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概述12.2地質情況23.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范圍23.1試驗段試驗的目的23.2試驗范圍24基本要求24.1原地面處理24.2施工放樣34.3路堤填筑34.4攤鋪整平44.5碾壓45取料場情況46.人員配置47.機械設備及測量、檢測儀器配置68.施工方法79.路基填筑施工工藝及方法79.1填筑施工工藝方法79.2攤鋪施工89.3機械整平99.4機械碾壓99.5灑水或晾曬99.6路面、邊坡整形109.7檢驗簽證109.8壓實度及其他檢測109.9埋設沉降樁119.10施工技術保證措施1110試驗成果1211工期安排及保證措施1211.1計劃工期1211.2
2、工期管理保證領導小組1211.3試驗段工期保障措施1212質量控制及檢驗1313. 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1313.1環保領導小組1313.2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1313.2.2噪聲控制1413.2.3污染控制1414冬季施工保證措施14路基基床及以下路基試驗段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新建哈爾濱至佳木斯鐵路施工圖個別路基設計圖:xx施路-258(DIK146+004.57DIK146+345.00);1.2新建哈爾濱至佳木斯鐵路施工圖設計xx鐵路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參考圖集、路基附屬結構物及其接口設計圖集 ;1.3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1.4鐵路路基設計規范
3、(TB10001-2005);1.5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03); 1.6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1.7鐵路工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標準(TB10503-2005);1.8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1.9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10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相關文件要求。2.工程概況2.1概述哈爾濱至佳木斯鐵路趙安屯站(不含)至平安屯站(不含)段,中鐵xxx承建里程范圍為DIK116+501.89DIK169+382.02,路基正線長度為19.75km。選取試驗段時,綜合
4、考慮現場地表清理及結構物間路基段的實際情況,本區段土方路基填筑試驗路段選在DIK146+005DIK146+208,長203m,最小填土高度2.44m最大填土高度11.67m。由三工區組織實施。DIK146+005DIK146+208段位于矯家屯特大橋大里程端,線路以填挖相間通過,丘陵地帶,地形起伏較大。植被主要為林地。地層為粉質粘性土,土壤最大凍結深度為2.05m。設計填筑工程措施為基床表層換填級配碎石,厚0.6m,以下依次換填0.2m厚中粗砂及1.7m厚非凍脹A、B組土,并于中粗砂間夾鋪一層兩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600g/m)。其余路堤基床表層厚0.6m,采用級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層厚度1.
5、9m,采用非凍脹A、B組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C組土填筑,路堤填筑前清除表土0.3-0.6米厚,并填前碾壓。2.2地質情況地層:粉質黏土,黃色褐灰褐色,軟塑硬塑,含鐵錳質結核,含植物根系,。=120KPa160KPa;細角礫土,紅褐色,黃褐色,灰褐色,中密,潮濕主要成分為花崗巖,呈棱角狀,充填少量黏性土,。=400KPa;礫砂,黃褐色,中密,潮濕飽和,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含少量黏性土,。=330KPa;花崗巖,紅褐色,灰褐色,黃褐色,全風化,原巖結構大部分已遭破壞,巖芯呈砂礫狀局部夾少量短柱狀,手捏易散,。=300KPa。土壤最大凍結深度2.05m。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
6、震基本烈度度)。3.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范圍3.1試驗段試驗的目的3.1.1路基基床底層以下路堤及路基基床底層填料的性質分析和填料的選擇;3.1.2攤鋪系數、松鋪厚度的確定;3.1.3確定整平和整型的合適機具;3.1.4確定壓實機械的選擇和組合,壓實的順序、速度和遍數;3.1.5填料的顆料級配,最優含水率及控制;3.1.6實測壓實指標和設計指標的差異;3.1.7確定挖裝運輸機械和整平碾壓機械的協調與配合;3.1.8確定壓實指標采用的檢測方法;3.1.9確定最佳施工工藝;3.1.10安全環保措施的有效性及改進措施;3.1.11形成合理的路基施工管理組織機構;3.2試驗范圍本區段土方路基填筑試驗路段
7、選在DIK146+005DIK146+208,長203m,最小填土高度2.44m最大填土高度11.67m。4基本要求4.1原地面處理該段內地表附著物為林地,首先將紅線內樹木砍伐,并將樹根挖出,按照圖紙設計修建臨時排水溝。地基表層為松散土層,當松土層厚小于0.3m,應將原地面地表碾壓密實;當松土厚度大于0.3m時,應將松土翻挖,分層回填。路堤基底經平整、壓實后,其表面應無雜草、樹根、腐殖土。地表橫坡陡于1:5時,在原地面開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m。天然地基的靜力觸探比灌入阻力Ps值應不小于1.5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載力00.18MPa,否則進行地基換填、改良或加固處理。4.2施工放樣采用全站
8、儀定出路基設計中心線,每10米釘一木樁,據高程測量結果定出邊線,灑白灰線標識,為保證路基邊坡的壓實,路基兩側分別寬鋪30cm,竣工時刷坡整平,路面寬度應大于設計值。試驗段擬采用1.3的松鋪系數,根據松鋪系數和運輸車每車運土量,灑白灰方格線,一車料一個網格。基床以下路堤頂面高程、中線至邊緣距離、寬度、橫坡、平整度允許偏差及檢驗標準見下表。 表1 基床以下路堤外形尺寸檢驗標準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高程50mm水準儀測量中線至邊緣距離50mm尺量寬度不小于設計值尺量橫坡0.5%尺量平整度土質路堤頂面30mm,填石路堤頂面100mm2.5m直尺量測4.3路堤填筑按照事先打好的方格,由專人指揮卸車,以達到
9、松鋪厚度的目的。此次試驗段施工采用挖掘機挖裝土,自卸車運輸。施工中應檢查核對填料實際使用情況,當實際使用填料發生變化時,應另取樣作土工試驗進行鑒定。填料復查應符合下表的要求。表2 填料的檢驗項目、檢驗數量填料種類顆粒級配相對密度液、塑限擊實試驗大于5mm顆粒的單位體積重大于20mm顆粒的單位體積重大于40mm顆粒的單位體積重粗粒土(除粉砂、黏砂外)每10000m每10000m-每10000m-每10000m4.4攤鋪整平首先檢測填料的含水量,當填料的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過2%時,立即予以攤鋪整平,并設4%的人字排水坡。人工配合推土機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機刮平,保證填筑層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勻
10、,每層松鋪厚度不大于40cm,當平地機刮平整后測松鋪高程。4.5碾壓攤鋪平整后,松鋪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開始碾壓。此試驗段采用自重18T的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先靜壓一遍,弱振壓12遍,然后進行強振,每強振一遍后都要檢測地基系數,當地基系數達到規范要求后停振,以確定強振的遍數,指導以后大面積路基填土施工,最后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收光。壓路機行走速度不超過5km/小時,振動頻度先弱后強,直線段由兩側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行間輪跡重疊為后輪寬度的1/2,橫向接頭處重疊0.40.5m,以保證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的均勻性。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邊角處用小型夯實工具進行夯實。5取料場情況
11、DIK146+005DIK146+208段路基試驗段填料選自DIK144+500左側取料場,室內試驗結果為細角礫填料,最大干密度2.14g/cm,最佳含水量為5.8%。填料最大粒徑40mm,滿足K30試驗對粒徑的要求。表3 取料場概況表里程位置描述用途最短運距(km)容量 (萬方)占地 (畝)場地描述及地質情況所在鄉鎮DIK144+500左側矯家屯北取土場1.61030旱地,上覆第四系粉質黏土,褐黃色,硬塑,土層薄;下伏花崗巖,中粗粗粒結構,塊狀構造花崗巖全風化。會發鎮6.人員配置人員組織安排及職責如下:施工負責人:全面負責本次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現場的人員安排,材料、機械設備的調動等施工組織工
12、作;抓好施工中的質量、安全、工期和現場管理工作,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技術負責人:全面負責試驗段施工的技術管理工作;主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組織解決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難題,負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先進技術成果在項目上的應用,指導施工技術有效開展技術管理工作。專業工程師:負責施工全過程中的技術管理工作,包括施工技術、試驗、測量、生產調度等;負責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藝及操作細則;負責試驗、測量工作,對所有試驗項目制定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環境保護方案的制訂;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方案,負責編制各工序技術文件并進行交底;參與編制試驗段技術總結。主管工程師:配合專業工
13、程師管理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生產、及人員安排,對施工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及時解決并且上報工程部長。測量工程師:負責施工過程中測量工作的復核、檢查、監督,確保測量工作及時、準確、有序的開展,滿足施工需要。質檢工程師:負責施工的安全、質量管理工作規劃,制定安全質量管理辦法,負責制定安全質量工作目標、安全質量計劃和實施方案,組織制定安全、質量保證措施,確保安全、質量目標的實現,制定安全質量檢查制度,制定各工種崗位操作規程,對安全生產、勞動保護、質量進行定期和日常的監督檢查;組織安全質量的檢查評審,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活動和安全標準工地建設,負責安全質量事故的調查和處理。試驗工程師:負責施工過程中試驗工作的檢查
14、、監督,制定本試驗段土工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匯總試驗段試驗數據,編制土工試驗總結報告。施工隊長:負責施工現場的生產管理,配合工區經理組織生產,協調現場各施工人員、材料、機械設備等資源。抓好施工中的質量、安全、工期和現場管理工作,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圖1 組織機構圖技術員質檢員試驗員測量員路基試驗段工程作業面作業層工區經理 工區副經理 工區總工 測量負責人材料負責人安全負責人質檢工程師試驗負責人施工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控制層決策層7.機械設備及測量、檢測儀器配置表4 機械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數量備注1挖掘機BH370BH2252臺2振動壓路機YZ18JC2臺3推土機T1602臺4自卸車斯
15、太爾10臺5平地機 PY1001輛6裝載機龍工ZL50C1臺7灑水車東風1輛表5 測量、檢測儀器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數量備注1全站儀DTM-5521臺2水準儀DSZ22臺3水準尺3m木尺1把4水準尺5m鋁合金尺1把5K30平板載荷儀K301臺6核子密度濕度儀1臺7變形模量Ev2測試儀1臺8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1臺9應變控制式無側限壓縮儀1臺10重型動力觸探儀1臺11灌砂筒2個12天平1臺13案秤1臺8.施工方法填筑施工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水平分層填筑:三階段:準備階段施工階段檢查簽證階段;四區段:填筑區攤鋪區碾壓區檢驗區;八流程: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簽證
16、路面整形(邊坡整修)。9.路基填筑施工工藝及方法9.1填筑施工工藝方法填筑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圖2 施工工藝流程圖9.2攤鋪施工9.2.1放線采用全站儀定出路基設計中心線,每10米釘一木樁,據高程測量結果定出邊線,灑白灰線標識,為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邊線應比設計線每邊寬出30cm。9.2.2畫網格在有效的填筑范圍內,用白灰畫網格每一網格一車料,以便現場領工員指揮車輛進行按順序傾倒填料。9.2.3控制填料質量及松鋪厚度傾倒在網格內的填料,在攤鋪前檢查填料是否均勻,是否有粗細顆粒嚴重離析現象,若有采取機械配合人工進行施工現場二次拌和,確保填料均勻。按自卸汽車每車的方量和松鋪厚度計算每個方格內的卸
17、土車數,以控制填料的松鋪厚度。松鋪厚度可分28cm、30cm、36cm三種控制。9.2.4攤鋪。采用推土機攤鋪散料,同時人工配合推土機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機刮平,保證填筑層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勻,每層松鋪厚度不大于30cm,當平地機刮平整后測松鋪高程。9.2.5控制填料含水量。按照填料室內試驗,填料施工含水率控制為wop1。填料含水率較低時,采用灑水措施;填料含水率過大時,采用推土機松土器翻松晾曬。9.3機械整平9.3.1粗平。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機粗平。為保證每層的平整度及施工厚度的均勻,攤平過程中要檢查層厚和平整度。9.3.2精平。待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機精平作業。且每層填筑時均須形成(24)
18、%的人字形橫坡。9.3.3集窩處理。在攤鋪及整平過程中,容易出現骨料集窩現象,應安排小型挖機對局部級配較差的填料進行現場拌和,改良級配。對骨料局部集窩部分,由人工進行現場拌和。9.4機械碾壓精平完成后,現場技術人員進行檢測,確認填筑層標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碾壓。9.4.1碾壓組合。碾壓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68遍,碾壓組合方式1: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2遍靜壓1遍;碾壓組合方式2: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3遍靜壓1遍;碾壓組合方式3: 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4遍靜壓1遍。壓實順序應按直線段先兩側后中間,曲線段先內側后外側,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9.4.2搭接處理。各區段交接處,應
19、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以保證無死角、無漏壓,確保碾壓的均勻性。9.5灑水或晾曬嚴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不超過試驗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或不低于最佳含水量的3%。當含水量太低時,在表面灑水并盡可能地攪拌,待提高含水量后再攤鋪碾壓;當填料含水量超過規定時,則在攤鋪后先晾曬,待降低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時再碾壓,填層厚度可適當減薄。在灑水或晾曬時,前后兩區段交叉施工。9.6路面、邊坡整形路堤按設計標高填筑完成后,每20m設三個樁(兩個邊樁,一個中樁)。進行高程測量,計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邊線樁,
20、修筑路拱,并用光輪壓路機碾壓一遍,使路面光潔無浮土,橫向排水坡符合要求。依據路肩邊線樁,用人工按設計坡率掛線刷去超填部分。邊坡刷去超填部分后進行整修夯實,整修后的邊坡達到坡面平順沒有凹凸,轉折處棱線明顯,直線處平直,變化處平順。9.7檢驗簽證按驗標要求對填料質量、填筑厚度、填層面縱橫方向平整均勻度、路面坡、壓實質量、邊坡質量等進行檢查驗收。達不到標準的按要求進行整修合格后予簽認。9.8壓實度及其他檢測在每填一層碾壓三遍后即用K30平板載荷儀、核子密度濕度儀、變形模量Ev2測試儀、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檢測地基系數K30、孔隙率n、變形模量Ev2等。在使用核子密度濕度儀檢測的同時,采用灌砂法(或灌水
21、法)進行平行對比試驗,以核準核子密度濕度儀的測試數據。檢測標準及檢測頻率如下:填料基床底層填筑壓實質量控制標準序號檢驗項目質量標準及允許誤差檢驗數量及方法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1地基系數K30(Mpa/m)130150每填高約0.9m,100m范圍內檢測4點,距路基邊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2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每填高約0.9m,100m范圍內檢測4點,距路基邊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3孔隙率n()-每層沿縱向每100m檢測6點,距路基邊1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4壓實系數K9595每層沿縱向每100m檢測6點,距路基邊1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基床底層
22、檢測頻率和取樣部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100m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變形模量Ev2或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各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基床以下路基檢測頻率和取樣部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取個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100m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變形模量Evd或地基系數K30 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試驗過程中安排技術人員、檢測人員記錄壓路機的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等檢
23、測情況(此試驗段以基床底層為主,但在試驗過程中,記錄統計壓實度達到90時的各項指標),以便整理出指導大面積路基填筑施工的總結報告。基床底層外形尺寸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填料基床底層外形尺寸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質量標準及允許誤差檢驗數量及方法1中線至路肩邊緣的距離0,5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尺量2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尺量3橫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2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點,2.5m長直尺量5厚度3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水準儀測量9.9埋設沉降樁 本試驗段為路堤基
24、床填筑A、B組填料施工,施工過程中按沉降觀測設計圖紙埋設相關元件。9.10施工技術保證措施為了保證A、B組填料的技術達到現行的試驗規定標準,選料、檢測等各項工序過程中均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實施。盡量采取最佳方案對含水量、填料的級配進行嚴格控制。對于施工過程中防止水分損失的情況,要求試驗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根據當時天氣情況,不斷總結確定含水量。施工中填料含水量過大要攤鋪涼曬,過小灑水車灑水調整。施工時注意路基內預埋管線及設施的施工,施工前根據設計圖紙和相關文件要求作出詳細的技術交底,確保預埋管線及設施不受損害,同時要確保此部分的路基壓實質量符合要求。10試驗成果10.1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遍數
25、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碾壓遍數與K30值和壓實度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10.2對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確定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10.3通過對比試驗,確定密實度與K30、Evd的對應關系,建立各指標間的相互關系,達到質量評價的目的。10.4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寫出試驗報告報批。11工期安排及保證措施11.1計劃工期2014年10月15日2014年11月5日11.2工期管理保證領導小組為順利實現本分項工程的工期目標,項目部成立以一分部主要領導為工期管理保證領導小組。組 長:周福軍副組長:易新明組 員:馬富民、閆
26、小飛、劉照云11.3試驗段工期保障措施11.3.1科學組織、統籌安排,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安排施工。首先按照工程要求,選派長期從事鐵路路基施工的工程隊擔負該工程的施工任務。施工中控制好每個項目、每道工序的作業時間,將流水作業運用到各項作業中,做到不間歇,不等待,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的交叉,確保各項工程按期完成。11.3.2根據本工程的要求和特點,我項目部投入足夠的管理力量,技術力量和機械、勞動力,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進行技術培訓,全面熟悉施工方法及技術標準,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11.3.3配備精良的施工設備,廣泛應用成套的機具,充分發揮機械作用。根據本工程的特點,配備性能良好的施工機械,在施工
27、中加強保養,保證機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實行機械化作業。重要設備及易損設備設配件庫進行儲備,作為設備損壞及維修時的替代,保證施工連續。在施工中制定各種有效的管理標準,提高效率,加快工程進度。本試驗計劃于10月15日開始,用時20天。12質量控制及檢驗 12.1開工前做好施工調查,認真復核設計文件、施工圖紙;對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認真研究吸收消化,并對有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12.2根據我標段工程特點和質量目標要求,配備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并在施工期間保持相對穩定,選擇質量意識強、專業化程度較高、作風過硬的專業施工隊伍負責本工程的施工。機械設備按先進
28、實用的原則配備。原材料嚴把采購、進場、使用、檢驗關,確保原材料檢驗質量,確保工程質量。12.3加強現場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工作,嚴格按設計和規范控制每道工序,實行工序三檢制、復核簽認制、“五不施工”“三不交接”等現場管理制度,做到層層把關,層層檢查,使各項工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12.4加強工地試驗、計量工作,嚴格技術標準,消滅無計量的施工行為。加強關鍵工序、關鍵部位、關鍵階段的測試檢查復核,堅決杜絕工程質量事故。13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具體措施見附圖。13.1環保領導小組本工程開始前做好環保工作全面規劃,對環保進行綜合治理并與地方環保部門取得聯系,按環保規定,做好施工現場的
29、環境保護工作。項目部成立以三分部主要領導為環保領導小組,設立專職環保巡查員,建立環保措施,項目部分級管理,負責檢查、監督各項環保工作的落實。組 長:周福軍副組長:易新明組 員:馬富民、閆小飛、劉照云13.2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13.2.1粉塵控制措施(1)現場定期撒水,減少灰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2)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有毒、有害、有惡臭氣味的物質。(3)裝卸或清理有粉塵的材料時,提前在現場撒水。(4)嚴禁向現場周圍拋擲垃圾。13.2.2噪聲控制在施工中及車輛行駛時要控制噪音,防止干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1)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確保機械運轉正常,降低噪聲。(2)夜間施工時,監督職工不
30、得敲打鋼管等,盡量減小噪音,施工時嚴禁大聲喧嘩。13.2.3污染控制清理施工機械設備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于河流、水塘和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傾斜于引用水源附近的地面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14冬季施工保證措施14.1施工準備冬季施工前,結合工程進度安排,組織有關人員編寫冬季施工現場準備方案和各分項工程在不同的冬期施工階段中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并進行論證,確保措施可靠、合理、節能降耗。組織施工人員學習有關冬季施工技術、施工規范,掌握具體施工方法和措施。測溫人員還要掌握各種測溫方法,深刻理解測溫的意義和測溫數據的重要性。編制冬季施工設備、材料計劃,保證設備、材料按時進場。14.2路基填筑冬季施工措施冬季一般不提倡路基填筑施工,如果工期需要冬季施工,一定要注意對碾壓完畢后的路基進行防寒處理,碾壓完畢后采用填料覆蓋,防止碾壓完畢后的路基受凍。一般選取在中午附近時間段進行精平碾壓,如果白天最高氣溫為零度以下時,停止路基填筑施工。14.3機械設備的冬季養護措施冬季施工使用的各種機械應全面檢查,更換各種潤滑系統用油及燃料,對有問題的機械設備及時修理,不得帶故障運轉。機械在使用前應首先檢查傳動系統,無凍結情況后方可啟動,非專職機電人員嚴禁動用機械設備。附圖:環保、水保措施框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