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漫談:一個優秀的社群是怎樣運營起來的? 本篇文章將圍繞群組(社群)的管理和發展,說說樓主的一些體會和總結。 濕貨:社群的那些事 One:什么是(社)群 社群,自古便有“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之說,更有“三個以上的禽獸相聚而成的集體”之釋意。 社群,簡單來說即是一群人的集合,他們有明顯且共同的社交屬性(共同愛好,共同偶像抑或共同 的家鄉等等)。 著名人類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的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教授提出過“150定律”, 即著名的“鄧巴 數字”。鄧巴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 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而精確交往深入跟蹤交往的人
2、數為20人左右。該定律認為,這是 由人的大腦新皮層的應對能力決定的。 照這么說來,現在很多社群(特指基于IM產品)動輒數百人,豈不是造成信息過載?的確是的,樓 主曾經對比過,一個二三十人的私密小群每天的信息量并不比一個兩三百人的大群少多少,至少量 級上面差不了太多。前者可以輕松每幾百條,后者頂多就千來條。 再計算下來,人均信息量更是非常接近。參考下面曲線圖 從上面的定性分析曲線圖可以看出,社群活躍與鄧巴數的關系。過量的人和信息,低效的傳播,對 于自己需求的信息獲取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 那是不是社群就一定要小為好? No,肯定是越大越壯才給力呢(別想歪)。 上面說到的信息過載更多是體現在以IM為
3、存在基礎的社群中,各類微信群,QQ群,微博群等。同 步交互便捷高效,副作用也是過于直接,用戶對信息沒有回避的地方。 對于異步交互的BBS、論壇等形式的社群,則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煩惱。但是異步交互太慢了,不利 已社群成員的日常交流。一個群一個論壇?似乎可以,但是操作繁瑣,加重用戶成本。 放眼現在的各種社群,普遍都是以IM群為基礎,那好辦,內嵌一個異步交互的插件,滿足信息分流 和擴展功能的需求,或者整個產品依舊是IM基礎,只不過在群IM的基礎上有更多集成功能,幫助用 戶分流和過濾信息,在不退群的前提下,有較好的社交體驗,同步和異步結合。豈不美哉,于是腦 補了一下場景原型圖,以某信為素材,SDK的形式內嵌到IM產品。懸浮在IM場景中,H5web為基礎 ,實現小范圍的信息分類和異步交互,當然PC端也可以訪問這個社群專屬的H5,實現多端整合。 (畢竟天真,看官莫噴) 社群運營的一些總結 One:三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