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地鐵十四號線工程東湖渠站安全監理實施細則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專項安全監理實施細則 編制: 審批: 地鐵十四號線第九總監目錄一、工程概況2二、編制依據2三、監理控制要點2對方案編制及審核的要求2設計計算書中需計算并驗算的項目2腳手架搭設方案中違反強制性條文的主要表現5四、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現場搭設檢查內容5對作業人員資質及作業前安全技術交底的要求5腳手架材質檢查內容5立桿基礎檢查內容6架體與建筑結構拉結檢查內容8立桿、縱、橫向水平桿桿件構造檢查內容9剪刀撐及橫向斜撐檢查內容9桿件搭接檢查內容11架體內封閉檢查內容11通道檢查內容12腳手架搭設易出現問題的歸納13五、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現場使用檢查內容
2、13六、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現場拆除檢查內容14對腳手架拆除的安全要求14腳手架拆除時易出現的問題歸納15腳手架施工安全控制15一工程概況本標段工程規模為一站一區間,即東湖渠站和東湖渠站來廣營站區間。東湖渠站是14號線工程的標準站,東湖渠站位于廣順北大街下方,中間偏北地段。地下兩層,采用12m島式站臺,雙柱三跨混凝土結構,車站長度255m,標準段寬度21.3m,深度17.6m,加深段寬度24.7m,深度19.7m,車站頂板平均覆土4.7m。車站共設5個出入口及2組4個風亭。車站主體結構才用蓋挖逆作法施工,區間結構采用盾構法施工。二、編制依據 1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2、建筑施工扣件式腳手架安
3、全技術規范 JGJ1302002 3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JGJ801991 4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2011三、監理控制要點對方案編制及審核的要求高度超過24m的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必須包括工程概況、搭設方案、設計計算及繪制搭設圖紙、搭設及拆除的安全技術措施以及驗收措施等內容。由施工技術人員根據工程實際編制后經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審核,并經建筑施工單位(公司)有關部門會簽再報送總工程師審批。總工審批并加蓋施工單位公章后,再報送監理審核。 監理應對腳手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中的總體設計布置、支撐方式,以及設計計算及驗
4、算結果進行審核,審核結果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符合強制性條文要求,并應滿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對于內容不全,安全預防措施不夠,計算方法不得當或計算不準確的施工方案,必須退回重新編制。設計計算書中需計算并驗算的項目按規范要求,腳手架搭設設計計算書中如下項目需進行計算并驗算:1、縱、橫向水平桿的抗彎強度、撓度; 2、立桿的穩定性;3、立桿的地基承載力; 4、斜撐桿的穩定性;4、連墻件的強度和穩定性;5、扣件的抗滑力;如為懸挑式鋼管腳手架,則有懸挑桿的強度、剛度和抗傾覆計算并驗算。上述第2項“立桿穩定性”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當腳手架搭設尺寸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和連墻件間距時,應計算底層立桿段
5、。當腳手架搭設尺寸中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和連墻件間距有變化時,還必須對出現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桿縱距、立桿橫距、連墻件間距等部位的立桿段進行驗算。審核時應注意的問題當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尺寸符合表1或表2時,相應桿件可不再進行設計計算。但連墻件及立桿地基承載力等仍應根據實際荷載進行設計計算并繪制施工圖。當腳手架搭設高度在25-50m時,應對腳手架整體穩定性從構造上進行加強:縱向剪刀撐必須連續設置;增加橫向剪刀撐(橫向斜撐);連墻件的強度相應提高,間距縮小;在多風地區對搭設高度超過40m的腳手架,考慮風渦流的上翻力,應在設置水平連墻件的同時,還應有抗上升翻流作用的連墻措施等,以確保腳手架的使用
6、安全。當搭設高度超過50m時,除上述在整體穩定性上進行加強外,尚應采取如下措施:用雙立桿加強;分段卸荷-沿腳手架全高分段將腳手架與梁板結構用鋼絲繩吊拉,將腳手架的部分荷載傳遞給建筑物承擔;分段懸挑-采用分段搭設,將各段腳手架荷載傳給由建筑物伸出的懸挑梁架承擔。高層建筑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有避雷接地設計,即架體應可靠接地。 常用敞開式雙排腳手架的設計尺寸(m) 表1連墻件設置立桿橫距(架寬)lb/m大橫桿步 距h下列荷載時的立桿縱距la/m允許搭設高度(H)2+40.35(kN/m2)2+2+40.35(kN/m2)3+40.35(kN/m2)3+2+40.35(kN/m2)二步三跨1.051.2
7、01.352.01.81.51.5501.82.01.81.51.5501.301.201.351.81.51.51.5501.81.81.51.51.2501.551.201.351.81.51.51.5501.81.81.51.51.237三步三跨1.051.201.352.01.81.51.5501.82.01.51.51.5341.301.201.351.81.51.51.5501.81.81.51.51.230 常用敞開式單排腳手架的設計尺寸(m) 表2連墻件設 置立桿橫距(架寬)lb/m大橫桿步 距h下列載荷時的立桿縱距(跨距)la /m允許搭設高度H2+20.35(kN/m2)3
8、+2+40.35(kN/m2)二步三跨1.201.201.352.01.8241.82.01.824三步三跨1.401.201.351.81.5241.81.81.524腳手架幾何尺寸代號說明:h -上下兩根大橫桿(縱向水平桿)之間的距離,稱為步距;lb-雙排架里外兩排立柱之間的寬度,稱為立桿橫距,也稱為架寬;la-里排或外排腳手架任意兩根立柱之間的距離,稱為立桿縱距,也稱為立桿間距或跨距。注:表中考慮腳手架上最多有四層腳手板和1-2層作業層。荷載內容解釋如下:2+40.35(kN/m2):一層裝修施工荷載(2kN/m2)+四層腳手板自重(每層0.35kN/m2);2+2+40.35(kN/m
9、2):二層裝修施工荷載(每層2kN/m2)+四層腳手板自重(每層0.35kN/m2);3+40.35(kN/m2):一層砌筑施工荷載(3kN/m2)+四層腳手板自重(每層0.35kN/m2);3+2+40.35(kN/m2):砌筑、裝修各一層(5kN/m2)+四層腳手板自重(每層0.35kN/m2);2+20.35(kN/m2):一層裝修施工荷載(2kN/m2)+二層腳手板自重(每層0.35kN/m2);3+20.35(kN/m2):一層砌筑施工荷載(3kN/m2)+二層腳手板自重(每層0.35kN/m2)。腳手架搭設方案中違反強制性條文的主要表現目前,編制腳手架搭設方案違反強制性條文的突出表
10、現主要有以下方面,應引起足夠重視: 一些工地搭設腳手架前,沒有按照規范規定編制搭設及拆除施工方案,或方案中無必要的設計計算內容,或雖經計算,但荷載取值及計算方法均不符合規范規定,此種做法勢必為腳手架的安全使用埋下隱患。 方案沒有按高度來考慮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正確的方法是應按腳手架的搭設高度將其分為三種類型來處理:高度在24m以下時,可按規范構造要求所列的桿件間距搭設(滿足表1或表2的要求),不必再進行計算,但連墻件及立桿地基承載力等仍應根據實際荷載進行設計計算。高度在24m50m時,應按規范規定的計算方法,核算桿件間距及立桿整體穩定性。高度在50m以上時,應按規范第條的規定,另行專門設計。四
1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現場搭設檢查內容對作業人員資質及作業前安全技術交底的要求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 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腳手架搭設前,工地工程技術人員應按施工方案編制作業指導書,并對作業人員認真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底結束,交底人員及被交底人員均應在交底書上簽字。 腳手架材質檢查內容 腳手架材質規格應符合規范規定及施工方案要求腳手架鋼管應采用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銹蝕及變形超過規定的禁止使用。下表為常用腳手架鋼管規格尺寸。截面尺寸最大長度外徑d 壁厚t橫
12、向水平桿其它桿48513.53.022006500 腳手架鋼管尺寸(mm) 表5 腳手架搭設必須選用同一種材質;禁止使用竹腳手架。 嚴禁將外徑48mm與51mm的鋼管混合使用。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具體技術質量要求如下: 鑄件不得有裂紋、氣孔;不宜有蘇松、砂眼或其他影響使用的鑄造缺陷; 扣件與鋼管的貼合面必須全面吻合,確保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 扣緊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旋轉扣件的兩旋轉面間隙應小于1mm; 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mm; 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 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宜為40
13、50 Nm ,當擰緊力矩達65 Nm時,扣件不得破壞;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 扣件質量檢驗要求 表6項 次檢 驗 項 目要 求新扣件1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合格證,專業檢測單位測試報告必須具備。對質量有懷疑時,應按GB15831規定抽樣檢測2表面質量及性能應符合上述技術要求項的規定3螺栓不得滑絲舊扣件4不得有裂紋、變形,其他同本表新扣件第23項要求立桿基礎檢查內容 腳手架立桿基礎應符合如下要求:搭設高度在25m以下時,可素土夯實找平,上面鋪5cm厚木板,長度為2m時,垂直于墻面放置;長度為3m時,平行于墻面放置。【試驗表明:立柱下(立柱于木墊板之
14、間應加設標準底座)加設木墊板(板厚5cm,板長200cm),可將地基土的承載能力提高5倍以上。當木板長度大于2跨時,將有助于克服兩立桿間的不均勻沉陷。】搭設高度在2550m時,應根據現場地耐力情況設計基礎做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層夯實,達到要求時,可用枕木支墊,或在地基上加鋪20cm厚道渣,其上鋪設混凝土板,再仰鋪1216號槽鋼。搭設高度超過50m時,應進行計算并根據地耐力設計基礎做法,或于地面下1m深處采用灰土地基,或澆注40cm厚混凝土基礎,其上采用枕木支墊。 立桿底部與墊板之間必須加設底座。搭設時應將底座置于木墊板之上,再將立桿放于底座內。不準將立桿直接置于木板上,否則將改變墊板受力狀態。 腳
15、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其作用是用以固定立桿底部,約束立桿水平位移及沉陷。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見下圖。1橫向掃地桿;2縱向掃地桿圖 縱、橫向掃地桿構造 腳手架基礎地勢較低時,其周圍應設有排水措施,防止下部積水。 當腳手架基礎下有設備基礎、管溝時,在腳手架使用過程中不應開挖,否則必須采取加固措施。架體與建筑結構拉結(連墻件)檢查內容 連墻件設置的
16、數量應經過設計計算,除應滿足立桿穩定及連墻件的受力要求外,尚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連 墻 件 布 置 最 大 間 距(m) 表3腳手架高度豎向間距(H1)水平間距(L1)每根連墻件覆蓋面積(m2)雙排50m3h3la4050m2h3la27單排24m2h3la40H1-上下兩個連墻件之間的距離,稱為連墻件的豎向間距;L1-左右兩個連墻件之間的距離,稱為連墻件的水平間距;H -大橫桿步距; La-立桿縱距(或立桿跨距)。 連墻件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連墻件應均勻布置且應靠近主節點,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連墻件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大橫桿)處開始設置,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取其他
17、可靠措施固定;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開口形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兩步)。 對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亦可采用柔性連墻件。所謂柔性連墻件亦即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 對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連墻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呈水平布置,當不能水平布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 當腳手架下部(7m以下時)暫不能設連墻件時
18、可搭設拋撐以保持腳手架的穩定。拋撐宜采用通長桿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傾角應在4560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 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兩步。立桿、縱、橫向水平桿(大、小橫桿)桿件構造檢查內容 主節點及其構造檢查內容立桿、縱向水平桿(大橫桿)、橫向水平桿(小橫桿)三桿僅靠的扣接點稱為主節點。大橫桿要綁在立桿內側。小橫桿綁在大橫桿的下側。立桿與大橫桿之間的連接扣件及大橫桿與小橫桿之間的連接扣件均為直角扣件,兩扣件中心距不得大于150mm。 立桿、大橫桿、小橫桿等桿件間距要符合規范規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19、立桿是腳手架主要受力桿件,間距應按規范及設計均勻設置;大橫桿步距的變化也直接影響腳手架的承載能力,其步距亦應按規范及設計進行設置,兩者的間距均不得隨意加大。當遇門口等處需加大間距時,應按規范規定進行加固。 主節點處的小橫桿施工過程中嚴禁拆除。在作業層,應在兩立桿(即兩個主接點)之間再增加一道小橫桿,以縮小腳手板的跨度,工作時不得拆除。當作業層轉入其他層時,中間處小橫桿可以隨腳手板一同拆除,但主接點處的小橫桿施工過程中嚴禁拆除。 設置小橫桿的作用一是承受腳手板傳來的荷載;二是增加腳手架橫向平面的剛度;三是約束雙排腳手架里外兩排立桿的側向變形。單排腳手架小橫桿的設置位置,與雙排腳手架相同。但單排腳
20、手架不能用于半磚墻、18cm墻、輕質墻、土坯墻等穩定性差的墻體。單排腳手架小橫桿在墻上的擱置長度不應小于18cm,一是因為小橫桿入墻過小影響支點強度,二是單排腳手架向外側產生變形時,小橫桿容易拔出。剪刀撐及橫向斜撐(橫向剪刀撐)檢查內容 剪刀撐的搭設應符合規范規定及施工方案要求。1、剪刀撐是防止腳手架縱向變形的重要措 施,合理設置剪刀撐可以增強腳手架的整體剛度,提高腳手架承載能力12%以上。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 表4 剪刀撐與地面的傾角455060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最多根數765 2、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57根,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夾角宜在4560之間。3、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
21、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一組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部分可間斷設置,各組剪刀撐之間的間距不應大于15m。4、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5、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與立桿或伸出的小橫桿進行連接,旋轉扣件中心線與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底部斜桿的下端應置于墊板之上。 橫向斜撐(橫向剪刀撐)的搭設應符合規范規定及施工方案要求。1、一字形、開口形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橫向斜撐。2、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閉形腳手架可不設橫向斜撐。3、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閉形腳手架,為增強腳手架橫向平面的剛度,可在腳手架拐角處及中間沿縱向每隔6跨在
22、橫向平面內加設斜桿,由底至頂呈“之”字形布置。遇操作層時可臨時拆除,轉入其他層時應及時補設。4、剪刀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腳手板與防護欄桿檢查內容 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嚴禁出現探頭板。普通腳手板應設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當腳手板長度小于2m時,可設置兩根,但應將腳手板兩端與其可靠固定,嚴防傾翻。腳手板可采用對接、搭接兩種方式鋪設。采用對接時,接頭處下面必須設二根小橫桿,腳手板外伸長應取130150mm,兩塊腳手板外伸長度之和不應大于300mm。采用搭接時,接頭必須在橫向水平桿上,搭接長度應不小于200mm,其伸出橫向水平桿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凡腳手板
23、伸出小橫桿大于20cm的稱為探頭板。由于目前鋪設腳手板大多不與腳手架綁扎牢固,若有探頭板有可能造成墜落事故,為此必須嚴禁探頭板出現。當操作層不需沿腳手架長度鋪滿腳手板時,可在端部采用護欄及立網將作業面限定,把探頭板封閉在作業面以外。腳手架外側應按規定設置密目安全網全封閉,網間要連續嚴密。安全網設置在外排立桿的里面。密目網必須用合乎要求的系繩將網周邊每隔45cm(每個環扣間隔)系牢在腳手架上。 作業層、斜道的欄桿和擋腳板的搭設應當符合下列規定:欄桿和擋腳板均搭設在外立桿的內側;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中欄桿上皮高度為600mm;擋腳板高度不小于180mm; 腳手架上均布荷載的標準值為:用于結
24、構施工為3kN/m2;裝修施工為2kN/m2。桿件搭接檢查內容 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接連接,大橫桿的接長也應采用對接法,立桿與大橫桿的接頭距主接點的距離應小于1/3跨度。立桿若采用搭接,當受力時,因扣件的銷軸受剪,降低承載能力,試驗表明:對接扣件的承載能力比搭接大2倍以上;大橫桿采用對接可使小橫桿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腳手板鋪設;立桿及大橫桿同步或同跨內不宜有兩個接頭。 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均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m,用兩個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立桿上或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 架體內封閉檢查內容作業層腳手板下面應設一道大網眼的平網。且每隔10m設一道平網防護。當
25、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筑物之間縫隙大于等于15cm已構成落人落物危險時,應進行封閉。通道(斜道)檢查內容腳手架上的通道(斜道)應符合規范規定及施工方案要求。腳手架上應專門設置上下的人行通道(斜道)。通道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在腳手架外側;一種是在腳手架內側。通道(斜道)搭設在腳手架的外側,一般采取“之”字形盤旋而上,坡度宜用1:3,寬度不小于1m。運料斜道寬度不小于1.5m,坡度1:6。兩端轉彎處應設置平臺,平臺寬度不小于1.5m,長度為斜道寬度的2倍。通道側面和平臺的三面臨空處按臨邊防護要求設置防護欄桿及擋腳板。通道應設防滑條,間距300mm。卸料平臺檢查內容1、卸料平臺的搭設應符合規范規定及施工方案
26、要求。2、卸料平臺要有搭設方案,平臺的搭設要符合設計要求,要有限定荷載標牌。不準采用斜拉斜吊的方式從腳手架上進料。3、卸料平臺的施工載荷一般可按砌筑腳手架荷載3KN/m2計算。當有特殊要求時,按要求進行設計及施工。4、卸料平臺制作應定型化、工具化,無論采用鋼絲繩吊拉或型鋼支承式,都應能簡單合理的與建筑結構連接。外電線路電壓最小安全操作距離(m)1KV 以下41-10 KV635-110KV8154-220 KV10330500 KV15外電防護檢查內容腳手架邊緣與外電架空線路邊線之間最小安全操作距離見右表。腳手架具的外側邊緣與外電架空線路邊線之間固特殊情況無法保持安全操作距離時,必須采取有效可
27、靠的防護措施。對腳手架搭設驗收的有關要求 腳手架要由施工、技術、安全等管理人員按照施工方案和規范分段逐項進行檢查驗收,要有量化的驗收內容。 用力矩扳手檢查扣件緊固力矩應為4050Nm,不大于65 Nm。抽查安裝數量的5%,扣件不合格數量不多于抽查數量的10%。 檢查驗收中凡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應立即進行整改,對檢查結果及整改情況應據實進行記錄,并由檢測人員簽字。確認符合要求后,要有搭設班組長、使用班組長、管理人員等最少3人以上的簽字,方可投入使用。腳手架搭設易出現的問題歸納腳手架在搭設和使用過程中出問題是任由工人按經驗進行。在不監督,不檢查,不驗收的這種情況下,不出事故是偶然的,出事故就是必然的。
28、現將問題歸納如下:1、搭設作業無施工方案,僅憑經驗進行;2、搭設前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3、搭設作業中不設置防(圍)護和使用安全防護用品;4、使用不合格的桿件和扣件;5、任意改變構架結構及其尺寸; 6、任意改變連墻件設置位置、減少設置數量; 7、在不符合要求的地基和支持物上搭設;8、搭設時立桿偏斜,致使立桿承載力降低;9、很少檢驗扣件的緊固力矩,連接點松弛,致使腳手架承載力降低;10、搭設時未及時設置拉撐桿件;11、在強風、雨、雷暴等氣候條件下施工;夜間施工未有良好的照明。五、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現場使用檢查內容腳手架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監督檢查如下事項:1、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
29、;不得將模板支架、纜風繩、泵送混凝土和砂漿的輸送管等固定在腳手架上;2、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下列桿件:3、主接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 除上述要求外,尚應注意以下問題:1、不可任意減少腳手板數量;2、必須按要求設置安全立網;安全網局部缺損的應即可補上;不得在架面上任意采取加高措施;3、不得站在不具備操作條件的橫桿或單塊板上操作;4、長期擱置以后應作仔細檢查確定無問題后方可重新啟用;5、應定期作防雷設施完好性檢查等。六、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現場拆除檢查內容對腳手架拆除的安全要求拆除腳手架比搭設腳手架更具危險性,而恰恰目前對腳手架拆除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因此應對腳手架的拆除作業進行
30、嚴格監理。下面是對腳手架拆除時的各項安全要求。1、拆除應有方案,方案應重點控制拆除過程中應采取的穩定措施。并報監理審批。2、拆除前應進行書面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安全員應進行現場指導,監理應現場旁站。 3、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且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和其他防護用品。4、腳手架拆除必須設立警戒區域,張掛醒目的警戒標志,并由專人進行監護。5、局部拆除時,必須按已批準的范圍進行,不得隨意增大拆除范圍。6、拆除前,應先將步層內遺留的材料、垃圾塊安全輸送至地面,嚴禁由高處向下拋擲。7、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8、高層建筑腳手架拆除,應配備良好的通信裝置。9、拆除作業前,建筑內所有窗戶必
31、須關閉鎖好,不允許向外開啟或有向外伸挑的物件。拆除時,應做到一步一清,一桿一清。不允許分立面拆除或上、下兩步同時拆除。10、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11、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兩步,如高差大于兩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12、所有桿件與扣件,拆除時應全部分離,不允許未經分離即輸送地面。13、拆除時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14、當日收工時,應仔細檢查腳手架拆除部位周圍情況,如發現某部位留有安全隱患,應及時進行修復或繼續完成至一個程序或一個部位的結束,方可撤離崗位。15、如遇強風、雨、雷暴等特殊氣候,應停止拆除。夜間拆除作業,應具備良好的照明。 腳手架拆除時
32、易出現的問題歸納1、腳手架拆除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往往是由如下原因造成,故拆卸時應嚴加監督: 2、拆卸作業無施工方案,僅憑經驗進行;3、拆卸前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4、拆卸作業中不設置警戒區、不設專人指揮、不使用安全防護用品;5、拆除時過早地拆除拉結桿件和連墻件;6、上下兩步同時進行拆除作業;7、拆除時各種桿件、扣件直接拋擲至地面。腳手架施工安全控制1、檢查腳手架方案是否有設計計算書及審批手序是否完善.2、檢查立桿基礎是否符合設計計算書及有關規定的要求.3、檢查架體與建筑結構接結是否符合要求.4、檢查桿件間距及剪力撐是否符合要求.5、檢查腳手板及防護欄桿是否符合要求.6、檢查架體搭設前是否進行交底.7、檢查小橫桿設置是否符合要求.8、檢查桿件搭接是否符合要求.9、檢查架體內封閉是否符合要求.10、檢查腳手架材質是否合格及是否符合工程要求.11、檢查通道設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12、檢查卸料平臺是否經過設計及限定荷載的要求.