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目 錄:1基本情況- 32 環境污染隱患及其危害性對環境的影響- 63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74 應急保障- 95、環保預案- 106 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應急環境監測、防護、搶險救援、污染控制及清除措施- 127、人員緊急疏散、撤離、救助- 138 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139 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與恢復措施- 1410、應急教育、宣傳、培訓、演練計劃- 151基本情況單位情況:有限公司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汪家寨鎮藝奇村境內,距六盤水市中心城區18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7091044742,北緯 264200264222。汪家寨洗煤廠原名為汪家寨選煤廠,隸屬水城礦業集團
2、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65年,1970年9月建成投產,服務于汪家寨煤礦和那羅寨煤礦,對兩礦的原煤進行進行加工,原設計入洗原煤能力為150萬噸/年的群礦型洗煤廠,主要工藝為跳汰主洗煤泥浮選尾煤壓濾。 隨著礦井能力不斷提升,1997年對洗煤廠進行了配套擴能改造,采用重介和浮選聯合分選工藝,入洗能力為240萬噸/年。2002年對主洗系統進行技改,采用國內先進洗選設備三產品無壓重介旋流器,主要工藝為三產品無壓重介旋流器煤泥浮選尾煤壓濾、干燥。 2004年對煤泥水系統進行擴能改造,加大尾煤設計處理能力,新建加壓過濾系統和尾煤干燥系統。主要產品為煉焦精煤、優質洗混煤、普通洗混煤,銷往廣東、廣西、湖南、江
3、西等省份及省內,廣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電力等行業。在用戶中有良好的信譽,產品供不應求,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廠下設六個車間和四科一室,現有員工712人,汪家寨洗煤廠年工作日330天,每天實行三班制,每班8小時,每天生產16小時,洗煤廠生產技術科負責本單位環境保護監測管理,在其內設(兼)職專業人員(1人),負責日常監測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單位的環境保護危害因素監測檔案,嚴格執行煤泥水管理。2004年,我廠投資3.5千萬元整治煤泥水系統,擴大了濃縮、浮選、壓濾等主要環保設施的處理能力,達到了年入洗原煤300萬噸煤泥水處理的能力; 2004年新建煤泥干燥系統(干燥煤泥45噸/小時)并投入使用,使我廠
4、逐漸走上清潔生產、節能環保之路。2007年為確保生產系統“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集團公司及廠投入大量資金實施洗水平衡治理和清污水分離治理,其中洗水平衡治理工程2007年9月15日前全部施工完畢,清污水分離工程2007年12月20日前全部施工完畢,現全部投入正常使用,達到廠區內“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的目標。自然環境水源為三岔河水及地下水,所在區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三岔河流域范圍。三岔河從汪家寨鎮中心南部自西向東流過,生產工業用水主要取自廠區東南方的三岔河,自2007年實現煤泥水全閉路循環后,工業補充用水主要來源為汪家寨煤礦凈化水,取自三岔河只用于生活。三岔河屬長江水系烏江上游的支流,所在區域三岔河
5、虹橋斷面水功能區劃屬類水功能區。所在區域小河溝水功能區劃屬III類水功能區。區域常年氣象條件為云貴高原季風氣候,晴天少,雨天多。由于地勢起伏大,氣溫受高層影響顯著,年均氣溫1314,地區小氣候和垂直氣候表現明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不分明,是境內氣候的主要特征。常年主導風向以東南偏東風為主,占45%,而以西南風最小,但風速最大。地質條件:土壤主要為山地黃棕壤、黃壤、石灰土、沖積土。周圍有部分農耕坡地,坡地多為旱地,山地植被多見草叢、灌叢,林木稀少,坡地中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大豆,附近植被不發育,山上植被以灌叢草坡為主,分布有杉、松、柏樹等針葉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村寨中人工栽種有李、核桃、
6、漆樹、椿、滇楊等樹木,該區野生動物稀少,僅有麻雀、畫眉等鳥類常見。農家喂養有豬、雞、狗、馬、兔等,無受特殊保護的野生動植物。汪家寨鎮居民均以燃煤作為生活燃料,向環境空氣排放一定的污染物。在南面約1000m處有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支流三岔河自西向東流過,由于在上游有多家煤礦企業及洗煤廠,生產廢水的排放,使三岔河的水質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社會環境汪家寨鎮全鎮共轄4個居委會和7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為75.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53000余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6000余人,占總人口的50.62%;農業人口為26000余人,占總人口的4938%。城鎮人口31000余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
7、8.3%。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7。全鎮范圍內有中學、小學,學生人數4600人,教師178人。無受特殊保護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文物保護單位及野生動植物。(4)建立了優先污染物的快速監測方法2007年7月,我廠被省政府、省專項行動小組列為貴州省2007年環保專項行動省級掛牌督辦單位,同時也先后收到黔府函200751號、黔環專200710號文,要求在2007年12月31日前必須全面實現“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根據集團公司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洗水平衡、清污分離工程實施方案,集團公司劃撥資金210萬元實施此項工程。購置并安裝污染物的快速監測設備進行在線監測,完善廢水、煙氣監測系統。煤質運銷車間負責
8、對污水在線監測設備的監控管理,及時反饋現場情況,保證環保運行。2 環境污染隱患及其危害性對環境的影響廠主要環境污染隱患為污水,懸浮物含量較高。現通過2007年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工程實施并投入生產后,整個生產系統用水及處理衛生用水全改用優質循環水,生活水與生產水實現分離,實現了廠區無生產廢水外排,整個系統清水用量大大減少,達到了“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的目的,也改善了廠區工業環境和污染廠區外環境的現象,促使洗煤生產系統良性循環,符合國家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要求。生產廢水通過自流水溝到循環沉淀池(容積為5400M3)沉淀,上層清水濾液全部經脫硫水泵提升返回到濃縮池重復利用,沉淀池中的廢水為自然沉降。
9、合理組織生產,以煤泥水系統能力安排洗選與檢修工作,強化對入洗原料煤的操作,實現均衡生產,使煤泥水系統各環節達到量的均衡,充分發揮煤泥水系統各環節的設備效能。樹立逐級環保管理意識,加強對煤泥水系統的管理,抓好各環節的工藝效果,實現煤泥水系統閉路循環。3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廠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長: 李定明副組長: 賴學梓、丁亞民、龍振軍成員: 蔡振華、嚴 凱、鄧文興、于洪勇、吳 勇、陳善敏李 奎、方 軍、杜 凱各車間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長:車間主任副組長:支部書記生產副主任成 員:各車間班組長、值段長和部門指定人員工作原則:廠統一安排,部門分工協作,分單位管理、分級負責,科學決策
10、、科學處理,局部服從整體,一般工作服從應急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洗煤廠環境污染及環保安全事故等突發性災害發生后或險情出現時的應急反應。應急隊伍及救援物資準備:主要由各車間人員組成和物質籌集。當發生事故和出現緊急狀態時,搶險隊伍立即趕赴現場,幫助搶險救災,排除險情。廠保衛部門做好現場和相關地點的安全保衛工作車間主要環保負責人及相關管理人員由應急救援組織成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廠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提出預防措施。(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主要職責車間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長負責受理車間內環境污染事故報告,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質及發展過程,立即作出應急處置措施反
11、應;及時向廠調度室報告車間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及其處理情況;組織車間內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現場監察、監測及處理。車間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副組長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組織預案的演練和實施。廠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檢查督促污染物事故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在事故狀態下按照應急預案實施救援的措施監督落實,盡量降低環境污染程度。4 應急保障當出現異常或發生突發壞境污染事件時當班值長應立即進行處理并向生產主任匯報,生產主任必須馬上拿出處理方案并調集人員處理并向車間主任或書記匯報,若是環保設施出了故障應立即協調檢修副主任安排檢修人員立即處理,若無法處理時車間應立即向廠相關部門匯報。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責任人以及負有監
12、管責任的部門發現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后,應立即在0.1小時內向廠及集團公司報告,并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處理。根據環境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對工作。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并立即派出有關人員和隊伍趕赴事發現場,在現場救援組織統一指揮下,按照環境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和緊急處置行動。堅決、迅速地實施控制或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應急狀態時,廠及集團公司組組織有關專家迅速對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意見;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作出科學預測
13、,為環境應急領導機構的決策和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參與污染程度、危害范圍、事件等級的判定,對污染區域的隔離與解禁、人員撤離與返回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供技術依據;指導各應急分隊進行應急處理與處置;指導環境應急工作的評價,進行事件的環境影響評估。發生環境事故要及時、主動向環境應急領導小組提供應急救援相關的資料。環境應急指揮協調的主要內容包括: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協調實施應急支援行動;協調受威脅的周邊地區危險源的監控工作;協調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群眾返回時間;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應急行動的進展情況。廠環境監測部門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
14、污染事故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并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現場應急救援負責人的安全防護工作,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5、環保預案:(1)針對一般性事故:這類事故一般經過處理或改變操作可以馬上處理好。、充分利用4#水池以保證30米水的平衡;、提高帶機效果、加強廂機操作管理,以最小投
15、入保證煤泥的有效處理能力;、保證 1#2#、6#、15#、20#池水位,杜絕水池跑水;、完善各回水轉排泵的備用效能,加大材料配件投入以確保設備達到100%完好;、加強煤泥池日常管理,以充分發揮事故沉淀池功用;、嚴格執行“洗水平衡、清污水分離”工程系統管理規定,強化日常管理職責的落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煤泥、細灰外運量; 對監測的布點檢查監測結果做好記錄,遇到緊急突發問題及時向集團公司環保部報告。(2)對長時間無法處理或處理比較困難,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比較大,嚴重影響生產與生活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系統及其響應程序時,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貫徹如下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強對
16、環境事故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故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防范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響應。接受集團公司及環保部門的指導,使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系統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采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降至最低。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應急系統做到常備不懈,
17、在應急時快速有效。(3)成立組織指揮機構并明確相應的職責:值段長是現場生產和環保的首要負責人,負責對環保設備及設施運行的監控負責生產副主任負責生產及環保設施運行的全面管理工作,是環保事故現場的指揮者。機修段和電修段負責環保設施的維護和檢修工作。檢修副主任負責環保設施維護和檢修的管理工作。車間主任和書記負責縱向環保工作的管理和橫向部門間的協調協聯系工作。生產技術科是環保工作的業務科室,負責車間環保工作的監督工作。對在生產過程中潛在事故源環境優先污染物的產生、種類及分布情況進行了調查。針對污染物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應急措施。6 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應急環境監測、防護、搶險救援、污染控制及清除措施(1)
18、壓濾機濾液回水泵由環保車間負責管理并納入日常生產,處理衛生污水收集回水池由煤質運銷車間負責管理維護。(2) 洗煤、環保車間加強系統協調配合,合理使用噴水量和保證循環水濃度,加強對各水池的管理,保證合適的水位,杜絕各水池跑水,及時抓撈煤泥沉淀池煤泥、及矸電水膜除塵沉淀池。(3) 各車間加強對生活水外排系統的監控,若出現煤泥水進入生活水系統,對可能造成煤泥水外排的設備設施進行檢修之前,要先采取環保措施。(4)加強對各類設備、設施進行管理,車間應建立健全環保管理記錄。7、人員緊急疏散、撤離、救助根據車間情況及周邊可利用預防、處置環境污染事故的環保、安全、消防、建設情況及時制定及應急措施,為保證應急處
19、置工作及時有效,事先必須配備裝備器材,并對使用和信號作出規定。設備平時要專人維護、保管、檢驗,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保證能有效使用。對各種應急處置工具和報警事故信號,平時必須作出明確規定,規定要至于明顯位置,每一位相關人員都要能熟練掌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急預案可終止: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8 預案分級響應條件按照突發事故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
20、圍,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警進行分級。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發布預警公告,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指令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針對突發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終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建立和完善環境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環境應急處置系統和環境安全科學預警系統。配備必要的通信器材,確保本預案啟動時各應急部門之間的聯絡暢通。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9 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與恢復措施應急終止后的行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組織各專業組對應
21、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并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環境應急隊伍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應急終止的程序:現場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對閉路循環污水不外排工程設施加強維護,主要是現場巡查、維護、清除積塵和煤泥水管路系統更換合理安排計劃檢修,提高檢修質量確保環保設施完好。加強對循環沉淀池清理確保沉淀效果,加強對煤泥排放過
22、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控制,及時采取措施以防止灰塵污染。10、應急教育、宣傳、培訓、演練計劃為保障環境應急體系始終處于良好的戰備狀態,并實現持續改進,對各級環境應急機構的設置情況、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與執行情況、隊伍的建設和人員培訓與考核情況、應急裝備和經費管理與使用情況等,在環境應急能力評價體系中實行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工作機制。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預案,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 汪家寨洗煤廠 二00九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