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成蘭鐵路工程施工測量技術設計方案(56頁).doc

  • 資源ID:572050       資源大小:2.37MB        全文頁數:5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成蘭鐵路工程施工測量技術設計方案(56頁).doc

1、施工測量方案1.0任務來源隨著成蘭鐵路的開工建設,我單位承建的CLZQ-4標段也已展開施工,為滿足工程施工需要,需對本標段范圍內所有建(構)筑物進行精確測量放樣,使工程質量達到國家相關規范及標準要求。2.0工程概況及自然地理情況和已有資料情況 2.1 工程概況成都至蘭州鐵路位于四川省和甘肅省境內,起于成都,經什邡、茂縣、松潘至九寨溝,向北延伸連接在建蘭渝鐵路的哈達鋪站,正線建筑長度457.644km,四川省境內長377.80km,甘肅省境內長79.82km,成都至蘭州運營總長725.549km。本線建成后,向北連通蘭渝鐵路,與既有寶成鐵路、在建蘭渝線及規劃的川青線、川藏線共同構建溝通西北與西南

2、及華南沿海的區際干線鐵路通道。新建鐵路正線全線按電氣化雙線設計,旅客列車速度目標值為200公里/小時,限制坡度雙機18,最小曲線半徑一般3500m,困難2800m。成都至哈達鋪全線新建三星堆、什邡西、綿竹南、安縣、高川、茂縣、龍塘、太平、鎮江關、松潘、川主寺、黃勝關、大錄、九寨溝、多兒、臘子口共計16個車站;正線路基62.812km,占全線總長13.7%;正線橋梁80座62.37公里,占全線總長13.63%;正線隧道33座332.44公里,占全線總長72.65%,全線最長隧道為太平隧道,隧道全長28427m;第二長隧為岷山隧道,隧道全長25047m。本標段內曲線半徑為3500m和3504.52

3、5m兩種;縱向坡度5、1、7、17.8,均為上坡;包括橋梁480.72m/2座(白溪河三線大橋137.74m,雎水河雙線大橋342.98m),隧道11879m/2座(安縣隧道3015m,柿子園隧道8864m),正線路基6834.28m,車站1座(安縣車站),1#軌枕場,負責CLZQ-4、5、6三個標段的雙塊式無砟軌道施工。(1)本標段線路走向本標段正線自DK64+100起點至 D3K85560,正線長19.194km 。本標段位于四川省境內,由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構造強烈、高山峽谷帶過渡區行進,線路總體自東南向西北經興隆鎮、拱星鎮、雎水鎮、高川鄉;雎水以南為成都平原,無隧道;雎水西部進入

4、山區,橋隧相連。(2)沿線地形、地貌線路南起成都,過成都平原后橫穿龍門山山脈中段;區內的地貌明顯受斷裂構造的控制。南部的NE向龍門山山地受控于龍門山構造帶,并在山前形成成都第四紀盆地。地震動參數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及四川甘肅陜西部分地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GB18306-2001一號修改單),沿線地震動參數區劃見表2-1。表2-1 沿線地震動參數區劃見表段落里程范圍長度(km)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地震動反應譜反應譜特征周期青白江三星堆DK0+000DK7+00070.10g0.45s三星堆綿竹DK7+000 DK60+000530.15g0.40s綿竹繞結溝DK6

5、0+000DK352+5002720.20g0.45s主要技術標準a.鐵路等級:級。b.正線數目:雙線。c.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200km/h。d.正線線間距:4.4m。e.限制坡度: 9,加力坡18。f.最小曲線半徑 :一般地段3500m,困難地段2800m。g.牽引種類:電力。h.機車類型:客車動車組、SS7E;貨車HXD2。i.牽引質量:4000t。j.到發線有效長度: 850m(雙機880m)。k.閉塞方式:自動閉塞。l.行車指揮方式:調度集中。2.2 工程特點(1)氣侯特點本線成都至九寨溝段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形高差大,區域跨度大,氣候由四川盆地濕熱氣候帶的溫暖濕潤向暖溫帶、溫帶、

6、寒溫帶、高山寒冷帶氣候的川西高原季風氣候區過渡。年平均氣溫616.3,極端最高氣溫一般在31.336.7,極端最低氣溫一般在-5.3-21.1。年平均降雨量484.11215.1mm。各氣候區主要氣象資料見表2-2。表2-2 各氣候區主要氣象資料情況縣市名稱及統計年份成都廣漢什邡綿竹安縣茂縣1971-20001971-20001959-19841971-2000平均氣壓(mb)956.7959.6952.8947.3840.4續表2-2各氣候區主要氣象資料情況縣市名稱及統計年份成都廣漢什邡綿竹安縣茂縣1971-20001971-20001959-19841971-2000氣溫()年平均16.1

7、16.315.815.616.211極端最高36.736.635.735.936.532.2極端最低-5.9-5.3-5.3-7.5-6.5-11.6最大月平均27.225.426.525.125.7最小約平均3.15.7355.7絕對年平均濕度%16.316.216.1相對年平均濕度%8281838173年平均降水量mm870.1806938.61086.41215.1484.1年平均蒸發量mm993.31060.7915.61100.81459.4年平均風速(m/s)1.1NNE1.41.41.53.8最大風速及風向17.0E13.0NE21SW21NE21ENE年平均霧天日數628547

8、2年平均暴雷日數32.53029(2)河流水系、水文本線主要經過長江流域,沱江、岷江和嘉陵江等水系。(3)交通運輸情況鐵路:本線經過區域有兩條既有鐵路支線:德天支線鐵路、廣岳支線鐵路,可部分利用鐵路運輸。公路:可供使用的主要公路有成綿高速公路、105省道、廣青公路、德茂公路和災后重建道路。(4)環境敏感點多,環保要求高沿線有馬棚堰、青白江、湔江、石亭江和綿遠河5處二級水源保護區。線路穿越景區和自然保護區段落,對施工期間臨時工程選址,包括便道、駐地等臨時設施選址和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隧道輔助坑道設置、棄碴場選址造成較大困難,增加了施工難度;為防止因工程建設導致景區和自然保護區地下水環境發生變

9、化,影響生態環境,對隧道工程施工、建設期間生產、生活廢水排放及垃圾處理提出了極高要求。(5)汶川地震效應顯著、地質災害頻發柿子園、躍龍門隧道穿越了造成“5.12”汶川地震的龍門山斷裂帶。“5.12”地震后,截止目前,共發生4級以上余震320次。地震及地質災害頻發,增加了工程施工難度。2.3 設計資料情況施工測量的首級控制網,由業主委托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施測的CPI、CPII平面控制網及二等水準高程控制網構成, 該首級控制網作為施工測量的起算控制點。2.3.1平面坐標系統 平面坐標系統為工程獨立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高斯投影,參考橢球為WGS-84橢球,其橢球參數,長半軸a=6378

10、137,扁率f=298.257223563,投影分帶為15帶寬。為使橫坐標值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負值,同時保持與設計單位提供的坐標一致,統一在X坐標加常數500Km。工程橢球的構建采用改變橢球參數的方法(及參考橢球長半軸直接加投影面大地高并保持扁率和定向不變)。邊長投影在抵償高程面上,有砟軌道段投影長度的變形值不宜大于2.5cm/Km,及投影長度變形(包括高程歸化、高斯投影變形之和不大于1/40000,無砟軌道段投影長度的變形值不應大于10mm/Km,即投影長度變形(包括高程歸化,高斯投影變形之和)不應大于1/100000。CLZQ-4標范圍內平面坐標系的詳細分帶以及對應里程見表2-3。表2-3

11、 平面坐標系的詳細分帶及對應里程中央子午線經度對應里程范圍投影高程面正常高(m)投影高程面大地高(m)平均高程 異常(m)最大投影長度變形值(mm/km)起點終點104DK63+100D2K82+500750m710m-4024.9104D2K82+500D2K94+000890m855m-35-16.4東方向坐標(Y)加常數500km,北方向坐標(X)加常數為0,WGS-84橢球2.3.2首級平面控制點成果設計單位提供的首級平面控制點成果見表2-4、表2-5、表2-6:表2-4 大地高710米設計交樁點CPI坐標成果序號點名橫坐標縱坐標方位角標高備注mmm1CPI833475966.7653

12、 522215.7910 620.86632CPI82-13476595.2938 522675.6154 3CPI853480210.5421 521996.3233 638.21304CPI86-23485308.4433 521753.0880 693.86425CPI87-23485766.9979 522043.3250 696.09006CPI88-13487789.7404 521835.6652 7CPI89-23488408.1413 521803.0487 8CPI89-13489744.4773 521375.4688 741.40899CPI93-23502117.91

13、18 519600.0986 10CPI93-33502294.2749 520045.6841 982.6138表2-5 大地高710米設計交樁點CPII坐標成果序號點名橫坐標縱坐標方位角標高備注mmm1CPII733477945.6151 522990.9261 續表2-5 大地高710米設計交樁點CPII坐標成果序號點名橫坐標縱坐標方位角標高備注mmm2CPII743478912.5711 522715.75253CPII753479227.6047 523216.9901 4CPII763480921.8677522508.8540 5CPII773481585.7080 522376

14、.0194 6CPII783482258.6227 522446.7977 7CPII80-13483188.9241 522057.3378 8CPII81-13483722.4462 522225.9227 9CPII82-13484112.0383 522022.0744 表2-6 大地高855米設計交樁點CPI坐標成果序號點名橫坐標縱坐標方位角標高備注mmm1CPI93-33502374.3216 520046.1389 2CPI93-23502197.9545 519600.54343CPI89-23488487.8714 521803.5434 4CPI89-13489824.23

15、79521375.9538 2.3.3高程系統高程系統沿用設計單位所采用的1985國家高程基準。設計交樁高程成果表見表2-4。3.0編制依據1、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2、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101-2009);3、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3-2010);4、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3-2008);5、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 10054-2010);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7、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8、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

16、2007);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10、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2009)。4.0控制網復測原則及技術指標和規格4.1 控制網復測原則根據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規定及成蘭鐵路公司要求,中鐵十六局成蘭鐵路工程指揮部對新建鐵路成蘭線CLZQ-4標段范圍內的首級控制網進行復測。復測的原則按同等級同精度進行施測。采用工程獨立坐標系統:WGS-84橢球,高斯投影。當復測的控制網精度及復測控制點成果與設計單位提供的控制點成果較差符合規范規定:即當CPI控制點復測坐標與設計坐標滿足X、Y坐標差值絕對值不大于20m

17、m,且相鄰點間坐標差之差的相對精度不大于1/130000時,認為復測的CPI控制點精度滿足規范要求;當CPII控制點復測坐標與設計坐標滿足X、Y坐標差值絕對值小于15mm,且相鄰CPII控制點之間坐標差之差的相對精度小于1/80000時,認為設計單位所交CPII控制點精度滿足規范要求;當二等水準點的復測高差與設計高差之差的絕對值小于6時,認為水準點設計高程精度滿足規范要求。則報監理項目部,經測量監理工程師審核批準后,以設計單位提供的控制網成果作為后續施工測量的起算數據。若不滿足上述原則,則應查明原因或重新復測,否則不得使用。4.2 控制網復測方法按設計文件要求,新建鐵路成蘭線CPI、CP平面控

18、制網分別按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 10054-2010)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規定采用GPS測量方法,按二等、三等測量精度要求復測;高程控制網按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規定,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復測。CLZQ-4標段設計單位提供控制點情況:CLZQ-4標段設計院未交CP0控制點。CPI平面控制點共計10個,分別為:CPI82-1、CPI83、CPI85、CPI86-2、CPI87-2、CPI88-1、CPI

19、89-1、CPI89-2、CPI93-2、CPI93-3。CPII平面控制樁共計9個,分別為:CPII73、CPII74、CPII75、CPII76、CPII76、CPII77、CPII78、CPII80-1、CPII81-1、CPII82-1,復測控制網網形如圖4-1、圖4-2所示。另根據現場情況,把本標段所有控制點統一聯測并整網統一進行三維平差,最終分不同的投影面進行二維約束平差。CLZQ-4標段設計單位共提供二等水準點3個:BM89、BM86-2、BM83;相鄰標段二等水準點2個:BM81、BM91-2,如圖4-3所示。圖4-1 CPI控制網復測網形圖圖4-2 CPII控制網復測網形圖圖

20、4-3 水準路線聯測示意圖4.3 控制網復測精度精度指標根據規范要求,本次控制網復測按以下精度施測: 平面基礎控制網CPI按GPS網二等精度要求進行;GPS外業觀測指標見表4-1:表4-1 GPS外業觀測指標 級別項目 二等靜態測量衛星高角度()15有效衛星總數4有效時段長度(min)90觀測時段數2數據采樣間隔(S)1560PDOP或GDOP6天線的對中精度為1mm,每時段觀測前后分別量取天線高,誤差不大于2mm,取兩次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見表4-2:表4-2 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控制網級別基線邊方向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CPI1.31/180000 平面控制網C

21、PII按GPS三等精度要求進行;CPII復測外業技術指標見表4-3:表4-3 GPS外業觀測指標 級別項目 三等靜態測量衛星高角度()15有效衛星總數4有效時段長度(min)60觀測時段數2數據采樣間隔(S)1560PDOP或GDOP6天線的對中精度為1mm,每時段觀測前后分別量取天線高,誤差不大于2mm,取兩次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見表4-4:表4-4 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控制網級別基線邊方向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CPII1.71/100000 平面精測網的復測精度控制按GPS二等點(CPI)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小于1/180000,基線邊方向中誤差不大于1.3的要求進

22、行。平面精測網的CPII復測精度控制按GPS三等點(CPII)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小于1/100000,基線邊方向中誤差不大于1.7”的要求進行。 高程控制網按二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進行。高程控制網復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進行測量,往返測量相鄰水準點。水準測量作業結束后,每條水準路線應按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計算每公里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M。M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 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測段長(km); n測段數;水準測量的總體技術標準見表4-5:表4-5 水準測量的總體技術標準 單位:mm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誤差M限 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

23、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二等水準1.02.06L4L4L4L 水準測量線路的具體技術指標見表4-6: 表4-6 水準測量線路的具體指標等級每千米高差全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器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或閉合差(mm)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二等2400DS1因瓦往返往返4L注:表中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單站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表4-7:表4-7 單站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尺 類型水準儀 等級視距(m)前后視距差(m)測段的前后視距累計差(m)視線高度(m)二等因瓦DS150且31.56.02.8且0.5注: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DS

24、05或DS1級儀器,應讀至0.05mm或0.1mm;使用數字水準儀應讀至0.01mm。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見表4-8:表4-8 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等級觀測方法觀測順序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二等往返往返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為了滿足施工測量放樣的需要,我標段將在首級控制網的基礎上逐級布設加密控制點,以滿足不同施工階段的測量放樣的需要。同時,將按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規定、成蘭公司及咨詢單位要求,進行定期復測,復測成果精度指標符合原測成果精度指標要求后上報監理、咨詢單位和成蘭公司。5.0加密控制點測量設計方案5.1 加密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為滿

25、足施工測量放樣的需要,將在設計單位提供的首級控制網及二等水準網的基礎上,按逐級加密的原則進行平面和高程的加密。平面加密控制點按GPS三等、四等精度加密(采用導線測量加密時按三等、四等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執行);高程加密控制點按二等水準精度測量方法加密,其精度等級按精密水準精度要求執行(采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時按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精度技術要求執行)。5.1.1平面加密控制網施測技術要求 GPS外業觀測指標見表5-1:表5-1 GPS外業觀測指標 級別項目 三等四等靜態測量衛星高角度()1515有效衛星總數44有效時段長度(min)6045觀測時段數1212數據采樣間隔(S)10601030PD

26、OP或GDOP810測量前應檢查儀器檢驗鑒定的天線的對中精度為1mm,每時段觀測前后分別量取天線高,誤差不大于2mm,取兩次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加強天線高量測方法:每次三個方向120起平均值作為一次天線高測量值。GPS三、四等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見表5-2:表5-2 三、四等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 控制網等級固定誤差a(mm)比例誤差系數b(mm/km)基線方位角中誤差()約束點間的邊長相對中誤差約束平差后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三等511.71/180 0001/100 000四等5221/100 0001/70 000 采用導線測量時應滿足下列要求導線邊長以200400m為宜,導線測量的

27、主要技術要求見表5-3.表5-3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測回數05級儀器1級儀器2級儀器三等1.81/1500003.6n1/550004610四等2.51/1000005n1/40000346注:表中n為測站數;當邊長小于500m時,四等邊長中誤差應小于5mm。水平角觀測應采用方向觀測法,具體技術要求見表5-4。表5-4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等級儀器等級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四等及以上0.5級儀器4841級儀器6962級儀器8139注: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互差

28、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滿足表中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邊長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5的規定。表5-5 邊長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測距儀精度等級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較差限值(mm)測回間較差限值(mm)往返觀測平距較差限值往測返測三等I2223II4457續表5-5 邊長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測距儀精度等級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較差限值(mm)測回間較差限值(mm)往返觀測平距較差限值往測返測四等I2223II57III441015注:1.一測回是全站儀盤左、盤右各測量一次的過程;2.測距儀器精度等級劃分如下:I級:2mm、II級:2mm5mm、III級:5mm10mm, 為每千米測距標準偏差。即

29、按測距儀器出廠標稱精度的絕對值,歸算到1Km的測距標準偏差。3.=abD 儀器測距中誤差;a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b標稱精度的比例系數;D測距長度(Km)。測距邊的斜距應進行氣象和儀器常數改正。5.1.2高程加密控制網施測技術要求采用水準測量方法進行高程控制點加密時技術標準同4. 3節中表4-5、表4-6、表4-7、表4-8精度要求。采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時應符合表5-6的限差要求。表5-6 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限差要求 (mm)測量等級對向觀測高差較差復核或環線高差閉合差檢測已測測段的高差之差三等25D12D20Li四等40D20D30Li五等60D30D40Li注:D為測距邊長,Li為測

30、段間累積測距邊長,以千米計。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宜布設成三角高程網或高程導線,視線高度和離開障礙物的距離不得小于1.2m。高程導線的閉合長度不應超過相應等級水準線路的最大長度。三等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應按單程雙對向或雙程對象方法進行兩組獨立對向觀測。測站間兩組對向觀測的平均值之差不應大于12Dmm。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7的要求。表5-7 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儀器等級邊長(m)觀測方式測距邊測回數垂直角測回數指標差較差()測回間垂直角較差()三等1600兩組對向觀測2455四等2800對向觀測2377五等21000對向觀測121010光電測距三角

31、高程測量可結合平面導線測量同時進行。測距時,應測定氣溫和氣壓,并在斜距中加入氣象改正。觀測時間的選擇取決于成像是否穩定,在日出、日落時,大氣垂直折光系數變化較大,不宜進行邊長觀測。5.2 加密平面和高程加密點的選點、埋石a.控制網加密作業需要線路總平面圖一份,采用對講機進行通信聯絡,用紅油漆現場標定點位,配備面包車一輛,由測量負責人帶領若干雜工進行作業。b.選點、埋點及精度質量要求滿足GPS測量通視(對天)的位置及地面GPS互通的要求;采用導線測量加密控制網時應滿足點對之間的通視要求1)衛星定位加密控制網的布設選點測量線路、標志布設的基本要求:應根據本標段的實際情況、精度要求、衛星狀況、接收機

32、的類型和數量以及已有的測量資料進行綜合設計。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穩固可靠的地方,同時要有利于加密和擴展,每個控制點至少應有一個通視方向。點位應選在視野開闊,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圍內,應無障礙物;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干擾源或強烈反射衛星信號的物體。點位選址、平面和高程點共用的基本要求:在線路平面圖上進行方案設計、圖上選點編號,點位應選在交通便利、易于架設儀器、便于接受衛星信號的地方,但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按布網設計原則靈活確定點位,并在圖上修改標示。加密的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盡量共用。需要聯測點的基本要求:控制網布設時,宜聯測2 個以上高等級國家控制點或地方坐標系的高等級控制點;

33、點名及其編號規定:平面施工控制網加密點號為“XJM+標段+兩位流水號”組成,如“XJM401”等。高程控制網加密點號由“BM+標段+兩位流水號”組成,如“BM401”等。選址作業中應收集的資料和其他相關要求等:選址前,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標段內的地形地貌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其次按網型、等級和選用的儀器性能區分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對待。控制網應由獨立觀測邊構成一個或若干個閉合環或附合路線:各等級控制網中構成閉合環或附合路線的邊數不宜多于6 條。各等級控制網中獨立基線的觀測總數,不宜少于必要觀測基線數的15 倍。加密網應根據工程需要,在滿足規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較靈活的布網方式。2)全站儀測

34、設導線加密控制網的選點測量線路、標志布設的基本要求導線點選、埋應根據本標段的實際情況、精度要求、通視情況以及已有的測量資料進行綜合設計。加密網可采用單一附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形式。結點間或結點與已知點間的導線段宜布設成直伸形狀,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網內不同環節上的點也不宜相距過近。點位選址、平面和高程點共用的基本要求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穩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視野應相對開闊,便于加密、擴展和尋找。相鄰點之間應通視良好,其視線距障礙物的距離,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證便于觀測,以不受旁折光的影響為原則。當采用電磁波測距時,相鄰點之間視線應避開煙囪、散熱塔、散熱池等發熱體及強電磁場。

35、相鄰兩點之間的視線傾角不宜過大。充分利用舊有控制點。加密的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盡量共用。需要聯測點的基本要求控制網布設時,應閉合或符合到高等級國家控制點或地方坐標系的高等級控制點;點名及其編號規定同衛星定位加密控制網的布設選點第條要求。選址作業中應收集的資料和其他相關要求等:選址前,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標段內的地形地貌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其次按網型、等級和選用的儀器性能區分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對待。埋石測量標志、標石材料的選取要求:控制點標志的選取應符合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2009)附錄A第A.1節有關規定,標石可采用混凝土預制樁或現場澆筑。砂、石、水泥的配合比:制作標石采用的

36、砼強度等級為C20,其砂、石、水泥的配合比為1:2.83:0.90。埋設的標石、標志及附屬設施的規格、類型:平面控制點標石和高程控制點標石的埋設如圖5-1所示。平面控制點與高程控制點埋石標準相同。圖5-1 平面(高程)控制點標石埋設示意圖測量標志的外部整飾要求:修筑混凝土框格,對所有的控制點逐個排查,發現裸露的點位,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做保護井和護蓋。框內用水泥砂漿抹平,并做好泄水口避免圈內積水腐蝕金屬元件。預制大小合適的混凝土蓋板,每次使用后將蓋板蓋好,如示例圖5-2所示。圖5-2測量標志的外部整飾示意圖埋設注意事項:在選定點位開挖基坑,當基坑挖到位后,用鋼尺檢查基底深度是否符合技術方案的設計要

37、求,并做好記錄,留有鋼卷尺測量基坑尺寸的影像資料。線路圖、點之記繪制要求線路圖要求能夠準確反映點的位置。點之記繪制要求:突出重點、敘述簡潔、圖形明了、數據正確;周圍地物、地形、地貌與點位的相互距離關系要標識清楚,便于指示點位準確位置。測量標志保護及保管測量標志保護及保管由控制點的使用單位具體落實,項目指揮部與各架子隊簽訂測量標志保護及保管責任書。指揮部測量隊將進行不定期巡視、檢查,若發現損毀則要求下屬相關部門恢復控制點埋設,指揮部將根據情況按原控制點等級恢復。c.上交和歸檔成果及其資料的內容和要求選點結束后應上交點之記、點的環視圖、選點圖及選點工作總結;埋石結束后應上交點之記、標石建造時拍攝的

38、照片、埋石工作總結。d.有關附錄5.3加密平面控制測量a.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1)加密平面控制測量擬采用徠卡GS10(測地型)GPS接收機4臺、GX1230GPS接收機2臺。所測得數據采用LGO7.0進行基線解算,用武漢大學研發的科傻平差軟件進行平差計算。由公司精測隊派6人(技術職稱均為工程師)進行平面加密工作。具體人員及設備配備情況見表5-8。表5-8 設備儀器表序號設備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精度數量(套)檢定情況1雙頻GPS接收機LeicaGX1230GS105mm+1ppm6已檢定合格2)GPS加密平面控制測量作業的主要過程、各工序作業方法和精度質量要求加密網的精度等級及其相關技術指標為

39、滿足施工測量放樣的需要,將在設計單位提供的首級控制網的基礎上進行平面控制網的加密。平面加密控制點按GPS三等、四等精度加密。主要技術指標如表5-9所示。表5-9 三等、四等GPS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 控制網等級固定誤差a(mm)比例誤差系數b(mm/km)基線方位角中誤差()約束點間的邊長相對中誤差約束平差后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三等511.71/180 0001/100 000四等5221/100 0001/70 000觀測作業各過程的方法和技術要求GPS控制測量測站作業應滿足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第3.2.9條的要求。四等GPS測量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如表5-10所示。表5-1

40、0 GPS外業觀測指標 級別項目 三等四等靜態測量衛星高角度()1515有效衛星總數44有效時段長度(min)6045觀測時段數1212數據采樣間隔(S)10601030PDOP或GDOP810觀測成果記錄的內容和要求GPS外業觀測成果的記錄和要求應符合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41-2009)第11章的相關規定。加密控制網整體平差計算基本要求:GPS加密控制網基線解算可采用隨接收機配備的商用軟件。數據處理軟件應經有關部門的實驗檢定并經業務部門批準方能使用。三等、四等GPS加密控制網以適當數量和分部均勻的一等、二等GPS網網點的坐標和原始觀測數據位起算數據。外業數據質量檢核

41、標準:同一時段觀測值的數據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二等基線外業預處理和三等以下各級GPS網基線處理,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ds,兩兩比較應滿足下式的規定:式中:-相應級別規定的精度(按平均邊長計算)GPS 控制測量外業觀測的全部數據應經同步環、異步環和復測基線檢核。補測與重測的條件和要求當觀測數據不能滿足檢核要求時,應對成果進行全面分析,并舍棄不合格基線,但應保證舍棄基線后,所構成異步環的邊數不宜多于6條。否則,應重測該基線或有關的同步圖形。其他要求外業測量所需的交通工具為東風小康面包車一輛,采用對講機聯絡。下雨或云層較厚時不進行外業測量工作。3)上交和歸檔成果及其資料技術設計書;點之記、環視圖

42、、測量標志委托保管書、選點和埋石資料;接受設備、氣象及其他儀器的檢驗資料;外業觀測記錄、測量手簿及其他記錄;數據處理中生成的文件、資料和成果表;、GPS網展點圖;技術總結和成果驗收報告。4)有關附錄控制網加密成果、電子化平差數據,GPS網形圖等。b.導線測量1)導線測量擬采用徠卡TS02電子全站儀1臺。所測得數據采用ESDPS測量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平差計算。由指揮部測量隊5人(三名高級工程師,兩名工程師)進行導線測量工作,另配雜工若干。主要設備配備情況見表5-11。表5-11 設備儀器表序號設備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精度數量(套)檢定情況1電子全站儀LeicaTS021mm+1ppm1已檢定合格2)加

43、密平面控制測量作業的主要過程、各工序作業方法和精度質量要求導線加密控制網采用單一附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形式,結點間或結點與已知點間的導線段宜布設成直伸形狀,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根據現場勘測,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導線邊一般為300m左右,特殊地段可縮短至200m。盡量利用原有控制點,起算點為設計院所交的CPI、CPII控制點。導線網的等級為三等、四等,主要技術要求見表5-12.表5-12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測回數05級儀器1級儀器2級儀器三等1.81/1500003.6n1/550004610四等2.51/1000005n1/4

44、0000346注:表中n為測站數;當邊長小于500m時,四等邊長中誤差應小于5mm。控制點的布設充分考慮即將施工的影響,布設在不易被破壞的范圍內,對高路基、橋梁等段落,盡量考慮將控制點布設于線路一側,距離線路5080m,避免因施工后高路基、橋墩等造成的點間不通視現象,以方便施工使用。覘標的類型和高度,標石的類型及對中要求測量標志及埋設的標石如圖5-3所示。測量標志端頭為半球形,刻十字絲,強制對中。圖5-3 測量標志與埋設標石示意圖導線水平角和導線邊的測定方法和限差要求水平角觀測采用方向觀測法,其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13的規定。表5-13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等級儀器等級半測回歸零差(

45、)一測回內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四等及以上0.5級儀器4841級儀器6962級儀器8139注: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互差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滿足表中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當觀測方向少于3個時,可不歸零;當觀測方向多于6個時,可進行分組觀測,分組觀測應包括兩個共同方向(其中一個為共同零方向),共同方向兩組觀測角之差不應大于同等級測角中誤差的2倍,分組觀測的最后結果應按等權分組觀測進行測站平差;觀測應在通視良好、成像清晰穩定時進行,觀測過程中,氣泡中心位置偏離值不得超過1格,四等級以上等級的水平角觀測,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宜在測回間

46、重新整治氣泡位置,有垂直補償器的儀器可不受次限制。一測回內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超限時,應重測超限方向,并聯測零方向;下半測回歸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時,應重測該測回;若一測回中重測方向數超過總方向數的1/3時,應重測該測回,當重測的測回數超過總測回數的1/3時,應重測該測站。導線邊邊長測量采用全站儀或光電測距儀觀測,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14的規定。表5-14 邊長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測距儀精度等級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較差限值(mm)測回間較差限值(mm)往返觀測平距較差限值往測返測三等I2223II4457四等I2223II57III441015注:1.一測回是全站儀盤左、盤右各

47、測量一次的過程;2.測距儀器精度等級劃分如下:I級:2mm、II級:2mm5mm、III級:5mm10mm, 為每千米測距標準偏差。即按測距儀器出廠標稱精度的絕對值,歸算到1Km的測距標準偏差。3.=abD 儀器測距中誤差;a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b標稱精度的比例系數;D測距長度(Km)。邊長往返觀測平距較差應小于測距中誤差的2倍。測距儀與反射鏡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離應按下式計算:式中Dp測距邊兩端點儀器與反射鏡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離; S經氣象及加、乘常數等改正后的斜距(m); h儀器與反射鏡之間的高差(m)。測距邊的精度評定,應按下列三式計算:a.單位權中誤差式中單位權中誤差(mm);

48、d各邊往返測距離的較差(mm); n測距的邊數; p各邊距離測量的先驗權,其值為1/,為測距的先驗中誤差,可按測距儀的標稱精度計算。b.任一邊的實際測距中誤差式中第i邊實際測距中誤差(mm); 第i邊距離測量的先驗權。c.網的平均測距中誤差式中平均測距中誤差(mm)。觀測數據的記錄方式、格式,記錄手簿和計算的要求和成果的整飾要求每日觀測結束,應對外業記錄手簿進行檢查,當使用紙質手簿進行記錄時,任何原始記錄不得擦去或涂改。對原始記錄記錯的數字(只限小數后第一位之前的讀數,否則該方向盤左盤右應重測)與文字,應仔細核對后以單直線正規劃去(用直尺),在其上方寫出正確數字與文字,并在備注欄說明原因。同一

49、測線間相關原始數據不得連環涂改,否則應重新觀測;當使用電子記錄時,應保存原始觀測數據,打印輸出相關數據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差。數據的質量檢驗、預處理以及成果平差計算方法、采用軟件和距離投影、溫度改正及其他技術要求測得數據采用ESDPS測量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及平差計算,測距邊的斜距應進行氣象改正和儀器常數改正,三等及以上等級測量應在測站和反射鏡站分別測記,四等及以下等級可在測站進行測記,當測邊兩端氣象條件差異較大時,應在測站和反射鏡站分別測記,取兩端平均值進行氣象改正。當測區平坦,氣象條件差異不大時,四等及以下等級可記錄上午和下午的平均氣壓、氣溫。全段在施工導線測量、軌道控制網建設及鋪軌中對

50、投影長度變形值超限地段進行邊長綜合投影改化。投影改化公式如下:a.高程投影改化:式中D改化后平距(m);S改化前實測平距(m);投影面正常高(m); 測距邊兩端點平均正常高(m); 參考橢球面在測距邊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徑(m),可近似取6371000m。b.高斯投影改化:式中測距邊兩端點橫坐標的平均值(m);測距邊終點處在參考橢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徑(m),可近似取6371000m。c.投影改化綜合公式:其他特殊要求若采用導線測量加密控制網時,擬配備一輛東風小康面包車、對講機聯絡,施測時應避開雨天、霧天等不良天氣。3)上交和歸檔成果及其資料的內容和要求加密成果、加密網網形圖,電子化平差結果等相關

51、資料。4)有關附錄導線點的分布圖、聯測示意圖、手簿原始數據的管理等5)平面控制點的復測要求,各次復測值之間的限差規定同本方案第4章平面控制網復測的有關要求。5.4 高程控制測量a.導線測量擬采用天寶DiNi03電子水準儀1臺。采用二等水準觀測方法施測,所測得數據采用武漢大學研發的科傻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平差計算。由處精測隊和指揮部測量隊4人(其中1人為高級工程師,3人為工程師)共同施測,另配雜工若干。主要設備配備情況見表5-15。表5-15 設備儀器表序號設備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精度數量(套)檢定情況1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0.3mm/Km1已檢定合格b.作業的主要過程、各工序作業方法和精度質量要

52、求。測站設置的基本要求二等水準觀測,應根據路線土質選用重量為5Kg尺墊做轉點尺承,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釘作為轉點尺承。測站視線長度(儀器至標尺的距離)、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數字水準儀重復測量次數安表5-16規定執行。表5-16 水準測量相關指標觀測、聯測、檢測及跨越障礙的測量方法,觀測的時間、氣候條件及其他要求水準路線采用往返觀測,并沿同一條路線進行。每一測段均采用偶數站結束,由往測轉為返測時,互換前后尺再進行觀測。觀測順序如下:奇數站為“后前前后”偶數站為“前后后前”利用儀器自動記錄功能進行水準測量記錄,杜絕記錄錯誤。水準觀測要聯測相鄰標段各2個水準點,以保證搭接的平順性。觀測間歇時,最好在

53、水準點上結束。否則,應在最后一站選擇兩個堅固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標尺的固定點,作為間歇點,如無固定點可選擇,可用大帽釘作為間歇點。間歇后應對間歇點進行檢測,比較任意兩尺承點間歇前后所測高差,如符合限差要求(測站限差見表5-17所示),即可由此起測,如超過限差,可變動儀器高度再測一次,如仍超限,則應從前一水準點起測。數字水準儀測量間歇可用建立新測段等方法檢測,檢測有困難時,最好收測在固定點上。表5-17 測站觀測限差水準測量跨江河、深溝及大面積水域時,各等級水準測量按下列規定執行:當水準路線夸越江、河,視線長度不超過100m時,可采用一般方法進行觀測,但在測站上應變換儀器高度觀測兩次,兩次高

54、差之差應不大于1.5mm,取用兩次結果的中數。若視線長度超過100m時,應根據視線長度和儀器設備等情況按表5-18的規定執行。表5-18 測量方法的選用跨河水準測量應采用雙線過河,并按同等精度在兩岸聯測,組成四邊形閉合環。采用直接讀尺法、光學測微法、傾斜螺旋法、經緯儀傾角法和測距三角高程法進行跨河水準測量時應根據跨河視線長度按表5-19確定測回數、組數和限差。表5-19 跨河水準測量觀測的測回數和組數跨河視線長度(m)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雙測回數半測回組數雙測回數半測回組數雙測回數半測回組數雙測回數半測回組數雙測回數半測回組數3004222212111301500642222221150180

55、08664432211801100010684432221100112001288644322212011500148106443222150118001812128644332180120002012148644332200010S127S83S44342注:表中S為跨河視線長度千米數,位數湊整到0.5或1各測回間高差互差限值,按下式計算: 式(5-1)式中測回間高差互差限值(mm);相應等級的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mm);N雙測回的測回數;S跨河視線長度(Km)。采用測距三角高程法進行一、二等跨河水準測量時,場地布設、垂直角觀測程序和方法、測回間高差互差的檢算應按下列規定執行:采用平

56、行四邊形或等腰梯形選定跨河點,布設場地,視線垂直角應小于1。如圖5-4所示,A、B和C、D分別為兩岸安置儀器(或標尺)的位置,均應埋設固定標石。圖5-4 光電測距三角高程跨河場地布設圖形垂直角觀測程序:觀測近標尺:在A、D設站,同時觀測本岸近標尺,測定近標尺讀數和。觀測遠標尺:兩岸儀器同步觀測對岸遠標尺,測定和。 將儀器分別從A、D搬至同岸的B、C站,依次完成遠、近標尺的觀測和讀數,測定、和、。至此,第一個儀器位置的觀測結束,兩臺儀器共完成兩個單測回。各組垂直角觀測的限差按表5-20的規定執行。表5-20 測距三角高程法跨河水準測量垂直角觀測的限差()每條邊各單測回高差的互差應符合式(5-1)

57、規定的限值,其中N為單測回數。由平行四邊形或梯形的四條邊組成的獨立閉合環,用同一時段的各條邊高差計算的閉合差W不應大于下式計算的限值:式中每千米水準測量相應等級的全中誤差限值(mm);S跨河視線長度。觀測的時間及氣象條件:水準觀測應在標尺分劃線成像清晰而穩定時進行。下列情況下不應進行觀測:日出后與日落前30分內;太陽中天前后各約2小時內(可根據地區、季節和氣象情況,適當增減,最短間歇時間不少于2小時);標尺分劃線的影像跳動劇烈時;氣溫突變時;風力過大而使標尺與儀器不能穩定時。觀測數據的記錄方式、格式,計算的要求和成果的整飾要求使用電子記錄,應保存原始觀測數據,打印輸出相關數據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

58、差。需要聯測的相鄰標段的水準點高程控制測量需聯測相鄰標段的水準點,測量時向相鄰標段內各聯測兩個水準點。外業成果計算、檢驗的質量要求若測量數據復核規范規定的限差要求,方能進行平差計算,不符時重測。具體技術要求及相關指標參見本方案第4.2節。成果的重測與取舍要求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超限,應先就可靠程度較小的往測或返測進行整測段重測,并按下列原則取舍:a.若重測的高差與同方向原測高差的不符值不超過往返測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與另一單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則取用重測結果;b.若同方向兩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數與另一單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則取同方向中數作為該單程的高差;c.若a中的重測高

59、差(或b中兩同方向高差中數)與另一單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應重測另一單程;d.若超限測段經過兩次或多次重測后,出現同向觀測結果靠近,而異向觀測結果間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現象時,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則取原測的往返測高差中數做往測結果,取重測的往返測高差中數作為返測結果。區間、路線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超限時,應就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與區段(路線)不符值符號中較大的測段進行重測,若重測后仍超出限差,則應重測其他測段。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超限時,應就路線上可靠程度較小(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較大或觀測條件較差)的某些測段進行重測,如果測后仍超出限差,則應重測其他測段。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超出限差時

60、,應分析原因,重測有關測段或路線。測段重測與原測時間超過了3個月,且重測高差與原測高差之差超過檢測限差時,應進行該測段兩端點可靠性的檢測。成果的平差計算方法、采用軟件和高差改正等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外業工作結束后,應進行觀測數據質量檢核。檢核的內容包括:測站數據、水準路線數據,附合路線和環線的高差閉合差。數據質量合格后,方可進行平差計算。平差軟件采用武漢大學研發的科傻地面控制測量數據處理系統。四等及以上高程測量結束后,應以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計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誤差,當高程控制網的附合路線或環線超過20個時,還應以附合或環線閉合差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二等水準測量平差計算所采用的高差可根據實際

61、情況,進行水準標尺長度、水準標尺溫度、正常水準面不平行、重力異常、環線閉合差等項計算改正。四等級以上高程控制網測量應采用嚴密平差方法記性整體平差,并計算各點的高程中誤差。各等級高程控制測量數據取位應符合表5-21的規定。表5-21 各等級高程控制測量數據取位要求等級往(返)測距離總和(Km)往(返)測距離中數(Km)各測站高差(mm)往(返)測高差總和(mm)往(返)測高差中數(mm)高程(mm)二等精密水準0.010.10.010.010.10.1三、四等0.010.10.10.10.11五等0.10.10.10.10.11其他特殊要求施測時需配備面包車一輛、遮陽傘、防雨罩等設備。c.上交和

62、歸檔成果及其資料技術設計書;外業觀測手簿及儀器檢定證書;外業高差各項改正數計算資料;測量平差計算表;高程成果表;水準點點之記;水準路線聯測示意圖;技術總結報告。d.有關附錄水準線路圖及其數字化后的電子文本。e.高程控制點的復測要求,各次復測值之間的限差規定見表5-22表5-22 水準測量限差要求 單位mm6.0施工測量 a.施工中測量儀器的類型、數量、精度指標以及對校準或鑒定的要求施工時擬配備徠卡TS02電子全站儀1臺,拓普康GTS-332N電子全站儀2臺,索佳SET250RX電子全站儀1臺,蘇一光DSZ2水準儀3臺,天寶DiNi03電子水準儀1臺,測量數據采用ESDPS測量數據處理系統和科傻

63、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使用CAD等軟件輔助測量作業。主要儀器配置見表6-1所示。表6-1 主要測量儀器序號設備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精度數量(套)檢定情況1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0.3mm/Km1已檢定合格2全站儀TS021mm+1ppm/11已檢定合格3全站儀GTS-332N2mm+1ppm/22已檢定合格4全站儀SET250RX2mm+1ppm/21已檢定合格5水準儀DSZ23mm/Km3已檢定合格6銦鋼水準標尺3m天寶條碼尺2已檢定合格b.作業的技術路線和流程 施工測量放樣采取“換手復核”、“三檢”制度: 數據復核:由各隊測量小組進行數據計算,然后交由項目部測量隊至少兩個人進行獨立復核,復核無

64、誤后再將此數據以書面形式下發作業隊,作為以后施工放樣的依據; 放樣復核:由作業隊先行放線并自檢互檢,合格后報項目部測量隊進行復測,復測合格報測量監理工程師驗收,在測量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可進行下一部工序; 放樣過程復核:在施工放樣測量過程中,要做到:報數要響亮、輸入后要復述、放樣點要量測,保證做到:報數無誤、輸入無誤、所放點位無誤。確保測量工作萬無一失; 放完線后數據復核:放完線后,要由專人對當天放線原始記錄進行復核,以防止發生數據抄錯和輸入錯誤; 原始資料要填寫完整、簽字齊全,保存完整,及時存檔,備查。施工測量作業具體流程如圖6-2所示。圖6-2 施工測量作業流程圖c.規定作業方法和技術要求路

65、基段(包括橋涵)和各隧道洞口平面、高程控制網的布設方法、精度要求和施測規定應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采用GPS網和導線及導線網等形式的控制網。控制網點位,應選在通視良好、土質堅實、便于施測、利于長期保存的地點,并應埋設相應的標石,必要時還應增加強制對中裝置。標石的埋設深度,應根據地凍線和場地設計標高確定。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相鄰邊的長度之比不宜超過1:3,其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2的規定。表6-2 場區導線測量主要技術要求當采用GPS 網作為場區控制網時,其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3的規定。表6-3 場區GPS網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等級固定誤差a(mm)比例誤差系數b(mm/km)基線方位角中

66、誤差()約束點間的邊長相對中誤差約束平差后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等511.31/250 0001/180 000三等511.71/180 0001/100 000四等5221/100 0001/70 000高程控制網,應布設成閉合環線、附合路線或結點網。高程測量精度,不應低于三等水準。其主要技術要求按表6-4規定執行。表6-4 高程控制網的技術要求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誤差(mm)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附合路線或環線周長的長度(Km)附合路線長環線周長二等12400750三等36150200四等51080100水準點可單獨布設在場地相對穩定的區域,也可設置在乎面控制點的標石上。水準點

67、間距宜小于lkm,距離建(構)筑物不宜小于25m,距離回填土邊線不宜小于15m。施工中,當少數高程控制點標石不能保存時,應將其高程引測至穩固的建(構)筑物上,引測的精度,不應低于原高程點的精度等級。施工測量數據的記錄方式、格式,記錄和計算的要求及成果的整飾要求采用手工記錄時,在觀測前和觀測過程中應按要求及時填寫各項內容,書寫要認真細致、字跡清晰;測量手簿各項觀測記錄一律使用鉛筆,不應刮、涂改,不應轉抄或追記,如有讀、記錯誤,可整齊劃掉將正確數據寫在上面并注明原因。使用電子記錄,應保存原始觀測數據,打印輸出相關數據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差。對施工放樣使用的圖紙和資料提出技術要求,規定各施工工序平面、

68、高程放樣的技術要求、檢核方法和限差規定放樣使用的圖紙應明確標示出建(構)筑物的尺寸,標高等數據。各施工工序平面、高程放樣的技術要求、檢核方法和限差規定應符合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2009)第3章、第4章是控制測量相關規定。灌注樁及其他放樣點的施測方法、要求和測量容許偏差利用已有的施工控制網及加密導線,采用全站儀進行放樣,利用就近的控制點對橋墩孔樁進行定位,放出樁位中心,灌注樁測量容許偏差應符合表6-5的規定。具體放樣方法見圖6-3。表6-5 橋梁灌注樁施工測量允許偏差圖6-3 樁基放樣示意圖定出樁位,待護筒埋設到位后,用水準儀或全站儀將標高抄測至護筒頂,根據此標高反算出孔樁下鉆深度

69、。在孔樁鉆進過程中,要對護筒頂標高進行復測,并用鋼卷尺隨時量測下鉆深度,以防止超鉆和欠鉆,具體見圖6-4。圖6-4 孔樁高程傳遞測量方法隧道開挖放樣及其襯砌施工的測量方法、要求和測量容許偏差開挖前應校核中線點,并在開挖斷面上標出設計斷面輪廓線。開挖工作完成應及時測量超欠挖并繪出斷面圖。隧道開挖采用全站儀進行中線及高程的放樣。開挖斷面成形后,采用全站儀(或隧道斷面儀)對開挖斷面進行檢查,發現欠挖后及時要求施工班組處理。洞身開挖斷面凈空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隧道開挖應嚴格控制超欠挖,石質堅硬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 不大于0.1 m )侵入襯砌應小于5cm。拱腳和墻角以上1m內斷面嚴禁欠挖。隧底開挖輪

70、廓和底部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石質堅硬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 不大于0.1 m )侵入襯砌應小于5cm。二次襯砌施工時,校核廠家預制的臺車,臺車制作半徑與隧道二次襯砌斷面內輪廓半徑是否相符合,經過檢查調試達到設計要求為準。二次襯砌臺車就位定位可采用坐標放樣方法把隧道中心線在實地上測設標定出來,嚴格控制臺車所在的平面和高程,并預留一定的施工誤差及測量誤差,確保隧道設計凈空,放樣點間距應與模板臺車長度一致。襯砌施工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6-6的規定。表6-6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涵洞、高大橋墩、橋臺模板拼裝放樣的測量方法、要求和測量容許偏差以及豎向測量偏差的規定利用已有的施工控制網

71、及加密導線,用全站儀進行放樣,利用就近控制點對拼裝好的模板進行復測,測量容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承臺模板尺寸誤差限值為4cm,高程放樣限差為3cm;墩身模板尺寸誤差限值為4cm,高程放樣限差為3cm,模板上同一高程線互差的限值為1cm;頂帽立模前應檢查橋墩中心十字線的正交性。頂帽模板尺寸誤差限值為1cm,高程精度應符合四等水準測量要求。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6-7的規定。表6-7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基礎15尺量每邊不少于2處梁、柱、板、墻、拱52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處3高程基礎20測量梁、柱、板、墻、拱5續表6-7 模板安裝允

72、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4模板的側向彎曲柱h/1000,且小于15拉線尺量梁、板、墻h/1000,且小于155兩模板內側寬度+10-5尺量不少于3處6相鄰模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其他有關規定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實施測量工作。d.質量控制環節和質量檢查關鍵點的主要要求要對設計圖紙仔細審核,對建(構)筑物的尺寸反復核對,所放點位要徹底換手復核,點的平面及高程設放限差應滿足規范要求。e.上交和歸檔成果及其資料的內容和要求上交和歸檔的成果及資料有:測量放樣的資料、施工復測的資料、施工放樣記錄等。測量放樣及施工復測的資料要求機打,現場施工放樣觀測記錄手簿一律手寫,要求字跡清晰、整潔。

73、f.有關附錄有關施工測量作業的觀測手簿及原始數據,將按要求進行歸檔備查;施工測量作業中的質量事故及處理過程的測量數據按要求進行存檔。e.施工測量的復測要求,各次復測值之間的規定復測要求及各復測值之間的規定同本方案第四章的要求。各專業工程施工測量的具體實施,將針對專業工程進行施工測量技術方案設計,予指導現場施工測量作業。7.0竣工測量a.測量儀器的類型、數量、精度指標以及對儀器校準或鑒定的要求,作業所需的應用軟件及其他配置竣工測量擬配備徠卡TS02電子全站儀1臺,徠卡TCRA1201+R400電子全站儀1臺,天寶DiNi03電子水準儀1臺,測量數據采用ESDPS測量數據處理系統和科傻軟件進行數據

74、處理,使用CAD等軟件輔助測量作業。主要儀器配置見表7-1所示。表7-1 主要測量儀器序號設備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精度數量(套)檢定情況1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0.3mm/Km1已檢定合格2全站儀徠卡TS021mm+1ppm/11已檢定合格3全站儀徠卡TCRA1201+R4001mm+1ppm/12已檢定合格6銦鋼水準標尺3m天寶條碼尺2已檢定合格b.作業的技術路線和流程竣工測量的技術路線和作業流程如圖7-1所示。圖7-1 竣工測量作業流程示意圖8.0測量質量保證措施對于一個工程而言,保證施工測量放樣的精確是保證該工程施工質量的最基本要素。本工程施工測量放樣的工作量較大。在本工程范圍內,我們將

75、根據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測量控制點布設周密的測量控制網。并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成蘭鐵路的各專業工程特點,進行各專業工程施工測量作業的詳細技術設計。建立、健全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檔案資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質量驗收標準實施測量作業。8.1 平面測量、水準測量質量保證措施 所有用于測量的儀器必須經標定合格并報監理項目部審核批準后方可使用,儀器設備、觀測方法,平差方法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對導線點和水準點要進行首次和定期復測,采用同等精度,由項目部測量隊組織各作業隊進行實施,對有異常變化,要及時測量更正,對于變化比較大,且點位較多時,則要進行整體貫通測量,整體平差計算改正,

76、以保證點位的精確性; 加強測量過程控制,提高測量精度; 測量外業手簿記錄應字跡清晰,填寫齊全,外業手簿原始記錄不得涂改。水平角觀測,秒值讀數錯誤重新觀測,度、分讀記錯誤可在現場更正,應用單線劃去,在其上方寫出正確數據,不得對相關的數據(如同方向的盤左、盤右數據)進行連環更改;距離測量,厘米及以下數據不得更改,米和分米的讀記錯誤可以現場更改,但不得連環劃改;外業測量手簿、內業計算資料、圖件就由第二個人獨立檢查、復算、保證測量資料正確無誤。測量成果(含周報)應及時上報指揮部; 測量儀器要按規范要求定期自檢(自檢資料存檔),讓儀器處于最佳狀態; 測量儀器要愛惜,輕拿輕放,隨時保持儀器的清潔,并做好儀

77、器的常規檢查; 做好儀器的防潮防腐工作; 測量儀器要專人保管,責任到人。8.2 測量資料質量保證措施 除外業觀測、控制點路線圖、儀器鑒定證書外,其他資料均應電腦打印并存檔,不得手寫。 測量數據復核:各隊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設計圖紙、規范,加強責任心。應明確測量成果的準確性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在施工放樣中,要做到三復核: 放樣前復核:施工前要對坐標、標高進行認真計算,用電子表格打印出來,并兩個以上的人復核簽名,該數據方可使用; 放樣中復核:在施工中,要牢記:記錄要清楚,報數要清晰,記錄要復述,輸入要檢查。同時,對所有控制點要復核; 放樣后復核:每天對放線的數據要進行復核,確保放樣無誤; 進行作業員間的自檢、互檢,互檢者應進行獨立計算,對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對有出入的數據,應仔細分析查明原因,否則不得進行下工序。8.3 測量儀器保管措施 測量儀器正確使用,保證儀器處于安全、最佳狀態: 儀器要嚴格整平,測量線路要進行閉合或附合,水準測量要保證前后視等長,儀器要專人專用,責任到人,妥善保管; 二等水準測量時儀器要撐傘保護,以防日曬雨淋; 在測量工作中,測量人員不能遠離儀器,以免儀器受到意外的傷害; 搬動儀器要輕拿輕放,隨時保證儀器清潔; 測量儀器設專人保管,定期校測,保證儀器的完好使用。


注意事項

本文(成蘭鐵路工程施工測量技術設計方案(56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宜都市| 桐庐县| 平顺县| 沙雅县| 霸州市| 防城港市| 镇原县| 满洲里市| 平山县| 监利县| 永川市| 胶州市| 成都市| 康保县| 内乡县| 平遥县| 瑞丽市| 廊坊市| 宽城| 马山县| 张掖市| 桂阳县| 夏津县| 柘城县| 蒙山县| 福鼎市| 利辛县| 澄迈县| 松阳县| 嵊州市| 丹东市| 涿鹿县| 祁连县| 玛曲县| 铜鼓县| 米泉市| 扶余县| 溧水县| 岳阳市| 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