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目的確定潛在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做出應急準備和響應,預防或減少可能伴隨產生的環境影響或疾病、傷害和損失。2 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可能發生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事件、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和響應。3 職責3.1總經理負責事故和緊急情況應急的統一指揮。全面負責應急事故的處理工作,迅速到達現場,聽取事故情況報告,采取一切措施控制局面,阻止事態發展。并視事態發展決定應急預案響應級別;并發布應急預案響應級別的命令;執行上級或地方政府的有關指示,組織并配合醫療、防疫、公安、安監等部門對事故的處理工作;3.2副指揮長職責負責組織實施具體搶險救援措施工作。3.3.生產管理部 生產
2、技術部是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常設辦公室,在應急情況下調動公司的一切人力、物力,統一協調指揮,開展應急處理工作;必要時,請示領導決定是否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生產場所內新建、改建、擴建時負責規劃暫設區。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及整改工作。3.4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以及可能發生重大事故和緊急情況的重點部位。組織制定、實施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的應急與響應預案。組織制定應急物資的采購、貯存計劃。組織應急與響應預案的演習。3.4.5事故、緊急情況發生后,按應急與響應預案的組織實施;負責組織各相關單位進行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及整改工作;組織評審應急預案
3、和程序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并完善本程序。3.4.6負責按公司事故上報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3.5武裝保衛部3.5.1組織義務消防隊和各部門應急人員進行應急響應技能培訓,定期對消防設施和器材進行維護。3.5.2事故、緊急情況發生后,負責維持現場秩序;負責組織現場火災、爆炸、有毒化學品等事故的救護和人員疏散、現場警戒等相關工作;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及整改工作。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以及可能發生重大事故和緊急情況的重點部位。組織制定、實施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的應急與響應預案。組織應急與響應預案的演習。組織制定應急物資的采購、貯存計劃。組織義務消防隊和各部門應急人員進行應急響
4、應技能培訓,定期對消防設施和器材進行維護。3.4.5事故、緊急情況發生后,按應急與響應預案的組織實施;負責組織現場火災、爆炸、有毒化學品等事故的救護和人員疏散、維持現場秩序、現場警戒等相關工作;組織各相關單位進行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及整改工作;組織評審應急預案和程序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并完善本程序。3.4.6負責按公司事故上報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3.6綜合辦公室黨政辦公室負責按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的要求提供車輛、生活等必需的后勤保障及對外協調工作,負責事故信息的發布和新聞媒體的接待管理。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及整改工作。3.7動力分廠設備能源部、環境保護部 負責供電、供水工
5、作。3.8各單位成立以第一負責人為組長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相應成立救援小組。負責制定本單位相應應急預案;組織本單位人員應急教育、培訓、演習。負責本單位應急物資和設施的準備。各單位負責人對緊急情況負責,組織搶險救災、保護現場、減少損失并隨時向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報告情況;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及整改工作。根據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指令,支持其他單位的救援工作;負責為外部專業救援人員和指導人員的工作提供方便。4 工作程序4.1潛在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的識別和確定根據環境因素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結果,并考慮法律法規與其它要求,以及以往事故、事件和緊急狀況的經驗,識別出本單位
6、可能發生的嚴重事件及嚴重事件的過程,非嚴重事件導致嚴重事件的時間間隔;分析事件相關的可能性及每一個事件的后果,認定潛在的緊急情況。4.2根據重大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確定潛在的事故和緊急情況可能是:由火災、爆炸;機械傷害;車輛傷害;燙傷、物體打擊、急性中毒、中暑;觸電;高空墜落;起重傷害;化學危險品大面積泄漏;貯罐氣體泄露;電力、自來水供水、燃氣的管線破壞;臺風、洪災、地震自然災害等可能造成1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重傷(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事故;重大活動或節假日的安全保衛;污水、粉塵、噪聲等造成的擾民或民擾事件。43應急準備與響應的發生點序號
7、級應急準備與響應的發生點數量級應急準備與響應的發生點數量1澆注天車10空壓機及貯罐102中變1成品天車63制氧機房1上料斜橋34充瓶房1包裝袋倉庫45乙炔氣庫16各電爐變壓器室137高低壓配電室158燒結機19電爐出鐵渣坑2110冶煉電爐1311高爐112氧氣庫513煤氣柜114化驗庫315重大危險源清單4.4應急原則1)避免死亡,減少傷亡,控制事故擴大,避免次生事故發生;2)避免或降低環境污染;3)保護裝置、設備、設施;4)降低其它財產損失。4.5暫設區設置要求辦公區、宿舍區、庫房禁止設置在以下地區: 有大量易燃、可燃物堆積的地方; 存放有毒、爆炸物品的地方; 空氣質量、噪聲達不到規定要求的
8、地方; 沒有排洪設施的低洼地區; 危險建筑物、構筑物旁。暫設區內應有足夠的消防通道和消防設施。建立并保持暢通的與外界通訊設施。4.6應急準備組織準備.1 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和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協調、指揮重大事故等緊急情況的應急響應與救援工作。.2 應急指揮中心:公司總經理為應急總指揮;書記、安全、生產副總為副總指揮兼事故現場總指揮,各單位組織建立相應的應急指揮系統。各部門(工段)為成員單位。在應急狀態下組建通訊運輸組、事故救援組、治安保衛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事后處理組等應急組織機構,行動組、疏散組、安全防護救護組,并明確有關人員的職責及履職方法。.3 公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設立在生
9、產管理部(總調度室)。.4 各單位成立應急響應小組,協調、指揮本單位事故和緊急情況的應急響應與救援工作。物資準備.1 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制定應急物資計劃,并準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如急救用品;應急人員的識別標識;急救防護用品等)、通信設備、攝影設備及有關設施,保持其充足、有效和可靠。.2 武裝保衛部安全保衛部按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維護各生產、辦公區域的消防器材和設施。.3 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應針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識別外部應急資源,對于已識別的、可以利用的外部應急資源,應建立正式的相互支援協議。? 應急響應預案的制定、審批、培訓及應急準備的檢查.1應急響應預案的制定各單位組織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響
10、應預案報安全環保部,安全環保部組織技術研發中心、武裝保衛部、設備工程管理部、生產管理部、物資供應等相關部門對公司每一個重大危險設施或裝置、要害部位和可能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場所制定應急響應預案。安全保衛部結合重大危險源清單制定應急響應預案。 在制定過程中,應聽取來自基層的意見,編制應急響應預案時,應考慮:a. 環境因素、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結果;b. 法律法規與其它要求;c. 以往事故、事件和緊急狀況的經驗;e. 企業現有的應急能力和應具備的應急能力;f. 專業應急部門可以支援的應急能力;g. 政府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等。 .2 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a. 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和職責;b. 參與事故處
11、置的部門和人員;c. 事態監測與評估;d. 緊急服務信息,如接警與通知、警報與緊急公告、通訊、報警和內外部聯絡方式等;e. 應急資源、醫療與衛生;f. 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工藝處理措施,泄漏物控制、次生事故防范;g. 應急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搶險和救護、應急人員安全等;h. 有害物料的潛在危險及應采取的應急措施;i. 警戒與治安、人員的撤離及危險區隔離計劃;j. 現場恢復;k. 應急培訓計劃和演練要求等。.3 應急預案的審批和檢查。a. 應急預案制定后,各單位的報安全環保部批準; 公司級的報管理者代表批準,報公司管理者代表批準,并報上級應急指揮中心備案。應確保每一個職工和外部應急服務機構的有關人
12、員熟悉和了解。b. 安全環保部、武裝保衛部安全保衛部應對應急預案進行定期的檢查,其內容有:通信系統是否能正常運行,各種救護設施(用品)是否齊備、有效,撤離步驟是否適宜,應急人員能否及時到位等。.4應急知識培訓安全環保部、武裝保衛部安全保衛部組織義務消防隊、應急人員按應急響應預案進行應急技能訓練與培訓,各單位定期組織本單位員工進行應急技能培訓。培訓應包括以下內容:a.消防器材、設施的使用;b.人員救護;c.火災、觸電、中毒和其他傷害事故的常識等。聯絡準備.1安全環保部黨政辦公室建立相應的聯絡通訊表,并在公司內部公布。.2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環境保護部與消防、安監、環保、技監、勞動保障、醫療等部
13、門保持經常聯絡,以獲取相關咨詢支持。.3安全環保部組織評審可能造成企業緊急情況的外部相關方、周邊環境及其影響,如危險貨物的供應方及其危險物品的類型、數量、位置的信息等。預防措施準備.1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按照安全文明生產檢查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定期組織檢查各類應急設施、物資的情況,發現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及時督促整改。.2各單位部門(工段)在開展日常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工作時,做好本單位可能出現事故、緊急情況的重點部位的監控與管理,發現事故隱患,及時予以整改,防范和避免事故、緊急情況的發生。4.7應急響應應急響應分級 按照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分為I級響
14、應、II級響應、級響應。a. 造成3(2)人以上(含3(2)人)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人以上(含3人)生命安全,或者10(5)人以上重傷(或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100)萬以上的生產事故啟動I級響應;b. 可能導致2(1)人死亡或5(3)人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20)萬元以上的事故啟動II級響應; c. 發生或可能發生一般事故時啟動級響應。響應報告程序:a. 首先發現人員立即報告部門負責人,必要時,立即撥打消防、急救電話。報告內容: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發生的崗位、地點;報告人姓名、聯系電話;人員傷亡或現場污染情況;火災、爆炸事故、中毒事故,應講清著火爆炸物質或設施和中毒物質
15、名稱。b. 當發生重大事故或事件時,事故單位要及時報告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急救援辦公室接警后通知有關領導和公司應急救援系統各單位。屬I、II級響應的報告當地政府、公安等有關部門。 上報流程見附圖一應急措施.1事故單位負責人應急救援辦公室接警后,組織本單位應急救援小組攜帶救援設備,5分鐘內趕到事故現場,在第一時間以“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啟動相應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救援,超出本單位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上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事故單位聽從指揮、配合救援。.2公司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接警后, 報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指揮系統成員10分鐘內到達事故現場,由總指揮組織救援工作。.3救援系
16、統各單位到達現場后,向現場指揮報告所攜帶的救援資源,聽從現場指揮統一指揮。4.7.3.2迅速將事故現場情況向公司領導匯報,待公司領導到場后由在場最高領導負責應急指揮。超出公司處置能力時,及時請求當地政府支援。4.7.3.3根據事故現場情況逐級啟動響應預案。應急救援小組根據現場指揮救援方案進行搶險救援。.4指揮成員會同事故單位確定事故類型,制定救援方案,啟動相應專項應急救援預案。a. 啟動I級響應時,由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親自組織救援,各單位全力做好救援工作。超出公司處置能力時,由公司及時請求上級救援機構協調。b.啟動II級響應時,由生產管理部、安全環保部領導指揮救援,必要時啟動I級響應。.5救援
17、系統各單位根據現場指揮救援方案進行搶險救援。應急恢復在滿足以下條件后,由應急指揮部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宣布結束應急狀態: a. 事故遇險人員已經全部救出或者找到; b. 事故現場已經處于控制之下; c. 現場環境已經恢復; d. 導致次生事故的隱患已經消除; e. 其他需要處于控制狀態之下的因素均在控制之下。 信息發布綜合黨政辦公室在公司領導、應急救援總指揮的指導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五礦集團公司新聞發布的相關規定,做好新聞發布及正確的輿論引導。 后期處置.1安全環保部、綜合辦公室和事故發生單位黨政辦公室、安全保衛部、環境保護部組織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和受
18、影響人員,保證職工情緒穩定,恢復正常生產秩序。.2由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牽頭,形成事故隱患持續改進調查報告,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應急救援工作改進建議,并報送上級有關部門。4.8應急準備和響應的檢查、評價應急演習演習應根據認定的緊急情況,按應急計劃進行。演習方式包括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演習。.1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環境保護部根據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年度工作計劃,編制應急預案演習計劃,經總經理批準后組織實施。.2應急演習后,由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環境保護部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演習過程和應急程序實施評價,編制演習總結報告。.3對演習中發現的技能或程序的潛在問題,由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環境
19、保護部按照改進控制程序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修改應急預案,下發相應部門(工段)實施。事故、事件調查和評價.1事故、事件發生后,由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環境保護部成立事故調查專家組對事故調查、處理。.2安全環保部安全保衛部、環境保護部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應急程序實施評價,修改應急預案,按照改進控制程序制定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3 對出現的各類事件、事故,必須進行調查分析,做到“四不放過”,防止此類事故重新再次發生,并保存事件、事故的調查報告記錄。4.9應急準備和響應形成的記錄按照記錄控制程序執行。5.相關文件5.1改進控制程序 HT/Q-26-20105.2記錄控制程序 HT/Q-02-2010 5.3消防管理制度 QG/HT24.01-20095.4安全文明生產檢查制度 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QG/HT19.09-20096.記錄6.1應急預案演習計劃 JL/HT19.256.2演習總結報告 JL/HT19.266.3消防安全檢查記錄 JL/HT24.016.4消防器材臺賬 JL/HT24.026.5糾正/預防措施任務通知單 JL/HT13.41附圖一上報流程圖:集團公司安全處地方安監局24小時公司領導、應急總指揮1小時立即應急辦公室立即事故事發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