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水環境改善項目綿陽市沉抗鎮污水處理廠工程高支撐架施工方案目錄一、高支撐架的施工設計要求2 1.1模 板 支 架 的 構 造 要 求 2 1.2梁板模板支架的搭設和使用要求3 二、工程概況5 三、結構腳手架的搭設及計算5 3.1 材 料 的 選 擇 及 要 求 6 3.2施工 使用 過程 中的 管 理 6 3.3滿 堂 腳 手 架 搭 設 順 序 7 3.4荷載分析及計算參數的概述 7 3.5模板及支撐系統設計計算7 3.6支模架及模板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13 綿陽市松埡鎮污水處理廠工程高支撐模板施工方案前言:1、高支撐指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材料搭設的支撐高度4.0m的梁板樓(屋)蓋模板支撐
2、架稱為扣件式鋼管梁板模板高支撐架。2、本標準高支撐施工方案在基層經硬化處理后抗沖切和抗壓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條件下進行編制。3、本高支撐標準施工方案適用脫水機房及污泥儲運間和鼓風機房等。在計算中以梁荷載最大、高度較高(層高5.4m)的脫水機房一、高支撐架的施工設計要求1.1 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1.1.1 立柱構造及其平面布置設計要求:(1)梁模板高支撐架的立柱可視設計荷載情況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2)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其在兩個方向(X、)均具有足夠的設計剛度;(3)采用雙立桿時,一般應采用同一方向的雙桿布置,以適應水平桿的設置要求;(4)當梁板荷載相差較大時,梁下和板下
3、可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方向不變距,以確保水平桿件的連續設置要求。1.1.2 立桿步距的設計要求:(1)當架體構造荷載(自重)在立桿不同高度段所引起的軸向力變化不大時,可采用等步距設置;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使其軸向力沿高度分布的變化較大時,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計,但步距的變化不宜過多;(2)一般情況下,模板支架的步距以0.9-1.8m為宜,不宜超過 1.8m。1.2 梁板模板支架的搭設和使用要求整體性構造層設置:設置單水平加強層,在掃地桿以上第一步水平橫桿及支撐架頂部倒數第二道水平橫桿部位各設置一道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必須與立桿相連接,設斜桿的框格數量應
4、大于該水平層框格總數的1/3(見圖 1)。圖1 模板支架的水平加強層構造單水平加強層剪刀撐設置: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設剪刀撐,中部視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 10-15m設 1 道(見圖 2)。樓層的結構支撐腳手架是支承梁、板模板,抵抗砼對柱、梁、板壓力的支承系統,支承架的剛度、強度是關系系統安全的關鍵,本工程根據有關資料及設計數據,對腳手架作如下要求:1.2.1 搭設要求(1)嚴格按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2)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規范規定;(3)斜桿應盡量與立桿連接,節點構造符合規范規定;(4)確保每個扣件的擰緊扭力矩都控制在45
5、-60mN;(5)地基支座的設置和承載力均應滿足設計要求。1.2.2 施工使用要求:(1)精心設計砼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均衡受載,宜采用從中部開始,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2)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在施工中設專人對施工荷載進行監控;(3)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澆筑開始后,派人檢查支架及其支承情況,發現有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時,及時予以解決。1.2.3 施工使用過程中的管理(1)梁板模板支撐系統的方案設計至關重要,必須建立在較為精確的計算基礎上,絕不能僅靠經驗進行施工。(2)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在荷載設計時應考慮出現的最大荷載,并提出控制要求,在施工中設專人對施工
6、荷載進行監控。(3)在施工使用過程中派專人進行檢查維護,堅持信息化施工管理,將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從技術管理上得到控制,確保施工安全。二、工程概況脫水機房及污泥儲運間A-B 軸線梁下口凈高4.6m,板下口 5.26m,進深尺寸為 9.84m,開間尺寸 15.84m。板頂設計最大框架梁為250800 框架梁。在本軸線范圍內設計采用高凈空大跨度結構。其橫向凈跨度9.1m,脫水機房共一層,層高 5.4m,框架梁的橫向間距為3.9m,縱向間距為 9.6m。本層梁的特點是數量多且結構尺寸普遍較大,最大的框架梁結構尺寸為250 800mm,板厚140mm厚。設計好本支撐系統是脫水機房施工的關鍵工序。三、結構
7、腳手架的搭設及計算樓層的結構支撐腳手架是支承梁、板模板,抵抗砼對柱、梁、板壓力的支承系統,支承架的剛度、強度是關系系統安全的關鍵,本工程根據有關資料及設計數據,對腳手架作如下要求:(支撐系統搭設詳見平面布置圖)3.1 材料的選擇及要求鋼管:(1)新鋼管應有產品合格證及符合要求的質量檢驗報告;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的偏差符合相關要求并作防銹處理;(2)舊鋼管應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規范要求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堅決不用。扣件:(1)新扣件應有產品合格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
8、量合格證;(2)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紋、變形的堅決不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3)新舊扣件均應進行防銹處理。搭設要求:(1)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布置,斜桿或剪刀撐盡量與立桿連接,節點構造符合相應規范規定。(2)確保每個扣件的螺栓扭矩都控制在4065mN(3)當立桿所受豎向力特別大時,除驗算立桿穩定外還應驗算地基支座承載力或板的抗沖切承載力。3.2 施工使用過程中的管理(1)梁板模板支撐系統的方案設計至關重要,必須建立在較為精確的計算基礎上,絕不能僅靠經驗進行施工。(2)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在荷載設計時應考慮出現的最大荷載,并提出控制
9、要求,在施工中設專人對施工荷載進行監控。(3)在施工使用過程中派專人進行檢查維護,堅持信息化施工管理,將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從技術管理上得到控制,確保施工安全。3.3 滿堂腳手架搭設順序:放置縱向掃地桿立柱橫向掃地桿第一步縱向水平桿第一步橫向水平桿第二步縱向水平桿第二步橫向水平桿3.4 荷載分析及計算參數的概述a:模板及支架自重標準值1.12/mkN。b:鋼筋自重標準值(按每3m砼含量計算),梁柱 1.52/mkN;板 1.12/mkN。c:砼自重標準值24.03/mkN。d:振搗砼對水平模板產生的荷載標準值2.02/mkN;對垂直模板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4.02/mkN。e: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
10、準值計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楞時,對均布荷載2.52/mkN,另應以集中荷載 2.5kN再進行進行驗算,比較兩者所得的彎矩值,取其中較大值采用;計算直接支承小楞結構構件時,均布活荷載1.52/mkN計算支架立柱及其它支承結構構件時,均布活荷載1.02/mkN鋼管采用 483.5,其截面特性:A=4892mm,I=12.194cm,截面模量w=5.083cm,回轉半徑i=1.58cm,以上系數詳查建筑施工手冊第三版第17 章模板工程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規范。3.5 模板及支撐系統設計計算3.5.1 框架主梁的模板及支撐系統復核設計計算:對 250 800m
11、m梁(一層框架主梁)進行計算。(1)荷載計算整個滿堂支撐系統的立桿間距:600 600mm,中間設鋼管頂撐,梁的支撐搭設見下圖:(4)小楞及梁模計算荷載計算模板及支撐架自重標準值:(0.25+0.66 2)0.6 1.1=1.036kN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0.25 0.8 0.624+1.2 0.14 0.624=5.3kN鋼筋自重標準值:0.25 0.8 0.61.5=0.18kN振搗荷載標準值:0.25 0.6 2=0.3kNp=1.2(1.036+5.3+0.18)+1.40.3=8.23kNq=8.23/0.25=32.96kN小楞受彎計算:梁荷載假定以均布力的形式傳給小楞,如下圖:
12、則小楞的最大彎距:(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荷載與結構靜力計算表29,按兩端固定梁分析Mmax=qa2(6-8a+3a2)/12)=34.96 0.1252(6-8 0.125+30.1252)/12=0.27kN.m=Mmax/W=0.27 106(5.08 103)=53.14N/mm2f=205N/mm2滿足要求撓度計算p=1.2(1.036+5.3+0.18)=7.8KNW小楞=3pl/(48EI)=7.8 6003103(482.0610512.19 104)=1.39mml/250=600/250=2.4 mm滿足要求梁底模計算梁底模采用小塊鋼模散裝散拆,模板采用2P3015:P30
13、15其肋板厚度=2.5mm;凈截面抵抗矩WX=3.96cm3;凈截面慣性矩IX=17.98cm4;弧形梁底模采用木模板,厚60mm,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13N/mm2E木模=9.5103N/mm2。計算簡圖如下所示。q1=0.3 1.4+(1.036+5.3+0.18)1.20.6 2=6.85kN/m模板所受的最大彎矩按三跨連續梁計算:Mmax=0.10 ql2=0.10 6.850.602=0.25kN.m強度計算鋼模=Mmax/Wx=250000 (23960)=32.05N/mm2f=205N/mm2、滿足要求撓度計算:在計算撓度時,梁作用在模板的荷載為線荷載,且在對荷載進行組合時
14、僅組合恒載,受力圖見上圖。q2=1.2(1.036+5.3+0.18)0.60 2=65.1kN/m鋼模:W梁底模=0.273 q2l4/(100EI)=0.273 65.126004(100 2.06105 17.98 104)=0.674mmW=1.5mm,滿足要求。(2)扣件抗滑計算邊撐 A、E處所受剪力明顯比中間頂撐B、D 處小,只對中間頂撐進行計算:梁底部加設 1 根頂撐,頂撐所受的最大荷載為:BARRQ=11.4kN一個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設計值為:8kNN=11.4kN,滿足要求。3.5.3 柱模板計算:本工程現澆鋼筋混凝土柱最大截面尺寸為D=370 370mm,最大柱高 5.4m。
15、輸送方式為商品砼泵送入模內,混凝土澆筑速度為1.6hm/,混凝土入模溫度為250C,采用定型鋼模支模。柱箍間距為:柱下部第一道100mm,其余2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 C25,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坍落度180 200mm。1F=0.222/1210Vtc;HFc2(1)荷載設計值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1F=0.222/1210Vtc=0.22 24200/(25+15)1.21.15 1.61/2=46.082/mkNHFc2=24 3.25=782/mkN取兩者中小值,1F=46.082/mkN(2)模板所受的設計荷載(不考慮設計值折減系數0.85):模板采用定型模板,截面特性:模板為
16、每節長度1500mm的定型鋼模,W鋼模=39603mm,I鋼模=1798004mm,計算簡圖如上圖所示。由于受傾倒荷載的影響,模板所受的最大荷載為:計算強度的荷載組合:1q=(46.08 1.2+4 1.4)0.2=12.34mkN/;計算撓度的荷載組合:2q=46.08 1.20.2=11.06mkN/,按三跨連續梁,模板受力的計算簡圖見下圖:(3)模板內力計算:模板所受的最大彎距:m axM=0.10q4l2=0.10 12.34 0.32=0.111kN.m強度計算:=m axM/W=0.111 106/(3.96103)=28N/mm2f=205N/mm2,滿足要求撓度計算W=0.66
17、7q5l4/(100EI)=0.667 12.06 6004(100 2.0610517.98 104)=0.281mmW=1.5mm,滿足要求。(4)鋼楞計算:荷載計算:橫向鋼楞(鋼管)直接與模板接觸,承受模板傳來的荷載,由于鋼楞間距 600 600mm,因此橫向鋼楞所受的荷載:計算強度的荷載組合:1q=(46.08 1.2+4 1.4)0.6=37.02mkN/;計算撓度的荷載組合:2q=46.08 1.2 0.6=33.18mkN/。橫向鋼楞受力按三跨跨連續梁計算,受力簡圖見下圖。內力計算:(1)模板所受的最大彎距maxM=0.10q1l2=0.10 37.02 0.62=1.33kN.
18、m強度計算=m axM/W=1.33 106/(2 5.08103)=130.91N/mm2f=205 N/mm2,滿足要求。撓度計算:W=0.67742lq/(100EI)=0.677 33.18 6004(100 22.0610512.19 104)=0.58mml/500=600/500=1.2mm,滿足要求。3.6 支模架及模板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3.6.1 結構模板選擇及設計該 工 程 柱、梁采 用 小 塊 鋼模 散 裝 散 拆,板 全部 選 用 覆 膜竹 夾 板 和60mm160mm木枋作為現澆砼模板,以工程結構設計施工圖和有關規程、規范為依據,按各砼構件的幾何尺寸及施工條件進行設計
19、、制作、安裝。(在施工前,模板工長必須先作模板設計圖,經有關人員審核后才可進行施工。)3.6.2 各類砼構件的模板施工方法(1)本方案支撐系統(柱、梁、板)均采用483.5mm的鋼管和架子專用扣件搭設滿堂架,各層分別搭設,待砼達到規范規定的拆模強度后,拆除鋼管支架,周轉使用。(2)搭設鋼管滿堂架時,立柱間距應根據施工荷載的大小按規范要求計算確定,距柱距離一般在300mm左右為宜;水平鋼管應雙向搭設,間距一般在1500mm1600mm之間為宜,第一道距離樓(地)面應在0.2m左右為宜,架子應設置雙向斜支撐,設置位置應考慮在架子穩定性相對薄弱的地方或承受水平荷載相對較大的地方,設置斜支撐的多少應根
20、據具體情況而定,但100m2不得少于 6 道。(3)鋼管架立柱搭設時,縱橫方向都要成直線,同一排鋼管立柱中心線誤差不得大于 50mm,同一道水平鋼管應在同一標高上,誤差不得大于50mm;在建筑物底層施工前時,由于地面強度差,應先作地面砼墊層,待砼達到一定的強度后再搭設鋼管架,要絕對保證地面能夠承受上部的施工荷載,保證鋼管支座不會下陷。3.6.3 模板施工準備(1)模板的選擇及組合本工程模板均采用覆膜竹夾板和60mm160mm木枋作模板,模板的接縫必須嚴密,柱、梁、板模板的組合接縫處(特別是新老砼的接頭處)應加墊3mm的海綿泡沫,以防止砼漿的外漏;模板組合或吊裝前必須清潔并刷脫模劑。(2)模板的
21、配制根據施工圖上各砼構件的幾何尺寸和工藝要求,先作出模板設計圖,然后按模板設計圖上的幾何尺寸(特殊部位應先放大樣確定),配制成滿足質量要求又便于安裝、拆除的大模板。(3)模板的夾具采用鋼管夾具方法施工,夾具必須牢固可靠,決不允許有松動的現象發生3.6.4 操作工藝要求工藝流程為:模板配制刷脫模劑中山裝組合定位校正檢查、復核后交給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必須進行交接檢制度,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和質量標準施工。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1 軸線位置3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3.6.5 垂直度控制(1)在模板安裝前必須在樓(地)面上彈出其柱、墻外邊線和軸線或中心線,并引出,其長度不少于250mm。在距墻外邊200
22、mm處彈出檢查線,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2)柱、墻模制作完成后,在相對于軸線或中心線與樓(地)面相對應的位置彈出墨線,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以便安裝、校正及檢查、復核。(3)柱、墻模安裝校正時,用吊線錘將地墨與模板上的標記相合,以此控制柱、墻的垂直度。3.6.6 水平標高控制及傳遞(1)根據工程施工圖紙的設計要求,計算確定樓層的絕對高程值。(2)請規劃、業主、監理以及設計等相關單位指定控制標高的原始點及絕對高程值,并作好固定的標記和有關資料,資料必須簽證齊全,以便復查。2 底模上表面標高3 3 截面內部尺寸(柱、墻、梁)+2、+4、-3 4 每層垂直度3 5 兩鄰板表面高低差2 6 表面平整度(
23、2m長度上)3 7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3 8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3 9 預留洞中心線位置10 10 預留洞截面內部尺寸+10、0(3)利用原始標高點用水平儀測出建筑物的0.000m標高點,引測至龍門吊上并作好標記,便于施工過程的利用,以此標高點作為整個建筑物的水平標高控制點。(4)各層施工時,架子搭好后,從控制點用鋼尺和水平儀將水平標高點傳遞到架子上,作出各層的+1.00m標高點,以控制各層柱、墻的鋼筋、模板及砼強度。(5)柱、墻的模板拆除后,將架子上的+1.00m標高點傳遞到柱、墻面上彈好墨線,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在各軸線或有梁的位置用紅油漆標明到梁底或板底的高度,以便控制各梁板的底標
24、高。3.6.7 軸線控制(1)根據圖上的已知座標計算并測出各控制軸線的位置,并作好固定的標記和有關資料,資料必須簽證齊全,以便復查。(2)利用各控制軸線分別測出建筑物的各條軸線和柱、墻邊線及檢查線的位置,并在樓(地)面上彈出墨線,作好標記,以便模板安裝、校正時使用,并作為檢查、復核的依據。(3)柱、墻模拆除后,分別將各軸線用鋼尺和吊線錘把樓(地)面上的軸線轉移到柱、墻面上彈好墨線,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以此作為各梁的平面位置控制線。3.6.8 模板的安裝及拆除模板安裝前應對上一道工序進行檢查,對已澆砼表面進行處理,并將模板內的碴子清理干凈;作好支模的準備,經檢查合格、辦理交接手續后方可安裝模板,
25、模板安裝成后,必須經有關人員按標準檢查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拆除前必須申報有關人員,批準后才能進行拆除。(1)柱模的安裝及拆除方形柱模的安裝:方形柱由事先按圖上尺寸配制好的四塊模板組成。安裝時先將四塊模板按樓(地)面上的墨線位置組合定位,再上鋼管夾具,鋼管夾具必須與滿堂架緊密連接并靠緊模板,不得有任何松動,并能完全承受砼澆筑時對模板及夾具的側壓力,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夾具距樓(地)面或砼頂面的距離不得大于 300mm,夾具的間距不得大于600mm。方形柱模的拆除:待砼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后開始拆除,拆除的順序應與安裝的順序相反,先拆除夾具,再拆除模板。拆除時應注意對砼表面和模板的保護,切忌野
26、蠻施工。拆除后應立即對模板進行清理、修整,按型號、規格整齊堆碼在指定的模板的堆場內。(2)梁模板的安裝梁底模的安裝:滿堂鋼管架搭設好后,根據施工圖上各梁的截面尺寸和設計標高,用十字扣在架子鋼管上安好擱置梁底模的水平鋼管,經檢查無誤后,將事先配制好的梁底模擱置在水平鋼管上,按施工圖上的平面位置校正,并固定在水平鋼管上。待梁的鋼筋綁扎完成后安裝梁的側模,安裝應檢查梁的鋼筋是否正確,清除梁內碴子;梁兩側的側模宜同時安裝,側模應擱置在梁底模的木枋上,然后拉通廣線校正,再在兩側豎向用短鋼管作夾具,夾具必須緊靠模板,必須滿足砼澆筑時的側壓力要求;夾具的間距與擱置梁底模的水平鋼管間距相同,下部用十字扣與水平
27、鋼管相連結,上部在板下約 100mm處橫向用長鋼管連成整體,再斜向用短鋼管斜撐在架子上。當梁的側模高度大于800mm時,應在模板的中間設置一道對拉片,其橫向間距 600,上斜撐鋼管的同時應對梁側模按施工驗收規范要求進行校正。梁模的拆除:梁模的拆除要求與其它模板拆除要求相同,其順序為:絲桿和夾具的拆除側模的拆除底模拆除清理、修整堆碼。(3)板模的安裝與拆除板模的安裝:在搭設好的滿堂架上,每根立柱鋼管裝上一個頂托,以便調整架子的高度。按設計高度調整完成后,在每一個頂托上擱上50mm100mm的木枋,然后在木枋上鋪上按模板施工圖配制好的板底模板,并用圓釘固定。在板模安裝時,應注意周邊與梁側模的平齊,接縫一定要嚴密,決不允許有漏漿的現象發生。板模的拆除:板模的拆除要求應與其它模板的拆除要求相同,在梁側模拆除后,鋼管架拆除前,先松下頂托,取下頂托下的木枋,拆下模板,(特殊部位拆除時應編號);在模板轉移開拆除現場后,再拆除鋼管架,轉移到指定的堆場,按要求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