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測量專業特點本段平曲線較多,線路較長,地形復雜部分控制點與放樣點通視困難需加密點多。放樣碎部點位較多,復核數據量大,對時間性,準確性要求高。2、測量監理工作范圍及重點 2.1 測量監理工作范圍根據湘桂鐵路黎塘至南寧段擴能改造工程和新建南寧至黎塘鐵路工程施工監理招標文件,監理三標工作范圍為負責LN-5、LN-6標承包工程,DK743+000DK746+500段站前工程,以及柳南D1K711+905K791+000、南黎DK711+929.71DK787+500除南寧東站DK743+000DK746+500范圍的房屋、雨棚、天橋、旅客站臺場坪地面硬化外的所有站后和未納入LN-5、LN-6標段的
2、站前工程監理。在此范圍內,根據業主與施工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所規定的施工內容和范圍,并且是該施工單位負責施工的項目,管段內的路基,橋涵,隧道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工程施工測量、線下構筑物變形沉降測量及竣工測量。2.2 測量監理工作重點2.2.1本工程項目繁多,且計算量大、細部尺寸多、所以,對施工單位的計算成果,必須對照圖紙認真復查,每一個疑點都不能放過,資料抄錄也應認真校對,不應有半點差錯。2.2.2工期緊、施工段多,測量工作顯得特別繁重,容易出錯。特別是灌注樁等下部結構,因沒有任何參照物,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復核措施或閉合條件,錯誤不易被發現,監理工程師在狠抓施工單位質檢員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要加
3、強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群策群力、勤查勤檢、確保萬無一失。2.2.3儀器誤差是最容易被測量人員忽視一項主要誤差,因此,監理工程師必須時刻提醒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在施測前對儀器、量具作常規檢查。測量儀器必須定期校定。2.2.4對關鍵部位的放線,如灌注樁定位,都必須在下一道工序前抽檢,復查。2.2.5表格及資料圖紙及相關資料應完整齊全,平面控制測量成果、水準測量成果、水準點、導線點的交接記錄、復核記錄、加密放樣報驗單、復測記錄等資料必須字跡清晰、無涂改、并妥善保管,每天認真、誠實的填好監理日志,做好現場筆記,真實地記錄每一天的現場情況和工作內容,工程完工后,按合同文件要求將相關資料歸檔備案。3、
4、測量監理工作程序及流程3.1測量監理監控程序:3.1.1測量工作流程接控制網、點樁基準控制網、點復測申請使用基準控制點設置工程控制樁(加密)申請使用工程控制樁工程放樣計算施工放樣參與交樁、復核基準控制網、點復核審批使用基準控制點復核工程控制樁審批使用工程控制樁放樣計算復核放樣復核、抽測竣工測量竣工測量審核施工前準備熟悉圖紙,核對原始資料準備工作,參加交樁,制定復測方案,校正儀器,組織測量人員3.1.2交接樁流程圖準備工作,參加交樁,制定復測方案,校正儀器,組織測量人員請有關部門 重新交樁交施工單位復測復測結果不合格不合格合格批復施工單位使用施工單位控制點加密方案監理審查不合格合格施工單位加密控
5、制測量監理復查不合格 合格批準施工單位使用3.1.3施工放樣測量監理流程:準備工作:熟悉施工圖紙,按照圖紙要求計算、測量、復核數據施工單位測量放樣方案 放樣數據內業計算不合格監理復核合格施工單位測量放樣監理復核不合格合格進行下道工序3.2測量監理工作程序3.2.1交樁復核1.開工前,測量監理工程師參加由建設單位主持的勘察設計單位向承包單位進行的現場交樁工作,并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承包單位一起簽署交接樁文件紀要。設計單位向承包單位交樁的范圍應包括:(1)平面控制導線網、點樁,交點樁、副交點樁、直線上的轉點樁,圓曲線及緩和曲線的要素點樁。(2) 永久水準基點及增設的臨時水準基點樁。(3)大型建筑
6、物(如橋梁、隧道等)或復雜地段的平面控制樁及設計單位提供的測算和精度評定資料。(4) 控制樁的護樁。2.測量監理工程師應按照招標文件和規范要求檢查交樁數量、精度,簽署手續應齊全,各種數據應齊備。若重要樁位丟失過多,不能滿足日后測量需要時,應向建設單位反映,要求勘察設計單位補測。3.工程復測(1)導線和水準控制網復測(2)交樁工作完成后,測量監理工程師應參與承包單位的交樁復測工作,檢查復測人員資質、測量儀器設備、作業方法、測量資料、樁撅、貫通精度,并根據測量記錄進行抽查。(3)交樁復測工作完成后,測量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承包單位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和加密控制導線網和加密水準點;并定期復核控制網的的復
7、測資料。4.導線和水準控制網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1)控制導線網復測應從管段外至少一個導線樁起測,逐一進行測量,直至到管段外至少一個控制導線樁。(2)水準點控制網復測應從管界外一個水準點起測,逐一進行復測,直至到管段外至少一個水準點。(3) 測量監理工程師應組織本監理合同段內各標段的控制導線網和水準點搭接復測工作,相互搭接應至少一個以上控制導線樁和水準點。相鄰監理合同段的控制導線網和水準點搭接測量應與建設單位取得聯系。 5.測量監理工程師應及時審核復測記錄和結果,當復測結果不滿足規范要求時,應要求承包單位再次進行復測。如果確認成果資料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規定時,應及時通過建設單位轉告設計單位,協調解
8、決。6.測量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承包單位對復測后的控制導線網、水準點、加密控制導線網和加密水準點以及相應的護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定期進行檢查和復測。測量監理工程師對承包單位加密引測的控制點、水準點測量成果和記錄進行審核 各級平面控制網布網要求控制網級別測量方法測量等級點間距備 注CPGPSB級1000m4km一對點CPGPSC級8001000m導線四等CP導線五等150200m后方交會5060m1020m一對點 導線測量應使用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儀施測。導線水平角測量用全測回法或方向觀測法測量右角2測回,導線測量等級和測角精度可參見表3-1。表3-1 導線測量測角精度()測量等級
9、一二三四五測角中誤差0.71.01.82.54.0導線邊長采用級或級測距精度的全站儀測量,讀數至毫米。測距時,距離和豎直角應往返各觀測2測回。各項限差應滿足4-2的要求。表3-2 距離和豎直角觀測限差測距儀精度等級測距中誤差(mm)同一側回各次讀數互差(mm)測回間讀數互差(mm)豎直角指標較差()豎直角測回間較差()往返測平距較差(mm)注:為儀器標稱精度。表3-3 導線測量限差水平角檢測較差()15閉合差10長 度檢驗較差(mm)2mD水平角未平差的相對閉合差4 km1/120005 km1/10000水平角平差后的相對閉合差4 km1/240005 km1/200004 測量監理工作監控
10、要點4.1監控要點4.1.1路基測量1.路基施工放樣(1)放樣前,施工單位將放樣資料報監理工程審批; 放樣時:必須堅持起始點和起始方向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后,方能放樣測量。自檢合格后,通知監理工程師復檢。(2)在原地面被擾動之前,監理工程師必須及時復測地面高程,給工程計量提供準確的資料和數據,確保工程量的準確性。2.路基控制測量(1)路基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承包單位進行中線貫通復測,對中線控制點固樁,釘設護樁。當中線貫通復測結果與定測成果不符時,須再作復測。如果確認成果資料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規定時,則應及時通過建設單位轉告設計單位,協調解決。如偏差過大,不好調整,則應組織研究修
11、改中線方案。 中線貫通復測時,監理工程師應協調相鄰區段進行中線貫通搭接測量。長直線段搭接一個轉點,曲線搭接一個交點,水準基平搭接一個水準點。相鄰監理合同段的中線貫通搭接測量,應通知建設單位協調解決。(2)水準和線路中樁高程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施工需要增設或移設水準點時,高程應與前后水準點聯測。與相鄰測段銜接時,應采用同一水準點的高程。 中樁水準測量每測12km應與水準點進行閉合檢查。(3)斷面測量和站場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縱斷高程復測:觀測距離不得超過儀器的有效距離,觀測數據必須閉合,其標高應與中樁閉合,縱斷高程復測精度誤差應滿足相關規范的精度要求。 橫斷面的檢查與補測 路基施工前,應詳細檢查、
12、校對橫斷面,加樁處應補測橫斷面。 檢查和補測橫斷面的方向,直線段與路中線垂直,曲線段為垂直于所測點的切線方向。 通過高程測量計算出填挖高度,并列表計算出土、石方的數量。 計算方法和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監理工程師應審核測量結果,并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抽檢。 站場復測應設基線,基線邊長相對誤差不應低于1/4000。3.路基竣工測量控制要點(1)檢查路基竣工測量的限差。(2)在有橋、隧地段的線路竣工測量,中線貫通應以橋、隧中線為依據向兩端進行引測貫通,同時還應檢查該直線上建筑物是否超限,路基中線最大偏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3)竣工測量時,水準點應移設于接近線路的穩固建筑物或在橋梁墩臺上,水準點間距不應大
13、于2Km。(4)線路中線貫通測量后,直線上的轉點、曲線上的控制點及交點樁均應進行固樁。(5)復核加設的線路中樁和設置水準點、地界樁等。4.1.2軌道鋪設階段測量在軌道鋪設階段,首先應建立無碴軌道鋪設控制網,即建立CP控制網點包括基樁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然后進行無碴軌道的安裝測量,主要有加密基樁測量、軌道安裝測量、道岔安裝測量、軌道銜接測量、線路整理測量,最后進行軌道鋪設竣工測量。1.建立基樁控制網(CP)基樁控制網(CP)主要為鋪設軌道和運營維護提供控制基準,是在CP、CP基礎上采用導線測量或后方交會法施測的。為了保證無碴軌道施工滿足線路平順性要求,CP控制點應設為線路外移樁,距線路中線的距離
14、一般為34m,控制點的間距以150200m為宜。CP控制點有條件時宜埋設混凝土強制對中標。CP控制點高程測量工作應在CP平面測量完成后進行,采用精度水準測量并起閉于二等水準基點,全線測量貫通后進行嚴密平差?;鶚犊刂凭W(CP)布網和測量方法應根據無碴軌道的結構型式及施工工藝來確定。2.軌道的安裝測量(1)加密基樁測量軌道安裝之前,應依據基樁控制網(CP)進行樁基加密,加密時可采用光學準直法和精密水準測量方法,逐一測定加密基樁的位置和高程,并標定點位;加密基樁一般設置在線路中線上,也可設置在線路中線的兩側;道岔區應在岔心、岔前、岔后位置及道岔前后100200m范圍內增設控制基樁,其位置一般設置在直
15、股和曲股的兩側,可按坐標直線測設,也可按岔心和直股與曲股線路方向測設,并應埋置永久性樁位。(2)軌道安裝測量軌道類型不同,需測設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有底座施工測量、支承層的施工測量以及軌道板安裝測量。底座的測設主要是利用控制基樁放樣并控制模板安裝位置,平面采用坐標法,高程放樣按精密水準測量要求測設。混凝土支承層施工測量應以CP控制點為依據,進行模板或基準線樁放樣,使用混凝土攤鋪機進行混凝土支承層攤鋪作業時應設置基準線或導向鋼索。軌道板安裝測量主要是控制軌道板的安裝定位。(3)道岔安裝測量道岔安裝測量主要任務是測設中線控制點、軌排粗調測量和精調測量。根據道岔控制基樁在底座或支承層混凝土上
16、施測岔前、岔心、岔后點位中線控制點,直股應布置不少于5個中線控制點,側股不少于2個控制點;軌排粗調是以加密基樁為調整基準點,控制軌排中線放樣誤差和鋼軌頂面高程放樣誤差;軌排精調應在鋼筋綁扎和模板安裝結束后進行,軌排精調是利用基樁或加密基樁為調整基準點,使用軌檢小車或全站儀+水準儀進行調整。(4)軌道銜接測量區間無碴軌道施工宜采取單一工作面,當采用多個作業面施工時應做好各施工作業面銜接測量。銜接測量的主要內容是設置貫通作業面,并在貫通作業面設置公用中線及高程控制點,在距貫通作業面不小于200m范圍內,作為兩作業面施工測量的共用控制樁。(5)線路整理測量線路整理測量主要內容有:線路整理測量應對CP
17、控制點進行復測;需要設置臨時鋪軌基樁時,應以CP控制點為基準測設于線路中線上;鋼軌調整宜采用軌檢小車測量,也可采用全站儀+水準儀測量;線路中線整理測量完成后,應編制線路、道岔調整后的坐標、高程成果表。監理認真檢查審核。(6)軌道鋪設竣工測量竣工測量之前,應進行維護基樁測量。維護基樁測量應注意:維護基樁應根據維修檢測方式布設,并充分利用已設置的基樁;利用已設置的基樁作為維護基樁時,應對其進行復測;需要增設中線維護基樁時,應檢測CP控制點,并根據CP控制點進行線路中線和維護基樁測量;維護基樁的復測和增設的測量精度應不低于相應軌道結構加密基樁的精度要求,且滿足線路維護要求。軌道鋪設竣工測量主要監測線
18、路中線位置、軌面高程、測點里程、坐標、軌距、水平、高低、扭曲;測量應采用軌檢小車進行測量,軌檢小車測量步長宜為1個軌枕間距??⒐y量完成后,應提交成果資料。監理予以審核檢查。4.1.3橋涵測量1.進場人員及儀器配置情況,儀器精度及使用狀態。2.橋梁工程測量放樣工作的檢查和復核,應由測量工程師和橋梁工程師研究和協調進行,但責任監理為測量工程師。3.測量工程師安排監理測量組人員,檢查承包人測量、放樣工作,測量工程師和橋梁工程師審核承包人測量報告后,決定監理復測內容。4.現場測量、放樣過程中或資料審核里,如確定存在精度或其它問題,應由承包人測量人員解釋,必要時指令復測部分或全部樁位,如確系設計問題,
19、應同設計單位研究決定。5.特大橋、大橋的平面和高程施工測量按時速200250公里有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指南(試行)(鐵建設函200776號)有關規定進行。凡未包括的內容,均按鐵道部現行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辦理。6.測量工程師批復承包人測量放樣報告,并把3.4項執行結果和批復意見報告站長,以作為批準開工申請報告依據。7.繪制全橋測量綜合示意圖:圖上詳列:橋位樁、基線樁、基礎樁及護樁的編號、坐標、距離、方位角、曲線資料、水準點資料等。綜合示意圖上列出導線點表、橋位及分部樁位坐標表、路線曲線資料表、水準點表等。橋梁各結構平面放樣及高程放樣允許偏差見下表: 平面位置允許偏差高程位置允許偏差值橋梁中心線1
20、5mm樁基基地標高100mm群樁樁中心10mm墩臺或橋臺10mm單排樁樁中心10mm墩臺身10mm承臺或系梁15mm橋面縱斷面高程10mm墩臺身10mm臺帽蓋梁10mm臺帽蓋梁10mm現澆梁板頂面高程10mm8.橋梁工程控制測量(1)一般特大橋、大、中、小橋和涵洞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2)橋梁施工前,應對橋梁的平面控制網(三角網)、水準點(跨河水準點)、線路中線等進行復測。復測時,監理工程師應抽檢。(3)特大橋、大橋施工水準點測設精度不應低于四等水準測量要求。橋頭兩岸應各設置不少于兩個水準點,中、小橋和涵洞水準測量按五等水準測量要求設置水準點。(4)并行線橋梁施工放樣應以左線為準,先放出左線墩臺
21、位置后,再依據設計圖上左右線墩臺關系放出右線墩臺位置。左右線間距較大的雙線橋,設計圖上兩橋分開設計曲線布置的,應按兩橋分開放樣。(5)測設墩臺中心時,應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進行,距離方向應起、閉于橋頭控制點。也可根據地形自中間墩向兩端測設。(6)橋跨短、跨數多的曲線橋采用偏角法測設曲線,確定墩位。首先測出各墩位的線路中心,然后從線路中心向曲線外測量出偏心距E值定墩位中心。(7)復雜特大橋及重要大橋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8)檢查控制三角網的等級和精度。(9)測得的斜距應加常數改正、氣象改正、傾斜改正、投影于軌底(或墩臺)高程的改正。(10)檢查水平角觀測測回數、水平角觀測、三角形閉合差的限差。(11
22、)檢查水準測量等級。(12)檢查水準測量視線長度、前后視距累積差及高度限差。9.橋梁工程竣工測量控制要點(1)橋梁竣工后應測定橋梁中線、跨距、墩臺、梁部尺寸和高程。(2)檢查頂帽及支承墊石的高程。(3)檢查支座位置及底板高程。(4)特殊橋梁應按相關規定辦理橋梁控制導線容許值等級測角中誤差()橋軸線相對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基線相對中誤差一0.71/1750001/1500001/400000二1.01/1250001/1000001/300000三1.81/750001/600001/200000四2.51/500001/400001/1000004.1.4隧道測量1.隧道施工放樣(1)對于大
23、中型隧道必須先作誤差預計,如果預計誤差超限,應調整施測方法,提高儀器精度,誤差預計完成后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2)開挖前,隧道兩端的起始點施工單位測量人員自檢合格后,通知監理工程師前往復測,經雙方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不定期地抽檢控制點和施工點的位移情況。(3)進洞后,洞內洞外必須經常聯測,確保施工點準確無誤,才能正確的指導施工。聯測間隔時間最大不得超過一個月。(4)貫通誤差的限差,橫向和高程貫通精度要求,參照鐵道部現行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執行。(5)隧道長度大于1500米時,應根據隧道橫向貫通精度的要求,進行隧道平面控制測量設計。隧道長度小于和等于1500米時,平面控制
24、測量設計按鐵道部現行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的規定執行。(6)在開挖斷面形成后,宜采用斷面自動測繪斷面,也可采用斷面支距法測繪。采用斷面支距法測量時,應按中線和外拱頂高程從上至下每0.5米向左右量測支距。(7)供襯砌用的臨時中線點,必須用經緯儀測定,其間距可視放樣需要適當加密,但不宜大于10米。(8)襯砌立橫前應復核中線和高程,標出拱架頂邊墻底和起拱線高程。立橫后必須立即進行檢查和校對,確保無誤。(9)洞內水準路線,應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布設,測點間距200500米為宜。為施工方便導坑內拱部、邊墻,宜每100米設一個臨時水準點。2.隧道工程控制測量(1)隧道施工前,測量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承包單位做
25、好隧道控制測量工作(洞外控制測量、洞內控制測量,對于采用豎井開挖的隧道,還應考慮洞外和洞內的聯系測量),以保證隧道中線和高程能按規定精度要求正確貫通,并使隧道內平、縱斷面符合設計要求及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2)對于直線隧道長度大于1000m,曲線隧道長度大于500m,測量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承包單位根據橫向貫通精度要求進行隧道平面控制測量設計;洞外兩開挖洞口(包括橫洞口、斜井口)間水準路線長度大于5000m,應根據高程貫通精度要求進行隧道高程控制測量設計。(3)洞外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4)檢查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方法。(5)洞外控制測量應在每個洞口附近測設不少于三個平面控制點(包
26、括洞口投點及其相聯系的三角點或導線點)和兩個水準點,作為洞內測量的起測依據。如施工被破壞或移設應按原測精度進行補設,同時對原有三角點、導線點進行檢測。(6)洞外控制測量的水平角觀測,以水平方向觀測法為主。(7)隧道水準點的高程應利用一端洞口線路定測水準點的高程作為起始高程進行測量,并傳算至隧道另一端洞口與定測高程閉合。(8)洞外水準點、中線點應根據隧道平縱面,隧道長度等定期進行復核。3.洞內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1)布設洞內導線應以洞口投點(插點)為起始點組成多邊形閉合導線環。(2)洞內水準路線應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布設,結合洞內施工特點,每隔200m至500m設立一對高程控制點,并應定期
27、復核。(3)對于長大隧道的洞內導線,每個月至少應進行一次洞內外聯測,監理工程師需對聯測資料進行資料復核并簽字確認。(4)洞內控制點應根據施工進度設定,樁點必須穩定、可靠、通視良好,水準點應設在不易損壞處,并加以妥善保護。(5)洞內導線應根據洞口投點向洞內作引伸測量,洞口投點應納入控制網內。導線最短邊不宜小于300米,短邊與相鄰邊長之比不宜小于1:3。4.2隧道工程竣工測量控制要點檢查測量隧道凈空斷面,包括內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軌頂面以上1.1m、3.0m、5.8m處寬度、鋪底或仰拱高程,均以線路中心為準。檢查埋設永久中線點及其標志。4.2.3隧道竣工后,應提交貫通測量技術成果書,貫通誤差的實
28、測成果和說明,凈空斷面測量和永久中線點、水準點的實測成果及示意圖。所有的控制測量和施工放樣測量必須進行換手測量,對工程項目的關鍵,測量科目必須進行徹底換手測量,一般測量科目應實行同級換手測量。徹底換手測量,須更換全部測量人員、儀器及計算資料,同級換手測量,須更換測量和計算人員。4.3 線下構筑物變形測量為滿足對客運專線軌道鐵路線下構筑物變形評估的需要,并確定軌道的鋪設時機,以及為運營養護、維修提供依據,應建立線下構筑物變形監測網,對線下構筑物進行變形觀測。變形測量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變形監測網、設置變形測量點以及變形觀測。變形監測網包括水平位移監測網、垂直位移監測網。變形觀測的頂級劃分及精度要求如
29、下表5-1 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變形測量等級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變形觀測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變形觀測點的高差中誤差(mm)變形觀測點的點位中誤差(mm)一等0.30.11.5二等0.50.33.0三等1.00.56.0四等2.01.012.0水平位移檢測網可采用獨立坐標系統按三等平面監測網建立,并一次布網完成。不能利用CP和CP控制點的檢測網,至少應與一個CP和CP控制點聯測,以便引入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平面坐標系統,實現水平位移檢測網坐標與施工平面控制網坐標的相互轉換。垂直位監測網可根據需要獨立建網,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施測,高程應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網系統。不能利用水準基點的
30、監測網,在施工階段至少應與一個施工高程控制點聯測,是垂直位移監測網與二等水基點聯測,將垂直位移監測網高程基準歸化到二等水準基點上。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每個獨立的監測網設置不少于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基準點應選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使用時應作穩定性檢查與檢驗,并應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測定變形的參考點,基準點的間距不大于1公里。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對觀測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工程,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測量變形觀測點。 變形觀測點以應設立在變形體上能放映變形特征的位置。變形觀測前應對使用的儀器和設備進行檢驗校正;取得具有資質檢
31、定部門的定期檢定批準,每次變形觀測時,應注意采用相同的圖形或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固定的觀測人員,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4.3.1 路基變形觀測1.軌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標準無碴軌道對線下基礎變形限制嚴格,已頒布的高速鐵路軌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文)規定:(1)一般地段路基工后沉降量15mm;(2)長度大于20m的沉降均勻的路基地段,允許最大工后沉降量30mm,但調整后軌面高程豎曲線應滿足:Rsh0.4V2SJ;(3)路橋、路隧連接處沉降差異造成的錯臺5mm;(4)路橋、路隧過渡段或任意兩段路基沉降造成的折角應1/1000由于路基工程的特殊性,無法
32、準確計算路基工程沉降,必須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對路基工程沉降進行監測,并根據觀測數據預測鋪設無碴軌道后的工后沉降是否滿足要求。2.路基沉降觀測的內容及方法路基沉降觀測內容一般包括:路基沉降觀測、路基面沉降觀測、過渡段不均勻變形觀測、路堤邊坡及坡腳位移觀測、路堤填土分層沉降觀測等。路基沉降觀測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1)地基沉降觀測非巖石地基,一般均應進行地基沉降觀測。地基路基沉降觀測可采用沉降板、沉降管位移計等方法進行監測。斷面的設置及觀測斷面的觀測內容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結合沉降預測方法和工期要求具體確定觀測方案。(2)路基面沉降觀測路基
33、面沉降數據是確定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滿足無碴軌道鋪設技術要求的依據。路基地段均應進行路基面沉降觀測。路基面沉降觀測采用觀測樁法進行觀測。(3)過渡段不均勻變形觀測路基過渡段不均勻變形是否滿足無碴軌道鋪設技術要求,必須通過沿線縱向的連續的沉降觀測進行判斷或評估。路基過渡段不均勻變形可以采用連續的路基面沉降觀測,也可采用沿線路縱向布置得剖面沉降儀進行觀測。3.觀測斷面布置路基沉降觀測斷面的設置及觀測斷面的觀測內容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結合沉降預測方法和工期要求具體確定觀測方案。沉降觀測斷面的間距一般不應大于50m,對于地勢平坦、地基條件均勻良好、高度小于5m的
34、路堤或路塹可放寬到100m;對于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應適當加密。路基過渡段不均勻變形采用連續的路基面沉降觀測時,觀測斷面間距宜加密至5m。路基過渡段不均勻變形采取剖面沉降觀測儀觀測時,剖面沉降管應在路基過渡段范圍內連續布置,一般采用對角線方式布置。4.3.2觀測精度與觀測儀器沉降水準的測量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的測量精度為8mm/30m。4.3.3觀測時間與觀測頻次路基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表4-2的規定。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或數據異常時應及時觀測。4-2 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每天沉降量突變2-3天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堆載
35、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兩周3個月以后1次/月無砟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12個月1次/3月4.3.4觀測數據記錄及資料整理4.3.5觀測數據記錄一般采用電子表格記錄。4.3.6觀測資料整理觀測斷面的觀測數據應整理為時間-沉降關系曲線;過渡段觀測數據還要整理沿線路縱向分布的不同時間的沉降曲線。1.路基工后沉降預測與評估2.沉降預壓的可靠性驗證根據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不少于3個月的實際觀測數據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2。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經過驗證,間隔不少于3個月的兩次預測最終沉降的差值
36、不應大于8mm。監理應認真檢查、復測。3.路基工后沉降預測路基沉降預測應采用曲線回歸法。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最終的沉降預測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 s(t)/s(t=)75% 式中:s(t)為預測時的沉降觀測值,s(t=)為預測的最終沉降值。沉降時間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為起始點。4.路基工后沉降評估路基沉降的評估應結合路基各觀測斷面以及相鄰橋(涵)隧的沉降預測情況,以及路基工程設計、路基加固以及路堤填筑施工質量監測情況等綜合進行。路基沉降的評估的標準及鋪設無碴軌道條件:(1) 一般地段路基工后沉降量15mm(2)長度大于20m的沉降均勻的路基地段,允許最大工后沉降量30mm,但調整后軌
37、面高程豎曲線應滿足:R0.4V2SJ;(3) 路橋、路隧連接處沉降差異造成的錯臺5mm;(4)路橋、路隧過度段或任意兩段路基沉降造成的折角應1/1000。4.4 橋梁變形測量4.4.1橋涵變形控制條件1墩臺應檢算沉降。自無碴軌道鋪設后,墩臺的均勻沉降量不應超過15mm,相鄰墩臺的沉降量差不應超過5mm。2徐變上拱度:終張拉60天后,L50m梁體跨中徐變上拱度不應大于7mm;L50m梁體跨中徐變變形不應大于L/7000或14mm。3涵身整體沉降:要求無碴軌道鋪設后的工后沉降量與相鄰段的路基相一致,且15mm。4涵節間的差異沉降:要求控制相鄰涵節的沉降量,且沉降差不得大于5mm。5涵路差異沉降:要
38、求涵身沉降與過渡段的沉降應基本一致,當不一致時,其形成的沉降差不得大于5mm。4.4.2觀測系統的建立由于無碴軌道對結構變形要求較高,須根據無碴軌道下部結構的實際變形,及時調整相關設計,以滿足無碴軌道設計安裝精度要求。橋梁、涵洞在施工之前應建立永久的觀測系統,并在施工過程中對橋梁、涵洞的變形分階段性地進行觀測。橋梁、涵洞需在適當位置設置足夠的觀測點,建立觀測系統,并以合理的觀測周期進行觀測。一般橋梁、涵洞的觀測點的設置詳見圖4-14-44.4.3觀測階段及頻次為掌握橋涵各個時期的變形,恰當地評估“工前變形”,有效地控制“工后變形”,應按下列要求對橋梁、涵洞的變形進行觀測4.5監控手段1.工程開
39、工前,復核并現場復測施工單位的控制網,復核結果符合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后,將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交建設單位備案,并交付施工單位使用。2.審查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上崗證、以及測量儀器的鑒定證書及有效期限。3.審核施工單位的測量方案,并簽署監理意見。4.使用儀器精度應滿足測量精度要求,定期檢修鑒定,使用前進行認真仔細檢查。5.放樣前,應根據各部位允許偏差,對所要放樣點進行精度評定,以保證測設精度。6.根據設計圖紙和附近控制點坐標,計算線路中心坐標和線路要素,計算橋梁中心線及各橋墩(臺)的平面數據,應報監理復核認可。7.所有控制點應定期復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8.曲線上橋梁施工放樣,除按曲線上坐標進行復核
40、外,還應采用第三基準點進行復核。9.對未經驗收而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監理有權制止。10.對于工程驗收項目,施工單位應于24小時前報送施工測量放線報審表并附相關資料,監理工程師審核并進行現場復測或抽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11.復測各結構部位的位置和標高,并做出測量記錄和結論。5 測量監理工作方法及措施5.1測量監理工作方法5.1.1充分利用各種監理手段,認真做好測量工作的控制。5.1.2認真審核施工單位報審的測量方案,并填寫“監理意見”。5.1.3加強施工現場的抽檢頻率,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寫出書面通知,堅持復驗后簽字。5.1.4認真聽取各方面信息意見、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領導反映,并提
41、出監理意見。5.1.5有針對性的檢查施工單位的記錄,做好有關測量原始記錄。5.2測量監理工作措施5.2.1工程開工前,復核并現場復測施工單位的控制網,復核結果符合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后,將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交建設單位備案,并交付施工單位使用。5.2.2審查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上崗證、以及測量儀器的鑒定證書及有效期限。5.2.3審核施工單位的測量方案,并簽署監理意見。5.2.4使用儀器精度應滿足測量精度要求,定期檢修鑒定,使用前進行認真仔細檢查。5.2.5放樣前,應根據各部位允許偏差,對所要放樣點進行精度評定,以保證測設精度。根據設計圖紙和附近控制點坐標,計算線路中心坐標和線路要素,計算橋梁中心線及
42、各橋墩(臺)的平面數據,應報監理復核認可。所有控制點應定期復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5.2.8曲線上橋梁施工放樣,除按曲線上坐標進行復核外,還應采用第三基準點進行復核。5.2.9對未經驗收而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監理有權制止。5.2.10對于工程驗收項目,施工單位應于24小時前報送施工測量放線報審表并附相關資料,監理工程師審核并進行現場復測或抽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5.2.11復測各結構部位的位置和標高,并做出測量記錄和結論。其它未盡事宜,按照時速200-250公里有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指南(試行)(鐵建設函200776號)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91)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TB1005497)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