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工程概述本工程為*地鐵*號線*期工程*與*工程,工程項目包括暗挖區間*m,明挖區間*m,U形槽結構*m,U形槽與橋梁過渡段*m,橋梁*m;其中還包含*臨時豎井及*盾構始發井,*廢水泵房,*雨水泵房。(1)區間線路條件及周邊環境車輛段出入線區間出紅咀子站后,向南沿高速路路東布置,下穿環城路及長營高速后轉向西到達車輛段,區間上部為空闊地及農田。區間包含暗挖結構、明挖結構、U型槽結構、地面段以及高架部分,左右線線間距為5m,其中暗挖部分長*m,明挖段長*m,U型槽結構*m橋梁長度*m,U形槽與橋梁過度長度*m,橋梁長度*m。(2)重要建(構)筑物區間主要沿現狀高速路兩側設置,線路兩側主要為空
2、地及農田,重要建構筑主要有*高速以及*高速。其中在K0+*下穿*高速,該部分*高速為下拉槽結構,區間結構覆土4.1m5.1m,在*高速 K0+*下穿*高速,該部分區間埋深5.17.3m。(3)地下管線根據目前的調查資料,該區間地下無管線。第二章 編制目的為預防或減少潛在安全事故,有效避免各類事故給項目帶來損失,使項目在面對重大突發事故危險時,對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等重特大事故的緊急情況,能迅速反應、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處理,正確救護,有效控制事態發展,防止事故擴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盡快消除事故影響,確保各項工作能正常有序開展,主要針對各種氣體中毒,
3、東北每年頻發的一氧化碳問題編制本事故應急預案。按照“安全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資源共享,應急迅速”的基本方針,實行先近后遠、先重后輕、先搶救后治療基本原則。第三章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地鐵*號線*期工程*與*工程項目范圍內可能出現的人員氣體中毒或緊急情況的預防與應急處理。結合實際和本工程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安全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并組織有關人員熟悉、掌握預案要求和相關措施,并根據現場條件和環境的變化適時修改、補充和完善預案內容。第四章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
4、調查處理條例第五章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常見的事故種類(1)缺氧窒息。由于作業井空間狹窄,空氣不易流通,當環境中存在的氧化反應或有機物腐爛等情況時,氧氣會大量消耗,使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井下呈缺氧狀態。另外,井下焊接作業時,通風不良也會造成作業人員缺氧窒息。(2)硫化氫氣體中毒。在封閉狹窄的空間中的有機物腐爛分解,產生硫化氫。當通風不好時,硫化氫濃度增高,工人一旦進入這樣的空間作業,極易引起急性硫化氫中毒。在排水管的清理及新舊排水管道勾頭打堵作業中常發生此類事故。(3)其他氣體中毒。包括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井下管道施工中常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井下焊接作業中,電弧產生的高溫和紫外線會使弧區周
5、圍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通風不良時極易引起操作人員中毒。而施工過程,如隧道開挖、人工挖孔樁作業中產生的不明氣體,也會造成人員中毒。2、主要原因分析(1)污水管網作業中,下水井有毒氣體未經檢測或檢測不清楚即下井。(2)人工挖孔樁作業中,施工人員下井前不進行毒氣檢測或檢測方法不當,或通風措施不滿足要求就盲目下井作業。(3)地鐵開挖過程中,附近有燃氣管線,施工前不進行氣檢測或檢測方法不當,或通風措施不滿足要求就盲目下井作業。(4)中毒事故發生后,由于缺乏救護知識及防毒救護用具,其他人員盲目下井施救造成傷亡。第六章 應急工作原則(一)以人為本,群防群控。把保障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
6、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首要任務,最大限度的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二)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經常性地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應急狀態下實行特事特辦、急事先辦。 (三)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項目經理部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項目經理是本工程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四)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嚴格依法制訂、修訂應急預案,依法處置突發事件,切實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五)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建立聯動協調制度
7、,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六)依靠科技,提高素質。發揮專家學者在應急管理中的參謀作用,采用先進的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第七章 安全保障措施1、焦炭爐及其它加溫設施必須派專人值守看管,看管人員在現場休息時必須在出入口附近,并且不允許在現場睡覺。2、施工方項目部管理人員必須安排夜間定時巡視,巡視間隔為34小時。3、巡視內容包括現場溫度是否正常、有無火災隱患、現場一氧化碳是否超標、值守人員是否睡覺等。4、每日分早晚7點,在施工人員大批量進入施工場地前由班組長開啟通風設施,保障井下
8、空氣質量。5、每日由安文科對井下空氣質量進行固定巡查,使用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第八章 應急組織機構中鐵*局集團有限公司*省*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地鐵*號線*項目經理部,成立由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總工*、安全總監為*、生產副經理*為副組長,組員*、*、*、*等及各相關部室負責人為組員的事故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組長:項目經理(*)副組長:總工程師(*)副組長:安全總監(*)副組長:副經理(*)醫療救護組*安全檢查組*搶險搶修組*保衛協助組*技術支持組*物資保障組*通訊聯絡組*圖1 搶險領導小組組織機構框圖第九章 應急組織的分工職責救援領導小組職責:研究、審批搶險方案;組織、協調各方搶險救援的人員、
9、物資、交通工具等;保持與上級領導機關的通訊聯系,及時匯報現場信息。(一)組長職責:1、決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緊急事故,要求應急救援機構提供幫助并實施場外應急計劃;2、組織復查和評估事故可能發展的方向,預計其可能的發展方向及過程;3、與場外應急機構取得聯系及對緊急情況的應對作出安排;4、在場內實施交通管制,協助場外應急機構開展救援工作;5、確保所有傷害者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6、在緊急狀態結束后,宣布受管制區域恢復正常,并組織人員參加事故的分析處理。(二)副組長職責:1、組長不在時行使組長權利;2、評估事故的規模和發展態勢,建立應急步驟,確保員工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3、如有必要,在救援機構來之
10、前直接參與救護活動;4、安排尋找受傷者及安排非救援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5、設立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為應急救援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三)通訊聯絡組職責:1、確保與項目經理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2、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四)技術支持組職責:1、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2、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3、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繪制事故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五)保衛協助組職責:1、設置事故現場警戒線、崗,維持工地內搶險救護工作正常運行;2、保持
11、搶險救援通道的暢通,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3、協助交警部門疏導交通;4、搶險救援結束后,封閉事故現場直到收到明確解除指令。(六)搶險搶修組職責:1、實施搶險搶修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斷加以改進;2、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3、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搶修或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4、搶險搶修或救援結束后,直接報告項目經理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七)安全檢查組職責:1、協助技術支持組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2、安全事故發生后,及時提供監測數據并臨時增加監測網點,以便指導救援搶險;3、評估事故可能繼續擴大的可能性,高度注意避免再次發生意外傷害;4、收集相
12、關證據,以利于事后分析事故原因和調查取證。(八)醫療救護組職責: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傷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等);2、使重度受傷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傷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傷者。(九)物資保障組職責:1、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資的供給;2、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資及設備。第十章 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認真的組織了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特制定本項目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
13、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其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緊急事故發生上報安全部搶險領導小組搶險方案確定物資、設備到位進行搶險現場處置、送醫院搶救搶險結束、恢復生產措施及善后處理、進行總結上報監理、甲方人員傷亡圖2 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第十一章 預防預警(一)事故預防為保證施工安全,落實氣體中毒預防預警機制,項目部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加強人員安全意識教育。為杜絕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因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盲目作業造成安全事故,作業開始前必須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和作業隊伍負責人進行強化安全教育,并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在安全交底過程中必須再次強調井下作業的危險性和應采取的防護措施。(2)明確
14、安全管理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制中應明確規定項目經理、總工、相關管理人員及施工隊長的安全責任,使得安全管理責任覆蓋全員、全過程。(3)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對于開挖施工,要定期、不定期地對現場進行檢查。人工挖孔作業時,項目部安全員每日必需進行氣體檢測,并做好記錄(4)作業前通風。進入管道、檢查井、深井(孔)、隧道內作業前,必須打開通風機進行充足通風,嚴禁冒險蠻干。(二)事故預警項目部各部門、作業班組及人員獲得預警信息后,對信息應認真加以分析,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的原則,縝密加以應對。安文科作為行為安全責任部門,工程技術部作為結構安全責任部門,材料設備部作為機械設備、臨時用電安全責任部門,要做好日
15、常檢查工作,發現安全隱患,必須堅決予以整改,對較大安全隱患,必須及時向項目部主管領導匯報。項目部主管領導獲得預警信息后,應立即研究部署應對措施,按照應急預案程序和會議決定,通知各相關方面,做好預防和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第十二章 信息報告程序(一)緊急情況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并由在現場的項目部最高級別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值班室,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二)值班人員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2分鐘內將情況報告到緊急情況領導小組組長和副
16、組長。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如何進行現場處置的指令。分派人員車輛等到現場進行搶救、警戒、和保護現場等。由辦公室在30分鐘內以小組名義打電話向上一級有關部門報告。(三)遇到緊急情況,全體職工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地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第十三章 處置措施1、應急響應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發生氣體中毒事故時,應迅速逐級上報。次序為現場、搶險領導小組、上級主管部門。由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主持緊急情況處理會議,協調、派遣和統一指揮所有車輛、設備、人員、物資等
17、實施緊急搶救和向上級匯報。事故處理根據事故大小情況來確定,如果事故特別小,根據上級指示可由項目部自行直接進行處理。如果事故較大或項目部處理不了則由項目部向建設單位主管部門進行請示,請求啟動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仍不能進行處理,則由建設單位的相關部門向政府部門請示啟動上一級救援預案。2、應急處置為保障井下各作業面作業工人的生命安全,一旦發生有害氣體中毒遇難人員,應立即將遇難者抬到新鮮風流的巷道或地面,根據中毒情況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呼吸淺而急促,失去知覺時面頰及身上有紅斑,嘴唇呈桃紅色。對中毒傷員可采用人工呼吸或用蘇生器輸氧。輸氧時可滲入57的二氧
18、化碳,以興奮呼吸中樞,促進恢復呼吸機能。(2)硫化氫中毒。硫化氫中毒除施行人工呼吸或蘇生器輸氧外,可將浸以氯水溶液的棉花團、手帕等放入口腔內,氯是硫化氫的良好解毒物。(3)二氧化硫中毒。由于二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對呼吸系統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嚴重時可能灼傷,所以除了施行人工呼吸或蘇生器輸氧外,應給中毒傷員服牛奶、蜂蜜或用蘇打溶液漱口,以減輕刺激。(4)二氧化氮中毒。二氧化氮中毒最突出的特證是指尖、頭發變黃、還有咳嗽、惡心、嘔吐等癥狀。因為二氧化氮中毒時,會使傷員發生肺浮腫,因而不能采用人工呼吸,若必須用蘇生器蘇生時,在純氧中不能摻二氧化碳,避免刺激傷員肺臟。最好是在蘇生器供氧的情況下,使傷員能進
19、行自主呼吸。(5)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造成假死的傷員,除了進行人工呼吸和蘇生輸氧外,還要摩擦其皮膚或使之聞氨水,以促進呼吸。3、事故后處理工作(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所有人員進行事故分析、總結教訓,并進行全員教育,避免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4)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第十四章 應急物資和裝備保障(一)應急物資:裝載機1臺、水泵6臺、空壓機2臺、水泥2噸、注漿泵2臺、雙快水泥500Kg、棉絮20Kg、編織袋20
20、00條、方木1m、對講機6臺、手電筒6個、應急車輛2輛及場區內各種材料。 (二)其他物資:創可貼、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紗布、無菌敷料)等藥品若干。第十五章 恢復生產及應急搶險總結搶險救援結束后,由監理單位主持、業主、設計等相關單位參加的恢復生產會,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確定下部恢復生產應采取的安全、文明、質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施工單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恢復生產:(一)做好事故處理和善后工作,對受害人或受害單位進行領導慰問或團體慰問。對良性事跡加強報道。(二)健全各組織機構,加強人員管理,建立矩陣管理。完善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健全安全、質量管理組織機構,整個項目形成一套
21、嚴密完整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各級、各部充分發揮管理的機能、職能和人的作用。(三)依據安全、質量體系有關文件,制定安全、質量檢查計劃制度,形成安全、質量管理依據,做到“有法可依”。嚴格實施崗位責任制。(四)做好技術、試驗、測量、機械、施工工藝、后勤等各項保證工作。(五)對恢復生產確保資金投入不受阻。(六)確保設計、施工方案可行,符合現場實際情況,利用現場的機械、設備和材料。(七)及時調用后備人員和機械設備,進行生產恢復,盡快達到生產正常。搶險結束和生產恢復后,對應急預案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審、分析和總結,找出預案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評審及修訂,使以后的應急預案更加成熟,遇到緊急情況等能處理及時,將
22、安全、財產損失降低到最底限度。第十六章 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項目部對應急預案定期進行一次評審,針對施工的變化 及預案演練中暴露的缺陷,不斷更新和改進應急預案。第十七章 附件附件1 應急組織機構人員電話附件2 外部求援單位聯系表附件3 應急物資設備投入表附件4 應急醫療設施投入表附件1 應急組織機構人員電話序號姓 名聯系電話備注1*總負責2*明挖段3*暗挖段4*暗挖段5*暗挖段7*暗挖段8*明挖段9*明挖段10*暗挖段11*暗挖段12*暗挖段附件2 外部求援單位聯系表序號聯系名稱電話1*大學第二醫院2*市中醫院3急救電話120附件3 應急物資設備投入表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 量負責人存放位置備 注1輛2場區2輛2場區3輛1場區4輛2倉庫5個40倉庫6個5倉庫7部10倉庫8套3倉庫9條100倉庫10噸2倉庫11米20倉庫12臺5倉庫13M30倉庫14臺10倉庫附件4 應急醫療設施投入表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 量負責人存放位置備 注1擔架副10醫務室2急救常用藥品套4醫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