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鳳凰灣N-1-1號地塊三期C區 C1、C2、C7、C8#樓施工總承包項目 噪音污染應急預案目錄一、 編制依據1二、 編制目的1三、工程概況1四、適用范圍2五、風險分析2六、啟動條件2七、應急組織及應急資源的配備2八、應急響應流程5九、應急響應行動及措施6十、應急恢復與事故調查7十一、培訓與演練8十二、存放與修訂8一、 編制依據表1.1序號名稱編號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二、 編制目的1.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2.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3.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4.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2、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保護人員安全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方針,貫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5.對本工程施工現場、生活區、辦公區范圍內可能出現的噪音污染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規定各組織應急響應職責和發生噪聲污染時的應急響應流程,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保證各組織在應急情況下正確響應,避免或減輕人員傷害,減小事故損失,避免二次傷害。三、工程概況鳳凰灣N-1-1號地塊三期C區1#、2#、7#、8#樓工程位于貴陽市南明區花溪大道鳳凰村原址,項目由高層住宅、商業、地下車庫組成。地塊四周為規劃道路,北側為已施工完畢D地塊,南側為
3、未施工地塊,東側為已施工完成道路及住宅,西側臨南明河。表3.1工程總體概況工程名稱 鳳凰灣N-1-1號地塊三期C區C1、C2、C7、C8樓工程施工總承包項目建設單位 貴陽酈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 貴州同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 武漢工程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 貴州鼎盛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監督單位 貴州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施工單位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資性質 國撥 企業自籌 私人 外資 貸款 其他:工程類別 公建 廠房 住宅 路橋 其他:工程地點 貴陽市南明區花溪大道鳳凰村原址建筑功能住宅、商鋪項 目內 容項 目內 容建筑面積()總面積87088.96m2地上部分56
4、924.73m2地下部分23817.06m2商業面積6067.14m2小區大堂面積141.72m2總占地面積10080m2建筑用途商業、住宅建筑特點高層0.00標高1076.00m建筑層數及層高樓號C1#C2#C7#C8#地下3層3層3層3層地上32層32層32層32層檐口高度101.200m101.200m101.400m101.400m標準層層高2.9m2.9m2.9m2.9m設計年限50年建筑類別一類高層四、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鳳凰灣N-1-1號地塊三期C區1#、2#、7#、8#樓工程施工現場、生活區、辦公區范圍內可能發生噪聲污染事故時的應急響應。五、風險分析
5、本工程發生噪聲污染事故的主要來源于攪拌機、空壓機、電動機、混凝土振動棒、鋼筋加工機械、木工加工機械、模板安裝與拆除、混凝土修鑿及人為噪音等。重點應控制夜間噪聲。六、啟動條件本工程發生噪聲污染或認為可能存在噪聲污染隱患時,啟動本預案。七、應急組織及應急資源的配備序號姓名崗位名稱職務手 機1嚴美總指揮項目經理2陳軍副總指揮執行經理3楊廣銀副總指揮項目書記4陳弘副總指揮安全總監1.應急指揮中心:2. 應急救援隊:序號姓名崗位名稱職務手 機1張騰達應急搶險生產經理2田濤技術支持組項目總工3任國愛應急救護機電經理4田原通訊聯絡商務經理5唐明強事故救援物資主辦6胡昊事故救援質檢員保衛組組員若干(主要有項目
6、保安組成)應急救援組織職責:隊長(嚴美)職責: 1.決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緊急事故,要求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幫助并實施場外應急計劃,在不受事故影響的地方進行直接控制; 2復查和評估事故(事件)可能發展的方向,確定其可能的發展過程; 3.指導設施的部分停工,并與領導小組成員的關鍵人員配合指揮現場人員撤離,并確保任何傷害者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4.與場外應急機構取得聯系及對緊急情況的處理作出安排; 5.在場(設施)內實行交通管制,協助場外應急機構開展服務工作;6.在緊急狀態結束后,控制受影響地點的恢復,并組織人員參加事故的分析和處理。副隊長(陳軍、楊廣銀、陳弘)職責: 1.評估事故的規模和發展態勢
7、,建立應急步驟,確保員工的安全和減少設施和財產損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務機構來之前直接參與救護活動; 3.安排尋找受傷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員撤離到集中地帶;4.設立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為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通訊聯絡組(田原)職責: 1.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 2.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技術支持組(田濤)職責: 1. 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2. 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 3.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
8、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保衛組職責: 1.保護受害人財產。 2.設置事故現場警戒線、崗,維持工地內搶險救護的正常運作。 3.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 4.搶救救援結束后,封閉事故現場直到收到明確解除指令。搶險搶修組(張騰達)職責: 1. 實施搶險搶修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斷加以改進。 2.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3.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搶修或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 4.搶險搶修或救援結束后,直接報告最高管理者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醫療救護組(任國愛)職責: 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
9、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 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后勤保障組(唐明強)職責: 4.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 5.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質及設備。3、 組織領導 項目成立安全應急指揮部,以項目經理嚴美為總指揮,項目安全總監陳弘為組長,項目各部門成員為組員。總指揮嚴美安全總監陳弘安全部技術部工程部機電部 聯系方式:總指揮: 嚴美 安全總監:陳弘 技術總工:田濤 生產經理:張騰達機電經理:任國愛八、應急響應流程項目配備2輛應急車輛,傷病人員可由施工現場大門出發,選擇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進行救
10、治,詳細路線見附圖1;應急流程圖見圖2。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院地址:南明區解放西路91號聯系方式:(0851)85967482、120 附圖1 路線圖附圖2 應急流程圖九、應急響應行動及措施1.應急響應行動夜間作業時間為晚上八點后不再施工,當發生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噪聲擾民的投訴時,項目部要針對問題原因進行分析,確實影響很大時應增加降噪設備屏蔽措施,錯開工作時間等方式進行調整,防止類似問題再次投訴。當施工現場的噪聲擾民時,項目應急小組應馬上組織人員對噪聲源進行治理,以達到排放標準;2. 噪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在:長期在強烈噪聲環境中勞動,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同時,它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
11、高、惡心嘔吐、神經性衰弱疾病及導致腸胃病和潰殤病發作。3. 噪聲污染應急措施施工現場噪聲要求控制在85dB以內,當施工噪聲的分貝超過限制,應立即查找噪聲來源,如屬人為噪聲,要做好施工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減小人為噪聲的發生。如屬機械噪聲,盡量將各種機械的作業時間錯開,避免強噪聲機械同時工作,或為機械加裝消聲設備,設置封閉機械棚,減少噪聲的擴散。3.1人為噪聲的控制施工現場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為噪聲的管理制度。盡量減少人為的大聲喧嘩,增強全體施工人員防噪聲擾民的自覺意識。3.2盡量將各種機械的作業時間錯開,避免強噪聲機械同時工作,強噪聲作業需連續作業(或夜間作業)的,應盡量采取降噪措施,事
12、先做好周圍群眾的工作,并報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后方可施工。3.3強噪聲機械的降噪措施:3.3.1牽扯到產生強噪聲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業,應盡量放在工廠、車間完成,減少因施工現場加工制作產生的噪聲。3.3.2盡量選用低噪聲或備有消聲降噪聲設備的施工機械。3.4加強施工現場的噪聲監測加強施工現場環境噪聲的長期監測,采取專人管理的原則,根據測量結果填寫建筑施工場地噪聲測量記錄表,凡超過施工場界噪聲限值標準的,要及時對施工現場噪聲超標的有關因素進行調整,達到施工噪聲不擾民的目的。十、應急恢復與事故調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結束后,相關組織開展以下應急恢復和調查行動:序號組織恢復行動1應急指揮中心- 向公
13、司匯報事故進展和救援情況- 組成事故調查組開展初步調查- 配合公司調查組調查2事故調查組- 現場拍照、取證- 開展事件調查,分析確定事故原因- 詢問目擊證人3第一現場人員- 配合事故調查組進行事件調查4應急救援隊- 封閉現場,懸掛警示標志- 配合事故調查組開展事件調查十一、培訓與演練預案生效或修訂后,安全部對相關組織/人員和應急救援隊進行培訓,需要至少每年組織1次演練,培訓和演練做好記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噪聲的來源、噪聲的危害、應急響應行動等。預案生效后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需要組織演練。演練記錄應包括以下內容:1.本次演練的背景信息,含演習地點、時間、氣象條件等;2.參與演練的應急組織;3.演練情景與演習方案;4.演練目標、演練范圍和簽訂的演練協議;5.應急情況的全面評價,含對前次演練不足項在本次演練中表現的描述;6.演練發現與糾正措施建議;7.對應急預案和有關執行程序的改進建議;8.對應急設施、設備維護與更新方面的建議;9.對應急組織、應急響應人員能力與培訓方面的建議。十二、存放與修訂本預案以書面形式存放在安全總監辦公室、安全部、項目經理室,隨時、隨手可取可用。修訂后的版本應在生效之日進入指定的存放地點。演練或應急響應后,應急指揮中心組織進行經驗反饋,根據相關意見修訂升版預案。預案適用組織或場所環境發生變化時,升版預案,原則上每年升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