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一、總則(一)目的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范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對醫患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醫患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二)制定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2003年)醫院感染管理辦法(2006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2006年試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國家救災防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2003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2003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2006年)、衛
2、生部關于修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2003年)(2006年)的通知等。(三)適用范圍適用于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醫患雙方身心健康等的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四)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醫院突發感染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根據突發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
3、突發事件實行分級管理。3.依法規范,措施果斷。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事件和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范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培訓,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提供保障。各相關小組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廣大醫護人員參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二、應急組織體系的職責及成員(一)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揮,組織、協調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成立成員結構
4、合理的指揮部。組 長:袁克儉副組長:朱銘、錢培芬、倪語星(二)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接到信息聯絡小組的通知后必須按時到崗,并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督促落實應急處理措施并評估應急處理的效果。辦公室設在醫院感染管理科,并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組 員:謝青、萬歡英、鄒憲平、劉國忠、喬萬明、楊莉(三)信息聯絡小組隨時更新指揮部成員的通信聯絡方式,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負責聯絡指揮部成員,聯絡內容包括聯絡原因、事件概況、到崗地點、到崗時間等。組長:朱銘成員:金筱泰、高衛益(四)流調小組負責組織對突發事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事件的類別和性質、發
5、生地點、發生時間、涉及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可能原因、病原學檢驗等。組 長:謝青、鄒憲平組 員:張欣欣、王暉(五)診斷救治小組負責組織對突發事件涉及人員的診斷救治。組 長:萬歡英、謝青組 員:王暉、楊昆、程齊儉(六)消毒、隔離及防護小組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技術指導和消毒實施工作。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技術指導。組 長:錢培芬、倪語星組 員:楊莉、徐桂婷、張麗君、糜琛蓉(七)疫情信息組根據傳染病報告有關規定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有關規定,負責疫情的報告與院內信息交流工作。組 長:鄒憲平組 員:張心平(八)后勤保障小組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等物資的日
6、常儲備和應急供應。組 長:劉國忠組 員:高海君、徐文斌、楊婉花、沈懿明(九)保衛小組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負責現場保衛工作。組 長:喬萬明組 員:臧健三、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流程(一)日常監測1.建立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定期對病區進行醫院感染前瞻性調查,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臨床科室出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向病區院感兼職醫生報告,并于24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2.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科室確定責任人,每日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交接等情況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向護士長或院感兼職護士報告,并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二)預警醫院感染管理科根據監測信息,按
7、照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警。(三)報告1.報告人:醫院任何部門為責任報告部門,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成員為責任報告人,所有醫護人員為義務報告人。2.報告程序:上班時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休息時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總值班。3.報告時限:按照突發事件的等級及時、準確地報告。級突發事件立即報告;級突發事件30分鐘內報告;級突發事件12小時內報告。4.報告監督: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有權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及總值班報告突發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醫院領導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和個人。(四)應急反應1.原則發生突
8、發事件時,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做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突發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注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升級預警和反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反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2.措施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后應在30分鐘之內,趕赴事發現場采取相應措施。2.1初步證實1)初步證實流行或暴發 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
9、診,若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應計算罹患率,若罹患率顯著高于該病區一般發病率水平,則證實有流行或暴發。2)初步證實醫療廢物傷害、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 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2.2院內報告1)醫院感染管理科經初步證實后,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向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匯報,并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提出是否啟動應急處理措施的建議。2)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經報醫院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醫院應急領導小組根據突發事件情況決定是否成立應急指揮部,以及組成成員名單。3)應急指揮部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督促落實應急處理措施并評估應
10、急處理的效果。2.3院外報告按照突發事件的分級要求實行分類報告。(五)突發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突發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需要符合以下條件:突發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末例醫院感染病例發生后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四、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分類應急處理措施(一)醫院感染的流行或暴發1.分級級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級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級發生3例以上5例以下醫院感染暴發;2.基本處理2.1指導醫護人員根據
11、醫院感染病原學的流行病學特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2.2開展醫院感染病人的救治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必要時隔離病人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2.3查找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 對醫院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2.4做好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廢物和排泄物等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2.5分析調查資料 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發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2.6做好突發事件的信息報告。
12、2.7確診或疑似傳染病人按規定及時轉診傳染病院。3.報告3.1院內報告程序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向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報告。級立即報告;級1小時內報告;級24小時內報告。3.2院外報告程序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由醫院報告市衛生局醫政處(電話62897000)、市CDC 疾控科(電話62758710)。級:應在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和市CDC報告。級:應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和市CDC報告。級:醫院內自行處理即可。根據相關規定上報上級部門。(二)醫療廢物傷害、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1.分級級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
13、級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2.基本處理2.1指導醫護人員根據醫療廢物的分類做好個人防護措施。2.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按照處理原則,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2.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2.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理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2.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3.報告3.1院內報告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向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報告。級1
14、小時內報告;級24小時內報告。3.2院外報告程序和時限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由醫院報告市衛生局醫政處(電話60)、市環保局污染控制科(電話23)。級:應在24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和市環保局報告。級:應在48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和市環保局報告。五、善后工作(一)效果評價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后,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應急指揮部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根據事件分級報告醫院領導和(或)相關上級部門。(二)獎勵醫院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
15、個人進行表彰。(三)征用物資、勞務的補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醫院應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處理期間緊急調集、征用有關部門的物資和勞務進行合理評估,給予補償。(四)責任對在突發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六、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保障(一)組織保障應急組織體系各小組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根據職責分工及時落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人員、經費和物資,成立應急處理隊伍,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提供保障。(二)技術保障1.信息系統:應急處理組織體系的成員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期間應保持24小時通信工具暢通;網
16、絡直報系統運行正常。2.應急處理: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和實驗室檢驗能力。3.應急醫療救治:醫院要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加強對突發事件應急救治隊伍的管理和培訓。4.演練:醫院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突出重點、適應需求”的原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三)物資保障后勤保障小組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工作。應急儲備物資應妥善保管、指定專人負責,確保無過期失效并及時補充更新。突發事件發生時30分鐘以內必須到崗。儲備物資應包括:1.消毒物資:消毒靈50瓶/100片、0.5%
17、碘伏100瓶/500ml、移動式動態空氣消毒機1臺、氣溶膠噴霧器1臺、防護用品若干,如防護口罩100個(最好為N95口罩)、帽子100個、一次性手套100雙、防護眼鏡20副、防護衣褲20套、防護鞋20雙等。2.應急設備:應急照明燈1臺、簡易呼吸器1臺、床邊X光機1臺等。3.科室自備常用量消毒、隔離及防護物資,突發事件發生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無條件統一調配。七、預案管理與更新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突發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八、實施時間本預案于2008年8月27日醫院感染專家委員會上通過并即日起執行。附件:1.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組織體系工作流程;2.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流程;3.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應急處理措施流程;4.醫療廢物傷害、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應急處理措施流程。附件一附件二 附件三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