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爆物品管理應急救援預案第一章 總則一、 編制目的建立健全煤礦民爆物品事故的應急救援體系,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故災難擴大,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障煤礦職工人身安全和煤礦生產建設健康發展。二、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公安部民用爆炸物品儲存庫治安防范要求、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儲存庫安全規范、爆炸作業單位民用爆炸物品儲存庫安全評估準則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三、 適用范圍1、炸藥爆炸事故、運輸事故等。2、本預案適用于本礦范圍內所有民爆物品事故的防范和應急救援工作。四、
2、 工作原則1、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煤礦事故損失,保障煤礦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根本出發點,在確保不使事故擴大的前提下組織施救,加強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保障救護人員的安全。2、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礦領導的統一指揮下,建立健全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應急救援體系,各部門密切配合,并搞好指導。煤礦企業必須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職責,成立煤礦應急救援工作機構,與地區礦山救護隊簽訂救護協議,建立健全事故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3、快速反應,高效運轉。地區礦山救護隊要建立和完善煤礦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搶險救災救援訓練,熟悉本礦的通風系統圖和避災路線圖,每季度進行一
3、次圖紙交換,熟練掌握煤礦的井上井下情況。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施救。4、依靠科技,預防為主。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積極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提高煤礦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實行安全評估評價,增強煤礦企業的安全保障能力。第二章 企業基本情況一、位置與交通南方石墨礦區位于北湖區與桂陽縣交界處,距郴州市西南約60 km,隸屬郴州市北湖區魯塘鎮和桂陽縣荷葉鎮、太和鎮、清和鄉管轄。其中魯塘礦區約20km2,荷葉礦區約15km2、太清礦區約10km2。礦區往北22 km至桂陽縣城,再沿郴資桂高等級公路往東約35 km至郴州
4、市,各礦山井口均有簡易公路相通,有公路與武廣高鐵、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相接;交通頗為方便。(參見交通地理位置圖)二、自然地理概況礦區處于南嶺山脈北側,地勢整體東高西低。東部海拔標高一般6001220 m,西部地勢較低,均在500 m標高以下,最低標高為340.3 m,相對高差達400880 m,屬中低山區。區內無大河,但山澗溪溝發育,流量較大的有魯水河、金湘源河、麻石江、芋頭石溪,水量隨季節變化明顯。區內除分布一些水渠山塘外,原較大的地表水體為梨樹下水庫,因礦山開采滲漏無法蓄水,北湖區人民政府已于2004年就決定棄用該水庫,至今一直為廢棄的空庫。區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夏雨量充沛,
5、降雨量多集中于春夏兩季。多年平均降雨量1538.5mm。 礦區交通位置圖三、礦區炸藥庫規模與現狀:公司為了做好爆炸物品的安全使用、運輸、儲存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按照爆炸物品管理要求,專程聘請了廣州元果安全評價控測有限公司,對原魯荷太清礦區內所有的爆炸物品儲存庫進行了實地安全評價,確定保留了原荷葉煤礦、茂源煤礦、老機修廠(481石墨礦處)、盛發石墨礦、土地沖石墨礦等五個炸藥儲存庫點,公司按照爆炸物品儲存庫的要求進行了全面實施整改,現已經廣州元果安全評價控測有限公司檢測,達其爆炸物品儲存庫標準要求;其炸藥庫布置及儲存量示意圖如下:第三章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一、危險源及風險分析1、危險源主要是炸藥和雷管
6、,其風險為均有爆炸性。2、炸藥和雷管的儲存地點在炸藥庫,如引起爆炸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3、井下炸藥和雷管的存放地點為距離工作面50m以外,如引起爆炸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 第四章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一、組織機構1、公司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指揮:公司懂事長胡仔健副總指揮:公司安全總監鄧小明成員:副總工程師萬兵新、生產副總監彭瑤民、綜合部長胡新民、物資采購部部長劉子俠、安監部正副部長谷松云、戴國良,民用爆炸物品主管負責人鄧宋保、公司調度主任譚孝林、救護隊隊長王卓群、地面安全監察員:劉炳輝、譚久強、薛卓群、鄧寇雄、黃勇、曾超、駱駿驍、何利泉。2、領導小組職責:主要負責組織領導事故的預防、搶險、救災等
7、項工作,決定啟動和停止應急預案,決策有關重大事項。部署檢查各部門的應急準備工作,指揮協調事故應急救援期間各個機構的運作,統籌安排整個應急救援行動,為現場提供各種信息支持,快速準確地制定出救災實施方案,控制災害進一步擴大,穩定社會秩序、災后恢復生產和正常工作秩序等。3、領導小組下設事故搶救組、善后處理組。 (1)事故搶救組主要由礦山救護隊和礦井有關人員組成,組長由礦山救護隊負責人和事故礦井負責人共同擔任。救護隊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現場,根據現場指揮制定的救災方案,制定出具體的行動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完成對災區遇險遇難人員的救援、礦井重要設施的維護和事故處理工作。并對可能發生或已發生災害的地點、
8、設施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加強監測監控,防止災害進一步擴。 (2)事故善后處理組負責組織救治受傷人員,維持礦區治安,死難人員的撫恤等。二、職責分工1、組長:公司安全總監鄧小明其職責:(1)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2)明確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3)事故現場信息的上報工作。(4)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5)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的收集保存。(6)在總指揮的命令下,負責應急的開始及終止。2、應急救護小組組長:救護隊隊長王卓群在事故發生后,應急救護小組要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和急救處理,并及時轉送醫院。其職責:(1)向當時醫療機構發出求救信號及信息,報告事故發生地及人員傷亡情況,提供必要的救治。(2)
9、進入事故發生區,搶救傷員。(3)指導危害區事故發生區公眾進行自救及互救。(4)集中清點輸送傷員。3、應急救授小組組長:公司安監部部長谷松云其職責:(1)負責向領導部門、消防部門及當地政府發出救授信號。(2)負責組織救授小組成員進行應急救授活動。(3)事故發生時,救授小組成員要穿戴好防護用品,迅速進行現場查明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4)利用自有滅火器材及消防設施,開展滅火自救。(5)負責對廠區內員工進行緊急疏散工作。(6)負責控制現場局面,保護人身及財產安全。(7)保護好現場,實行24小時監控。4、應急通訊組組長:鄧宋保其職責:(1)、確保建立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的暢通。(2)、負責報
10、警聯絡。5、應急后勤組組長:綜合部部長胡新民其職責:負責事故應急所需消防器材及設施,應急救授人員安全防護用品的采購、保管。 第五章 事故應急措施及緊急處理流程一、事故預防措施1、井下作業人員應嚴格按照作業規程進行作業,防止因操作不當造成事故。2、民爆物品運輸時要及時調整運行工況,嚴禁超負荷運行。3、加強火工品管理,認真做好檢查工作,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處理。4、民爆物品材料倉庫應設專職人員保管。專管人員必須經過公安機關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庫房貯存量不得超過設計容量。5、庫房內嚴禁明火和吸煙。庫內必須保持清潔,不得堆放易燃易爆雜物。庫房內必須保持干燥、通風良好。應備有溫度計和濕度計,經常檢查
11、、記錄,使室溫度不得超過35,整修庫房時,必須將庫內所有爆炸材料移出庫房區域至安全地點。6、炸藥箱、導爆索箱堆高不得超過1.6米,寬度以四箱(袋)為限,袋堆高不超過1.2米,漿狀炸藥不得超過兩袋高。7、雷管箱放在木架時,木架每格只堆放一層,最上層片距離地面高度不超過1.5米,若放在地面時,高度不超過1米。地面應敷設軟墊或木板,木架及地板的釘子,釘子頭應埋深5毫米,并用灰漿抹平。8、各類箱堆間距不少于0.3米,箱堆與墻壁保持不少于0.5米間距,人行通路的寬度不超過1.3米。9、為了通風,箱堆下面應墊方木或木板,箱上標記應露在外面,便于查看。10、庫房里貯存爆破器材總量不得超過設計的總容量。但有些
12、企業為了圖簡單、方便,往往存放過多,超過設計容量,這樣一旦發生事故,加大了危險范圍,造成更大損失,這在管理中應該注意重要問題,是安全的重要保證。11、爆破器材的保管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遺漏和失盜,必須要嚴格驗收、發放、領用和退回手續,帳目要清楚。12、倉管員在對新進庫的和過期的爆破器材應及時作質量檢查,對已變質的爆破材料應及時銷毀登記,嚴禁發放使用,以免發生拒爆、早爆或遲爆事故。13、炸藥爆炸是快速的化學反應,并產生大量的熱量和氣體,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炸藥庫是炸藥集中的地方,因此對保管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要嚴格要求,特別是政治上應進行嚴格審查,應選用忠誠、老實、可靠人員,并隨時掌握他
13、們的思想動態,發現異常現象要及時做思想工作和調離,以防發生意外。14、嚴格管理制度,制訂爆破物品管理人員、倉管人員、值班人員崗位責任制和管理規章制度,責任到人,相互監督,共同促進。15、炸藥庫要嚴格按規定配置各種消防器材:滅火器、消防水池、沙堆。炸藥庫應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把“四防”、“四把關”。即“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及“儲存關、審批關、使用關、退庫關”。進一步做好嚴格管理、嚴格發放、嚴格使用。16、炸藥庫周圍用圍墻加電網防護,設置警報系統和通訊設備,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警和報告。17、保持炸藥庫周圍環境的清潔干凈,及時清掃周圍的垃圾及清除四周的雜草,保持炸藥庫四周環境整潔衛生安全。18
14、、嚴禁外人和無關人員進入炸藥庫禁區。對各工區領炸藥人員進行嚴格審查、核實。嚴格按上級規定要求發放爆炸物品,確保炸藥庫安全。 二、 緊急事故的處理流程1)發現后當班人員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匯報,并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與領導小組的聯系。2)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向民爆物品管理部門匯報,并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民爆物品管理部門的聯系。3)當班人員及時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三、預警及措施按照突發事故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圍,對突發性事故的預警進行分級。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證明突發事故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按照相關應急預
15、案執行。進入預警狀態后,應當采取的措施:(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2)發布預警公告。(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5)針對突發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6)調集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四、應急終止的條件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3)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2、應急終止的程序(1)現場
16、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2)現場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3)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監測工作。 3、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并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第六章 應急保障一、器材保障由各應急分隊結合各自的職責提出裝備計劃,經公司應急辦公室審查后,報領導小組審定。二、通訊保障、1、應急啟動時的通訊保障采取有線通訊、無線通訊與網絡傳輸
17、相結合的方式,以有線通訊為主。應急通知的下達與接收,以有線通訊為主,利用辦公電話和網絡實現;與在外的應急人員聯絡,以無線通訊為主,通過移動電話、車載通訊系統實現。2、行進中的通訊保障采取無線通訊方式進行。主要利用移動電話、車載通訊系統實現。3、應急處置中的通訊保障采取有線通訊與無線通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三、交通保障運輸的確認和調度由公司應急辦公室組織實施,平時各應急車輛應保證100公里以上的行車用油。四、醫療保障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可送至就近的醫院救治,或者送到前方指揮所指定的醫院、醫療單位救治。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當事故發生后應急救護小組成員要馬上進入現場,
18、在現場指揮小組長的親自指揮下,對傷員采取現場救治,等醫療機構人員趕到后,輕傷者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重傷者根據專家及醫院的意見馬上轉移到醫護較高的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傷員入院治療前要與醫院相關部門進行協商,拿出可行的治療及處理方案,對傷員進行醫治五、生活保障由公司應急辦公室擬訂計劃統一組織實施。各應急分隊行動前,應備足一日量的食品及飲用水,并備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以上各種保障措施由應急辦公室統一組織,各分隊具體實施。各種器材由各分隊保管并負責日常的維護、保養。六、治安保障由綜合部配合當地公安,進行維持現場秩序,保證受災群眾的安全撤離。第七章 事故后的恢復由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狀態結束,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開始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進行事故損失評估,組織力量進行受災地區的恢復。第八章 培訓及演練1、應加強民爆物品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突發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2、加強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民爆事故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3、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民爆事故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201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