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產60萬噸精對苯二甲酸(PTA)工程風險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包括:本項目主要裝置、生產能力及產量;化學危險物品的品名、正常儲量及位置;場內職工三班的人數及平面分布;場區占地面積、周邊縱向、橫向距離;危險品的物理、化學及毒性;氣象狀況等。2 危險源情況根據本項目生產、使用、貯存化學危險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化學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1)二甲苯氧化裝置;(2)加氫反應裝置;(3)制氫裝置;(4)對二甲苯儲罐;(5)醋酸罐;(6)醋酸甲酯儲罐。風險源目標分布見附圖1。3 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組成、職責和分工3.1指揮機構本項目成立風險
2、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公司法人擔任總指揮,副總指揮由主管生產、安全的副總經理和安全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具體名單為:。指揮部由公司有關副職領導及生產、安全、設備、保衛、衛生、環保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環境與安全部兼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即風險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經理任總指揮,有關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場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室。3.2職責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指揮部: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
3、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基地附近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3.3分工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場的應急救援工作。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指揮部成員:通訊與后勤支援組:組長 : *: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
4、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應急救援組成員 *、*、*、公司全體員工。在總指揮領導下進行預案工作。4 事故處置4.1事故處置程序處置程序見下圖。立即行動現場監測自動或人工補救事故現場消防(特勤)人工報警自動報警上級領導部門事故處理指揮系統判斷決策現場指揮組織組織發令人工補救技術補救醫務消防現場指揮補救行動救援行動圖1 事故處理程序示意圖4.2事故處置本項目生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危險物品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為生產區和貯存區等,其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范
5、圍也不一樣。事故起因也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等原因。危險物品泄漏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由安全報警系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危險物品泄漏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儲罐破裂而發生重大事故,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雖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當發生危險物品泄漏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1)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調度室、消防隊報警,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2)調度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車間,要求查明外泄部位(裝置)和原因,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指揮部成員及消防隊和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6、(3)指揮部成員通知所在處室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上級公安、勞動、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4)發生事故的車間,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或儲槽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措施。(5)消防隊(或防化特勤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消防人員配戴好空氣面具,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速度將中毒者脫離現場,嚴重者盡快送醫院搶救。(6)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隊立即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請求支援。(7)生產處、安全處到達事故現場后,
7、會同發生事故的單位,在查明泄漏部位和范圍后視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若需緊急停車則迅速執行。(8)治安隊到達現場后,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如當危險物品擴散危及到場內外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場區外過往行人在指揮部指揮協調下,向上側風方向的安全地帶疏散。(9)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與消防隊配合,應立即救護傷員和中毒人員,對中毒人員應根據中毒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傷員進行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10)監測部門到達事故現場后,查明危險物品濃度和擴散情況,根據當時風向、風速,判斷擴散
8、的方向和速度,并對泄漏下風擴散區域進行監測,確定結果,監測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必要時根據指揮部決定通知擴散區域內的群眾撤離或指導采取簡易有效的保護措施。(11)搶險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12)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二個專門工作小組:在副總指揮下,組成由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在副總指揮下,組成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夜間發生事故,由總值班及調度室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置和落實搶修任務。4.3預案的檢驗預案編制后必須經過實地演練的檢驗方可確定。基
9、本的檢驗標準是能否實現制定預案的要達到的目的,即統一指揮,緊張有序,措施到位,效果良好。如演練的安全疏散時間過長,則要從疏散引導投入的人力、疏散路線的合理性等方面來修訂預案,并進一步考慮人員密度、樓梯的形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條件是否符合要求。5 信號規定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絡。報警和通訊:*(人員):電話:13*(移動),*(固定)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救護車鳴燈。企業一旦發生重大危險源事故,指揮部必須立即上報有關部門,在本企業搶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涉及社會安全時,必要時請求社會力量援助,在援助隊伍到達企業時指揮部要派員引導并告知安全事項。 火警電話:119、11
10、0 急救電話:1206 具體分預案6.1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程序(1)現場人員立即使用滅火器材滅火并配合防漏沙和隔火墻,電氣火災應切斷電源,使用干粉滅火器;著火的前 10 分鐘是滅火成敗的關鍵。(2)報告現場領導及所屬救援組長。(3)現場領導、救援組長組織滅火,根據火勢情況報告 119 與正、副總指揮。(4)保護現場救火人員,轉移火場周圍危險物質,保護重點設備。 (5)協助消防隊滅火與救援 , 如有人員受傷應請 120 支援 .(6)總指揮接獲報告負責指揮滅火工作 , 組織支援組支援 , 就近派一名副總指揮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7)調查事故原因、事故損失、消除事故影響。(8)根據事故情況逐級上報
11、。(9)按 四不放過 原則對事故進行處理。6.2爆炸事故應急救援程序(1)立即搜救現場人員 , 通報現場領導和救援組長。(2)由現場領導或救援組長指揮組織應急救援工作 , 并報告總指揮。 (3)若同時發生火災事故應立即啟動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程序。(4)轉移危險物質 , 保護重點設備設施。(5)總指揮接獲報告后 , 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 組織支援組支援 ,就近派一名副總指揮現場指揮搶救救援工作。(6)如有人員傷亡應急時救護 , 并報 120 支援。(7)在事故未得到控制或有可能引起較大影響時 , 應及時報告 119和當地政府機構組織救援工作。(8)調查事故原因、評估事故損失、消防事故影響。(9
12、)按 四不放過 原則對事故進行處理。6.3 中毒事故急救措施本項目可能引起的中毒風險的為吸入對二甲苯、溴甲烷、醋酸正丙酯、甲醇、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風險,其中以對二甲苯中毒、溴甲烷中毒風險可能性較大。(1)對二甲苯中毒急救措施a.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皮膚;b.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嚴重的應及時就醫;c.吸入: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應輸氧;如呼吸停止,現場應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醫院就醫。d.食入:飲足量溫水,采取催吐措施,嚴重時還需送醫院就醫。(2) 溴甲烷中毒急救措施a.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
13、動清水徹底清洗皮膚,至少15分鐘,送醫院就醫;b.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嚴重的還需及時就醫;c.吸入: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應輸氧;如呼吸停止,現場應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醫院就醫。d.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嚴重時還需送醫院就醫。(3)甲醇中毒急救措施a.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皮膚;b.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嚴重的還需及時就醫;c.吸入: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應輸氧;如呼吸停止,現場應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醫院就
14、醫。d.食入:飲足量水,采取催吐措施,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嚴重時還需送醫院就醫。(4)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當吸入一氧化碳時,應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應輸氧;如呼吸停止,現場應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醫院就醫。6.4危險性物質毒性消除措施(1)對二甲苯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
15、蓋,抑制蒸發。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迅速將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來,轉移到安全地帶。對污染地帶沿地面加強通風,蒸發殘液,排除蒸氣。迅速筑壩,切斷受污染水體的流動,并用圍欄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擴散。(2)醋酸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要使水進入儲存容器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
16、后廢棄。(3)氫溴酸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應急處理人員應戴好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4)氫氧化鈉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應急處理人員應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清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少量泄漏可用水溶解,并加酸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
17、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5)對苯二甲酸切斷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收集運到空曠處焚燒。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6)一氧化碳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也可以用管路導至爐中、凹地焚之。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7)甲酸甲酯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
18、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廢棄物處置方法:用焚燒法。(8)醋酸甲酯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
19、;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廢棄物處置方法:用焚燒法。(9)甲醇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10)甲烷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
20、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也可以將漏氣的容器移至空曠處,注意通風。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11)溴甲烷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150米,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應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6.5事故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伴生/次生污
21、染的消除措施本項目最可能產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為火災爆炸事故時消防水攜帶化學物質進入周邊水體石湖港。故應設立應急消防水收集池,將事故消防水收集起來,不得外排進入環境中。在排放口與外部水體間安裝切斷設施,事故時,將外排水切斷。并在主體裝置區和對二甲苯罐區、醋酸罐區、醋酸甲酯罐區設置隔水圍堰等。7 其它規定和要求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
22、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洗消、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3)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4)對全單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化救常識教育。(5)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檢查制度,每半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例會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隊負責人會議,研究應急救援工作。總結評比工作,與安全生產工作同檢查、同講評、同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