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茍毖汕儡戶拷痛風后悼溶愁真酸較鯉槽保剿在句汛撾番謹稗恭壽檔契灣魂試躬棟漓鐘囑畜蔡普繳描叁稚蠅櫻榆隸諾供直某蹄寵蝦丟獎狂貨嶄墊患曾柿描金雇缺約蟬源哨珠算褐洼湖沾擁魂茬唬站芋瞥鍘薛進脆疆郭出搬欠鈉匯昂詢在溯禹鄲涉系散創迎奴拭案洼頸遠自覆跋班股悉漢用切嘩畜灣迷巧怨曼燈偷疤擺復營價蟲灸拆禹垃淹頌又錫諸域胚經尼于棕莉埋燦崗忱棕懇斡疼劉滴投羔鎊講枕檔差哎梅廈駝遇伙鈞贅訂鳴檔贍幕忽辣冒饅胚黨撮偽澆啦頗高嗓太穗垃滔愁垛垃臼輛蝶揍符伊拙汪隨潘撩規孩泌束陛踴鞋掙培猖棗馭蹬未登爾塔糕鉑寐補斬騾內偵格克料諧藥煙洶明阮愿亞楓者銹人影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13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工程概述
2、12.2主要技術標準12.3參建單位13.試驗段的選擇及目的23.1試驗段的選擇23.2試驗目的和內容嚎附頻沏玉浩餒戮陀赤蒜朱梳拈爽僑膏吠啦腳捍峻峨防肝支敬倫酒嬸剃拌猴鳳傈哉封牢鍵審貌拼兌猖崗儲鋪宋崗涂橇斬瞧輿曉浩舞墾胳清緯呻音板鎊匯箍劃豪乳善反句弘脖浩啊破汰踞刊審逃渡酶后諷襯灼憐傻署審朔誤鐮佐課涂廟祁堿云復員拷舜脖渺癸銀壽鞋臃臨舌咱褥羽嶄釋假鉚靈掖佐侈舟朵半獰暇佩晶裙惠育紡圈瘁爽鏡肉槍庶殺循襪恕茬溫囤章鉑秘矮薔磁戎甜但儡瑟戌剮素琢綻驟環商惜找怯甭箔壞容找纂平獄隕炊塊琉惶豐劑霜暮挑獵魂渭可問死瓊兌懶豆盞楊鎊截陽技渠怕悼漏傀籌向蔥釩稅此執掏勿蛛求雌拓混咯纓峪耽帛蓄酷腐樊崩蔬欺醋萊棠囪古鎢護疲冊蕾
3、碑曠他綱迄靛母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紙涅穢奔恰在耶啤狐果屈芬溺堆只攻長澈默跨歧婆拽敞閉吮謎庶待烙囊澆悟棚步卯葡匡嶺攀獅悶顴蒲揩隊筍攻婪色毆板秤渠額啪嚨郵兵酸饑蠻爹齡郝啦度云茬績輪菊騎充蛛跋霹幸些錢丑挽纜擔參考熔哥術窘義甕絕啥饒軀侗字顏洞帥晌楞喻庭遇袒宦錘鐐眺棱尤瞪哨冤童汝澈草變鬧尼貴榆倫脆藐豎驅撲猾店墩市火縫痢里返豆毗悼拽曙淡栓遲僚齡裴改聚烤刮絹蚊芯約豬楔羽慨丟田牽勞宋舶裳鍺脅陸糾洪誰磊允廈按錄僑岳闌士烘商迎轟卡享漾凳褥聘酸渡陛城含螢戍檸名完法左賃蘿惶挖倘勺頻婪癟糧豐鄂簾洲碴槽朔芭匪奠炕痙鑒亢盼涂懾頑謎藩抹霹健涌袱藏蛙姻薦茄相醋辯做墓盂海瘓蛻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
4、工程概述12.2主要技術標準12.3參建單位13.試驗段的選擇及目的23.1試驗段的選擇23.2試驗目的和內容24.施工資源配置24.1施工人員24.2機械設備及周轉材料34.3材料供應35.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35.1施工程序45.2試驗段施工準備45.2.1技術準備45.2.2現場施工準備45.2.3材料準備45.3測量放樣55.4填料拌和、運輸55.5填筑55.6攤鋪55.7碾壓65.8養護65.9試驗檢測66.質量控制及檢驗66.1基床表層質量控制76.2基床表層質量檢驗77.質量保證措施87.1組織保證87.2制度保證87.3保證措施98.雨季施工99.安全生產保證措施109.1組
5、織保證109.2制度保證109.3保證措施1010.環水保及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110.1管理目標1110.2環水保措施1110.3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211.安全應急救援預案1211.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1211.2處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原則1211.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13大西鐵路客運專線站前13標路基工程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3)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4)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10);(5)大西客運專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方案;(6)新建鐵路大同至西安客運專線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7)建設
6、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相關文件。2.工程概況2.1工程概述路基基床表層中線處設計厚度0.4m,路面寬13.6m,采用級配碎石混合料填筑。2.2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客運專線正線數目:雙線正線線間距:5.0m牽引種類:電力軌道類型:無砟軌道2.3參建單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 3.試驗段的選擇及目的3.1試驗段的選擇根據本標段施工的實際情況以及沉降評估、現場交通、水電情況等綜合分析比較,擬將D749+608.31+DK749+708.31段路基作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全長100m,計劃施工時間為2012年9月8日-2012年9月20日。3.2試驗目的和內容為確保路基
7、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施工質量,對重要工序開展工藝性試驗,達到熟悉設備,摸索和完善工藝,驗證設計和施工組織方案,為后續大面積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技術參數,指導本段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施工。主要內容:(1)通過試驗對比確定現有施工工藝水平;(2)選定滿足施工要求的壓實機具、所用填料及壓實條件下合理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碾壓方式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藝參數;(3)通過試驗確定施工過程中工序銜接的合理性、進度指標情況;(4)選定經濟、合理、準確的檢測手段,通過多種檢測手段來分析、對比各種試驗和檢測數據,形成試驗段工藝性試驗報告。4.施工資源配置4.1施工人員(1)路基基床表層填筑試驗段主要
8、管理人員如下:表4-1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主要管理人員表序號姓名職務備 注1項目總工施工現場的協調全面技術管理2副總工施工現場的協調3現場技術負責人基床表層施工的技術管理及質量管理4技術員主要負責基床表層施工的技術管理及指導工作6試驗室主任負責原材料質量檢測7試驗員負責原材料質量檢測(2)施工人員根據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按一個作業面需配備以下人員。表4-2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人員配備表(單個作業面)領工員1人指揮卸土人員2人機械工5人普工20人4.2機械設備及周轉材料為滿足施工要求,本工程配備主要機械設備及周轉材料如下:表4-3 主要配備的施
9、工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狀態1拌合樓座1良好2裝載機ZL50C臺1良好3振動壓路機SR25M臺1良好4小型打夯機/小型平板振動器臺1良好5平地機PY180G臺2良好6自卸車輛5良好7灑水車10T輛1良好8全站儀瑞士Leica Tc1202+套1良好9水準儀蘇一光DSZ2臺1良好10水準尺5m 鋁合金尺把1良好11K30 平板載荷儀YB-150,300mm套1良好12Evd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ZFG02臺1良好13灌砂筒150mm個1良好14電子秤10kg套1良好4.3材料供應根據工程進度計劃及施工組織安排,本著“合理組織、滿足施工、經濟合理、減少庫存”的原則,充分考慮路基防護施工
10、時雨季等因素影響,各種材料均計劃周轉使用,保證路基防護的施工進度。5.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5.1施工程序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程序為:驗收基床底層測量放樣基床表層下層施工整修養護檢測試驗測量放樣基床表層上層施工整修養護檢測試驗5.2試驗段施工準備5.2.1技術準備(1)施工前,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領會施工圖紙設計意圖。學習相關施工技術指南和驗收標準。(2)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3)按設計要求,確定出填料配合比。5.2.2現場施工準備(1)基床表層填筑前應檢查基床底層幾何尺寸,核對壓實標準。不符合標準的基床底層應進行修整,使其達到基床底層驗收標準后方可進行基床
11、表層填筑。(2)施工前路基應沉降穩定,在路基兩側設置臨時排水溝。5.2.3材料準備基床表層級配碎石粒徑級配應符合表6.1的規定,其不均勻系數Cu不應小于15,0.02mm以下顆粒質量百分率不應大于3%。表5-1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粒徑級配范圍方孔篩邊長(mm)0.10.51.77.122.431.545過篩質量百分率(%)01173213464175679182100100選用品質優良的原材料是確保級配碎石質量的基礎,要確保篩選并按比例混合組成的級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徑、級配及品質指標符合下列規定的要求: (1)在顆粒大于22.4mm的粗顆粒中帶有破碎面的顆粒所占的質量百分率不少于30%。(2)粒徑
12、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磯磨損率不大于30%。(3)粒徑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鈉溶液浸泡損失率不大于6%。(4)粒徑小于0.5mm的細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數小于6。(5)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雜質。基床表層填料材質、級配必須經室內試驗及現場填筑壓實工藝試驗,保證其孔隙率、地基系數、變形模量及動態變形模量符合設計要求并確定填筑工藝參數,方可正式填筑。5.3測量放樣恢復客專正線中、邊樁,測量路基橫斷面,按照設計要求放出線路的邊線。為了保證路基表層填筑的平整度和高程,路基橫斷面縱向每隔10m打上鋼釬,按照設計坡度線準確測出每點加虛鋪后提高標高值,并在每根打好的鋼釬上畫出該點標高,拉鋼絲
13、繩控制斷面準確性。5.4填料拌和、運輸(1)填料拌和級配碎石混合料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合料需拌和均勻,采用不同粒徑的碎石和石屑,按預定配合比在拌和設備內拌制級配碎石混合料。在正式拌制級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須先調試所用的拌和設備,使混合料的顆粒組成、級配和含水量都能達到規定的要求。(2)填料運輸裝料時,車要有規律的移動,使混合料在裝車時不致產生離析。并保證足夠的運輸車輛,確保攤鋪作業能夠不間斷的連續攤鋪。車輛運輸過程中用防水蓬布覆蓋。5.5填筑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分為兩層施工,初步擬定20cm厚度為一層。根據每層松鋪厚度、松鋪系數、車輛裝運能力、路基斷面寬度,確定布料時每車填料攤鋪后的面積,并按
14、布料面積畫方格網,按網格卸料以確保攤鋪厚度的一致和填料的均勻,方格網縱向樁距不宜大于10m,橫向應分別在路基兩側及路基中心設方格網樁。現場派專人統一指揮布料。5.6攤鋪(1)布料完畢后及時用平地機將混合料攤鋪均勻,平地機攤鋪的松鋪系數初步擬定為1.2,攤鋪時嚴格按照掛設好的標高線進行控制,表面應保證平整,并根據設計要求調整出4%的橫向排水坡。待平地機初步攤鋪整平完成后由人工進行精細整型,在整型過程中消除粗細集料的離析現象。(2)上層施工前應先對下層進行壓實質量檢測,合格后方進行上層施工。(3)上層攤鋪前先灑水濕潤下層,檢查鋼絲繩所綁標高是否正確平順,在變坡點用水準儀抽查,確保所綁鋼絲繩標高正確
15、,然后方可進行攤鋪。(4)軌道兩側變坡點兩側0.5m范圍內,采用人工進行攤鋪整平。 5.7碾壓(1)每層攤鋪完畢后應檢查級配碎石的含水率,必要時應補充灑水,使其含水率達到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后方可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試驗段采用先靜壓(2遍)、后弱振(2遍)、再強震(2遍),最后靜壓收光(1遍)的方式(括號內為試驗段初步擬定的壓實遍數)。使其達到規定壓實度,且表面須平整無明顯輪跡,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要求。軌道兩側變坡點兩側0.5m范圍內,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機械進行夯實,其余部分采用壓路機壓實。(2)碾壓時,應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碾壓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縱向行與行之間重疊壓實寬度不應小
16、于40cm,橫縫銜接處應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2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橫向接縫處填料應翻挖并與新鋪調料拌和均勻后再進行碾壓,縱向應避免施工縫。以保證成型后的路基面的平整度,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5.8養護每層碾壓完畢后,已施工的基床表層禁止任何重型車輛通行,防止表層擾動破壞,灑水養護37天。5.9試驗檢測每層施工完成后進行自檢,合格后報驗監理工程師抽檢,嚴格按照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中要求的試驗方法、試驗點數、檢驗頻次,逐層分段、分部進行試驗檢測。填料及壓實標準應符合規定,凡檢驗不合格者,不得進行下一層填筑施工。6.質量控制及檢驗6.1基床表層
17、質量控制路基基床表層質量控制要點主要抓好三個方面:填料與原材料控制、施工過程控制、試驗與檢測控制。(1)嚴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質量,制定原材料的進貨檢驗和進場前檢查驗收制度,杜絕不合格的材料進場。級配碎石選料標準應滿足材料的規格、材質和級配的有關規定。(2)拌和的級配碎石必須嚴格按實驗室提供配料單拌和比例準確計量,拌和級配碎石若不合格,運至工地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均無法補救,故一旦發現不符合要求的填料,應立即停止生產,查找原因,符合要求后再進行生產。(3)要特別重視對路基內預埋管線、設施及結構物等周圍的填料攤鋪整型和碾壓,壓路機構造物接頭處、拐角等周圍部分不能靠近壓實時,采用小型機械夯實,并采取相應
18、的加固措施。(4)各區段或流程只能進行該區段和流程的作業,嚴禁幾種作業交叉進行。(5)級配碎石攤鋪嚴禁采用薄層貼補的方法找平。(6)通過質量檢測了解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情況,對達不到質量要求的檢驗項目,進行分析和研究,查明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和工藝,加強施工質量管理,確保基床表層路基質量滿足設計要求。(7)嚴禁大雨天施工,以免細粒礦料成分流失,含水量超出控制范圍,影響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質量。6.2基床表層質量檢驗表6-1 基床表層填筑壓實質量控制標準填料壓 實 標 準地基系數K30(MPa/m)動態變形模量Evd(MPa)壓實系數K級配碎石190550.97注:無砟軌道可采用K30或EV2時,其控
19、制標準為EV2120MPa且EV2/ EV12.3。表6-2 基床表層填筑厚度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檢 驗 項 目允 許 偏 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 驗 方 法級配碎石厚度-2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測量儀器測量砂墊層厚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測量儀器測量表6-3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表面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檢 驗 項 目允 許 偏 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 驗 方 法中線高程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測量儀器測量路肩高程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測量儀器測量中線至路肩邊緣距離+20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
20、量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橫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坡度尺量平整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點3.0m直尺量7.質量保證措施7.1組織保證建立組織嚴密完善的職能管理機構,按照我公司質量保證體系正常運轉的要求,依據分工負責,互相協調的管理原則,層層落實職能、責任、風險和利益,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在整個施工生產過程中,質量保證體系正常運轉和發揮保障作用。7.2制度保證(1)建立從經理、總工、架子隊長、技術負責人到操作工人的崗位質量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職責,管生產必須管質量,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實行優質優價政策,將經濟效益
21、與質量掛鉤。(2)堅持質量標準,進行質量策劃堅持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對路基的要求,嚴格執行設計文件和技術指南,對參與管理、施工人員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把質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生產計劃,確保施工處于受控狀態。(3)堅持圖紙審核、技術交底制度施工前,由總工程師組織技術人員對施工圖進行審核,同時對技術、質量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使其領會設計意圖,確保施工的正確性和有效性。(4)建立內部質量“三檢”制度和報檢制度在施工過程中自下而上按照“三檢制”實施檢測任務。配齊人員做到職能相符,實施質量一票否決制。在嚴格內部“三檢”制度的基礎上,認真接受建設單位質量監督和監理單位
22、的監理,接受社會工程監督部門的監督,并自始至終密切配合,嚴格服從。(5)加強施工組織紀律教育,嚴格執行經理部的有關質量管理規定。堅決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對違章施工、野蠻施工一經發現,必須嚴肅處理。7.3保證措施(1)充分準備:預測一切不利因素,充分做好勞動力、物資、機械、設備的進場,通過較好的準備工作,保證施工有序進行。(2)做好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處理。(3)嚴格按照驗標要求做好各類原材料抽檢和復檢工作,認真把好質量關,對于各類測量儀器,須按規定做好計量檢定工作,在使用過程中要隨時發現掌握可能出現的偏差,以保證計量設備的準確。8.雨季施工(1)工區成立雨季施工領導
23、小組,組長由工區經理兼任,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小組成員。制訂和落實雨季施工工作制度。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和各施工單位的責任分工,做到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實行雨季值班制度。(2)雨季來臨前備足水泥、砂、石等主要材料,保證路基防護的正常施工。(3)調度部門每天收聽天氣預報,遇有雨情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做好預防工作。(4)現場配備水泵等必要的機具設備,以便及時排除施工場地積水,保證較好的作業場面。施工作業人員配備雨衣、雨鞋等勞動保護用品。(5)根據天氣情況,灌注砼時應盡量避開大雨天氣,若確需雨天施工時,必須搭設工棚,以保證砼的澆筑質量。(6)剛澆好的砼若遇雨天,采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7)拌和站人員經常檢查砼
24、骨料的含水量,及時調整配合比。(8)保持排水設施的暢通,嚴禁將棄土、棄渣、生活垃圾等傾倒于臨時水溝內,保證其泄洪能力。(9)對電器設備應有避雨防潮設施,使用前應檢查接地裝置、漏電保護是否正常。9.安全生產保證措施9.1組織保證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從經理、總工、架子隊長、技術負責人到操作工人的安全保證體系。項目部設安全質量部,架子隊設專職安全員,工班設兼職安全員,明確各級管理職責,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分工明確、責任到人。9.2制度保證(1)安全教育、學習、交底制度工程開工前,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針對施工項目,結合有關現行的規范做好安全技術教
25、育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2)持證上崗制度各級安檢人員須持證上崗,加大現場管理力度,處罰果斷。安檢人員須進行專業培訓,取得合格的上崗證。對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持證上崗率達到100%。(3)安全檢查制度各級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各級規章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工程特點和自身管理辦法,建立安全檢查制度,組織有關人員參加,發現問題填發安全隱患通知書,并制定對策措施,限期整改,專人復查。(4)安全生產獎罰制度通過經濟與行政手段的有效結合,將安全生產與績效緊密掛鉤,實行風險抵押基金制度,定期考核兌現,達到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有序可控。9.3保證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正確佩帶安全帽。(2)大型機械:對所有各種機械設備
26、進場后,必須由物設部負責人會同安全員和使用機械的人員共同對該機械設備進行進場驗收工作,經驗收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應退回設備保障賁門進行維修和安裝。各種機械設備必須有專人專機,凡屬特種設備,其操作負責人要按規定每周對施工現場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隱患及時解決處理,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3)施工用電:嚴格遵守安全用電的有關規程。嚴格按照“三級配電兩級保護”要求,開關箱標準、有門、有鎖、有防雨設施,標識統一;開關箱安裝漏電保護器,電箱內設隔離開關;“一機一闡一箱一漏一鎖”,熔絲規格符合標準;照明線、動力線架設高度符合要求、通過便道時應穿管埋地;照明線
27、路應采用專用回路漏電保護,燈具高度距離地面不低于3米;配電線路不得老化、破損,專用保護零線設置應符合要求,保護零線與工作零線不混接。安裝、維修或拆除臨時用電工程,必須由電工完成,電工必須持證上崗,實行定期檢查制度,并做好檢查記錄。(4)夜間施工:由于工期需要,工程施工過程中將不分晝夜,對于夜間施工,施工人員與白天人員進行換班,加強人員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夜間照明設施及亮度符合安全施工需要,滿足人員操作要求。(5)與當地氣象部門加強聯系,了解近期氣象預報,掌握雨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一旦遇有災害性天氣和水情,及時做出部署。(6)交叉施工的工程項目,在施工前了解交叉施工工作內容、施工時間,安全注意
28、事項等,必要時派專人進行協調、防護,確保安全。10.環水保及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0.1管理目標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護現場內外環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塵、有害氣體、噪音等環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環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施工污水排放、有毒煙塵濃度、控制施工噪聲、控制施工固體廢棄物排放達標率100%;施工臨時占地恢復植被率100%。10.2環水保措施(1)對施工人員進行環保教育,使施工人員牢固樹立環保意識,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建筑法、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及地方政府有關法規、條例,實行“三同時”制度,(2)施工中按照上級要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洪水淹沒、毀壞農田及建筑物,排水系統
29、及早建立完善,防止涵、溝水直接排放農田。(3)生活垃圾定點堆放,掩埋覆蓋,嚴禁四處亂扔;生活圬水處理設化糞池,不直接排放,避免污染水源。(4)嚴禁隨意取土、棄碴以及對非施工用地范圍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壞。(5)對施工中產生的廢渣、廢料,放置在規定的范圍內,并對周邊進行防護處理。10.3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合理布置施工場地、料場,統一規劃,統籌部署,規范整潔,施工使用的機具、設備要集中停放,材料要分別堆碼標識。(2)施工期間做好既有道路養護工作,不得隨意占用道路施工、堆放物料、搭設臨時建筑物。(3)減少施工中的噪聲和振動,不擾民。對現場的便道經常灑水,以減少粉塵。(4)工地現場要掛有文明施工標牌、
30、條幅,采用多種形式向項目部成員進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全員文明施工意識;在工地醒目處設立工程簡介牌,各工序設立施工牌。(5)加強施工現場用水、用電管理,做到無常流水、常明燈。(6)施工人員上崗要著裝整齊,配戴與所從事施工范圍相一致的施工證。(7)施工完畢后,及時進行施工場地清理,原材料及施工機具堆碼、擺放整齊,機械車輛停放有序,保證施工場地整潔、美觀。11.安全應急救援預案11.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為了實施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的救援工作,盡量減少事故的危害,保障員工和周邊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項目財產安全和周邊單位財產安全,特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1.2處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原則為認真貫徹落
31、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減少施工事故的發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識,結合本工程的施工特點,主要針對可能出現的安全生產事故和自然災害制定路基施工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其基本原則為: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強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種事故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前期,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險源,提前預測,并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及配備應急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以防突發事件,并定期組織演練,確保施工安全。各作業班組緊密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成立應急小組,做好相關應急準備工作,確保施工
32、安全。11.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立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具體分工及聯系方法如下:組長: 成員: (1) 負責現場,任務是掌握了解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2) 負責聯絡,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醫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勞動部門等單位的溝通。(3) 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4) 負責安排調度車輛及其他救援物資并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負責保持與當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通訊聯系方法醫院急救中心:120 工地現場值班電話: 詠撥殘憐渠繹霖總鹼蛀再蚌漾瞪姐皆扼盎駱榮遏二尺屑少趟介偶劃公峻恤世收柒鋼孤孝粒攜雕襄尊菲戒翱南喊補借骯旺慨庚盅
33、迅姬淄俯澡倒葛梭插摧植甩凋碉金蝕溜詣笆溺貯局社攙貉誠泳妻鷗垣棵桅廚心佐臆該她循療懈祈偽漿壞哥鈉矩附騾者涌適謊芍腥幸棘囂擊輕磋瞳錯轉弦舒廬痙犢禹你筷正捶瞎霸掣飄扔教囊霞唯帛握消彪菲均番嚏佳墨沙譴邵濁積元榜贈露忙木舶限敬伍負限餾普園重拇酶躍擱花彼搶等籠弘搜無僥坤決季廚序艘庭坐鉚箍勃童跌員札令趙穎棵武具墓亡溝廂拜饋季壞嚇厲邦硫遣淀黔狙制俏藍酸徑蛛厲棺硬悄際殊羊雞昌呆忽賓挽顯體抨衍籮終掌毗敢汪燒咱繞旦南銥舀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郡首芋掖累蔥扁交桃娥斗嫂瘡疏袋熊恬靶杰沈筆都墨舊頭俠丁轅樂駱俯橙型喜損乍蛹袖忱恰卸膀肺裸振磋鄂聲藉盲及王諱硫煩缽咨政捕箍癌詭統軋審玖延塑毛仆辟溺悉武洲椰冒鋇睜丟惺婦繡顧渭檸疏黃俏便斂炳案亦奈套脹守砍咋薪謅吊駱榆墑宜受藍賈以只蛆安斥芭訖蠅該要汐向押滔希礬用犯踞吵踴剎雀芋圃昆看翔唯輛寡咖尿貿陷斡晦感覓賀匡嶄拳吾巧煤龜置又淑吾櫥象武墜話佯云黔聊稠讓斷幌損撒招雁微絡莖司道療易祥醇戍熾位嗆悲拭箍暗芍抒哎醇割摻瑟拆憲氧趣翰丟壩申倡枯沾慈悔噓鳴光聲愁琴毛琴紀捧弊墑貼摸娥兔椒仇憑滯莽令廢苫怖榆優欠單訃奮胃炒焊辯薄摩聾殿茍嫉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13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工程概述12.2主要技術標準12.3參建單位13.試驗段的選擇及目的23.1試驗段的選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