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目的:為減少火災、爆炸、自然災害、環境意外緊急狀態經濟損害、損失和消除不良影響而制定。2.適用范圍:本預案,規定了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的應急方案。3.術語3.1事故預案:指針對危險源,在事故發生前充分考慮現有資金、物質、人員及具體條件,進行預測和系統管理,以保證在事故發生時能及時、有效的采取救援行動。3.2重大危險源:指不論長期的或臨時的生產、加工、搬運、使用、處理或儲存一種或多種危害物質類別的設置。3.3火災事件:指發生失火,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的事件3.4火災事故:指發生失火,并造成一定的經濟和不利影響的事件。3.5自然災害:指臺風、地震、海嘯并導致廠區財產損失、
2、生產中斷。3.6應急救援:指事故發生時為阻止進一步惡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所采取的減緩措施,包括生產的恢復,疏散人員的返回,人員的治療,污染物和環境的處理等。4.事故預案目標A.在緊急狀態下保護人員;B.限制事故惡化,盡早、最大程度地加以控制;C.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對財產與環境的破壞;D.有效的搶救與治療;E.向有關部門和社會媒介提供詳細情況;G.保存有關記錄及實物,為后面事故調查工作做準備。5.應急預案策劃:5.1企業概況:見管理手冊說明 5.2企業現狀 A.白天職工人數:60人左右;夜間職工人數:5人左右(值班人員和門衛)。主要產品及產量:10噸(鋼制對焊管件系列產品,多品種規格
3、平均產量)。B.日常儲存超量或超過臨界量,進行監控的危險物的種類:柴油、機油、潤滑油、信那水、油漆。C.突發事件臺風地震海嘯D危險源設施5.3.地理位置 見公司平面圖5.4.周圍環境人數、河流水域、公路干線。本公司建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區(產業集群區)通用機械工業園內,具體位置為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北二十一號路八號,置于開發區路網之中,交通方便。公司東側約20M為沈陽新海威電器有限公司、西側為荒地,北側100M處為沈撫灌渠,西南側隔二十一號路北有一家機械加工廠。6.應急預案系統組成6.1事故發生時,預案中的應急要求是由救援系統來執行完成的,救援系統能否對事故做出迅速有力的反應,直接取決于應
4、急系統的組成是否合理,所以在預案中必須對應急系統精心組織,劃清責任落實到人。6.2應急組織和職責組長:孫寶慶副組長:黃偉(副總、安全生產責任人)組員:霍苗、董慶昌、趙世國、劉長林、陳英組長職責:當時故意一旦發生,組長全面指揮,及時救險和疏散人員。副組長職責:組長在,由組長全面指揮;組長不在,由副組長代組長負責全面指揮;副組長應全面積極配合組長工作或履行本款賦予的職責,迅速啟動救援系統,完成救險、救援和疏散人員的工作。組員職責:積極響應和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工作安排,積極救險,疏散和搶救負傷人員,保護公司財產,將損失降到最低。6.3 報警與通告火警電話:119 急救中心電話: 120 。6.3.2
5、要盡早報警、報警愈早,損失越少。接到報警后,首先關閉事故現場范圍的電源,事故現場對燈火實施控制。如果事故發生在夜間,應及時通知電業部門,為疏散道路和現場搶險和救援提供照明光源,事故情況應立即通告救援領導小組的主要責任人。通告和通告內容a 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b 事故類型:火災、爆炸、泄露;c 是否劇毒品;d 估計造成事故的物質量;e 健康危害與必要的醫療措施、應注意的事項;f 聯系人的姓名和電話。6.4 急救隊伍的組成6.4.1急救隊伍的成員在接到事故通知后,應迅速趕往事故現場,在事故第一線開展應急救險、救援任務。6.4.2消防隊:對火災、爆炸事故,利用相應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并對其他具有火
6、災、爆炸性質的危險點進行監控和保護,防止事故擴大。治安隊:維持廠區治安,按事故的發展態勢有計劃的疏散人員,控制事故區域人員車輛的進出。6.4.4搶險搶修隊:在具有防護措施的前提下,深入事故發生中心區,關閉還在運行的生產設施,搶修設備,防止事故擴大,降低事故損失,抑制危害范圍的擴大。救護隊:營救、尋找、保護、轉移事故中負傷和中毒人員。6.4.6運輸隊:負責急救行動中人員、器材的運輸。物資供應:應保證應急搶險器材、救援防護器材和指揮通信器材的有效供應。 7.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措施7.1事故一旦發生,急救隊伍人員應火速趕往事故現場,迅速穿戴好防護用品,實施應急救援作業;7.2指導人員疏散和自救,按熟知
7、的和可行的疏散路線疏散。7.2.1疏散要注意以下事項7.2.1.1在許可的情況下,離開前應關閉所有儀器或電器的電源和氣體、液體的閥門;7.2.1.2 迅速離開工作崗位;7.2.1.3 在許可的情況下,離開前關好所有門窗; 切勿因收拾個人物品而延誤疏散; 離開現場后,切勿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重返現場; 離開現場后到指定的地點集合等候指示。7.3根據火源性質,采用相應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7.4進行搶險搶修,在具有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關閉設備防止事故擴大,降低事故損失。7.5進行營救、尋找、保護救助和轉移事故中的人員。7.6在火災產生有毒氣體的事故中,應核實控制事故區域的邊界和范圍。7.7掌握不斷變化的
8、具體情況與救援小組相互配合;分層履行救護任務。7.8要將主要力量放在人員的救護和對事故的控制上。7.9密切注視事故發展和蔓延情況,如繼續擴大應請求地方及臨近單位支援。8. 意外事故應急措施8.1意外事故一旦發生,事故單位應在發生重大事故兩天內向公司綜合辦報送書面材料,公司在十二小時內向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口頭報告。8.2應急領導應了解當地醫療單位的地址、電話號碼和醫療救治能力,以便隨時聯系通暢。工傷事故發生后,車間主任為事故現場的第一指揮者,負責事故現場的搶救和處置,事故發生單位應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時搶救傷員,避免事故擴大。生產現場或事故部位應暫時停止生產,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如
9、果必須移動事故現場時,應當作好標記,繪制現場簡圖,有條件時,應拍照或攝像。8.3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進行。8.4根據我司生產的特點,針對在生產中最易發生的幾種意外事故制定以下救護程序:1) 觸電:先切斷電源,再進行救治,對呼吸、心跳驟停者,應盡快對傷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做人工呼吸,并向醫院求救;2) 鈍器損傷:盡快根據傷口大小以確定止血方式,或加壓止血,或用止血帶捆扎止血,然后送醫院救治;3)高溫灼傷:盡快以冷水局部沖洗灼傷部位以降低溫度,切忌撕脫衣物,重度灼傷者要盡快送醫院搶救。8.5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進行。事故調查、處理、結案按照國家有
10、關規定執行。事故調查處理應當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9. 流行性傳染病及食物中毒應急措施9.1傳染病發生的影響及應急措施1)發生的影響:傳染病發生,大面積擴散會導致疾病或死亡,我公司所處地區傳染病有乙肝、流感等。2)應急措施: 發現疑似病例后先送醫院診治。醫院診治確診后,應及時報告綜合辦,上報公司。 報當地防疫站,配合作好防治工作。 排查、隔離、觀察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對病人接觸環境和周圍進行消毒。9.2食物中毒發生的影響和應急措施1)食物中毒的影響,輕則疾病,重則死亡,常見食物中毒為四季
11、豆中毒,野生菌中毒。2)應急措施:發現食物中毒后立即對中毒者進行催吐。及時安排車輛送患者去醫院搶救。保護現場并保留食物備查。及時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當地公安機關,地防疫站,協助調查原因。10. 化學物品爆炸、泄露應急措施10.1 事故發生后現場操作人員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惡化,一旦事故發生迅速穿戴好防護用具,并檢查無誤。10.2 要迅速報警和通告,報警通告要準確、簡明。10.3 一旦事故發生,要保持鎮靜,要迅速確定事故源,確定事故原因,以便采取切實可行的救援措施。10.4 啟動安全防護系統,關閉各液體泄漏的閥門。10.5 因爆聚、分解造成超溫、超壓的設備,開啟緊急泄壓閥。10.6 現場人
12、員組織力量利用現場設施,采取相應手段進行滅火、堵漏。10.7 開展自救和互救,疏散時注意人數的清點,有組織的撤離危險區域,在事故范圍外指定安全地點集合,接受治療和提供所了解的現場情況。11. 箱變室火災事故的措施11.1 電話通知供電公司做停電處理;并采用滅火器進行滅火;11.2 疏散附近的員工并向領導匯報;11.3 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查找火災原因;11.4 清理事故現場,并進行搶修,恢復正常供電。12. 自然災害應急措施12.1 自然災害一旦發生各級人員應積極組織搶險行動;12.2 專業人員對廠區內的電力系統、供排水系統全面檢查并進行搶修使其恢復功能;12.3 其他相關人員要對物資進行搶救
13、,減少損失;12.4 醫療小組對現場受傷的人員實施緊急處理和搶救;12.5 安全保衛人員要堅守崗位,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12.6 如果災情較為嚴峻,并有迅速擴張之勢或不能以正常程序搶救,應采取其它措施;13. 電力供應系統中斷緊急應變處理措施13.1 停電緊急處理措施13.1.1 停電檢修有關部門要事先通報,各部門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意外發生;13.1.2 意外停電各部門要采取措施,檢查設施并做好開車準備;13.2 意外事故(雷擊)13.2.1 雷擊現場的保護13.2.1.1 發現雷擊現場的目擊者,要在保護現場無變化的情況下迅速上報有關人員;13.2.1.2 對有電源的現場,由電工切斷電源,經
14、驗明無電后,方可采取措施。13.3 雷擊后的處理13.3.1 發現人員傷亡時,由公司通報勞動部門、安監部門、電業部門、公安部門協助調查事故原因。13.3.2 查明事故原因后,應組織教育全體員工。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進行改進,以杜絕事故再發生。14. 供水中斷和廠內自來水泄漏緊急應變措施14.1 供水中斷14.1.1 及時聯系相關部門,了解中斷水的原因,詢問何時恢復正常。14.2 廠內自來水泄漏或水管破裂14.2.1 關閉水源管線閥門,及時組織維修人員進行搶修,預測搶修時間,并通知恢復正常供水時間。15. 風災緊急應變措施15.1 風災前的預報15.1.1 綜合部在接到有關政府部門的強風通知后,應及
15、時通知相關部門和全體員工,采取防范措施。15.1.2 強風前應固定好架設的電線、通訊設施,關好門窗。15.2 強風發生后的搶救15.2.1 在總經理或安全生產負責人的領導下,由部門負責人召集各部門的人員完成以下工作:15.2.1.1受傷人員視傷勢情況,決定是否送醫院治療;15.2.1.2對公司財產的保護性搶救。16. 地震應變措施16.1 地震前的預報16.1.1 綜合部在接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通知后,應立即通知總經理或安全生產負責人,按指示通知全體員工,公布采取的防范措施;16.1.2 震前要保證全體員工的人身安全,工廠財產安全;16.1.3 應及時撤離到寬敞的安全地帶,在撤離前應將電力系統全部
16、關閉;16.2地震發生后的搶救16.2.1綜合部應按照總經理和安全生產負責人的指示,組織各部門人員按受傷人員的傷勢情況來決定是否送醫院治療;對公司財產采取有效保護措施。 16.2.2安全保衛人員要堅守崗位,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16.2.3綜合部組織相關人員對公司的損失進行統計。17. 條件保障17.1器材A、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配備通訊設備,救援器材和防護器材;B、定期檢查器材,使其總是處于完好的備用狀態。18.建立相應制度18.1值班制度:應建立晝夜值班制度;18.2檢查制度:結合生產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的工作;18.3例會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匯報環境和安全生產情況,分析環境和安全生產形勢,落實會議安排的工作。19.培訓和演練19.1培訓要依據培訓人員工作性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側重面,確定不同人員的培訓內容。a.對各種事故的處理;b.自救和互救的能力;c.各種器材、工具的使用技能和科普知識;19.2訓練和演習應定期組織進行20.預案修改20.1應結合對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及時核實和重新編寫預案。20.2對危險源和公司內新增加人員、設備的變化等情況,及時更新預案。20.3總結實踐和演習經驗,在實踐和演習中提高對事故應急預案的執行能力。21.附加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