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重支撐架搭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特點及施工進度本工程為 工程,該工程由兩幢十八層商住樓及三層裙房(局部四層)組成,工程地上十八層,地下一層總用地面積9879,建筑占地面積3440,總建筑面積36505,其中地上建筑面積30600,地下建筑面積59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為50 年,防火設計等級為一類高層,耐火等級地上一級、地下室一級,屋面防水等級為二級,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一級。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 相當于絕對標高3.000m(黃海高程)。本方案根據施工部位和施工進度的不同,按地下室墻板模板、一層梁板模板、二、三層梁板模板、轉換層(四層)梁板模板及標準層梁板模板分別計算,層高地下室為
2、 4.5m,一層 5.8m,二層 3.8m,三層 4.5m,標準層 3.0m。其中底下室墻板厚度350mm,高度 4.5m;一層梁截面高低跨位置最大為400mm 1700mm,其余梁截面最大為500900,板厚為 200mm,二、三層梁截面最大為400mm 800mm,板厚為 120mm;轉換層(四層)梁截面最大為600mm 1150mm,板厚為 180mm;標準層 250mm 700mm,板厚為 170mm。工程進度:底下室 三層,每個施工段15 天,標準層每 10 天一層。二、模板及承重支撐基本要求:1本工程模板采用竹膠板、九夾板。采用48鋼管支撐,配合使用木方。2支撐架地基平整夯實,支撐
3、架的鋼管立柱不能直接立于地面上,應加墊木板,厚度不小于 50mm。3模板接縫應嚴密,不得漏漿。4多次周轉使用的模板,應涂刷隔離劑,使用后及時清理。5模板的支柱和其它構件要便于裝拆,一般宜用木楔子,盡量少用釘子。6本工程在框架結構施工時承重支架支撐立桿步距為1.5m,鋼管下墊 30030050 木板,每根立桿底部設縱橫掃地桿。7、梁模板支撐大樣詳見下圖橫桿立桿掃地桿木楞鋼管30030050木板木楞梁模板支撐示意圖(一)6080木楞200200梁寬陰影部份為計算單元三、模板支撐計算一)地下室墻模板支撐計算1、墻模板基本參數墻模板的背部支撐由兩層龍骨組成,直接支撐模板的龍骨為次龍骨,即內龍骨;用以支
4、撐內層龍骨為外龍骨,即外龍骨組裝成墻體模板時,通過穿墻螺栓將墻體兩片模板拉結,梁橫距梁寬橫距200梁模板平面支撐示意圖(二)200縱距縱距每個穿墻螺栓成為外龍骨的支點。模板面板采用竹膠板,厚度h=13mm,內楞采用圓鋼管 483.5,每道內楞 1 根鋼楞,間距 200mm。外楞采用圓鋼管 483.5,每道外楞 2 根鋼楞,間距 600mm。穿墻螺栓水平距離500mm,穿墻螺栓豎向距離600mm,直徑 14mm。2、墻模板支撐大樣詳見下圖:3、墻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其中
5、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 0 時(表示無資料)取 200/(T+15);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m/h;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 4.500-0.4=4.1m;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2/86.545.215.10.1)1520200(2422.0mKNF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F=244.1=98.4KN/按取最小值,故最大側壓力為54.86 KN/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
6、準值F2=6.000kN/m2。4、墻模板內外楞的計算 1).內楞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通常按照均布荷載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算例中,內龍骨采用鋼楞,截面慣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別為:外鋼楞的規格:圓鋼管 483.5;外鋼楞截面抵抗矩 W=5.08cm3;外鋼楞截面慣性矩 I=12.19cm4;600600600q內楞計算簡圖 1.內楞強度計算=M/W f其中 內楞強度計算值(N/mm2);M 內楞的最大彎距(N.mm);W 內楞的凈截面抵抗矩;f 內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M=ql2/10其中 q 作用在內楞的荷載,q=(1.254.86+1.4 6.00)0.2=14.85KN/
7、m;l 內楞計算跨度(外楞間距),l=600mm;內楞強度設計值 f=205.000N/mm2;經計算得到,內楞的強度計算值=M/W=(14.85 6002)/10(5.08 103)=105.24N/mm2;內楞的強度驗算 f,滿足要求!2.內楞的撓度計算 v=0.677ql4/100EI v=l/400其中 E 內楞的彈性模量,E=210000.00N/mm2;內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1.250mm;內楞的撓度計算值:v=(0.677 14.856004)/(100 21000012.19104)=0.51mm內楞的撓度驗算 v v,滿足要求!2).外楞承受內楞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
8、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算例中,外龍骨采用鋼楞,截面慣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別為:外鋼楞的規格:圓鋼管 483.5;外鋼楞截面抵抗矩 W=5.08cm3;外鋼楞截面慣性矩 I=12.19cm4;500500500P1P2P3外楞計算簡圖 3.外楞強度計算=M/W f其中 外楞強度計算值(N/mm2);M 外楞的最大彎距(N.mm);W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f 外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M=0.175Pl其中 P 作用在外楞的荷載,P=(1.2 54.86+1.4 6.00)0.500.60=22.27KN;l 外楞計算跨度(對拉螺栓水平間距),l=500mm;外楞強度設計值 f=205.
9、000N/mm2;經計算得到,外楞的強度計算值=M/W=(0.175 22.27103500)/(5.081032)=191.79N/mm2;外楞的強度驗算 f,滿足要求!4.外楞的撓度計算 v=1.146Pl3/100EI v=l/400其中 E 外楞的彈性模量,E=210000.00N/mm2;外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1.250mm;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v=(1.14622.271035003)/(100 21000012.191042)=0.62mm;外楞的撓度驗算 v v,滿足要求!5、穿墻螺栓的計算計算公式:N N=fA其中 N 穿墻螺栓所受的拉力;A 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mm2
10、);f 穿墻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穿墻螺栓的直徑(mm):14穿墻螺栓有效直徑(mm):12穿墻螺栓有效面積(mm2):A=105.000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N=170105103=17.850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N=54.86500600106=16.46KN穿墻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二)一層梁、板支撐計算1、高底跨梁支撐,最大截面尺寸為400mm1700mm。設梁的承重支撐縱距為0.6m,橫距為 0.4+0.4=0.8m,立桿步距為 h=1.5m(考慮到施工方便,底排步距采用1.8m),底下 200mm 以內高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鋼管下墊300
11、30050mm的木板,層高 4.5m。1.1 荷載收集1.1.1梁重:(梁截面寬為 b=400mm,高為 h=1700mm),鋼筋混凝土容重 r0梁 25.5KN/m3。G梁=b/2hr梁=25.51.70.2=8.67 KN/m1.1.2模板重:G 模板=b/2+(h-t)a=(0.2+1.5)0.5=0.85KN/m(模板自重標準值a取 0.5 KN/m2,查施工手冊第四冊表17-77)1.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4.50.1384=0.62KN故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
12、梁重模板重支架重=(8.67+0.85)0.6+0.62=6.33 KN1.1.4施工活荷:活荷以2 KN/m2計取,NQK=0.20.62=0.24KN1.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N1=1.2NGK1.4NQK N=1.26.331.40.24=7.93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1.3、模板支架立桿計算長度的確定l0l01=h+2a=1.52(0.08+0.048/2)=1.71(5.6.2-3)h-支架立桿步距a-模板支架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設梁下墊 6080 的木楞,則 a=0.08+0.048/2=0.104m)1
13、.4、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 1=7.93103/(0.528489)=30.71 N/mm2f=205 N/mm2N-軸向力設計值-長細比,=l0/i=1.71102/1.58=108.22,l0計算長度,i 截面回轉半徑。-軸向受壓構件系數,查JGJ130-2001附錄表 C,由=108.226 可得=0.528。f-鋼材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取453.5 鋼管,按 5.1.6 采用,取 f=205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也滿足要求。1.5、立桿桿底地基承載力的驗算因為直接支撐在地下室底板上,不在作計算。2、一層非高低跨梁,最大截面尺寸500mm 900mm
14、。設梁的承重支撐縱距為0.9m,橫距為 0.5+0.4=0.9m,立桿步距為 h=1.5m(考慮到施工方便,底排步距采用1.8m),底下 200mm 以內高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鋼管下墊30030050mm的木板。2.1 荷載收集2.1.1梁重:(梁截面寬為 b=500mm,高為 h=900mm),鋼筋混凝土容重 r0梁 25.5KN/m3。G梁=b/2hr梁=25.50.90.25=5.73 KN/m2.1.2模板重:G 模板=b/2+(h-t)a=(0.25+0.7)0.5=0.475KN/m(模板自重標準值a取 0.5 KN/m2,查施工手冊第四冊表17-77)2.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
15、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4.50.1384=0.62KN故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梁重模板重支架重=(5.73+0.475)0.9+0.62=6.2 KN2.1.4施工活荷:活荷以2 KN/m2計取,NQK=0.20.92=0.36KN2.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N1=1.2NGK1.4NQK N=1.26.21.40.36=7.94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2.3、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 1=7.94103/(0.52848
16、9)=30.75N/mm2f=205 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也滿足要求。3、一層板支撐,板厚為200mm。板的承重支撐縱橫距為0.9m,其余搭設要求同梁承重支撐。計算簡圖如下:板模板平面支撐示意圖(四)900900900900900橫桿立桿掃地桿80100木楞330鋼管板模板支撐示意圖(五)30030050木板剪刀撐按規定設置3.1、荷載收集3.1.1板重:(t:板厚為 200),鋼筋混凝土容重r0板取 25.1KN/m3。G板=btr板=25.10.90.2=4.518 KN/m3.1.2模板重:G 模板=ba=0.90.5=0.45 KN/m(模板自重標準值a取 0.5 KN/m2,查
17、施工手冊第四冊表 17-77)3.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4.50.1384=0.62KN故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梁重模板重支架重=(4.518+0.45)0.9+0.62=5.09 KN3.1.4施工活荷:活荷以1.5KN/m2計取,NQK=0.91.50.9=1.215KN3.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 N1=1.2NGK1.4NQK N=1.25.091.41.215=7.81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扣件承載力設計值查JG
18、J130-2001)3.3、模板支架立桿計算長度的確定l0l01=h+2a=1.52(0.08+0.048/2)=1.75 h-支架立桿步距a-模板支架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設梁下墊 80100 的木楞,則 a=0.1+0.048/2=0.124m)3.4、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 1=7.81103/0.530 489=30.13 N/mm2f=205 N/mm2N-軸向力設計值-長細比,=l0/i=1.75102/1.58=110.76,l0計算長度,i 截面回轉半徑。-軸向受壓構件系數,查JGJ130-2001附錄表 C,由=110
19、.76 可得=0.530f-鋼材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取453.5 鋼管,按 5.1.6 采用,取 f=205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也滿足要求。3.5、木楞間距的計算假定板下設 80100 的木楞,間距 330。則沿木楞方向的線荷q=(4.518+0.45)1.2 0.33 1.4 1.5 0.33=2.66kn/m。M=1/8ql2=0.27106N.MW=1/6bh2=1.33105M/W=2.03=11N/mm2所以能滿足要求。3.6 其余構造及施工要求同梁承重支架部份。三)二、三層梁板支撐1、二、三層梁,最大截面400mm 800mm。設梁的承重支撐縱距為1m,橫距為 0.4+0.4
20、=0.8m,立桿步距為 h=1.5m(考慮到施工方便,底排步距采用1.8m),底下 200mm 以內高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鋼管下墊30030050mm的木板。1.1 荷載收集1.1.1梁重:(梁截面寬為 b=400mm,高為 h=800mm),鋼筋混凝土容重 r0梁 25.5KN/m3。G梁=b/2hr梁=25.50.80.2=4.08 KN/m1.1.2模板重:G 模板=b/2+(h-t)a=(0.2+0.7-0.12)0.5=0.44KN/m(模板自重標準值a取0.5 KN/m2,查施工手冊第四冊表17-77)1.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
21、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5.80.1384=0.8KN故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梁重模板重支架重=(4.08+0.44)1+0.8=5.32 KN1.1.4施工活荷:活荷以2 KN/m2計取,NQK=0.212=0.4KN1.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N1=1.2NGK1.4NQK N=1.25.321.40.4=6.94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1.3、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 1=6.94103/(0.528489)=26.88 N/mm2f=205 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
22、也滿足要求。1.4 立桿地基承載力驗算P=N/A fgP立桿基礎底面平均壓力Fg底面承載力設計值A基礎底面面積,按擴散面積計,取S=1 0.8=0.8m2其中 fg=Kcfgk,式中 Kc為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取1.0fgk地基承載力標準值,根據圖紙設計商業用房3KN/m2所以 fgk=1.43=5.2 KN/m2P=N/A=6.94/0.8=8.67KN/m2根據混凝土在不同溫度下硬化的強度百分率的不同,按12 天一施工段計,P=5.2+5.2 0.8=9.36KN/m28.67KN/m2。按二層支撐,能滿足要求。2、二、三層板,板厚為120mm。板的承重支撐縱橫距為1m,其余搭設要求
23、同梁承重支撐。2.1、荷載收集2.1.1板重:(t:板厚為 120),鋼筋混凝土容重r0板取 25.1KN/m3。G板=btr板=25.110.12=3 KN/m2.1.2模板重:G 模板=ba=10.5=0.5 KN/m(模板自重標準值a取 0.5 KN/m2,查施工手冊第四冊表 17-77)2.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5.80.1384=0.8KN故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梁重模板重支架重=(3+0.5)1+0.8=4.3KN2.1.4施工活荷:活荷以1.5KN/m2計取
24、,NQK=11.51=1.5KN2.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N1=1.2NGK1.4NQK N=1.24.31.41.5=7.26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扣件承載力設計值查JGJ130-2001)2.3、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 1=7.26103/0.530 489=28.01 N/mm2f=205 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也滿足要求。2.4、立桿桿底地基承載力的驗算P=N/A fgP立桿基礎底面平均壓力Fg底面承載力設計值A基礎底面面積,按擴散面積計,S=11=1m2其中 fg=Kcfgk,式中 Kc為腳手架地
25、基承載力調整系數,取1.0fgk地基承載力標準值,根據圖紙設計商業用房3KN/m2所以 fgk=1.43=5.2KN/m2P=N/A=7.26/1=7.26KN/m2由上可以知道,立桿基礎底面平均壓力遠大于樓面承載力,根據混凝土在不同溫度下硬化的強度百分率的不同,按15 天一施工段計,P=5.2+5.2 0.8=9.36KN/m27.26KN/m2。按二層支撐,能滿足要求。四)轉換層梁板支撐1、轉換層梁,梁最大截面600mm 1150mm設梁的承重支撐縱距為0.6m,橫距為 0.6+0.4=1 m,立桿步距為 h=1.5m(考慮到施工方便,底排步距采用1.8m),底下 200mm 以內高設置縱
26、橫向掃地桿,鋼管下墊30030050mm的木板。1.1 荷載收集1.1.1梁重:(梁截面寬為 b=600mm,高為 h=1150 mm),鋼筋混凝土容重 r0梁 25.5KN/m3。G梁=b/2hr梁=25.51.150.3=8.79 KN/m1.1.2模板重:G模板=b/2+(h-t)a=(0.3+0.97)0.5=0.63KN/m(模板自重標準值a取 0.5 KN/m2,查施工手冊第四冊表17-77)1.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4.5-0.18)0.1384=0.59KN故
27、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梁重模板重支架重=(8.79+0.63)0.6+0.59=6.24 KN1.1.4施工活荷:活荷以2 KN/m2計取,NQK=0.30.62=0.36KN1.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N1=1.2NGK1.4NQK N=1.26.241.40.36=7.99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1.3、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 1=7.99103/(0.528489)=30.94 N/mm2f=205 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也滿足要求。1.4、立桿桿底地基承載力的驗算同上,配備三副模板作為周轉材料用,可
28、滿足樓板承載力的要求。2、轉換層板,板厚180mm,支撐方案同一層面板支撐,不再另作計算。五)標準層梁板支撐計算1、標準層梁,最大截面為250mm 700mm。設梁的承重支撐縱距為1.0m,橫距為 0.25+0.4=0.65 m,立桿步距為 h=1.5m(考慮到施工方便,底排步距采用 1.8m),底下 200mm 以內高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鋼管下墊 30030050mm 的木板。1.1 荷載收集1.1.1梁重:(梁截面寬為 b=250mm,高為 h=700mm),鋼筋混凝土容重 r0梁 25.5KN/m3。G梁=b/2hr梁=25.50.70.125=2.23 KN/m1.1.2模板重:G 模板
29、=b/2+(h-t)a=(0.125+0.58)0.5=0.35KN/m(模板自重標準值 a 取0.5 KN/m2,查施工手冊第四冊表17-77)1.1.3鋼管腳手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b=0.1384 KN/m 計,h0為層高。(查JGJ130-2001附錄 A)則自重 G=bh0=30.1384=0.415KN故每根立桿承受的恒荷載NGK=梁重模板重支架重=(2.23+0.35)1+0.415=3 KN1.1.4施工活荷:活荷以2 KN/m2計取,NQK=0.12512=0.25KN1.2、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根據公式N1=1.2NGK1.4NQK N=1.231.
30、40.25=3.95KNN8 KN所以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1.3、立桿穩定性的計算A、在不組合風荷載作用下:1=N/Af1=3.95103/(0.528489)=15.3 N/mm2f=205 N/mm2因此,立桿穩定性也滿足要求。2、標準層板,板厚有170mm 和 120mm。其中 170mm 厚的板支撐方案按一層板方案支撐,120mm 厚的板支撐方案按二、三層板的方案支撐。四、構造要求模板支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的規定:1、模板支架立桿應符合JGJ130-2001第 6.3.1、6.3.2、6.3.3、6.3.5 條規定;2、立桿底部設置墊板。3、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
31、用直角扣件固定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 mm 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 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 mm。4、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其縱橫向間距不得大于1 m,對接、搭接應符合下列規定:4.1 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 1/3;4.2 搭接長度不應小于
32、1m,應采用不少于 2 個旋轉扣件固定,其搭接的扣件數量應通過計算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不應小于100mm;5、支架立桿應豎向設置,2m 高度的垂直允許偏差為15mm;6、設在支架立桿根部的可調底座,當其伸出長度超過300mm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固定;7、梁模板支架立桿采用單根立桿時,立桿應設在梁模板中心線處,其偏心距不應大于25mm。8、滿堂模板支架的支撐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8.1 滿堂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四排支架應設置一道縱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8.2 高于 4m 的模板支架,其兩端與中間每隔4 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 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8.3 剪刀撐的構造應符合JG
33、J130-2001第 6.6.2 條的規定:8.3.1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不應小于4 跨,且不應小于 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在45O60O之間;8.3.2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宜采用搭接;8.3.3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施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 mm。五、施工要求1、搭設承重支撐架用的鋼管、扣件,使用前必須進行抽樣檢測。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2、施工操作前,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必須親自向全體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特別是木工班長要有簽字手續。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應注意區別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的不同要求、不同內容,
34、分別進行。技術交底應詳細說明選用的材料、搭設要求、立桿縱橫柜、縱橫聯系桿和掃地桿、剪刀撐、拉結點、頂部小橫桿的間距等。局部使用2個扣件的,也應詳細說明。3、承重支撐架的搭設施工必須由專業施工隊伍承擔,施工人員必須有建筑登高特種作業上崗證。4、搭設完成后,項目部和有關人員應認真進行檢查驗收。檢查要依據專項施工方案確定的各項指標,依照承重支撐加搭設分項檢查驗收表(見附表)的要求逐一檢查驗收。扣件擰緊度檢查必須采用力矩板手。其中,扣件扭力檢查數量為:頂部大橫桿與立桿連接點的扣件應全數檢查,其余扣件檢查數量不少于10%。5、精心設計混凝土施工方案,確保模板支架均衡受載,宜采用從中部開始、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6、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在荷載計算時應考慮出現的最大荷載,并提出控制要求,在施工中設專人對施工荷載進行監控;7、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澆筑開始后,派人檢查支架及其支承情況,發現有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時,及時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