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瓦斯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我礦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有效控制瓦斯事故災害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損失,特編制本應急預案。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根據王家焉煤業有限公司實際情況,均為低瓦斯礦井。(1) 易發生瓦斯爆炸的地點: 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 掘進工作面迎頭; 盲巷恢復通風排放瓦斯回風路線;(2) 瓦斯爆炸的危害程度分: 爆炸形成的沖擊波隊現場人員造成傷害,造成人員受傷或死亡; 爆炸形成的沖擊波對巷道支護造成破壞,有可能導致巷道坍塌,影響救援工作; 爆炸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對人員造成傷害,造成人員中毒死亡; 爆炸后易造成爆炸地點火災,擴大災害的影響范圍和破壞程度;2、 事故處理的基本原則:
2、(1) “沉著指揮,科學決策,協調行動,安全快速”。(2)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日常瓦斯管理工作,保證各采掘工作面風量符合作業規程的要求,消防引爆火源。(3)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的預防和減少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眾的基礎作用。(4) 統一領導,協調行動。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各礦具體負責礦范圍瓦斯爆炸事故應急工作,煤礦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和權限,負責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煤礦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和
3、應急機制。(5) 自救互救,安全搶救。事故發生初期,應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擴大。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區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救災過程中發生事故。(6) 依靠科學,規范有序。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準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準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3、組織機構及職責(1) 應急組織體系如下: 總 指 揮:楊 志 副總指揮:穆峰云 張牛平 李勇峰 薛子恒 劉月飛 張國玉 指揮部成員:李艷明(調度主任)
4、、張吉林(生技科長)、王元龍(安監站長)、喬天昀(通風科長)、龐志國(監控中心主任)、楊纏青(綜采隊長)、趙兔清(掘進隊長)、王國平(運料隊長)、郝建平(瓦斯通風隊長)、喬建斌(機電隊長)、鄧小兵(供應科長)、王振祥(辦公室主任)、李平子(保衛科長)(2)組織機構及職責 1)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向上級部門、當地政府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的情況。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發出緊急救援請求。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負責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負責建立通信與報警系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準備和物資。負責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
5、作。2) 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職責: 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是公司事故處理的第一責任者,在事故現場協調事故單位第一責任者,按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根據事故實際情況制定和落實營救遇難人員及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進行分頭把關。3) 事故應急救援副總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參與制訂和落實營救遇難人員及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救援所需的其他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救援操作。4)各工作組的職責 為保證井下發生事故后能夠及時有效的搶救,控制災害蔓延,縮小事故范圍,減少事故損失,我礦特成立瓦斯事故應急救援分隊:應急分隊隊長:李艷明 應急分隊的全體成員組成
6、職責:在事故發生時負責第一時間按照事故匯報程序進行逐級匯報工作、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的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系和對外聯系。通風為搶救瓦斯事故提供技術支持。醫療救護組成與職責 組長后勤礦長 張國玉(兼) 醫療救護組由本礦職工醫院和縣人民醫院組成 成員:職工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及縣醫院相關人員 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傷亡、中毒人員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治安保衛組的組成與職責組長:保衛科長 李平子成員:全體保衛科成員職責: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的管制工作。 物資供應組的組成與職責 組長:供應科長 鄧小兵 成員:供應科相關科員 職責: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保證救援物資及時準確到位。 技術分
7、析組的組成與職責 組長:技術礦長(穆峰云) 通風礦長(王軍軍) 成員:通風科長 喬天昀 生技科長 張吉林 機電科長 車喜彬 安監站長 宋奇文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及有毒有害物質擴散區域的監測和處理工作。 辦公室組成與職責 組長:王振翔 成員:辦公室全體成員 職責:負責事故搶救所需車輛的調配。 4、 預防和預警(1) 危險源監控對井下主要工作的瓦斯濃度進行監控,配備有足夠的人員進行管理,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轉。礦井按規定配齊便攜式瓦斯報警儀。下井人員要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進行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礦井必須按規定成立通風管理部門,配備齊全經培訓合格的瓦斯檢查人員,按要求對工作地點進行瓦斯檢查。加強礦井通風
8、管理,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A:建立合理、完善的通風系統,做到穩定、連續的向井下所有用風地點供風,并保證足夠的風量。 B:實行分區通風。各水平、各采區(面)都要有單獨的回風道,盡量避免串聯通風。 C:及時建筑和管理好通風構筑物。對風門、調節風窗、密閉墻要保證規格質量,并經常檢查維修。 D:加強局部通風管理。 F:巷道貫通后及時調整通風系統,嚴防風流短路或風量不足引起瓦斯事故的措施。 加強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 A: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有關瓦斯檢查和管理的各項規定。 B:強化現場瓦斯檢查,防止和及時發現、處理局部瓦斯積聚,嚴禁超限作業。 防止引爆火源出現的措施: A:防止出現明火。
9、B:防止出現電火花。 C:防止出現放炮火花。 D:防止出現其他火源。 加強瓦斯檢查工作,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 A:不準空班、漏班,在井下指定地點交接班,嚴格執行規程關于巡回檢查和檢查次數的規定。 B:要使每一個瓦斯檢查員都十分了解和掌握分工區域內各處瓦斯涌出狀況和變化規律。 C:對分工區域瓦斯涌出較大、變化異常的重點部位和地點,必須設專職瓦斯檢查員,隨時檢查,密切注視。 D:對任何違反規程關于通風、防塵、放炮等有關規定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任何人,都要堅決抵制和制止。 防止瓦斯事故擴大的措施: A:實行分區通風,禁止一切不合規定的串聯通風。 B:及時清掃煤塵,防止煤塵參與爆炸。 C:主要通
10、風機出風口裝設防爆門,且要保證爆炸時能被沖開,以釋放能量。 D:入井人員都必須攜帶自救器。 E:按規程要求安設隔爆設施。(2) 預警行動 礦井調度室接到瓦斯爆炸事故匯報后,必須立即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或采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5、 信息報告程序(1) 礦井發生瓦斯事故爆炸時應按照如下程序進行報告: 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匯報礦調度室,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和撤人準備工作。 礦調度室接到匯報后,立即報告礦值班領導、礦長,礦長和調度室立即向公司主要領導、公司調度室報告后,并啟用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進行
11、救災。 公司主要領導和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并立即前往受災事故單位,組織搶救,并在救災現場總指揮。 公司有關部門領導應帶領有關人員立即趕往現場,組織開展救災等事故處理工作。(2) 現場報警方式:采用電話報警。(3) 相關部門通訊、聯絡方式見下表:職務姓名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礦長楊 志生產礦長張牛平技術礦長穆峰云機電礦長劉月飛通風礦長薛子恒安全礦長李勇峰后勤礦長張國玉調度主任李艷明保衛科長李平子技術科長張吉林通風科長喬天昀供應科長鄧小兵(4) 通知、報警形式均采用電話。(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救援方式: 電話。 敲打管路。6、 應急處置 (1)響應分級 按照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
12、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分為級(特別重大事故)響應、級(重大事故)響應、(較大事故)響應、級(一般事故)響應等。 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時,事故后30人以上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為級響應。 發生特大傷亡事故時,事故后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10以上29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 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時,即事故后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即將導致39人死亡,為級響應。 發生一般傷亡事故時,即事故后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即將3人以下的死亡,為級響應。(2) 響應程序當進行、級響應行動時,公司應按照相應的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并及時向公司及有關上級部門報告
13、救援工作進展情況。當進行級響應行動時,事故發單位應當按照相應的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超出其相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時,指揮部啟動并實施本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需要上級部門或地方政府應急力量支援的,通知相關部門,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全力控制事故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的發生。 應急行動事發單位和應急救援隊伍,必須有效的實施先期處置、援助傷員、組織撤離。 資源調配:指揮部全力調動相關救援隊伍、物資。 應急避險: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根據需要要攜帶相應的專業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相應醫療機
14、構開展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提供緊急救護裝備、特種藥品并派專家和醫防人員進行支援。 擴大應急:超出公司處置能力時,應向地方政府申請組織救援。事故發生影響群眾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與地方政府組織群眾的撤離、疏散的安全防護。(3) 處置措施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要迅速組織撤退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搶救遇難人員。組織救護隊探明發生瓦斯事故爆炸的地點、范圍和氣體成分,并同時制定搶險救災方案。 嚴格按照搶險救災方案開展工作,嚴防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事故擴大。 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后,應根據現場情況,盡快恢復礦井通風系統,為救災創造條件。 組織救護隊全力以赴搶救遇險人員,進入災區前,必須切斷通往災區的電源。發現火源立即撲滅,防止二次爆炸。 進入災區偵查時,必須首先檢查災區氣體情況及風量、風向、爆炸點情況等,并做好記錄,供指揮部研究全面救災方案。 萬一發生連續爆炸時,應掌握瓦斯爆炸時間間隙規律,利用間隙進行救災工作,但必須派專人在災區回風側檢查瓦斯,如有爆炸危險,應及時撤出在災區內進行搶險救災的人員,以保證救災人員的工作。7、 應急物資和裝備保障(1) 應急物資保障:按要求配備齊全各種救災物資及裝備。在井下建立礦井非常倉庫,在地面建立消防材料庫,要求有軌道能直通器材庫和甩車場口,按要求配備齊全各類應急物資和裝備。(2) 救救護大隊儲備必備的應急裝備、物資。(3) 用于事故應急救援物資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