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臺山真容寺工程測量(定位)放線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施工圖紙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二、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五臺山臺懷鎮中心區南部,東臨大石線,南臨臺忻線。本工程為小禪堂,大禪堂。小禪堂為地下一層,采用現澆鋼筋砼框架結構,地上為木結構。大禪堂為地下一層,局部有夾層,采用現澆鋼筋砼框架結構,地上為木結構。基礎為閥板基礎。第一節 人員組織及設備配備一、 人員組織 1名專業測量員,負責現場測量工作,3名現場輔助測量員二、設備配備 本工程擬采用配備博飛型全站儀N211D,激光經緯儀(JZ2)控制,檢測軸線和垂直度;用1臺水準儀(DS32)型自動安平水準儀控制,檢測水準點標高和
2、平整度,標高的傳遞采用標準長鋼尺和水準儀相結合進行。自進場開始,配合工程進度進行軸線的投測和標高的控制。第二節 定位放線一、作業條件1、施工測量作業條件2、管網圖等資料齊備。3、測量儀器經校檢完好齊備。4、施工現場已平整好,地面障礙物已清除。5、建筑規劃紅線界樁已投放,保存完好。6、測量員已事先熟悉建筑規劃紅線圖和建筑總平面圖,建筑物規劃紅線的間距符合當地規劃要求。7、測量員已確定測量放線的方法和步驟。二、所用材料及儀器1、測量工程主要用一些零星、輔助材料,包括:紅磚、白灰、木樁、鐵釘、鋼條、油漆、圖紙、水、砂、石子、水泥等。2、測量工程主要用三種儀器:激光經緯儀(JZ2)、水準儀(DZS3-
3、1)、TOPCO型全站儀N211D。3、工(用)具主要有:5m小卷尺、50m鋼卷尺、水準尺、(塔尺)、墜子、直徑0.51mm線、墨斗、三角板、畫板、工程筆、工具、二號錘、手錘、掃帚、水平尺、水平連通管等。三、定位放線依據 根據甲方提供的坐標圖進行現場復核,以及建筑設計總平面布置圖中有關坐標點進行現場軸線控制和標高控制點的引測。四、平面控制網的測設1、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平面控制網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平面控制網的精度 本工程為面積大,分布散框架剪力墻結構,按一級方格網控制即可滿足施工要求。3、主軸線控制樁的建立 根據建筑物平面形狀的特點,利用給定現場
4、放點定出主控軸線。定位放線時精確測出控制軸線網,并將標樁設在即便于觀測又不易遭到破壞地方加以固定、保護。4、用全站儀定出主軸線后,依據平面圖采用經緯儀和鋼尺放出建筑物其它軸線。五、工藝流程1 根據圖紙算出各物特征點與紅線控制(點)間的距離、角度、高差等放樣數據。2 依據線控制的樁(點),確定并布設施工控制網。3 依據施工控制網,測設建筑物的主軸線。4 最后進行建筑物的細部放樣。5 上樓層后的軸線投測方法:經緯儀投測法,采用JZ2級經緯儀進行投測。其工藝流程是:延長建筑物四周軸線至建筑物總高度外或附近建筑物頂面上將經緯儀安置在延長的軸線上按正倒鏡分中,投測軸線。重復上述過程即可向上逐層投測。6
5、建筑物的定位放線以總平面圖、甲方提供的外控坐標為依據進行控制。7 根據甲方所給出的控制樁的坐標,利用全站儀將坐標網引入現場內,作兩個坐標控制樁,并妥善保護。8 將建筑物控制軸線延伸至圍墻或砼地面上,并作可靠保護。六、軸線投測控制方法(一)0.00以下軸線控制施工測量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根據場區首級平面控制網校測,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2、軸線投測方法0.00以下的基礎施工采用經緯儀方向線交會法來傳遞軸線、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二)0.00以上軸線控制施工測量1、主體軸線在基礎施工完后,根據控制軸線將控制線投測到基礎承臺四
6、周,作為軸線向上傳遞的依據。2、豎向投測前,應對基準點控制網進行校測,校測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網精度,以確保軸線豎向傳遞精度。3、本工程垂直度的控制,以平面控制軸線控制。樓層彈線時,該軸線在建筑物外邊緣標注“紅三角”標志,待各層模板校正后,用經緯儀從0.000m處向上引測檢查,確保各層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從而也檢查軸線的準確度,確保整個工程總高度范圍內,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并隨時請專業測量單位復核垂直度,確保準確無誤。4、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層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細部軸線。七、裝修階段測量1、室內砌筑放線(1)首先要保留好原有結構控制線,對重點的控制線及時標到
7、墻柱上,以便施工放線時易于找到。并且還要有能夠進行復核的控制線,以便在出現問題時及時進行核對。主要的控制軸線詳有關的結構施工圖。(2)門窗洞口的位置要在地面上標示清楚,并注明門窗洞口的尺寸,以便施工時便于核對。2、室內標高控制(1)裝修施工所用的水準點,可利用結構施工中單獨埋設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網的標樁,當建筑施工中的水準點標樁不能保存時,可以引測到相臨的室內墻柱上,引測的精度不低于原有水準的等級要求。(2)室內裝修的主要標高控制如下:室內樓地面標高控制:每個樓的的標高高程控制點控制在3040m 之間,控制點要求進行閉合誤差在2mm 之內方可作為控制點使用。建筑標高控制點要求采用紅油漆進行標識
8、,對于個別不同部位的樓地面的厚度進行調整,統一采用建筑50 線,要求每一個不同的部位都要進行明顯標識,便于施工人員施工時統一認識,易于操作。對于像衛生間等房間由于墻面需要進行防水及面層施工,標高線可能隨時覆蓋。對于像該部位需要頻繁抄平的部位,采用在該部位的房間門邊放一明顯的標高線,室內標高采用水平抄平管進行引測抄平。 第三節 高程測量一、高程控制網的測設1、依據甲方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不少于三個),采用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符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平面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2、依據甲方提供的水準基點,埋設半永久性高程點,再進行聯
9、測,測出場區半永久性點的高程。3、場區內至少應有三個水準點,水準點的間距小于50m,距離建筑物大于15m。4、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二、高程施工測量(一)0.00以下標高控制施工測量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 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以下標高的施測基礎的標高測設采用水準儀及塔尺進行測設,地下室的標高采用鋼尺傳遞法進行測設。地下室高程傳遞法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
10、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設置邊坡穩定位置,可使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二)0.00以上高程的傳遞1、在第一層的柱子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有標高點(通常是+0.500米線)向上用鋼尺沿著柱身量距。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修正。2、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
11、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 第四節 施工測量控制一、施工過程測量控制1、軸線及標高的測設 拆模后,根據軸線控制中心線測設在靠近柱底的基礎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測設標高點,供支立豎向模板時定位及定標高使用。2、柱子垂直度檢測 與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標出柱中心點,與柱下端的中心點相連并彈出墨線。將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對柱子的垂直度進行檢查校正或用垂球法。3、柱頂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選擇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從柱子下面已設好的50線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測23個相同的標高點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臺上放置水準儀,以引測上來的任一標高點作為后視,施測各柱頂模
12、板標高,并閉合于另一點作為校核。4、結構完成以后在每一層使用墨線與紅色油漆在柱墻上對軸線與建筑+0.500m標高作出統一標識。5、測量允許偏差序 號部 位允許偏差1基礎標高定位線10mm2模板上口軸線位移3mm3基礎定位線3mm4軸線豎向投測每層3mm,總高度10mm5細部軸線2mm6標高豎向傳遞每層3mm,總高度10mm7施工層水平線標高3mm二、測量重點控制點1、建筑物角點垂直度控制 為了保證建筑物總體垂直度,在0.00以上各層軸線投測檢驗符合精度要求后,利用經緯儀方向線法將建筑物角點與主軸線投測到墻體或柱體的外立面,并彈墨線標記。每層允許軸線偏差不超過2mm,并保證每個立面投測的軸線至少
13、3條。2、樓板標高控制樓層標高檢測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支模架水平鋼管、樓板模板高度復核;(2)澆砼時設板面+100mm標高線復核;(3)澆砼時采用拉線控制標高。三、施工誤差控制1、測量必須使用經檢測合格的經緯儀、水準儀、鋼尺等。應將儀器按規定進行嚴格的檢驗,防止因儀器本身誤差造成測量誤差。2、每次投測時,應將儀器安置牢固,保證儀器操作整平的精度,投測時應采用正倒鏡的投測方法。3、投測時間應選在無風、陰天、避免烈日和雨天,減少自然條件對投測精度的影響。4、測量上作從始至終由固定的專職測量員擔任,重要的軸線定位、測量應由總工程師會同專業工長進行檢查、復核、每次澆筑樓層板、柱前后均應對軸線、垂直
14、度、標高等進行檢查,如有差錯應及時校正。四、施測中應注意的問題施工測量的準確與否,不僅影響質量和工期,而且直接關系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故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根據該工程的特點采用經檢驗合格的J2級光學經緯儀、50m鋼卷尺等測量器具。使用測量器具必須檢驗合格,器具應固定使用、妥善保管。組織固定的不少于三人的測量小組,確保各測量標志(控制樁等)的完好。隨時檢查校正,作好原始記錄。2、工程的測量放線以建設單位提供的場區方格網、總平面圖、基礎平面布置圖等資料為依據,測定出該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網(即軸線控制樁)。在基礎施工中以此為基準,臨時加密各軸線的控制樁,以便施工。3、基礎施工前,一定要
15、將整個建筑物外形輪廓放出來,對照放線總平面圖中標明與相鄰建筑物的相互關系,找出測量誤差,誤差超過允許范圍的點應該返工重測,并找出出錯的原因認真總結。每層混凝土澆筑前,對樓面標高,房屋及部位垂直度、梁的位置、尺寸及各軸線位置進行復檢,滿足規范要求后,方進行下一道工序。基礎施工以控制場區方格網為基準進行定位,由各軸線控制樁測定出各基礎的縱橫軸線,并用細線交叉,再以交叉線為準用鋼尺測定出各基礎的位置,并做好各施工測量的軸線標記。4、施工放線前,測量人員認真熟悉施工圖,掌握各個房間的細部尺寸,放線前檢查測量工具,保證測量工具的精確性,放線時作好測量記錄,放線工作結束后,重新復核一遍,使測量成果準確可靠
16、。5、施工測量放線后,后續工作施工時,以所放線為依據,同時依據施工圖進行復核,進行工程施工,如:鋼筋綁扎時,鋼筋尺寸與模板支設后構件成型尺寸進行比較,從而進一步驗證測量放線的正確性。6、該工程標高、垂直度的控制用J2級光學經緯儀、S3水準儀、30m鋼卷尺、線錘等測量器具進行。施工時用紅油漆作好標記,以備后續工作使用。7、工程磚墻砌好后,彈出各個房間的水平控制線,并作好標記,以便在抹灰后重新彈出控制線。水平控制線作為水電安裝預留預埋、室內抹灰、門窗安裝、吊頂安裝的依據。8、認真熟悉施工圖紙,掌握設計各部位的標高。含夾角的柱、梁軸線放線前,必須先繪制放線圖,經檢查無誤后,才進行正式放線。并另由專人
17、認真復核。9、本工程的測量放線采用專人負責,并另由專人復核的控制辦法,并再由監理復核,以確保測量放線準確。10、施工測設記錄應真實可靠,隨測隨記。認真做好對各班組的交底工作,班組人員要切實掌握各測設標志的具體數據,進行施工操作。按規范要求,做好測量成果永久標志、臨時標志和測量記錄,以便前后續測量工作的檢驗與驗證,同時為施工提供可靠的標高點。11、測量員必須經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并具有豐富的施工測設經驗,對工作認真負責。定位及坐標引測施工過程根據甲方提供的1號坐標控制點(X=4316969.436,Y=38462530.973)3號坐標控制點(X=4316881.092,Y=38462474.1
18、77)1、將1號坐標控制點作為測站點,后視3號坐標控制點投測得大門口坐標點(X=4316994.976,Y=38462503.227)2、移站。將坐標點作為測站點,后視1號坐標控制點投測得場地中央坐標點(X=4316956.862,Y=38462460.305)3、移站(坐標放樣)將坐標點作為測站點,后視坐標點,依次放樣B點(X=4316950.754,Y=38462401.033)A點(X=4316937.810,Y=38462400.200)D點(X=4316919.847,Y=38462451.993)4、移站(坐標放樣)將B點作為測站點,后視坐標點,放樣C點(X=4316913.126,Y=38462440.899)5、B點與D點中點確定LBD=59.600,拉線、移鏡、測距確定。6、A點與C點中點確定LAC=47.599,拉線、移鏡、測距確定。7、中軸線確定將AC中點作為測站,后視BD中點,逐點引測,定點、彈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