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公路改造工程拉薩段第二合同段(K4590+096.595K4620+500) 編 制: 復 核: 審 核: 隧道坍塌應急演練策劃方案一、工程簡介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公路改造工程墨竹工卡至拉薩段第二標段,起于塔杰鄉醬當,起點樁號K4590+096.595,接第一標段終點樁號K4590+000。路線基本沿著G318老路靠山側布線,在達孜吊橋附近穿隧道穿山后,沿著達孜縣城南側的規劃區外圍布線,在桑珠林村附近穿過達孜規劃區之后,在桑珠林漁莊附近上跨G318老路,設置達孜互通(變異半苜蓿葉型)。路線經過朋康村,在洛康薩村附近回跨G318老路后,經卡如、白定,從部隊倉庫與礦泉水廠中
2、間穿過,在西藏軍區教導大隊打靶場南側山體穿隧道,終點位于蔡公堂駕校附近,設置蔡公堂互通(單喇叭)。終點樁號K4620+550,路線全長30.419公里(含斷鏈)。本項目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4車道,路基寬度21.5/24.5米。主要工程有:橋梁1042m/14座(含主線上跨分離式、互通主線橋,以左幅計),占線路總長度的3.43%,其中大橋106m/1座,中橋936m/13座;共設置隧道2642m/4座,其中中隧道2181m/3座,短隧道461m/1座,占路線總長8.69%(以左幅計);共設置涵洞、通道77道(含互通主線);設置互通式立體交叉2處(達孜西互通、蔡公堂互通)。二、演練施工現場
3、概況本次防洪演練確定在達孜一號隧道進口,隧道進口自然坡度為3740,植被不發育,坡體陡峭。山坡表層為第四系殘坡積層碎石土,黃褐色,稍濕,稍密,鉆探揭露厚度為10m?;鶎訛楹鹕浇堑[凝灰巖:表層巖呈強風化,巖體裂隙發育,強風化層厚度約12m,下部巖體中風化,灰綠色、青灰色,微晶結構,薄層-中厚層狀,節理裂隙發育,巖石破碎。圍巖系碎石土及強風化巖層,巖體破碎,洞口仰坡易產生滑塌,洞內圍巖易坍塌。三、演練方案1、演練時間:2014年5月25日2、演練位置: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公路改造工程拉薩段達孜一號隧道進口。3、模擬場景:經過連續三天降雨,5月25日下午17:00點,達孜一號隧道進口右線掌子面發
4、生坍塌,洞頂坍塌還在加劇,正在掌子面開挖的9名工人被困,情況不明,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達孜一號隧道進口右線實施救援。4、演練目的1)、檢驗隧道坍塌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提高隧道突發性災害及地質災害應急的能力。2)、通過演練提高員工思想意識,加強防汛救援工作的熟練性。3)、加強隧道安全防范措施的建設工作,防止措施不到位,發生事故后救援難度加大,并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4)、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企業項目安全管理建設工作。5、演練科目1)、隧道日常巡查與報告2)、人員、物資轉移3)、應急救援物資配備4)、突擊隊搶險能力5)、受困人員的解救6、演練原則:1)、以人為本,搶險為主的原則2)、
5、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4)、相關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7、觀摩演習的領導和來賓:建設指揮部領導小組、總監辦總監、駐地辦總監,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安全負責人及各搶險救援小組。四、應急組織機構1、總 指 揮:梁海龍2、副總指揮:趙志帥3、解 說 員:劉超4、搶險技術組:組長:高海欣;組員:楊耀千、路明偉、顏亮5、應急搶險組:組長:趙克寧;組員: 譚元建、關英君、曲愛新、李志偉、李奇明、張宏剛、王橋文、勾玉志、馬澤軍、吳海洋、王升亮、劉成杰、鄧景賢、王玉明、何平、李增、李成飛、董鵬濤、李 銳、高 揚、南迎龍、張澤洪、史曉佳、王 棟、池海宏、段云飛、白 偉、顧 森、向 鵬6
6、、后勤保障組:組長:孫瑞學;組員:甘勇、賈曉軍、李樹申7、現場警戒組:組長:鄧擁軍;組員:張 林、宋春旭、杜 茵8、醫療救護組:組長:陳篤杰;組員:陳晨、高軍峰、裴雷盛9、現場巡查組:組長:秦曉虎;組員:梁久安、王玉川10、人員物資撤離組:組長:李發強;組員:石全保、楊弟山五、應急求援體系響應程序N事故發生事故報告事故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救援行動事態控制應急恢復應急結束總結評審現場清理解除警戒善后處理事故調查指揮人員到位信息網絡開通應急資源調配現場指揮到位應急增援人員救助工程搶險警戒標志醫療救護人群疏散環境保護現場監測專家支持信息反饋關閉YYYN響應升級Y六、現場布置1、懸掛好“中鐵十二局達孜
7、一號隧道坍塌應急救援演練現場指揮部”、“中鐵十二局達孜一號隧道坍塌應急救援演練現場”、“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以人為本、統一領導、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等標語。2、設立“撤離通道”標示牌2塊,警戒帶80米。3、總指揮、副總指揮、救援人員戴上袖標。4、施工現場堆放鐵鍬30把、箢箕30個。5、挖機2臺、裝載機2臺停放在施工區域內。6、救護車、警車停放在梁場。7、安全警示標志設置好。8、現場危險區域拉上警戒線9、搶險突擊隊穿著迷彩服和反光背心, 10人一組拿鐵鍬、剩余20人拿箢箕(兩人一組抬箢箕)。10、配備物資:鐵鍬10把、洋鎬10把、撬棍5個、箢箕20
8、各、安全繩50米、反光背心30套、迷彩服60套、安全帽30頂、擔架2副、急救藥箱2個、警戒帶2盤、對講機8部、警戒帶80米、喊話器3個、氧氣管50米,氧氣瓶5個、報警器2個,牛奶4箱、大桶水5桶、救護車一部。11、值班室門口排列15張辦公桌,紅色絲綢桌布覆蓋。應急救援機構人員按組排列,距離辦公桌8米,一次列隊,每隊組長站前列。12、邀請地方公安、武警4人。七、演練過程1、演練準備5月25日16:00值勤警戒人員對現場進行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進入演習區域;16:30參加演練人員準時到項目部拌合站緊急集合點待命。16:45播放音樂,觀摩演練活動的領導和相關人員進入指揮部。2、演練實施準備現場解說員介
9、紹演習目的及觀摩演習的領導。17:00建設指揮部領導宣布演習開始。實戰演習準備:應急救援組織人員報數。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各應急救援小組集合;(等待一分鐘)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各小組長報數;搶險技術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應急搶險組已列隊,應到30人,實到30人,完畢!后勤保障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現場警戒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醫療救護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現場巡查組已列隊,應到3人,實到3人,完畢!人員物資撤離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請原地待命!3、演練實施:【解說員劉超】:下面進行隧道坍
10、塌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秦曉虎(現場巡查組長)用對講機:報告總指揮,我是秦曉虎。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請講!秦曉虎:達孜一號隧道進口右線洞內開挖面開始發生大變形和掉碴,有坍塌的跡象,請指示!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對周圍情況進行細致檢查和觀測,請迅速了解情況,向我匯報。秦曉虎: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剛接到現場報告,達孜一號隧道進口右洞掌子面初期支護已發生大變形和掉碴,很可能發生坍塌事故,經經理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決定,立即啟動隧道坍塌事故應急預案,對達孜一號隧道進口右線人員、機械、設備撤離。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達孜一號隧道進口右線發生坍塌,立即啟動救援預案。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
11、):現場警戒組長鄧擁軍立即帶領組員實施警戒,設置撤離通道;鄧擁軍: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人員物資設備撤離組長李發強帶領物資設備組負責機械設備和撤離;李發強: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應急搶險組長趙克寧帶領突擊隊領取救援工具立即待命;趙克寧: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搶險技術組長高海欣立即帶領技術組對現場情況仔細的查看和記錄;高海欣: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醫療救護組長陳篤杰立即帶領醫療組做好急救準備工作;陳篤杰: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后勤保障組長孫瑞學立即準備好氧氣、食品、水和牛奶等,原地待命。孫瑞學: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各小組立即行動?!窘庹f員劉超】總
12、指揮細致的安排了救援工作,現場巡查組已奔赴現場查看情況;警戒組已迅速的拉起警戒帶,設置撤離通道;人員設備撤離組已趕至洞內組織人員、物資設備撤離,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秦曉虎(對講機):報告指揮長。洞內坍塌還在加劇,山頂已發生裂縫。梁海龍(對講機):請繼續觀察。鄧擁軍(對講機):報告總指揮,警戒線及撤離通道已設置完畢,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好,請原地待命!李發強(對講機):報告總指揮,設備及人員已撤離。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 好,立即清點人數。【解說員劉超】:在人員設備撤離組的組織下,洞內施工的人員和物資設備安全的撤離和轉移出來了。李發強(對講機):報告總指揮,洞內有9名施工人員,7名
13、人員安全撤離,有2名工人失蹤,請指示!梁海龍: 有兩名工人未撤離出來,下落不明,應急搶險組趙克寧,立即帶領搶險組實施救援。趙克寧: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醫療救護組立即趕赴洞口做好急救工作準備,立即通知120趕往現場。陳篤杰:是!梁海龍(對講機):高海欣高海欣(對講機):總指揮請講!梁海龍(對講機):有兩名作業人員未撤離出來,請迅速與搶險組查明情況。高海欣(對講機):是!【解說員 XX】:經過值班室和現場人員的核對,洞內掌子面施工作業9名工人,有7名工人已安全撤離,2名工人(譚志文、田桂平)未撤離出來。全體救援隊及領導高度緊張,指揮長和上級領導焦急萬分。高海欣(對講機):報告指揮長,2名
14、工人受困,逃生通道被堵塞,據現場了解,一名工人在左側,一名工人在右側。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明白,繼續了解情況。梁海龍(對講機):趙克寧趙克寧(對講機):到!梁海龍(對講機):有兩名工人受困,一個在作側,一個在右側,立即帶領搶險隊組織救援,想盡一切辦法救人。趙克寧(對講機):是!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后勤保障組孫瑞學,立即帶領組員,帶上水和牛奶、氧氣輸送機前往救援現場。孫瑞學:是!【解說員劉超】:中鐵十二局標準化管理要求,洞內每個部位施工,能派2人不派3人,能派8人不派9人,這次洞內施工的派了9名人員,有2人受困,至今沒有消息,所有的救援人員都萬分的緊張。趙克寧(對講機):報告指揮長,
15、有一名被困工人用石頭敲擊逃生鋼管,機械設備無法打通道路,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明白!梁海龍(對講機):孫瑞學孫瑞學(對講機):到!梁海龍(對講機):立即將氧氣輸送機、水和牛奶送至搶險組,配合搶險組向受困人員輸送氧氣、水和牛奶。孫瑞學(對講機):是!梁海龍(對講機):趙克寧趙克寧(對講機):到!梁海龍(對講機):立即向受困人員通過風管輸送氧氣,通過水管輸送水和牛奶。趙克寧(對講機):是!【解說員劉超】:經過大家的努力,受困人員敲擊鋼管發出了求救的信號,這給整個救援帶來了勝利的希望,這個救援組織都充滿了高漲的激情,但是,道路都封死了,機械設備不敢開挖,否則會造成拱頂坍塌加劇,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16、,受困人員的生命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弱,救援指揮長命令搶險組通過風管向受困的2名工人輸送氧氣,確保受困人員呼吸到氧氣不窒息;通過水管輸送水和牛奶,加快受困工人體能的恢復。趙克寧(對講機):報告指揮長,我們敲擊鋼管,受困人員也做了敲擊鋼管的回應,但逃生通道狹小很難打開。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我命令救援隊輪流爬進逃生通道清理通道,無論如何也要打開逃生通道。趙克寧(對講機):是!【解說員劉超】:指揮長命令救援隊輪流爬進逃生通道清理通道,救援隊冒著生命的危險,一個一個輪流的爬了進去,用自己的血肉雙手與堅硬的石塊不斷的拼搏,通道被一點一點的清理進去,大部分救援人員的雙手已起水泡,部分救援人員雙手已磨
17、出血來,但他們仍然繼續向前徒手挖掘光明之路。趙克寧(對講機):報告指揮長,通道已打開,左側受困人員已成功從逃生通道救出,右側有一受困人員田桂平還能講話,但腿被砸跨的平臺壓著,無法動彈。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好!好!好!,譚志文的人體狀況怎么樣,立即帶領鐵鍬和撬棍派人進去救援,無論如何也要把人給我救出來。趙克寧(對講機):報告指揮長,譚志文身體很好,只是有些疲憊,手腳略微擦傷,我們一定把剩下的工人田桂平就出來!譚志文(對講機):指揮長梁海龍(對講機):我是梁海龍,你身體還好吧。譚志文(對講機):指揮長,各位領導,我身體很好,請你們放心。梁海龍(對講機):好,你好好休息,等田桂平救就出來了我再
18、來看你。譚志文(對講機):謝謝!梁海龍(對講機):陳篤杰陳篤杰(對講機):到!梁海龍(對講機):立即對譚志文同志進行檢查,并立即治療。陳篤杰(對講機):是!【解說員劉超】:經過我們救援隊的努力,工人譚志文被救了出來,沒有受傷,只是顯得的很疲憊,但他臉上露出了對整個救援隊萬分感激的熱淚,正是那一雙雙血手之手打開了生命之門,才使受困的工人獲救。趙克寧(對講機):報告指揮長,受困工人田桂平,已成功獲救。梁海龍(對講機):好!好!好!田桂平身體情況怎么樣。趙克寧(對講機):左腿骨折,身體狀況良好。請指示!梁海龍(對講機):立即撤出洞口。趙克寧(對講機):是!梁海龍(對講機):陳篤杰陳篤杰(對講機):到
19、!梁海龍(對講機):立即對田桂平進行治療,并馬上送往醫院救治。陳篤杰(對講機):是!梁海龍(對講機):各小組集合!【解說員劉超】經過救援隊艱辛的救援,受困的2名工人被成功獲救,整個救援隊隊員疲憊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他們不怕苦、不怕險的精神終于打開了希望之門、生命之門。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各小組報數。搶險技術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應急搶險組已列隊,應到20人,實到20人,完畢!后勤保障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現場警戒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醫療救護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現場巡查組已列隊,應到3人,實到3人,完畢!人員物資撤離組已列隊,應到4人,實到4人,完畢!梁海龍(應急救援指揮長):我宣布此次演練圓滿結束!觀摩團:建設指揮部領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