括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等應急控制措施。組織隊員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36、應急處置技術規范、標準、管理等內容的培訓。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5.3 應急響應終止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接受省衛生廳、溫州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統一領導下,接受上級部門指令終止。6 善后處理6.1 后期評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置概況、病人救治情況、處置措施效果評估、應急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上報上一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6.2 獎勵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報上級政府人
37、事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聯合表彰。6.3 責任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6.4 撫恤和補助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因參與應急處置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對參加應急處置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應根據工作需要制訂合理的補助標準,給予補助。7 保障措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和技術培訓,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7.1組建原則。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
38、調運轉”的原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隊伍。組建方式和種類。根據省衛生廳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需要組建省級衛生應急隊伍(三支小分隊)20人左右,選擇年富力強,黨員為主的專業人員,并配置相關行政人員組成。管理和培訓,建立衛生應急隊伍人員資料庫,對衛生應急隊伍實行計算機管理;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情況,對隊伍及時進行調整,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治能力。演練,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形式,組織開展模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并對演練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 7.2 物資、經費保障 建立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儲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
39、院省級醫療救援應急機動隊向總務、設備和藥劑等部門調用儲備物資。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及時補充。經費保障,財務部門根據有關補助政策規定調撥應急處置經費。7.3 通信和交通保障各級應急醫療衛生救治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通信設備和交通工具。 7.4 法律保障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定,根據本預案要求,嚴格履行職責,實行責任制。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工作損失的,要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8 附 則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關于警衛對象來溫活動醫療衛生保障的應急處理預案為了保障警衛對象來溫活動期間的身體健康,有效處置警衛對象在突發疾病、遭襲或意外受傷,危及生命或危害健康時的緊急情況,
40、現就警衛對象來溫活動醫療衛生保障特制定應急處理預案。1、當發生危及警衛對象生命或危害警衛對象健康的緊急情況時,在接到市委相關部門通知后,在院辦的統一指揮下立即啟動該應急處理預案,并及時報告主管院長。2、常規準備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械,并定期檢查藥物有效期和保證急救器械的良好狀態,并準備好急救病房。3、專門指派ICU、急診搶救室、內外科專家的頂尖醫療隊伍,在警衛對象來溫活動期間保持通訊暢通,隨時待命。4、醫技各部門在接到通知后及時組織力量待命。5、通知保衛部門疏通緊急醫療救護通道,保障醫療救護的順利進行,并協助警衛部門做好警衛對象在入院及住院期間的安全警衛工作。6、所有相關人員應按保密條例辦事。7、
41、如需使用院內沒有的特殊藥物、器械時上報衛生局統一調度,邀請其他醫院專家上報衛生局統一指揮。8、加強該應急處理預案的演練,以明確部門分工和人員職責,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協同配合水平。應急護理人員調配的具體方案為了更好的配合醫療急救工作,針對院內外的突發醫療事件,能及時做好應急護理工作。護理部組織一批技術精湛、身體素質好、應急能力強的的護理骨干,成立應急護理分隊。第一組:負責院外醫療任務,24 h待命,隨時準備聽從上級調遣;第二組:負責院內應急任務。一、院內外應急護理分隊1、院外應急護理小組組長:陳麗莉成員:錢菊娣 顧一君 周海速 黃少益 方小玲2、院內應急護理小組組長:賀彩芳成員:詹健 王綠萍 林
42、碎釵 黃愛微 林衛紅 金莉紅 何青青 戴云飛 王美蘭 黃崇敏 張孝琴 林虹 周愛妹 蔡彩萍各護理單元應急方案如下:1)節日期間各科室每日安排一個機動班,24 h待命,隨時準備聽從上級調遣,針對節日突發醫療事件。2)各科室請假1人,本科室加班加點解決。請假2人以上的由科護士長與護理部協調解決。3)各科室短時間請病假人員,由大內科、大外科科護士長調配解決。4)科室突發事件(如肝移植、腎移植等),護理人員由護理部協調解決。二、部分護理人員參與組成醫院應急醫療救援小分隊掛靠醫務科成員: 俞繼芳 李建風 王佳佳 于冬芳 鄒紅 信息科突發火災事件應急預案 我們信息科為醫院信息中心和數據處理中樞,為確保我科
43、室在突發的火災事件中各相關工作人員能迅速到達工作崗位,迅速報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搶救、自救和疏散工作,把火災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訂本預案。一、救災步驟1、一旦著火,發現人要將火災信息迅速傳到醫院總值班、值班室。2、接報后應立即按既定方案了解著火地點、起火部位、燃燒物品、目前狀況。立即確認是否成災,并采取以下相應措施。3、由總指揮負責指揮由救災工作組立即實施救災。二、救災措施1、發現火情,保持清醒頭腦,撲滅初期火災 火災發生時,一定要冷靜地面對。假如火災初起時就被發現,可趁火勢很小之際,用滅火器、自來水等滅火工具在第一時間去撲救,同時還應呼喊周圍人員出來參與滅火和報警。如有多人滅火
44、,應進行分工,一部分人負責滅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圍的可燃物,防止、減緩火勢蔓延。2、針對不同火情,尋求逃生良策逃生開門前應先觸摸門鎖。若門鎖溫度很高,則說明大火或煙霧已封鎖房門出口,此時切不可打開房門。應關閉房內所有門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門縫,并潑水降溫。同時利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向外報警。若門鎖溫度正常或門縫沒有濃煙進來,說明大火離自己尚有一段距離,此時可開門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開門時要用一只腳抵住門的下框,以防熱氣浪將門沖開。在確信大火并未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應盡快逃出火場。3、遇有濃煙濕毛巾捂鼻,彎腰低頭迅速撤離通過濃煙區時,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45、。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墻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逃生勿入電梯,樓梯可以救急。電梯往往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卡殼”,人在電梯里隨時會被濃煙毒氣熏嗆而窒息。4、預先熟悉逃生路線,了解掌握逃生方法每個人要對自己工作、學習或生活的建筑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做到了然于胸,熟悉建筑物內的消防設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這樣,火災發生時,就不會覺得走投無路了。 三、救災方案1、 火災在可控制范圍內:l 若4號為主機房起火,立即開門進入,若門鎖壞可破門進入,切斷設備電源,拿機房內最近的1211滅火器(專用于設備),對準起火源進行滅火。其余無關人員沿逃生路線迅速撤離。l 若為3號房間起火,立即開門進入,若門鎖壞可破
46、門進入,切斷設備電源,拿機房內最近的1211滅火器(專用于設備),對準起火源進行滅火。其余無關人員沿逃生路線迅速撤離。2、火災在不可控制范圍內,在不造成自身危險的原則下,切斷3號房間電源開關,人員迅速沿安全逃生路線撤離。四、總指揮的主要職責:1、根據火災情況,確定是否疏散人員;2、掌握火勢發展情況 ,及時組織力量,明確布置救人、疏散物資和滅火、供水、防排煙、切斷電源等任務,并檢查執行情況 ;3、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及時向公安消防部門的火場總指揮報告情況,帶領職工服從統一指揮。五、救災工作組七大工作:1、通報:將火災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和人員,告訴其應采取的對策。根據救災工作組的命令,向需要疏散的人員
47、發出通知;根據火情決定需要通報疏散的區域,通報次序為:著火層以上各層、有可能蔓延到的著火層以下各層;通報方式:消防應急廣播、電話、派人現場通報;通報要說明疏散路線、穩定人員情緒。2、疏散與救護:疏散和救護是防止或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措施。劃定安全區,根據建筑物及周圍情況,事先劃定人員疏散集結的安全區。明確分工,把責任落實到事發部門、其它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義務消防隊員,引導疏散人員,查清是否還有人在,穩定被疏散人員的情緒,現場對傷員護理并及時送往醫院相應部門。注意事項:應按被疏散人的年齡、性別引導至不同的疏散通道。3、組織滅火:在火災現場的相對安全點,由單位負責人、事發部門工作人員等組成的滅火指揮
48、組。滅火指揮職責:組織偵察火情,掌握火勢發展情況;及時向救災指揮部匯報火情;根據火情,指揮切斷電源、可燃氣源;指揮參戰實施滅火、疏散、搶救人員;派出人員攜帶滅火工具、防火工具防止火勢沿水平或縱向蔓延;檢查滅火人員和布置是否符合要求;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協同組織滅火搶救。4、防煙排煙:加強對員工的逃生知識的培訓,火災發生后通過應急廣播引導人群。在濃煙中避難逃生,要用濕毛巾捂住嘴鼻,盡量放低身體,匍匐于地面的方法防煙;火勢不大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服或裹上濕毛毯,濕被褥勇敢地沖出去;不要盲目跳樓,可用繩子或把床單撕成條狀連起來,緊栓在門窗檔和重物上,順勢滑下;當被大火圍困又沒有其他辦法可自救時,可用
49、手電筒、醒目物品不停地發出呼救信號,以便消防隊及時發現,組織營救。5、安全警戒:外圍警戒:清除路障,指導一切無關車輛離開現場,勸導無關人員撤離現場,維護好外圍秩序,迎接消防隊,為消防隊員滅火工作創造有利條件;火場外部警戒:不許無關人員進入火場,指導疏散人員離開建筑,看管好火場內疏散出的物資,防止有人趁火打劫,消防電梯為消防人員專用,指引消防隊進入到現場、消防控制室,為消防隊的滅火戰斗行動維持好秩序;火災撲滅后,在火災區域內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配合公安、消防部門調查火災原因。6、通信聯絡:建立通訊網絡,使各級有關人員能迅速正確地接受火災信息;保持單位內部各部位、著火層與消防控制室,消防
50、控制室與單位供水、供電部門的無線聯系;單位內的電話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暢通,消防專用電話,直通現場的電話要設專人接聽,及時傳話。7、設備保障:保證消防用水,消防用電不間斷;保證滅火器材的供給與完好;保證傷員救護等工作的運輸車輛。六、火災原因調查火災原因調查組:火災原因調查組由消防指揮部有關人員組成,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任組長,其它成員擔任組員,其任務是:對發生每一起火災,特別是重、特大火災,都要及時查明原因,或協助公安監督機關查明原因,堅持“三不放過”(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落實防范措施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嚴肅處理。 、調查火災原因的方法和步驟:l 保護現場;l 認
51、真調查訪問;l 仔細檢查現場;配合進行技術鑒定;配合進行分析認定原因,認定火災原因,包括起火時間,起火部位和起火點、起火物和起火源,火災性質和責任。要求:認定有據,否定有理,正面能認定,反面推不倒。 寫出調查報告,即經過綜合分析認定,要把確定的火災原因,火災責任和應吸取的教訓,寫成火災事故調查報告,并存檔。計算機故障應急方案一、 總則1、 應急方案的重要性隨著醫院管理不斷發展和需要,醫院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大,相應地,醫院也對信息化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目前我院的信息化建設已經覆蓋全院各個科室,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將直接影響到醫院的正常運行,影響到病人的利益和人民的健康,必須高度重視。但是,要保證信
52、息系統的安全除了高度重視和必要的設備、資金投入外,還必須要有應急措施。首先,醫院信息系統所使用的設備不是萬無一失的,服務器、工作站、網絡設備、打印機等都有可能出現故障;其次,目前的軟件還是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軟件故障;第三,存在受計算機病毒及黑客的攻擊可能,引起系統故障甚至系統癱瘓;第四,火災、停電等外界不可預見的問題;第五、關鍵設備(如服務器、交換機等)檢修、更新。因此,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醫院信息系統應急方案,避免出現故障時措手不及,造成嚴重損失和影響。對此不可掉以輕心,對應急措施的嚴重性以及解決這一問題的迫切性、復雜性。2、 應急方案制定原則當系統出現故障時,為了盡快
53、的作出響應,將損失減少到最少,通過應急方案,繼續保證我院各項業務地順利進行,保證病人的安全和數據的安全可靠。本應急方案制定時,遵循了以下原則: 重點部門原則。重點部門、關鍵業務必須得到重點保護,制定應急方案時,應合理安排人力資源、設備資源。 重點設備原則。對一些牽涉面較大的設備(如主服務器、主交換機、磁盤陣列等)必須得到重點保護,應該使用雙份。 風險優先原則。根據風險評估情況,對有可能造成損失的系統,優先制定應急方案,并在發生問題時優先啟動、優先恢復。 完整性原則。應急方案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含了預防防范性、應急處理措施、觸發條件、啟動、恢復措施等。在制定應急方案的同時,必須考慮到成本及可能遇
54、到的風險(其中包括醫院信譽、社會影響等風險),達到較好的性價比。有效性原則。必須保證應急措施的切實有效。可操作性原則。應急方案涉及到日常工作的各個部門,具體的應急措施要簡單、準確。可恢復性原則。待故障排除或系統恢復后,對于啟動應急措施后至恢復前的數據應該能夠得到恢復,并與前后數據保持一致。實施本應急方案時的基本原則:對外保證病人的正常就醫,對內帳務不錯,秩序不亂,業務不停,措施有效。3、 發生風險等級劃分根據可能產生的后果風險對醫院影響的嚴重性,我們用打分的形式來進行量化。風險等級影響性質評估標準災難性造成全院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等災難性的影響。嚴重嚴重影響病人正常就醫,造成病人或醫務人員極大不
55、便。較嚴重對醫院正常工作和病人就醫有一定影響,但損失不大。可承受受影響程度很小,可以接受。二、各系統應急方案一、 主數據庫服務器故障(災難性) 三臺做負載均衡的IBM小型機系統出現故障,其中任意一臺或兩臺主機故障無法工作,另一臺或兩臺主機將自動接管其他故障機的負載任務,并聯系IBM小型機服務提供商,同時手工啟動故障服務器。操作步驟:登錄故障服務器 his_ibm2his_ibm2:/su as root his_ibm2:/smit clstart 三臺做負載均衡的IBM小型機系統同時出現嚴重故障,都無法啟動:啟動備用服務器(IBM M85)。操作步驟:oracle用戶登錄將/oracle/o
56、radata/his1/arch.tar解壓縮chown R oracle:dba /oracle/oradata/his1sqlplus “/ as sysdba”startup mount pfile=(init_sid.ora完整路徑名)recover database using backup controlfile until cancel;根據提示完成相應操作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將listener.ora文件恢復到$ORACLE_HOME/network/admin下啟動監聽器(注意,如果his1生產庫在工作,一定不要啟動H80的監聽器)Ls
57、nrctl start聯機在M85機器上完成相應的測試后,一定要觀察his1的歸檔日志有沒有正常寫到盤陣上。即 /nfsbackup/arch采用odb.sh備份時,有沒有正常備份到光纖盤陣上。即 /nfsbackup 主數據庫磁盤陣列故障,每星期定時SAN備份操作步驟:聯系小型機維護服務商“聯想公司和IBM公司”更換磁盤陣列從SAN上恢復數據 小型機部件故障操作步驟:聯系小型機維護服務商“廣州勵康公司”更換故障部件從SAN、磁帶或異地備份中恢復數據二、 中心交換機故障(災難性) 中心交換機雙機熱備系統出現故障,一臺主交換機故障,另一臺輔交換機無法自動接管任務:手工啟動輔交換機。操作步驟:關閉
58、中心交換機和輔交換機的電源;把中心交換機的光纖換到輔交換機對應的端口;開啟輔交換機的電源;確認網絡通訊恢復正常。 雙機熱備系統出現嚴重故障,主輔交換機都無法啟動:啟用備用交換機。操作步驟:關閉中心交換機的電源,并確認備用交換機的電源是關閉的;把中心交換機的光纖換到備用交換機對應的端口;開啟備用交換機的電源;確認網絡通訊恢復正常。三、 二級交換機故障(嚴重)用備用交換機更換。四、 網絡線路故障(嚴重)光纜故障:啟用備用光纜,如備用光纜無法啟用,則啟用臨時線路(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雙絞線故障:更換雙絞線。五、 工作站故障(可承受或較嚴重)計算中心備計算機若干臺,以應急用。六、 手工操作(災難性)系
59、統出現重大故障,通過以上方法無法解決時,啟用手工操作。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一、 為迅速、有效地處理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特制定本預案。二、 成立醫院感染突發事件處理領導小組,潘景業副院長為組長,成員如下: 陳永平、陳麗莉、陳少賢、陳成水、陳春虎、陳雷、杜曉燕、高磊明、黃引平、林才、林衛紅、林錫芳、盧中秋、錢燕、陶志華、王武、薛利霞、楊亦榮、余康、張秀華、章虹霞、鄭景晨、朱冠保、朱形好。三、 相關部門職責及具體措施1、 醫院感染管理科為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監測的常設機構。全院各科室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或污染源泄露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由專職人員組織現場調查,加以確認。2、 醫院
60、感染管理科一旦確認屬于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立即報告分管領導,并迅速通告所有領導小組成員啟動應急預案。同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3、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組織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制定控制方案和措施,并負責指導各部門在消毒隔離措施中的技術要領。4、醫務科負責組織病人的診療與搶救。護理部負責組織傳染源的隔離與污染物等用品的消毒處理。總務科負責泄露污染源、醫療廢物的消毒與處理。藥劑科負責保障各類消毒劑的供應。設備科負責保障防護用品及醫療用品的供應。檢驗科負責可疑污染源和病原體的檢測工作。保衛科負責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惡意高危傳染源的流動。5、根據控制情況,由領導小組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集體決定是否封閉某一區域(如病
61、區暫停接收新病人)等,重大舉措應立即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集體決定。6、特別重大事件應及時請求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與或請示上級主管部門予以協調處理。溫醫附一院醫療廢物發生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為防止我院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引起傳染病的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特制定本應急預案。醫療廢物流失是指,醫療廢物在收集、運送、儲存、處置過程中發生醫療廢物的種類、數量、質量的丟失;醫療廢物的泄漏是指在收集、運送、儲存、處置過程中發生包裝物或容器破損而發生醫療廢物灑落在周圍環境的現象;醫療廢物的擴散是指傳染或疑似病人的醫療廢物在收集、運送、儲存、處置過程中發生流失、泄露引起傳染病的傳播或周圍環境污染。如
62、果發生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擴散的意外事故的發生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控制措施,以防污染擴散。一、組織管理 成立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小組組長:潘景業副院長,連 宣副院長成員:醫院感染管理科陳永平、薛利霞、護理部陳莉麗、總務科陳沖虎、胡云勝、醫務科陳成水、保衛科葉茂勛、臨床科主任、護士長,藥劑科主任張秀華、放射科主任吳恩福、檢驗科主任陶志華、病理科主任陳國榮、醫療廢物收集管理員。醫療廢物監管部門: 醫院感染管理科醫療廢物收集運送: 總務科二、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的處理流程(1) 一旦發生醫療廢物的流失、泄露、擴散,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收集管理員人員應立即向總務科和感管科科長報告
63、,由感管科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向分管院長報告。(2) 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處理;根據污染現場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消毒(如漂白粉、含氯制劑、過氧乙酸、過氧化氫等),消毒應從污染較輕的區域向污染較重的區域進行徹底的清潔與消毒,并對清掃的工具進行消毒。(3) 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嚴重的區域,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組織保衛科人員對污染現場封鎖,做好防護,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
64、大污染。(4) 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5) 配合有關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不拒絕和阻饒,不提供虛假材料。(6) 醫院內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在48小時內向所在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將調查處理結果向所在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主管部門報告。(7) 醫院內發生因醫療廢棄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
65、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措施。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8) 處理結束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并寫出總結報告。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事故緊急處理流程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事故緊急處理流程圖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保護現場,避免污染擴散報告醫院感染管理消除封鎖封鎖現場,因從污染較輕區域向污染較重區域徹底清潔消毒現場調查,評估危險程度,寫
66、調查報告危險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環境行政部門報告調查不好解除封鎖向全院反饋,進行教育,留檔評估消毒效果好新聞媒體記者采訪應急預案流程新聞媒體記者采訪 正常情況 非正常情況按院辦通知/核實院辦提供的介紹信未經聯系,記者已到達采訪現場報告院辦或總值班了解采訪目的、內容告之記者需辦理采訪手續組織接待記者采訪在崗突然生病不能工作應急預案流程在崗突然生病不能工作夜間向值班護士長請假白天向病區護士長請假獲準請假等待接班者的到來,與其進行交接班大批急診手術應急預案接到急診手術電話( 手1 660199)并請病區送手術通知單詢問病情、手術名稱、人數以及術中特殊用物通知應急小組人員到位(15-30
67、分鐘內到位)根據手術要求進行術前準備匯報科護士長、科主任 按病情輕重緩急安排就診手術安排匯報護理部 醫務科白天:匯報護理部 醫務科晚上:匯報總值班迎接急診手術病人護理應急小組成員名單:腦外手術護理組:徐小群 谷迪丹 曹茜 包純純 葉瑤瑤 孫樂英 戴鳳苗 顧一君 陳思希 許多 金婷 胸外手術護理組:葉媛媛 朗秋月 趙小玨 蔡麗珍 金雁平 王曉礎 楊瓊 徐敏 王蓉蓉 李愛花 許金珠創傷手術護理組:潘彩青 華紅鷗 錢菊娣 張麗婭 李紅 陳惠男 鄭鳳燕 林瑋 包崇林 楊彩芬 錢黃靜供應組:湯曉芬 陳芳 林琦總負責:林衛紅產房急診剖宮產應急預案接到急診手術電話( 手1 660199)詢問病情及術中特殊用
68、物,:通知值班護士 準備手術用物科內如有手術立即通知副班攜用物到產房實施急救備注:1、在產科備緊急切開包。2、如產科醫生在手術室人員未到位情況下需緊急手術時,必須和分娩室護士共同清點緊急切開包內用品,并記錄3、手術室人員盡量在10分鐘內攜用物到產房實施急救手術室艾滋病病毒感染手術處理應急預案第一部分 總則一、 目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通過接觸、血液及母嬰垂直傳播的傳染病。自1981年被發現以來,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艾滋病患者手術的機率也逐年上升。做好手術中的防護,杜絕醫源性感染,切實保障工作
69、人員的職業安全至關重要。我科依據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關于加強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的通知(溫醫一院2005100號)要求,結合本科室實際,制定本預案。二、 工作原則1、 各工作人員樹立傳染病防護意識,重視職業暴露防護工作。2、 做好手術中的防護措施,杜絕醫源性交叉感染,切實保障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 第二部分 報告流程一、 接診匯報制度 報告醫務科接到相關部門通知報告護士長、科主任 報告護理部 啟動艾滋病人處理預案 報告感管科二、接診匯報流程圖匯 報 流 程接到通知匯報護士長、科主任啟動護理應急預案匯報護理部、醫務科、感管科記錄第三部分 艾滋病病毒感染手術病人護理預案一、防護物質準備:
70、隔離衣、戴口罩、防護眼罩、圍裙、鞋套或手術專用拖鞋,消毒劑、隔離牌、隔離車。二、平診手術護理程序(化驗報告單上已注明HIV陽性)1、術前手術排班表上用紅筆注明HIV陽性,以警示各位醫務工作者加強自身防護。手術安排在隔離手術間術前推隔離車至手術間門口,掛上黃色感染牌,謝絕無關人員進出。巡回護士術前根據手術的需要近可能將物品都準備充分,不必需物品移出手術間。以免術中經常外出或串入各手術間,而引起交叉感染.2、術中參加手術人員心理上要高度重視,但應消除恐懼的心理,沉著冷靜。在醫療過程中要尊重病人的隱私權,關愛病人。術前煩躁的患者做好約束、制動,防止誤傷醫務人員手術臺上手術人員在常規著裝的基礎上穿圍裙
71、、防護眼罩、雙層手套。規范手術操作:手術過程中銳利器械擺放得當,掌握器械傳遞技巧(如手術刀剪應放在彎盤中傳遞)麻醉醫師有創操作注意銳利器械處置,避免損傷自己或他人。巡回護士、麻醉師以及其他參加手術人員在常規著裝的基礎上穿隔離衣、防護眼罩、戴手套、穿手術專用拖鞋,做好標準預防。3、術后器械、物品處理手術間未被污染的敷料,器械重新包好,待高壓滅菌后方可使用.其他受污染物品應分類處置,未經處理不得帶出手術間. 沾有血跡的器械浸泡在0.1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時后,再行清洗,擦干,上油,打包送高壓滅菌.布類用雙層黃色塑料袋封閉包裝后送洗衣房標準處理.醫用垃圾置雙層黃色塑料袋,封閉運送、焚燒,無害化處理。
72、針頭、刀片、縫針放入銳利器械處理容器罐內,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密閉送統一處理。污物桶和吸引瓶內物應用0.2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倒入污水池內.病人運送平車、手術床、器械車、麻醉機等儀器物品用0.1含氯消毒液拭擦。手術間墻面、地面用0.1含氯消毒液噴灑、拭擦。手術間用臭氧消毒半小時。二、 急診手術護理程序(無感染化驗報告結果的手術)所有急診手術按感染手術護理程序處理,施行標準防護。 艾滋病手術病人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預案手術排班表上用紅筆注明HIV陽性,以警示各位醫務工作者加強自身防護。手術安排在隔離手術間推隔離車至手術間門口,掛上黃色感染牌,謝絕無關人員進出。術前根據手術的需要
73、近可能將物品都準備充分,不必需物品移出手術間。術前接到通知化驗報告單上已注明HIV陽性 參加手術人員心理上要高度重視,但應消除恐懼的心理,在醫療過程中要尊重病人的隱私權,關愛病人。術前煩躁的患者做好約束、制動,防止誤傷醫務人員手術臺上手術人員在常規著裝的基礎上穿圍裙、防護眼罩、雙層手套。規范手術操作巡回護士、麻醉師以及其他參加手術人員在常規著裝的基礎上穿隔離衣、防護眼罩、戴手套、穿手術專用拖鞋,做好標準預防。 術中 手術間未被污染的敷料,器械重新包好,待高壓滅菌后使用.沾有血跡的器械浸泡0.1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時,再行清洗,擦干,上油,打包送高壓滅菌.布類用雙層黃色塑料袋封閉包裝后送洗衣房標
74、準處理.醫用垃圾置雙層黃色塑料袋,封閉運送、焚燒,無害化處理.針頭、刀片、縫針放入銳利器械處理容器內,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密閉送統一處理污物桶和吸引瓶內物應用0.2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倒入污水池內.病人運送平車、手術床、器械車、麻醉機等儀器物品用0.1含氯消毒液拭擦。手術間墻面、地面用0.1含氯消毒液噴灑、拭擦。手術間用臭氧消毒半小時。術后記錄第四部分 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事件處理一、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的初步處理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被暴露的黏膜。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
75、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局部消毒,并包扎傷口。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病毒載量水平由保健科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二、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事件匯報制度 報告護士長、科主任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 報告保健科填寫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報告表三、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事件匯報流程圖艾滋病職業暴露事件匯報流程 接到通知匯報護士長、科主任填寫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報告表匯報保健科遵醫囑處理、觀察 患者突然發生猝死時的應急程序 l、發現后立即搶救,同時通知值班醫生、科總值班, 必要時通知上級領導。 2、通知家屬,搶救緊張可通知科主任或護士長,由科領導通知家屬。 3、必要時向院總值班或醫務部匯報搶救情況及搶救結果。 4、如患者搶救無效死亡,應等家屬到院后,再通知停尸房將尸體接走。 5、做好病情記錄及搶救記錄。 6、在搶救過程中,要注意對同室患者進行保護。 猝死 通知值班醫生、科總值班及護士長 實施各種搶救措施 通知家屬或住院處 如患者搶救無效死亡,應等家屬到院后,再通知接診室將尸體接走。 做好病情記錄及搶救記錄。 維護病室秩序,保證其他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保護同病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