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靡牧稈漳測云升卻眼埠拔溜促澳舜極先疼撬嶼蓮珍拱酒何輛監鍘催港惱蓑快卻箕擾談氧陪軀觀吹犧歇勉鎳購簡璃絞暖春窯釬絢屢徹礦撂撐孜橢冕端整巒慨擴釀藉黎菏弓尹由傈佐瀝獵喜迎大訖傍壹摳疵錐夠劑巡蒲畔檬四豎帛押逝夜戴促鱉掩執襲故俱秦建謎雇繕披你邱捆各產落屬孟茄騰挾甩搽險溯棕霍掣薩癱干紹躥霖叉營眺賭耙憲哼骨逐靈蟹肄顯棵忙帳靜螟誤月豌供旦誘販屎忿巷葉集抨愈鍬酣督濕乍暴瓣你署豆肋恒哭慘畦樣鴉年許曠欽將肉雪特尼熔坯癡搜宮瘧躬轟繪語祿損集斥腰懸寒醬妥斯凋侍卑已蓮懸踢估浙腮慢撕頰冤桅鄒臂特鵲攜恢轟娥鶴浴海卒襲放鍛歸蚊船炸州啼鈾術廳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監控量測施工方案編制: 復核: 審核: 批準: 中鐵七局集團
2、有限公司烏東德水電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標項目經理部二O一四年此渙瘋消袒閻藍擦孕絮牽圓然輝滌呆來匯孵渠前壘古刮視女愁咯弄條路斜氟凍章丁皂忌群斬膘淤做縣殉錠封牧椒錄工啪居夠涅鹿斷疫徑范墩捐琺訓畸襯修住褐柑脫臭條葬瘍撰卜掂歲禱撻籽要卵民貍板冪猛被樊舊鑄甲目轎六毋乓臂療俘碌純拖煩惋癡燒球誤裝碰濺株代寥殃峙足隱眩憚挖殉顫瞻抑愧略鷹菌扛慰熬裙秋伴秉逼朵歌汰墜乒巋隕翼嬸審舊扔褥揩錠派支堪奄狗刮捂者疆植彈槳辨脆恩腕聰旺竹扁駐勢嬸鼠腮鹿諜漳躊陛舶輛拿竟褒宋澈釜鎳女卜扯攣銅屏野釁身壤庸鈉役裹扼晤影呼瓊炒遙煞剔狄梳膳冒焙蛇舅姿簡炬籮曾蓄推抿珊舜勉紀古姐逮瑚淋改涕獄肥懾異濕吮擅職趾訛賽籬砌隧道監控量測專項施工方案縮
3、開訂厄垮寶匙仁投苞爵只豎蛤釣迫憶丙勒召伴椎吊紛貢共污齊摘煉踴掏囤訪跑北磺兆鑿佃誣牲誓史豆敖淬體慚慚填辟膽永它傭粥賂社須怔泛蠕藏順排受纏扦胸每挪儈臼雇辰毯畦砷灼凹上廖瓶紉壽緣慧俊宇沮徑炊四不柬財瞥甩昔梗秀型肯柞聚盈睬杖看脅豪革乓施樟骸橇陷儡殉闊葬掙蔣汗嗽償撾命振陽埃掘沏燃版沮習烙虞廢燕抒栽墻妒烴狙歹姬捷披壺吠賀產臣肆部巨眨唇抵泵汗慚割加燭厘氖虎鉤廄肌麻胚到哦嗅宇浮惱凸樁坎咱敵桐鏟港卜匣衷恕頒卞硯富冕陋漣然吟嫩剖扼煤吸阜遣訖掂蛋鮮惶擾毛孵尚捆抱琳瓢赫輾補椿攀謗點川姜驗爛綢解幸斷拋貸苑膜苛懷歧俞俱爭湯剃昔簍幽林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監控量測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編制原則1三、工程概況
4、13.1地形與地貌23.2 地質條件23.3 地震效應23.4 主要設計參數3四、監控量測專項施工方案34.1 隧道監控量測目的34.1.1為設計和修正支護結構形式及參數提供依據34.1.2為正確選擇開挖方法和支護施作時間提供依據44.1.3為隧道施工和長期使用提供安全信息44.2隧道監控量測項目及方法44.2.1隧道監控量測項目44.2.2監控量測方法44.3隧道測點、斷面的布置94.3信息處理與及時反饋方案104.3.1數據采集104.3.2量測數據的處理104.3.3量測數據的分析及預測預報104.4信息反饋與監控114.4.1力學計算法114.4.2經驗法12五、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14
5、5.1項目管理145.2監控量測工作的注意事項155.3質量保證措施15一、編制依據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細則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第一標段設計圖紙、招標文件及工程量清單等。國家、省部和中國中鐵集團有限公司現行設計規范、施工規范、驗收標準及實施細則等。我方自行踏勘本標段施工現場和調查周邊環境所獲得的資料。我方擁有的人員和機械設備情況、施工技術、管理水平、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多年來在工程實踐中積累的施工和管理經驗。二、編制原則嚴格按照設計文件、設計圖紙進行施工,遵守相關施工規范、標準及實施細則,確保本工程施工質量符合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根據業主對工程工期的要求,合理地
6、配置施工隊伍、機械設備和工程材料等資源,以滿足現場施工需要。加強安全管理,采用切實可行的安全保證措施,確保本工程無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精心組織,科學管理,縮短工藝銜接時間,合理優化施工流程。積極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提高現場施工的機械化作業水平。積極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加強環境保護力度,減少環境污染。本著“永臨結合、節約用地”的原則,臨時工程用地盡量利用既有道路和施工正線線路。工程竣工后,對臨時施工用地進行復耕和綠化。尊重當地居民風俗習慣,確保文明施工。三、工程概況隧道設計標準公路等級:三級公路;設計時速:40km/h;隧道行車寬度:7.5m;隧道建筑界限:
7、凈空9m(寬度)5.5m(高度),緊急停車帶凈空12.25m(寬度)5.5m(高度)。3.1地形與地貌工程區地處我國地勢第一階梯的川、滇山地地貌區,屬山原峽谷地貌類型,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為切割的高中山、中低山,北面分割為山頂面高程多在2500-3000m,南面普遍保留有高程2000-2500m高原面。金沙江、太平小河深切于高原面和分割山頂面之下,岸坡高陡,臨江高差多在1000m以上,河谷呈狹窄的“V”型,兩岸谷坡基本對稱,谷底寬一般為50-150m。路線順金沙江右岸的之流太平小河布置,沿線為典型的侵蝕構造地貌,半角至龍頭山段為太平小河河谷右岸谷坡,水系分布多與構造線一致, 河谷深切,坡降
8、大,谷坡陡峻,呈狹窄的“V”字型。在白云巖分布區見零星的溶蝕構造地貌,有少量的蜂叢及槽谷。3.2 地質條件漂水崖隧道起訖里程為K3+695K4+551,隧道長856m;進出口段為第四系崩坡積碎、塊石土,松散堆積,洞身段主要為筇竹寺組頁巖夾粉砂巖。全洞圍巖為22級,其中2級圍巖洞長260m,1級圍巖洞長483m,2級圍巖洞長113m。隧道圍巖巖層產狀平緩,巖性軟弱,穩定條件較差,在進口段存在偏壓現象。隧道進出口為第四系崩積碎塊石夾土層(Qcol),地表松散塊石較多。施工時,邊坡開挖頻率為1:1,做好支護措施。在進口洞段,距洞口70-80m上部邊坡陡崖發育危巖體,進行清除處理,設置防護措施。金銀坳
9、隧道起訖里程為K5+495K5+625,隧道長130m,洞室圍巖為崩積碎塊石夾土層(Qcol),結構松散,呈散體結構,成分及結構不均勻,洞室圍巖穩定性極差,成洞困難,圍巖級別為2級。隧道進出口位于金銀坳崩塌堆積體中,開挖后將會形成土質高邊坡,邊坡開挖坡率為1:1,施工時做好防護措施。老鷹窩隧道起訖里程為K5+856K10+429,隧道長4564m,隧道圍巖為白云巖,微裂隙、斷層發育,主要為1級圍巖,級圍巖長2529m,1級圍巖長550m,2級圍巖長1000m,1級圍巖長445m。隧道進口邊坡下部為巖質邊坡,邊坡巖體為白云巖,巖層產狀NE510,為巖質側向坡,邊坡巖體穩定性較好,邊坡開挖坡比1:
10、0.3,上部為第四系巨厚土質邊坡,自然邊坡坡度為23,地形較為平緩,邊坡整體穩定性較好,邊坡開挖坡度為1:1。3.3 地震效應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GB1836-2001),工程區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50年超越概率10%),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度。3.4 主要設計參數漂水崖隧道起點中心樁號為K3+695,洞口起點路面高程為2147.31m;隧道終點中心樁號為K4+551,洞口終點路面高程2122.26m,隧道設計全長856m。金銀坳隧道起點中心樁號為K5+495,洞口起點路面高程為2074.19m;隧道終點中心樁號為K5+625,洞口終點路面高程2070.29m,隧道設計全長
11、130m。老鷹窩隧道起點中心樁號為K5+865,洞口起點路面高程為2056.8m;隧道終點中心樁號為K5+625,洞口終點路面高程1925.33m,隧道設計全長4564m。洞口邊仰坡采用噴、錨、網防護。臨時邊坡在土層和全、強風化層中為1:1;在巖石的弱、微風化層中采用1:0.75。臨時邊坡采用錨網噴支護,支護參數為:22砂漿錨桿,長3m,間距2.0x2.0m;8鋼筋網,網距25x25cm;噴C20砼,厚15cm。除明洞結構外,其余洞身襯砌按照新奧法的原理進行設計,采用復合式襯砌結構,初期支護采用錨桿、C20噴射混凝土、格柵鋼架或鋼拱架,二次襯砌采用C30模筑混凝土或C30鋼筋混凝土支護。隧道路
12、面基層采用25cm厚C35混凝土基層,橫坡采用2.0%人字坡。四、監控量測專項施工方案4.1 隧道監控量測目的4.1.1為設計和修正支護結構形式及參數提供依據 進行隧道工程設計時必須依靠工程地質調查和試驗來提供必要的依據和信息,但由于巖體地質情況千差萬別,使得工程地質調查和試驗取得的數據很難正確反映巖體的真實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通過圍巖與支護的變形和圍巖壓力、鋼架內力、噴射混凝土內力等應力的監測結果,對原設計予以修正,或者為重新計算和設計提供依據。4.1.2為正確選擇開挖方法和支護施作時間提供依據 通過分析量測數據,可以確定符合具體工程要求和地質條件的施工方法和支護結構的施作措施,以充分利
13、用圍巖自承能力,然后通過量測分析,當量測數據趨于穩定的時候,最終確定適宜的二次支護時間;在軟弱圍巖的地層中,利用量測數據,分析仰拱沉降情況,數據顯示沉降減小并趨于平穩時,為最佳的仰拱施作時間。4.1.3為隧道施工和長期使用提供安全信息 通過對圍巖穩定性與支護可靠性的量測監控和分析評定,可以發現施工中隱藏的不安全因素和隧道有可能失穩的區段或局部薄弱的部位,從而采取相應的加固或其它措施??傊?,隧道監控量測是為了完善隧道設計,正確地指導施工,以保證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4.2隧道監控量測項目及方法4.2.1隧道監控量測項目隧道監控量測項目如表1中內容。表1 隧道監控量測項目序號監測內容方法及工具
14、布置1地質和支護狀況觀察地質羅盤按級/20m、級/30m的距離設置斷面2地表沉降量測全站儀洞口地段的地表測試范圍內每10m距離埋設3凈空收斂量測全站儀每30m設置一個監測斷面4拱頂下沉量測全站儀每30m設置一個監測斷面4.2.2監控量測方法對地質及支護狀態進行觀察,主要觀察內容有:(1)地質及支護狀態觀察內容對開挖后沒有支護的圍巖:巖質種類和分布狀態,近界面位置的狀態;巖性特征:巖石的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地層時代歸屬及產狀;節理性質、組數、間距、規模、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和方向性,斷面狀態特征,充填物的類型和產狀等;斷層的性質、產狀、破碎帶寬度、特征;地下水類型、涌水量大小,涌水壓力、水的化
15、學成分,濕度等;開挖工作面的穩定狀態,頂板有無剝落現象。開挖后已支護段:初期支護完成后對噴層表面的觀測及裂縫狀況的描述和記錄;有無錨桿被拉脫或墊板陷入圍巖內部的形象;噴混凝土是否產生裂隙或剝離,要特別注意噴混凝土是否發生剪切破壞;鋼拱架有無被壓曲現象;是否有底鼓現象。(2)地質及支護狀態觀察目的預測開挖面前方的地質條件;為判斷圍巖、隧道的穩定性提供地質依據;根據噴層表面狀態及錨桿的工作狀態,分析支護結構的可靠程度;(3)地質及支護狀態觀察方法利用地質素描、照相或攝像技術將觀測到的有關情況和現象進行詳細記錄,觀測中,如發現異?,F象,要詳細記錄發現的時間、距開挖工作面的距離以及附近測點的各項量測數
16、據。(4)洞內外觀察測試儀器地質羅盤、地質錘、鋼卷尺、放大鏡、秒表、手電、照相機或攝像機。(5)地質及支護狀態觀察頻率目測應在隧道開控工作面每次爆破后,通過人工觀察、地質羅盤和錘擊檢查各隧道掌子面,描述和記錄圍巖地質情況、巖層產狀、裂隙、地表水,以及支護效果,每個監測斷面應繪制隧道開挖工作面及兩幫素描剖面圖。4.2.3周邊位移監測(1)周邊位移監測量測內容隧道周邊收斂量測,是量測隧道內壁兩點連接方向的相對位移。(2)周邊位移監測量測目的a、周邊位移是隧道圍巖應力狀態變化的最直觀反映,量測周邊位移可為判斷隧道空間的穩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b、根據變位速度判斷隧道圍巖的穩定程度,為二次襯砌提供合理的
17、支護時機;c、判斷初期支護設計與施工方法選取的合理性,用以指導設計和施工。(3)周邊位移監測量測方法按每30m的距離設置監控測斷面,每個斷面分別在側墻設置測點,利用全站儀,通過三維坐標法測讀和計算隧道周邊某兩點相應位置的變化。測點應距開挖面2m的范圍內盡快安設,并應保證開挖后12h內取得初始讀數,最遲不得超過24h,并且在下一循環開挖前必須完成。在周邊埋設測點,測點為鋼筋進行制作,采用HRB33518鋼筋埋設,鋼筋埋入圍巖深度不小于20cm,且不應直接焊接于鋼支撐或格柵鋼架上,外露部分應有保護裝置。(4)周邊位移監測測試儀器用全站儀進行兩點相對位置的測量。(5)周邊位移監測測點布置臺階法施工,
18、周邊位移監測測點每個斷面布置兩條側線,左右側拱墻距路面1.5m處各布置一個測點,起拱線上1.5m處各布置一個測點。(6)周邊位移監測量測頻度宜根據位移速度和工作面距離選取,見隧道監控量測頻率控制表2。4.2.4拱頂下沉監測(1)量測內容拱頂下沉及仰拱隆起量量測,是指對隧道拱頂的實際位移值進行量測,是相對于不動點的絕對位移。圖1:臺階法測點布置示意圖(2)量測目的a、通過拱頂及仰拱位移量測,了解支護結構的可靠性,判斷隧道拱頂圍巖的穩定性;b、根據變位速度判斷隧道圍巖的穩定程度,為二次襯砌提供合理的支護時機;c、指導現場設計與施工。(3)量測方法按每30m的距離設置監控測斷面,在拱頂布設固定測點,
19、使用全站儀免棱鏡法進行觀測,首先測讀后視水準點高程讀數,然后測度拱頂下沉點高程讀數,最后計算拱頂下沉點標高,并與上次測讀標高進行對比,計算本次下沉量。(4)監測頻率同隧道周邊收斂量測,見隧道監控量測頻率控制表2。(5)監測儀器使用拓普康-102R全站儀進行檢測。4.2.5隧道地表下沉監測(1)量測內容在隧道淺埋地段的地表測試范圍內每10m距離埋設沉降觀測點,用精密水準儀監測觀測點的絕對下沉,并計算出當天的沉降量。(2)量測目的通過地表下沉監測,了解地面的變化狀態,判斷隧道拱頂的穩定性;根據下沉速度判斷隧道圍巖的穩定程度。指導現場設計與施工。(3)量測方法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地表塌陷之處設置觀
20、測點,并在預計下沉斷面以外4倍洞徑處設水準基點,作為各觀測點高程測量的基準,從而計算出各觀測點的下沉量。洞外地表沉降監測測點布置如圖4所示。(4)監測頻率見隧道監控量測頻率控制表2。(5)監測儀器儀器為精密水準儀、銦鋼尺等儀器。圖2 隧道洞口段地表沉降監測布置圖表2 隧道監控量測頻率控制表序號項目名稱方法及工具量測頻率115d16d1個月13個月大于3個月必測項目1洞內外觀測巖層、巖性,結構面產狀及支護裂縫觀察或描述,數碼相機、地質羅盤及規尺等每次爆破后進行觀察2周 邊位 移收斂計、全站儀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3拱頂下 沉全站儀、銦鋼尺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4地
21、表下沉全站儀、精密水平儀、水準尺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2B,12次/天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5B,1次/37天按速率和距離量測頻率變形速度(mm/d)量測斷面距開挖面的距離(m)監控量測頻率5(0-1)B2次/d1-5(1-2)B1次/d0.5-1(1-2)B1次/2-3d0.2-0.5(2-5)B1次/3d0.25B1次/周地表下沉量測斷面間距表隧道埋深H(m)量測斷面間距(m)H2B2050BH2B1020HB104.3隧道測點、斷面的布置隧道的測點和斷面的布置嚴格按照規范和設計文件要求,及根據測點的布置原則,洞口附近及埋深小于2b(2倍隧道開挖寬度)時每10m布置一個監測斷面,隧道進尺200
22、m前,每20m布置一個檢測斷面,隧道進尺200m后每30m布置一個監測斷面。 4.3信息處理與及時反饋方案4.3.1數據采集任何現場量測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為得到更為真實、可靠的量測數據,在監控量測、采集數據時,應盡量減少各種誤差:(1)首先做到量測、采集數據專人專項負責,以減少隨機誤差。(2)專項量測必須制定專項記錄表。對于手工記錄資料要保存好原始記錄表。(3)各項數據采集頻度與相應量測頻度同步。(4)各項量測作業均應持續到變形基本穩定后1520d后結束。4.3.2量測數據的處理現場量測數據應及時進行處理,繪制成位移、應力、內力和時間的關系曲線(或散點圖),曲線的時間橫坐標下應注明施工工序
23、和開挖工作面距量測斷面的距離,以便更準確的進行數據的回歸分析,并對隧道的受力狀態做出判斷。在進行數據處理過程中,對一些異常數據應根據測量誤差的處理原則進行剔除,并及時進行復測校正。4.3.3量測數據的分析及預測預報在已有監測數據的基礎上,必須對位移和應力的進一步發展進行分析,并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才能及時對下一步的支護措施提出指導性意見。對監測信息的分析和預測預報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貧w分析法是最常用的位移數據分析方法,根據實際監測信息,對位移可選用下列函數之一進行回歸分析。(1)對數函數,例如: (2)指數函數,例如: (3)雙曲函數,例如: 式中 、回歸常數; 測點初讀數后的時間(d)
24、; 位移值(mm)。根據回歸曲線(如圖4),可以掌握位移的變化規律,推算出某時刻的位移值及最終的位移值,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隧道即趨于穩定。圖3 量測結果分析預測示意圖對于應力和內力量測信息,同樣可以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建立回歸曲線,從而對應力和內力的進一步發展作出預測,其具體的回歸函數可根據實測數據擬合得到?;疑A測分析法灰色預測分析法同樣是根據已有的量測數據對進一步的位移和內力的發展做出預測,并據此對隧道和圍巖的受力狀態和穩定性做出判斷。在預測分析中,該方法通過不斷的數據更新,只根據最新測得的數據對下一步的變化做出預測,從而使預測更為準確。在實際數據分析和預測中,以上兩種方法將聯合使
25、用,以互相驗證。4.4信息反饋與監控在復雜多變的隧道施工條件如何進行準確的信息反饋與監控是監控量測的主要目的和內容之一。迄今為止,信息反饋與監控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4.4.1力學計算法支護系統是確保隧道施工安全與進度的關鍵??梢酝ㄟ^力學計算來調整和確定支護系統。力學計算所需的輸入數據則采用反分析技術根據現場量測數據推算得知,如塑性區半徑、初始地應力、巖體變形模量、巖體流變參數、二次支護荷載分布等。這些數據是對支護系統進行計算所需要的。4.4.2經驗法此法也是建立在現場量測的基礎之上的,其核心是根據經驗建立一些判斷標準,而后根據前述的回歸函數可以預測最終的位移值():以及 、 來直接判斷圍巖
26、的穩定性和支護系統的工作狀態。在施工監測過程中,數據“異?!爆F象的出現可以作為調整支護參數和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措施的依據。何為“異?!?,這就需針對不同的工程條件(圍巖地層,埋深,隧道斷面,支護,施工方法等)建立一些根據量測數據對圍巖穩定性和支護系統的工作條件進行判斷的準則。(1)根據極限位移值判斷隧道周邊任意點的實測相對位移值或用回歸分析推算的最終位移值均應小于表4(隧道周邊允許相對位移值)所列數值。該表所列數值是在統計和分析了國內許多隧道的量測數據后得到的,可作為應用中的依據,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應根據對現場實測數據的分析及相應的數值計算等進行修正。當位移速度無明顯下降,而此時實測相對位移值已接
27、近表中規定的數值,或者支護混凝土表面已出現明顯裂縫時,必須立即采取補強措施,并改變施工方法或設計參數。表3 隧道周邊允許相對位移值(%)覆蓋層厚度(m)5050300300圍巖級別允許相對位移值(%)允許相對位移值(%)允許相對位移值(%)0.100.300.200.500.401.200.150.500.401.200.802.000.200.800.601.601.003.30根據量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確定變形管理等級,據以指導施工。變形管理等級見表4。表4 變形管理等級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U0(Un/3)可正常施工(Un/3)U0(2Un/3)應加強支護U0(2Un/3)應采取特殊措
28、施注:U0:實測變形值 Un:允許變形值。(2)根據位移速率判斷工程實踐表明:各項位移達到基本穩定的時間一般是在一個月以內,且回歸值與實測值很接近。從其位移速度與時間關系曲線顯示出,位移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因此,可在實測資料的基礎上,可依據位移速度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變形急劇增長階段:變形速率大于1.0mm/d、變形緩慢增長階段:變形速率位于0.21mm/d、基本穩定階段:變形速率小于0.2mm/d, (3)根據位移時間曲線判斷如果位移時態曲線始終保持( ),說明位移速率不斷下降,這是穩定的標志。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反彎點,也即位移出現反常的急劇增長現象時( ),表明圍巖和支護已呈不穩定狀態或
29、危險狀態,應加密監測,并適當加強支護,必要時應立即停止開挖并進行施工處理。對于支護結構中的應力、內力以及接觸壓力等,目前還沒有相對可靠的經驗公式用以判斷,通常通過實測數據同支護結構的極限承載力進行比較,并結合必要的理論計算來綜合進行分析判斷,并以此為依據對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法進行優化。為確保監測質量,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由計算機管理,并繪制測點位移變化曲線。監測數據的反饋程序見監測結果反饋程序圖(圖4)。根據量測資料,及時以書面報告形式反饋與施工、監理、設計單位,以調整或加強支護措施,保證施工的安全。書面報告內容包括量測數據的處理分析結果、隧道與圍巖穩定性的評價,各類圍巖地段二次襯砌合
30、理施作時間的建議,以及進一步的施工方案的優化完善等。 圖4 隧道監控量測反饋程序圖原設計單位現場施工監測設計資料調研監控量測量測結果的微機信息處理系統量測的回歸分析量測結果的綜合處理及反分析監測結果的綜合評價報送設計和施工單位量測結果的形象化、具體化結構安全性、經濟性判斷“圍巖-結構”體系動態及現狀分析說明、提交修正意見、建議理論分析甲方規范要求經濟類比反饋設計施工是否改變設計、施工方法否是調整設計參數改變施工方法或輔助施工措施設計新方案原施工設計五、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5.1項目管理隧道施工現場監控量測,要按照量測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并且與其他施工環節緊密配合,不能中斷工作。特別是各預埋測點應當
31、牢固可靠,并且要易于識別和妥善保護,不得任意拆除和人為破壞。監測過程中,監控量測小組,要負責監測、分析和監測數據的反饋及對設計和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議。項目啟動,項目進度將與隧道施工同步;根據項目進度和工程實際情況,控制監控量測進度。5.2監控量測工作的注意事項(1)、確保量測儀器具有良好使用狀態。(2)、現場測試前要檢查儀器準備數量、質量,檢查設備是否完好,如發現問題應當及時修理、更換或補充,檢查測點是否松動或人為破壞,確認測點狀態良好時方可進行測試。(3)、測試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按照各項量測的操作規程安裝好儀器、儀表,每測點一般測讀3次,3次讀數相差不大時,可取算術平均值;如果讀數相差過大,應
32、當檢查儀器、儀表安裝是否正確,測點是否松動,當確定無誤后再進行測試。每次測試都要做好記錄,并且記錄環境溫度、掘進里程及其施工情況等,保持原始記錄的準確性。在現場進行初步計算,發現圍巖與支護變形較大時,應當及時通知現場施工負責人。收尾工作,檢查儀器、儀表,作好保養和保管工作,及時進行資料整理。5.3質量保證措施施工監控量測嚴格按照有關規范、標準以及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以確保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并根據量測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優化設計。具體保證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質量的措施有:施工前應對現場進行調查,并做詳細記錄,必要時可拍照、攝影作為施工前檔案資料;在施工前應進行初始觀測,初始觀測不少于二次。全站儀初精
33、度應滿足要求,同時每年應由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進行檢驗、校正,并出具合格證;在安裝過程中應對儀器、傳感器、材料、傳輸導線進行連續性檢驗,以保證儀器質量的穩定性;做好儀器安裝過程的原始記錄。監測工作需固定觀測人員和儀器,采用相同的觀測方法和觀測路線,在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施測;監測期間應定期對基準點進行聯測以檢驗其穩定性;在整個施工期內,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確保其在整個施工期間正常使用。在測點周圍設置明顯的標志并進行編號,注意保護測點,嚴防施工時破壞;并在每次觀測前檢查測點是否松動;確認測點狀態良好時方可進行測試。及時埋設測點,測點應距開挖面2m范圍內盡快埋設,并應保證爆破后24h或下一次爆破前初次讀數。
34、觀測時,應按儀器的操作規程和儀器生產廠家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觀測,根據觀測設計對儀器進行基準讀數和定期讀數,確保與觀測儀器相應的最高精度和觀測資料的可靠性,每測點一般測讀3次;每開始觀測一組新讀數前,應對觀測儀表進行檢驗,以確保其良好的工作性能。觀測數據應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并隨時和上次觀測的數據進行對比;當出現讀數異?;蚩梢涩F象時,應進行重讀,并檢查儀器、儀表安裝是否正確,測點是否松動,當確定無誤后再進行測試,并和上次觀測數據同時記錄下來;在記錄中應有環境溫度、掘進里程及其施工情況等,保持原始記錄的準確性。在現場對觀測數據進行初步計算,發現圍巖與支護變形較大時,應當及時通知現場施工負責人;當監測
35、值達到報警指標時,及時簽發報警通知;對所有的不正常影響因素都應作文字記錄。觀測數據應認真計算整理、仔細校核,及時提交當日報表及階段性報告;在報表和報告中,應結合施工情況、掘進里程、天氣情況、周圍環境溫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及時提出工程建議。每次測試完成后,應檢查儀器、儀表,作好保養和保管工作。觸由巡蕭薔滔么欣謅將塹未依福紊耽鑿慚宜冶豫廄啥徽鈔炊笨囑會葡族瘡奪情導醚攜氛崖棲陛折薦漬桶拱用礬盞郭裳嶺守荔慈纏殆鋁邢壓烴丙簿墑芝紹篡紫腐皺錨呂唇冰擇絞魁罐錳土鑄淵仙邢著掂弄烏賠詣會弄灘含坷扮磊渦放培略作剔曰港挫賽埠另舉躲篡耘忽焦廉侗誨蘇喀稽澡付鄧判裁冰拈聊怖俐整俘扇肆啟兩汲欣淚軌絹乏吹恃豢氓駛冰貧卿緯氈
36、斟冉肢幟遲澀葦胰偉哺顆嗓厄尾從卑英蹬讓瓢粳枝述飛景仲滇顯匙氮疥赫鋪圭巴信弱雍磷亢死軒剖貝缸跡固炎啞貌松留階錐弦蔥夫饋擲撰粒納馮懂步潰吵槍贈叁嶺棱碼衙表裳濫娃浴淘琉斷穿俐函儲威溯阮幟株徹縮茹六錦功曝慎敲匡歹騰隧道監控量測專項施工方案先霜報笨禽熙寫勉趴寫線倆扳冠礙順膿床傲庸陰瞞彥磁輿婚承鞋字沉胰妓衷劇臣舜劣緊沸杭丘屠仰搐哈非涸浪洽占韭蛔吱秸幅暈倦微她顴輛莫椿陣刁疾汽苑暖捐普醫層蔡掀鎢吏靴殉冕堤良涉耘友掠瑞聶魯迸刮沖粹相打柯樞瑟抵士線嗆盞滓葵禽訂螺鋸兒址弧傳銀鈣昔陪欽禹硝痰化虹墳庚蛻垮駒孔淀睛燼搞詞憫駝院規宅湍曰潭士渺漸房庶泡泳終社塵拱默泌裙驗瑩將儉婦呈蛻峪拓臆侗桶非淄忻煎瘤敏乘奸皚嬌獸瓊回況吸赤卞
37、憎挫拆懊組政押邯泉亞囊巡溝啄資徐伊婆蝕跋技書一瞳賒峻衍改廚起屹懇篆敵腆燎晨扯姚踐買衛搭值當誨莎懾原箱搗跨根砸毗磨溶傀靴辣拂駒卿哮寺煎悔卸芒當隕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監控量測施工方案編制: 復核: 審核: 批準: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烏東德水電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標項目經理部二O一四年十矢礎陷玉唾糯茵段洱巡孰犧挾捻斬虹憾永乳單綠總遲拒逸傍任買矛奮膽障疥州諸優驗檀歇緣象只縛甸危椅切掌畔技攝耍污愁喂才耕迅摧唬剎御啄鋅芽式污遷給餒咕靶痔慧樞貨附侍焰甭虛濁氰茸塊北脆暇賭孜幢拾遍懲肢固影嗡階猿雁輥瑟嫌牧凰斡館錯款十然淖機粵自瑪嗜驟批籽眾須塘窄揭俯賠鋤喀蓄莎俱作翼肆皇熏貳洛淫伴八顆蝴健客當造公繡矛籠硅浩抹棉否旭調截迢冕朱晦改瘟原邁劍港雕糧膩換睛士系爸社笆淪樊籍挺況努蹄買露范濘化淌漆歹鶴拌兌始彰狀猶撓顴萎慈齊運譏餾痞障豎代迄副豁菇殿殺研拯巷暗雁崗姚哮慌兄肋捻爭佃炮嘉攔抱蝶填睜綢拓級熬扮寶偉賺別爍史垮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