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 太陽能熱水器安裝工程監理實施細則編制: 審核: 年月目 錄1、工程概況 2、執行的標準、法規 3、監理工作流程(框圖) 4、監理工作的控制要點及目標值 5、監理工作的方法與措施 6、旁站監理項目內容、方法及要求 1 工程概況(一)工程簡介 (二)本項目太陽能熱水器安裝工程范圍(涉及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 2 執行的標準、法規GB/12936-1991 太陽能熱利用術語GB50368-2005 住宅設計規范GB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207-2002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2、2000年版)GB50015-2003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T18713-2002 太陽熱水系統設計、安裝及工程驗收技術規范GB50242-2002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GB50319-2000 建設工程監理規范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本工程的設計圖及有關技術文件、會議紀要本工程的地方性技術標準、規范及標準圖集3 監理工作流程參加圖紙會審審核各子分部、分項工程質量、實施下道工序按檢驗批評定分項子分部工程質量過程監理(巡視、旁站、檢查參加預埋管線等隱蔽工程驗收)審核及驗收集熱器、
3、儲水箱、輔助加熱系統、管道、控制系統等材料,設備的實物外觀質量及質保資料審定分包單位資質審核施工單位質量技術管理體系質保體系參加設計交底審核承包單位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核查施工條件(臨用電及場地、預埋件與主體結構界面)參與設備單機試驗、試運轉組織竣工預驗收監督施工單位整改編寫工程質量評估報告參加竣工驗收4 監理工作的控制點及目標值4.1 施工前期監理工作的控制點及目標值4.1.1 審核本工程設計圖及有關設計文件,并就上述所發現的設計錯漏及有違現行國家標準之處、設計不確定及其設計深度、系統設計與建筑功能的不一致性、系統優化等問題,通過圖紙會審、設計交底或其它形式向設計、業主等有關建設方提出。通
4、過共同努力,以求得一個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現場施工基本可行、設計意圖表達清晰、布局及系統基本合理的電氣安裝工程建設平臺,為今后安裝施工過程質量、投資、工期等三控制打好基礎。4.1.2 審核分包單位資質,其中包括:施工單位的企業資質、工商執照、企業業績;所承包的工程內容及范圍;特殊行業的施工許可證及外企在國內承包工程許可證;本工程項目經理資質及等級證書;特種專業施工人員上崗證書等。要求如下:(1)企業資質、工商執照、項目經理證書、專職管理人員及特種專業上崗證,特殊行業的施工許可證及外企在國內承包工程許可證符合要求并在法定有效期內;(2)企業資質等級與本工程內容、范圍及等級相符,企
5、業業績中包含與本工程相似項目。4.1.3 審核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要求如下:(1)適時性(分包單位應在施工前提出);(2)技術保證(方案中提出的施工工藝技術符合本工程設計及工程技術難點的施工要求,施工技術管理措施有效);(3)人力資源保證(施工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滿足合同規定的質量、工期目標要求);(4)施工機械保證(企業提供的施工機械設備配置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工期要求);(5)安全保證(企業提供的安全及消防管理體系完整、組織網絡完善、措施落實、手段合理滿足不同氣候、不同場所、夜間及多工種聯合施工的安全要求)。(6)質量保證(方案中提出的安裝質量目標明確,管理措施到位)(7)計劃進度保證(
6、施工進度計劃符合合同總工期要求,并且與土建及其他專業施工周期適配)(8)物流控制及成品保護(安裝材料設備等儲運應適時合理,成品保護措施落實)4.1.4 審核承包單位現場項目部的質量、技術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審核要求:工程質量目標明確;技術及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三級(企業、項目部、施工班組)管理網絡完整;專職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資質及數量符合要求;技術管理制度健全,人員崗位職責明確;原始記錄表格齊全,所用儀器儀表合格有效;過程質量控制計劃合理;質量反饋及時到位,實施良性循環。4.1.5 審核及認定進場材料、設備審核要求:(1)進場的安裝材料、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符合本工程設
7、計要求,合格證、質保書等質保資料齊全有效;主要材料、設備進場檢驗應有施工、監理共同進行,施工單位為主,監理單位確認,檢驗結論應有記錄;有異議送有資質(即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經相應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機構認可)的試驗室抽樣檢測,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確認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及相關技術標準規定,才能在施工中應用;進口材料、設備除上述要求外,還需提供商檢證明及中文的規格、型號、性能檢測報告、安裝使用說明書等技術文件。(2)審核進場材料、設備的物流及儲運計劃,其運輸和儲存應符合材料、設備要求,符合施工進度計劃。(3)新材料、新設備的進場,應經過法定程序批準,并附有合格的新試報告,除需符合上述規定外,還
8、需提供安裝、使用、維護保養和試驗要求等有關技術文件。4.1.6 監理工作的技術準備(1)熟悉設計圖紙、深化現行國家標準學習,通過圖紙會審、設計交底、專家咨詢、專題技術討論、現場勘察等途徑熟悉掌握本工程系統的特點及關鍵的施工工序,為旁站監理的定點選擇創造條件。(2)依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及本工程的實際情況,通過協調、落實總體(大配套)和室內(小配套)各專業工序及施工界面的銜接、交叉、預留、預埋等施工作業的工藝、質量措施及其成品保護手段;進一步落實電氣、智能化、通風與空調、給排水及土建相關專業工序的銜接、交叉等施工作業的工藝、質量措施及其成品的保護問題。(3)依據施工臨時供配電及工地的實際情況,審核并
9、合理調整土建及各安裝專業的用電負荷及配額,檢查進場施工的供配電設備(配電箱、開關箱等)的熔絲、導線截面,開關整定值及其接地保護系統。(4)依據不同建筑及其安裝工程的要求,審氣系統設備安裝施工條件(對土建及其它配套工程要求),其中包括:設備房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室內預留、預埋工作符合設計要求;設備基礎軸線標高、強度符合設計及設備安裝要求;吊具等安裝設備到位,施工通道暢通;配套動力(水、壓縮空氣、電等)及安全防護設施到位。4.2 系統安裝4.2.1 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4.2.2 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安裝施工應單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內容應包括與主體結構施工、設備安裝、裝飾裝修的協調配合方
10、案及安全措施等內容。4.2.3 居住建筑使用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集熱器、承壓式儲熱水箱及水泵必須具有國家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產品合格檢驗報告,集熱器使用壽命應大于15年。4.2.4 安裝在建筑物上的太陽能集熱器應排列整齊有序,太陽能熱水系統配備的輸水管道和電器、電纜線等應與建筑內其它各種管線統籌安排,預埋到位;布置應集中、安全、隱蔽,便于安裝維護。太陽能熱水系統組件的安裝應預設基礎。4.2.5 太陽能熱水系統中產生震動和噪音的設備或部件,應采取防震、隔音措施。4.2.6 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時,不應破壞原有建筑物的結構和削弱建筑物在壽命期內承受荷載的能力,不應破壞屋面防水層和
11、建筑物的附屬設施。系統安裝應有可靠的防凍、防腐蝕、防冰雹、抵抗雷電、防過熱、防爆裂、防風、抗震等技術措施。4.2.7 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傾角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傾角誤差不超過3,并與建筑主體結構或集熱器支架牢靠固定,防止滑落。4.2.8 集熱器的連接應密閉可靠、無泄漏、無扭曲變形,并應便于維護、拆卸和更換;對于大中型集熱系統,四周宜留有不小于0.6m的維修通道。大于0.6m3 的儲熱水箱周圍宜留有不小于0.6m的維修通道。4.2.9 傳感器(溫度、壓力、水位)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按傳感器廠家規定的方法安裝。傳感器的接線應安全可靠,接觸良好。傳感器接線按設計要求布線,無損傷,接線盒與套管
12、之間的屏蔽線應做二次防護處理,兩端做防水處理。4.2.10 安裝集熱器時,應使用不透明材料遮蓋玻璃蓋板或真空管,直至通水后方可去除遮蓋物。4.2.11 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屋面安裝的金屬管道及支架應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4.3 審圖、施工過程應予以注意的控制點4.3.1 設置在任何部位的集熱器及其它系統部件應與建筑有可靠的連接,保證集熱器安全、穩固。集熱器等部件也不應影響該建筑部位的承載能力和防護、排水、防雷等功能。4.3.2 集熱器的安裝部位應避免建筑自身及周圍設施的遮擋,并滿足集熱器日照累計時數在冬至日不少于4小時的要求。4.3.3 在安裝太陽能集熱器的建筑部位,應設置防止太陽能集熱器損壞后部
13、件墜落傷人的安全防護措施。4.3.4 太陽能集熱器不應跨越建筑的變形縫設置。4.3.5 應考慮儲熱水箱、水泵機組、輔助加熱裝置及控制系統等用房面積。設置水泵機組和儲熱水箱的位置應具有相應的防水、排水措施。4.3.6 合理布置戶內管線走向,管線布置應集中、整齊。垂直集中管線應設置管道井,管道井應預留檢修門或檢修口。4.3.7 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的平屋面應符合下列要求:(1) 太陽能集熱器支架應與屋面預埋件固定牢固,并應在地腳螺栓周圍作防水密封處理;(2)在屋面防水層上安裝集熱器時,防水層應上包到支座上表面,并在基座下部加鋪附加防水層;(3)集熱器不得直接安裝在屋面保溫層上;(4)集熱器周圍的檢修通
14、道以及從屋面出入口到集熱器之間的人行通道應鋪設剛性保護層;(5)集熱循環管線穿過屋面時,應預埋相應的防水套管,不得在已做好的防水保溫屋面上打洞鑿孔。4.3.8 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的坡屋面應符合下列要求:(1)屋面坡度宜根據太陽能集熱器接收陽光的最佳傾角即當地緯度010來確定坡屋面的坡度。當采用春分或秋分所在月的日平均輻照量作為計算依據時,宜使集熱器安裝傾角略大于當地緯度,以提高冬季的集熱效果;(2)坡屋面上的集熱器宜采用順坡架空安裝或順坡鑲嵌安裝;(3)集熱器在坡屋面上安裝時,應合理布置集熱循環管線,并應與屋面造型相協調,穿過屋面的循環管線應預埋防水套管,防水套管宜順坡穿過斜屋面,并應在屋面防水
15、施工前埋設完畢。4.3.9 輕質填充墻不應作為太陽能集熱器的支承結構。4.3.10 當太陽能熱水系統中的用水點設有冷熱水混合器或混合龍頭時,冷熱水供應系統在配水點處應有相近的水壓。4.3.11 分戶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各戶管道獨立,管線數量較多,管線的布置應考慮檢修的可行性,并且要求任何一組(根)管線檢修或更換時不影響其它管線的正常使用。4.3.12 集中集熱、分戶儲熱的半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為便于熱水的計量和熱水的循環加熱,宜采用間接式加熱系統,但應有可靠的技術措施保證戶內的熱量(水)不外流至管網。4.3.13 集中集熱、集中儲熱的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應適當控制系統規模,避免管線過長,熱損失量
16、過大。4.3.14 高層建筑,在屋面資源不能滿足集熱器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段供應熱水的方法部分滿足上部建筑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集熱要求,或采用欄板式、陽臺式集熱器制取生活熱水,但應保證集熱器全年能充分地采集陽光,保證冬至日熱水器采光面上的累積日照時數不少于4小時。4.3.15 安裝在建筑物屋面、墻面、陽臺和其它部位的太陽能集熱器、支架及連接管線,應預設預埋固定件和套管。4.3.16 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垂直管線不應明敷在建筑外墻上,嚴禁敷設在建筑物的風道內。4.3.17 集熱器的最佳安裝方位應朝向正南或正南偏西,若受條件限制時,其偏差允許范圍宜在正南15以內。4.3.18 儲熱水箱在閉式強制
17、循環系統中必須承壓,其承壓能力應經計算確定。4.3.19 儲熱水箱材質、襯里材料和內壁涂料,應確保水質在可能出現的運行溫度下符合現行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和安全要求。4.3.20 儲熱水箱的布置形式(立式或臥式)和進出水管布置,不得產生水流短路,并應保證箱內具有平緩的水溫梯度,充分利用水箱的儲熱容積。4.3.21 在開式非承壓系統中,儲熱水箱應設置水位計、水溫指示器、控制器及放空管等;在閉式承壓系統中,應設置壓力表、泄壓裝置、水溫指示器、控制器及自動排氣閥等。4.3.22 當采用燃油、燃氣作為輔助加熱的手段時,應按相關的專業規范采取防火、防油、防氣污染的技術措施。4.3.23 采用熱交換器
18、間接加熱生活熱水的系統適用于原水水質易于在集熱器盤管或流道中結垢的高硬度水,同時適用于暴露在室外的集熱器具有較高防凍要求的地區。4.3.24 在利用熱交換器間接加熱的太陽能熱水系統中,熱交換器換熱不應明顯降低集熱器效率。當集熱器的太陽能收益達到可能的最大值時,熱交換器導致的集熱器效率降低不應超過10%。4.3.25 分離式太陽能熱水系統中,在自然循環不能保證集熱效益的前提下必須設置循環水泵。4.3.26 集熱循環泵的啟閉,應按太陽能集熱器上部的水溫與儲熱水箱下部水溫溫差實施控制。控制啟閉的溫差宜采用高于15時啟泵,低于5時停泵。4.3.27 集熱循環泵宜靠近儲熱水箱設置,不應與有安靜要求的臥室
19、、書房等房間貼鄰安裝。水泵應采用低噪音機組并有防噪音措施。4.3.28 集熱循環泵的吸水管上應設閥門,出水管上應設閥門、止回閥及壓力表。4.3.29 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管道設計時應有可靠的防凍、防超溫、超壓措施。4.3.30 在閉式循環系統中,應設置壓力式膨脹罐或泄壓閥。(1)日用熱水量小于等于10m3的熱水供應系統可采用泄壓閥泄壓的措施;(2)日用熱水量大于10m3的熱水供應系統應設置壓力式膨脹罐。4.3.31 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冷水進水管上應有可靠的防止倒流措施。4.3.32 太陽能集熱系統、輔助加熱系統和熱水供回水系統應采用全自動控制操作方式。4.3.33 輔助加熱設備應根據儲熱水箱的溫度及
20、熱水供水溫度之間設定的溫差,按用戶需要實行分時、定溫或變溫自動控制。4.3.44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和分戶熱水供應系統的用水量較大者應設保溫循環系統。保溫循環泵的啟閉視系統的大小、用水溫度的要求,采用定時定溫循環或連續循環。4.3.45 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控制器應具備如下智能化管理功能:(1) 顯示集熱系統循環泵的工作狀況,控制集熱循環泵的啟閉,并反饋信息;(2) 顯示儲熱水箱的熱水溫度,并反饋信息;(3) 在非承壓式系統中顯示儲熱水箱的水位;(4) 對輔助加熱設備按設定程序進行啟、停控制,并顯示反饋信息;(5) 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中應記錄瞬間熱水用水量、溫度壓力及其變化曲線(用水量、溫度及供水壓
21、力變化曲線圖)。4.3.46 系統應設專用供電回路,回路有漏電保護措施,保護動作電流值不得超過30mA。4.3.47 除分戶式系統外,電輔助加熱的供電回路應有計量裝置,PE線有可靠接地。4.3.48 系統電氣控制線路應穿管暗敷,或在管道井中敷設。4.3.49 如太陽能熱水系統不處于建筑物上避雷系統的保護中,應按照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版)的要求增設避雷設施。4.4 系統驗收 太陽能熱水系統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GB50364-2005)的相關規定。 太陽能熱水系統熱水供、回水管路的安裝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
22、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的規定。 承壓管路系統和設備應做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應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注明時,各種材質的熱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非承壓管路系統和設備應做灌水試驗。系統水壓試驗合格后,應對系統進行沖洗直至排出的水不渾濁為止。水試壓和灌水(滿水)試驗要有批準的試驗方案,對高層建筑要分區、分段試驗,合格后再按系統整體試驗,試驗人員應持證上崗。(1)中間控制閥門應全部開啟。(2)注水時應先開啟高處排氣閥門排氣,待水注滿后,關閉進水閥門,穩定半小時后繼續向系統注水。(3)啟動加壓泵加壓,先緩慢升至工作壓力,停泵檢查、觀
23、察各部位無滲漏、壓力隱定后,再升壓至試驗壓力,停泵穩壓。在確認管道系統和設備試驗合格后,降至工作壓力,再做較長時間的檢查,確認系統的嚴密性和承壓能力試驗合格,填寫試驗記錄。(4)灌水(滿水)試驗應注意管道和設備試驗的位差、管道的封堵、閥門的啟閉。檢驗方法:各種管道系統水壓試驗,都是在試驗壓力下觀測10min,壓力降不應大于0.02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壓力進行檢查,壓力應保持不變,不滲不漏。設備試驗則是在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不降、不滲不漏。靜置設備灌水(滿水)試驗應在灌水(滿水)后,靜置24小時,觀察四周及底部是否滲、漏。水位不降,且無滲漏為合格。判定:管道系統和設備的水壓試驗及灌
24、水試驗達不到標準,應返修、整改至合格。 施工單位應在工程移交的同時,移交完整的竣工圖、系統驗收報告和使用維護說明書,以滿足系統運行、維護和物業管理的需要。5 監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1、安裝工程監理工作的指導原則遵照建設部關于工程建設施工質量控制及質量驗收的指導原則,在完善手段的基礎上,強化驗收及過程控制應是施工監理作業的指導原則。因此在目前以巡視、旁站、檢查驗收(測量及試驗)等主要手段對工程施工全過程實施監督控制的監理工作必須堅持以貫徹執行強制性法規(條文)為中心;以旁站監理為重點;以平行檢測(測量數據)為核心,做好工程關鍵安裝部位及工序的監理工作。2、過程控制的基本方法工程從材料進場、施工過程
25、、單機試驗及系統調試等主要安裝環節來看,質量檢查控制的主要方法為:“目測法”、“實測法”、“試驗檢查法”以實施工程計量;判別、判斷施工質量;確認工序質量做好隱蔽驗收,直到竣工驗收。同時,及時做好旁站監理等各項記錄,通過工程例會、工程專題會、約見施工單位有關質量管理人員,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及時反饋現場工程施工質量狀況及有關重大問題,也是專業監理工程師及監理項目部可以采用的一個有效的質量監督管理措施。其中,對于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及發生的重大問題及時留下影像見證資料;也是十分必要的。6 旁站監理項目內容及要求1. 集熱器安裝:旁站項目:安裝傾角質量目標: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傾角誤差不超過3,并與建筑主體結構或集熱器支架牢靠固定,防止滑落。2. 傳感器安裝及接線旁站項目:傳感器線路連接;質量目標:傳感器的接線應安全可靠,接觸良好。傳感器接線按設計要求布線,無損傷,接線盒與套管之間的屏蔽線應做二次防護處理,兩端做防水處理。3. 接地裝置安裝工程旁站項目: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測試;質量目標: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