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明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報告目 錄 第一章 總則.3 第一節 調查對象及范圍.3 第二節 調查目的.3 第三節 調查的依據.3 第四節 調查工作程序.6 第二章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危險性等級評估.6第一節 礦井基本信息.6 第二節 危險源單元及危險性等級劃分.7 第三節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7 第三章 礦井應急資源調查.13 第一節 人力保障資源.13 第二節 資金保障資源.14 第三節 物資保障資源.14 第四節 設施保障資源.16第四章 周邊社會應急資源調查.17 第一節 本單位應急救援物資儲備.17 第二節 可借調應急救援物資裝備.17 第五章 應急資源不足與差距分
2、析.17 第六章 應急資源調查主要結論.18 第七章 完善應急資源的具體措施.18第一章 總則第一節 調查對象及范圍此次調查對象為興文縣光明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光明煤礦(以下簡稱光明煤礦),范圍包括光明煤礦生產經營管理及礦區范圍的瓦斯、煤塵、突出、火災、水患、電氣、機電、吊裝、提升、運輸、冒頂、壓力容器、地質災害、易燃易爆、爆炸物品等各類生產過程突發事故引起的人身傷害及財產受到損失事故。第二節 調查目的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基本方針,切實加強我礦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礦井的應急響應程序,建立健全與興文縣人民政府、興文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興文縣救護隊等政府
3、相關職能部門相適應的,指揮統一,功能齊全,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應急救援管理體系,一旦發生事故,能夠及時有效的實施各項應急救援措施,控制和減少事故損失,保障員工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證礦井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按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的規定,結合本礦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光明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報告。第三節 調查的依據1.3.1有關法律法規文件1.3.1.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2014第13號1.3.1.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2007第69號1.3.1.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號1.3.1.4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主席令
4、2013第4號1.3.1.5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48號1.3.1.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主席令2007第493號1.3.1.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11第591號令修訂1.3.1.8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2009第549號1.3.1.9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務院國發201023號1.3.1.10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國務院2006-1-22發布1.3.1.1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88號1.3.1.12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009第21號1.3.1.13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
5、年版國家安監總局第十五部門公告第15號1.3.1.14其他相關法律法規1.3.2有關技術標準規范、1.3.2.1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1.3.2.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 9007-20111.3.2.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 158-20031.3.2.4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4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AQ/T 4208-20101.3.2.6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20101.3.2.7防治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 12158-20061.3.2.8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1.
6、3.2.9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1.3.2.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1.3.2.11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督規程-工業管道TSG D0001-20091.3.2.12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暫行辦法煤安監政法字2001108號1.3.2.1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091.3.2.14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4-20091.3.2.15其他相關技術標準第四節 調查工作程序成立以礦長李崇為組長,總工程師李文飛、常務副礦長巫洪剛為副組長,生技科蔡洪全、機運科方朋、安全科張連春、通風
7、科鄭昌紅、調度室鄭遠橋及救護隊負責人李國剛為組員的安全事故應急資源調查小組,根據編寫的應急預案和事故風險辨識評估的相關內容以及實際的需求,對照本礦實際情況和周邊可用資源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編寫光明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報告。第二章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危險性等級評估第一節 礦井基本信息光明煤礦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地理位置為興文縣城古宋鎮撐腰巖村五組,行政區劃屬興文縣古宋鎮所轄。始建于1984年,1985年投產,設計年生產能力30kt/a,為私營企業。原大灣頭煤礦始建于1995年,1997年投產,生產規模30kt/a,為私營企業。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宜賓市煤炭資源整合方
8、案的復函(川辦函200716號),將原光明煤礦和相鄰的大灣頭煤礦整合而成為興文縣光明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光明煤礦,現礦井設計能力為21萬/。該礦為證照齊全的合法生產礦井,礦界拐點坐標詳見表1。表1 井田拐點坐標表(1980西安坐標系)拐點號XY1313228635520141231335823551846333134535355192544313331635520756開采深度+500m-200m開采煤層K5(9號)、K6(11號)礦區面積2.4605km2第二節 危險源單元及危險性等級劃分 經調查和整理,礦井存在如下主要風險,目前這些風險都在可控范圍之內。依據重大危險源的物質特性、危害方式,將我
9、礦重大危險源劃分為瓦斯、煤塵、火災、水患、電氣、機電、吊裝、提升、運輸、冒頂、壓力容器、地質災害、易燃易爆、爆炸物品十四個單元進行辯識,依據各單位物質含量,生產裝置(系統)、設施、場所狀況,將各單元劃分為若干子單元進行辨識。等級劃分:安全的;:臨界的;:危險的;:災難性的。第三節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一、瓦斯1、瓦斯的性質概述瓦斯是礦井中以甲烷(CH4)為主的有害氣體,后述礦井瓦斯專指甲烷,瓦斯是成煤過程中的一種伴生產物,無色、無味,比空氣輕,經常積聚在巷道頂部,上山掘進工作面及頂板冒落的空洞中,其在空氣中擴散性很強,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程度后,遇高溫火源能燃燒或爆炸,瓦斯本身無毒,但不能供人呼吸
10、,在空氣中濃度很高時,會引起窒息。2、礦井瓦斯賦存狀況、危害本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但開采過程中,如管理不善,會造成施工場所的瓦斯超限和積聚現象發生。其危害為引起人員窒息和瓦斯燃燒、爆炸。3、危險辯識及等級評估單元辨識危險性等級瓦斯監測監測探頭懸掛位置不當,校對維護不及時瓦斯數值顯示不準確,影響準確判斷瓦斯檢查瓦斯檢查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可能導致空班漏檢、假檢,造成瓦斯檢查達不到要求。檢查儀器、維護、校對不符合規定,致檢查數據不準確通風系統系 統系統、設施布置不良或設施未起作用造成老巷、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及回風巷密閉附近,冒頂區頂部,未及時封閉的無風巷道等場所瓦斯積聚或超限通風機主
11、扇、局扇突然停運造成局部區域瓦斯積聚或超限地質、礦壓地持構造造成瓦斯突然變化,礦壓造成密閉、風門損壞,造成瓦斯泄露或風流中瓦斯濃度改變施工操作違章打開風門,造成風流短路。放炮警戒或排放瓦斯警戒不符規定,人員誤入瓦斯超限區域火源管理電氣、機械、爆破火花,人員帶煙火入井,井下明火,火區管理不符要求等危險因素引起瓦斯爆炸其它安全教育培訓不力,致職工對瓦斯危險認識不足,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不滿足治理和防治瓦斯的要求二、煤塵本礦開采煤塵沒有爆炸危險性,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煤塵飛揚、堆積現象。對施工人員安全造成的危害為塵矽肺病。危險辨識情況見下表。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通 風風速過大,引起煤塵飛揚。風速過小,
12、影響排塵效果I防塵設施灑水噴霧管路堵塞或缺水,管路斷脫,噴霧裝置失效,隔爆水袋吊掛不符要求或水量不足,水質不良機 械運輸煤體時引起煤塵飛揚施工作業打眼未按規定采用濕式作業;爆破不按規定使用黃泥、水泡泥;出貨時不按規定灑水降塵;粉塵清洗不及時;勞動保護員工不按規定戴防塵口罩三、火災本礦在礦井火災危險方面,有機械作業磨擦,電氣短路,燒焊、油料管理使用不當等突出性外因火災;火災在瓦斯超限區會造成瓦斯爆炸。地面重大火災危險源主要為油庫、坑木場火災。單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地面火災炸藥庫、油脂庫、坑木場火源管理不善,地面電氣短路,燒焊,吸煙,帶明火,避雷設施不完好可靠而發生的雷擊,油脂管理不善致使油料泄漏、
13、瓦斯氣體泄漏外因火災各種明火引起井下瓦斯、煤塵燃燒,或引燃油料,木料,橡膠等易燃物,可燃物油料運輸、保管、使用過程中遺漏暴露機械摩擦,電氣保護失效產生電氣火花泄露爆破作業、炮泥充填不符規定防滅火設施消防材料不足,防滅火系統隱患安全培訓對火災危險認識不足,防范火災能力不強四、水患我礦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水患等級為中等(級),水患危險主要表現在采空區水、裂隙水,探放水不當誤透涌水,雨季井下涌水增大,辯識如下: 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水文、氣象、地形、小窯調查水文氣象調查手段簡陋,存在各類調查資料不盡詳實防洪工程渠道修筑、清淤不及時,溝河裂隙堵塞不徹底施工作業探放水措施落實不力,誤透水體。供電系統突
14、然停電或雙回路供電保障不力,排水設備不能正常排水安全培訓培訓不力,致員工對透水預兆辨識不清,防范水患能力不高五、電氣我礦電氣危險源主要表現在系統突然停電,電氣火花、電氣火災、雷電侵入井下觸電。各類電氣危險源會造成生產系統電氣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或引起瓦斯爆炸,或導致人身觸電,辨識情況如下: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電氣設備過負荷運轉致使設備發熱燒毀或引起火災,電氣設備失去防爆性能,絕緣等級過低或絕緣老化供電系統系統突然停電、雙回路供電保障不力安全保護短路、接地、漏電保護裝置失靈,局部通風機“三專兩閉鎖”失效施工作業違章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停送電管理停風區域、瓦斯積聚區不按規定停送電安全培訓培訓不力
15、,致員工對電氣安全認識不足,防范電氣管理的能力不高,井下敲擊、拆卸礦燈六、機械我礦機械危險源主要有機械設備運轉部件對人體的絞、纏、切、割傷害,直線運行部件對人體的擠、壓、砸傷害,設備的飛動,棱角銳口對人體刺、割、劃傷害,加工工件或切削物設備運轉部件破損殘片,飛濺、迸擊撞擊人體,機械設備基礎不穩固,機械重心偏移造成設備翻側等。其危險性等級級。七、吊裝我礦吊裝危險源有:清理、地面房屋、機房建筑材料起吊,各類大型設備吊裝,登高作業。其危害表現為人員墜倉、吊物墜落傷人,人員從高處墜落,危險性級別為級。八、提升我礦提升為斜井提升,危險源有斜巷提升過程中的跑車事故,人員違章行車行人或扒、蹬、跳提升礦車,人
16、員在提升區域工作,防跑車裝置和跑車防護裝置失效,鋼絲繩斷裂,提升設備故障,危險性等級為級。九、運輸危險源辨識單元辨識危險性等級提升跑車或運行車輛撞擊人巷中電氣產生明火。地 面汽車運輸危險耙斗機運輸鋼絲繩彈起,耙斗甩出人力運輸推車掉道,碰撞,人工運物料碰擊十、冒頂我礦煤礦冒頂危險源主要有自然地質因素,工程質量因素,采掘工程影響,頂板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嚴而導致頂板推垮和冒落,掉矸,埋壓,砸撞,堵塞巷道傷害人員。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自然地質因素斷層、地質構造帶、應力集中區沒按措施要求采取針對性,可操作的加強支護的方式控制頂板工程質量支護密度達不到要求,支護不能有效控制頂板采 煤柱排距超寬,落煤后不
17、及時進行臨時支護,空頂距超寬,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期間。特殊支護使用不好,支護強度不夠,初撐力不夠掘 進工作面炮后不使用或臨時支護使用不好,空頂區超過規定,支護變形,棚架失穩,錨桿支護失效,未及時采取措施加固整改巷道布置設計不合理,巷道布置在地質危險區域十一、壓力容器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空氣壓縮機超溫、斷水、斷油、壓風管路脫節氧、乙炔瓶、瓦斯罐爆炸,氣體泄漏十二、地質災害單元辨識危險性等級矸石山滑坡雨水作用造成山體滑坡十三、易燃易爆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油脂、油料井下運輸使用過程中遺漏、污染未及時清除,回收出井坑木場、瓦斯罐管理不善存留在火災危險可燃氣體工業用乙炔氣體泄漏油脂庫火源管理不善,貯
18、存、運裝取用不當致泄露十四、爆炸物品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地面炸藥庫人員攜帶煙火、手機入庫井下爆破器材發放點領用人員攜帶不規范燈具入庫,領退藥制度不嚴致藥管外流遺失爆破材料運、裝裝卸點人員密度較大,采用斜巷絞車運輸或汽車運輸, 碰撞、摩擦、打擊,人力運輸時管藥混裝混運,裝運箱體未上鎖使用爆破設計欠合理,撤人警戒站崗不到位;“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執行不嚴,炮眼封堵質量、放炮母線明接頭,拒爆處理不規范,拒爆殘管清理不完全其它接觸爆破材料工作人員穿化纖衣物,爆破材料防丟失、防盜管理疏漏第三章 礦井應急資源調查按照應急資源分類,礦井一共分為如下四大類,分別為人力保障資源、資金保障資源、物資保障資源、設施
19、保障資源四個方面。第一節 人力保障資源一、光明煤礦兼職礦山救護隊編制為18人,目前人員全部持證上崗,礦井為輔助救護隊配備了儀器和設備依據相關的工具設施,具備安全資質要求,對應急隊伍進行軍事化訓練和管理,目前完全具有礦山事故應急救援的能力。光明煤礦建立了應急救援管理體系,成立了以礦長為首的應急救援指揮部和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具有人力,物力財力,醫療、通訊保障,運輸保障,設備設施保障等管理體系,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中開展事故預防、準備、響應、善后和改進管理工作的專職人員;建立了相關應急專家庫,在各領域有獨特能力的專業人士,包括安全、技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專為有效開展事故應急活動提供各種
20、建議和咨詢。二、附近應急救援隊伍1、興文縣救護隊,距離我礦約3公里,具有礦山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并與本礦簽訂了救護協議,為我礦發生事故提供搶險救援服務。市礦山救護大隊和國家煤礦救援芙蓉基地距離礦井只有2個小時的車程,在事故嚴重時也可以在上級政府的調動下開展救援。2、應急救援醫療機構(1)本單位應急救援醫療機構礦區設置有醫療室,內有消毒、繃帶等器物,并與興文縣人民醫院、光明骨科醫院等簽訂有醫療救護協議,為我礦發生事故提供搶險救援服務。(2)附近醫療救援機構興文縣人民醫院興文現場,距離光明煤礦礦區3公里。第二節 資金保障資源成立了應急救援資金保障后勤組,以總經理為組長,財務人員為成員的應急救援小組,
21、每年從安全專項費用從噸煤成本中列支30萬元儲存在指定的銀行建立專賬專戶,準備資金用于應急情況下的應急隊伍啟動,應急指揮協調動員、機構運轉、現場救援、應急物資裝備采購、應急物資調運所需要的費用,對征用非政府物資資產的補償和賠償,對受災居民傷病治療、生活救濟補助等。第三節 物資保障資源一、防護救助類物資包括人身防護和其他防護物資有防護口罩、防護眼鏡、防護手套、消毒液等;遇有毒氣體時用的防毒面具、濕毛巾、膠皮手套等;遇有火災發生時用的防火服、防火頭盔、防火面具、防火手套、高層建筑防火自救繩等;遇有水災發生時用的潛水衣、救生圈等;遇有可能發生爆炸事故時用的防爆服等;另一子類為用于事故發生后的緊急救助。
22、治療外傷用的止血帶、骨折固定架、繃帶、石膏模、止血藥、消毒藥等;水災發生時用的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索、木料等;治療窒息用的呼吸器、治療食物中毒的洗胃設備;通用的有擔架、呼吸面具、輸液設備、輸氧設備、急救藥品、防疫藥品,還有心臟起搏器等。具有防護功能的物資資源可以使受危害群體免受傷害,保護應急工作人員的安全。具有救助功能的物資資源可以使受危害群體及時得到救助和減少傷亡。二、應急交通類物資皮卡車1輛、鏟車1輛、其他服務車2輛,保證交通運輸線的暢通。三、動力照明類物資應急活動使用的動力照明類物資有自備發電機、柴油機組、空氣壓縮機、液化氣、工業氧氣瓶及汽油、柴油、白熾燈、熒光燈、探照燈、碘鎢燈、礦燈、
23、手電筒等。四、通信類物資通信廣播類物資有移動電話網設備、集群通信網設備、計算機網絡設備、指揮調度臺、手機、擴音器、電話機等。五、設備工具類物資應急活動涉及的各種設備工具種類,主要設備:裝載機、氣動式鑿巖機等;離心式水泵、軸流式水泵、潛水泵、污泥泵、深井泵、排水設備等;通風設備,有軸流式對旋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等;主要工具和器具有:起重用的索具、腳盤、支架、撬棍、液壓千斤頂、手動千斤頂等;消防用的滅火器、水槍、消防筒、消防膠帶、消防箱等;報警用的報警器、蜂鳴器等;觀察檢測儀器,水平儀、經緯儀、還有手錘、鋼釬、電鉆、電鋸、斷線鉗、張緊器、扳手等;鋼尺、測桿、此外還有電弧電焊機、乙炔氧氣焊機、切剖
24、機及其他各種焊接機。六、一般工程材料類物資一般工程材料物資有:木材,圓木、方木、板材等;鋼材,鋼筋、薄鋼板、有縫鋼管、無縫鋼管等,防水涂料、帆布等;水泥,如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各種特性水泥;管道,有上水鑄鐵管、下水鑄鐵管、鋼管、聚乙烯管等。以上的物資及材料礦井每月定期有專職人員進行檢查,發現有過期或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及時更換,所需物資都在有效期內,為應急救援提供可靠的保障。第四節 設施保障資源設施保障資源分有避難設施、醫療設施。一、避難設施在井下發生火災、水災、爆炸事故在緊急情況暫時不能逃離地面可跑到井下永久避難硐室避難,目前礦井井下永久避難硐室運行正常,符合避難
25、要求。二、醫療設施在井口建立醫療室在應急情況下的滿足醫療急救,醫療室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第四章 周邊社會應急資源調查第一節 本單位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我礦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在材料庫房內,應急物資庫日常管理由綜合辦公室負責。應急物資實行專項使用,未經應急救援指揮部同意,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挪用。應急物資儲備油專人管理,建立了臺賬,及時補充。第二節 可借調應急救援物資裝備應急搶險救援過程中,應急救援裝備不足時,可請求興文縣人民政府以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協調相鄰的企業進行物資支援。同時依靠興文縣救護隊救援,應急救援醫療機構可調動興文縣人民醫院協同救援,興文縣人民醫院與我礦簽訂有醫療救護協議,這些隊伍完全能
26、滿足本礦的應急救援需求。第五章 應急資源不足與差距分析本礦的應急資源及周邊可依托的社會應急資源基本能夠滿足應急需求,具備應急救援的資格和能力,完全可以應對礦井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應急管理制度不完善,下一步要盡快完善管理制度,本單位應急資源儲備及管理方面暫無不足問題。第六章 應急資源調查主要結論本次應急資源調查從“人、財、物、”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走訪,礦井雖組建了應急救援隊伍,按照要求組織了日常訓練,配備了安全、消防、環保等要求必要的應急設施及裝備,由于礦井突發事件類型較多,各類事故造成的危害也難以預測,而我礦自身的應急資源又是有限的,通過本次調查摸清了周邊可依托的互助單位與政府配套的公共應急資
27、源及隊伍,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如果能及時有效的利用好這些資源,對突發事件控制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為了使突發事件發生時各項應急救援工作有序開展,應急救援經費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礦井還應制定專項經費保障措施,只要礦井落實好措施是能夠滿足事故應急救援要求的。第七章 完善應急資源的具體措施本礦的應急資源儲備的品種包括自燃災害類、安全事故災難類、應急搶險類及其他。應急物資儲備定額由財務根據礦井實際情況確定。綜合辦公室負責落實應急物資儲備情況,落實經費保障,科學合理確定物資儲備的種類、方式和數量,加強實物儲備。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專業管理、保障急需、專物專用”,所有應急物資未獲得組長批準不得擅自發放,對已消耗的應急物資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調出物資的規格,數量、質量重新購置。同時應急物資堅持公開、透明、節儉的原則,嚴格按照采購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誰采購、誰簽字、誰負責。安全科要加強對應急物資的采購、儲備、管理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對管理混亂、冒領、挪用應急物資等問題,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地面應急救援材料庫材料明細表 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存放地點扁擔根30材料庫麻袋條300材料庫編織袋條300材料庫雨衣件60材料庫潛水泵臺3材料庫鐵鏟把20材料庫水桶個10材料庫鎬把30材料庫橡套電纜米200材料庫抬框只10材料庫電纜米200材料庫水泵臺2材料庫礦燈盞60材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